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少年卫斯理~章[全][..]》-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后来,我和她单独相处时,我忍不住对她的态度表示不满:“令尊去世已久,你总不见得想令堂得一座贞节牌坊吧!”

        祝香香这样俏丽的少女,居然也会有咬牙切齿的神情,她给我的回答是:“是他害死我爸爸的。”

        祝香香的意思是,她不会干涉母亲的爱情生活,但是绝不能是王天兵,因为王天兵“害死了”她爸爸,而且,她更说得十分决绝:“我一定要报仇!”

        当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心中在想,千万不要成为她的仇人,不然,很可怕。

        祝香香的爸爸,其实不能说是王天兵害死的  当祝香香这样说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事情大致的经过,所以可以下这样的结论。我师父王天兵,至多只能说和祝香香父亲的死,有关系,或者说,有很大的关系。

        其间的前因后果,十分复杂曲折,也有很多阴错阳差,事先绝意想不到的事,夹在其中。

        我是想到甚么就说甚么的,就把自己想到的,说了出来。祝香香的回答是:“对你来说,祝志强只是一个名字,代表的是一个陌生人,但是对我来说,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和我骨肉相连的父亲,你能够作客观的、理智的分析,我不能,我只想到是他害死我父亲,我要报仇。”

        祝香香既然这样说了,我还有甚么好说的呢?而且,她的话也很有道理,要是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或许我会比她更偏激。

        却说当时,寒风飒飒之中,竹枝摇曳,香妈慢慢向前走,我们三人跟在后面,每经过曾裂开的竹子,香妈就会伸手去抚摸一下。

        走了十来步,她问我:“你师父他……是不是常用手把竹子捏得碎裂。”

        我道:“是,他是在练功?”

        香妈声音苦涩:“不是,他种竹子,就是为了要把竹子捏碎……”

        她说到这里,转过身,向我望来,眼神十分凄酸。她问我:“你可知道为了甚么?”

        我陡然心中一动,脱口便答:“因为他恨竹子,他恨的是竹  一个姓祝的人,他要捏碎那姓祝的……”

        (“竹”和“祝”在北方话中音极近。)

        我本来想说“喉咙”或是骨头,可是祝香香冷冷的目光,向我射来,令我说不下去。

        香妈长叹一声:“真想不到,人都死了,恨意还是那么难以消解。”

        香妈的这一声感叹,给我的印象极深,在好多年之后想起来,仍不免感到一股寒意。

        祝香香立时道:“妈,这王天兵和爸爸的死有关?”

        祝香香十分敏感,而且我相信她对上代的事,多少也知道一些,不然,她不会要求我带她来见我师父  她见了我师父,大叫一声就走,那是为了甚么,还是一个谜。

        香妈扬起了头,神情变得很严肃:“香香,他是我师兄,是你师伯,你不能直呼其名。”

        香妈这句话一出口,祝香香抿著嘴,一脸不服气的神情,我则讶异莫名。

        如果香妈和我师父是师兄妹,那么香妈是我的师姑,香香也可以算是我师妹了!

        别以为这种关系没有甚么,在武学的世界中,那是十分亲密的自己人的关系。

        我向祝香香看去,她现出犹豫,但是又坚决的神情,她道:“妈,这不公平,我甚么也不知道!”

        香妈沉声道:“我准备告诉你。”

        她说著,走前几步,来到屋子之前,推门走了进去。

      第十一章 三姓桃源

        我师父的屋子,我自然再熟悉也没有,自从拜师学艺开始,每天午夜时分,我都会到这里来,接受严酷得残忍的武术训练方法  很多时日之后想起来都奇怪自己何以居然没有被“折磨”死,反倒练成了一身好本领。莫非人一定要经过这种痛苦的阶段,才能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如果玉有感觉,在被雕琢之时,也怕绝不愉快,又或者,玉本身根本不想成器,那不是冤枉得很吗?)

        (玉是没有感觉的,所以可以不理,但人是有感觉的,其实很应该多问问人的感觉如何。)

        (忽然来的感慨,还是由那个儵和忽替浑沌开窍,却把浑沌开死了而来的  和整个故事无关,可以不理,或者是看了之后,好好想想。)

        师父屋子中的一切陈设,全是竹子制造的,手工十分粗糙简陋  以前我一直不知是甚么原因,这时,和香妈、况英豪、祝香香一起走进来,再见到了我熟悉的那些竹家俬,自然明白何以它们如此粗陋,不论是桌是椅是架子是卧榻,只要轻轻一踫,就会“吱吱”响,像凳子,若是坐下去,发出的声响,简直像是在痛苦地【创建和谐家园】!

        师父自然就是为了要听竹子发出这种痛苦的声音!

        他对姓祝的有刻骨的仇恨,想像之中,把仇人压在身下,听他发出痛苦的【创建和谐家园】声,那是何等痛快的事!

        虽然那时我还只是少年,可是也很感到师父的心理状态不正常,到了可怕的程度。

        这时,我们都只知道极少的事实,知道的是:王天兵是香妈的师兄,而香妈嫁了一个姓祝的,所以王天兵就恨竹(祝)子。

        要是会编故事,就这一点点材料,也就可以编出一个故事来了。可是编出来的故事,怎么也比不上自香妈口中说出来的那么离奇。

        进了屋子之后,香妈伸手按在一张竹制的桌子上,那桌子这时发出了“吱吱”声响。况英豪想坐下去,竹椅发出的声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忙不迭站了起来。神情讶异莫名。

        我向他解释:“因为他恨姓祝的,所以故意要听竹子发出的【创建和谐家园】。”

        祝香香咬著下唇:“妈,为甚么要进这屋子来?有甚么说话,在外面说不好吗?”

        香妈略等了一会才回答:“好,你们先出去,我随后就来!”

        自从和祝香香同学以来,我见过她的许多神态,或是娇柔、或是妩媚、或是轻嗔薄怒、或是笑靥如花,都各具美态,叫人看了还想看,而在看了还看之后,还会随时都回想。

        可是这时,祝香香的神情,却实在叫人不想多看她一眼  她俏脸铁青,虽然是板著脸,可是眉宇之间,又有一种极度的厌恶。她母亲的话才一说完,自然是由于她心情极恶劣的缘故,竟然连礼貌也不顾,一甩手,转身就冲出了屋子去。

        况英豪自然立时跟了出去,我犹豫了一下,望向香妈,香妈的神态十分疲倦,向我挥了挥手,示意我也离开。

        本来,我还想说些甚么的,可是她的神情,表示得再彻底也没有  她要单独一个人,不想有任何人在她身边,她只想一个人独处!

        所以,我没有说甚么,倒退著出了屋子,才转身。

        祝香香离开了屋子之后,一口气不停,急步走出了院子,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色仍是阴沉无比,况英豪在一旁,没做手脚处,不知如何安慰她才好,甚至向我投来求助的眼神。

        我自然也没有法子。于是,祝香香站著不动,只是大口吸气,大口呼气。我则缓缓踱步,况英豪围著祝香香,团团乱转。

        足足过了半小时之久,才看到香妈走了出来,她出来之后,动作很缓慢,小心地关上了院子的门,神情竟大是依依不舍,又面对著门站了一会,才转过身来,彷佛只有她一个人那样,踽踽而行,到了一个亭子中,在亭中坐了下来,不言不语。

        祝香香先走近她的母亲,母女两人也没有说甚么,只是自然而然,轻轻握住了手。

        她们两人显然都在精神上有极大的困扰,但是两人在一起默然不语,还是十分温馨,看了令人感动。

        三个少年都在等香妈讲话,准备听一个恩怨交缠,爱恨交织的故事。可是过了好一会,香妈一开口,说了一句话,却是我们再也想不到的。

        这句话,不论多少年之后,我都可以清楚记得,记得香妈说这话时的神情、环境,以及我们听了之后,感到错愕的反应,历历在目。

        香妈说的那句话是:“你们都读过《桃花源记》?”

        是不是毫没来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忽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有一本书,现在已不流行了,这本书叫《古文观止》,意思是叹为观止的古文汇编,清康熙年间两位姓吴的学者所编,收各种骈文散文二百二十二篇,篇篇锦绣,字字珠玑,超过三百年,是求学者的必读书,有几篇著名的文章,像《桃花源记》,只怕会一直流传下去,谁不知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我们三人,当时除了点头之外,都没有出声。

        香妈长叹一声:“像《桃花源记》中记述的事,也不一定全是陶渊明的想像,真是……有的。”

        我立即想到的是:啊!一个桃花源记式的故事。

        这一类故事,不止《桃花源记》,许多小说都以这种形式的故事为基础。

        香妈在继续著:“若干年之前,天下大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打下了半壁江山,洪秀全自己在南京,封为天王,坐上了龙椅,本来是满清气数已完的好时机,只惜天国的将领不和,争权夺利,自相残杀……”

        她在说著这段历史的时候,语调十分感叹,而且对于太平天国的称呼,也很尊重  一般提起太平军,都叫他们“长毛”,自然没有敬意。

        再听下去,就明白了:“当太平天国败象初现之际,有三个中级军官,洞悉先机,知道必不长久,将来结果可能惨不堪言,所以急流勇退。他们全是湖南人,知道湘西一带,崇山峻岭,森林连绵,很有些隐蔽之处,所以三人先结伴去寻找,终于给他们找到了一处与世隔绝的好所在,若是不明究里,根本无法到达。三人在略作安排之后,便把全家老小,都迁入了那所在,并且命名为‘三姓桃源’,立下家规,世世代代,在三姓桃源隐居,再也不出尘俗世间,也就无疑人间天上了!”

        香妈在这样叙述的时候,神情无比向往。我却暗中不住皱眉  对于这种形式的隐居,我不是很赞成。那种避世的精神,无法形成人类的进步  或许有人说,人类没有进步会更好,那也不必争论。

        香妈叹了一声,徐徐道:“三姓是:祝、王、宣  我姓宣,香香也直到现在才知道吧?”

        祝香香咬著下唇,点了点头。

        香香的爸爸姓祝,我师父姓王,我已大略可以估计到事情会如何发展的了。

        香妈又道:“三姓之中,王姓是武将,祖传的武学,极具威力,最早源自宋代,称为‘龙虎功’  聚龙会虎,据说是张三丰祖师亲传。这武功,在王家世代相传,一向传子不传婿。”

        她说到这里,望了我一眼,大具深意。

        在香妈的眼神中,我感到了她的意思:你是王天兵的徒弟,他替你的武术打下了基础,你也是“三姓桃源”龙虎功的【创建和谐家园】!

        我领略到了香妈的意思之后,立时又向祝香香望了一眼  祝香香也是“三姓桃源”的【创建和谐家园】,我和她的关系,自然又深一层了!

        可是,我又想到,那也没有甚么用,香妈和王天兵是师兄妹,可能还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但是结果显然不是很好。

        我思绪紊乱,心神不定。这时,况英豪也神色阴晴不定,他用极低的声音咕哝了一句:“武术!哼,一鎗过去,甚么功都没有用!”

        他这句话,自然是对香妈的大不敬,我也不知道香妈有没有听到,祝香香则垂下了眼睑,和我一样,装成了听不到。

        况英豪的话,很有道理,可是他忽略了中国传统武术若是达到了深湛的境界,反应的灵敏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绝不是科学所能解释,也不一定不是现代武器的敌手。

        香妈吸了一口气:“三家人隐居在深山之中,王家是大武术家,祝、宣两家全是文人,在隐居的岁月之中,自然身手矫捷的武术,比之乎者也的文学有用得多。本来,王家的独门龙虎功,不传外人,但为了表示三姓为一家,王家竟不藏私,公开了家传的武术,三姓子弟,只要肯学,都能获得倾心传授。”

        香妈说得十分平静,她说的虽然是多年之前的事,可是事情本身很传奇,又明知和眼前的几个人的恩怨纠缠,大有关联,所以很引人入胜,再加上香妈叙述的本领很高,所以我们都屏气静息地听著,尤其是祝香香,事情和她更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她更是聚精会神。

        我把香妈那次所说的,加以整理,叙述在下面。在“三姓桃源”之中发生的事,有一些,当时不是很明白,只当是怪事。后来见识丰富了,就明白了真正的原因。

        我当时的反应,和后来的认识,都加插在香妈叙述的故事之中。

        “三姓桃源”所在之处,四面全是重重叠叠的山峦,峭壁中的,飞鸟难渡。那山谷被群山包围,所以气候适宜,物产极丰,土地肥沃,又有水潭、溪流、瀑布,水产也丰美之极,不但如此,还有一个大岩洞,洞壁之上,结聚著许多晶莹雪白的盐块,当真是洞天福地,只要收得起野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实在是无忧无虑,再理想也没有了。任凭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天翻地覆,在这个山谷之中,一样是平静宁谧的神仙境界。

        问题就在这句话:只要把野心收起,世外桃源,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环境。

        但是,若是收不起野心呢?

        人各有性格不同,有的人天生没有野心,甘于淡泊,不求进取。有的人雄心勃勃,勇往直前,不怕大风大浪。那是人天生的性格,很难说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最早一代搬入“三姓桃源”的三家家长,自然都没有问题,他们都看透了世情,认为替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找到了最好的生活方式。

        当时,三个生死之交,曾有一番小小的争执,姓王的武将提出:“我把家传的武术公开,三姓是一家,从此之后,三姓桃源之中,只有武,没有文,三姓子弟,连字也不必识!”

        王姓武将提到了“连字也不必识”,那是釜底抽薪,最彻底的办法。连字都不认识,自然更不必读书了,不读书,就不会知道那么多事,就会心安理得,在这山谷之中,一代一代住下去,不会出甚么花样。

        别看王姓武将是个粗人,他这种主张,和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和庄子,颇有相合之处:“绝圣弃智”!

        人若是没有智慧,对只追求平静的生活,绝对是一件好事。

        可是王姓武将这个提议,立时被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两个朋友反对,他们两人意见一致:“王兄既然不藏私,把家传武学公开,我们又岂甘后人,也把毕生所学,传授三姓子弟:只要有天资,管保他们能有大学问。”

        王姓武将当时没有再争,只是问了一句:“纵使学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三姓桃源之中,又有何用处!”

        一句话,把祝老夫子和宣老夫子堵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姓武将没有坚持只学武不学文,所以三姓子弟,文武兼习,也有生性疏懒的,索性甚么也不学,倒也怡然自得,过那无忧无虑无欲无求的快活日子。

        两位老夫子,在进入山区的时候,每人所带进来的书籍,都有十几大箱,所以有的是教学材料。

        就这样相安无事很多年,三姓也定下了规矩,同姓不通婚,渐渐地,人口就多了起来。

        (当时我听到这里,就暗自摇了摇头。因为那两位老夫子虽然满腹经纶,但是中国的古籍之中,自然科学的著作极少,有也是不通的多,甚么“黄鸟入海化为蛤”这种神话式的传说,都被一本正经写在书中。)

        (所以,他们一定都不知道,这种情形,若是延续下去,就会出现危机  总共只有三家人家,不是你娶我,就是我嫁你,不出几代,所有人之间,就都有了血缘关系。)

        (而近亲成婚的恶果,十分惊人:下一代的智力减弱,产生【创建和谐家园】。)

        奇怪的是,三姓之中,王、宣两姓的人口传衍较多,祝姓却一连三代,男丁都是单传,女性相当多。祝姓的男丁,高大挺拔,英俊非凡,成为谷中女孩子倾慕的对象。到了有一代,祝家居然生了三个男丁,可是那三个男丁之中,只有一个肯成婚,另外两个,全谷所有适龄女性,除了姓祝的之外,几乎只要他们开口,都可以娶之为妻,其中不乏又能干又美丽的。但是那两位青年,却硬是没有兴趣,反倒喜欢和男青年在一起,举止大似女性,引得谷中所有人都骇异万分,视为妖孽。

        (当时我不是很明白那是甚么性质的怪事。后来就明白,祝家的男丁,有同性恋的遗传,这种由遗传密码决定的倾向,十分无奈,原因不明。如今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再歧视有这种倾向的人。)

        在这平静的山谷之中,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风波。偏偏这两个男丁,聪明之至,谷中所有的书,都被他们读遍了,见识自然也与众不同,而且又和所有人格格不入,于是,就写下了一封信,离开了山谷,结束了在“三姓桃源”中的隐居生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2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