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点了点头,亚洲人的范围比较大,印尼有大量的棕种人,印度有雅利安白种人。黄种人的范围就狭窄得多。我试探地道:“可以缩窄为中国人。”
白素却没有回答。
在那十来天之中,红绫的外形在改变,她的内在,也在改变,她学习语言的能力,十分惊人。一定是白素和十二天官同时在教她说话,白素教的,是中国的北方话,十二天官教的自然是属于苗语族系的“布努”。
即使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同时学习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何况红绫从来不知道甚么是语言,她的发音组织,更适合咆哮呼叫,对于言语的复杂音节,对她来说,应该艰难之极。可是,正如白素所说,红绫有过人的智力,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她学得极快,而且,她知道看到甚么人,该使用哪一种语言。
这种情形,看得我目瞪口呆。
白素的说法是:“红绫的脑部,二十年来,一直在渴求知识,人类的知识,可是她却得不到,一旦得到了,她吸收知识的能力之强,真叫人吃惊,想不到一个野人,连一身长毛都没有掉清,就可以说简单的会话了。”
我也叹为观止:“而且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当然,我也不忘赞扬白素:“难得你一见她,就看得出她是可造之才。”
白素现出十分高兴的神情。
在录影带中可以看出,红绫对白素十分依恋,几乎寸步不离,有几次,显然是白素为了方便摄影,要她后退几步,可是红绫却踟蹰著不肯后退。
大约一个月之后,红绫头脸上的长毛,已经褪尽了,只留下该生长头发的地方,有寸许长的头发,看来又密又硬,和她的脸型,相当配合。
她的左颊之上,有一道疤痕,想来是她在和灵猴一起生活的时候,不知在甚么情形下踫撞受伤所留下来的。除此之外,她头脸上没有甚么其它的疤痕,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白素替她拍了很多特写,她当然说不上美丽,可是浓眉大眼阔嘴,却也有另一股难以形容的爽朗和英气。尤其是她的一双眼睛,目光炯炯,叫人不敢逼视,十分特别。而且她的双眼之中所透露的那种精灵的光芒,叫人绝猜不到她在不久之前,还是一个只懂得吼叫的野人。
¡¡¡¡ËýµÄÑÛÉñ£¬ÉõÖÁÓгäÂúÁËÖǻ۵ĽÆ÷ï¡£
在这期间,白素也教她拳脚功夫 在这方面,红绫的进境更快,动作再复杂,一学就会,难度再高,对她来说,都不成问题。
两个月之后,她身上的长毛,尽皆褪去,再也没有野人的痕迹,苗寨的妇女,也敢和她亲近,有一卷录影带,拍的是苗女打扮红绫的情形。
女性毕竟是女性,平时跳腾不定,没有一刻安静,连坐著的时候,也会忽然姿势改变,可能整个人都会跳起来,这时,居然坐著一动不动,任一众妇女,替她装扮,可知她也喜欢自己变得美丽。
苗家妇女按苗人的传统服饰装扮红绫,扮好了之后,我看了也不禁喝了一声采 红绫看来,精神奕奕,绝不比蓝家峒的其她苗女差。
我叹了一声:“好家伙,简直是脱胎换骨了。”
白素一扬眉:“这不算甚么,她还会有更大的改变。”
我向白素望去:“你进一步的计划是──”
白素笑而不答,我突然感到十分不妙,一下子跳了起来,伸手指著她。
第二章 陈谷子烂芝麻的往年事
由于我心中所感到的“不妙”,简直是不妙到了极点,所以令得我一时之间,只是指著白素,却说不出话来。
白素的反应也很怪,她狠狠瞪了我一眼,然后偏过头去,不再看我,由得我指著她。
我想说甚么,可是终于甚么也没有说,就放下了手来。
我甚么也不说的原因,是由于我想到,事情可能不至于这样不妙。
而且,就算事情真是那样不妙,如果那是白素的决定,我也没有能力改变,还是不要说甚么的好。
在接下来的录影带中,红绫的进展,更是一日千里,她可以和白素进行十分有系统的对答了。
白素开始在盘问她童年的记忆。
这一大段,很惹人注意,白素不断在诱导红绫,希望红绫说出她是如何会来到苗疆,和灵猴在一起的,也看得出红绫完全明白白素的意思。
可是红绫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她现出一片惘然的神情,不住重复:“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和灵猴在一起的。”
白素的问题,甚至十分残忍:“你不会一出生就和灵猴在一起,想想,想想你最早的记忆。”
每当听到白素那样说的时候,红绫就会发怔 她自然不单是发怔,而是真的在苦苦思索,那对于一个才学会如何运用脑部活动来进行思索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这一点,在她的神情上,可以看得出来。在好些镜头,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老大的汗珠,自她的脸上渗出来。
每当有这种情形,白素就替她抹汗,把她搂在怀里,轻拍她的背。
红绫的体型,比白素壮健得多,可是在这种情形下,她却十分享受白素对她的亲热,咧著嘴,现出极其满足的笑容来。
这大约已是三个月之后的事了。
我看到白素一再逼红绫回忆,而红绫显然感到痛苦,我有点反感,第三次提出:“你这样问她,并没有用处,她可能在根本还没有记忆能力的时候,就已经和灵猴在一起了。”
白素默然不语,神情沉思。
我在她的后脑上轻轻拍了一下:“以你的聪敏伶俐,人间也算罕有的了,你能有的记忆,最早,可以追溯到甚么时候?”
白素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十分认真,过了好一会,她才道:“两岁多,三岁不到,我记得最早的事,是爹带我去和他的一些朋友聚会,他的那些朋友,都是平时和他玩惯的,一见了我,决定和他开一个玩笑──”
白素说到这里,我不禁直了直身子。
这件事,我知道,白素早就向我说过,而且,也不必那么模糊地说甚么“两岁多三岁不到”,而是可以肯定的,那年,她两岁八个月。
我赞白素聪敏伶俐,倒不是肉麻的恭维,而是真的,她两岁就会说话,两岁八个月,已能背诵好些诗词了。白老大带著她去向朋友炫耀,那五六个朋友和白老大开玩笑,其中的一个,先一把抱了白素过去,将她高举了起来,突然将她整个人,向另一个人抛了过去。
另一个把她接住,又抛给了别人 这些人全是身负绝顶功夫的人,把一个小女孩子抛来抛去,自然不当是一回事。
白老大在一开始,还沉得住气,知道自己也曾教过白素一些拳脚功夫,白素的胆子,也一向极大,所以只是笑嘻嘻地看著。
可是,那些人把白素越抛越高,越抛越远,白素自始自终,一声也没有出过,白老大就沉不住气了,先还打著哈哈,要各人停手。
可是各人看出白老大发了急,如何肯停手?格外玩得起劲,逼得白老大终于出了手,大显神通,一招“八方风雨”,拳脚兼施,身形如飞,把那五六个人一起逼了开去。
正待一伸手去把自半空中落下的白素接在手中时,白素却在半空中一个“鲤鱼打挺”,接著一式“平沙落雁”,轻轻巧巧,落了下来,笑盈盈地,了无惧色,还朗声说了一句:“原来人会飞,那么有趣。”
白老大在叙述这段往事之际,最后说:“我过去,把她一把搂在怀里,登时觉得,天地之间,再也没有比她更可爱的孩子了。”
白素则说:“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说自己的孩子的。”
白老大却十分正经:“你不然,你就是那么特别,后来我抱住了你打转,你还在耳边安慰我,说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形,叫我不必怕。”
当时,我和白素新婚不久,我高举双手,叫了起来:“我不相信一个三岁的孩子会这样镇定。”
白老大呵呵笑:“不是三岁,是两岁八个月。”
(这是一段往事,这时我详细写出来,一则是为了事情的本身,相当有趣。二来,是其中还有一些关连,十分值得注意之故。)
(那是白素还是幼儿时的事,很久之前的事了。)
白老大说了之后,又指著我:“你娶到这样的老婆,是你一生的福份。”
这句话,我自然同意,所以也不顾白老大就在身前,一把拉过了白素,不肯放开她。反正白老大性格开放,绝不以为有甚么不对 有些上年纪的人看不得儿辈和异性亲热,那是传统的一种心理变态。
我记得十分清楚,当时的气氛,甜蜜之极,说这些的时候,是在一艘船的甲板上,只有我们三个人,说笑喝酒,谈天说地,何等愉快。
可是我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整个气氛,完全破坏了。
当然,我是绝未曾料到一句普通的话,会起到这样的坏作用的,要是知道,我也绝不会说出口了。然而,我也不是全然无意,多少也有一点故意的成份在内 看我叙述下去,各位自会明白。
当时,我指著白老大:“幸好你武功高,能把那几个人逼开去,要是白素的妈妈也在,只怕她女人家,就会忍不住要惊叫了。”
就是这么一句话坏了事。
时空交错,在我看录影带,看到白素屡次要红绫回忆幼年时的情形时,只是问了她一句“你最早可以记起甚么时候的事来”,她就说起这件被人抛高的事来,她说她可以十分清楚地记得这件事,不但是当时人在“腾云驾雾”时的感觉,而且也记得落地之后所说的话。
就是因为今时今日,问了白素这句话,牵扯到了白素儿时的事,也牵扯出了在船上,白老大、白素和我,听白老大讲这件事的往事。
北方人称往事叫“陈谷子烂芝麻”,可是我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一直把听我叙述的人,当作朋友 这些往事,既然都和我,和白素有一定的关系,自然也会感到兴趣的,尤其是多年来的老朋友,必然不会怪我在往事之中打圈子的。
当时,我提起了白素的妈妈,一半是顺口,想起了这种惊险的情形,白老大是非常人,尚且沉不住气,若是妇道人家,必然会大惊失色。
另外一半,是那时,我认识白老大,白素的家人,和白素结婚,都好几年了,可是却从来没有见过白素的母亲。非但没有见过,连提都不曾听任何人提起过──白老大不提起他的妻子,白素不提起她的母亲。
这是一种十分怪异的现象──现在我年纪大了,自然知道,有这种怪异现象的发生,自然是有不可告人的隐秘的缘故,而且,这种隐秘,也绝不欢迎他人提起的。我虽然已娶白素为妻,但是根据中国的传统,我始终是白家的外人,中国有许多家庭的技艺和隐秘,就有“传子不传婿”的规定。
可是当时我年纪轻,在认识白素不到三个月,就发现了这个怪异的情形,就问白素:“怎么一回事,你家里有个隐形人……”
白素何等聪明,一听就知道了:“你是说我的妈妈?”
我点了点头,白素叹了一声:“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妈妈是甚么样子的人,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怎么样,全不知道。”
我更是讶异:“这像话吗?难道令兄妹从来不向令尊发问?”
白素又呆了半晌,她发怔的样子,十分动人,也十分令人怜惜,所以我不住在她脸颊上轻吻著。
¡¡¡¡£¨¿´£¬³ÂÄêÍùÊ£¬Ò²ºÜÓзç¹âì½ì»µÄÒ»Ãæ¡££©
白素终于发出了一下叹息声:“自我懂事起,我就问过,有时是我一个人问,有时是和我哥哥一起问,可以爹只是说同一句话:等你们大了再告诉你们。”
我急忙道:“现在你们都已大了啊。”
白素并没有理会我的这句话,自顾自道:“爹对哥哥相当严,可是对我,真正是千依百顺,可就是这件事,他不肯做,不论我怎样哭闹、哀求、撒娇,他都是这句话,等我大了才告诉我。八岁那年,我为了想知道自己妈妈的情形,就绝食威胁。”
我听到这里,不禁又是骇然,又是好笑,伸了伸舌头:“不得了,那是继甘地为印度独立而进行的绝食之后最伟大的行动。”
白素瞪了我一眼,像是我不应该开玩笑,我忙作了一个鬼脸,表示歉意。
白素续道:“爹见我怎么也不肯吃东西,他就寸步不离,和我一起饿──”
我听到这里,大叫起来:“那不公平,他……那时正当盛年,又会绝顶武功,一个月也饿不坏他,你可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
白素幽幽地道:“你都想到了,他会想不到吗?到了第三天,我仍然不肯进食,已经站也站不直了,他就说,我能顶三十天,你连三天也顶不住,这样吧,公平一点,一日三餐,你少吃一餐,我就戮自己一刀。”
我大是骇然,难怪白素刚才怪我不该开玩笑了,因为白老大是说得出做得到的。
白素道:“爹说著,就翻手抓了一柄匕首在手──他有一柄十分锋利的匕首,一出手,就向大腿上刺了下去,我伸手去抓,哪里抓得住,刺进了一半,血溅了出来,我又惊又恐,抱住了他大哭:‘不就是要你告诉我……我妈妈的事吗,何至于这样。’”
白素说到那时候,仍不免泪盈于睫,可知当时她抱住白老大之际,是如何伤心。
白素停了一会,才又道:“爹也抱住了我,说的还是那一句话:等你们大了,才告诉你们。”当时,我听得兴趣盎然,也暗自在心中作了种种的猜测和假设,但因为事情涉及白素的父母,而且设想之际,总难免有点不敬之处,所以我一直藏在心中,没有公开出来过。
白素道:“从那次起,我再也没有问过,哥哥知道了这件事,和我商议了很久,也主张不问,等我们长大了再说。”
我道:“令尊不说,他在江湖上有那么多朋友,全是你们的叔伯,可以问他们。”
白素叹了一声:“是,爹很有些生死之交,有的是从少年时就混在一起的,爹的一切生活,他们一定知道。我还怕一个人去问不够力量,是联合了哥哥一起去的,几乎对每一个前辈都声泪俱下。”
我本来想问“结果怎么样”的,但一转念间,就没有问出来,因为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白素显然还未曾解开这个谜,那当然是没有结果了。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白素当然已经长大成年了,她已经是我的妻子,可是她仍然不知道她母亲之谜,是白老大食了言,还是又发生了甚么意外,这也是我急切想知道的。所以,可以不说的话,我自然不再说。
白素缓缓摇了摇头:“那些叔叔伯伯,给我们问得急了,甚至指天发誓,说他们真的不知道 竟像是我们两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一样。”
我想问一句,会不会两兄妹是白老大收养的呢?可是还是想了一想,就没有问出来,因为白素是我的妻子,我也见过白奇伟和白老大,三个人之间,十分相似,白奇伟尤其酷似乃父,遗传因子在他们兄妹之间,起著十分明显的作用,若不是亲生骨肉,不会有这种情形。
白素显然知道我在想甚么,所以她道:“我们也曾怀疑过父亲是不是我们的亲生父亲,但是我们都十分像父亲,这种怀疑,自然也不能成立。问来问去,只问到了一位老人家,是最早见过我们的。”
我听到这里,就急不及待地问:“这老人家怎么说?”
当时白素侧著头,想了一会,像是在回想那位老人家所说的每一个字。她道:“那老人家说,你父亲云游四海,结交朋友,行踪飘忽,经常一年半载不见人影,我记得,是十四年前──”
白素说到这里,顿了一顿,才又道:“那年,我刚好是十四岁。”
白素这样讲,也就是说,那位老人家说起的,是白素出世那年的事。
白素继续转述那位老人家的话:“老人家说:我记得是十四年前的事,你今年十四岁了吧。小伙子应该是十六岁了?日子过得真快,我们都老了。”
老人家口中的“小伙子”,自然是白奇伟,因为他们是兄妹联合出动的。
老人家说话不免啰嗦,在感叹了一阵之后,又道:“我初见你的时候,你还在襁褓之中,一张小脸,白里透红,小伙子才会说几句话,身子倒是很粗壮的,我也曾向令尊问了一句:嫂夫人呢?怎么不请出来见?”
老人家说到这里,也现出了怪异莫名的神色来,停了好一会才继续下去:“我和令尊是那么深的交情,怎么也想不到,我说了一句那么普通,又合情合理的话,令尊会突然大怒,他一翻手腕,就掣出了一柄匕首来,青筋毕绽,脸涨得通红,大喝:是我的朋友,再也别提起这两个孩子的娘,要不,现在就割袍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