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发水灾了,新鲜的菜缺啊,过几日还会贵的。”老妇应了句。
“这倒也是,那边市场按斤称,不过比你这卖的贵,算了,买三颗吧,人总不能一点菜都不吃。”
老妇人只是感叹着:“眼瞅不见了,就卖点是点,要不是家里缺面,也舍不得屯着的这几颗大白菜呢!”
这时候等有人买完白菜,段思琪就会推销自己的鱼:“大娘,瞧瞧我的鱼,我也没带称,一条3文钱,要是您要两条就总共5文,很便宜,那边一条差不多要4文呢!”
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过来瞅瞅水缸里的箴鱼,“哎呦,还满大个的,那价钱也确实便宜不少呢,来两条吧。”
段思琪也会卖出鱼。
老妇人的十几颗白菜大概一个时辰就卖完了,卖完菜,老妇仍旧坐着,路过的熟人问了句:“张大娘,菜卖完了?”
“嗯,卖的便宜,一会等顺溜来了就扶我回去了,眼瞎了,看不到,你忙你的吧。”
“这我得马上去一趟书院,要不你就不用等孙子,我就扶着你回去了。”
两人搭了几句话后,只剩下老妇人继续等孙子。
老妇人闲着无事,也算晒太阳,时不时和旁边的段思琪聊两句,陌生人聊天,无非是:“小姑娘是哪个街道的啊,我咋听着眼生呢?”
“老奶奶,我是从平城过来的,今天随朋友进来城里安顿,现下帮着卖点鱼。奶奶你家是附近的?顺溜是您儿子?”
“俺孙子,俺还有个孙女,俩是龙凤胎呢,五岁了,贪玩,现下在本家蹭饭呢!”
两个人有一嘴没一嘴的聊着,段思琪时不时卖几条鱼,也偶尔把手放在水缸里偷偷从空间拿条鱼出来,这样卖了一个多时辰,两人就聊了一个多时辰。
老妇人家的情况段思琪也知道了七七八八,只差连家里有几只鸡没知道了。
老妇人只有一个儿子,二十来岁,现在前线军营当兵,儿媳妇生龙凤胎的时候难产死了,现在老妇人靠着儿子偶尔捎回来的军饷带着两孩子过日子,眼瞎了做饭不方便,两孩子经常在本家家里蹭饭。
晌午过了很久老妇人仍旧在等孙子,段思琪晌午饿了买了两个馒头,自己吃了一个,看也没人给老妇人送饭,也就分了一个给老妇人,“老奶奶,你也吃点我买的白馒头吧。”
老妇人推让一番后也就接下来,边吃边和段思琪聊,有熟人跟自己打招呼时也帮着推销鱼:“这小丫头的鱼又便宜又好,小顺她娘你也瞅瞅去。”
也开始询问段思琪的情况,得知只有段思琪一个人到城里安顿着,一大家子十口人还在城外难民安置点的时候,也感叹了几句:“倒是确实可怜,原本我觉得老婆子我过得穷,但好歹还有家,哎,阿弥陀佛,神明保佑这雨季快点过去。”
段思琪卖了二三十条鱼,见天暗了下来,这天就像小孩的脸,说下就下雨。
还剩三条鱼,不卖了,打算自己吃吧。也就收拾收拾,把水缸还了就赶紧去买帐篷和米面,然后赶城门关的时候出城。
还水缸那家和老奶奶家同路,也就顺便送一程,“老奶奶,我刚好顺路,你也别等孙子了,孩子正是贪玩的年纪,怕是忘了,我送你回去吧。”
老妇人其实早就想如厕,现下有个小姑娘愿意送自己,也就客气了一句就起身,拉着段思琪的衣角,段思琪滚着缸,往家走去。
还水缸那家和老妇人家只隔几家,段思琪还完缸后把三条鱼包在衣服里,把老妇人送到了家。
老妇人家是一土坯四合院,家里的小院子乱糟糟的,都长了些野草,只见两个五岁的小孩在院里玩泥巴。
一个瞎子带着两个五岁孩子干净不到哪。
段思琪安顿好老妇人,告辞后小跑着去买了五斤大米,剩下的50文钱打算去看看能买帐篷不?
路上也会遇到刚被接进城里的难民,真是羡慕能进城投奔亲友的难民,起码暂时安定下来了,不像自己家,爹爹说估计要打算去下个城池看看三婶家的亲戚能收留不。
段思琪边走着突然顿住了脚步,那我为啥不找家家户住呢,忍不住拍了拍脑袋,我是不是被生活摧残的变傻了?现在也有几十文钱,要是有人收留自家人岂不是更好。
说干就干,就从借缸那家开始,敲了几家门都被拒绝了,钱不多,人太多,大多数人家都嫌麻烦。
最终把主意打到了老妇人家。
段思琪专门去买了包糖果,拎着鱼,再次踏入了老妇人家,把卖鱼剩下的钱和糖鱼米都一股脑塞给了老妇人,“奶奶,您菩萨心肠,就做个担保,现下只能投亲靠友才能入城,您家里我看还有两间没人住的土坯房,就租给我们吧,估摸着十天半个月也许就能回家了,就是暂住,我们不给您添太多麻烦,这钱要是不够我们过几日再给您。”
老妇人捧着几十文钱,摸了摸大米,在段思琪不断说好话的情况下最终点了点头,“那两间房原本一间是儿子在家时住的,一间是留着娃娃大了住,乱糟糟的放着杂物,唉,行吧,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事,这点钱老婆子我也能贴补一下家用,麻烦点就麻烦点吧,老婆子我也蛮喜欢你这小丫头的,也算是缘分吧。”
段思琪松了口气。太好了!这趟城进的真值。
第13章 瞎婆子
段思琪迫不及待地搀扶着老妇人到城门口的时候,妹妹段颖颖和邻居段玲玲在城门口等着段思琪出城。
“姐。”
“思琪,我们等你好久了,你终于回来了。”段玲玲也高兴地挥手。
坏了,段思琪瞧见段玲玲,想着只顾着自家人,把这一家三口给彻底遗忘了。
路上已经把自家人的人数和情况细细地给老妇人讲了一遍,原本十一个人在一个小四合院都已经真的很挤了,老妇人也好不容易同意的,现在硬加上三人的话,怕老妇人万一觉得太麻烦反悔了就完了。
但段玲玲缠着段思琪,“思琪你最好了,你就帮我们问问吧,你们进城了,剩下我们三,怕是孤儿寡母难活过这逃荒路。”
张氏也慌慌张张地从衣衫最里端的口袋里摸出一小碎银子塞给段思琪,“琪琪你试着给那位大娘说一下情,再给点房钱,要是真不行婶婶也不怪你。”
最终段思琪悄悄地把银子塞给了老妇人,“奶奶,还有三个人是我家邻居,孤儿寡母的,您就好人做到底,那个……”
老妇人捏了捏小碎银,叹了口气,“唉,你这小丫头也是个善心的,行吧,不过他们就只能跟你们家挤挤了,凑合着就这么着吧。”
等段家人提着行李跟着老妇人入了城,到了老妇人家,男丁一间房女人一间房,暂时安顿下来。
翌日一早
段家老大老二,和老大家儿子段世真出门找活计去了。
段思琪一人睡到了日上三竿,是因为众女眷起床的时候特地没叫醒她,沈氏给卢氏说:“让琪琪多睡会,琪琪可是咱家的功臣,让她好好睡。”
段思琪起床到院子的时候,段家几个小孩子和老妇人的孙子孙女在院子里嬉闹,娘亲大娘和张氏在洗衣服,段颖颖和段玲玲在扫地擦桌子,段夕月在收拾厨房,老妇人坐在院子里寒暄着:“你看看你们还把老婆子的屋子收拾了,一堆衣服都洗了,早上还给端了热饭过来,我老婆子都不好意思了。”
卢氏边洗衣服边接话:“张大娘您看您说得,俺们感谢您还来不及呢,这点顺手的事您可别客气。”
沈氏也笑着:“张大娘,两娃这几日也别去别地了,这俺们带一个娃也是带,带一堆也是带,娃们还有个伴。”
卢氏见段思琪起床了,把一碗鱼汤和一个玉米馒头端了过来,“快吃吧,这鱼是张大娘提过来的,你张婶掏钱买了点玉米面,先吃着,你爹他们找活去了,县城找点临时打杂的活也不难,娘和你大娘、张婶商量了,赶下午收拾完了我们带着夕月也出去看看能找点手工活啥的,你妹和玲玲在家带娃做饭,我家琪琪最近就好好休息,啥也不用管,前些时日也大病了一场,现下能休息还是要好好休息,免得落下病根,有钱了娘给你补补。”
总之,其乐融融。
晚上,老家三个男丁回家,三人临时在张季粮食仓库装卸货物,按件计费,当日结款,算是个力气活。
卢氏四人也在一家酒楼里找了个洗碗的活计,管饭每日一人开3文钱。七人每日里也能挣个30文钱,都交给段家老二这个账房先生统一管理,其实也不用管啥,这些钱也就只是暂时够段家人维持每日的基本生活需求。
晚上吃饭的时候,段家老大调侃老二,“想不到老二你干了十几年的酒楼账房,现在也沦落的和大哥一起当苦力了。”
老二无奈的憨笑:“这账房先生是管钱的,哪家能雇个临时干几天的呢,先挣点钱要紧,娃们还等着米面下锅呢!”
第二天晚上段家老二感叹:“麦子面今天3文钱一斤了,比昨个涨了1文钱。”
第三天晚上,感叹:“麦子面今天5文钱一斤了,比昨个涨了2文钱,一天一个价。”
段思琪这三日倒是过得悠闲,段颖颖和段玲玲都不让她干任何活,每每段思琪想扫个地擦个桌子都会被两人抢走。
段家在外干活的还会悄悄地给段思琪开小灶,比如第一天自家爹给她塞了个鸡蛋,段家老大给了个梨;第二天娘给了个肉包子,沈氏塞了个肉丸子;第三天连平时很腼腆的段世真都给自己捎了个糖葫芦,“你偷偷吃了,别让夕月他们瞧见,你前些时日病着,大哥专门给你买的,他们不知道。”
总之就是段思琪现在变成了家里的宝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闲来无事,就研究研究空间,偶尔从空间里捧些甘露出来掺到水缸里饮用些(解释一下甘露,传说瑶山上的人喝甘露的,寿命有八百岁的,这里空间里的甘露设定有润五肺、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等功效)。
顺便帮老妇人看了看眼睛,“奶奶,我会些岐黄之术,你的眼睛我觉得可以治,要不要试试。”
段玲玲听了鼓动老妇人:“张奶奶,你别看思琪年纪小,医术很好的,连三十几年的老郎中都比不过的,跟一个太医学过。”
老妇人和平日里一样笑着,“老婆子十几年前都看不见了,早些年也找郎中看过,都不管啥用,现在老了,也就放弃了,既然小丫头你这么厉害,就给老婆子试试吧,反正闲坐着也是闲着。”
老妇人其实没有抱着一定能治好的心态,就是平日里要是谁说个偏方都会试试的态度,结果行不行也不强求。
段思琪从空间拿出了植楮(读chu,吃了可以治疗眼疾的一种灵草),打算和芍药、天门冬等药材一起入药,并用针灸来治疗。
老妇人自己掏钱抓了需要的中药材,这三日就在针灸疗法和喝中药调理中度过。
到了第四日天才微亮时,老妇人捂着眼睛疯狂地敲打段家女眷的房门,撕心裂肺地喊着:“快开门啊,吓死我老婆子了,哎呦,我的眼睛哦,吓死我老婆子了。”
第14章 挣钱
段家女眷的房间里只有两张小床,一个床上睡两个人,剩下的都只能打地铺。
大家正熟睡,听见老妇人如此敲门,都齐刷刷地惊醒,张氏和卢氏惊慌失措地起身,急急慌慌地去开门,段家几个小姐妹更是吓得不得了,段颖颖拽着姐姐的胳膊,都吓哭了,“姐,张奶奶的眼被咱治坏了吗?”
段思琪也连忙从床榻上起身。
门开后,老妇人神色惊慌失措地直奔段思琪,一把正确的拽住段思琪的双手,双唇不断地哆嗦着,“快看看老婆子的眼睛哦。”
段家人都被吓了个半死。
原来老妇人今个起床,睁开眼不再是睁眼瞎,而是朦朦胧胧能看到点东西,太过激动了。
段家人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了下来,段思琪也松了口气,随后给激动的无以言表的老妇人查看了眼睛后淡定的说了句:“完全好还要一两日的。”
段家人这下更是更是自豪了,卢氏把段思琪搂在怀里,“也不枉我家琪琪在陈家受了那么多年的委屈,倒是学了一身的本事。”
段颖颖眼泪汪汪的,“我姐从小学东西就快,这医术不是小菜一碟。”
段颖颖亲昵的揽着姐姐,抬起高傲的小下巴炫耀。
老妇人的传播力很彪悍,不足一盏茶的功夫,整条街都知道老妇人多年的眼疾被治好了。
晌午刚过就有两个眼疾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小院。
小老百姓口口皆碑,见到熟人治好了,马上迫不及待得来求诊。
老妇人今日也罕见的把压箱底的新衣服穿了出来,声情并茂地推销段思琪的医术:“我给你们说,别瞧着这小丫头年纪轻轻,医术真真不得了,就三日的功夫就把我的眼睛治好了,段丫头说等两日就瞧得更真切了,但老婆子我觉得就现在我就满意,你瞅瞅看你看的真真的。”
病人家眷带了些糕点、猪肉等礼物,而且一见面就往段思琪手里塞银子,“您也给俺娘也好好瞧瞧眼睛,俺们有酬谢,有酬谢。”
段家需要钱,很需要钱,段思琪自然是乐意坐诊,收些诊金补贴家用的,说到底,靠人力挣钱很难,更别提现下粮食蔬菜等必需品价格一天一个价,段家人生活的很拮据。
今日来的两个都是老年人,段思琪查看了一番,觉得这两人的眼疾还是有治愈的条件的,也就收治了两人。
两日后效果很好,小院里慢慢来了些人围观,其中就有这两名病人抓药的王家药房老板,四十岁的王老板。
王老板见小丫头一连治好了三名眼疾患者,很是热情的邀请段思琪到药房坐诊,“这小院太过狭小,段姑娘的手法治疗眼疾如此有效,在下想请姑娘到我的药房坐诊,在下知道姑娘在县城是暂住,我们在药房门外开个几日的专诊眼疾的诊疗,下雨了就挪到药房里,一来段姑娘可以赚到更多的诊金,二来药房也可以多卖点药材,也可惠及更多的病患,姑娘觉得如何?”
段思琪就这样,成为了王家药房的专诊郎中。
翌日一早
段家老二作为账房先生,陪着大闺女一起到药房门前坐诊,负责收诊金。
王老板特地做了宣传,当两人到场的时候,药房门前已经摆放好了桌椅,也有十几名患者在家眷的陪同下排队等候,穿着普通,都是小老百姓!
段思琪和王老板商量着有的病症要药房熬制好药剂,出售成品药剂。
药房大多只抓中草药,病患带回家自己熬制,对于这样的要求,段思琪主要考虑到有的病患需要的很重要的一味草药植楮必须添加进去,这几日的诊疗中,需要的时候都是段家人自己在小院熬制药剂的。
“老板您可以适当收取一些手工费。”段思琪提议。
王老板很痛快地应承下来,“这每个郎中的配药不一,我家郎中遇到疑难杂症也会要求亲自熬药,这几日就由我媳妇带着两人来干。”
一切就绪,段思琪开始营业,药房也派了一名郎中说是打下手,帮着写写药方啥的,不过派出的却是一名五十几岁经验丰富的老郎中。
老郎中很客气,对着十几岁的女孩做了个揖,态度很谦逊:“在下王云,还请姑娘不吝赐教。”
段思琪明了,药房想趁机把手艺学过来。
段家老二是个精明人,拉过闺女小声提醒:“这药房是想趁机学艺啊?这不合适吧,向来医术都是秘而不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