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BL求生倒计时》-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三司啊……我看悬。”赵白鱼说:“我这两天去吏部述职,里面起码三四十个地方官在等三司的缺,尤其是京都府这边空出一个都商税使的缺,基本奔着它去的。”

        都商税使管京都府一切水运和商贾廊店税收,是油水很丰富的缺,一般只设三个监官,供不应求,每次空出缺都有一帮京官或地方官蜂拥而至。

        “许是我差使办得不错,此前还是一省抚谕使,旁人看来应是前途光明,吏部因此颇为礼待,让我到后厅坐着等结果。后厅和前厅隔着一面墙,能听到他们按察询问官吏的流程。”赵白鱼忍不住笑:“别说,挺有趣的。”

        “怎么?”

        赵白鱼兴致勃勃地说:“有个偏远县城调回来的地方官,自述历年来的政绩,六年县令、五年知府,衙门年年不亏空不说,还收了两顶万民伞。按理来说,政绩够漂亮吧,但吏部问察的官吏兴趣缺缺,直到这求都商税监官的地方官吏说起他是当今宰执之一的卢知院的学生,那帮子官吏当即客客气气、温温和和。可是再一细问,得知这地方官呈进卢知院府上的拜帖一个多月才被接见入府,但也只是在卢府里的小偏厅坐着等,压根没见着卢知院的面,吏部的官吏脸一下拉老长,敷衍两句便将人打发走了。”

        赵白鱼说到兴起处,食指不自觉绕着手腕的佛珠背云打圈圈。

        “官场里求职问缺都看关系,不看政绩。官场共识不走科举当的官儿,一般干到五品算到头了,其实不然,你看我在吏部遇到的官儿,各个是正儿八经考上来的天子门生,还不是因为跟更大的大官关系不够亲近被刷下去了?”

        霍惊堂:“小郎有没有中意的缺?”

        赵白鱼:“没什么特别中意的,看安排。你别费心帮我走关系,没这必要。”

        霍惊堂笑了笑:“小郎未免看不起自己,哪里用得上我帮你走关系?”

        赵白鱼已经被霍惊堂夸习惯了,面不改色地聊起其他家常话题。

        ***

        临安郡王府那边闲话家常,日常轻松闲适,郑楚之这边则收到扬州来的回信,而东宫紧盯郑国公府,自然知道事情进展。

        郑楚之收到回信后便急匆匆前往刑部大牢,和安怀德单独见面,不知如何商定,只知安怀德当晚便供出证词并画押认罪。

        同在牢里的司马骄死里逃生,如释重负,从淮南到京都府这段时日里,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刑部是东宫势力扎根的地盘,即使太子不是主审,里头时刻发生的事情他仍一清二楚。安怀德的供词前脚刚出,后脚就有人到东宫报信。

        当晚多方人马都松了口气,唯独康王府里孤灯彻夜,作为淮南大案陪审官从旁监督的十王爷无奈而惋惜地叹气。

        他收到来自临安郡王府的书信,是从淮南截回来的,东宫和郑国公府为了自保竟也能容忍彼此,携手合作,如果这份心眼是放在为民为国一事,康王必然欣慰。

        偏是为了自身利益,枉顾国家和百姓的安全,竟情愿放虎归山,保护一个企图谋朝篡位、大逆不道的贼子?!

        无论身为人臣、皇子甚至是储君,还是作为陛下的儿子、亲人,他们的做法实在令人寒心。

        康王彻夜难眠,思虑整晚,内心煎熬,最终还是烧掉郡王府送来的书信,他知道霍惊堂的意思。

        于公于私,霍惊堂都不可能放过靖王,便不会容许东宫和郑国公府等人的计划成功。

        他们想息事宁人,霍惊堂偏要捅破天!

        这是霍惊堂的残忍之处,但他将东宫和郑国公府私底下的书信往来送到康王府,由他来决定是只奏禀屯兵一事,还是事后三方联手愚弄元狩帝,就是霍惊堂的仁慈。

        “他是笃定我会心软啊!”

      第45章

        霍惊堂笃定康王忠于元狩帝和朝廷, 但是心软,他既不会放任东宫和郑国公府等人所谋之事成功, 可也不忍心案子被放大, 以至于最后血雨腥风,无可转圜。

        譬如此次淮南大案,元狩帝知道真相后,怒火虽然会冲司马氏和郑楚之发泄, 好歹还有靖王顶在前头分担大半炮1火, 可是一旦被知道东宫和郑国公府私下所为, 将会使元狩帝彻底失控。

        天子失控, 岂非伏尸百万?

        怕是皇后和东宫都会被盛怒中的元狩帝下令斩杀,其门党亦无路可逃。

        半年前因秦王而兴的大狱在历任帝王治朝生涯中其实算不得什么, 毕竟一切都在元狩帝的掌控中, 铲除掉的党羽不过是在他的猎杀名单里,下狱之人说冤也冤不到哪里去。

        但是失去理智的天子一旦举起屠刀便是六亲不认,殃祸天下,流血千里,届时便是他出来劝阻,说不准也会被杀红眼的元狩帝抄家砍头。

        康王并非危言耸听,恰恰是他太了解他的五哥才敢如此肯定, 别看元狩帝平时表现得多么看重天伦叙乐,实则算计起他底下几个儿子毫不手软, 本质寡情绝义。

        “准备马车和朝服,本王要见驾。”

        ***

        次日早朝,百官垂首而立, 如往常奏禀朝事,无甚异常。

        辰时将至, 大太监瞟了眼时间便踏步上前,在元狩帝耳边低声告知。

        元狩帝不停转着左手大拇指上的扳指,目光巡逻垂拱殿里百官百态,面色如常,连服侍多年的大太监都看不出他此刻心情如何。

        “郑楚之。”元狩帝忽然开口。

      ¡¡¡¡Ö£³þÖ®ÐÄÀï¿©àâһϣ¬Á¢¼´³öÁУº¡°³¼ÔÚ¡£¡±

        元狩帝:“嗯……淮南的案子查得如何?”

        郑楚之吞咽口水,眼角余光瞥着前面东宫和五皇子的身影,挺拔而岿然不动,便赶紧收回目光,在心里一遍遍说服自己不会出事,除了东宫、国公府和靖王便无人知道案子的全部真相,而三方人马谁都不可能自寻死路。

        “回圣上,臣已查明淮南大案的真相,四年前,淮南安抚使参议官孙负乙杀江南皇商黄氏满门夺宝……”

        郑楚之早在府里时便将案子陈情的话语编织一遍又一遍,确定万无一失才敢在御前说出,而他说出的案情真相与真实情况相差无多,只不过隐瞒其中一些细节。

        比如孙负乙杀人夺宝,隐瞒被夺宝物是万年血珀。

        再比如安怀德私吞治河银子、劫掠赈灾银,前者隐去五皇子授意、后者隐去劫灾银的真正用途——“臣先后审问安怀德部下和他的心腹孙负乙才知道原来安怀德是靖王旧部,做出顺服假象迷惑太子,而太子识人善用,多次举荐。安怀德非但不感恩太子提拔之恩,反而假借东宫威名在淮南行凶作恶,实在十恶不赦,罪不容诛。”

        太子响应郑楚之的奏禀,立即出列下跪:“父皇,儿臣闭目塞听,看不出安怀德豺狼叛主之心,放任他在淮南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更甚因儿臣过于急功近利,想为父皇招揽更多贤臣良吏,多次赞扬、举荐安怀德,底下人视儿臣的态度而行事,没人敢在儿臣面前参奏安怀德,而令安怀德骄纵张狂,无视朝廷威严,肆意杀害朝廷命官……此为儿臣之过,还请父皇治儿臣失察失职之责。”

        五皇子急忙出列:“父皇,不关太子的事,是儿臣极力举荐安怀德,一力担保此人有经国之才,太子才屡次提拔安怀德。要责要罚,儿臣来承担,绝不敢有二话!”

        太子呵斥:“出来做什么?没你的事!”

        五皇子充耳不闻,固执地跪在原地:“父皇,儿臣没甚本事,不爱读什么四书五经,不懂什么大道理,唯‘立身以孝悌为基’此句深以为然,铭记于心。儿臣知道不能将忠信礼义廉耻修到极致,便致力于修八德之首的孝悌二字。不能说已将‘孝悌’修得他人交口称赞的地步,但敢夸口,太子独揽下儿臣所犯过错便是因儿臣所修‘孝悌’而将胸比肚,投桃报李。”

        字字句句,落地千钧。

        朝官闻言,内心感慨良多,都道天家无父子、无兄弟,当今太子和五皇子的手足之情却叫人动容。

        并非所有朝官都在感慨太子和五皇子的手足情,至少表面低眉下首的陈师道心里是嗤之以鼻的。

      ¡¡¡¡Ò¢Ë´Éв»¸Ò×Ô¿äÖÁТÖÁã©£¬Ëûµ¹ÏÈ¿äÉÏÁË¡£

        陛下还没开口,两位倒先粉墨登场,不就是想用孝悌之行打动元狩帝?

        “眼下不到你们出来认错的时候。”元狩帝的手肘靠着龙椅,摁住左手的玉扳指,表情冰冷:“喜欢跪就先跪着吧。”

        “——!”

        太子等人心往下沉,元狩帝不再预料之内的态度令他们失去掌控事态的自信。元狩帝再厌恶靖王也不应该迁怒两人,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不到认错的时候’——

        什么意思?

        难道是元狩帝提前知道了什么?

        元狩帝直视郑楚之:“奏完了?”

        郑楚之头皮发麻,心脏猛跳,不敢回视元狩帝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目光,强忍恐惧回应:“臣……臣奏完。”

        元狩帝又问陪审官:“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你们没话说?”

        眼下再没脑子也知道出问题了,二位朝廷命官出列,硬着头皮回复:“禀陛下,臣等只配合郑大人谳狱问供,案子首尾由……由郑大人全权负责,臣等不敢僭越。”

        元狩帝沉默,大殿噤若寒蝉,相关人等的后背已经渗出层层冷汗。

        元狩帝:“有人和朕告密,说淮南有乡野多出乱党,常成群结队行于山野,伴有口号,装配甲胄和军刀、军1枪,意图不轨。”

        郑楚之吓得直接跪趴在地,额头碰着冰凉的地面,顾不得疼痛,脑子飞快运转:“臣、臣不知……”

        “太子、小五,你们可知?”

        二人吓得手脚冰凉,勉力镇定:“儿臣,不知。”

        他们此刻都在想,究竟是谁告密?还有谁知道安怀德在淮南屯兵的事?

        赵白鱼?

        ——不,他不可能知道!

        ……他当真不知?

        如果不是圣驾在前,郑楚之已经抓耳挠腮,痛苦难当,怎么就能一波三折,磨得人发疯?那赵白鱼究竟何方神圣?是不是他在背后算计?如果不是他,那是谁告密?对方还知道多少?

        同样的问题闪过太子和五皇子的脑袋,但是没人告诉他们答案。

        元狩帝再次开口:“司马骄这些年一直私吞淮南近四成税收,暗地里和安怀德勾结,在淮南屯兵养兵,可有此事?”

        太子嘭嘭数声磕头大喊:“儿臣虽和外家走动不频繁,但是司马家清贵之名,众人皆知,司马氏家风宽厚恭谨,躬先表率,亦是家喻户晓。母后秉德温恭、淑慎贤良,为天下命妇表率,二十几年来从无行差踏错,非家风潜移默化不能得此品行。司马骄外放出京数十年,孤虽和他不熟,但是相信司马氏家风严谨,其中或有误会……父皇说有人告密,儿臣斗胆,敢问是何人?可有认证物证?如何证明认证物证非伪造?”

        元狩帝:“你要证据?”

        太子的头埋得更低:“据状断之为谳狱首要,律法如此,儿臣依法行事。”

        元狩帝问其他人:“你们也想要证据?”

        没人敢说话,还是郑楚之回神,顶着压力说:“陛下,无供不断案,还请示证供,以便臣等心服口服。”

        元狩帝:“康王何在?”

        话音一落,康王便满头大汗地跑进来:“臣见过陛下,臣来迟,望陛下恕罪。”

        元狩帝:“废话和虚礼就免了,朕问你,司马骄私吞淮南税款,伙同安怀德秘密屯兵可有证供?”

        康王:“回陛下,前江阳县县令吕良仕经审问承认他利用天灾【创建和谐家园】倒卖良家女子,将颜色好的女子送进各个上差后宅,其中便有淮南都漕司马骄……”

        事情起因经过一一说清,殿内都是康王清晰响亮的声音。

        太子一动不动地跪着,五皇子猛地回头,满眼不敢置信,郑楚之紧咬牙关,脸颊绷紧,肌肉颤抖,死死盯着地面。

        元狩帝:“诸位卿家,可都听到了?”

      ¡¡¡¡°Ù¹ÙÓÌÈçðÆðÈ£¬Í·Â­ÉîÉîÂñ½øÐؿڡ£

        元狩帝又问太子和郑楚之:“你们有何话说?”

        郑楚之一咬牙推卸责任,大声喊道:“臣无能!臣难堪大任,竟叫安怀德、司马骄一干心怀叵测的乱臣贼子瞒过如此重大罪行,还在御前沾沾自喜、夸夸其谈,臣实在是无知无能,无德无才!”

        太子叩头,紧跟着说道:“父皇,非儿臣徇私,但凭吕良仕一人之言,难以服众,焉知不是他心存怨恨,临死前胡乱攀咬他人?”

        元狩帝怒极反笑:“好,问得好,但凡你对朝事、对百姓有这份刨根问底的执着,有这份追求公道公理的坚持,朕也不必劳心费力——十弟,事关储君和中宫,如无铁证,朕就治你造谣生事,抄斩满门!”

        “臣弟不敢有半句假话!”康王指天对地地发誓,“安怀德昨夜忽然想通,召狱卒来传话,道是临死前愿意将功赎罪,只求不牵连妻儿,臣弟是陪审官之一,凑巧昨夜在刑部大牢,便自作主张问审安怀德直到天亮才结束。因兹事体大,脸都没洗就匆匆跑来面见陛下,哪里敢有半句谎言?”

        他言罢便将新鲜出炉的证供交出,大太监将证供拿给元狩帝看。

        元狩帝看完,猛将证据砸到太子面前:“朕的太子,朕的好儿子,看看你仗义执言的舅舅是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

        太子连忙抓起证供看完,眼里倏地点燃暗火,安怀德为什么突然背叛他们?他不是对八叔忠心耿耿吗?还是说,安怀德和八叔联手耍了他们?!

        还有平时不声不响犹如废物的十叔怎么不纨绔了?谁和他告密?他怎么想到吕良仕?也是安怀德告诉他的?

        这招是釜底抽薪,他们像鸭子一样被赶进圈套里一网打尽!

        八叔和安怀德好手段,十叔更是扮猪吃老虎,谁能料到他会突然来这么一出,打得他们晕头转向!

        等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1: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