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_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作者:花期迟迟》-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小院前后能拿出来接济家里的东西,已经差不多了,倒是后边的五亩地还没拾掇。

        这五亩地有四亩玉米,一亩土豆,少少的白菜和萝卜、胡萝卜之类的冬储菜。

        想想摘果子的疲惫,佳音真是打怵。

        但活儿又不能不干,毕竟开春还要跟着家里一起耕种呢。

        到时候方便作弊,帮助家里大丰收啊。

        幸好,这会儿离开春还有两三个月,她可以慢慢的收割…

        第二日早起,赵玉茹见弟妹没有起来,就自己做了早饭。

        盛粥的时候,陶红英才打着哈欠匆匆进来。

        “这是怎么了,走了困吗?

        眼圈儿都黑了。”

        赵玉茹随口问了一句,陶红英不想骗妯娌,又因为婆婆吩咐不让说,就含糊应了一句。

        “帮娘干了一点活计。”

        赵玉茹来不及再问,李老太就吆喝开饭了。

        一家人围坐一起喝着小米地瓜粥,配了炒咸菜,拌白菜丝,还有一簸两合面饼子。

        待得放下筷子,李老太就吩咐老四。

        “早些去镖局问问,什么时候出发去京都,把你带回来那些果子都拉走。

        京都那边贵人多,卖个好价格,家里也多添点儿进项。”

        众人都是听得疑惑,“老四什么时候带回果子了?”

        李老太挥挥烟袋锅儿,瞪了眼睛。

        “我知道就行了,家里什么事还要同你们禀报啊?”

        众人果然都闭了嘴,只有家义兴奋,又可以跟着四叔走一趟京都了。

        吃过饭,李老四赶紧进城。

        镖局众人也想早些回来过年,定了明日出发。

        于是,李老四和家义刚睡两个安稳觉就又出发了,连闻讯赶回来的家仁都没见到。

        佳音是只管闯祸,不管扫尾。

        送出果子之后,就等着家里收银子了,她可不操心怎么卖。

        收地是个辛苦活儿,累的她白日睡觉的时候也多了。

        老太太和陶红英担心,很是纠结了一番,到底没把她送去城里诊脉。

        不过,这么吃了睡,睡了吃,佳音倒是又长胖了…

        冬日原本就是无趣的季节,特别是喝过腊八粥之后。

        外边滴水成冰,就是出去上个茅房都要来回小跑儿,更没人愿意走动闲话儿了。

        于是,家家户户都窝在热乎乎的火炕上,过上了真正的猫冬日子。

        李老二上午照旧要教孩子们写算,李老三就寻了几根木头,在堂屋里敲敲打打。

        钉几个小马扎,平日烧火坐着方便。

        吴翠花起夜,染了风寒,索性以此为借口,躺在炕头半个月不肯起来一下。

        李老太不愿搭理她,只带了赵玉茹和陶红英做针线,缝新被褥。

        为了把那些新鲜果子运去京都,家里的被褥几乎都被拿去裹筐篓了。

        以至于众人都直接睡在席子上,没有褥子不说,被子也要合盖…

        老太太就舍了银子,买了不少新棉花和粗布回来。

        直接缝了四床被褥,老二老三老四加她,一人一床很公平。

        佳音睡醒无趣,咿咿呀呀喊了两个淘气哥哥给她骑大马。

        屋里屋外走了几圈儿,还想出去看一眼。

        无奈,刚到门口就被门缝里出来的冷风吓退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见就到了腊月二十。

        家里正拾掇院子,扫灰擦洗的时候,李老四和家义准时赶了回来。

        相比上次走镖,这次两人显见吃的辛苦不多。

        除了脸上冻了两块红彤彤,倒没有旁的伤处。

        一家人簇拥着他们进屋,李老四又开始倒腾包裹。

        “娘,京都的东西贵,我没舍得买什么,只给您和福妞儿买了两双鞋子。”

      第四十七章 母子离心

        众人都看过去,忍不住夸赞,“这鞋子的绣工真漂亮!”

        “娘快试试大小!”

        “福妞儿,你看,爹爹给你买写字了,过了年,咱们就慢慢学走路了。”

        李老太那双鞋是黑色的底子,绣了朵朵红梅,特别精致,连金色的梅花蕊都看得清清楚楚。

        她也真是喜欢,爱不释手,穿上试试大小就赶紧脱了下来,留着大年初一再穿。

        佳音也喜欢她的鞋子,虽然她还不会走路,可不耽误她欢喜。

        小鞋子是红色底子,后边没绣什么图案,却在鞋尖上缝了两只蝴蝶。

        蝴蝶的布料不知道怎么处理的,翅膀翘着,正落在一朵黄色的小花上,活灵活现。

        李老四见闺女老娘都这么高兴,半个多月的辛苦就没有白费。

        他又拿出钱袋塞给老娘,“娘,我和家义的工钱总共二两,买了这两双鞋子就没剩什么了。

        但我们运气好,正好有富贵人家从南边运来的果子烂掉,管事的着急呢。

        见到咱家的果子,那管事就都买过去交差,给了四十两。

        那些大枣是零卖的,也有八两多银子,都在这里了。”

        李老太还想多问问,但远远瞧着吴翠花披着棉袄从厢房里跑来,她就把钱袋子塞到怀里,话头也收了回去。

        众人默契的起身,散去各做个事了。

        倒是让吴翠花扑了一个空,恨得偷偷咬牙。

        但旁人还好,但家义是她儿子啊,怎么可能躲得过?

        最后被扯进厢房,好一顿刨根问底。

        家义推说一直在帮着镖局干活,卖果子是四叔去的。

        他不知道,工钱也都给奶奶买鞋了。

        气得吴翠花锤了他好几拳头,又不敢打的太厉害。

        万一惹了老太太心疼,她这半个李家人怕是就要被撵出门了。

        家义皮糙肉厚,在外跑了两趟,更是皮实了,老娘这样的拳头根本就不在乎。

        抬脚儿出去就领着家喜家安去河边打爬犁去了,气得吴翠花更是跳脚儿。

        这几日,吴二狗又偷偷回来一次。

        没敢到李家门前晃悠,只在村口刘家落脚儿。

        她偷偷去看,大冬日的,二狗只穿了个夹棉的衣裤,冻得鼻涕淌成河。

        听说赌场那边欠了银子,打手满城的找他还债。

        万一被抓住,就是打断手脚。

        她心里急的油煎一样,又帮不上。

        还是要想个办法,否则二狗怕是要完,这可是老吴家最后的命根子了…

        李家众人不知道吴翠花心里的盘算,每日都忙碌着准备过年。

        家里又有了大笔进项,老太太也是大方。

        喊了儿子们进城,一口气买了两坛子素油,五十斤粳米,五十斤细面。

        猪肉也割了十斤,甚至还有七八根棒骨,打算过个肥年。

        陶红英和赵玉茹忙的脚不沾地,泡米磨浆做年糕,炸油糕。

        还要发面蒸枣馒头,两合面的馒头。

        陶红英手巧,甚至还炸了三十根麻花。

        馋的厢房里读书的孩子口水淌成河,回家就同爹娘闹个不停。

        许是秋收时候交粮税,各家省了不少。

        这时候也难得大方,纷纷找到李家请陶红英帮忙炸麻花。

        但各家炸的都不多,几乎都是十根左右。

        陶红英索性要各家妇人拿了细面和素油过来,她帮忙一起炸出来。

        最后,一家得了麻花,炸过的素油也端了回去。

        李家什么都没留,存粹的帮忙。

        各家心里过意不去,只能又往李家送些干菜、花生、瓜子之类。

        这个大年还没等到来,整个清水村已经是处处飘香,热热闹闹了。

        佳音天天淌口水,可惜,什么都吃不到,只能晚上跟着奶奶越发卖力的啃果子。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愿望太强烈,下边牙龈居然开始冒小牙儿了,乐的她小脚丫乱瞪。

        大年二十五,李老二和李老四一起进了城。

        李老四送年礼去刘镖头家,李老二则给孙先生带了二斤肉,一篮果子,一只熏兔,一盒子点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4: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