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瞿麦读完研究生就出国继续念书去了。唯一一个能救他的铁瓷也不在家,傻小子被坑得死死的。
“向阳初中毕业了,向红也要让初中了。我听大嫂说,向阳要去县里的寄宿高中上学。现在考大学这么难,县里的教学质量还是跟京城有差距的。咱有能力让孩子轻松点,为啥不用呢。我想让爹娘带着几个孩子来京城上学,你觉得行吗?”向末每周都至少给家里打一个电话,问问老人的身体,家里的情况,对孩子们的情况也都不陌生,就跟方逐溪商量着,把向家的几个孩子都接来上学。
恢复高考之后,考大学是越来越受重视了。连农村里,不是孩子实在学不好的,或是实在供不起的,都尽可能的让孩子念书,指望着一个考出去了,拉巴一家子呢。
高考是越来越难,考生越来越多,大学是越来越不好考。
早在他们刚进京的时候,几个孩子的户口就都落到京城来了。都落在向老爹向老娘的户口本上呢。
进京来上学,考试完全没有问题的。
“我没意见,后院的房子都空着呢,我找人再收拾一下就能住。我觉得老两口不一定愿意来,还有二嫂三嫂能舍得孩子吗?”方逐溪提醒向末,不要想当然。
“院子收拾着也行,来了肯定也是暂住,爸妈和爷爷奶奶两重长辈都在京城呢。爹娘肯定不乐意住咱家里,尤其这房子还是方家的。我想着还是在学区的附近买上几套房,放在孩子名下,将来孩子成家了,有一套学区房在手,也有个依仗。爸妈肯定也乐意住自家的房子。至于说来不来,这个问题不大,为了孙子们的前途,他们肯定能来。二哥三哥两家……我再问问,看看他们想不想进京。把他们调过来,现在不也是一句话的事情嘛。”
不是向末爱兜揽事情,以前她可没有这个习惯。实在是前十年,要是没有向家的爹娘,没有三个哥哥嫂子的帮衬,她跟方逐溪可能什么都做不了。欠人家的,能不还吗?这欠的还不债,是情份。要不是亲的,人家也不是诚心实意的对她不是。
方逐溪理解向末的想法,所以他也是支持的。
“那咱俩分头行动。你做说服工作。我去看房子。方家的生意不进京城,要不然,直接开两个小区好不好,多赚钱的!那天我听办公室哪个老师说来着?现在房子涨到一千左右一平了,不过可以按揭买房了。我算了一下,买一百二十平左右的,按现在的利率,三十年的话,一个月也就一百多块钱。咱把首付给付了,剩下的让他们自己供也能供起。”学霸的脑了,算账是最快的。
“那你要这么说的话,我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跟孩子高考有关的。那里面有一家早年一次买子五套房子,自家住一套,用其它房子的租金就够还房款了。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咱可以学学。只要拿首付就成了。咱那钱放在银行里,利息也就那样儿,又不能生崽。”两口子一个月工资加各种津贴奖金加起来两千多块了,在工人工资一百多块钱的时候,绝对的高收入。他俩又都是部门的负责人,吃饭有食堂,没什么花销。孩子不用他们管。没有房租,水电费啥的就从来没问过。挣的钱都在存折里放着呢。还有方家给分的两个铺子的租金,都在最好的地段,租金一年一涨,越来越贵,还都抢着租。那钱也都在存折里放着呢。除了装修院子的时候花了些,真没怎么花。这还没算上方家生意里他们的股份分红呢。都放着没动过。跟孩子在沪上的商铺一样,都在存折里给他们存着。
“行,你说了算。我顺便看看,多买几套。”方逐溪可听话呢,这越往后,越物质。用不用钱不重要,手里得有钱。
说好了,两口子就分头行动了。趁着放暑假,学校里没课,他俩的休息时间都多了点。方逐溪开始在各大中小学周边遛,他俩都不是京城人士,从来都没是过。对哪个学校是重点学校,真没啥概念。得先把这个弄清楚了才成。孩子们来上学,也得问呢。
不只是实地考查的遛,还找了方爸,让他通过教育bu里的老关系打听了,哪个学校是重点。他自己孙子要上学,打听起来也名正言顺嘛。
都问好了,再看房子。如今到处都是工地,房子有得是,就看怎么选了。
方逐溪弄这些。
向末就负责说服向老爹向老娘。
她也不磨叽,电话里再怎么说,也费劲。暑假孩子们也要去姥姥家的,她借着送孩子的名义,顺便回了一趟娘家。
她时间紧,回到家就开家庭会议。
“大哥的工作比较重要,他走不了。二哥二嫂,三哥三嫂,你们真没必要守在这山沟里。为了孩子上学也好,还是进京更有利。爹娘也都奔七十的人了,让他们老两口照管这么些孩子,你们也能放心啊?我跟方逐溪工作都忙成狗了,肯定没那么多精力照顾的。”她是连哄带骗。
“怎么就你大哥的工作重要了?你二哥都当所长了。你三哥也当校长了。那就不是工作?你三嫂也当站长了。咋滴你一句话工作就都得不要啦?把你张狂的,没工作,进了京吃啥喝啥?靠你养着啊?知道方家有钱,有钱那也是方家的,你还想不想跟你女婿好好过日子了?还是十几张嘴都指着你大哥大嫂养活?你大哥天天上班不着家,就指着你大嫂一个,想累死谁呀?养活你们到啥时候是个头儿?”向老娘就开骂了。我不是明显的坑老大两口子呢嘛,没有这么坑人的。她当娘的再不说话,老大家的要累死了。
“哎哟喂,我的亲娘哎。您闺女就那么没谱啊?我也没说不让我二哥二嫂三哥三嫂不上班啊。我是想把他们的工作调到京城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是不当所长校长站长的,工资也肯定比在咱这儿挣得多。我这些年工资也没花,都买成房子了,落下孩子们名下。贷款买的,首付我给负完了。剩下的每个月一百来块钱的款,那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用房租就够还的。挣钱只管一家子的嚼用就成了,怎么就成了让我大哥大嫂养了呢?大嫂,吃亏你跟我哥是吃定了,这里到底是农村,条件不如京城,干活也累。但是妹子能力就到这儿了……”
向大嫂多精神利落的人,心里那账早都算得明明白白的了。京城是什么地方,孩子小姑子给接过去了,还一人给买了一套房,自家是三个孩子,老二老三都是俩。白得了一套房子。这如今城里为了房子都打成什么样儿了?她又不是不知道的。最主要的,孩子在京城长大,跟在山沟沟里能一样吗?特别向红,姑娘家将来长大了在京城找个对象安了家,这辈子就不愁了。她吃啥亏了吃亏?要不是这些年竟吃亏了,年年一车皮一车皮的往京城送粮送菜的,能换来如今对孩子们的安排?吃亏才好呢,越吃亏日后的福越大。
“吃什么亏啊,都是亲的,哪能算那么仔细去?这些年,竟借你们的光儿了。没有方家那酒厂,咱那么些粮往哪卖?没有妹夫做那肥,咱那粮能那么高产?没有那饲料,咱家现在能养这些张口兽?没有你的面子,那肥和饲料买得出来吗?这得咋算?要不是这些个,咱家还住小土房,顿顿吃玉米饼子呢。你大哥那俩个工资,都不够他请客吃饭的。别看现在当上乡长了,我就没看到他拿回来一分钱。竟指着你们两口子过活了,这怎么还落个我吃亏了呢?那我除了干活也不会别的呀……娘,可别再说俺妹子了,你这偏心眼儿都没边儿了。”
你看看人家这话说的,训起老婆婆来了,向老娘听她说完,还得笑。拿着笤帚拍了大嫂一下,“没老没少的,谁你都说……”话是这么说,那嘴角是怎么都压不下去。
这话,要是向大哥来说,那就完全是两个意思了。就得儿媳妇说出来,才是最合适的。
向三嫂这些年日子过得和顺,早年在她身上的那些个谣言也都不攻自破了。又当了这些年领导,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自卑的样子。
这会她也说话了,“娘,你是够仿心眼儿的。就心疼我大嫂一个人儿呢?我跟二嫂就是那捡来的?可不兴这样儿的。这以后,我还就得欺负欺负大嫂了,进京的事我们两口子听小妹的。别管挣多少钱,以后这米面油,菜的,我就跟大嫂张嘴了,给不给吧。”
大嫂笑得哈哈的,“给给给,喝我血都给你还不成吗?我可是怕了你这大领导了。”妯娌之间关系处得好,互想怼着开玩笑是常有的事儿,谁也不会真生气的。
三嫂又转头跟向末说呢,“末儿,之前你打电话说让孩子进京上学,我跟你三哥就商量过了。原本就打算把工作辞了跟着去。咱公社这几年考出去的学生不少,也有很多在外面打工的。都说现在城里用工紧,工作好找,挣得也不少。干点儿啥不比挣个死工资强啊。我寻思着,我俩也不至于找不着工作吧?要是工作能调到的话,就给你哥找个学校上班,保个底儿。我是不上了,到城里租个小房儿,卖鸡蛋卖猪肉总成吧?让农场这边儿给我发货,我在火车站接货。这边儿还不用先给钱,先欠着卖回来钱再给都成的。你觉得行不行?”
三哥一听,不干了,“啥意思啊?说好了咱俩一起创业,咋就得让我上班保底儿了呢?让你一个老娘们折腾着挣钱养家?那我成啥了?四儿,你也别费那个劲,搭那么些人情,你就说你嫂子说这个道道儿成不成吧?要是成,我咱一起干。要是不成,那我俩就不进京了。在这边多种点儿地,也够养孩子的。孩子交给你我们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向末就说,“行,怎么不行,可太行了。现在京城里,卖什么都挣钱。肉蛋奶最受欢迎,特别是肉,八毛钱一斤都得抢呢。”
这两口子,够有经济头脑的。
向老娘又不同意了,“行什么行?那做买卖能干一辈子吗?等你们老了干不动那天咋整?坐吃山空啊?上班能有退休金,活一天挣一天钱,干啥能比了?”
呃……
您这个账算的哟……
向末也不跟向老娘掰扯,“我给三哥三嫂找个厂子挂着名,到时候一样领工资,您看成不?”然后给三哥两口子打眼色。这种事她肯定不能干,把老娘糊弄住就行呗。
果然,她这么一说,向老娘就不说话了。
向二嫂那是向来没什么话的人,向二哥开口了,“末儿,我跟你二嫂的工作你也别操心了。【创建和谐家园】这所长,咱娘和你二嫂老是提心吊胆的怕我出事儿。【创建和谐家园】脆也别干了。你嫂子在家帮着咱娘看孩子,她这脾气干这个错不了。我也有个想法,你给我参详参详?”
你说。
“我想开个豆制品厂子。去年我办一个案子,在京郊一个村子里蹲了半个多月抓人。那村子里有一个小豆腐房,一天就能坐一盘豆腐,就老两口,做完豆腐推个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卖,用不了半上午就都卖完了。一天能挣五块钱,一个月一百多,比我一个月工资都高。回来我就琢磨着,这要是一天多做上些,就是做一百盘,再加上豆浆豆腐脑干豆腐啥的都算了,一天得不得挣个七八十?就是一天挣二十,一个月也够我半年挣的了。这些年,我俩也存了点儿钱,我都打听好了,在郊区能买个小院子的,做豆腐也不用多少机器,花不了多少本钱,再雇上几个工人就能干。你说呢?豆腐好不好卖?”
这有啥说的,京城就没有不好卖的吃食。
“二哥,要干就干大点儿的,我给你投资啊。”
“别别别,你那钱还不是妹夫的?咱们也不能占便宜没够吧?那买房子的钱少不了,这就行了。没有人这么补贴娘家的。”
“不白给你,投资,占股份。我是看好你这项目,想跟着挣点儿。”
“三哥,你们买卖也是,我也可以投。别怕卖不掉,卖不掉的往我单位食堂里送,有多少要多少。”
这话就是让他们放心的,俩哥哥都不是没谱的人,不可能盲目的可着劲儿进货。再说了,就现在京城市场的那个火热程度,还有卖不掉的东西?那真得一头撞死了。
“行,说好了,那你们就做准备吧。什么时候这边能搬了,给我打电话。”
搬个家不容易。又是交接工作,还有房子,地啥的都得处理,事情多着呢。没两个月都弄不完。
向末没时间一直在家等着,说好了就回京。
方逐溪动作也够快的,房子都买好了,买了十套,十个孩子人人有份。有三套是现房,其它的都是期房,明年才能交工呢。三套现房,为了买在一起,楼层也不太好,在一楼。现在住楼房的,都爱住高点儿,要不然就觉得住楼没意义了似的。一楼卖不上价。一梯两户的大户型,他正好买了连着的三户,门前带着个小院子,连起来能有一百多平。把阳台打通了,这样三户算是连通的,又都有独立的空间。刚好够住的。
毛坯房,就把厨房和卫生间的坐便和灶安上了。别的都没给动。等人来了看各人喜好再装也成的。
他俩在京城忙得房子,家里忙着搬家。
这忙忙叨叨的,八三年不各不觉就到了。
第59章 山村一枝花20 工作很难,但是他们义……
大年初十, 向家举家迁往京城。
向大哥大嫂也来了,趁着过年农闲,家里的事情没那么多, 大哥请了假, 跟大嫂一起来把爹娘和孩子一直到到京城,要是不亲眼看一眼, 他们也不能放心。向大哥当乡长之后,送粮送菜的活儿他就干不了了,都交给了娟子的对象于刚还有英子姐夫刘双喜。刘双喜老实本分, 于刚活泛, 能平事儿。他们俩换着请假压车,又是做老了的买卖,一路也挺顺利的。这个活儿交出去了,大哥就没机会去中原, 也没机会进京了,所以,那房子啥的,谁都没见过, 这不就来了嘛。
二哥三哥家一人雇了一辆小卡车,全部的家当能搬的都装上了, 再回上爹娘的,两辆小卡车刚装满, 真是没多少东西,锅碗瓢盆都带着呢, 也就那么些。二哥三哥一人一辆车跟着坐卡车,大哥大嫂带着其他人坐火车。
向末跟方逐溪带着一辆小客车到火车站接的人。
“先住在我们这里吧,新房子那边儿还没装修, 不能住人。能装好了再搬也是一样的。”把人直接接到了三进院的后院里。
“这是进了皇宫了吧?”向老娘在老家的威风也没了,她哪见过装得那么好的房子呀,看了一圈,手脚都要没地方放了,向老爹也是拘谨的很。
孩子们倒还好,跟看景似的,让闹闹几个带着,跑出去玩了。
矜持的参观了一下房子,老两口就不太满意,偷偷的跟闺女说呢。“这四四方方的天,院墙那么老高,住这里面,跟蹲监狱似的,我可住不了。你这屋里的东西我也不敢碰,害怕跟你弄坏了,可憋屈死我了。哪赶上咱家那大院子,敞敞亮亮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要么说,四合院这种院子吧,真是爱的人爱得不行,不喜欢的,那也是真不喜欢。有人觉得藏风聚气,有人就觉得喘不上气儿。老太太一辈住在村里,哪怕是两间土坯房子的时候,别的不说,出了门,院子是真的宽敞,视线也好,远处有山,近处有河,抬眼望去全是庄稼。在这四合院里,除了墙就是墙了。把老太太给憋屈的,都喊上口号了。向老爹在一边儿,很是认同的点头呢。也是不爱住。
把向末给逗的,“不让您一直住这儿。知道您想跟儿子过,等那边儿的新房子收拾好了就让您搬走,就在这儿先过渡几天。”
“那你先带我去看看房子,我看看那新房子是个啥样儿。要是也这么憋屈,我可不住。只当上你家串门子了,赶明儿个我还跟你大哥大嫂回家去。”老太太这是到了陌生的环境,不舒服了。
“行,那咱们就先去看看房子。”
孩子们就没带着,把他们留在家里自己玩儿。方逐溪开车,带着一大家子往新房子去。
“出了小区,马路对面就是小学,隔两条待就是中学,从小区后门出去,步行半个二十分钟的路程就是高中,都是重点学校,上下学很方便。剩下的几套房子,都在高中隔壁的小区,就刚刚咱们路过那个小区,得明年暑假才能交房。”方逐溪一路给介绍着房子的情况,把车停在小院的前面,从院子里走阳台门进的家。
“阳台打通了,中间开一个门就够用了。单元门还可以正常用的。”屋子里还是毛坯的状态,水泥的墙面地面,只有卫生间和厨房给简单的装了一下,这两处地方,没什么可设计的,又是最重要的,方逐溪是找了老爷子当时装园子的工程队来给装的,质量绝对有保证。还考虑到生活习惯的问题,都装的蹲便。洗浴中的位置给留着,但是没装。以后有需要再装就成的。厨房也把柜子给做得多多的,能放下好多东西。
果然,进来一看,都很满意。
“这房子比你那院子强,至少看得远……”老太太看了一圈,是这么评价的。
您这个标准哟。
“二嫂、三嫂,我也不知道你们喜欢啥样风格的,就没装。这个名片你们留着,这是给咱装厨房的工头的电话,回头给他打电话,跟他说你们想要什么样儿的就成。别的不用管,材料什么,他们都知道哪里卖得好。”向末给二嫂三嫂留电话,主要是三嫂,二嫂没啥主见的,估计情况很可就是随着三嫂的样子装。
“装啥啊,这不是挺好的吧。比咱老家住的房子好多了。浪费那个钱干啥。这有暖气就是不一样哈,比咱老家的房子暖和多了。我看这样儿就挺好的,灶啥的都有了,买上煤气罐就能开火。放上床,就能住人的。还装啥呀。就是给孩子们做上几个架子床,再打两个衣柜,书桌,就齐活了。”三嫂也是常到省里开会的,常住招待所,也见过楼房里装修都是什么样的。到了自己身上,她也知道什么样儿的好,可这会儿刚搬来,听小姑子那意思是装修的钱也要给出,那怎么行呢。干脆就不装修了,这毛坯房也挺好的,啥都不缺。比老家的房子好多了。
“对对对,这就挺好的。买几张床就行,那就不用你们管了,明儿个我们妯娌几个去逛街去,也认认路,顺便就买回来了。别耽误你们上班。”大嫂也是一样的想法。
向末也不劝,都是亲哥哥嫂子,不用弄那些客气的。自己什么都管到了,对哥嫂来说,也是负担。
“我爸妈在家里准备了饭,咱们过去那边儿吃晚饭吧?”中午一家子就在新房子小区门口的一个小饭馆里吃的农常菜,下午又带着人去没建好的小区看了看只有主体框架的房子,之后才带着一家子往园子里去。
知道向家来京城,方爸方妈怎么可能没表示呢。
说来也是挺神奇的,向末与方逐溪的仨孩子都多大了,闹闹都要小学毕业了,两家的亲家还都没见过面呢。
于情于理都得见的,向家父母再不习惯,该有礼数得有。方家还有老人在家,方爷爷方奶奶在,梅姥爷也在呢。过年的时候,方晚晴一家来京城探亲,梅老爷也一并跟着进京了。方妈是一天一个电话的往老家打电话,老爷子八十五了,身子再硬朗年纪在那里呢,她哪里能放得下心。京城里医疗条件毕竟好,还有方逐溪这个大夫在,能看着。非得让老爷子来京城,老爷子也是想闺女了,磨不过她,就过来了。方妈还怕老爷子来了不习惯,特意把胡同口的小院子高价给买下了,多出了三成的价儿。原本人家是开小卖部的,买下之后,生生给改造成了小酒馆,跟中原省城的小酒馆装修都一模一样的。还早早的跟老家的酒厂打了招呼,让往京城里送酒送花生米,保证老爷子到了京城,喝得酒和吃的花生米味儿都不变。
所以,老爷子来了之后,还是老样子,白天往酒馆里一坐就一天,早晚出去遛个弯儿当锻炼,想回园子住就回园子,给他留着院子呢。不想回呢,就在酒馆的后院里住,这边酒馆的掌柜的也是他的老伙计们的后人,都是熟人,方妈特意叫来看店的。都跟他的子孙没区别,照看得也精心,不用惦记着。
上面两家的老人,就不能空手上门了。大哥大嫂准备的礼物,就是老家的特产,蘑菇木耳,还有两袋子山货,榛子核桃松仁啥的,纯野生的,还给拿了两个野脚,一扇排骨和十只野兔,都是收拾干净的。冬天里能冻住,也不怕坏的。没有多贵重,但却是尽心准备的,这就成了。
“这些年了,老是偏着你们家的吃食。”方老爷子跟向老爹聊得还挺好的。
说这个,也是跟向老爹把意示表达出来,家里是领情的。
当年向末要上大学,没工作了的时候,向大哥说了要养妹子一家,他就真的没有食言,年年菜粮肉蛋的不少送。一家子都跟着沾光,这些年,就没买过冬菜,别的没有,白菜土豆地瓜那是管够的。还有大豆,年年都得送几袋子,是磨豆腐还是发豆芽,都成的。方爸就特别爱吃豆面卷子,还就得东北大豆烤出来的豆面才对他口。
向老爹向来是不多话的,人家问什么他就答什么,人家说吃了他家的菜,他就说都是自家产的,不费事。聊得也还成。
方奶奶跟向老娘的共同话题就是孩子了,聊聊哄孙子的趣事,问一问家常,也行。还有方妈在一边接着,她跟向老娘还挺有的聊,聊聊农村的事儿,聊聊妇女的生活,都成的。
方妈之前那个工作组的活儿已经圆满结束了。之后她调到妇联,与一些跟她资历身份都关不多的一些老同志老战友一起,为妇女儿童工作。也挺忙活的。也没人提退休的事儿。
一顿饭吃的还挺热闹,并没有冷场,走的时候,还说好了,以后都在京城了,要长来长往。
反正是刚来第一天,就没怎么休息,都挺累的,回到家早早就休息了。
“大哥,大嫂,这是啥意思吗?不处啦?”大哥大嫂没休息,到前院找向末,大嫂拿了个小布包,从里面拿了两万块钱出来给向末,死活非要把房子的首付给她。
这年头,万元户就是富裕的象征。谁家能攒下一万块钱,那是了不起的事情。大嫂一把能拿出这么多钱,也是看出来向大哥这些年,没白折腾,确实是挣到钱了。
“什么话,怎么就不处了?该怎么处怎么处。但是没理由让你们给买房子呀。你俩那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跟你哥又不是挣不来,给你就拿着得了。”当时向末回老家的时候,没把钱拿出来,是考虑到老二老三,他们要是拿钱了,老二老三就得拿钱。他们两家这些年除了死工资,就是靠着自留地和菜园子的出息,哪能跟他们两口子这些年种那么些地相比呢。
“嫂子,这钱我肯定不会要。你要非得给,那我就生气了。咋滴呀,跟我算账呢?那是我当姑的对孩子们的心意,咋滴呀?还不让我当姑的心疼孩子了?再说我这就是出了百分之十的首付,剩下的大头,不还得你们自己还吗?赶紧收起来吧。你是非得跟我,我就拿着这钱再去买一套房子,挂我大哥名下。你看着办。”向末特别强硬。
“行了,收起来吧。自己妹子,别整这些没用的了。四儿,你嫂子也是怕妹夫家有想法,别让你在家里过得不自在。我也是这个话,你要是有不痛快,别瞒着,跟哥说。”向大哥说话了,让大嫂把那钱收回去。
向末挺感动的,哥哥做到这个份上,真的不容易了。“哥,我挺好的。真的。你也看到了,方家对我很好,方逐溪对我也很好。我现在工作也挺顺利的,钱挣得也不少,忙是忙点儿,但是真不用靠着谁活。再说了,那十年,咱家对方逐溪差了?人家心里没数儿啊?没事儿。你们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话说到这份上,也就不用再推来让去的了。
“四儿,下午我听妹夫那意思,这房价,还能再涨?”大嫂又有了新想法了。
那肯定的呀,现在才一千多一平米,以后二十万一平米都不是最贵的。下午逛小区的时候,方逐溪聊起过房子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