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黄沙百战穿金甲_小桥老树》-第4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达布率着五十多名吐蕃人向北突围后,西汉水的战斗也就结束了。胡立、段无畏所率周军斩杀了一百多名吐蕃人,但也伤亡过半,胡立、段无畏下令割下倒地吐蕃人的脑袋,带着剩下的周军到凤州去投奔侯大勇。

      浑末部吐蕃人不了解阶州、成州和凤州基本情况,达布在西汉水战败之时,都还认为三州之地仍是蜀军驻防。达布率军轻率地突入阶州,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达布带着五十多人败回卓尼后,浑末部实力大损,受到卓尼当地吐蕃人的挤压,被迫迁到了卓尼和若尔盖之间的白龙江山地,隐于大山中休养生息。

      达布回到部落中时,从凤州被放回来的吐蕃人还先到卓尼,部落之人听到吐蕃人在阶州大败的消息,全族震惊,惶惶不可终日,因二月时间,先败于党项人,再败于周军,浑末吐蕃人已没有实力在卓尼立足,部族老人都准备接受侯大勇提出的条件,达布回到部落后,迫于压力和现实,也只有接受的侯大勇提出的条件,向侯大勇附首称臣,换得在卓尼生存的机会。

      侯大勇最近心情总的来说不错,击退了吐蕃人的进攻,取得了上任后的开门红,基本解决了边患。于是,按照在郑州形成的老习惯,侯大勇每天都带着亲卫到各地转悠,了解三州基本情况。

      凤州是边关重镇,老百姓生活艰苦,侯大勇虽说对此有思想准备,但亲眼看到老百姓触目惊心的贫穷状态,他仍被深深地震撼了。

      “早知道要回到古代,我就带一些在现代社会常见的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现代社会的粗粮,若能在这里种植,不知能救活多少老百姓。”侯大勇想不出有什么快速方法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温饱,左思右想中,禁不住想起了在现代社会吃到的粗粮。在侯大勇模糊的记忆中,玉米、土豆和红薯大约都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因为玉米、土豆和红薯产量高、又易种植,传入中国后,在许多偏远地区成为主食,在饥荒之年,不知救活了好多人命。中国人口迅速膨胀,玉米、土豆和红薯功不可没。

      凤州老百姓贫穷,凤州官府也穷得“叮当”响,侯大勇来到古代后,因缘际会,先是在沧州捡了一个落地桃子,得到了刘三的财物,后来创办富家商铺,因为有技术优势,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侯大勇很久没有尝到捉襟见肘的滋味了,但到了几个官员家里串门后,侯大勇对官员的家庭情况也是大摇脑袋。

      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还需时日,但提【创建和谐家园】员的生活水平却简单得多。侯大勇当了节度使后,也搞了一个三板斧,第一板斧就是让原来凤、成、阶三州官员享受了国民待遇,和黑雕军军官的俸禄相同。凤、成、阶三州官员对此举措当然举双手赞成,唯有已升任观察判官的钱向南叫苦不迭,钱向南虽姓钱,可发了一次俸禄后,钱向南的掌管的库房已空得不用锁门了。

      侯大勇苦口婆心地作着钱向南的思想工作,“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你看凤、成、阶三州的官吏们,穿得还不如我在郑州府中的哪些小厮,这也太失官家体统了。”

      钱向南叹道:“节度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库房分文也无,下官确实不知如何是好。”

      侯大勇道:“开源节流,重在开源,次在节流,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增加官府收入。”

      钱向南摇头道:“凤、成、阶三州可比不上郑州,郑州富佬多的是,可这里老百姓真是穷啊,据传说,大山上有的人家饥不裹腹、衣不蔽体,全家人只有一件衣服,谁要出门,才穿上衣服。”

      侯大勇想到贫困的三州山民,道:“唉,这里山高土薄,战事不断,老百姓日子真不好过,我还想减免一些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钱向南听到此,脸都吓白了,道:“万万不可,三州官府的俸禄全靠这点赋税,若减免了,大家只有喝西北风去。”

      侯大勇嘿嘿笑了几声,道:“这几天,我除了到各地去转悠,另外就在想一件事,吐蕃人所处之地,比三州更高更冷,物产更为贫瘠,你说,吐蕃人是不是穷得没有衣服,不是吧,我看吐蕃人穿得还不错,吐蕃人都有办法活得很好,我想三州之人也不应差到那里去吧,关键要转变观念。”

      (第四十一章完)

      ww w.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四十二章 节度三州(六)

      侯大勇对三州现状有深刻的认识,经过多年战乱,三州老百姓有两怕,一怕战、二怕穷。侯大勇下定决心从这两个根本问题入手,解决三州存在的各种问题。

      侯大勇深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大规模增加三州的军事实力。三州的军事力量除了原有的三千黑雕军和八千阶州步军以外,候大勇把陆续收服的周军溃兵共五百人编成单独一军,取名为黑蛟军,由击杀吐蕃人有功的前排使使胡立任都指挥使、段无畏任副都指挥使,两人单独指挥一军,虽然兵力少点,但官职和黑雕军统领平起平坐,,建制是军的建制,随时可以扩张,两人对这种安排很是心满意足。

      凤州大战结束后,投降的蜀军也有近千人,这蛙蜀军大部分都是秦、凤、成、阶四州人氏,这蛙蜀军其实都是关中了弟,而非正宗的蜀人,侯大勇把这蛙关中子弟编为一营,取名为伏虎军,以原蜀军骁将伏虎将军姜晖任都指挥使,仙鹤寨蜀将李新为副都指挥。

      除此之外,三州官府各在当她招募二千团结兵,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期则参加定期训练,作为保乡守土的重要力量。

      而在阶州之外,成胁三州的有四股势力:蜀人、吐蕃人、回鹘人和党项人。

      蜀军才在凤州打了一个大败仗,实力严重受损,虽说兑仍屯兵于边境.但是,要有一个相当长的体养期,蜀军才能再启战事。吐蕃人早分裂成一个个小部落,只能骚扰。而无力大举入侵。真正能威胁三州的其实是回鹘人和党项人。浑未部吐蕃人接受了候太勇的任命后,在若尔盖、卓尼和松藩实际形成了一个缓冲区,回鹘人或党项人要进攻三州,必须先经过浑末吐蕃人的地盘,浑末吐蕃人有黑雕军相助,背靠三州。兼之浑未吐蕃人作战勇悍,任何想要进攻三州之人都会在缓冲区受多到强有力士地阻挡。

      由此,候大勇判断,在三州境内,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战事。

      至于治穷,则相对更为困难,三州积贫积弱。有着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要解决非一日之功。侯大勇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提出了三句口号: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候大勇想在稳定农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州的地理优势,开展边贸,使三州成为东西南北地货物中转地,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这三句口号,很快被制成了各种标语。出现在三州各地。三州有些儒生看多到这种标语,十分地不齿。他们对“无农不稳”还是赞同的,对“无工不强”不以为然,对“无商不富”则掩面唾弃,自古圣贤教导说:君予不言利,这一句标语是【创建和谐家园】稞对金钱的追求,是对圣贤的亵渎。三州读书人对新到的节度使不免腹中甚多非议,不过,读书人只能腹诽两句罢了,到没有人敢于把官府制作的标语毁坏掉。

      此“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说起来筒单,实施起来却困难无比。侯大勇站在官府地角度。所能做的只能是放水养鱼,候大勇传出了一道道命令,筒化了本就很简单的通关手续,并在三州专门设立了边贸市场,专门和蜀、回鹘、党项和吐蕃人作生意,除了国家专卖地盐、铁外,任何产品都可在市场上流通。

      三州市场设立以来,效果并不明显,只有零星几十商家来转了几圈,整个市场冷冷清清,侯大勇想把富家商铺开到市场上来,作为星星之火,候大勇大部分财产在郑州,现在他是手无余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看着市场半死不活地开着,等待郑州的资金和人力的到来。

      侯大勇急切盼望的资金和人力,早巳从郑州出发,浩浩荡荡地前往凤州。队伍由三部份人组成,一是郑州候府家人,春兰、秋菊都在队伍中,还有侯大勇没有见面的女儿小璐;二是窦田、郭宝宝等铁匠铺地部分骨干;三是郑州书院的大部分人员。

      春兰和秋菊坐在一辆马车上,秋菊亲自带着小璐,春兰不时通过车厢上地小格子向外面张望。阿郎三月在西征,现在巳到了九月,春兰和秋菊两人巳有半年时间没有见到阿郎。秋萄虽说对阿郎也十分思念,但有小璐陪着,日子也还好过,但是春兰成天元所事事,日思夜想阿郎,觉得日子如蜗牛一样缓慢,让人无比地难熬。

      郑州过来的车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行走得极为缓慢。吴二郎跟随着车队前行,因孟殊在京城,事务繁多,没有办法走开,而此次到凤州,按照侯大勇吩咐,车队从沿途还要采购各地特产,主要采购吐蕃人、党项人和回鹘人所需要的各式布料、茶叶和乳糖、白沙糖、椒榄子等物,吴二郎本是私盐贩子出身,又和盂殊一道到南北采购过货物,因此·采购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

      车队到凤翔时,巳有数十辆车,人数近二百人,颇为壮观,引得路人为之侧目,无数人议论:“到底是皇亲国戚,家大业大,你看,各种车辆有好几十辆吧。”不久以后,柴荣也收到了密报。柴荣作为一国之君,最看重的是忠心,侯大勇打仗很有一套,黑雕军已经闻名于天下,但柴荣并不愿意侯大勇威名太盛,密报中检举侯大勇生话奢侈,柴荣听到反而对候大勇更为放心,若人人都胸有大志,对皇帝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侯大勇出征已有半年,这半年,他全心全力指挥作战,没有时间和精力想着其他事,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话。现在局面安定下来,他就开始盼望家人早日到来,女儿小璐巳经四个多月了,他还没有见过面,另外。半年不近女色.侯大勇身体里的荷尔蒙也积累得快要爆炸了。候大勇早巳命人把凤州房屋清扫干净,主院留给符英,春兰住在东院,秋菊住在西院,还让凤州城内最好的木匠做了一个大木桶。可容纳两人同浴。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侯大勇就在心里数着天数,等着郑州车队早日到来。

      在等待春兰、秋菊这一段日子,陈猛只觉得节度使精力过于旺盛,每天马不停蹄,成、阶、凤的重要集镇、关口、军营被他跑了个遍,和无数官员谈了话。侯大勇每天早上起床。还要拉着众亲卫比试拳脚、练习射箭,陈猛不过二十刚出头,最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跟着候大勇折腾,也觉得吃不消了。

      九月中旬,慢吞吞的郑州车队终于到了凤州。

      侯大勇虽说心早就飞到了秋菊、春兰和小女儿小璐身上,但他现在坐镇一方,还是克制了自己的私欲。为给大家做出公而忘私的表率,表现得很有大家风度。

      侯大勇得知车队进城的时候。正在衙门里和钱向南筹划训练事宜。阶州步军、伏虎军和黑蛟军都是新成立的部队,成份非常复杂,指挥体系也很是混乱,侯大勇有了训练郑州军的经验,只等郑州书院的人员一到,便着手抽调各军指挥官,进行规范化训练,统一来自各军的号令、队列、内务及战术。

      定下了大致方案之后,车队巳进城很久,钱向南极为善解人意。推说身体不舒服,请了假,候大勇这才离开了衙门。

      陈猛等亲卫都以为侯大勇这下要回到府上,谁知却拐到了郑州书院人员的住所。侯大勇率兵西征之后,杨徽之也同时进京参加考试去了。书院最后实际上是由符彦辉负责,处于半停办状态,招来的几名先生成天无事,待遇不变,就安心地读起了圣贤书,日子倒过得逍遥自在。

      侯大勇鼓励了几名先生之后,要求他们尽快拟出扫盲班、提高班的课程安排,然后亲自去看了他们的宿舍。五代文人的地位不高,和宋朝的武人地位近似,这几名先生见节度使问寒问暖,还亲自查看房间,心中感动万分,只是儒生们含蓄,心中感动但却装得平静如常,风度翩翩、四平八稳地跟在侯大勇后面。

      随后,侯大勇去见了窦田和郭宝玉,窦田和郭宝玉见到侯大勇,满心欢喜,纳头便拜。行罢礼,窦田喜滋滋地拿出一把腰刀,道:“这是照节芭使地图样打出来的腰胺刀。”

      侯大勇在西征之前,曾按照戚家刀的样式,画了图样给窦田,并要求窦田、郭宝玉按照灌钢之法打造此刀,这样整个刀硬度加强了,只是由于此种做法成本极高,装备整支部队十分昂贵,所以平时灌钢之法打造地刀剑只是装备将领。侯大勇手持新式腰刀,随意挥动几下,只觉甚为顺手,道:“此刀甚为好用,可能造价不低吧。”

      窦田恭敬地道:“一把新式腰刀的价钱,可打三把平常所用的腰刀。”

      侯大勇算了算,道:“若新式腰刀只是装备黑雕军,应是没有问题。”

      侯大勇本来想要窦田、郭宝玉打造日本的太刀,可是经过一连串的实战,候大勇觉得日本太刀利于近身格斗,对于防守远程攻击则稍逊一筹。而黑雕军将来的对手,如回鹘人、党项人都擅于使用弓箭,使刀的士乓必须要使用盾牌加强防护,所以在军队大规模使用太刀反而不利于对付游牧地骑兵,因此,候大勇选用了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戚家刀来更换黑雕军的战刀。

      侯大勇使了一会新式腰刀,又道:“现在凤、成、阶三州步军甚多,我想让部队装备唐军所用陌刀,不知两位能否打造。”

      郭宝玉道:“陌刀我们都能打造,以前唐朝步军的重要装备就是陌刀,唐军的阳刀非常长,两面都有刃,步军使用威力极大,只是造价也不低。”

      侯大勇道:“现在凤州铁匠营已经开工,烦劳两位,多多费心,加紧打制一批新式腰刀和陌刀。”

      侯大勇办完公事以后,已到了晚餐时间,侯大勇这才回到了院子。

      刚进院子。已有人看到了侯大勇,急忙跑到内院给春兰和秋菊报信,小璐正在睡觉,春兰、秋菊听到报信后,急忙出门相迎,刚走到院子中间,侯大勇巳快步走进了内院。

      三个人在院子中间停了下来。两女没多大变化,只是春兰比半年前明显削瘦了,秋菊生下小孩子,却显得颇为丰腴。春兰、秋菊按照当时规矩,都身着盛装,恭敬地向夫君行了礼。

      四周站了一批内院的使女,都是侯大勇西征后。符英为照顾春兰、秋菊而买回来的使女,她们平时里天天都听到侯大勇的名字,耳朵都听起了老茧。今天第一次见到侯大勇,只见侯大勇穿一身软甲,相貌英俊.身材魁梧,比起在郑州见到的读书人。更有男子汉成熟的魅力,和一般地武将相比。又多了一分沉稳和练达。几个使女看到侯大勇之后,都是眼前一亮,才明白为何春娘子和秋娘子如此牵挂和思念。

      三人互相看了一会,碍着人多,互相都很有礼貌,没有亲热的举动。

      春兰首先开口问道:“阿郎,还没有吃饭吧?”

      秋菊接口道:“我们两人特意做了几样阿郎最喜欢的菜。”

      两人说完这一句话,眼角都有点湿润了。

      侯大勇见两人都有些哽咽,笑道:“先别忙着哭,我要见我的女儿。”

      听到女儿。秋菊马上绽放出了笑容,道:“阿郎还没有见到女儿吧,她长得好象阿郎。正在里面睡觉,她还没有见到过父亲。”

      侯大勇三步并作两步,到屋内就轻手轻脚,来到床前。因为天气较热,小璐光着手臂睡在床头,用一层布搭住胸腹,安安静静地睡得正舒服。侯大勇看到小璐后,眼神变得十分温柔,用手轻轻地碰了碰小璐的脸蛋,小璐似乎感到有些痒,举手向上探了一下,随后又安静下来。

      侯大勇默默地看着小璐,握着小璐的胖乎乎的小手。侯大勇来到古代巳有二年多了,这半年来,他基本融到古代的生活中去,兼之战事繁忙,他已很久没有想起在另一个世界的妻女,看到小璐,不由想起了妻子小琳和活泼可爱的女儿。

      秋菊见候大勇如此表情,心中隐隐的不安才抛在脑后。隔了许久,秋菊才轻声道:“阿郎,菜都凉了。”

      侯大勇这才把视线从小璐身上收回,见两女一左一右站在身后,候大勇对春兰道:“叫使女们都出去吧,我们三人好好说一会话。”

      春兰走出之时,侯大勇伸手握住了秋菊的右手,秋菊脸上泛起了红晕.侯大勇凑到秋菊耳边道:“秋菊,想我吗?”

      “想”

      “哪里想?”

      秋菊羞了个大红脸,不回答阿郎地调笑,心中甜蜜,只是低头轻笑。春兰走回屋内,见侯大勇正握着秋菊的手,两人神态亲密,也红了脸。三人此时,才完全适应了对方,初时见面的拘束感也慢慢散了。

      侯大勇看着春兰,不怀好意地笑道:“晚饭等一会来吃,春兰,我要洗澡,水烧好没有。”

      春兰软声应道:“早就让人把水烧好了,我先去看看。”

      春兰走出门后,侯大勇伸臂抱起秋菊,结结实实给秋菊一个长吻,秋菊不提防侯大勇突然袭击,先还有些挣扎,但慢慢也抱紧了侯大勇。

      侯大勇咬着秋菊地耳朵道:“你长胖了。”

      “嗯,怀上小璐就胖了。”

      “真是遗憾,没有陪着你生小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没给你生个儿子,只要你不嫌弃我和小璐,我就心满意足了。”

      “说的什么话,我高兴还来不及了。”

      秋菊和侯大勇抱着说了一会话,候大勇的手已伸进了秋菊的衣服,摸着秋菊的敏感之处,秋菊颤声道:“春兰在澡房等阿郎,阿郎要多陪春兰.她好想有一个孩子。”

      侯大勇道:“我先去洗澡,今晚我和你还要一个孩子。”

      秋菊使劲抱着侯大勇道:“我等你。”

      侯大勇走进澡堂之时,大木桶早巳放满了水,水面上还浮着一些花瓣。春兰穿着半透明地薄钞,站在木桶旁边,眼睛已能滴出水来。侯大勇从后面抱住了春兰,用鼻予深嗅着春兰长发的味道。

      春兰柔软地身躯靠在了侯大勇身上,候大勇轻轻解开春兰的薄纱,春兰圆润饱满的身体便露在了候大勇面前。候大勇亲吻着春兰的脖子,用手抚爱着春兰的前胸,然后一路下滑。

      春兰头靠在候大勇的肩上,轻轻【创建和谐家园】起来,突地转过身来,脱去了侯大勇的衣服,用嘴爱抚着侯大勇全身。

      澡房春色无限,温度骤然升高不少。

      当两人回到房间之时,小璐已经醒了,秋菊正和她玩耍。小璐睁着亮晶晶的眼睛,不转眼地望着侯大勇,突然发出了一个天使般的微笑,向侯大勇伸出双手。

      w w w. xiao shuotxt. co mt.xt.小.说.天.堂

      第四十三章 节度三州(七)

      侯大勇抱起了小璐,轻轻地亲亲小璐的小脸蛋,使劲地嗅着小璐身上婴孩特有的味道。小璐可不管侯大勇心情是多么激动和复杂,她在侯大勇怀里呆了一会就不耐烦了,张开小嘴哭了起来,把手伸向了秋菊。秋菊接过小璐,摸了摸尿布,对侯大勇笑道:“你的小璐流尿了。”

      第一次看见小璐,侯大勇竟不住想起了在另一个世界的女儿,两人都长得象侯大勇,很有几分相似,只是,小璐性格更象秋菊,比起另一个世界的女儿,似乎显得更加文静一些。

      俗话说:女人家,女人家,没有女人不成家。自从春兰、秋菊和小璐来到凤州后,侯大勇才有了家的感觉,虽说每天仍然忙忙碌碌,却总会及时回家,侯大勇、春兰、秋菊吃过晚饭后,最喜欢抱着小璐,到院子里来玩耍。侯大勇对小璐的细心和耐心,都是这个时代男人所没有或者说很罕见的,春兰、秋菊更是从来没有看到一个男子会对小孩子如此喜爱,秋菊每次看到侯大勇抱着小璐在院子里转悠,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时间如水般流逝,转眼间,侯大勇坐镇三州已经二月有余,这二月,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平常得就如他们喝的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但是,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或明或暗地在三州发生。

      窦田、郭宝玉到来之后,侯大勇便把三州原有铁匠营的工匠和各种资源全部集中到了凤州,征用了凤州东门处原来铁匠营周围的部分民房,扩大了铁匠营的生产规模,然后按照郑州标准,制造了十个风箱,加班加点开始了新式腰刀――侯家刀和唐式陌刀的生产。

      凤州是座非常安静的城市,每当夜晚来临,除了偶尔在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之外,整个城市在四周山岭的环抱下,睡得如摇篮里的婴儿般香甜。现在铁匠营日夜不停的炉火、敲打声,把东门弄得红红火火,后来,东门在凤州老百姓嘴里就有了另一个别称,叫做红炉,意为红红的火炉。

      铁匠营开工之后,人手远远不足,铁匠营就在凤州招募了不少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铁匠营充当学工,每月可领取对当地人来说不菲的一笔薪饷。第一笔薪饷发放之后,整个凤州城的各式肉食卖得格外的干净,凡有铁匠营学工的家庭,都美滋滋地享受了劳动带来的美食,铁匠营待遇丰厚的消息很快就在凤州城内不胫而走。

      当初这些家庭,送年轻人当学工,初衷是让这些成天浪在街上的年轻人有事可做,有人管着他们,不外出惹事生非,另外好歹混碗饭吃,虽说招工之时,铁匠铺承诺有薪饷,但大家都没把薪饷当回事,以为不过是说着好听的事,谁知一月下来,竟真的有一笔对凤州当地人来说不薄的薪饷。有年轻人在铁匠营作工的家庭就如过年一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小酒,嘲笑那些当初对铁匠营嗤之以鼻的邻居们,做了一个正确决定的男主人或是女主人,更是骄傲得紧,喝酒的滋滋声都比家里其他的人要响得多。

      发薪饷的第二天,铁匠营的大门的守卫很骄傲,把想进铁匠营的年轻人挡在了门外,面对露出失望之色的年轻人,守卫们很有一种大权在握的【创建和谐家园】。和铁匠营有些关系的人家,如送菜的、送水的等等人家,陆续托着各种关系来走铁匠营的后门,想把自己或亲戚的子弟送进铁匠营。

      侯大勇见此情况,便在紧靠铁匠营的旁边另开了一处富家铁铺,又召了一批年轻人,专门打造老百姓所需钉耙、铁锅等日常铁器,此批年轻人召完之后,铁匠营再也没有容纳能力了,挂出了暂停召人的牌子。

      通过此事,也使侯大勇认识到,老百姓的要求实在很是简单,只要有活干有一碗饭吃,则满足矣。

      三州市场本来冷冷清清,吴二郎带来大批货物后,侯大勇便把富家商铺开在了了凤州的市场内,由于吴二郎带来的东西都是各地特产,对于凤州老百姓来说,都是些希罕的好东西。消息传开之后,不少秦州、凤翔等地的大户人家都派人到凤州的富家商铺来购买好东西,一些大家闺秀对富家商铺所卖漂亮的花布心仪万分,很快,三州及秦州、凤翔等地就形成了女儿出嫁要带富家商铺所卖花布的习惯。富家商铺的生意一时火得不行。

      长期来往于秦、凤、成、阶四州的蜀商,在周军占领四州后,全都在作观望,侯大勇发布告示之后,极少数胆大的蜀商进入了凤州市场,受到了凤州官府的欢迎和保护,各种税费都大大减少,作买卖的环境比以前大大改观。消息传出之后,汉中以及成都府的蜀商纷纷进入了三州市场,成为三州市场的主力军。

      侯大勇所处的现代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的,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千方百计在招商,纷纷采取了“重商、亲商”政策,重商、亲商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三州离蜀地极近,而成都府经济繁荣,为吸引更多的蜀商,侯大勇对于蜀商采取的特别的优待,多次宴请了到凤州投资的蜀商,在侯大勇提议下,成立了蜀商会所,侯大勇还在南门一带规划了一块地,专门供商人们修建住宅。蜀商们虽说有钱,可并没有社会地位,不仅受到文人的鄙视,更常受到官府的敲诈,在凤州,蜀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节度使竟然和他们在一起吃饭,节度使,那是多大的官啊!吃饭的时候,有的情绪激动的商人还掉了眼泪水。

      节度使和蜀商一起用餐的消息传回蜀地之后,不断有蜀商来到了凤州。

      九月十七日,侯大勇召开了第一次高级军事会议,坐镇阶州的石虎、成州的山宗元、黑雕军都指挥使郭炯,步军都指挥使王江、陈仁义,黑雕军都指挥使胡立,伏虎军都指挥使姜晖都,观察判官钱向南等各军主帅,齐聚凤州。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6: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