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黄沙百战穿金甲小桥老树》-第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如侯大勇所料,辽国骑兵出现在南方,黑甲骑兵在箭程外列队,并不急于进攻,这次进攻,辽国骑兵作好了充分准备,当探子查到突地稽一族的营地时,辽国皇族耶律述律派出自己的部族军5百人,命令将突地稽一族斩尽杀绝,耶律述律的部族军折损在突地稽手上不少,这次出师,以绝对兵力突然包围突地稽部族,意在一网打尽。

      一百名敌骑首先发动了第一次冲锋,骑手冲进箭程,侯大勇把战士分成两组,一声令下,第一组射出三十七支羽箭,“呼、呼”破空之声朝冲锋的敌军飞去,不断有敌军【创建和谐家园】,紧接着,第二组又射出37支羽箭,然后第一组又上前射击。敌人第一轮冲锋很快就被打跨,三波箭雨让辽国骑手损失六十多骑,却连敌营都没有冲到。辽国将领也久经战阵,见敌人守得严密,自己少量骑兵冲锋,起不到作用,只有利用兵力上的优势,以泰山压顶之势,将敌军踏在马下。辽将发出了全体冲锋的命令,四百余骑手象一支锋利的长剑直刺而来。空中的羽箭来回交织,双方都有人中箭,侯大勇一众在简单掩体的掩护下,伤亡大大减少,当辽骑冲至鹿角地带时受阻,趁此时机,又承受了一阵箭雨,鹿角下面纷乱地倒下了一层辽军骑手。辽将红了眼,对付一个小小的部族,他伤亡惨重。终于冲过鹿角,快速冲击的骑手已接近山坡,连敌人的眼睛都看得到,但,冲到最前面的骑手突然失去重心,掉进挖好的陷阱里,后面的骑手止不住,又有不少冲进陷阱,马压、箭伤,侯大勇阵前一片惨叫。在这混乱时机,侯大勇指挥粟末靺鞨箭手像射固定靶一样,将阵前辽兵大量点杀。有四五个辽军骑手疯狂地冲上山坡,很快被斩成肉块,辽军再一次被打退。

      辽军以骑兵为主,在草原上没有遇到打阵地战的情况,所以这此出兵根本没有作阵地战的准备。有心换无心,辽军两次冲锋吃了大亏,伤亡已过半,而敌军伤亡很轻。辽军退出箭程,已疲惫不堪。辽将正准备组织第三次冲锋,突然,从西侧密林里突出两骑,以迅雷不及之势向队伍冲来,两箭直奔辽将而来。辽将避过一箭,另一箭却直直地射入他的咽喉,辽将双手向上举了举,旋转的天空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印象。突入的两骑一箭得手后,立即向北跳跑,十余辽军纵马追上,这时,从密林中又冲出三骑,各发一箭,三敌应弦而倒,三骑又迅速逃跑,辽军追无可追。

      经过此番折腾,主将又亡,辽军势气大衰。侯大勇看时机已到,命令身后已按奈不住的粟末靺鞨汉子,手举长刀,冲锋,此时,陷阱已被辽军的尸体所填,侯大勇带领这一队生力军,从高往下,向已失去了斗志的敌军猛咬过去。(第三章完)

      ww w.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四章 惜惜相别

      根据侯大勇战前布置,要求骑手从营地往下冲进双方箭程后,每名骑手要射出一支箭,可射杀一部分敌军,又打乱敌人的阵脚。根据马速,射完一支箭后,马队就会冲进敌人阵地,要和敌军短兵相接,如果这时射第二支箭,反而容易被敌所伤,所以只准射一支箭,射完就举刀冲锋,整个队伍以同样的战术动作进行攻击,可以把作战效果放大。

      正如侯大勇战前所布置,三十多支箭射完后,侯大勇大吼一声发出举刀的命令。侯大勇举着长刀冲锋在前,虽然近一段时间都在练习马上用刀技术,但是毕竟没有实战过,不知实战效果如何。当队伍冲进敌军时,兵锋所至,辽军骑手不断被砍下马来。侯大勇突入敌阵时,第一个对手是一个年纪很轻的辽兵,侯大勇避开辽兵刀锋,高举长刀呈四十五度角猛劈辽兵。这个角度最不易防守和躲避,当年在喜峰口和日军作战时,中方的大刀队就专门训练过这种刀法,杀伤了大量日军。简捷迅猛的一刀,准确砍在年轻辽兵的颈部,鲜血喷涌而出。

      经过短暂惊慌后,辽军稳住队形,依着人多,企图将粟末靺鞨人围在战阵里。粟末靺鞨人不给辽军机会,队伍始终聚集在一起,一击成功后,整个马队在辽军队伍中间穿过。

      双方短暂交锋,粟末靺鞨人无人【创建和谐家园】,但数人受伤。粟末靺鞨人极为勇悍,受伤战士纷纷把血抹在脸上。当队伍冲过敌阵,侯大勇立即大吼:“出箭”,粟末靺鞨人依照命令纵马向前跑,拉开距离后突然回头放箭,使追在前面的敌军接连中箭【创建和谐家园】,然后粟末靺鞨人又举刀冲入辽军。辽兵伤亡不断,军心更为动摇,当粟末靺鞨人再一次举刀冲来时,辽军终于失去了斗志,四下逃散。

      当战斗结束时,侯大勇发现腿上鲜血淋漓,不知何时被砍了一刀,战斗正酣时,没有感觉到疼痛,现在松驰下来,才发现受伤。

      此役粟末靺鞨人胜得干净利落,实是近年来与辽人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不仅以少胜多,而且伤亡不成比例,粟末靺鞨人伤二十八人,阵亡仅两人,而辽军被杀近二百人。辽军营地遗弃了大量极为珍贵的粮食、衣物,足够族人过冬,丢弃的武器,可增强族人的军事力量,提高与敌作战的能力。

      侯大勇注视到处是断臂残躯的战场,残酷的场景让人无法产生胜利的喜悦。这时,侯大勇听到一声惨叫,一个粟末靺鞨士兵举刀砍下一个辽国伤兵的脑袋。

      侯大勇拨出长刀,骑马在战场上来回命令,“大家听好,不准杀人,把俘虏集中起来,我来处置。”大家虽然极不情愿,但侯大勇在他们眼里已成为战神,还是立刻执行。

      侯大勇知道草原民族对敌人很残酷,这是战争规则,自己也不能破坏,但对于杀伤兵这样的事,发生在眼前,却不能不管。当俘虏集中在一起的时侯,侯大勇想到一计,对养伤的突地稽说:“杀掉这些辽兵,是举手之劳,但是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可以放两个人回去,让辽人付出赎金。”草原本也有此习俗,于是大家也就同意。

      侯大勇让人从数十伤兵中选出两名受伤较轻的放回去,让辽人为每个被俘人员付两头羊作为赎金,否则,定斩不饶。辽兵听说要付赎金,明白不会被杀,在侯大勇面前跪下,感激涕零。

      为了防止辽军报复,大部分粟末靺鞨人沿长白山北上进入山区等候。侯大勇、屈由纽古和另一名参加侦察的好汉则留下等待辽人送赎金。这次来交战的辽人都是部族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部族私人武装。辽人本以为受伤的辽兵已不得活,接到赎金要求,实在意外,而且赎金轻微,便立刻叫人准备好赎金给粟末靺鞨人送来,还依其要求,只准5人押送这批羊。

      当辽人带着羊群来到指定地点,一名辽人用粟末靺鞨语道:“我们主人带了礼物给突地稽英雄。”

      侯大勇接过礼物,却是一柄长刀,极似【创建和谐家园】弯刀,但又经过改良,更适合辽人用刀习惯。

      辽人恭敬地对侯大勇说:“突地稽英雄以少胜多,虽然你们是辽国的敌人,但我们族人最敬重英雄,主人送给突地稽英雄一柄宝刀,是请色目巧匠所打,锋利无比,主人还决定这个冬天不攻你部。”

      侯大勇道:“你们主人是谁?”

      辽人道:“主人是大将军耶律述律。”

      “原来是后来的辽穆宗。”侯大勇倒是知道此人,耶律述律执政期间不理国事,每天晚上酣饮,白天睡觉,被称为睡王,他执政期间政局动荡,多次败于后周军。

      “你们回去告诉大将军耶律述律,叫他不要来打,否则叫你们有来无回。”侯大勇对来人历声说道。

      随后,双方顺利地完成交易。辽人和粟末靺鞨人皆大欢喜。

      此役虽以粟末靺鞨人大胜而告终,但是辽人势力不是本部族所能抵挡。突地稽的伤情已日渐好转,粟末靺鞨何去何从就成为摆在部族面前的重大问题。侯大勇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粟末靺鞨的后代将写上重重一笔,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向北到大兴安岭,是这一部族最好的归宿。侯大勇提出向北进入兴安岭的建议,获得了大家一致认同。

      在整个部族即将北迁的时候,侯大勇却陷入了激烈的矛盾中。作为现代人,侯大勇没有【创建和谐家园】、女真、契丹等民族的区分,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民族都将形成一个民族,那就是中华民族,胡、汉实际最后将互相融合。但是现实问题是女真要到1115年才由完颜阿骨打统一各部,以后才开始强大,而这距现在还有一百多年,等到完颜阿骨打统一各部时,自己早已成为成为一堆黄土了。既然来到了古代,不去中原就终老山林毕竟心有不甘,现在正是乱世,到中原后,自己的军事素质,或许更有用武之地。

      当侯大勇提出要南下时,突地稽等族人极力挽留。侯大勇来到部族以来,深受部族所有人喜爱,经过与辽人之役,族人都把他视为部族的英雄,但侯大勇毕竟不是本族人,要走也理所当然。

      当夜,所有部族成员都聚在一起狂欢,为他们的英雄送行。此时粟末靺鞨已能制米酒,度数不高,但当侯大勇连喝十几碗后,就大醉不醒,如何回到帐篷也不知道。

      当夜,侯大勇在睡梦中又回到了另一个世界,妻子还是那么漂亮,侯大勇搂着妻子光滑细腻的身体,极尽温存,在自己精心爱抚下,妻子的【创建和谐家园】让人销魂,侯大勇在兴奋中达到了幸福的巅峰。

      侯大勇醒来时,头痛欲裂,随之却吓了一跳,自己光着身体,一名同样光着身体的妙龄少女正和自己紧紧搂在一起。少女盯着侯大勇,眼睛清亮,正是那名送羊肉的少女阿济格。侯大勇来到突地稽族里,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熟悉这个世界,练习各种生存技能,承担打猎等繁重的劳动,根本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男女之事,加上侯大勇和另一世界妻女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对阿济格的示好,他装作不知。粟末靺鞨部族的少女和宋以后中原少女不一样,示爱大胆,没有那么多的男女之妨,相反,增添人口,反而是部族的喜事。少女知道侯大勇要离开,见侯大勇喝醉,就扶着侯大勇就来到帐篷内,侍候他睡下。

      阿济格见侯大勇醒来,很是高兴,在侯大勇额头亲了亲,然后未着寸缕站起身,为侯大勇取来准备好的马奶。长期打猎劳作,使阿济格身材匀称健美,散发着青春活力。侯大勇正值壮年,也非古板之人,见阿济格敢爱敢做,不禁生出莫名好感,热流在全身窜动。当侯大勇喝马奶时,阿济格挨着侯大勇坐下,把头靠在侯大勇肩上。少女特有的幽香、发尖的轻微【创建和谐家园】,深深地激起了侯大勇封闭已久的欲望。侯大勇把阿济格抱过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让阿济格仰着。阿济格略显羞涩,脸微红,长长睫毛忽闪忽闪,鼻梁挺直,侯大勇心想:“阿济格长得还很漂亮,和现代人相比,别有一番风味。”侯大勇深深地亲吻阿济格,抚摸着阿济格极具弹性、光滑的皮肤,阿济格用劲搂着侯大勇,热烈回应着,帐篷内一时春色无边。

      …………

      侯大勇拟定了一条较为安全、便捷的路线,沿辽河南下,越山海关,再沿渤海湾而下,在沧州附近进入周境。侯大勇结合历史和了解到的中原现在的情况,知道此时郭威已称帝建立后周,但是在山西太原还有北汉政权,辽国占北方,南方有后蜀和南唐,郭威的日子并不好过,面临四面楚歌的危境。

      侯大勇决定去投奔柴荣,他知道柴荣就是以后的周世宗,是中原的强者。周世宗是我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有作为的君主,欧阳修曾这样评价周世宗:“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只可惜周世宗“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侯大勇对柴荣颇为敬佩,希望能凭着对战争、历史的了解,争取在柴荣军中取得一席之地。

      侯大勇不知道,他的决定对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后来的历史巨著《周史》中,对此有着极为精彩的论述。

      …………

      “向北,到大兴安岭,可在那里安家,群山、森林和黑土地会保佑所有族人。”

      “辽人会盛极而衰,但现在兵锋正盛,你们不可硬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根木棍易断,十根木棍可阻挡恶狼。”

      分手之时,侯大勇恨不得把东北这块热土上所上演的一出出历史大戏都告诉突地稽,可是这些事实没有人会相信。侯大勇给突地稽留下了忠告,也算尽到一个朋友的心意。三十年后的某一天,当突地稽接受了侯大勇的任命,突然回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侯大勇留给他的忠告,才真正体会这些忠告的真实内涵。

      突地稽坚持不要辽人送来的长刀,因为辽人送刀是给打败他们的英雄,而这个英雄是侯大勇而非突地稽,几番推辞,直到突地稽红了脸,侯大勇才接受了这把长刀。同时,突地稽还把最心爱的战马送给了侯大勇。战马的名字在粟末靺鞨语中意为“风”,意思是跑得象风一样快,在多次与辽兵的战斗中,“风”都将敌骑手扔得远远的。“风”全身长着浓密的黑毛,体高约一米六,头大额宽,胸廓深长,四肢坚实有力,关节、肌腱发达,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是十分优秀的战马,最值得称道的是“风”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

      当侯大勇在众族人依依不舍中,上马南行。当穿过一片树林时,侯大勇已走出了众人的视线。

      阿济格骑着马在路旁等候已久。

      “阿济格,我要走了。”

      “我知道,你是草原上的雄鹰,天空才是你的家。”

      侯大勇拿出了一张信用卡,送给阿济格,说:“这是我心爱之物,上面有我的名字。”

      阿济格接过信用卡,这从未见过的东西异常精美,上面有一些看不懂的文字,图案随着光线和角度不同发生变化,阿济格心想这肯定是侯大勇家传宝物,隐约还带着侯大勇的气息。阿济格在心中叹了口气,递给侯大勇一小袋物品。

      “这是我采的野山参,在中原可换粮食。”

      两匹战马亲热地喷着热气,打着响鼻,互相摩擦。

      当侯大勇一人一马孤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时,一滴眼泪落在了信用卡上,摔成很多碎片,就象阿济格的心。

      (第四章完)

      w w w. xiao shuotxt. co mt-x-t_小_说天/堂

      第五章 遇到商队

      毅然告别了粟末靺鞨部落,侯大勇开始了艰难的南行旅程。

      侯大勇充满了离情别意,特别是对阿济格,就这样转身而去,给阿济格留下一个远去的背影,让其伤心欲绝,实非侯大勇所愿。可是留下又能怎样?除非愿意一辈子在大兴安岭打猎。

      侯大勇一个人策马南行,并不着急赶路,现在中原形式怎样?如何找到柴荣?能否在其帐前效力?系列问题都是未知数。

      “上天即然让我回到五代十国,就应有他的道理。”

      “我回到这个时代,是否会影响到以后的时代?按照蝴蝶效应,即然事情已经发生改变,那么未来的变化是否越来越大。”

      侯大勇一人策马在草原上慢慢地行走,孤独让人思考,以前很多没有想过的问题纷至沓来。

      “记得在军校时,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人造卫星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同学们给出许多答案。最后教授的答案却出人意表,卫星的大小是由马【创建和谐家园】决定,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最初卫星及其生产工具是由火车来运输,所以卫星大小要和火车相匹配,火车大小由轨道决定,轨道大小是根据当时两匹马的【创建和谐家园】宽度来制造,所以,卫星大小是由马【创建和谐家园】决定。荒谬吧,却是真实的。这是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那中华民族选择那条道路是由什么来决定,由一笑倾城的妲己来决定?由孔子和学生在春光明媚的三月那一次次交谈来决定?还是秦始皇横扫六合来决定?而让一个军人回到这个时代,又能决定什么?”

      侯大勇边行边在心中解这一团乱麻。由于连年战乱,特别是辽国攻灭渤海国后,原渤海国领地大片大片荒芜,原来还担心遇到辽国骠骑,但是,侯大勇走了两天竟未遇到一人。侯大勇暗自感叹,从辽河南下,在现代社会实际是环渤海经济区,属于沿海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现在却几成无人区。

      又行一日,空气中已带有丝丝咸味,侯大勇到了辽东湾。到达海岸已近黄昏,一望无际的大海呈现在眼前,慢慢又在黑夜中隐去,只有潮起潮落激起的浪声,显得深不可测,令人心生敬畏。

      经过三天行程,侯大勇一人一马已人疲马倦,侯大勇决定休整一天再行。入夜,侯大勇烧起一堆篝火,借着火光驱走寂寞。人是群居动物,在一起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当一个人长期单独面对大自然,心灵将会受到更大的考验。侯大勇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心理素质过硬,同样觉得孤独难耐。取出手机,妻子还是温柔地嘱咐:“老公,注意身体,不要太辛苦,少喝点酒,要想我和妹妹。”这一段话是侯大勇参加军演时妻子特地录在手机里的,侯大勇当时还笑妻子年纪不大已开始啰嗦,谁知妻子的嘱咐成为绝版。侯大勇不停地拨打家中的号码,虽无任何信号,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拨打。

      经过一天休整,侯大勇在第五天又开始出发。走着走着,“风”突然兴奋起来,没有侯大勇的动作指示,开始一溜小跑。“风”平时很听指挥,现突然有异,侯大勇猜想“风”可能有什么发现,便任由它跑。果然,“风”带着侯大勇来到一个营地。

      听到马嘶叫,营地里出来两人,身上都挂着刀。两人明显是父子,父亲40岁左右,儿子不足20岁。虽然侯大勇没见过这个时代古代汉族人,两人也没有特殊之处,但是凭直觉,侯大勇判断这两人是【创建和谐家园】。

      两人见只有一骑,表情明显放松。互相打量一会,年长者问道:“你是渤海人?”此是渤海故地,侯大勇穿着打扮和渤海人近似,应是渤海人,但分不出是那族人。

      侯大勇没有听得太明白,现代各地方言差异很大,特别是福建、广东、上海这些方言,外地人就象听外语一样。想来古代交通不便,不同地域交流更少,方言差距应同样存在或者更大。侯大勇虽跟着粟末靺鞨人学过一些当时汉语的发音,却没有听懂。有上次笔书的经验,侯大勇立刻下马,抽出匕首在地上书写:“我是【创建和谐家园】,侯大勇。请问贵姓?”

      年长者见侯大勇拿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手指习惯性地触到大刀刀柄。见侯大勇在地上写的汉字,放下心来,也学着写道:“我是何褔贵。这是小儿何五郎。为何侯郎一人在此?”

      侯大勇见此人所写,称对方“郎”,想来这是相互间的称呼,联想到李白的一句诗中里有这样的描写:一个老人问李白“郎今欲渡缘何事”?然后告诫他“如此风波不可行”。看来这时代或是这地方相互间的称呼和唐时称呼接近,五代十国实际是唐后期武装割据势力的延续。于是,学着写道:“我为北地【创建和谐家园】,北地为辽所占,我随靺鞨部族北上,因不惯北地苦寒,想回到中原,幸遇各位。”

      “原来侯郎是【创建和谐家园】,难怪相貌堂堂,不似胡人那么粗鲁,北地强盗甚多,见侯郎携刀持箭,料是武艺出众,但是好汉不敌人多,我们是沧州商队,要回沧州,如侯郎愿同往,等我向刘郎说说,让侯郎和我们一道回去,行否?”

      侯大勇正在为过山海关而发愁,因靺鞨部人曾说,过山海关要有关防文书,没有文书不得过。现在跟随商队,正好可过。于是立刻答应,并对何福贵表示感谢。

      征得同意后,何福贵带着侯大勇进入营地,见过刘三。刘三是沧州商人,经常到长白山、兴安岭一带收购关外特产,又把中原的生活用品贩到关外。当时,中原与东北交往密切,虽然政权不段变化,民间的交易却一直频繁活跃。刘三是一条身高体胖的大汉,侯大勇有一米八二,刘三和他相近。刘三舒服地躺在一张躺椅上喝茶,听何福贵把事情经过说完,并不说话,只是用眼角瞟了侯大勇一眼,精光一闪而逝。侯大勇也没有说话,上前用手一拱,作了个揖。刘三见侯大勇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态度不卑不亢,暗暗称奇,面上不动声色,只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何福贵的请求。于是,侯大勇就加入刘三的商队。

      何福贵、刘三很轻易地把侯大勇留在商队,有二个原因,一是侯大勇是【创建和谐家园】,商队惯例,在胡地遇到落难【创建和谐家园】能帮就要帮,不帮则会被人认为薄情寡义,被人瞧不起;二是更重要的原因,近来在山海关北侧,活跃着一伙马贼,为首的叫悉独官,契丹族人,狡猾赛过狐狸,狠毒犹如狼群,过往商队被劫掠不少,大部分马贼劫掠财物后,并不要人性命,唯独悉独官要财要命,商队谈悉独官色变,因而,北上商队越来越少。刘三对悉独官心存顾虑,何福贵身为护卫头领,对悉独官也着实担心,见侯大勇身材高大,携带武器,故有心召其做为护卫,增强力量。

      何福贵详细地把这个商队的情况向侯大勇作了介绍,见侯大勇对汉话似懂非懂,就放慢语速,边比边说。由于在靺鞨部时,侯大勇已对这个时代的语言进行了认真学习,有了基础,所以经三二日,倒对何福贵的语音大部能听明白,基本了解整个商队的情况。

      刘三家族是沧州著名大户,属地方实力派,家族有土地千亩,刘二郎刘存孝为沧州刺史,刘三则常年在沧州和北地往返,为家族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次北上的商队共有50余人,因商队所贩贵重物品着实不少,专门请有护卫,何福贵是商队护卫头领,还有另一个护卫头领赵武。

      沧州历来是胡汉争斗的战场,为自保,民间习武风气很浓,何福贵出自沧州著名武术世家,武艺高强,家传十二路“何家刀”,招式凶狠,鲜有对手。何五郎是其子女中武艺最好的,深受何福贵所喜,数次护卫,何五郎都出了大力。护卫队副头领赵武,也出自沧州武术世家,与何家一直不和。这次刘三为对付悉独官,把赵武和何福贵一并请来,何福贵本意并不想和赵武共同护卫一个商队,赵武虽说武艺高强,为人却气量狭窄,何赵两家多年不和,在一起护卫实非所愿,只是刘家对何家曾有大恩,何福贵才同意一起作商队护卫。

      何福贵对侯大勇寒光闪闪的匕首印象深刻,当接过侯大勇的匕首,把玩良久,惊叹:“真神兵利器,干将、莫邪不过而而。”侯大勇则连称:“此为家传,实不知何人所铸。”何福贵的徒弟都知侯大勇有一宝刀,纷纷拿来观赏,有好事者还拿来铜钱,试试此刀到底如何锋利,结果铜钱被轻易砍成两半。

      赵武冷眼瞧着何福贵的徒弟们围着侯大勇,心中升起了对侯大勇的敌意,侯大勇是何福贵招来的人,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当赵武的徒弟向其述说匕首的锋利,赵武冷笑:“一把破刀,有何稀奇。”

      商队一路走来,甚为平静,眼看要到山海关,大家都松了口气。

      侯大勇明显感到赵武的敌意,很快,侯大勇就从何五郎口中知道了何赵两家不和的事,“原来把我当成何福贵的人,这我不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此后赵武数次挑起事端,侯大勇知其出自武术世家,不知其武功到底有多历害,一直隐忍不发。

      每天商队停歇,何福贵和赵武都要督促各自【创建和谐家园】练习武艺,当然,何福贵和赵武互相防备,都在距离对方很远的地方练习。对于古代武功,侯大勇有一丝好奇,不知古代武功到底如何,是否有武打小说中那么神奇。担心终有一天要和赵武冲突,侯大勇趁赵武练功之时,使出部队侦察所用手段,认真观察了赵武的武艺。侯大勇对赵武武艺作了基本概括:“为北派武术,大开大合,注重脚法,实战性强,不好对付。”但是武功还没有达到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神奇,自己应是可以对付。

      何福贵多次询问侯大勇所习何艺,侯大勇却说只习粟末靺鞨人的箭法,拳脚、刀法都是和山中野兽搏斗所用,并未习艺,侯大勇说的是实话,部队所学,实用凶狠,都是一招制敌的招术,除了摔跤外,还真说不上练过什么武艺。

      当赵武多次挑衅后,侯大勇决定要找个时机教训他。

      时机很快就来了。一日,商队歇息,侯大勇提水去为“风”洗刷,当经过赵武帐篷时,赵武假装不经意间,把一桶刷过马的脏水泼到侯大勇的脸上。当时,刘三、何福贵等商队众人都见到此事,众人均觉赵武过份,何福贵忍不住说:“欺人太甚。”

      赵武站在帐篷前,似笑非笑盯着侯大勇。侯大勇知道这是惩罚赵武的良机,事由赵武挑起,众人都见到,打败赵武,一战立威,免得以后商队再有人找麻烦。

      侯大勇擦干净脸上的脏水,走到赵武身前,非常冷静,却又非常清晰地骂道:“猪头,活得不耐烦,吃屎去吧。”骂完,一口痰向赵武吐去。赵武躲开痰,还没有反应过来。侯大勇紧接着又骂:“猪头,来、来、来,让你家大人教训你。”此时代,沧州语中大人意为父亲,侯大勇此语,极为侮辱赵武。这是侯大勇的战略,既然要教训赵武,就要让他刻骨铭心,策略上是先激怒赵武,让他在愤怒中犯下错误,一击得手,避免和他缠斗,让他的武艺发挥不出来。

      这时,商队的人见侯大勇出言不逊,他们都知道赵武的历害,暗叫不妙。果然,赵武气得满脸发紫,何福贵暗暗叫糟,来到刘三身旁,希刘三阻止这场争斗,刘三却不表态。

      赵武和侯大勇来到中间空地,双方开始对峙。赵武却立刻恢复平静。侯大勇暗暗称赞:“毕竟是武术世家,搏击经验丰富,能在搏斗前制怒。”侯大勇一个跨步冲拳向赵武面部击去。何福贵见此拳平淡无奇,只是力大势沉而已。叹道:“侯郎果然未练过拳脚,这下怎么可好。”赵武同何福贵想法一样,不禁生出轻视之心,格开侯大勇这一拳,立刻开始反攻,用一招“黑虎捣心”直取侯大勇胸部。面对赵武又重又狠的一拳,侯大勇不退反进,猛地大步向前,迫近赵武,赵武重拳虽击中侯大勇,因距离过短,已无杀伤力,而侯大勇趁机快速用双臂拉住赵武的脖颈,发力收紧双臂,赵武身体被迫前屈,侯大勇以一技猛烈的膝撞,撞中赵武的胸部,赵武当场昏迷不醒。

      侯大勇这招来自泰拳,名为拉颈撞膝,是部队侦察兵常用的一招,屡试不爽,两军相逢特别是侦察兵相逢,根本没有时间和敌人过招,招招都是足以结束战斗的杀招。侯大勇先激怒赵武,然后示弱,再以一招凶狠、惊险的泰拳,快速结束比试,是经过认真策划,而非鲁莽之举。

      见到这个结果,商队众人目瞪口呆,都没有想到比试在一招之内就结束,倒下的却是实力强劲的赵武。

      (第五章完)

      WWW.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六章 激战马贼

      侯大勇一战立威,商队里再无人找其麻烦。赵武【创建和谐家园】虽然总是对侯大勇怒目而视,却无人敢于挑战。眼见再过二天行程,山海关将至,商队众人逐渐放下心来,看来这一趟平安无事了。

      刘三对侯大勇态度明显改变,多次邀侯大勇参加商队大小头脑的用餐。刘三和何福贵不同,何福贵为武人,刘三家族却是一方豪强,与后周政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侯大勇正想从中了解后周的政治格局,因此有心结纳刘三,只是双方地位差距较大,刘三断不会跟他谈论当时政治,但侯大勇还是从刘三与其它头目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部分社会、政治情况。

      首先,知道了准确年号。时为广顺二年,正是郭威称帝的第二年。这是侯大勇第一次准确知道所处年号,粟末靺鞨人虽有人常到汉地,无奈中原政权变化太快,又为辽人所阻,对年号并不清楚,侯大勇多次询问,却没人能准确说出中原是什么年号。侯大勇心道:“广顺二年,我记得郭威称帝只有三年,三年后柴荣就称帝,也就是说,明年柴荣就要称帝。”

      其次,现在柴荥正在澶州,任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澶州,现之濮阳,与沧州相隔不远。

      第三,广顺二年正月,兗州慕容彦超反,此事在侯大勇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就已发生,大将曹英等东讨,数月无功。柴荣想去征讨,无奈枢密王峻意不欲柴荣将兵,多方劝阻,最后周太祖郭威进行了亲征,在六月才平定叛乱。在与众人闲聊时,刘三多次提到此话题,无非是夸耀太祖无敌于天下,侯大勇却从中听出另外的意味。当时政治斗争仍是很激烈,柴荣想领兵平叛而不得,看来这个朝中大员王峻和柴荣的关系有点问题,柴荣要想称帝,应有一番斗争。侯大勇心道:“这可是投柴荣的好时机,称帝后,见他就难了。”

      一日,刘三又邀侯大勇到其处,酒足饭饱后,刘三突然问道:“见侯郎每日习箭,箭法甚精,是否有心从军?”

      侯大勇知其兄刘存孝为沧州刺史,听其意,似从自己每日练习射箭中,看出自己从军的意愿,可是,如果投到刘存孝军中,能否和柴荣见面是一个问题。明年,柴荣就要成为周世宗,再过几年,周世宗就要逝去,时间可耽误不起,是否投到刘存孝军中,倒颇值得思考。最后,侯大勇决定,还是直接到澶州投柴荣为好。因此,侯大勇恭敬地说道:“我在北地森林长大,北地猛兽甚多,练习箭法,是为打猎。”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