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魏野仙踪》-第5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将驴放开由它去吃草,魏野从袖囊里翻出刚买下的野炊用具套装,由风月堂的店长封岳热情推荐的“山民的厨房”大礼盒。是大礼盒,但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像是风月堂的虚假广告。算起来,这套炊具也就是一副简易炉架、一个炖汤的黑釉砂锅,外配一个用来煮粥的铫子,一副青竹蒸屉,还有十来根烤叉。

      随便捡了几块石头搭了简易火塘,魏野一手捏着六甲箭,在林间空地上打量着四周有哪些木质干松的老树需要修剪修剪枝杈。其实就算是湿柴,也难不倒仙术士,用洞阳剑祝燎上一道,什么湿柴也能变得干松好烧起来。

      魏野忙着给古树修剪头发,司马铃就取了一个不过巴掌大的桂木瓢去附近溪汲水。这木瓢也是大枪府通过封岳送来的礼物,属于附法道具一类,附加了某个侍奉泉水女神祭司的祝福,有净化水中不洁之物的效果。

      泉水女神是自然神明中的一大类,而且普遍都居于微弱神力的从神地位。司马铃又不是魏野这种宗教民俗学研究狂,也生不起深入考究这个桂木瓢来历的兴致。她只是一手握着桂木瓢,一手握着汲水用的玻璃广口瓶,走到了溪流边,正欲俯身提水,却有一阵什么动物踩着溪水而过的声音,引起了她的注意。

      一撩红裙,祩子打扮的司马铃向着发出声响的地方走去,像是拨弄柔弱花草一般,把拦路的灌木纷纷拨倒在地,踏入了那还在微微颤动的草窠子前:“这么大的动静,是野鹿?还是跑来捉鱼的熊?”

      124.第124章 ?云遇青山,水逢赤壁(二)

      以石块垒好火塘,运使洞阳剑祝燃起篝火,还放好好了两个附着布垫的蒲团。魏野坐在火塘边,手相似了。这是春夏之交时候,这孩子还穿着这么一身,可想而知,不是佃户家的孩子,就是逃奴,不定还是从附近路过的人牙子手中逃出来的。看着魏野这身装束,害怕是正常的,不怕,反倒有些反常。

      看到这没法沟通的样子,魏野索性也放弃了。一起身,仙术士瞥了一眼司马铃,径直开了口:“这孩子是从哪领来的?四周可有没有什么人搜寻?若真是贩奴的【创建和谐家园】,前面离函谷关已经不远,就算我们想插手,也需避开了守关军士。你阿叔我这身道法,对付十几、二十来个寻常大汉,倒也轻易。可要是有弓有强弩的近百军士,我单人独剑的,纵然有青溪道服护身,也难免不得苦战一番……”

      听着魏野这般,司马铃首先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叔叔,你最近的思维方式果然是越来越暴力了。这孩子一个人蹲在溪源处的草窠子里,我看他没处可去,问什么也只会头摇头,索性就先带他到这里,先让他吃东西而已啦……”

      魏野听着自家丫头指摘,也只是耸了耸肩膀,不置可否。然而对司马铃的辞,他还是直接出声打断:“你的时候,抱着流浪猫回来,也是这么跟阿姐的。喂东西就走?最后那只猫不还是养在我房子里啦?这种敷衍阿姐那样好心太太的辞,对为叔我可不管用!”

      被魏野拆穿,司马铃也只是哼哼两声,正想抗辩什么,魏野已经从袖囊里翻出一个标记着“快速生物降解”的盥洗盒朝她丢了过去:“先带这孩子去清清干净,然后过来和我们一起吃晚饭!”

      接过盥洗盒,司马铃做了个鬼脸,正要带着那孩子走去溪边,却不料这满身尘土的瘦孩童,却突然站了起来,向着魏野深深垂首下去,然后躬身,伏地,却是做了一个再标准不过的伏拜大礼。

      魏野正容受了这一拜,随即俯身将他扶起,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头:“去吧,跟我家铃铛洗洗尘土,一会过来吃饭。放心吧,叔叔我乃是修仙之士,不是妖怪,不想吃孩子的。”

      倒是你身边这个姐姐,倒是不折不扣的半妖来着……

      瘦的孩童那一双有似暮星的漂亮眸子,认真看着魏野。虽然蓬头垢面,满脸都是泥灰,但似乎还能看出一端秀模子,就这么抬起双手,握着魏野的手,朝下拉了拉,让魏野那已经握惯了剑而微微有些薄茧的手覆上了他的脸,像是在感受魏野掌心的温度。

      魏野笑了笑,蹲下身来,让自己的视线和这个瘦的少年平齐:“好了,放心吧,这一段路,我不会丢下你的。”

      ……

      ………

      目送着司马铃带着男孩离开,魏野叹了一口气,随即将广口瓶中的泉水倾入座在火塘上的铫子。泉水与烧热的铫子一触,立刻滋啦啦地发出轻响,腾起一股白雾。魏野这才从袖囊中取出一包米,撕开口,想了一想,却是直接将一包米,全部倾入了铫子里。

      色作乌青,隐带墨绿色的米粒在泉水中一浸,就透出一股光润如碧玉的色泽来。一种浓郁的甘香微涩气味,随即散入空气中。

      魏野盘膝坐在火塘边,一手微捏剑诀,引洞阳剑祝法力心控制着火力,正在全神贯注时候,却不料耳畔又是一个陌生男子声口:

      “嗯,这饭好香!主人家,山林炊饭野食,也是陆通、葛由一流山居服饵人物么?生冒昧,主人家这锅稻饭,可否见赐一器?”

      所谓陆通、葛由,都是周时山居服食松脂茯苓等药物修炼得道之辈。魏野身后这人,不用梁鸿之类儒门隐士作比,反而以陆葛二仙作比,可见也是个求仙之人。魏野轻轻一笑,也不回头,就这么反问道:“足下既然识得我这锅饭的香味不恶,只不知道足下可知道我这稻饭里的玄妙?”

      身后那人闻言,扬着鼻嗅了几嗅,方才蹙眉道:“这甘香之中,微微有一股清苦气味。不似松花,也不是苍术,和首乌、甘菊、枸杞根的气味也都不似。嗯,生冒昧一猜,这是取南烛汁液煮成的稻饭么?”

      魏野微微一头,曼声吟道:“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唯有赤松游,方期拾瑶草。道友鼻子不坏,对服饵之道倒也精通,这碗青精饭,久服资阳气,有轻身、长年、容颜不衰之效,理该奉请道友一碗。只不知道友如何称呼?”

      身后那人拊掌笑道:“好个‘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道友盛情相请我这不速之客,生庐江左元放,就此叨扰道友了。”

      125.第125章 ?云遇青山,水逢赤壁(三)

      庐江左元放,这名字在光和五年尚且不显。

      原本历史上,乌角先生左慈之名惊动天下,还要等曹魏定基之后,大汉丞相兼魏王广招方士入许都的年月。

      起来,曹操真正靠军功起家,还和太平道领导的黄巾起义有关。收降了太平道余部的青州兵,更是曹氏军阀化的重要步骤。而日后曹魏取汉中,对天师道的系师真人张鲁,也是颇为礼遇。因此上,曹魏与道门的关系,反而比蜀汉、孙吴强不少。

      蜀汉对于道门,一向是全然敌视,诸葛亮治理蜀地,一大举措就是清除蜀地天师道的影响力。孙吴对于道门尚算客气,可也闹出过霸王孙策杀于吉的事件,又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迎请佛舍利的政权,开启了东南民间迷信佞佛的恶缘。

      一来曹操这大汉丞相被太平道余部的青州兵当成是应天命代汉的有道真人,二来曹操自己也颇好神仙之术,于是遍召方士入京。一来,是经历过黄巾起义的老曹,对于道门鼓噪生事的本事心有余悸,不得不稍加羁縻,二来,老曹这对别人家媳妇别有偏好的家伙,铜雀台中旦旦而伐,常年弓马娴熟的身子也有些虚亏,不得不于养生之道上稍加留意。

      也正因如此,四方学道之人,大多往来于许都。比如青牛道士封君达、后世尊为外科仙师的华佗等人,都是因此入许。

      庐江出身、学道峨眉的左慈左元放,也是在此因缘际会下面谒曹操。只可惜乌角先生左元放,天生和老曹八字不合,数度忤犯曹操逆鳞,索性大玩了一通变化之术,化身成羊,隐沦遁形而去。而道门灵宝一脉的祖师,号为太极左仙公的葛玄真人,亦是从左慈受太清仙经、玉液金丹之道。

      虽然日后东晋南北朝诸种道书之上,左慈位业不过福地主者一流地仙,甚至没有列入天仙之中去。然而真论起左慈于道门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在民间津津乐道的口碑,倒是都远远高出九天之上,那些连尊颜都不肯露给民看的大仙家们。

      但就像此刻洛阳城中那位新任河南尹曹孟德,还在为自己参加了凌迫君上的宫变而懊悔,丝毫不见日后囚天子,杀皇后的权臣气象。此时此刻,乌角先生左真人,也就是个会被青精饭的香味引过来的学仙方士,和日后面对一国之主亦谈笑戏谑自若的狂狷仙人,也好似判若两人。

      得了魏野邀请,这位日后留名各种三国话本、游戏、同人里的乌角先生也不客套,就在魏野对面的蒲团上坐了。两个也算都是道门中人的男人彼此打量一眼,也都给对方暗暗下着评语。

      在仙术士眼中,自己这位留名各种仙传和神异故事里的同行,此时年纪倒不算老大,也没有三国演义中那标志般的一身行头:白藤冠、青懒衣,自然也没有眇一目、跛一足。他头上不簪不冠,一头黑发就是那么披拂脑后,倒是大有狂生气度。

      至于这位乌角先生身上,倒也是一袭皂色长衣,然而袖子却是一般农人短褐般的窄袖,和魏野那袖口微微收窄、带胡人贵戚色彩的青溪道服也大异其趣。但要这位乌角先生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尊容。魏野下巴上蓄的那一部匪气十足的短须已经够非主流的,这位乌角先生的相貌就更加古怪:

      眼窝深陷,一对粗黑的眉毛在眉角上划出一对半月形,刀条脸,尖下巴,怎么看都像是那些吃不饱饿不死的穷书生。可这位乌角先生偏又生了一个高鼻梁,看上去就更带几分桀骜气质。

      更不要他的胡子,只有下颌上那一部山羊胡还老老实实地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薄唇上那对起码二指长、一指宽的胡髭,就直接走了普鲁士容克贵族的路线,像一对骑兵弯刀般骄傲地翘着,正好把他的脸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这样的尊容,换上一身燕尾服,再拎上一根手杖,简直就可以径直走入德皇威廉二世的无忧宫宴会大厅。而往来军官侍卫,也只会肃然敬礼,却不用担心被侍卫兵赶出去的。

      而在左慈眼中,面前这个装束微带胡风的年轻汉子,言谈煦煦儒雅,可举止之间大度随意,又有一股久在人上的豪迈风采来。这样气质,倒实在不似个隐遁山林的清修之士,反而像是那种功成身退的宰臣做派。

      至于道术上的修为么,在左慈这纵然未证仙班、也算得术法高人的眼中,就见魏野周身气机虽算得凝定,却似通灵古剑伏于匣中,一旦感知警兆,就要自行跳出饮血。道行高下且不去他,只这股气机,便是直奔着杀伐之道上去的。

      这样彼此对望一番,对彼此都有了些认识,也多了一些敬意。就算魏野于望气之术上只得粗略,观人冰鉴之法比起左慈这正经科班出身之辈,略微差了一筹。但耐不过魏野对于历代仙传都是娴熟在胸,反而更占了一步先手。

      待通了名姓籍贯,二人又谈了谈服饵之道上,五金八石等所谓石药与苍术、枸杞、茯苓、灵芝等草木之药的长处短处。这一番话下来,铫子中的青精饭已炊熟,粒粒饱满如碧玉。这倒不是这米有什么特殊之处,而是青精饭本来就是取南烛汁浸泡后,九蒸九晒而成的干粮,也算是道士入山必备的快捷食品。

      嗅着这青精饭的味道,魏野随即掌一翻,将铫子从火塘上移开,转而将汤锅安在上面。再将广口瓶提起,瓶口一倾,一线水光流泻下来,正好是大半锅泉水。

      一派主家气质地向着左慈一笑,魏野方才道:“山中没什么做羹的好东西,就是生姜胡葱也不好置办。不过好在我随身带了胡椒姜粉,倒还能替羹汤略略提一提味道。”

      左慈虽然面上含笑,连称有劳,但是看去魏野的眼光又有不同。山居修真之士,断炊绝粮都是常事,要是深山穴居,野果药苗之类就算是难得珍味。就算是召猿役虎之术的高人,也不过就以草木之实代饭。可有谁听过,修道之人在饮食之道上如此考究的?

      那青精饭也就罢了,不算是太难置办的饭食。可山中煮羹,还嫌没有新鲜葱姜调味,用了西域而来的珍贵胡椒还一脸嫌弃地什么“略略提一提味道”。

      Èç´Ë¿¼¾¿Òûʳ£¬¼¸½üÓÚʳ²»Ñᾫ¡¢ëÚ²»ÑáϸµÄµØ²½¡£ÒªÎºÒ°²»ÊÇÄǵÈÖÓÃù¶¦Ê³£¬ÃæÇ°·½ÕÉÖ®µØ£¬¾¡ÊǰÙζÕäâÊ£¬»¹ÏÓÆúÎÞÒ»ÏÂóç´¦µÄºÀÃŹó¹«×Ó£¬Ö»ÅÂ×ó´ÈµÚÒ»¸ö¾Í²»ÐÅ¡£

      此刻胡椒产出地,一为南亚,一为波斯。佛经中描述龙众鬼神所居香山,遍生荜拔果,的就是黑胡椒。既然鬼神都珍视此物,那价格自然高昂,而产量也未必有多大。流入华夏的胡椒,是作为珍罕香料使用,长安未央宫,以胡椒和泥涂墙,就被当成了皇家奢华风尚。

      再往后算,唐代某次政争抄家,从犯官家里抄出数百石胡椒,就震惊了朝野上下,一道高呼“富可敌国”。看上去,那架势也不比嘉庆抄了和珅家产来得了。至于宋、明,胡椒价格虽然略有下降,也是被当成上等香料拿来熏衣服或者当成外丹服饵的名贵灵药用的。

      至于隔了整个【创建和谐家园】地区,和亚洲商路难通的欧洲,胡椒价值更是炒出了天价。甚至列国征战,战败国都以胡椒作为战争赔款。等到胡椒变成调味料的时候,都得从东南亚种植园产业化以后算起了。

      因此上,在汉末这个时间,若有人用胡椒汤当佐料,要不是南阳巨室、五陵豪富出身的败家子,那还真没有人肯相信的。

      魏野瞥了眼自己这位同行,却见他半信半疑的神色,鼻翼微微翕动。仙术士心知,这位对服饵之道也很有研究的道友,是要嗅一嗅自己是不是真拿得出胡椒来。当下也不多言,探手从袖囊里捏出个玻璃胡椒瓶,就这么拨开玻璃瓶塞,倾了些胡椒粉下入汤锅里。

      末了,魏野满面促狭神色,将瓶口微斜,轻轻一抖。借着火塘上的微光,恰能见一抹胡椒粉从瓶口脱出,就这么飞入了左慈不断翕动的鼻子里。

      原本还在细辨那一股香味是不是胡椒味道的左慈,当下神色就是一僵。鼻尖抽动着,不断吸起气来。

      看此情形,魏野哪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事情。忙不迭地将汤锅盖子一扣,就这么从火塘上端开,朝自己身旁一藏。

      随即,一个喷嚏,响彻了山间林地。就连火塘中的火焰,也被这喷嚏带得火光摇动,几有熄灭之兆。

      魏野那凉凉的看好戏的口吻,随即响起,在这个时候,这仙术士的口吻就显得分外幸灾乐祸起来:“元放道兄,我这瓶中的胡椒粉,气味可正宗么?香味可馥郁么?辣味可够【创建和谐家园】么?”

      126.第126章 ?云遇青山,水逢赤壁(四)

      被魏野这么一打趣,左慈也不以为意,翕动着鼻翼深吸两口气,方才笑道:“这等性温味辛的气味,确实是胡椒不假。”

      魏野笑笑,重又把汤锅座上火塘,摘去了锅盖,却将青竹笼屉安在上面。耳畔响起绣鞋踏着林间枝叶嘎吱嘎吱响的声音,他抬头看去,正好看见司马铃拉着那孩子,朝着自家飞奔过来。

      还没到得跟前,少女的甜美嗓音已经洒了一路:“叔叔,今晚蒸的是什么包子?可先好,猪肉大葱馅子的可不要,要板油虾蓉的才好!”

      随着司马铃的脚步,被她拉着的男孩,也是手足无措的跟着跑了起来。这番洗刷后,司马铃照着自己的趣味,给这看去好似刚十岁的哑巴少年梳了一对丫髻,又用青纱包头绾起,看上去就似年画里送财童子一般的包包头。身上那破破烂烂的羊皮袄子,也早已换下,改成了一件杂绫青衫,腰间也系上了两头缀着流苏的吕公绦。

      这哑巴男孩洗的干干净净的,再没有刚才被司马铃如拣弃猫一般带到魏野面前的那脏兮兮样子。似乎对这一身新衣服,还有些不习惯的样子,站在魏野面前,就只是低着头手足无措。然而魏野只看着这孩子那瘦弱的身体,长期营养不良的脸色,还有微微发黄而看不出本来色泽的柔软发丝,不由微微一叹。

      倒是在他身边端坐的左元放,目光不经意地扫了眼少女和她拉着的哑巴男孩。目光在司马铃面上稍一停留,随即又将目光落在哑巴男孩身边打量一通,随即向魏野笑道:“这位妹子,倒是容貌出色。她带来的这个孩子,倒也骨骼清奇,倒让元放有了一比。”

      “哦?”魏野拾起一支松枝拨了拨火炭里的火,漫不经心地问道,“比从何来?”

      “弄玉逢董偃。”

      弄玉乃是秦公之女,以音律得道,骑鸾凤飞升。董偃却是西汉时的贫家少年,最后沦为了宗室贵女【创建和谐家园】的情人。

      听了这一比,魏野抬眼看了看左慈,摇了摇头:“面相之法,只定得下凡夫俗子前程。孝文皇帝的宠臣邓通饿死,只因他乃是凡人,遇到孝景皇帝蓄意报复,自然只能束手待毙。”

      听着魏野反驳,左慈也不着恼,反问道:“则道友之见如何?”

      魏野微微一笑,将手向天一指,朗声道:

      “若是出入列国而人莫识之,傲礼王侯而人莫害之,游戏于水火,鼓舞于风雷,浮游青云,潜行江海,乘飞龙,上造天阶,御六气,逍遥世外。则岂但董偃、弥子瑕之流,即秦皇汉武辈,又何能比拟于万一乎?”

      闻得此言,左慈不由拊掌大笑:“道友此语,正是我辈将来写照,安能不与道友共之?”

      对于男人的嘴炮,特别是都是修仙专门科的男人们的嘴炮,司马铃是丝毫不感兴趣的。少女闻着青竹笼屉里渐渐透出的香味,自顾自地了头,将笼屉移开,将十几枚溪中取来的干净石子,连着石子上的嫩滑青苔,一同丢入汤锅里。

      然而她身边的哑少年,从听见了左慈那谶语般的比喻后,就是全身冰凉,双手也不自觉地悄悄握起。等听着魏野那一大串的嘴炮,却是热切地盯着魏野,目光瞬息不移。

      魏野侧过目光,恰好迎上少年的双眼,随即一笑,将手一指少年,对左慈道:“道兄以为,此子如何?”

      就算领教了魏野的嘴炮,左慈仍然不肯松口,直接回道:“幼遭孤露,颠沛流离之相。偏偏眼带桃花,容易沉沦欢场,欲洁不能洁,实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算是得享人间****,朝欢暮乐,也难过一纪之数,消受不得福分。”

      听着左慈这谶语,魏野摇了摇头道:“这世上,昆山蓝田,美玉多矣,传国和氏璧玺,唯此一方。这天下,汉水潇湘,嘉木多矣,东岳五大夫松,也独独唯此一株,何苦去贪它的?琼琚换木瓜,琼瑶换木桃,更是无谓。倘若使蓝田之玉,化为广成子金鼎一丹,岐山梧桐,移为帝乡悬圃一树,岂不大妙?”

      正着,魏野转头看着哑巴,朗声道:“哑巴,来来来,这位左先生,是我辈仙道中人里出类拔萃的高士。你若拜在他的门下,将来飞升尸解,总能得一个仙家正果,你还不快些拜了师父吧!”

      魏野这样一逼,左慈忙不迭连连摆手:“师徒科盟,仙家至重之事,道友安能如此儿戏?况且道友如是有心,自己收徒就好,何必赖在我左元放的身上?”

      侧过目光,看着这司马铃捡回来的哑巴,眼睛盯着刚换上上的新鞋尖,不肯抬头,也不肯照着魏野吩咐行礼。魏野便知道,这哑巴大约就像是幼鸟出壳后的第一眼,生物学上所谓的铭印现象,把自家叔侄两个认定了,再不肯走的。这与左慈攀关系的认师投资,也肯定进行不下去了。

      然而魏野这仙术士可是个无法无天的野路子,连洛阳宫变都肯搅合进去,又哪怕这推托?当下就叹了一口气,微微佯怒道:“道兄这样就不是了,我所学的,都是杀伐护生之术,却没有不死长生之道。如何给别人做师父?既然道兄谦虚,那我替道兄担个责任也罢,这孩子就收归我的门下,我却不是他的师父,只作他的师叔。”

      左慈偷眼望了望哑巴,见这哑少年面有喜色,方才正容答道:“这孩子不聋,只怕也不是天生哑子。倒有九成九是受惊过度,得了落魂失语之症。日后有了机缘,只怕还有复原的一日。如今道友肯代兄收徒也是美谈,不知令师兄是……?”

      魏野盘膝坐在蒲团上,阴恻恻地一笑,拱手道:“则道兄便容弟认个师兄如何?我这做师叔的,便替师兄尽力教导这乖巧师侄,也便是了。”

      这一下,倒把左慈噎得哭笑不得,只得道:“道友倒是打得好计较!左元放不过欲扰道友一碗青精饭,倒多了个师弟连带着师侄出来!道友若非姓魏,左元放还以为道友乃是陶朱公范蠡范大夫的嫡亲后人,才有这样不做亏本生意的心机!”

      魏野也不去驳他,就手从袖囊中取出个木碗,抖手盛了一碗嫩滑青苔加石子煮的汤羹。他一面递向左慈,一面答道:“师兄如嫌一碗青精饭卖得贱了,这还有一碗石子羹。其泉石清气,味甘于螺,算是师弟再添一个搭头也罢!”

      127.第127章 ?云遇青山,水逢赤壁(五)

      遍阅道书仙经,就会知道,向仙人拜师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智商和情商倘若达不到要求的人,就算一时走运踩上了仙缘遇合的大运,也未必能真正成仙了道,被涮了一顿打发走路的反而更加常见些。

      世上不是没有“额有朝天骨,眼中透灵光”的位面之子,气运所钟,走在路上就能拣个瓶子,街边摊上就淘换出什么稀世神器,一群大能哭着喊着跟在后面求拜师。然而这样的人物,纵观整个多元宇宙,也不过寥寥猫两三只。要是再除以智慧生命总数,得出的数值,差不多就无限接近于零。

      而另外一种需要星界冒险者正视的问题,则在于那些传统惯性强大的施法者组织。不论是某些仙道门派与魔法师学会之类施法者组织,如果其组织形式没有演进出完备的内部体制,那么往往也就是封建行会与秘密结社的水平。这种带有封建行会特色的仙道门派和魔法师学会,往往也就满足于这种静止的,农业社会特色明显的体制。这样的体制之下,其中的法术发展也必然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

      或许对于只想求取法术秘诀的星界冒险者而言,这样的死气沉沉体制,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是在这种低端体制之下,门人与学徒都与长老导师间存在着极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这对于星界冒险者而言,就是很难接受的事情了。高度发展的社会中的师生关系,与这类近似封建行会中的师傅学徒关系,两者间的差异,简直就像是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那么大。

      嗯,在星界之门流行的各种报刊杂志中,有一份别名“谁能比我惨”的报《时空******》,虽然是格调不怎么样的狗仔报纸,销路倒是一直不坏。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一个专栏,叫做《穿越扯着蛋》,专门记录新手和那些死活不能就职的倒霉鬼们的不幸遭遇。

      在这档栏目中最近一段时日爆出的八卦里,有为了就职仙术士而拜入邪道门派,结果被师长夺舍的。也有试图学习魔法,结果在法师塔里被老法师潜规则的——不是星界之门及时派遣救援队,就差被做成魔法世界中的【创建和谐家园】娃,所谓的肉身欢愉魔像了。至于那些黑魔法师和邪神祭司,骗徒弟给恶魔和邪神当活祭,或者干脆就拿来做施法材料,更是常见。

      至于那些言谈间不注意,忤犯了那些旁门中人和谈不上好人的巫师,结果被下咒变成动物的,石化成雕像的,甚至险险被抽魂做成魔头的,也都算不上鲜见。就算是那些看着稍微正常一些的门派和法师组织,也没好到哪去。

      有的散仙收徒,要【创建和谐家园】变化飞鸟服役,更恶劣些的旁门中人,则是用兽皮裹了人身,变为猩猩、马熊之类。又有些沾染了印度风格的苦修门派的所谓大成就者,要门人托钵苦修,当上十多年的乞丐,再四处找死吃苦,也都是常事。相比较而言,那些在死宅魔法师手下打工的冒险者,冒着卷入各种暴走的魔法试验的苦处,倒还稍微一些。

      至于正儿八经的大仙家收徒,倒是没有什么“给师父端洗脚水,陪师父上床睡”这类龌龊事。多就是如猴哥和二师兄那般,鞍前马后谨慎服侍,且还不需要去玩什么“【创建和谐家园】兄,师父又给妖怪抓走了”这样非拼命不可的危险游戏。但这类大仙家,却都抱着“道不轻传,法不轻受”的主张——齐天大圣陪着唐和尚上大雷音寺,也就是十几年时间就得正果。这些大仙家,收徒三、四十年,还未必轻授道术。

      比如古仙人傅先生,在焦山得遇老君下降,请授度世飞升之道。结果太上赐下木钻一个,磨盘大石头一块,傅先生钻石数十年,好不容易钻出一个石孔,方才自悟丹诀,修炼飞升。

      又比如太【创建和谐家园】人杜子春,受老君化,历受魔考,身死转世,犹自一灵不昧。却因一爱念,差就此沉沦,与仙道无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1: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