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_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作者:花期迟迟》-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前年不是还送信说身体健朗吗?怎么就…”猝不及防听说弟弟去世,李老太整个人都懵了,强忍眼泪,想要问个清楚明白。

        郭氏冷哼一声,没有半分悲痛,反而好像极为怨怼,“去年夏天暴雨,堤上发了水,本来也冲不到我们这边,刘根儿那个挨千刀儿的,非要去救被水冲走的一个孩子,结果把自己搭里了,扔下我们孤儿寡母字在世上受苦。”

        说着,她又看向李老太,刻薄的眼神像刮刀一般将李老太和其他李家人上上下下刮蹭了一遍。

        李老太行事谨慎,下船之前就让家人把孙夫人送的衣服都换下来,穿上了之前的补丁衣服。

        再加上这一路上风尘仆仆,他们衣服都脏兮兮的,这会儿看上去很是狼狈。

        于是,陶氏的眼神满是嫌弃和失望。

        “我爹都死了,你们还来投奔什么?就我们家这样儿,哪里还能收留你们,我们自己的日子还过不下去呢!”

        刘根儿的大儿子刘铁柱困得不行,眼见李家也不像有钱的,就开口撵人。

        郭氏听了儿子的话,一言不发,显然是认同的。

        “我们只是想有个暂时落脚的地方,吃穿什么的不用你们…”李老二不满他们这个态度,站出来想解释,但他话没说完,就被另一个汉子打断了。

        “骗谁呢?你们这个穷酸样,真住进我家,赖着不走了怎么办?”刘家的二儿子刘来福也是不满,撇嘴瞪眼睛。

        倒是郭氏总算看在死去刘根儿的颜面上,摆手拦了儿子,说道。

        “行了行了,你们要是没地儿住,就先住我们这院子里,但进屋就别想了,明个儿天一亮就赶紧走,我们家帮不上你们!”

        李老太气得全身都在哆嗦,佳音心疼,极力忍耐才没有把空间里的石头搬出来,扔刘家房子上!

        自私自利,忘恩负义,这样的人家,她宁可让李家人睡在街边,也不想跟他们有什么牵扯。

        她伸出小手扯了奶奶一下,咿呀了两声。

        刘来福站的近,听见动静就抻头看了一眼,于是更加嫌弃,“穷的都四处逃荒了,还生这么多小崽子!”

        李老四听得大怒,上手就要抓刘来福。

        刘来福倒也滑溜,吓得赶紧躲在郭氏身后,“怎么着?不收留你们,你们就要【创建和谐家园】了?来呀,你打呀!有能耐打死我们一家人,把我们家占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老太抬手拉住儿子,“老四,别闹事。”

        说罢,她转向郭氏,“弟妹,是我考虑不周,你放心,了,刘根儿没了,我们两家也就断亲了。

        我们就是饿死,也不会麻烦你们的。”

        郭氏冷哼一声,“那就行,你说的话可不能反悔。”

        说完,她带着儿子儿媳回了屋。

        院子里一片沉寂。

        “娘,他们怎么能这样?前些年舅舅捎信说给儿子娶媳妇,家里拿不出聘礼,您还变卖了自己的嫁妆首饰。

        咱家更是饿了大半年,给他们凑了银钱捎来!”李老二气得直喘粗气,“可如今,他们就因为舅舅过世,翻脸不认人了!”

        陶红英和赵玉茹等人也是满脸的失望愤慨,唯独吴二狗,站在众人身后,满不在意的看热闹。

        李老太长长叹气,把孙女竖着抱在怀里,贴着她软嫩热乎的小脸,心里的寒意才算消散。

        “福妞儿,奶奶带你去外面睡觉,不在这里待着,好不好?”李老太轻声问佳音。

        佳音咧开小嘴儿,笑着蹭了蹭李老太的脸。

        “福妞儿真乖!”李老太终于露出一抹浅淡笑意,扭头带着家人出了院子。

        村口有棵几人合抱都圈不住的百年老树,枝繁叶茂,李家人便在那里生了火,暂时落了脚儿。幸好还是夏末,夜晚也不算寒凉。

        但众人心头都是免不得忐忑迷茫,千里迢迢赶奔而来,谁知道是这么个结果。

      第十八章 要扎根儿,要活命!

        “都好好歇歇吧,明天咱们去周围看看,最好找个落脚的地方。这里再差,也比塞外好很多,起码不用怕晚上睡觉被蛮人割了脑袋。”李老太用拨浪鼓哄着孙女,开口安慰儿孙几句。

        李老二等人听得心酸,不想让老娘伤心之下,还要为他们费心,于是赶紧纷纷表决心。

        “娘说的对,咱们一家子在一起,怎么都比在塞外活得好。”

        “就是,刘镖头还让我去镖局呢,多一份儿工钱,家里肯定好过。”

        李老太静静听着,轻轻拍着孙女,背过众人,眼泪才轻轻掉下来,打湿了佳音的襁褓…

        第二天一早,李家人也没做饭,李老二兄弟几个在四周转悠看看,李老太就抱了佳音去寻人打听消息。

        有户人家院里晾着女子衣衫,烟囱也早早冒了烟儿,她就去敲门。

        开门的是个中年妇人,打开院门,见李老太上了年岁,抱了个婴孩儿,语气就很是和缓,“老嫂子,您有什么事吗?”

        李老太看妇人很好相处的模样,心里松了口气,这才笑着说,“妹子,我和孙女路过你们村子,口渴了,想讨口水喝。”

        妇人闻言,赶忙“哎”了一声,回身就去屋里用碗舀了水,端给李老太。

        李老太哄着佳音喝了两口,那妇人一个劲儿盯着佳音瞧,眼里满是怜爱,佳音看出妇人喜欢孩子,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笑容,冲着妇人吐舌头,摇脑袋,惹得妇人一直笑。

        “妹子,我跟你打听打听,这村子里有没有什么能住人的地方啊?我们一家子大老远来投奔亲戚,结果亲戚没了,我们回不去,想着在这附近寻个地方落脚。”李老太将碗还给妇人,随口问了一句。

        妇人一听这话,心里可怜李老太,加上佳音实在可爱得紧,她也没藏着掖着,拉着李老太坐在门口石墩上,唠家常似的,把自己知道的那点儿事都跟李老太说了。

        原来这村子最开始是有名字的叫清水村,村子依山傍水,曾经也是兴旺的好地方。

        可多年前战乱,村子里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就没剩几户人家了。

        再后来朝廷稳定下来,不少当年打仗受伤的兵卒被分到这里落了户,朝廷照例每月发些铜钱算补偿,剩下的就不再管了。

        伤兵们大多又没儿没女,陆续过世后,村子里的人口就只减不增,越发冷清。

        更惨的是,前年这里又闹了蝗灾,去年又发洪水,死了不少人。

        附近村子有人传闲话,都说清水村是受了诅咒的,说那些伤兵带着战场上的煞气,让清水村也跟着遭了殃。

        这样一来,就更没人往这边来了。

        所以,村里不少的空院子和田地没了主,都被县衙收回去了。

        妇人说得有些口干舌燥,倒也热心肠,给李老太出主意。

        “老姐姐,你们要是想落户也不难,南头第一家,门口有棵柳树的就是村长家,你们去跟他说,他肯定能帮你们。”

        李老太赶忙道谢,临要走的时候,看到妇人眼神殷切的看着佳音,便抱着佳音凑近了妇人。

        “妞妞,快谢谢这个婶婶。”李老太逗弄着佳音。

        佳音十分配合,大眼睛看着妇人,笑得露出两排秃秃的牙床,还伸手去摸了摸她的脸。

        妇人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但脸上却是笑着的,“这娃娃真好看,俺家丫头要是活着,肯定也这样。”

        这也是个苦命人!李老太心里叹气,又闲话几句就回去了

        一路上,祖孙俩都在琢磨。

        虽然方才妇人说了许多清水村不好的过往,但如细琢磨一下,这里对于李家来说,倒是最合适不过。

        住户多是伤兵,民风彪悍,但也少了很多邻里算计。

        而且依山傍水,土壤肥沃,离县城又近,离京都也不过二百里的路程,来回只需半个月。

        至于旁人传言的什么诅咒……

        佳音笑的淌口水,有她这个小福星在,还用怕什么诅咒吗?

        李老太听着孙女咯咯笑,不由凑上去轻轻亲亲她的小脸蛋,“福妞儿喜不喜欢这里呀?”

        佳音立刻拍了两下小手,“啊嗯!”

        李老太没想到孙女会回应,愣了一下,转而就笑了起来,“好嘞,就听咱们福妞儿的!”

        回了大树下,李老太喊了儿子们商量妥当,李老太就带了李老二直接去了村长家。

        不出所料,村长一脸凶相,瞧着就是上过战场的,但他说话却很和气。

        听说李家总共三房,还有李老二这样能写会算的,他倒是很高兴,二话不说就同意李家落户。

        李老太塞给他一块儿碎银,他犹豫了一下也收了,然后带着他们去村里转悠。

        一连看了好几个空置的院子,李老太都不甚满意,直到走到村子东北边,有一处靠着山脚儿建的大院子。

        这院子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三间,还带有两个小耳房,做饭的灶间,样样俱全。

        院子后边有菜园,侧边盖了猪圈和鸡架、茅厕,显见修建时候,用了不少心思。

        最重要的是,院子后边还有十亩地,开荒出来十几年了,是上好的两天,只不过这两年好似没种,荒废许多。

        “这个院子真是不错,村长,我们就买这个院子了。后边的田地,若是能一起买就更好了。”李老太当即拍板,定了下来。

        村子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怔愣,回过神儿的时候,再次仔细打量李家人,这才点了头。

        “行,这院子和田地是我一个老兄弟的,他没有儿女,早早过世了。房契和地契都在我那里,如今我做主,一百两都卖给你们了。

        银子留下,正好年年给他准备点儿祭品。”

        李老太听得这话,赶紧说道,“等我们安顿下来,村长帮忙指个路,我们也去拜一拜。”

        村长听得这话脸色更好,“那走吧,院子和田地落在谁名下?我带你们去县衙落户,交接一下房契地契。”

        李老太留了家里人拾掇院子,她带了李老四,揣着银票,同村长进了县城。

        过户和落户都很顺利,不过一个时辰,两张薄薄的契纸就放在了李老太手里。

        那么大的一个院子,加上十亩地,竟然只用了一百两。

        这价格别说是在离京都这么近的地方,就是在塞外那边,也绝对买不来。

        李老太越想越满意,终于露了笑脸。至此,李家人要在清水村重新扎根活命了。

      第十九章 咱们两家断亲了!

        村长买了一只烧鸡,一坛子烈酒,一起回到村子就上山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同过世的老兄弟汇报一下。

        李家老少,见了契书,都是欢喜,挨个上前看看摸摸,然后就越发兴高采烈投入到打扫新家的热潮中。

        正房东间住了李老太和佳音,西间住着家仁几兄弟。

        然后东厢房南屋给了李老二两口子,北屋给了李老三。

        西厢房南屋给了李老四和陶红英,北屋则锁起来,暂时做库房。

        两个耳房,正好分男女做洗漱澡间,也可以晾晒一下内衣之类,免得这么多人住一起,有些什么尴尬。

        京都这里冬日也算不得暖和,所以,每个屋子里都有火炕,这倒是让李家人更满意。

        李老二跟在老娘身后,忙着列了单子出来。炕席,新窗纸,油盐酱醋,米面粮油,陶盆陶缸,几乎都要添置。

        李老太接过佳音,拿了银子给陶红英和李玉茹,李老四和家义跟着,就紧忙进城采买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20: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