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由此下去,人快鸟也快,变成鸟在前面引路,停在沿途树、石之上,等三人走到,再往前飞去。灵姑、王渊二人先追羊、鹿,满林穿越,只记得来路方向,途径却是模糊。
王守常也是如此。鸟一引导,反倒少走了好些冤枉路,人、鸟都快,一会行抵崖洞。灵姑见天色人夜,月光已上,白鸟飞行,容易被人看出。山人多凶残,路上稍有余闲,常拿毒箭射乌为乐,经老父告诫之后,虽然当面不敢,犹恐阳奉阴违。未到以前,先向鹦鹉叮咛说:“山人不是好人,须要留意。最好落在我肩上同行,便可无妨,不然恐有误伤,悔之无及。”鹦鹉闻言,只叫“不怕”。灵姑终不放心,到时见众山人都在洞外手持芦笙,乱吹乱跳。旁边设着行架和现掘的火池,架上兽肉尚有好些剩着。老父、王妻也在洞侧凝望。不顾别的,把手中小鹿递给吕伟,忙纵过去喝道:“我适才得了一个白鹦哥,它跟我同走,你们谁要伤了它一根毛,就要你们拿命抵它。并且以后什么飞乌都不许伤。听见么?”众山民本畏灵姑,自是诺诺连声,彼此互告,奉为信条。等说完回转,这边王渊也抢着向吕伟、王妻说了经过。
灵姑又命山人将四鹿二羊交给山人,用草索系好,与随带牲畜一同喂养携带,草草停当。众人都知道她带了一个灵乌回来,等乱过一阵,间她乌呢?灵姑、王渊抬头一看,哪有鸟的踪迹。王渊首先急得乱跳,直喊:“它定是看见人多害怕,不肯来了。”灵姑暗忖:“此鸟如此灵异,分明有心相从,怎会中途飞去?”正要高声呼唤,忽然王守常道:“渊儿着什么急,那不是么?”灵姑随他手指处往空一看,那鸟疾如飞射,好似有什么恶鸟追赶神气,正从左侧危崖之上飞来,晃眼工夫便落在洞前高柯之上。
灵姑方欲喝问何往,鹦鹉已向下连声急叫道:“在那里,怕呀,怕呀,”灵姑料它说的是下面人多害怕,忙说不怕,叫它下来吃点东西。鸟只是不下来,仍在树上照前一样急声乱叫,约有二十多声。灵姑就在下面回答,连说了好些不怕,才行止住,也不再往别处飞走。灵姑又教它说话,竟是一教就会,有时还能回答,语声却不如现教的清楚。
旁人俱觉日后山居,有此灵鸟相伴,既可解闷,又可练来照看牲畜,还有蛇兽侵袭,可使它前来报警,皆大欢喜。众山民自是个个惊奇,又认作是灵姑使的仙法。
灵姑。王渊一到就出去行猎,俱未进食,跑了半日,腹中饥渴,边吃边教白鹦鹉说活。人、乌相答,调弄了好一阵,才行吃完。山人俱住洞外,灵姑恐鸟畏人,不敢下来,又命众山民避开,取些生熟肉用刀切碎,又取些干粮、谷米散放在石板上,唤乌下食。
鹦鹉连叫不饿,只不飞落。灵姑恐它野性未驯,不肯呼叱强迫,只得罢了。
吕伟因明日要走长路,连催灵姑、工渊早睡早起,莫尽贪玩。二人准备回洞,刚一转背要走,鸟又叫了两声:“人在那里。”灵姑当它是说守卧洞外的那些同行山人,没有在意,只笑答道:“怕什么?我有飞刀,不听话就杀,谁敢乱动?”鹦鹉闻声,便不再叫。灵姑、王渊也就各随父母入洞安歇。
二人均惦着那鹦鹉,恐它万一飞走,或是受一别的恶乌侵害,没等天亮,便已爬起。
出洞一看,众山民如死猪一般,一个个把身子钻在粗麻袋内,躺卧在石地之上。仰顾鹦鹉,不见踪影。天上星稀月淡,东方已有曙意。山人身前防兽的野火圈子尚未全灭。纵将进去,叫王渊伸手将众中一个头目摇醒一间,说是半夜里睡梦中听见几声山鬼叫唤,惊醒睁眼看时,天上月亮正被云遮,好像看见一条鬼影,捧着一个长东西,在那边崖顶上飞跑,晃眼闪进树林里去了。一同惊醒的还有两个同伴,都害怕山鬼吃血,没敢再看,把头缩进袋内,拉紧袋口,不敢出头,一会便睡着了。耳听鹦鹉在树上连声急叫,没听出叫些什么,也不晓得甚时飞走,想是找吃的去吧。二人一心惦记鹦鹉,也未留意别的。
跟着吕、王等三人醒转走出,天已微明。那山人头领忙把众山民唤醒,忙着取水,各用早餐。往洞内取出背子挑架,扎捆行李,给牲口上料,准备起程。山人多是各不相顾,自我自己职司,谁也没留心到同伴有无短少。吕伟、王守常虽然老练细心,起身忙乱,众山民纷纷奔走,此去彼来,相貌打扮十分相似,一时点数不清,山人俱都涌跃从事,又无什么异状,也就忽略过去。直到将要起身,吕伟进洞看有甚东西遗落无有,忽听洞外王守常、灵姑等惊叱之声,忙即出洞查问。原来众山民吃罢粮肉,各找各的背子,待要起身。王守常正引王妻解手回来,忽然发现多出一个背子,没有人背。灵姑、王渊任务本是押队和分配众人劳力,因惦记那只鹦鹉,四下登高张望,无暇及此。这时闻声纵落,一点人数,才知少了一名。分别一问,众山民才想起失踪那人昨晚随众好好安歇,今早起来却不曾见他,答语甚是颟预。只内中一人说昨晚与他睡得最近,睡前还曾说笑。
半夜里好似先听他在耳边一声大叫,人正困极,没有答理,后来也被山鬼叫声惊醒。此时不见,定被山鬼捉去吃了血了。
众山民闻言,个个害怕,立时一片惊噪。气得灵姑劈脸啐道:“怪物都不怕,怕什么山鬼?不是偷懒逃回,定是走到别处去,把路走迷,一时找不到了。再不就是伤了我们的鹦哥,怕我杀他,逃走了。你们还不快去找他回来,莫非这山背子留给我背么?”
山民头领见她发怒,战兢兢地答道:“我们就死,也不敢偷懒,半路逃回,寨主先要了我们的命了。昨天老仙客说不许再打鸟,怎还敢打仙娘心爱的鸟?我们走路会看星宿,怎么也不会找不回来。他定是被山鬼吃血去了。背子再多两个,也可背走。只是山鬼厉害,吃人的血都是双的,定还要来找那一个。今晚落夜,求仙娘、老仙和我们在一处睡,不敢分在外头睡了。”众山民也抢着纷纷应和。灵姑听他语无伦次,越发有气,方要喝骂。吕伟走出,问知就里,忽然想起多环族人结仇之事,暗道:“不好!”刚把眉头一皱,心中寻思,忽见鹦鹉由左侧崖顶天空中飞鸣而来。灵姑、王渊大为欣慰,忙舍山人,迎上前去。
鹦鹉晃眼飞临二人头上,方以为它下会下落,谁知鸟翼一侧,竟自翩然飞下。灵姑忙把手一伸,轻轻落在腕时之上。灵姑一面抚弄它的雪羽,一面问道:“你飞往哪里去了?叫我担心一早晨,当你不回来了呢。吃东西没有?饿不饿?”鹦鹉这次却答:“饿呀,饿呀。”灵姑方欲去取食,王渊见鸟一到,早飞也似跑回,匆匆向粮袋食盒中抓了几大把,用衣角兜了跑来。灵姑令放路旁平石之上,随走过去。鸟似饿极,立时纵去,一路乱啄,只捡那素粮吃,荤的一口不沾。王渊又给取了点水来,鹦鹉连饮了几口才住。
这时众山人纷纷跑来观看。灵姑恐惊了它,正要喝开,忽听鹦鹉又连声叫道:“人在那里,人在那里。”灵姑见它并不似畏惧身侧众山民,方要问它何意。吕伟心正愁虑,见灵姑只管调弄鹦鹉,憨不知愁,招得众山民话未说完,全跑过去看新鲜,欲和灵姑商谈分人寻找。忽闻得鸟叫与昨晚睡前所闻一样,不禁心中一动,暗忖:“此乃灵禽,相随不为无因,况又深识人意,能飞高视远。何不命它代为查探失踪山民下落?”忙接口问道:“我们昨日半夜不见一人,你乃通灵之乌,路上飞来,可曾看见他么?”鸟便偏头向吕伟,重又叫道:“人在那里,人在那里。”吕伟听它叫声一样,又问道:“你说人在那里,是我们丢的那山人不是?”鸟又叫道:“是山人呀,是山人呀。”吕伟父女听出有点意思,又问道:“这人现在何处?你引我们去找他回来好么?”一言甫毕,那鸟答得一声:“好呀。”便自飞起。吕伟便命灵姑带了两名健壮山民,各持弓矢刀矛,随同前往寻找。
乌在空中盘飞,见下面人已派定,灵姑出声喝走,便绕着左侧崖角飞去,口中仍然连叫:“人在那里。”灵姑和二山人跟它绕到崖角,鸟忽下落,停了一停,重又飞起。
灵姑往草里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是崖势到此偏斜,不似来路一带险峻。再看鸟,已飞上崖顶,边飞边叫。同行一个正是山民头领,忽然叫道:“昨晚山鬼就在这崖上头跑呢。”灵姑方悟鸟意是令由此上去,见鸟已落在崖树枝上等待,连忙如飞跑上。山人俱惯爬崖,不一会便上了崖顶。一看上面林树森森,碧草如茵,又肥又短。四顾群山杂沓,原野在下,景物甚是幽丽。乌早叫着往茂林深处飞去。随鸟跑进半里多地,正走之间,忽听里面怪乌飞呜扑食之声。二山人方说那人死了,鸟已飞将回来,扑落灵姑肩上,只叫:“人在那里。怕呀,怕呀。”灵姑一边抚慰,连道不怕。回问山人怎知人死?山人答道:“听叫声,里面有两种乌:一种是鬼灵子,又叫魔头;一种是猫脸雕。都是神养的神鸟。平日轻易见它们不到,只要人一死,它们就飞来,将尸首啄吃个干净,人才能升天呢。我们走了一天,没有见一外人,不是他还有哪个?定是昨夜被山鬼捉去,吃完了血,丢在这里,现在尸骨被神鸟在争吃呢。”
灵姑听山人如此说法,鹦鹉也不住往怀里钻,似有惧状,疑有怪异在彼,便把左手按着鸟身,右手按住玉匣,脚底加快,朝鹦鹉适来之处跑去。越往前走,怪鸟鸣扑啄食之声越发猛烈,地势也较来路险僻。进约里许,树林走完,乱石阻路,甚是难行。乱石高均两丈以上,棋布星罗,森列若林,怪乌厉啸之声便在石那里传来。同行二山入连次悄声相告,说鸟厉害,如非深知灵姑本领,早吓退了。鹦鹉也急叫:“怕呀。”似要挣脱飞去。灵姑忙道:“不怕,有我。”一手将它按住,脚踏乱石,接连两纵,到了一块绝大怪石之下。方欲纵过,倏地眼前一花,对面石后长蛇也似忽伸出一个花花绿绿的怪头,绿毛披拂,赤晴电射,张开月牙锄形的铁喙,照准灵姑当头啄来。灵姑骤出不意,也颇惊心,忙把身往后仰,就势一踹山石,倒纵出去,大喝一声,手指处,一道银光脱匣飞出。那怪物一下啄空,身还未飞过怪石,银光已先飞到,呱的一声惨叫,怪头离颈飞出老远,落于就地;怪身张开两翼,腾扑转折而下,落于石后。同时石那面风沙大作,一片飞鸣腾扑之声,早又飞起大小七八只同样的怪物,见头只已死,尚欲寻仇,不知逃避,只见银光似电舞虹飞一般,略一举动,全都身首异处。
灵姑仔细一看,俱是从未见过的怪鸟。头一只最大,高约五尺,颈长身矮,翼阔嘴宽,爪大逾掌。头有海碗大小,嘴作月牙形,爪喙均极坚利。虽不如虬鸟厉害,生相也颇猛恶。问二山人,均说初见,不是先说二鸟。
灵姑侧耳静听,石那面还有别的怪声,只比前时所闻要差得多。恐还有别的恶鸟,使用银光护身,纵将过去一看,满地都是零毛断羽,地下连死带活,还有十几只怪鸟。
一种似雕非雕,体比前见怪鸟小两三倍;一种和猫头鹰相似,生得更小。一问,正是二山人先说的两种吃尸鸟。当中平地上躺卧着一具山人尸首,身旁俱是鸟爪血印,通体脏腑皮肉俱被啄空,连骨架也被啄断,头剩下半个空壳。只从被群鸟撕裂的衣饰,略可辨出是昨晚失踪山人。大约人死之后,先是两种吃尸鸟赶来啄吃,后又赶来那些怪鸟,相互火并。吃尸乌好些俱为怪鸟所杀,活的只有两三只,也是奄奄待毙,不能飞起。因觉此鸟残食人尸可恶,便用飞刀一齐杀死。
因山人尸体残裂,看不出被害受伤形迹,方在为难,那只鹦鹉忽叫道:“在那里,在那里。”灵姑见它似要挣起,知有原故,把手一松,鹦鹉便凌空飞起,目注下面,环飞了两匝,忽往右侧浅草里落下。灵姑跟踪过去一看,见草地里有人躺卧的痕迹,草已压扁。仔细一搜查,寻到小半枝断箭,箭镞作鸭嘴形,上染血迹,甚是锋利,形式与寻常山人所用不同。箭旁不远,溅有好些点鲜血,还有半条腊干的兽肉。那一片丈许方圆的草地,格外显出躁躏践踏之迹,好似有人在草里滚扑猛斗过一阵。一会在左近发现一堆山人吸残的叶子烟灰,那上半截箭杆却找不到。灵姑将箭链与随行二山人一看,均说这样箭链从未见过,要问同伴中一个领路的老山人才知道。灵姑料那山人不是被别的仇人杀死,便是被多环族人暗害。见鹦鹉已然飞回,直叫“走吧”,不愿再和蠢山人多说,忙即赶回。见了吕、王等人,告知经过。
吕伟知众山民最爱大惊小怪,忙把箭链要过,将那同行充向导的老山人唤入崖洞,背人询问。那老山人名叫牛子,自幼跟随汉客往来各寨当通事,见多识广”是个南疆的地灵鬼。一见那箭游,便失惊道:“这是多环族神庙中供的神箭呀,怎么会被仙娘捡来的呀?”吕伟见那箭断痕已旧,形式古拙,杆上血痕甚多,斑烂如锈,箭镰却似新近磨过,早料是山人供祭复仇的神物信号,忙追问就里。牛子先请吕伟着灵姑在洞外留神防守,查听有无异兆异声发现,以备万一。然后述说箭的来由。
原来这箭便是多环族人那个惯于复仇的祖先姑拉所遗。据多环族人传说,当初姑拉在时,此箭虽有三枝,因是弓劲手准,从无虚发,又因杀人大多,箭头上附有不少灵鬼,不等用第二枝箭,敌人便伤中要害身死,其余那两枝箭直未怎用过。并传说箭还有一桩奇处:不问射出多远,自会悄没声地回到原处。姑拉仗着此箭威镇各寨,山人几乎闻名丧胆。后来有一邻寨山酋受逼不过,暗中结纳了一个美貌女巫,去盗此箭,就便行刺。
姑拉好色如命,明知是诈,仍然将她留在寨中淫乐。这日女巫刚把三枝箭盗在手中,便被姑拉发觉。女巫见事不成,恐遭毒手,回箭向喉中一刺,当时刺穿脖颈身死。姑拉本来爱她美貌,不想伤害,着急一抢,不知怎的,竟将箭杆折断。因箭头上有女巫的血,不舍丢弃,终日佩戴,从此也不再用长箭射人。和人对敌,总是一手握刀,一手握这半枝断箭,等将敌人打倒砍翻,再用断箭刺人咽喉。箭头有毒,伤人立死,山人死于箭下的不计其数。终于积仇大多,被各赛山民合谋围困。姑拉苦斗数日,连杀多人,筋疲力竭,狂吼三声,和女巫一样,回箭【创建和谐家园】。
断箭先被别寨山人抢去,可是谁有此箭,必遭凶杀,为了此箭,争端时起。姑拉后人为夺箭,又在终日寻仇,互相伤亡甚多。最后姑拉向双方托梦,说箭乃神物,上有他和女巫的血,须归他子孙保有,否则便有灾祸。得箭的人久了,也觉此箭乃不祥之物,正好借以求和,只得将它送还,两罢干戈。由此多环族人把箭奉若天神,非遇大敌深仇,有亡族之忧,不轻取用。因信箭上有神,能自还原处,不怕失落。又因佩之不利,谁也不敢常带身旁。照例带出之时,必择一隐僻地方作为供箭之所。当时能捉来仇人祭箭最好,否则至多不过七日,必要捉一生人。捉到供箭之处,用箭刺死,作为神已祭过,以后神便保佑,有战必胜。
山酋乌加正是姑拉嫡裔,想系看见灵姑手能放电,又精通仙法,其势不敌,欲借祖神之助,将此断箭请来。因害怕灵姑仙法,又见人多,急切间无法下手,先把山人擒去祭了神箭。山人丧命所在,便是乌加供箭之处。灵姑去时,乌加恰值他往,无心中将箭拾来。乌加失了此箭,先必以为神鸟自出显灵,一旦发觉被仇人得去,乌加本人必拼死寻仇不说,如被别的多环族人知晓,必举全族来犯,决不甘休。
吕伟听牛子说那箭的出处,虽然鬼谈无征,但山人信奉邪神,宝贵祖遗信符,以及失踪山人死因,却说得很对。知众山民过信灵姑仙法,否则此事一传,立即轰然逃散了。
心中尽管忧虑,面上一丝不露,笑对牛子道:“我女儿的仙法你是知道的,我的仙法比她还大得多呢。休说乌加一人,就是多环族人全数来此寻仇,有我父女二人在此,休想占得半点便宜。昨晚不过我们睡在洞里,没有留神,吃他偷了一个人去。今晚只要他敢来,决不能叫他活着回去。这枝断箭,我先藏起。你出去可对他们说,昨晚那人是被怪鸟抓去,如今鸟都被我女儿杀死,不会再来,只管放心上路。却不许你说出真话,以免他们大惊小怪。我女儿见不得那种样子,她一生气,再有什么事就不管了。”牛子深信吕氏父女的仙法,诺诺连声而出。
吕伟出寨,悄悄告知守常夫妻与灵姑、王渊四人说:“多环族人已然寻来,敌人仗着地利善于隐迹,彼暗我明,务要留神。”当下把众山民职司重新分派,随命起行。
灵姑因见鹦鹉灵异,大可用以搜查敌人,一边走,一边教它说话,打算略为教熟,便可放它飞在前面探路,以免双方言语不通,和昨晚一样没有听明它的叫声,致葬送了山人性命。那鹦鹉本是灵物,能通人语,只因带有别处土音,乍听觉着含糊。人、鸟一路问答,不消多时,彼此都能领悟,鹦鹉业已几番要想飞起。灵姑便乘众人途中歇息吃午饭时,背了山人,告知多环族人是自己的仇人,命它前飞探查,如见踪迹,速急归报。
并说仇敌凶残,干万不可飞近,免遭伤害。鹦鹉连叫“晓得”。灵姑把手一放,冲霄飞去。众人吃饱,跟着起身。鹦鹉去了好一会,也没见回来。
由此前行,已抵莽苍山境,山路益发险隘,到处都是鸟道羊肠,亘古无人通行的生路。”一行又带着不少牲畜、粮食、用具。东西还可上下抛掷,攀系缒落。那些牲畜都是活物,遇到那些上矗天阎,下临无地的危崖绝壑,便吓得拼命乱挣,惊叫起来。那些地方多半都是半悬崖当中的一条石埂,最窄之处不容人并肩而走,更有溜斜所在,一边绝壁千寻,一边是黑茫茫看不见底的阴沟,须要攀藤爬行而渡,稍一失足滑落,立成粉碎,怎能容得牲畜跳跃乱挣。先勉强走了一两处,还没走到中间两段极难走处,已是惊险百出,并且丢了一头牛。抬牛山人如非放手得快,几乎丧命。
吕伟见不是路,吩咐选地停下,把牲畜双眼蒙上,头和四肢一齐绑紧。仗着所带牲畜只有四头牛,一头较大的已然落涧,余下只是小驴大小,别的牲畜身量更小,小的可以陆续背运过去,不能背的,遇到险处,先着人走向较宽之处,用粗索绑好,拉缒过去。
就这样,那些牲畜依然前呼后应,悲鸣不已,吼啸之声荡漾山壑。日光又常被崖壁遮住,上下阴森森,越发使人心悸。也不知费了多少心力,走到黄昏将近,才遇到一片山地,免去坠壑之险。但又乱山杂沓,绵亘不断,丛林密莽,荆棘蔽野,更无一个可以安身之所,路不过只走数十里。吕伟见那路径常人决不敢走,药客怎能到此?歇将下来,方要查问,忽见领路老者由高山上满面喜色,如飞跑下,还未近前,便高喊道:“就好啦。”
吕伟一间,才知牛子中途将路走迷,并非以前药客人山所行途径。因见日色、方向大体不错,又见众人受了若干惊险劳累,俱都愁急,恐说出来受吕氏父女嗔责,私下估量可以绕过,一直忍着没说,但心却急死。适才赶向高处查看,一认地方,不料误打误撞,竟然深入莽苍山深处,比起前路要近去好几天的途程。明日再走出三十多里,便到山阳景致最好之处。
吕伟因仙人留示,说灵姑遇合在莽苍之阳,到时再行择地开辟,本无一定所在,闻将到达,甚是心喜。知人、畜均已疲极,不能再走,便择一较平坦处,命众山民将杂草去掉,将牲畜、行李放在当中,四外生火,以防蛇兽侵害。吕、王等老少五人夜间分成四班轮值。山人仍令饭后安卧,只不许把头全缩进袋里去,至少须将两眼露出,收口放松,连成一圈,面朝外睡,以备闻警起身方便。
一切停当,天才擦黑。吕伟便催早睡歇息,露宿一夜。明早天不亮就可起身,等寻到安居乐土,还可从容部署。这路一走错,不但巧走捷径,近了几天途程,并还免去中间许多攀援缒系的辛劳。前行略经险阻,便到山阳美景肥沃之区,牲畜、行李均可直达。
时预拟改变,不再觅地停顿,分人前往探路,来回运转。虽说山人知道地方,以后遇事难免上门寻求,是个缺点,却顺利得多,也就罢了。
吕伟两次盘间牛子,俱说前些年给药客们做向导,入山虽深,那一片好地方均未到过。只最后一次,也是无心中在森林内把路走失,误打误撞,走到山阳奥区。药客们因机会难得,去时受了若干惊险,伤亡好些人畜,才行到达,决计满载而归。这次留的日子独多,各种珍贵药材不说,单是打猎所得的皮角、虎骨就有二百多背子。挨到快要大雪封山才起身,一批一批往外搬运,总有二十多次才陆续运走。时已隆冬,差点被雪困住,没得出山。走时给了牛子极厚的酬劳,命他折箭为誓,十年之中,永不许再引别帮药客到此。可是他们也一去不来,听说因为这回几次死里逃生,个个心寒胆裂,回去把药卖了重价,都成财主,谁也不敢再来冒这大险了。又说以后虽未再引人去过,因那时同行三个引路山人被虎伤了两个,只剩牛子一人,余者都是汉客。除有时随同打些山粮外,因汉客采药时刻以及挑选移根均有秘法,照例避着山人不使知闻。牛子见他们把这些野花、野藤、草根、树皮宝贝也似取之不已,本觉无趣,又不令插手,闲来无事,便独个儿拿了刀矛毒箭满处乱跑,打山粮解闷。方圆百里以内全跑遍,差不多左近的一草一木都还记得。适才出险到此,已觉来过,再登高一望前面,竟是昔年所到之地,一点不差。井说那里有大片肥土,花木繁多,有山有水,日丽风和,一生没见过那样好的地方。吕、王等闻言,料无差错,十分欣慰。
灵姑因见鹦鹉一去不回,心中优急,连饭都无心吃,哪肯睡觉,执意要与王渊母子二人对换,改作头班守夜。王渊也和她一样忧念,不肯就睡,吕伟原意,有变必在半夜。
五人中只有王妻、王渊较弱,特命改守前夜,山民一发现,以后事变方殷,精神须要保养。两小偏是执意不肯,只得把王氏夫妇做一班改在天明,自当半夜,分成三班轮守。
灵姑和王渊谈一会,起来走向高处,四下眺望,夜静山深,目光之下,空中时有鸟过,鹦鹉终是不见飞来。二人疑心遭了山民毒手,或为别的恶乌所害,好生懊丧,深悔不该命它探路,又怪牛子把路走错,以致飞失,时光易过,不觉到了吕伟轮值之时。二人望仍未绝,也不去唤醒吕伟,却偷偷把老牛山子唤起,问他原来路向如何走法,鹦鹉是不是因此走失。牛子慌道:“鸟在天上飞,多远都能飞到。我们又有这长一串人在下面走,哪有寻不见的理?”二人间不出所以来。一会,吕伟忽然醒转,逼着二人各去安歇,以免明早到了地头精神不济。二人不再敢违,只得分别躺倒。王渊还好,不久睡熟。
灵姑心悬鹦鹉,始终没有入睡。连日跋涉,本多劳顿,这般虚熬,更劳神思,总算当夜没有闹事。
吕伟因灵姑到时未喊,已然睡足,因是不困,也没唤人接替。等到王守常夫妻醒转,晓烟迷茫中,东方已有了曙意。灵姑也装着睡醒起身。吕伟将众山人唤醒,取来山泉,就所带干粮、肉脯饱餐一顿,食毕正好大亮。灵姑、王渊几番登高獠望呼啸,终不见鹦鹉踪迹,时候愈久,越觉没有指望,无精打采,随着大队上路。
果然入山愈深,境愈幽丽,前行不过三十余里,一连翻越过两个极险的危崖峻壁,便到了牛子所说的途径。由此一步一步渐入佳境;路上除在危崖上遇到过两次毒蛇外,并未出事。吕氏父女见所行之处襟山带水,林木森秀,已是欣慰,连声夸好。牛子笑道:
“真好的还未到呢。我这时候才想起,那年和药客们快动身时,为采何首乌,还找到一个大岩洞,又爽亮又干净,里面还有一口热水井,住在里头真比房子还舒服得多。可惜怕要封山,洞隔他们采药的地方又远,没有住下,回来待不几天就动身了。要是喜欢住的话,今天简直可以再走远些,搬到洞里住去,省得现搬帐篷盖房子费事。不过洞前石头地多,要种田是种不多少的。”吕伟本因现建室字费时费力,山人又不能久留,满心想寻一处岩凹石洞之类暂时栖身,日后再相度地势陆续添盖,闻言益发大喜,便令牛子领去。灵姑问:“风景有先说的好不?”牛子道:“好在以前药客住的地方也要路过,仙娘看哪里好住,随便挑吧。”
正说之间,走过一片黑压压的森林,忽有危壁当前,阻住去路。众人见那危壁高峻,又要上下攀援,翻崖缒运,觉得麻烦。牛子同了两个山人沿崖壁走了百十步,忽在一根石笋下站定,喜叫道:“我记得是这里嘛,差一点没有走错了。”众人赶将过去一看,牛子已将壁隙间的藤草用腰刀一砍断,现出一条宽有三尺的崖夹缝来,指向众人道:
“当初药客们错走到这里,他们是由那边过来,沿着崖脚走了一天,也没找到通路,这崖又没法翻过去。来路一片地方已然寻遍,得的药材不多。大家因我把路引错,跑到这死地方来,能不赔本就是好事,还不知要费多少事才能回去,你一句我一句,正在怪我,忽然看见七八个兔子钻到这里头去。我觉得害了他们,心中难过,怕听埋怨,看出里面很深,又有一丝丝亮光,一赌气,拼着让毒蛇咬死,带了腰刀,硬往里闯,居然被我走通。他们回来时,怕藤草碍路,差不多砍了个干净:几年工夫又长长了。不是我记准正对口外这根石柱,还找不到它哩。”吕伟见他口沫横飞,说得眉飞色舞,诚恳之状现于词色,颇觉这老山民老实忠心,与寻常山民不同,甚是心许,便有留他之意。
灵姑见他老说不完,便笑道:“你先莫表功,以为你是地灵鬼。你要能把我的鹦哥找回,才算你好本事呢。”牛子笑道:“那鹦哥是个神鸟,决不会死。只要到了地头,仙娘不叫我回去,不出十天,定给仙娘找来。”吕伟便问:“你愿意跟我们么?”牛子道:“就怕你们不要,哪有不愿跟的?再说我只一个人,不比他们都有老婆儿子。就这样,他们要不回去,有仙娘作主,寨主也不敢怎么,我更不怕了。当真你们要我么?”
吕伟把头一点。牛子喜得乱蹦道:“这就好了,我们快走吧。”
吕伟外看夹缝中似不好走,想叫众人歇息一会再进。牛子恨不得早到见功,匆匆取了几根火把点燃,分与几名健壮山民,自己取了一根大的,把腰刀插向背后,一手持着一根长矛,举着火把,当先奋勇而进。众人也鱼贯而入。吕伟、王守常夫妻各持兵刃,紧随牛子前行。灵姑一人手按玉匣断后,以防仇敌尾随侵袭。那夹缝前窄中宽,走进十多丈,便现出宽崖。上面是一线青天,两边夹壁削立,道平如砥。壁上时有香草下垂。
清馨透鼻。最宽处竟达丈许,窄处也过三尺,并不难行。众人前呼后应,不消多时,望见前面亮光,略一转折,便到了外面。
眼前豁然开朗,简直又换了一个境界。只见青山红树,横亘于前;芳草芋绵,平林清旷;杂草乱开,原野如绣。奇石古松,飞瀑流泉,所在都是。时见珍禽异鸟枝头飞起,呜声关关,人耳清脆。端的是邱壑幽深,景物清丽,令人俗虑为之一消。众人喜慰不说,连众山民也高兴起来,互相唱起情歌野曲,此应彼和,自成音籁,响震林樾,惊得枝头好乌纷纷飞起。可是那些近岭遥山,锦原绣野,看去依旧矗立平铺,静寂寂的,不似有丝毫摇撼。偶然水流云走,别有会心,只觉动者自动,静者自静,造物神奇,人生渺小,众山民歌声只管骚乱,充耳竟如不闻。吕、王诸人正在领悟那静中妙趣,灵姑手指前面道:“爹爹你看,这些泉石河林,不跟画图一样么?其实就在这里也好。”吕伟拈髯微笑不语,灵姑也含笑相答。
众人正要朝前走去,牛子忽然抄到前面,领了众人,舍却正面,由右斜行,穿过一片平原,走入左侧疏林之中。那一片林木种类不一,多不知名,都似千年以上的古木,亭亭华盖,高矗参天。底下浅草平铺,繁花垦列,摇曳随风,娟娟自媚。问有几株数抱粗细的大树,树身独矮,桩一般挺立群秀之中,老干搓枒,树身强半枯死,忽然又茁新枝,一半是铁骨盘纠,片叶不生,一半却是绿绿森森,浓阴匝地,越显古趣。
走着走着,忽然香风拂面,芳馨清郁。抬头一看,原来是几株南疆深山【创建和谐家园】有的木莲花。山人多叫作神姑掌,认为神手所种,有许多神奇传说。树身特高,笔也似直。三五丈以上,枝干丛出,八面挺生。叶似人手。花大如莲,只是花瓣较密,比莲花还要香艳。分为白黄紫三色,白色最多。开时绿叶先落,就叶落处,长出一个如拇指大小的花苞,一叶一花,经雨之后,花开满树,小苞也含英吐芯,相继开放。这时正当叶落花开之际,枝头千花万芯,开得正繁,便玉树琼林,也无此华艳。加上奇香菠郁,袭人欲醉,端的色香双绝。吕、王诸人尚是初见,个个欢呼叫绝不置。牛子道:“这花虽好,可惜生在树林以内,一共才十几株,开不几天就败啦。要到洞前一带,什么花都有,还要好呢,快些走吧。”牛子虽这么说,吕、王诸人仍是流连花下,尽情观赏,恋恋不舍就走。
最后吕伟见日已偏西,也发话催走。灵姑、王渊忍不住援上树去,采了几大枝下来,分持手内,才一同往前进发。
走完树林,转过一个崖脚,又见清溪映带,奇峰罗列,匝地繁花,灿如云锦,一路水色山光,境更清丽。众人依山傍水,走了一程,中间也略攀越了几处险峻地方。
正走之间,忽又峭壁撑天,绵亘千丈。壁上苔薛厚达尺许,其碧如油。薛荔香藤,满生其上,红花朱实,累累下垂,倍增幽艳。右侧岸尽处,有二尺许一条石路可通崖后。
路侧清溪蜿蜒,水面平阔,离岸不过尺许,清鉴毛发。绕崖才走一半,便见对岸一片平原,绣野千顷。尽头处崄巇萦青,奇峰矗紫,大小高下,异态殊形,不相联系。两峰缺处,天际苍苍,极目无涯。间有丛林森树,都如莽聚,斜阳影里,仿佛烟笼。真个雄浑清旷,幽丽瑰奇,兼而有之。便走遍天下名山,阅尽古今图画,也不易找出这样的好所在来。众人除了赞绝,更无话说。
一会将崖绕完,转到崖后,适见右侧广原崄巇,看去越发明显如绘。只那崖像是近数十年间受了地震崩裂,到处都是高矮不等的奇石怪峰。最高者不过数丈,小只数尺,鸦蹲猿跃,风舞虬飞,或如笋立,或如剑峰。形式无一雷同,而又鬼斧神工,穷极玲珑瘦透之致:棋布星罗,何止百数。上面多半长着绿油油的苔藓,浓淡相间。偶有两块石顶上生着一两株小松,粗只半尺以上,却生得盘拿夭矫,神态欲飞,甚是生动。虽然石地为多,可是石根、石隙之间,不是修竹成丛,临风弄响,便是奇花照眼,瑶草芬芳。
幽兰嘉惠,更是倒挂丛生,无地无之。左侧不远是一个大沟壑,广达数顷,其深莫测。
底下白气蒸腾,泉声涌沸,殷殷若雷,石边俱有焦裂痕迹。益发看出当地经过极猛烈的地震,壑底必是温泉无疑。
循着平坡,把这些疏落的奇石林走完,又是大片梅林,树都合抱,只不甚高,绿荫浓茂,不下千株。穿林走出,地渐高起。偏左近大壑处有一座平顶大崖,下有一洞,洞门高大圆整,如人工凿就。崖前石地宽广,也有几块石笋挺立门侧。此外,还有两个小岩洞。一问,正是牛子所说的岩洞,俱都大喜。外观洞内,一点不暗。牛子又说内中爽朗,无庸持炬。灵姑、王渊二人首先欢呼跑入,一进门,便喊起好来。众人随进一看,不特石室高大,洞壁如玉,明而有暗,并且里面还有两层院落和几株合抱粗的大树。头洞一旁有一块断裂的平方大石,石质温润,比洞壁还细腻得多。处处都似人力修建而成,只短门窗户槛罢了。那温泉在第二层洞坑之中,是一大深穴,广约亩许、石齿棱棱,也有烧焦痕迹。又发现许多庞大枯骨。
院中古树一株已然断倒,因是地气太厚,树梢落地正当有土之处,枝插在内,又复生根向上倒长,头重脚轻,不能直起,横搁在地,所有横枝旁干一齐向上。树身本高,齐生根丈许处断落。上半截长达十丈,横亘地上,变成了一株排树,下半截树桩又从四面齐长新枝,枝枝向上,围着树身成了一个大圆圈,绿阴如笼,里面却是平底中空,可以对弃聚饮,坐上七八人也不觉挤。两两相映,顿成奇观,众人只是抚掌称妙。
吕伟心细识广,一见便看出树身断处平整如削,如此粗大巨木,绝非人力间刀锯所能如此,心中好生惊奇。同时发现别的树上也有刀削伤痕迹,又想到洞府如此整齐敞亮和那些庞大的兽骨,一件件互相印证,料定以前不是妖穴兽巢,便是仙灵窟宅,弄巧怪异就许还潜伏在洞的深处也未可知。当下起了疑虑,恐惊众人,连王守常夫妻都没说,只悄嘱灵姑道:“山中哪有如此天造地设的洞府?我看树上好些斩断削擦痕迹,虽说年时颇远,到底不可不防。你肴这么好水草丰肥之地,近洞一带竟没有看到过一只野兽,还有那些大骨,都是可怪的事。后洞暗处地下似有一个深穴。天色将晚,大家都在劳乏饥渴,不愿惹事,且把人聚齐在头层洞内住上一夜,我父女多留点神。假使如我所望,洞中原有精怪早伏天诛,却有仙灵在此潜修,我们与他分地而居,各不相扰,这真是皇天鉴怜,赐给我们这样旷世难逢的洞天福地,也不在我父女万里跋涉之苦。否则多环族人外患未已,再起内忧,真得费一番心思手脚呢。”
灵姑笑道:“爹爹总是多虑,忘了仙人所说莽苍之阳么?仙人既命到此等候仙缘遇合,想必早就算定我们住此洞内。那些兽骨都枯干得成了灰炭,一碰就散。断树痕迹虽似刀斩,新枝也成了抱。况且洞外俱似经过整修,如有仙灵居住,这些残腐朽骨也决不致还遗留在此,依女儿想,许多可疑痕迹俱是旧的,纵有精怪,也不知几千百年的事,早已数尽伏诛的了。牛子在路上和我说,猎场在西北角上,休看有水草,隔溪平原他都走过,近百里内多半石地,仅上面薄薄一层浅土,草都是些细草,所以那边近处没有树林。据药客们用千里眼看,再过去还有高山毒瘴,人不能到。因是远在百里以外,我只见天地相连,看它不出罢了。南山猛兽多喜在丛林密菁深草之中栖身潜伏,又喜合群,它有它游息的地方,所以不往这里来。这一路上还有一件奇事:只要前途有警,女儿心总要动一下。自到洞里,女儿好像出门久了,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爹爹只管安心,定然无事。”
吕伟一想,爱女料得也合情理。但寄迹荒山,总越谨慎越妙。嘱咐完了灵姑,又和王守常商量,决定居此洞内,有事也听诸天命。当下便将所带粮脯,连同路上打来的牲畜,乘天未黑,与众山民饱餐之后,把托范氏父子择山人心爱预备下的物品取出,当众分配,以作酬劳。言明只留牛子一人,余众带了回去粮脯,明日遣走。众山民欢谢之余,有几个没家室的俱都意存依恋,愿与牛子同留。吕伟因初来牲粮均少,难养多人,便用婉言坚拒。饭后趁着人多,将用具、干粮略为布置存放。暂时住前洞不往后去,且俟探明底细,再作计较。睡时仍然分班守夜。
那鹦鹉始终不见寻来,灵姑也只好把万一之想交给牛子,径去安歇,心中仍然惦念不舍,仍未怎样睡好。
第二日,吕伟遣散众山民。众山人因吕氏父女俱会仙法,为他们连除大害,心中感佩,别时甚是依恋。又希冀日后有甚急难可以求助,知道【创建和谐家园】不惯以肉类为粮,吕、王等人自带青棵、谷米仅足两月之用,就算天暖地肥,年有三秋,即日垦植,撒了籽种,至早也得四月才能成熟,决接不上,俱说沿途可以猎兽为粮,有这些熟肉足备缓急,愿把干粮留下。吕伟再三推谢,众山民意甚诚恳,只得听之,各订后会而别。
吕、王等人本以食粮不足为忧,正商量日后多猎兽吃,有了这么多干粮,即日开耕,决可接上。决计先把那不能久存的,如糌粑、糙粑、包谷饼之类,做头拨吃了去。二拨吃可用冷水浸泡过的,如米粉糕和锅魁等存放稍久之物。最后再吃那些临时调制蒸煮的半熟粮,如包谷粉、炒米面、五谷干、青棵丝之类。这一来连灵姑、王渊对这伙山民都有了好感,觉得他们有良心,异日有事,愿为出头了。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二回 日落风悲 空山惊异啸 星昏月冷 黑夜服凶蛮
话说山人去后,吕伟父女又带牛子,拿了火把,重往后洞幽暗处查看,果有一个广大地穴,但经过一次大地震,已为崩石碎砾填满堵塞。虽不知下面大小深浅,看其情形,多少年早已绝了【创建和谐家园】出入之迹,不复能通,这才把心放定。因里层深暗,不如前面明爽,也就不再移动,只把东西理顺。又将牲畜分别栖息在侧面两个小崖洞内,责成牛子、王渊二人轮流放青。
诸事就绪,甚是称心。于是觅地耕种。在左近一试地土,果然石地居多。灵姑又不愿糟蹋风景,纵往隔溪用铁锹东掘西掘,连大带小,勉强零零落落找了十几块小土地,合计还不到三亩,无法种稻,只得把青稞籽撤上,任其自生自长。
午饭后,灵姑惦记和牛子去找寻鹦鹉,借着出觅耕地为名,连王渊也不令去,径和牛子绕崖走向来路。牛子本是猜想此鸟灵异,必能自归,心中并无把握。带了灵姑,东支西吾,找了一下午,白跑了不少冤枉路,依旧失望而回。还算好,鹦鹉虽未寻着,却在近侧发现了大片可耕的绝好沃壤。
原来昨日所经危崖之下,仅有近崖一带地是石质,上面薄薄一层浮上,满生浅草,不能耕种。灵姑、牛子先并不知崖左有大片肥上,因寻了几处耕地,相隔所居岩洞最近的也在十里内外,除却建屋移家外,如若此宿彼耕,不特每日往返不便,而且那一片土地,尽是草莽荆棘,便开辟也非容易,风景尤其不好。灵姑好生烦厌,打算明日再找,没有想要。去时一过崖便往来路直走。牛子领她四下乱找鹦鹉,越绕越远,路越弯折,归途竟从崖左走回。崖下本是平阳,只当中两里方圆一片森林。牛子昔年同了药客匆匆来到洞中,未宿即行,也未入林查探,这次尚是初次。本拟穿林而过,入林走不数十步,忽闻水声潺潺,地势突然凹下,野麻满地,高低及人。林木渐尽,仔细一寻觅,原来那片森林只四外环着一片树林。尤妙的是周围树林都厚约数十丈,高低不一,各种异果树木都有。当中约有一里多方圆的地面,竟一株树也无,却有一条广溪曲曲弯弯蜿蜒其中,被野麻遮住,不近前直看不出。
牛子首先喜叫道:“仙姑你看,这里野麻长得多肥,又有水有树,这不是一大片好田么?”灵姑闻言,仔细一看,果然绝佳。忙和牛子在野麻丛中跑了一圈,越想越好。
因四外绿树环绕,当中清溪沃野,给取了地名,叫作“碧城村”。决计归告老父,将那片野地开辟出来。就溪旁风景佳处建上几间竹屋茅舍,以供耕时憩息之用。另在舍侧辟两亩地来种花种菜。那崖前隔溪的平原绿野全作牧场。这一来便可果蔬无缺,牲畜繁多,四时之中凡百足用了。一边想着,一边往回飞跑。到了洞前,见吕、王诸人正在收集牲畜,满心欢喜,跑过去喊了一声:“爹爹!”王渊抢口说道:“姊姊,那多环族头子乌加又寻到这里来了。”灵姑便问:“现在哪里?我找他去。”王渊忙说适才之事。
原来灵姑走时恐路跑得太远,不叫王渊跟去。王渊自是不愿,当时没说什么,灵姑走后,随着吕、王等三人做做这样,做做那样,觉着无趣,老想去追灵姑。隔了一会,实忍不住,便向三人说:“姊姊错了,我家住在这里,哪能往远处找田?我就不信,这么好的地方,近处就没好土地,我偏在近处找一片肥土跟她比比。”三人因他年幼,深山初来,地理不熟,本不令去,经不住王渊一味苦磨。吕伟细一端详地势,见寨前高崖、平原极为醒目,沿途又未发见蛇兽之类;这一误入歧途,路近了好些天,多环族也不会就寻了来。王渊又口口声声说所觅之地,决不使在二三里外。心想:“以后长居此山,让他历练历练,把地势走熟也好。”便即允了。为备万一,除他身带腰刀外,又把自己所用毒弩也让他带去。
王渊早见灵姑是朝直走,乘吕、王三人手边正忙,没有留意随后观察,悄悄绕过崖那边,便也飞步照直跑去。哪知灵姑走不多远,便改了道路,依然直追不已,一口气跑了好几十里,连越过两个山头,仍未追上灵姑。这才想起:“灵姑、牛子一定改了方向,否则他们走了不过半个时辰,路上决不能没有耽搁,我这般急赶,也无迫不上之理。日已偏西,再追下去,黄昏前决赶不回去。如落在他二人后面,父母定要担心,又要四处寻找,白受埋怨。”想了想,登高四望,并无踪影,只得又往回跑。可是心还不死,归途也绕着道走。
王渊行经一个高坡下面,正低着头跑得起劲,忽见路侧石地上有拇指大小一撮烟灰,先还当是先走众山民所遗。已然走过老远,忽想:“山民走时说是仍走原路,这里方向途径全都不对,怎会经此?那多环族乌加地理甚熟,莫非又赶了来?”心中一动。王渊初出犊儿不怕虎,没怎细想,便把脚步立定。一看四外形势,见那高坡是左侧一座高山的支脉,只行处一带最低,余者都是冈峦杂沓,往还起伏。前面乱山之中,隐隐盘曲着一条谷径,甚是险僻,断不定乌加隐在哪里。试往回走,仔细观察,又在左近寻到两三撮同样的叶子烟灰,一撮已被风吹散,剩不多少。查好风向,循踪找去。
王渊越过山坡,地势逐渐低下。又走了一段,先看见一处孤崖。因寻了里许途程,乌加未见,猛想起多环族的厉害:“自己年幼力弱,又不知敌人多少,灵姑未来,怎是他的对手?”勇气一馁,有些胆怯起来。正想收步回身,悄悄跑回,人已绕出崖前。才一探头,首先看到的便是三枝山民惯用的长矛,锋长尺许,明光铮亮,做一排倒插在崖前草地里面。旁边横卧着一只似熊非熊,牛一般大,从未见过的怪兽,血口张开,潦牙掀唇。虽已被山人刺死,形态猛恶,看去犹是可怖。不由大惊,退回崖侧,把身藏好。
暗忖:“矛是三枝,山人至少是三个。一个也未必打得过他,何况是这样多?”刚想再探看一下山人在当地没有,好回去报信,忽听“姑拉”一声惨啸,声音若远若近,甚是凄厉。猛又想起老山民牛子所说,多环族复仇时的情景,不由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也没听出声音是在崖畔发出不是,吓得手按毒弩,回头就跑。跑没多远,又听叫了一声,直似近在身后,回顾却又没人追来。空山回音,恍如鬼物互啸,哪敢停留,慌不择路,一味飞驰。总算侥幸,不几绕便踏上去时正路。第三声惨啸似乎稍远,以后不再听到,这才定了点心。跑到崖前,见了吕、王三人,说了经过。
吕伟闻报,心想:“凭自己这几人的本领,休说三个多环族人,再多十倍,也不是对手,何况还有爱女这口飞刀,决无败理。无如荒山初至,地理不熟,凶人巢穴就在附近。加以他们身手矫捷,行踪飘忽,捉摸不定。路上又听牛子等山人传说他许多神奇之处,不知是真是假。凶人毒矢厉害,中人立死。拼命到此,前仆后继,不死不止。彼众我寡,敌暗我明。又当初来开辟草莽之际,共总老少六人,随时都要分头耕作。一个走单,遇上固遭暗害;就是常聚一起,人怕拼命,他只要豁出一人送死,莫说被他多伤,偶然小有伤害,这亏便吃不起。只说牛子错走这条路,四外危峰峡谷,除前次药客到过外,素无人迹,凶人途中必定相左,纵不由此绝迹,也须日久才能寻来,想不到来得这样快。如不想法绝此祸根,从此多事,永无宁日。灵姑久出未归,还不知遇上没有。”
吕伟等正聚在一处忧虑商谈,恰值灵姑随后赶回,王渊抢着把前事一说。依了灵姑,恨不得当时便要寻去。吕伟忙拦阻道:“凶人人多拼命,杀他不完,这须想一根本主意才好。此时天色已晚,我们地理不熟,如何去得?万不要忙。从此各人多留点神,不要分开,你更不可离群他往。今日先去洞内安歇,仍是分班守夜,等把主意商定,再作计较。”
牛子在旁笑道:“乌加来么?还早呢。主人和仙娘会打雷,又会放电闪,来啦还不是找死,怕他啥子?”吕伟不愿当着他示怯,又恐牛子过信神力,不知戒备,正色说道:
“我们都是修好的人,不愿多杀生灵。他定要来和我们拼命,不听好话,没法子,才弄死他呢。要不的话,找到他的巢穴,放我女儿的法宝,立时全数杀死,休想走脱一个。
因为不愿死伤人命,所以叫大家放小心些,得放过去就放过了。他们已在近处现形,怎说还早呢?”牛子仰天大笑道:“想叫多环族听好话,简直没得的事,乌加更不必说。
再说仙娘又毁了他的颈圈,除非杀了他,想他不来报仇,只有日从西出。”
灵姑喝道:“问你乌加怎么不会就来,谁管他这些事?”牛子最怕灵姑,慌道:
“乌加那枝神箭不是在这里没飞回去么?他们最信祖神,只说那箭无人敢拿,就被人拿去,也会自己飞回。丢刀时有好些怪鸟在啄死尸,定是乌加杀人祭神,不晓得怎么会把恶鸟引来,见打不过,当时躲开。回来见箭不在,必当恶鸟衔走,不会想到落在我们手内。丢这枝箭比要他命还凶。照例这箭第二天不飞回,再无音信,就要先寻到仇人住的附近,用三枝长矛倒插上内,杀上一只野兽,取它血心,到一个人迹不到山谷之中,取出自用毒箭插在兽心上,跪地喊三声‘姑拉’,一天四回哭喊。过了七天,再把箭拔出,朝天射去。等落下来,照箭头那一面寻去,先把神箭寻回,才能打报仇的主意。神箭既已请出,如不在手,哪怕仇人近在面前,这仇不也能报的。因为这枝神箭传说多年,差不多各寨都有人知道,他们又凶,就是落在路上,也没人敢摸它一下,都当它能自己飞回。我要不是亲见,也不会信。主人藏起了它,乌加更不信在此地了。除非箭头朝着我们这里,不会来的,就来也还要过几天。适才小相公听那叫声,定在他祭神的时候。照这神气看来,乌加丢箭后,必定偷偷回寨,约上几个亲人同来;要不的话,他这用矛来卜,不是一人能办的事。他们最会找地方藏躲和瞭望,小相公必被他们看见了,因神箭没找到,不能无故伤人。只要一走近那三枝矛前,早被他毒箭射死了。你们是不晓得他们杀起人来多么凶狠,又爱生割活人肉吃。只要到他寨里看一回,主人就觉得杀完他们都不多了。那同来的人多是私情相助,报仇仍得他自己。如真为他拼命,一同下手,事前必要想方设计,和我们作对,先结上仇才动手的。”
灵姑本就饱听凶人恶迹,闻言大怒,决计明日寻去,先将乌加连那几个同党除去,然后寻到山寨,扫平巢穴。牛子道:“他们藏得太好,眼睛极尖,除非他自愿出头,要去找他,只怕踏遍全山也找不到。上次他吃过你的大亏,知道厉害,遇上就死,决不会再和你明动手。乌加这一回必是乘你睡着,不然就埋伏暗处,乘你不留神的时候暗下毒手。现在找去,没等看见影子,他早跑了。反正他报仇以前,不管是明是暗,总要在寨前鬼叫上两天。我们只要听见他‘姑拉’、‘姑拉’鬼叫时,再想法寻他,还容易些。”
吕伟、王守常也说:“牛子之言甚是。不如守在洞中,多加小心,以逸待劳。目前既不曾寻来,正好想一妙法,诱他人阱。反主为客,易遭暗算,而且徒劳,大是不可。”灵姑不便违逆,只得罢了。当晚过去,果然无事。
次早起来,因已发现凶人踪迹,恐他万一来袭,连那片耕地也都顾不得去查看,先行应付凶人。昨晚众人业已熟商,灵姑力主先下手,除此隐患。吕伟强她不过,筹思了大半夜,觉得先办此事也好。老早把饭吃了,把崖前形势仔细看过,将所有的人分作两班。由王守常夫妻、父子三人留守洞内。牲畜、用具、籽种、粮食另寻适当隐蔽之所,分作几个地方,一一藏好。洞门原有大石可以封堵,外观只是一座浑成的石崖,里层洞井院落,不到洞顶上面看不出来,内外层相通之处也可封闭。当下一齐俱运大石堵好,仅留外洞门可供一人出入之路和石隙间的箭眼,里面再立上一块大石。一旦有警,不问能敌与否,先退入洞内,由箭眼中用毒弩觑准敌人猛射,以待归援。吕伟父女自带老山民牛子出寻凶人踪迹,寻到后,再看事行事。乌加立誓拼命,百折不回,自然非除去不可。如杀此人后,能借飞刀镇压其余凶人,永罢干戈,也就无须多加杀戮。如若乌加死后,凶人仍不怕死,再接再厉,源源来犯,不肯罢休,再给罗银、范氏父子去信,把援兵招来,另打先发制人主意。
牛子见大家忙着搬运筹备,封闭岩洞,虽然不敢违命,随同劳作,却笑主人太过虑。
说:“姑拉叫声还没听到,事情不知在哪天云里,就这么担心起来。我要会像主人、仙娘的神法,才不怕他呢。一高兴,便找到山里面他巢穴里,杀个一干二净。出气不说,单他洞中的珠宝、金沙、药材、兽皮,就不知要得到多少,还喊罗银和范大郎来,便宜他们白得东西做甚?如说打算,除了仙娘,谁也不是多环族的对手,人多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