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_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作者:花期迟迟》-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也不嫌臭了,蹲身扯起了叫花子。李老二听到动静,返身赶回来,看清叫花子是谁,也皱了眉头。

        吴翠花儿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叫吴二狗,他长大了不愿意人家叫他大名儿,逢人就说自己叫吴二。

        吴家就这么一个男孩儿,一家人都惯着宠着,养成了他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性子。就是吴家老娘前几年死了,吴二狗也没改了脾气。

        先前灾荒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拖家带口的南下逃荒,吴翠花儿的爹带着吴二和家里的钱粮就跑了,根本就没想起来还有吴翠花儿这么个闺女。

        可吴翠花儿却整日惦记着,刚逃出来那阵子,还见天儿的在李老二耳边念叨,想找找自己的老爹和弟弟。

        李老二知道吴二和他爹是个什么德行,根本没理会吴翠花儿,不想居然在这里碰上了。

        吴翠花儿这会儿却和弟弟抱头痛哭,拉着他的胳膊一迭声问着,“爹呢?爹不是跟你在一起吗?”

        吴二扒开糊着眼睛的散乱头发,迅速打量吴翠花儿几眼,见她穿着齐整的衣裙,浑身上下连块儿补丁都没有,脸也白白净净,一看便是日子过得很不错。

        他捂着肚子,一脸的悲痛,“呜呜,姐,爹在路上被那些抢粮食的山匪打死了。幸好我碰到你了,否则我也饿死了,姐,你快给我弄点儿吃的,我都饿了三天了!”

        生它养他的亲爹被人打死,他提起来却像是在说一个不相干的人,着实冷心冷肺。

        吴翠花儿一听爹死了,却哭得厉害,“那你给爹埋了吗?立碑了吗?以后要找回去,把爹接到祖坟啊!”

        吴二有些不耐烦了,“人都死了,还埋什么埋?我连口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力气给他立碑?”

        “你真是…走,我带你去船上。”吴翠花儿听弟弟这么说,虽然悲痛,但也没办法,拉着他便往船上走。

        李老二想拦,但哪里拦得住,只能同王管事说一声就追了上去。

        大船的甲板上,李老太正抱着佳音站在护栏边看着码头上来往的人群。

        佳音小嘴儿微微张着,大眼睛一眨不眨,看的认真。

        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说,真是太陌生了。天武王朝,不存在任何一段历史中,却一样的生产力低下,百姓穷困。

        码头上来往的百姓,大半都是衣衫带补丁,面黄肌瘦,显见日子都不好过。

        李老太瞧着孙女小脸上好似带了几分严肃和悲悯,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毕竟还没满月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这般神色!

      第十四章 谁家没几个糟心亲戚呢!

        她赶紧指了码头上两只小狗,笑着逗弄孙女,“福妞儿啊,等以后咱们落脚了,有家了,奶奶也给你养只小狗,好不好?”

        佳音收了心思,赶紧换成笑脸,咿咿呀呀哄奶奶高兴,亲亲热热的糊了李老太一脸口水。

        李老太被她逗得直乐,祖孙俩儿正玩闹的时候,吴翠花儿拉着吴二哭哭啼啼的跑上船来。

        “娘!您看我找到谁了?”吴翠花儿将吴二推到李老太跟前。

        李老太眼神好,一眼就认出吴二,脸上的笑意顿时散了。

        “大娘,是我,吴二啊,呜呜,我可找到亲人了。”

        吴二假意抹着眼泪,却偷偷打量李老太,见她同样穿戴干净,怀里还抱着个白胖儿的婴孩,越发断定李家人这是发了财,他无论如何都要赖着李家不走了。

        “还真是巧,在这儿碰上你了。”李老太语气冷淡,之前做了十几年亲家,她对吴家是没有一点儿好感。

        吴翠花儿也不傻,见婆婆这般就知道弟弟不招待见,她干脆豁出去,跪倒抱了老太太的腿。

        “娘,我爹已经被抢粮食的山匪打死了,我弟弟在码头讨饭,刚才被人踢得半死,呜呜,娘,求您留下我弟弟吧,我就剩这一个亲人了!”

        佳音窝在李老太颈窝里,扭头看看吴二,嫌恶的趴了回去,直觉里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个省油的灯,留下来就是祸害。

        但她不会说话啊,只能赖赖唧唧,发泄她的不喜。

        “亲家死了?”李老太皱眉,毕竟是同辈儿人,乍然听到死讯,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吴翠花儿点头,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娘,咱们带上我弟弟吧,孙家这船这么大,不差他一个。”

        “说什么胡话,难道人家的船大,就一定要多装人啊。

        码头上船多了,你看哪个随便搭乘灾民了?”李老太不喜欢吴翠花儿这种理所当然的口气,狠狠怼了两句。

        “娘啊,我们老吴家就这么一个根儿独苗,您不能见死不救啊!你去帮我跟孙夫人求个情,咱们福妞儿不是刚救了孙家小姐……”

        “你闭嘴!”李老太见吴翠花儿越说越口无遮拦,还要挟恩图报,更是生气了。

        吴翠花儿却不管这些,越发嚷的大声,引来几个船工围观,也气的李老太脸色越发难看。

        幸好还是李老二撵回来,直接捂住了吴翠花儿的嘴,“娘,这么闹不是办法,还是帮忙求个情吧,大不了到了京都再把人撵走。”

        儿子开口,李老太不能不理会,再说当真不带吴二,吴翠花儿真能闹的全码头的人都来看笑话。

        “你让他先下去,老实在岸边等着,我去问问。”

        李老太黑着脸,抱了佳音去求见孙夫人,孙夫人正好闲着无事,听李老太说明原委,倒也没拒绝。

        “谁家都有点儿糟心事,大娘想多带一个人也行,就是别给船上惹麻烦。”

        “夫人放心,我会让家里人时刻看管他,不许出舱门,但凡他有一点儿不规矩,不必夫人发话,我直接把他扔江里。”李老太说的坚决,惹得孙夫人好笑,“倒也不必这样,到码头再撵人一样。”

        “夫人慈悲心肠,一定会有好报。”

        闲话儿几句,李老太把佳音放下,哄着孙小姐玩耍,然后就赶紧去处理吴二。

        李老四拎了几桶水,吴翠花儿帮忙把吴二洗刷干净,换了一套干净衣衫,陶红英帮忙熬了一大碗粥。

        吴二吃饱喝足,果然就要到船上四处乱逛,结果被直接锁到了舱房里,一步都不准迈出去。

        李老太扯了吴翠花儿,让她们姐弟两个听得清楚。

        “还有几日到京都,吴二敢惹祸,敢给我们家里丢脸,我直接让老四把你们姐弟俩一起扔江里!

        你们有胆子就试试!

        与其让你们丢人惹祸,连累我们李家都被赶下船,还不如先淹死你们两个祸头子!”

        吴翠花儿吓得缩脖儿,吴二儿也终于老实下来。

        不过一个时辰,孙家的大船再次起航。一晃儿又是两三日,吴二借着方便的名头,偶尔可以被允许在甲板上走走。

        他倒是眼红,看出孙家富贵,想要琢磨些坏心思,但李老太安排了家喜家安,时刻跟在他身后。他有坏心思,也没机会。

        就这样,一路顺风顺水,在众人日夜盼望里,大船终于抵达了京都。

        京都码头比之前停泊过的任何一个码头都大,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灾民。来往的百姓虽然不是锦衣华服,但跟岷南岭码头的那些百姓相比,生活水平明显好上一大截。

        佳音被李老太抱着,从船舱里出来,抬眼便看到这样一派繁华盛世的景象。

        但她的心情却没有李家人那么激动,反倒偷偷叹气。

        这样的繁华大概只存在于京都,灾荒战乱之地饿殍遍地,哀鸿遍野,统治者脚下却一片歌舞升平。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呢?

        “福妞儿,咱们到京都了!”李老太很兴奋,颠着怀里的小孙女,“咱们再也不用怕蛮子了!”

        赵玉茹和陶红英也是红了眼圈儿,伸手摸摸佳音的小脸蛋儿,“咱们福妞儿就是有福气,以后生活在京都这边,什么都不用怕了。”

        佳音吐个口水泡泡,算是回应,惹得婆媳三个又是笑。

        “娘,东西都收拾好了,您去跟孙夫人说一声,咱们赶紧下船吧?”李老二几兄弟拎着大包小裹,来到李老太身边。

        李老太应了一声,抱着佳音就去了孙夫人的房间。

        孙夫人正在喂女儿喝奶,见李老太进来,招呼她坐下。

        “夫人,这段日子真是多谢您的照拂,如今到了京都,我们一大家子也不便再叨扰,一会儿船靠了岸,我们就要走了。”李老太很是感激,真心实意道谢。

        孙夫人有些舍不得,下意识问道:“这就走了?”

        转而,她拉了李老太的手,真是诚心挽留,“李大娘,你们一家子是逃荒出来的,来到京都想必也没有什么倚靠,不如你们留在我们孙家吧,不能说一辈子护你们周全,但起码可保衣食无忧。”

        孙夫人说得直白,也是好意,但李老太却立刻摇头,因为留在孙家,他们只能做奴仆,一辈子低人一等。以后儿孙读书科考,都要受影响。

      第十五章 土包子进城

        “夫人愿意收留我们,是看得起我们李家,但夫人有所不知,我家大儿子已经考了功名,是个秀才,如今在外游学,我们此去也是投奔,倒是要辜负夫人的好意了。”

        孙夫人听了,也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

        李老大是秀才,李家勉强也是书香门第了,怎么能她做奴仆,这简直是折辱。

        她赶紧又喊丫鬟拿了二十两银子,一定塞给李老太,又写了孙家的地址,叮嘱若是李家有了难处,也可过去投奔。

        李老太推拒不成,只得收下,心里对孙夫人更是感激不已。想起孙家还要再行船七八日,于是就把奶山羊留了下来。

        孙夫人很高兴,因为奶娘虽然恢复一些,但奶水还是不够孩子吃。

        李老太抱了孙女往外走,自觉送了孙女的口粮,心里有愧,但低头看看孙女,正抓挠着小手,好似同孙家小姐道别呢。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低头亲了孙女一下,“俺家福妞儿真是个好孩子,奶奶啊,后半辈子就疼你一个!不,是整个李家都要疼你!没有你,家里可没有这么安稳!”

        佳音窝在奶奶怀里,咿咿呀呀的唤了两声,最后看了一眼孙家的小美妞儿。

        小家伙,有缘再见啦!

        李家人趁着这会儿,也在同王管事和熟悉的丫鬟婆子小厮们告别。

        很快,大船就靠上码头,李家人陆续下了船。

        走出很远,一直沉默着的李家人才彻底醒过神来。

        “咱们真的到京都了?”

        “这就是京都吗?幸好坐船,否则咱们走一个月也到不了。”

        “咱们踩着地呢,怎么还觉得晃晃悠悠。”

        李老二心里最有成算,凑到老娘身边问道,“娘,这里离舅舅家还有二三百里,是不是寻个马车或者商队搭伴儿赶路?”

        佳音这会儿睁着大眼睛正四处张望,她自打穿越以来,还从未看过古代的繁华街道,实在好奇得紧。

        落在李老太眼里,就赶紧说道,“就是雇车或者找商队搭伴儿也不能立刻出发,还是先寻个住处落脚儿,也让咱家福妞儿好好看个热闹。”

        李老二也被小侄女满脸好奇的样子逗笑了,刚出满月的孩子,白胖儿干净,表情又丰富,怎么看怎么喜人。

        他抬手摸摸小侄女的小脸儿,学着侄儿们的样子,“我也沾沾福妞儿的福气,去寻个好住处。”

        李家人一路走着,很快出了码头,到了附近的商街。这里比码头,少了拥挤,更多几分繁华。

        众人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长街上,街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青砖木雕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上也刻着精美绝伦的花纹。

        店铺门口还有数不尽的小摊儿,上面摆着的东西琳琅满目,吃食用具一应俱全。

        李家人脸上满是惊叹,几个半大小子更是忍不住兴奋,东看看,西瞧瞧,要不是被他们的爹娘扯着,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佳音也努力撑着脖子,扭着小脑袋打量周围,满眼的古色古香,让她不停的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

        “呀呀…”佳音越看越高兴,不小心扯着奶奶的头发,李老太直接将襁褓竖起来,一手托着孙女的后脑勺。

        佳音终于能用正常视角看世界了,心情更好,甚至笑出了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8: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