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又打听得安西侯府没有传出大事件,譬如老夫人急请大夫,或者准备后事之类的。
确定一切事都没有,夏哲翰这颗七上八下的心才安定不少。
第39章嫁妆到手了
夏静月回到松鹤堂,老太太已抱着一个大盒子等了她许久了。
“月儿,快过来,奶奶给你看好东西。”老太太笑眯眯地朝夏静月招手说。
夏静月见到老太太慈祥的样子,心情就不由地大好起来,跑了上去,笑说:“奶奶藏了什么好东西,让月儿开开眼界。”
老太太把盒子打开,拿出一张张地契,还有一摞的银票。“这是梅氏刚送来的嫁妆,你瞧瞧,够用么?”
“这么快就算出来了?”夏静月拿起一看,有两座庄子、一间铺子的地契,银票数张加起来是三千两。
老太太又说:“屋里还有一箱的珠宝和字画,我算了算,若是把所有东西折成银子算的话,差不多有一万两。”
夏静月咋舌不已,这渣爹好会贪,才正五品官就贪了这么多。虽说给了她一半做嫁妆,可夏静月一点都不信夏哲翰才两万的身家。
老太太拿着那两张庄子的地契说:“原本是要给你一个庄子,三间铺子的,我让梅氏把那两间铺子换成另一个庄子。奶奶想过了,咱们都不会经营生意,手下也没有人会去管这事,不像那些贵族人家养了那么多能干的下人,还是换成土地实在。这两个庄子是相离不远,全是良田,共有四百亩,还有一座八百亩的山。那山是座荒山,地是差了一些,听说是当年买田的时候半买半送的,但田是好田。孩子,听奶奶的,什么都没有土地好,丰年拿米换钱,灾年就把米留着自己吃,怎么样都行。”
“行,我都听奶奶的。”夏静月笑眯眯地搂着老太太说。
她计划把两个庄子合在一起后,在那里修一个大院子,然后每年带老太太过去住一住,散散心。总是一个人呆在院子里,哪怕夏府面积不小,住久了也会让人心情烦闷。
嗯,再种一些她和老太太喜欢吃的作物以及果子,那就更好了。
至于银子,就给乡下的两位舅舅吧。
刘氏在乡下花光了药钱后,都是那两个兄弟接济的,要不然刘氏也不能再撑两年。这钱,就算是不在了的刘氏母女对两位舅舅的补偿吧。
老太太把东西交到夏静月手上后,又悄悄从屋里抱出一个小盒子,塞到夏静月怀里。“收着,这是奶奶给你攒的。”
“这是什么?”夏静月好奇地打开箱子。
只见上面是数张银票,面额不等,有一百两的,还有五十两的,甚至还有十两小额的银票。除了银票还有银子,银子有成锭的,更多的是碎银。
底下还有一个被红布包着的东西,夏静月打开一看,是一对成色极好的玉镯,还有一对重量不轻的金手镯。
夏静月看着这些,哪里还有不明白的,看着老太太慈祥的脸庞,眼睛发涩发红。
这些银票和银子大都是散碎的,可见是老太太平时舍不得用攒下来的。那两对镯子的款式,分明是老人家常戴的款式,显然是谁送给老太太的,老太太舍不得戴,收藏起来的。
“奶奶,这些你自己留着,月儿自己有钱。”夏静月哽咽着说。
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从老太太身上她感觉到久违的亲情。暖暖的,舒服得令她忍不住想落泪。
第40章臊得慌
老太太揉着夏静月的发丝,爱怜地说道:“傻孩子,奶奶的东西不留给你还能留给谁?另外两个孙儿,筱萱丫头自有她娘给她筹划,用不着【创建和谐家园】心。博儿更用不着【创建和谐家园】心了,他爹自然会把一切给他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只有你,母亲不在了,你爹又丝毫不待见你,奶奶不为你着想,这世上还有谁会为你着想?”
“奶奶,你不用担心,月儿自己会挣钱,能养活自己。月儿以后会赚更多的钱,买大房子,然后把奶奶接出去,让奶奶跟月儿一起生活好不好?奶奶,月儿也会养你的。”夏静月把她从侯府赚的诊费,足足一百两的银子拿出来,送到老太太面前。
“月儿,这么多的钱,你从哪儿弄来的?”老太太捧着那白花花的银子,大吃一惊。
“侯府请我去看病,我刚好救了老夫人,所以这些是侯府给的诊费。”
“你什么时候学会治病了,奶奶怎么不知道?”
夏静月把那一套说词同样与老太太说:“娘病了几年,我照顾娘时跟不少大夫学过。尤其是娘病重的那两年,没钱买药,还是我帮治的……”
老太太相信了,又搂着夏静月哭了起来:“我可怜的孩子,那些年辛苦你了。”
“见到奶奶就不苦了。”夏静月俏皮地说:“月儿以后的福气大着呢!你瞧,奶奶给我弄了这么多嫁妆,以后呀,月儿做地主婆,天天躺着吃都不怕了。”
老太太毫不怀疑地说:“我家月儿自然是有福气的孩子!”
“那我就托奶奶的福了。”
祖孙俩凑一起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老太太提起一事,“你身边那个叫初雪的丫鬟是怎么一回事?”
“她是我半路上买来的。”夏静月说起初雪的来历,“她父母不在了,叔叔婶婶却要把她给卖了,好得了钱给他们儿子娶媳妇。若卖去其他地方就罢了,可那对黑心的夫妇为了能多卖点钱,竟然要把初雪卖到青楼里。奶奶您想,这女子要是进了青楼,一辈子不都完了吗?所以那会儿我把路上治病得的钱都给了那对黑心夫妇,将初雪买下来了。”
初雪原名也不叫初雪,或者说初雪根本就没有名字,她家里的人就叫她大丫。大丫是名儿么?因此,夏静月得知大丫是小雪那天出生的,就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初雪。
“这也是个可怜的孩子。”老太太叹道。
夏静月笑道:“她很勤快,而且聪明。不管我是教她识字,还是学医,都学得快,我打算把她当成徒弟来教的。等她学会了医术,以后的日子自然就会好了。”
老太太搂着夏静月笑骂道:“你这鬼灵精,自己什么都不会呢,还教人家医术,也不怕臊得慌。”
“我医术可好了!”夏静月半真半假地说:“虽然称不上什么神医转世,怎么也可以妙手回春,没见侯府老夫人的病谁都没法子,就您孙女行!”
老太太看着鬼精鬼怪的孙女,开怀得又搂着孙女大笑不已。
笑完后,老太太又说道:“虽然初雪也是个能干懂事的,但你身边只有一个丫鬟未免太少了,我让牙婆明儿带几个丫头过来,看中谁,你就选谁。府里虽有现成的、【创建和谐家园】好的,但那些都是梅氏【创建和谐家园】出来的,我怕跟你不亲,不忠心,所以还是买外面的新人好。”
第41章挑人
“行,我都听奶奶的。只不过,我挑人只看眼缘,不合我眼缘的,我可一个都不挑。”
夏静月挑的丫鬟,都准备把她们当成半个徒弟来【创建和谐家园】的,不仅要学识字,还要学医术,脑子不能太糊涂。
当然,忠心是最重要的。
翌日,牙婆果然带了一批小丫头过来。
老太太担心夏静心年纪小不会挑人,便坐在一边帮着掌掌眼。
牙婆一脸恭维地对老太太说:“老福星您瞧瞧,这十二个丫头,有长得俏的,有手脚伶俐的,有会说话的,有会做事的,什么样的都有。您要老实的就有老实的,您要嘴甜的就有嘴甜的,尽您挑。如果这些还看不中,没关系,明儿我再领一批丫头给老福星您瞧瞧。”
老太太只笑眯眯地看了一遍,便把站在旁边的夏静月拉过来,说:“今儿是给我孙女挑人,你尽管问她,她看中哪个就是哪个了。”
牙婆方才进门时就悄悄地观察了夏静月,这时听得老太太这话,笑容满脸地打量了夏静月好几眼,又朝老太太恭维赞道:“老福星您这孙女长得可真标致,如今年岁还小就漂亮得不像话,若是再年长一两年,满京城找不到这么好看的小姐了。”
老太太听了这话心里舒坦,口中却说道:“你呀,夸张了,小孩子家的当不得你这么夸。”
“哎哟,天可鉴的,老婆子我真没夸,您这孙女长得一脸福相,将来指不定会如何的大福大贵,您呀,以后可有福享了!”
夏静月站在一旁,目光落在那十二个丫头身上,走了一圈,先把收拾得干净的挑出来,挑出九个人。
然后将这个九人一个个细看观察,挑那些眼神清澈的,把眼神躲躲闪闪、透着不安份的剔去,如此只剩下四个。
“把手伸出来给我看看。”夏静月说道。
夏静月把一个染了指甲的丫头剔去了,又把一个手指细细嫩嫩,一看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剔去。
如此,就剩下两个了。
这两人,一个瓜子脸,眼大肤白,是这十二个丫头中最漂亮的。另一个年纪看着小,一问才十一岁,虽然瘦瘦的,但有一张讨喜的苹果脸,长得憨憨的。
“月儿。”老太太招了夏静月过去,问:“挑中了这两个?”
夏静月点了点头,说:“最后只有这两个比较适合。”
“要是没有特别喜欢的,明儿再让牙婆领一批,这个牙婆手里没人,就找其他的牙婆。”老太太一双眼睛精明地在两个丫头身上看了数眼,然后一指那苹果脸,年纪小的,说:“先挑这个吧,先用着,不够以后再挑。”
夏静月一看就知道这是老太太的一惯爱好,喜欢脸或者身子有肉的,看着福气的。
牙婆一指另一个,笑问道:“老太太,这个也挺好的,怎么不要?”
“是挺好的。”老太太只是笑眯眯地点头,不发表其他看法。
可不就是太好了,太漂亮了。
别看老太太是乡下老婆子,可人不笨,在京城里呆了五年,知道这时候挑的丫头,基本是要随着孙女出嫁的,带着这么漂亮的陪嫁丫鬟嫁过去,往后好跟孙女抢姑爷吗?
第42章二丫
老太太铁了心不要那一个,夏静月在这种小事上,自然都依老太太。
牙婆有些可惜,带了十二个才挑一个,这赚头也太少了。转头又朝老太太笑说:“除了这十二个丫头,我还带了十二个年青的嬷嬷,年纪都不大,都是三十多,老福星可要挑一挑?”
“还是你细心。”老太太赞了牙婆一句。
也因牙婆这一提,老太太才想到孙女还小,很多事都不懂,刘氏又不在了,没人教她。而她呢,岁数大了,精力有限,总有些照顾不到的地方,如果孙女身边有个细心的嬷嬷帮忙照看着,她也放心很多。
于是老太太对那十二个年青嬷嬷精挑细选,又问了许多问题,她们的出身,擅长的活计,更重要的是通过问话观察这人的品性。
如此选了又选,挑了又挑,老太太挑了一个三十五岁姓黄的嬷嬷。
这位黄嬷嬷人瞧着老老实实的,不像嘴碎的,还有一手好厨艺,而且家里也没人了。
老太太就说了:“你若是做得好,服侍得小姐周到,往后小姐就给你养老了。你也还算年轻,到时府里有合适的,也可再重组一个家。但你若有半点对小姐不忠心,我也不卖你,直接打死不论。”
老太太一番恩威并施的话吓得黄嬷嬷连连磕头说不敢。
老太太挑了人后,让牙婆把身契留下,再让牙婆去跟梅氏领钱,便让她们走了。
当着那丫头与黄大娘的面,老太太把身契给了夏静月,声色俱厉说:“你把她们的身契拿好,拿着身契就相当于拿了她们的命,如果她们敢做背主的事,尽管打,就是打死了,去了官府咱们也有理。”
“是,孙女听奶奶的。”
夏静月收了身契,问那丫头叫什么名字。
那丫头有些胆怯地低着头,小声地说:“奴婢没有名字,因是第二个女儿,爹娘都叫我二丫。”
好吧,一个大丫后,又来个二丫。
“那你以后就叫初晴吧。”
“谢小姐赐名。”二丫一听自己也有名字了,高兴地谢道。
正好二丫也不识字,夏静月就把两个丫一起教了。
初雪已跟夏静月学了一个多月,能识得不少简单的字。二丫虽然比初雪还小两岁,记性却比初雪好多了,没有多久,竟然跟上了初雪的进程。
初雪是个老实的孩子,初晴一脸的孩子气,天真可爱,两个丫鬟相处得极为融洽。
教教丫头,再跟老太太种种菜,夏静月这日子过得清闲极了。
老太太以前闲着无聊,把松鹤堂前面的两地空地清理了种菜,又养了一只公鸡两只母鸡。
夏静月住进松鹤堂后,极为赞同老太太的这一做法。
生命在于运动,尤其是老太太现在的年纪,活络活络筋骨身体也会更健康。
于是,在夏静月的支持之下,祖孙俩干脆把松鹤堂后院的地方也开辟出来了。
松鹤堂位于夏府最后头,此处除了清静之外,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地多。
“奶奶,这一垄咱们种白菜,那一垄种豆角,然后把那一块开拓出来,种几垄红薯,等到了冬天咱们烤红薯吃。”
第43章出事了
夏静月拿着锄头,与老太太说起规划来。
老太太乐呵呵地笑着,眉宇间尽是开朗:“行,都听月儿的。”
自打孙女进京后,老太太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天天都乐呵呵的,日子也过得舒服。不像以前,偌大的地方,除了下人,没一个可以说话逗趣的。“奶奶养的母鸡今儿下了两个蛋,等会儿给月儿蒸水蛋吃,月儿小时候最喜欢吃水蒸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