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您觉得女主角应该是什么样的?”陈奇问。
“第一要清纯,第二要洋气!
不能找一个艳俗的人来演,一定要有女孩子的娇俏感。
而且她是美国华侨,肯定与我们不一样,那我们就要表现出这种差异。从妆容、发型、服装、一举一动等等,都要考究再考究,但也不能太夸张。”
“既保持与普通人的距离,又不能可望而不可及?”陈奇道。
“诶对!”
王好为敲敲桌子,跟这小子聊天真愉快,一点就透。
“我听说演员拍戏前,都要去体验生活,这个洋气范儿怎么体验呢?”
“尽量安排呗,比如去华侨饭店住一个礼拜,观察那些真华侨的言谈举止。”
“这么大出血?”
“这是传统啊!很正常。”
王好为不以为意,问:“小陈,你说说你的观点?”
“女主角我赞同您的看法,男主角么,我觉得最好要俊美一些。”
“俊美?”
王好为乐了,道:“你为什么用俊美来形容?为什么不是英俊?”
“男主性格腼腆,在这段感情中比较被动,容易脸红害羞,所以他不能是一个很阳刚的高仓健那种的硬汉。他可以柔和一点,偏漂亮一点。”
“漂亮一点……”
王好为若有所思,在本子上写了一笔,道:“还有么?”
“时间要横跨五年,开场时男女主青涩懵懂,那五年后呢,总不能还青涩懵懂吧?我觉得在造型上要有所变化,稍微成熟一点,性格最好也成熟一点。”
“嗯,这个好这个好!”
“男主姐姐是个传统女性,我没什么特别想法,这样的演员应该有很多。”
俩人聊了半天,王好为非常开心,笑道:“我以为我们会有很多分歧,没想到这么一致,接下来我们正式筹备,剧本如果有问题,我再找你。”
“那我的任务就快完成了?”
“没有没有,各方面你都可以提出意见,拍摄的时候也可能临时改戏,都需要伱出马。正常来讲,下半年就能开机,年内结束,明年上映。”
王好为顿了顿,特意提点:“也就是说,在拍摄完成之前,你都可以参与。”
“就能一直住招待所?”
“哈哈!”
王好为大笑起来,道:“不要不好意思,对厂里来说只是多开了一个人的工资,如果能换来一部好作品,汪厂长求之不得呢!”
…………
回到了招待所,熟悉的302房间。
陈奇洗了把脸,闲着没事,索性躺床上睡了个午觉。
听说山西人最喜欢午睡了,刻进骨子里的基因,就像山东人的考编,天津人的说学逗唱,四川妹子的劳资蜀道山一样……
一觉醒来,已经下午四点。
又洗了把脸,他有些玉玉,写完剧本还闲下来了呢,看来还得搞点事情。别看他懒懒散散的,内心可不是咸鱼一条,想着干事业呢。
“咚咚咚!”
“请进!”
梁晓声进来的时候,陈奇正拿着一本《英语900句》看,这是让于秀丽弄的。
英语现在并不敏感,民间掀起了一股学英语热,比如《庐山恋》里,女主还教男主说了一句“i love my motherland”,都是时代现象。
他装模作样的经常看看,以掩盖他那一口越来越流利的英格力士。
“跟王老师谈完了?”
“嗯,聊得不错,进展飞快。”
“也就你能进展飞快,你是不知道啊,之前导演和编剧讨论的时候,一言不合打起来的都有。俗话说文人相轻,拍电影也一样,都觉得自己厉害。”
梁晓声坐在椅子上,翘起腿,302已经是他第二个宿舍,道:“对了,葛尤明天考试了,在家苦练呢,老爷子亲自陪着。全总文工团招人,这回再考不上,那就真没啥希望喽。”
“他没问题,为了那些大猪小猪也得考上。”
梁晓声坐了一会,起身要走。
陈奇想了想,也跟着出去。
走在院里,还没到主楼,他忽地一乐,快走了几步,而前面,迎面过来的江珊瞪大眼睛,更是撒腿就跑。
“你跑什么?”
“不要过来,讨厌死了!”
“你不跟我打招呼,讲话没礼貌,我告诉你爸爸!”
“啊啊啊,坏人!”
“哈!”
他逗弄小姑娘得逞,开心的不得了,梁晓声叹气,小陈平时挺成熟的,没想到也有孩子气的一面。
上了主楼,陈奇真去找江淮延,但不是告状,而是借电话。这年头电话也是稀罕物,个人家庭根本没有,大单位才有。
他不光蹭吃蹭喝,什么都蹭。
厚脸皮的拨通了中青报的电话,道:“你好,请问是中青报么……哦,我找于记者,于佳佳!”
稍等了一会,对面传出一个女声。
“陈奇同志么?你怎么给我打电话?”
“我想咨询一下,我听说《天津日报》登广告了,京城的报纸开通广告业务了么?”
“没有,天津是天津,京城是京城,你要干什么?”
“最近茶摊越来越多了,我们竞争压力很大,我想继续宣传一下我们茶摊……要不这样,咱俩合作一下,搞个新闻出来怎么样?”
(感谢人生一茶几的盟主……
冇了!)
------------
第28章 忽悠
葛尤到底考上了,成为了全总文工团话剧团的一员。
喜极而泣,终于不用回去喂大猪小猪了,他的工资每月18块钱,相当于学徒级别。拿上几年,会涨到30多块,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估计会拿半辈子。
当时有句口号“36块钱万岁”,就是说工资总不涨的意思。
葛尤后来变成大明星了,但他的工作关系一直留在全总文工团,每月仍然给他开工资,他偶尔也参与一下话剧,算是报答当年收留之恩。
全总文工团出身的明星不少,比如演员萨日娜,还有红极一时的相声演员洛桑,曾黎从中戏毕业后也进了这个单位。
不管怎么说,葛尤有了正式工作,走路都敢抬头了。
他想着请陈奇和梁晓声搓一顿,不知从哪儿弄的可怜兮兮的几张票,在一个小馆子里点了一盘素菜,啃了四个馒头,他自己吃俩。
…………
此时已是五月下旬,天气愈发的热了。
这日早上,陈奇换了一件的确良衬衫,棉质长裤,还有那双黑面红底的布鞋,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宣武区的陶然亭附近。
的确良穿着闷,不吸汗,并不舒服。
但这会纺织工艺差,棉质衣服更粗糙,穿着也不舒服,权宜之下还是的确良,起码帅一点。
他把车停在一個地方,背靠一棵大柳树,双手插兜默默的等。不一会,一辆公交车在附近停靠,于佳佳背着包出现。
自从那篇《人生的路啊,到底该如何走》发表后,于佳佳给他送了几次信,一来二去就熟识了,这次他主动邀约,她一头雾水的同时又很兴奋。
因为她年轻,大新闻轮不到,总写一些鸡毛蒜皮的破事,无趣的很。
“于记者,您还这么英姿飒爽!”
“小陈同志,你也是风韵犹存呐!”
俩人握了握手,颇有黄鼠狼看到鸡一般的相见恨晚。
“你这个计划能行么?”
“这叫什么计划,这已经非常粗糙了,毫无技术含量。”
“要是被报社知道了怎么办?”
“您是第一记者,解释权归您啊。”
俩人对了对词,过了马路,走进对面的一片平房建筑,门口挂着牌子:京城市戏曲学校!
这学校建于1952年,起初是私立性质,由一群戏曲名家自发筹建,梅兰芳是董事长,郝寿臣、马连良等都当过校长,为了建设学校,各路名家纷纷义演筹款,免费过来当老师。
后来划为公立了,政府给拨款,慢慢稳定了下来。
刘诗诗小时候就在这个学校学芭蕾,然后才考上了北舞,当然现在没开舞蹈专业,只有京剧和地方戏。
“两位同志,你们找谁?”
“大爷您好,我是中青报的记者!”
于佳佳出示工作证件,她第一次干私活,有点紧张,道:“你们领导在么?”
“在在!我给您找去!”
传达室的大爷一瞧是记者,还是中青报的,情绪肉眼可见的高涨,没一会,就过来一位老师,老师更热情,招呼二人进去。
陈奇打量着学校,面积挺大,还有宿舍,房子都很旧了,充斥着一股50年代的氛围感。
“环境简陋,让你们见笑了。”
“喝点茶……呃,喝点水……”
进了屋,老师本想沏点茶,没找着茶叶,尴尬的笑了笑,于佳佳忙摆手:“您不用客气,您也坐。是这么回事,今年城里搞了不少知青合作社,您知道吧?”
“知道知道,我亲戚家孩子就干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