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黄金法眼》-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拆下纱布来的左眼出现“七眼佛灵”的异象,这对于莫立明来说自也是一件惊诧之极的事,所谓的“七眼佛灵”这个说法倒不是他莫立明凭空臆造的,而是从他的脑子记忆中得来。

      没错,就在这不久之前他和傅艺红去居住在边镇“佛灵山”下的老汪家老宅子里慕名而来淘换那个重宝“足金护身佛龛”的时候,老汪跟他们说了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说他们向佛县家家都信奉神佛,每个家都有“佛灵”镇宅,驱逐妖邪之气,给大家带来平安喜乐,当时莫立明纯粹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便不由问了一句,说既然“佛灵”这么神奇那你们有没有谁见到过,老汪的回答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能力那个福气的,要想见到“佛灵”必须通了“天眼”,方能与“佛灵”进行神交,据说他们上一辈人中就有人看见了“佛灵”的存在,至真至圣的“佛灵”面容慈善犹如弥勒佛,并且它脸上共长有七只眼睛,那些眼睛能看破世界的一切,知晓天地,具有无边的神通。

      “我的天啦,不会吧,我把老汪家的‘镇宅佛灵’给带出来了,而且它附到了我的身上,与我的左眼视线融合了!”

      尽管莫立明对老汪那一番充满神秘色彩像煞有介事的“佛灵之说”姑且听之只把它当做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眼下赫然呈现的那至为神异的一幕幕他无法解释清楚,那是亲眼所见真实无疑的。

      “难不成我正如老汪所说的那一样,通了‘天眼’?!”莫立明心思惴惴地想道,“于是,我能够看见‘佛灵’了!”

      想到这莫立明不禁长长地倒抽了一口凉气,他仍然是难以置信。

      “咦?”

      一声惊异声从那护士的小嘴里发了出来,因为她看到莫立明神情依然显得是那么地怪异,当下她便下意识地迈步走了上来,伸手往莫立明的额头上触摸过去。

      “他是不是又发高烧了大脑不灵活啊?”那护士心下疑惑道。

      而便在那一刹那,还正盘腿坐在病床上的莫立明左眼晃动,几乎与此同时,眼前的那一幕佛像迅疾地“飘”了回来,缩近面前。

      莫立明惊骇地发觉,自己真能通过左眼目光很自如地控制那一幅光幕,随即他左眼毫不经意地向走近前来的那个小护士的身体上凝视过去。

      “佛灵”在左眼眼力的驱动之下再一次实现了对物体透视的功能,只不过这一次他莫立明惊讶地发现,自己暂时只能够借助“七眼佛灵”的光芒看透很薄的东西,比如刚才小护士所举的那张视力测试表。

      而此时此刻呈现在他左眼前面几寸开外的是一件隐约可见的衣服,当然,它是那护士的内衣。

      原来刚刚莫立明随意地一注目视线便跟着那片流光溢彩的佛光透入了小护士那件雪白的护士装内,她那身披在外面的职业套装其厚度应该和那一张纸质视力测试表的差不多,莫立明便恰好能够透视进去。

      这是初夏的季节,南方j省早已经进入炽热的时节了,所以人们穿着自然清亮了,而那个护士也免不了这一点,制服以下便基本上是“真空状态”了,如果她但凡再多穿一件小背心,那么,莫立明可能就没法子窥其大好春光了。

      “这么大号,还是蝴蝶结蕾丝边的,蛮性感的啊!”莫立明蠢蠢欲动,他本能地胸口一热,但立马反应了过来,并很合时宜地收回视线。

      “莫先生,您有哪里不舒服吗?”那小护士忽然开口疑问道。

      “没哪儿不舒服,谢谢护士。”莫立明端正了面色来,彬彬有礼地回答道。

      听到他这话,那护士便即展颜一笑道:“那您感觉您自己的左眼看不看得清东西有什么问题吗?”

      “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问题,护士。”莫立明斩钉截铁地说道。

      当深深地意识到自己阴错阳差地拥有了透视这个特异能力之后,莫立明自是极其欣喜,只道自己这一遭倒是大大地赚到了啊,回来的途中遇上劫匪左眼不幸受伤,可鬼使神差地左眼却发生了异变,自己撞上了传说中神通广大的“七眼佛灵”。

      “那就好了。”那护士轻松一口气道。

      “那护士,我今天可以出院了吗?”莫立明随后反问一声道。

      那护士不假思索地点点头微笑道:“可以的,你眼睛好了,又没发烧的迹象,应该可以正常地出院了。”

      “谢谢。”莫立明眯眼笑了笑感谢道,他忽而从床上走了下来。

      “护士小姐,我虽然不知道你姓什么和你的名字,但我特别感谢你这几天以来对我的贴心照顾,我会记得的。”莫立明欢笑着向那外表娇俏迷人的小护士伸出了手去。

      那护士明显一愣神,冰肌雪肤般的脸蛋上登时绽放出一抹红光,那是一股动人的羞涩之态,可能她没想到莫立明会有这样的举动,会是那么热心的一个年轻病人。

      “莫先生,您太客气了,这是我的工作,我应该做的。”那护士终于举止自然大方地向莫立明递出来了雪嫩纤细的右手,笑容嫣然地说道。

      莫立明与她握手,只觉对方指掌间柔和光滑如若无骨,两人四目相对互相凝视的那一刻,各自在脑海里刻下了对方良好的印象。

      ……

      为莫立明办理好出院手续的自然是久鼎公司的副总陈汉文了,这两天一直是他在料理莫立明这边事的,莫立明感到对方对自己很亲切和关心。

      从医院大门口走出来以后,陈汉文便说先赶回t市去,莫立明自然没有意见,自己在向佛县呆了整整四天,也该回去向公司和家里人有个交代了,好让父母亲他们放心,自己的眼睛并没有什么事情。

      然而,陈汉文还没走上停靠在医院门前大广场边的那辆特地开来接待莫立明的锐志车,他就忽地接到了一个急电。

      “小莫,要不等一下再回去吧。”只听陈汉文语气郑重地说道,“这儿有个客户来了电话,他说他家有一个宣德年间的青花大缸,三日之内,如果有拍卖公司寻上门他就准备拍卖出去了。”

      “好吧。”莫立明毫不犹豫地点下了头去,好生答应着。

      第一卷第六章 祖传重宝

      陈汉文是“久鼎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副总,除去董事会团队,那他就是整个公司的二把手了,而久鼎公司是t市最大的一家拍卖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也极富名气,再加上他陈汉文本人是古玩这一行的佼佼者,声名远播,因此熟知他的内行人很多,遍布五湖四海,这下突然有人打来电话说向佛县有人家欲出卖所谓的“大明宣德青花大缸”,这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概是有谁听闻到他来此县的消息,便趁机请他这位鉴宝【创建和谐家园】去帮忙看看东西,若真是好货就准备标个好价钱送到久鼎上拍。

      毕竟是拍卖行的,做的就是这号生意,一有客户送上门来,陈汉文便自是欣然答应答应对方的请求,于是连忙带着刚刚出院的莫立明一同赶往那家人所说的地点。

      “陈总,这明朝宣德年间的瓷器很出名吗?”

      车上,莫立明突然忍不住问了这么一声。

      刚才他毫不犹豫地便随着陈汉文坐上了驶往目的地的那辆黑色新款锐志车,能亲自陪着本公司的大拿去收货,这可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更何况莫立明他一直有拜陈汉文为师的想法,今日此时遇上的这件事可是一个大好机会啊,因为过去他极少有这种好事撞在他身上的,若非特殊情况,陈汉文等大领导很少外出收东西,而这一次他是顺便罢了,好不容易来向佛县一趟啊。

      “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实在是不简单,不可小觑哪!”只听陈汉文一边稳稳当当地驾驶着汽车一边娓娓道来。

      “那那位客户提到的青花大缸一定是一个精品了,拭目以待啊!”莫立明顺口感叹道。

      他听陈汉文面对自己的提问看过来毫不隐瞒什么似的心下里自然是感到很高兴,对于他这样一个初涉古玩和珠宝界的新人来说,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幸何如之啊。

      说起来,这么久了莫立明虽然一直在认真刻苦地学习古玩知识想自学成才,但他到底是未曾受过任何的专业辅导,更不像傅艺红那样,有了师傅的教导,而且家学渊源,从小受到那种气氛的熏导,潜移默化之中她就在这方面比一般的人具有优势了。

      所以他的进步是微乎其微的,如果现在让他去鉴赏一样瓷器,他肯定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准一个打眼的大棒槌。

      莫立明曾不止一次地想啊,自己现在若是拥有陈汉文十分之一的水平那也能上古玩市场溜达溜达捡捡漏了,何等潇洒啊。

      可惜的是他仍然是一窍不通,每次出来陪公司的专家踅摸东西他只能够呆在一边看大戏。

      由此可知他对古玩学问有多么缺乏了,他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求知若渴,从别人那里学到富有实际意义的经验也是他所想的。

      “呵呵,小莫,话别这么早就下肯定了,得先看好才能下结论。”陈汉文意味深长地一笑道,“古玩这种东西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有时候亲眼所见也未必就是真的!不过也是了,宣德瓷器,谈何容易?搞古陶瓷的人谁不知道,经过明代初叶洪武的这个过渡期,到了‘永(永乐)’‘宣(宣德)’年间,那可得说是进入了明代瓷器的鼎盛时期,尤其是那会儿的青花瓷器,乃典范之作,人称‘永、宣不分家’。这玩意儿一直以来为后人追仿,因为它们用的是进口钴料,叫‘苏麻离青’,烧出来的颜色特‘抓人’,虽六百多年前的物件儿,那釉色清亮,花色在釉下发出淡淡的幽光,给‘好古’之人迎面打出来俩字儿:养眼!再说那画青花的‘苏麻离青’料,人说比蓝宝石都金贵,其产地一说是西亚地区的波斯,也有说是非洲的索马里……”

      就大名鼎鼎的“宣德瓷器”,陈汉文原原本本地说了起来,他口齿清晰滔滔不绝,莫立明听了如沐春风,他竖起耳朵,每一个字都认真聆听着,生怕错过了哪一个细节,陈汉文发表的见解无疑是在间接地辅导莫立明的功课,他受益匪浅。

      “陈总,当时候的西亚和非洲都距离我们中国挺远的吧?那些珍奇颜料又是如何转运到景德镇等瓷窑的?”莫立明好奇地询问道。

      陈汉文笑了笑道:“小莫,你这个问题有史料可证,明初时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是当时东西方过往商船的避风港,从西亚来的商船带着许多可居奇货在此进行贸易,正好郑和的船队路过这里,所以郑和于明永乐年间从南洋带回来的‘苏料’,很可能就是在这些商船上获得的。你瞧瞧——六百多年前,三宝太监不经意间做了这么一笔买卖,到了今儿个还搅得一些人睡不着觉,一天到晚胡说八道的……”

      两人笑语相谈,莫立明发现,陈汉文说话的时候语言挺诙谐的,看得出来,他在生活中是一个很风趣的人。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车子就驶到了一个小区里面,那小区是老住宅区了,房子比较陈旧,大概建于七八十年代。

      走下车来后陈汉文便给那位朋友去了电话,问明具体地点,然后两人结伴径直走向那家人房子所在的方向。

      很快就到了一个巷子里,远远地就见一家人门口站着两三个神色急迫的人,有老有少,都是男子。

      而他们一望见陈汉文他们的身影便一齐快步簇拥了过来。

      其中一人像是认识陈汉文,热情洋溢地握住他的手问好,并笑容满面颇为自豪地说了:“陈先生呀,今儿个让您看的这件东西,可能是您这辈子再也看不着第二件的宝贝,是一口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大缸,我们家祖上传下来的,文-革的时候怕招事儿,我们家老爷子把它用蜡封好,埋在院子里。老人家临死前要我们给挖出来,现在这房子要【创建和谐家园】,我们哥几个也该分家了,所以决定卖掉,这不瞄上你们公司了,贵公司的声誉和实力在行内可都是首屈一指的啊,我们信得过,可以放心把东西交托给你们来拍卖!”

      “老成,看看再说其他的吧。”陈汉文点点头,语气郑重地说道。

      “好好好,那快请进!”

      老成欢欢喜喜的,而后一干人将陈汉文拥进了门去。

      莫立明则不动声色地紧紧跟随在陈汉文的身后,也不知为何,他心中隐隐地有些激动,可能是要打开眼界的缘故,抑制不住的那股新鲜感和兴奋劲。

      走进门来后,莫立明左眼视线带着那一阵消散不去的“七眼佛灵”气息聚精会神地朝房内投注过去。

      这房间显得有点阴冷潮湿,倏忽间,莫立明一眼便捕捉到了,只瞧见内室的正中间是一块深绿色的地毯,地毯的正中间堆着一座“小山”,上面披霜盖雪地遮了一床白被单子,远看像“魔术道具”,近看像“医疗设施”,瞧着有点儿怪瘆人的,乍一看,他莫立明差点没被吓退。

      那个叫“老成”的主人家小心翼翼地、郑重其事地掀开了白色的被单,那惶恐劲儿好像是稍不留神就会得罪了他们一家子的老祖宗一样。

      待那个“宝贝”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来的时候,鉴宝【创建和谐家园】陈汉文盯着那口大缸看,而老成他们就盯着他的脸看,仿佛极想从对方那里看到一股惊喜一般,至于小跟班莫立明,他似乎还没有什么发言权。

      第一卷第七章 肉身瓮

      莫立明看到那个大缸的第一眼,也不知为何,有股不祥和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左眼上的那团“七眼佛灵”隐隐地在告诉他什么。

      当下莫立明驱动佛灵气息向那一只像小山一样坐立在那里的宣德大缸逼视,异彩纷呈的佛灵光芒逼近那古色古香而又造型显得有些诡异的大花缸时,莫立明又豁然发现,那幕光竟然也能够穿透那东西的表面,朝里边注视过去,水缸可不同于纸板和衣服,那些都是柔软之物,而这口似乎与众不同的缸子明显是瓷质的,质地坚硬得多,由此可以证明那阵光不但能对衣物等细薄很软的东西进行透视,它这个神奇的功能还可以应用在质量很厚重的物体上。

      只不过,这下的情形又印证了这之前莫立明猜想后做出来的结论,那就是,“七眼佛灵”图像光幕还只能够穿透到物体表面以下距离很短的地方,约莫几张纸那么厚的深度。

      因此他没办法直接从水缸的体表窥视到缸中,实际上,他莫立明暗暗地做了尝试,他凝聚全力,通过左眼驱动佛灵之光试图使它再往里移去,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所愿,无论怎样发动,它都是纹丝不动了,前进不了丝毫。

      “呼——”

      莫立明顿时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此刻只见他脸庞涨得通红,额头边也赫然可见渗出了一层汗水,好像他刚刚做过异常剧烈的运动似的。

      “真耗力啊!”莫立明忖思道。

      对于他那一下突如其来的变化,正在专注地观察着那个古瓷缸的陈汉文却是没有发觉到,而与此同时老成他们兄弟几个也正聚精会神屏住呼吸,但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并不是他们“家传之宝”那个大水缸,而是久鼎拍卖公司的大专家陈汉文,当然他们也不会在跟班小学徒莫立明身上留意什么了。

      “叭叭”声中,陈汉文突然紧紧地抿了抿嘴,他像是看出了什么名堂,想要开口解说什么,却又没多大把握或者有所忌讳。

      莫立明无意间察觉到了他这个细节动作,但是他并非人家肚子里的蛔虫,自然想不透对方心中埋藏着的深沉想法。

      于是他再一次全神贯注地投过去视线细致入微地察看起来了那岿然屹立在身前几步开外的那一个“山缸”。

      这是一口深青色间或褐色粉底的大缸,高约有一米有余,口径起码也得有八十多公分,缸的四周用“立粉”的方法绘出松树、仙鹤、宝塔、和尚等图案,看着就让人觉着特别丧气,而缸的口沿有一圈一圈的“封盖”,就像老北京用的煤球炉子上箍的一个个铁圈儿,说它是盛水的吧,不合制式,说它是腌咸菜的吧,又太讲究了,反正换句莫立明的潜台词说,那东西长得太过怪异了。

      “陈先生,感觉怎么样?我家老爷子特意留给我们的这个古董还算有点道儿吧?”

      这时,只听一直站在陈汉文身边观看对方脸色的户主老成笑容盈盈小心翼翼地问话了。

      想必他是按捺不住了,从陈汉文走进门来鉴看他们家传的那个“大宝贝”起,到现在十多分钟过去了,可对方自始至终毫不动声色,脸上的神色也甚是让人捉摸不透,如此一来,鉴宝心切的老成他们如何不着急呢,他们一个个都紧张得心跳到嗓子眼上来了,好比他们是一群正在被审判的嫌疑犯,而他陈汉文是法官,一切看他的眼色行事了。

      “嗯。”听到老成的疑问之后,陈汉文低低地闷哼了一声,他反应了过来,然后从那口大缸上收回了目光,并掉转头眼神若有所思地盯着老成看。

      “那咋样?”老成连忙激动地询问道,“陈先生,您实话实说,告诉我们,那是不是一件宣德年间的青花瓷?!”

      “呵呵,倒是青花样式的。”陈汉文干干一笑道,“可我玩儿了二三十年的瓷器了,这还是第一次亲眼见过这等古瓷,也算是大开眼界哪!”

      老成这下子终于看出来了,对方心里是有底儿了,他忽又听陈汉文那么一说,好似颇有赞叹之意,便表现得无比高兴,慌忙喜眉笑眼地说道:“这么说,那老东西是货真价实了,以现在的古玩行情,大概能值多少钱,你看那东西那么大,釉色造型又都好,弥足珍贵的是它产自大明朝瓷器制造工艺鼎盛的事情宣德年间,我想应该市价低不了吧——好吧,先不管怎么样,您给我们估个价儿出来,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也好先讨论商量一下分配的问题。陈先生,您是这一行的大家,上行内随别一问,向谁打听不到你的大名?”

      他越说越显得眉飞色舞,急巴巴地问起了大缸的价格来,其实不单单是他老成,他那其他两三个正站在一旁的弟兄也都是一脸的欢快之色,眼光焦急地瞪视着陈汉文,亟待他的估价,而后付定金上拍,这么好的东西如果不大捞一笔,那岂不是暴殄天物了,咱家兄弟姐们也不好分来。

      “老成,你太心急了。”陈汉文却沉静下来了面色说道,“你先告诉我,你父亲留传下来的这个大缸是用来干什么的?”

      “养鱼的啊!”老成胸有成竹颇显自豪地高声回答道,“据我父亲临终前说的,这口鱼缸可大有来头,是皇上御赐给大臣享用的鱼缸,陈先生,您是国学【创建和谐家园】是古玩行上的顶梁柱,所以您肯定也清楚了,皇帝特批赐给大臣们的东西多半是没有底款的,您说,我说的对吧?”

      他一本正经地说来,身在旁边认真“听讲”的莫立明觉得有几分道理,但他完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后听陈汉文搭话了:“是,按你说的,也是有这种可能性的。我还知道,古代御制鱼缸也有这么大型号的。”

      陈汉文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他脸庞上明显荡漾出了一抹意味隽永的神色,而老成他们似乎并没看出来什么。

      “陈先生,您就给我们交个实底儿吧——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钱?”老成急不可耐地问道。

      “老成,值不值钱不是我说的算。”陈汉文直截了当地说道,“但这东西不是我们公司所需要的,你们还是拿去别的地方看看吧。我们还得赶回t城去,就在此告辞了。再见。”

      说罢他就毫不犹豫地转过了身去,拉了一下莫立明的手臂便大跨步向前走。

      “哎,陈先生,你这是干什么?!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啊!”没想老成快步追了上去,一把便拽住了陈汉文的手,挽留住他。

      “老成,你放开我好吗?”陈汉文回头叹口气说道,“你家的那个东西我实在是看不好,依我看,你们最好先拿去有关部门鉴证一下,这样你们自己心里有底了,取到的相关证书也能帮助你们很顺利地找到买家。”

      “陈先生,你这分明是在推脱我们,你早已经看明白了那东西对不对?”老成语气激动而急促地说道,“你就别隐瞒什么了,抖个底吧,就算是死我们也瞑目了!”

      他咬牙切齿的,话语说得很严重。

      老成自是想得到,他陈汉文是拍卖公司的鉴宝专家,能看不明白那么大一个家伙吗,他不打算收绝不可能是因为那东西太好了,对于拍卖公司来说越好越有市场价值的古玩他们就越巴不得收下来,可看对方竟没有半点儿感兴趣的意思,这也太假了吧。

      陈汉文见他是那么一副坚决的样子,并且抓着自己手不放,便不由叹了一声,他知道自己今天要不把那个大缸的真情实况说出来,那只怕是难以自如地走出成家的大门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7: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