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老四送年礼去刘镖头家,李老二则给孙先生带了二斤肉,一篮果子,一只熏兔,一盒子点心。
这年礼不算厚,却也绝对不简薄。
特别是书院的十几个农家学子里,已经是最最好的。
所以,孙先生同李老二多说了几句。
夸赞了家仁刻苦勤勉,天分也好。
这样下去,后年就可以下场了。
就算秀才的火候差一些,起码先考个童生回来。
李老二高兴之极,也没等李老四,扛着儿子的被褥,脚下生风跑回了家报喜。
李老太也是乐的合不拢嘴,欣慰的一直拍着大孙子的后背。
“好,好,以后出息人,咱家就指望你撑腰了。
不过也别太累,什么事尽力就行,别把自己逼太狠了。
过年放假,好好歇息几日,少看书。”
“是,奶奶。”
家仁笑的温和,又起身去东屋看熟睡的佳音。
刚进屋,家义就从外边回来了,哥俩儿守着妹妹说闲话儿。
“哥,你知道咱爹给娘写了休书吗?”
家义有些迟疑,还是想着告诉哥哥一声。
家仁点头,轻轻叹气。
“说起来,还是因为我。
舅舅跑去书院找我闹,要银子。
书院里的同窗没少背后嘲笑我。
好在大半同窗还明理,先生也呵斥了几句,那事才算过去。”
家义恨得握拳头,“哥,下次见到舅舅,我狠狠锤他一顿。
让他再也不敢去书院!”
家仁摆手,“那毕竟是娘的弟弟,咱们做晚辈的不好动手。
有事同奶奶和爹说,自然有家里做主。”
家义泄了气,烦躁的扯着衣角。
他瞄了一眼小妹妹,又伸手摸摸她的小头发,羡慕道。
“妹妹多好,这么小,什么都不知道,每日就是吃喝睡。”
家仁好笑,也摸摸妹妹的脸蛋儿。
“谁说妹妹没有烦恼了,每次吃饭,她都馋的淌口水,又不能吃。”
家义被逗得哈哈笑起来,惹得装睡的佳音翻个白眼儿。
她一骨碌翻身起来,努力爬到二哥腿上,就开始口水攻击【创建和谐家园】。
家义哪知道妹妹的心思,还以为是妹妹想他了。
于是,他抱了妹妹满屋转悠,乐的更是合不拢嘴。
家仁看的心热,也抢了妹妹抱了好一会儿。
这兄弟俩,一个斯文温和,一个阳光俊朗,都是难得的好少年。
佳音趴在他们肩头,也是得意的冒泡泡。
穿越大神待她不薄,前世孤家寡人一个,这一辈子,只哥哥就有五个,真是幸福啊。
第四十八章 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李老太从外边进来,见孙子孙女如此和谐,也是高兴。
她接了孙女,嘱咐两个孙子,“你们也大了,以后在外边走动的时候多。
要把心放大一些,不用为了家里小事费心。”
家仁家义知道这话是指了他们母亲,都是轻轻点头…
过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了,即便冷清如清水村,这时候也是人来人往。
李老二带了家仁去了村长家和隔壁老爷子们那里,分别送了一份儿年礼。
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无非是家里炸的麻花丸子和几个新鲜果子。
但村长和老爷子们可是高兴坏了,拉了他们说了很久的话。
陶红英和赵玉茹妯娌两个,也去孙二嫂和吴三婶子家里走动,谢她们之前的尽心帮忙。
如今陶红英的上灶活计,还有家仁读书,可都有人家的功劳。
两家人也是高兴坏了,回礼送的一样丰厚。
不必说,以后相处定然更亲近。
这般忙碌着,就到了大年三十这一日,李老老少早起就穿了新衣新鞋。
家里日子还不算富庶,有人得了新袄,有人得了新鞋,各不一样,却都是需要的,都高兴。
当然,佳音这个全家的宝贝,是从头到脚换了个新。
红色的袄裤,拼色锦缎的小帽子,蝴蝶鞋子有些大,系了带子绑在脚脖上。
胸前挂着银项圈,坠着长命锁,手腕还有红绳穿着银珠子。
这般打扮,衬得她越发白胖可爱,笑起来露出两颗小牙,好像年画娃娃一般,分外的喜气。
全家都是喜欢坏了,这个抱,那个亲,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李老太做主让家仁家义多抱抱,两个孙子常在外,多沾点儿福气,也多好运。
冬日没有农活儿,一日几乎只吃两顿饭,过年也不例外。
陶红英和赵玉茹在灶间忙的脚不沾地,煎炒烹炸。
李老二和李老三李老四就一起去隔壁请客。
隔壁六位老爷子都没有儿孙,这样的时候,免不得冷清孤单。
李家早就商量好,请他们过来吃团圆饭。
但老爷子们不知道啊,这会儿聚在一起,正手忙脚乱要烧火炒菜呢。
结果,李家三兄弟上门邀请,他们就红了眼睛。
“不成,大过年的,你们自家团聚,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
“是啊,你看我们也准备了年货,不缺吃的。”
几个老爷子都是推辞,李老二却是上前就扶了赵大叔。
“大叔,我们家里都准备好了,酒也买了。
这顿先去我们家里吃,晚上再送你们回来自己煮饺子。”
说着话,他就往外走,李老三和李老四有样学样儿。
于是,几个老头儿半推半就就被“请”到了李家院子。
李家堂屋里,大圆桌子已经放下了,屋里烧的暖入春日。
家喜家安里外乱跑,帮着拿碗筷,不时偷吃一口被陶红英笑骂。
热闹喜气,简直是扑面而来。
李老太抱了佳音,迎了几个老爷子进门,笑道。
“几位大哥别客套,远亲不如近邻,咱们一起过年热闹。”
几位老爷子真是感动又惶恐,不等说话,又被扶着上座。
很快,丰盛的饭菜就陆续端了上来。
炖肘子,红烧鱼块,蒜泥白肉,羊肉炖萝卜,木耳炒鸡…
九菜一汤,外加一大盆雪白的米饭,真是让所有人偷偷吞口水。
就是一直装病的吴翠花都早早跑了出来,盯着饭菜,恨不得立刻下手。
李老二给老爷子们满了酒碗,他们兄弟,连同家仁家义家欢三个大孩子也得了半碗。
酒碗端起,叮当一声碰在一处,一年的辛劳就得到了慰藉。
男人们喝酒吃菜,女人孩子们就边吃边闲话儿,满屋子的酒菜香气萦绕。
佳音也破天荒得了一碗蛋羹,没有放盐,只点了一点儿酱油。
但陶红英的手艺实在是好,蛋羹蒸的没有蜂窝,嫩的好像果冻。
对她这样的无齿人士,简直太友好了。
她一口气吃了半碗,还想再吃,却被李老太拦了下来。
生怕她吃太多,积食肚子疼。
佳音只能眼巴巴看着,剩下半碗进了家喜家安的嘴巴。
众人被她这可怜模样,逗得哈哈笑。
“这孩子一看就是个喜欢吃的,以后可是不担心少长肉了。”
“有福的孩子!”
佳音被奶奶掐着腋下,在腿上窜了几个高儿,算是饭后运动。
家喜家安吃的打嗝,也被撵下桌子,抱了妹妹到屋里大炕玩耍。
佳音又骑了半晌大马,堂屋的酒桌儿才算散去。
几个老爷子都没少喝,红着脸,散了脚。
李老二兄弟们又送了他们回去,端了满满一盖帘白菜猪肉的冻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