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BG窃国_霜色十字》-第9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哎呀,这人的心理怎么就这么脆弱呢。

        皇帝感慨了一下王芬真脆弱,很快就把这事扔一边去了。

        当然,也因为这事没有及时的爆发出来,因此相关的其他人倒是赢得了逃命的时间,比如说许攸,他飞速的跑掉了。

        嗯,陈逸也跑了。

        曹旭听说的时候也得感慨一声:“这个陈逸和当年的陈蕃果然是很像啊。”

        当年陈藩坑窦武也是这样,窦武狗带了,陈蕃自己卵事没有。

        后来陈蕃坑袁绍,袁绍差点被宦官们围殴,陈蕃又没事。

        而陈逸……你看他坑了王芬之后跑的多么利索啊。

        曹旭摇摇头:“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想跟陈蕃陈逸这一家子一起做事了,真可怕。”

        不成功不是最吓人的,最可怕的是等事情不好了,掉下坑底的只有你,他们早跑了。

        当然,作为这些年被宦官迫害严重的党人,陈逸要是没这点跑路的本事,估摸着是早就狗带了。

        但甭管怎么说吧,这事算是结束了,就算后面再闹出什么来,其实都和青州的大家没关系,目前来说青州一群人只想着好好发展强大自身呢。

        要知道这年头,拳头大的才是老大啊。

        纪衡则越来越紧张,眼看着中平六年就要来了呀。

        他记得汉灵帝好像是没撑到年底的,这一年早半截他就狗带了。

        关于这事纪衡倒是没记错,中平六年四月,皇帝狗带了,后称汉灵帝。

        但如同任何一个皇帝一样,活着的皇帝才有人关心,死掉的皇帝不值钱,大家都去关注下一任皇帝的人选了。

        其实灵帝比较看好的儿子是幼子刘协,但他看好并无卵用,刘协生母被何皇后弄死了,且他生母地位不高,也没什么外戚可以依靠,这种时候就显得可怜巴巴的。

        灵帝生前说话当然有人愿意听,可他死了就没人在乎他的想法了。

        更别提何皇后是名正言顺的皇后,现在的太后,而何皇后的哥哥何进又是大将军,何皇后想让自己的儿子刘辩当皇帝的时候,刘协拿什么跟人家争呢?

        根本没得辩,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就这么定下了。

        刘辩做了皇帝,何皇后变成了何太后,何进这个大将军的权势当然是进一步高涨。

        但和当年的窦武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何进也得面对宦官的问题,宦官集团这么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非常庞大的势力,何进做梦都想干掉他们。

        之前他们在灵帝的事情上就互相看不顺眼,毕竟灵帝偏向宦官就理所当然的压制了何进的空间,现在灵帝死了,何进新仇旧恨一起算,下定决心要弄死宦官。

        何进本人是个杀猪的出身,没什么学问和见识,但他现在是大将军了呀,他可以号召别人来给他想办法。

        更何况大将军有自己的幕府,养着一群自己的幕僚,再加上他召集的其他人,也算是形成了不小的势力。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许大将军的智商是会遗传的,何进完全就是照着前任大将军窦武的画风在办事。

        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好久都不能拿出一个决心和方案来。

        他甚至还想着要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于是频繁入宫去跟何太后商议这件事情。

        何太后早年弄死刘协的生母王美人,灵帝生气的要废掉她,是宦官们帮她求情灵帝才放过她。

        且她跟何进是一家,屠夫家的出身,没什么见识,本人也十分短视,分不清什么大局的,听到何进要杀宦官,就想起宦官对自己的恩情来了,何太后于是就反对。

        何进的脑回路很神奇,何太后反对,他就真的不干了,而是继续纠集一群人商量对策。

        大家每天大会小会各种开会,商讨来商讨去,但实际上策略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最后袁绍给出了个主意。

        曹操拿到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挺无语的:“何进他是不是傻?”

        杀那几个手无寸铁的宦官这种事,你一个大将军哪儿需要那么多废话啊!

        作为前车之鉴的窦武已经用他的生命证明了,别bb直接干才是正确的做法!

        然并卵,何进一个劲的逼逼。

        纪衡则往后又看了几行,等看到袁绍出的主意的时候,他也无语了。

        袁绍说,何太后毕竟是个女人,胆子小,何进要不就召各地诸侯带兵进京,这样真刀真枪的吓唬何太后一下,何太后大概就会同意了。

        纪衡的嘴角抽啊抽:“主公,比起何进……其实我也想问问袁绍是不是傻?”

        这两人还傻一块儿去了啊!

      ¡¡¡¡ÄѹִóººÒ©Íè_(:3©f¡Ï)_

        第61章

        纪衡心里盘算着大汉药丸这种事,于是就开始鼓动着曹操多做准备。

        这时候不准备,等董卓蹦跶的时候怎么捞一笔大的呢?

        纪衡对董卓是不担心的,董卓嘛,迟早是药丸的,算起来,董卓应该是这个乱世副本的第一个小boss,用来刷声望的。

        因为董卓惹恼了整个天下,所以揍董卓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上的,又因为董卓的名声太差,所以在讨伐董卓这种事情上出力最大的人,得到的好处就越大。

        别以为这年头声望没啥用,如果只是个普通人,名望高的可以举个孝廉当官啥的,如果是一方豪强,那就更好了,这会吸引各方人才前来投奔。

        要知道,这年头找工作可不仅仅是看老板的实力如何,同时也得看名声和德行操守如何。

        刘备为什么死抓着仁义和汉室宗亲的名声,打死都不愿意丢掉?

        ……因为丢掉这两样,刘备就啥都没了,而这两样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名声好,不管去哪里都有人愿意接纳他,也愿意帮助他,而不少人才也是仰慕刘备的名声才去投奔他的。

        纪衡算着,曹操现在的实力是不差的,现在就已经做了青州刺史,后来称霸北方的袁绍目前还在洛阳当八校尉呢,这完全没得比。

        后来袁绍弄死了冀州刺史韩馥才拿到了第一块像样的根据地。

        当然,另一方面,因为袁绍早年的名声以及他袁氏的声望,于是吸引了大量人才投奔,于是袁绍厉害了,他手下有四州之地的时候,曹操才面前拿下徐州。

        但现在曹操的起点应该是比袁绍高了吧?

        纪衡想着既然基础不错,那就补点其他的。

        曹操缺啥?缺好名声和好家世啊!

        甭管怎么说,曹操的祖上是宦官,他自己也不像袁绍当年广养门客,因此在名声这种事情上曹操是真的比不上袁绍的。

        现在曹操倒是好点,他在济南为官的时候,百姓们都说他是好官,之后又一力保住青州,如今青州在曹操的治理下看着也是很不错的,就连孔融都称赞曹操。

        但这名声仅仅是在青州,还不足以影响整个天下,但讨伐董卓是个好机会呀。

        因此纪衡这段时间空前的积极起来。

        曹操倒是很欣慰的,他之前一直觉得纪衡的进取心差了点,虽然娶了曹旭之后纪衡也挺努力的,但跟现在不一样。

        所以说,如果自家亲戚权力欲太强这是个让人苦恼的问题的话,那么自家亲戚压根不想要权力也是个挺糟心的事情。

        曹操可为纪衡操心了,他做了青州刺史之后特意把纪衡提拔为刺史府主簿。

        主簿这官职只是个说法,同名的很多,或者说,政府各级各个部门其实都有主簿,主要工作是掌管文书类的事情。

        主簿这官职到底多大得看他是哪一级哪个部门的主簿,曹操让纪衡做主簿当然是做刺史府的主簿,所以这官职其实还算高。

        毕竟也是曹操这个刺史的副手之一嘛→_→

        曹操当时可就希望着纪衡能更努力一点,结果纪衡的表现确实不错,但却没有特别积极。

        直到现在,听说了何进召各路诸侯去洛阳诛杀宦官的事情,纪衡积极起来了。

        曹操觉得吧,大概是因为纪衡家里也被宦官们坑过所以他比较恨宦官?

        纪父当初就是因为掺合进党锢之乱所以被禁锢,不能当官只能回老家窝着了,直到黄巾之乱的时候灵帝下旨赦免天下被禁锢的党人,所以纪父才给放出来了。

        之后虽然不掺合党人的事情了,但估摸着心里还是恨宦官的吧?

        这么想着,曹操也就没在意了。

        反正甭管怎么着,纪衡在努力就好了嘛。

        只是就在收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曹操询问大家该派多少人去的时候,陈宫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反对意见。

        不去。

        曹操当时就懵了。

        其实响应何进的号召派兵诛杀宦官在曹操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他早说了,诛杀宦官何必要召什么各地诸侯,何进随便调动点洛阳的兵力就能把这事办了,不过百二十人足够。

        等事情都办成了,何太后是不是反对还有意义么?

        袁绍虽然糊涂,但他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何太后不过是个深宫女子,即便现在因为皇帝年幼所以垂帘听政看起来是具有了极大的权势,但实际上何太后完全不会办事,她也抓不住权柄,朝中大权其实还是何进掌控。

        因此只要何进把这事做了,何太后反对也不过是口头说几句,至多再掉几滴眼泪。

        除了这个她还能咋地!

        因此曹操压根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心想随便派个五百一千的去凑个数,面子上响应一下现任的大将军也就行了。

        曹操在会上提出这事说是商议,其实也就是大家走个程序而已。

        偏偏这时候陈宫说他反对。

        曹操下意识的就去看纪衡,他可还记得纪衡最近十分积极呢,这跟宦官们是有深仇大恨的呀!

        结果纪衡的表情很淡定,完全不在乎陈宫反对的样子。

        曹操有点不放心,于是点名纪衡问道:“伯瑾觉得此事如何呢?”

        纪衡一愣,他还有点茫然:“什么?呃,公台的那个提议?没什么,我觉得这样也行啊,除了大将军那里可能不太好交代。”

        何进毕竟是大将军,理论上来说他是名正言顺掌控天下兵马的,大家都得听他调遣,这时候他都让去了,他们这里却完全没反应,这似乎不太好?

        除了这一点,纪衡才不在乎是不是派兵呢。

        曹操听到这话却点头:“伯瑾说的有理,何进是大将军,他的话我总不好不听的。”

        陈宫说道:“主公,何进谋诛宦官是好事一件,但这样的声势动静宦官们如何会不知道?”

        何进如果是暗搓搓的商议也就罢了,他这都传令天下了,宦官们不知道那不是傻么?

        现在青州都已经收到消息,可见洛阳那边宦官们肯定早几天前就知道了。

        这时候他们再派兵,再等着走到洛阳,这得多长时间过去了?

        事情恐怕早就尘埃落定了。

        所以说还派个啥。

        按照陈宫的预计,等他们到了,要不就是何进已经憋不住自己调动了洛阳的军队把宦官们干掉了,要不就是接到消息的宦官们再次爆发出了前两次党锢之祸的战斗力,把何进干掉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9: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