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第3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许褚、典韦、曹仁三将,哪一个不是当世猛将,西凉铁骑虽猛,只觉劲气横升,凶光万丈,如在大浪高高卷来时那般无奈,劲气的寒意迫得脸皮如刀刮一般,已然心惊,在这等气势下心中难免胆怯,哪还敢战?心中负面情绪一生,哪能抵敌得住,许褚三人往来冲突了三次,直杀穿敌营,方重新圆了阵角,稳住阵营。眼见三将入了敌营竟如入羊群一般,李傕、郭汜不禁大惊,气焰全消,心中通明,已然心生退意,只是碍于面皮,不肯退去,否则如何统领这群西凉的铁血男儿?

      正此时,曹军许储阵前叫阵:

      “你...你...你们哪个...出...出...出来一战!”

      说完此句,胀得满脸通红。

      西凉众兵不由哄然大笑,但李催知这矮汉,极是勇猛,不敢小觑。西凉众将中,自是不乏勇将,眼见许褚叫阵,李傕手下两个侄子双双迎上前去,方要开口,岂知许储早已恼怒众兵笑话自己,见对方出来应战,当下飞马过去,一斧横扫下去,西凉众将,但见狂风骤起,如狂扫落叶一般,远远觉得劲风力量极大,当下大惊,想不到这货如此勇猛。而处于风口浪尖的李催两个侄子却更甚百倍,只觉这斧头有若劈天盖地一般,更有一股煞寒之气透体而来,当下不敢大意,双双执枪护住要害,却见那斧子攻击范围极广,尽把二人包裹在内,不由心中一寒,只听得咔嚓几声爆响,两人身体已被砍成两截。想那许褚大斧乃是其凡物,其修为更远在二子之上,哪禁得起其一斧之威?

      啊!想此二子也是阵中高手,却禁不起对方一斧,哪有不惊的?西凉兵无不倒吸一口冷气,一时间,鸦雀无声。曹操见许褚大胜,此时士气如鸿,振臂一回,曹军如海水般涌向西凉军。见曹军中如此神将,西凉军哪敢阻挡,一时间将西凉军杀得无招架之力,望风而逃。这李傕、郭汜早生退意,此刻更被杀得心惊胆寒,哪还要脸上面皮,当下望西撒腿逃命。

      待逃出数里,仍心有余悸,二人想起贾诩所言,后悔不已,眼见天下已无容身之所,李催又要回去守门,还是郭汜精明,知若没了李催自己少一助力,将来亦难成大事,拉住李催道,眼见人皇命格已被破去,何不坐观天下成败,寻找机会护得明主,立大功果,得大富贵。李催本就是无奈之举,当下亦觉有礼,便与郭汜商量,先行逃往山林落草去了。

      曹操大胜,却未曾料到二人如此胆小,也是二人命不该绝,竟逃得一命。当下,曹操引兵而回,为了显示对献帝的尊敬,只将兵屯于城外,却不进城。

      却说杨奉、韩暹两人见曹操手下兵将云集,这两人都是黄巾余党,虽救驾有功,却不似董承一般,身为国舅,有皇帝称腰。杨奉颇会相面,眼见这曹操非是久居人下之人,怎会容得他二人染指大权,早晚得被其弄死,还不如回大梁,免得遭了毒手。于是入奏天子,已诛李催、郭汜残余为由,引兵向大梁而去。

      这日,献帝派人召曹操前去议事,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这曹操这人有一个优点,爱才,他这爱才之心可真是造就了不少人,得了不少好处,却也得了不少坏处,成就了敌将关羽的义绝、赵云的英名,当然这是后话。现在他又发现了一员臣,这位臣虽不如二荀、郭嘉、贾诩几人名气大,但其智却绝不下于此四人,这还是要拜罗先生所赐。

      却说曹操见这来使,眉清目秀,神采奕奕,显是道行高深。在这大灾之年,只要入得仕来,都躲不过食之大关,吃得少自然轻瘦,修真中人也不能保全,眼见连献帝都瘦弱不堪,怎么这个人还如此状况,当下甚奇,便出口问道:

      "先生神采奕奕,是怎么保养的?“

      那天使答道:

      ”回将军,我亦无他法,只是一直淡食已有三十年了。“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便与之攀谈,这才知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正议郎董昭,乃济阴定陶人,此人已成名已久了,之前追随袁绍时,便已是赫赫之功。当年,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激战,公孙瓒兵强,自有墙头草随风摇摆,钜鹿太守李邵等人叛离袁绍投奔公孙瓒。袁绍派董昭去任巨鹿太守,董昭到任后,便察觉有异,假传袁绍的檄,斩杀了图谋不轨的郡中大姓孙伉等人,一郡皆,随即安抚了巨鹿郡,这种做法更是得到了袁绍的称赞。这时,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杀害,袁绍又让董昭去任魏郡太守。当时魏郡郡中大乱,人数上万,派使者前来要求做买卖。董昭表面上答应,暗地里使用离间计,并趁机征讨,两天内三传捷报。

      由此可见其谋,只因袁绍与张邈有矛盾,而董昭的弟弟还在张邈那里,而袁绍身边又少不得小人,所以袁绍听信馋言,要治董昭的罪,董昭自早已算得,借见献帝之名逃了出来,到了河内,却被张杨拦住,张杨也知道董昭之名,本想留为己用,所以一直就留在了河内,这次迎献帝,张杨来了,依理董昭自是也跟了过来。

      此等人物怎是凡俗,自是别有来历。

      第十二章 再迁都城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原来此人本是秦朝名相,姓李名斯。此人师出荀子,荀子是孔圣人也就是伏羲斩尸的恶尸化身,曾提过性本恶之论。虽是恶尸,却也是圣人分身,李斯尽得其真传,本有成仙的根源。可后来为争师门道统,终生妒念,忌妒韩非子,非要斩了韩非的肉身。韩非也是荀子高徒,根基深厚,更甚李斯,更得荀子精要。大巫始皇对韩非异常器重,甚至为了要见韩非一面而产生攻打韩国的念头。后来韩非为了韩国而出使秦国,深得始皇喜欢。李斯成道全仗秦始皇,现在李斯却因韩非而地位受到威胁。李斯因妒生恨最后用离间计害死了韩非。

      后李斯又焚书坑儒,此虽不是李斯亲为,却也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故而造了大恶。李斯没有善因只有恶果,后虽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积了大功果,但恶行太多,终是成不得仙,还需大功果才可成仙。李斯本欲积累功德成就仙体,却不想被妖族苗裔赵高所害斩了肉身,此乃劫运使然,也是因果所在。

      汉朝时,李斯本可立大功果,可惜李斯心中感念秦始皇的知遇之恩,誓不助汉,所以一直拖到今天。如今群魔乱世,汉统不保,正是得立下大功果的时机,所以转世为董昭。后来果在三国时代立了大功果,成了仙道,当然三国演义中对此人讲解甚少,故而后人不得而知。

      那李斯本是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趋炎附势、利欲熏心之。,如今虽得荀子教化,已有所变,但正应了那句狗改不了吃屎,后来一心怂勇曹操为帝,但曹操命中无皇命又曾与人发过重誓,立下因果,终是未得皇命加身。后在曹丕时怂勇曹丕称帝,终立下了那不世功果,修成仙道。不过,现在还为时过早。曹操听闻此人却是董昭,忙离席到得近前道:

      ”却是闻名久矣啊,竟在此地相见。“

      曹操知人善用,爱才至此,不成大业也是难怪了。

      这时却听兵士来报,有一队人马往东而行,不知是哪部人马。曹操正要派人打探,董昭道:

      ”此必是李傕旧部杨奉与韩暹,因明公来此,引兵要投大梁去了。“

      曹操闻言便问董昭当如何处置,董昭答道:

      ”此乃无谋之辈,明公不必在意。“

      ²Ü²ÙÓÖÎÊÀî´ß¡¢¹ùãá¶þÔôµ±ÈçºÎ´¦Öá£

      董昭又道:

      ”虎无爪、鸟无翼,不久必为明公所擒,不足为意。“

      曹操闻言深以为然,其实曹操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见董昭对答如流,不由心生爱才之心。又问及国家大事,董昭更是对答如流。

      曹操更是欣赏,便道:

      ”以后还望先生多多指教。“

      董昭其实也知曹操久矣,他知道此人乱世之奸雄,必不肯久居人下。今日一见,却正合自己心意,正可靠他立下不世之功,于是欣然答应。

      此时,天道有变,修真者皆已看破。自去年春天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此时金火交会,新天子已隐现世。大汉气数将近,晋魏之地隐有龙势,代汉而有天下者,必在魏地。

      荀彧见此天相,不由叹了口气,身后的荀忧略带调笑之意道:

      “叔叔因何叹息?”

      荀彧回首正色道:

      “我观天象久矣,汉室将尽,恐吾辈亦无力回天。本以为曹操乃汉室忠良,此番天象观之,夺天下者必是此人。”

      荀尤笑道:

      “若破此局,也是不难。”

      荀彧闻言不解地看向荀优,荀优笑道:

      “既然王兴之势在魏晋之地,何不引圣上迁都许都,先占天时。”

      荀彧若有所思般点了点头:

      “如今恐怕也只有此步方可解此天道。”

      荀彧望向空中的那轮明月,他深知,此乃天道气数,确非人力所能解得,如今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尽尽人力而已。或许可以力挽狂阑,为汉家多增气数。

      次日,荀彧进见曹操,道:

      “汉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许都属土,到彼必兴。火能生土,土能旺木,他日必兴。”

      这番论断虽是玄之又玄,但曹操却深知其理,荀彧虽未言及迁都之事,却知道曹操必会迁都,张良善分析大势,此番言论令曹操生了以许都为本的想法。曹操若离洛阳,必会带着献帝,这便是他的高明之处。何况,许都的天势,修真中人大多看的出来,只不过,没人会想到荀彧的真实想法,得天势增气数。

      其实曹操亦有这种想法,不过,荀或确实度了君子之心,只因曹操实是难测,因其有虚实之功,委实难测。除非是大罗金仙,或是圣人级别方能破其虚实之功。

      次日,曹操果然晋见献帝,行天子礼道:

      “东都荒废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转运粮草艰辛。许都城郭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用。臣敢请驾幸许都,望陛下准奏。”

      众臣闻言均默然相对,曹操此言虽在情理之中。但对于政治上来讲,却大有说法,迁都一事素来影响深远。历朝历代迁都均有深远意义,绝非以此种小理由就能迁都的。譬如明代的永乐大帝朱隶,当初由南京迁都北平也是为了抵御蒙古军,即使如此,迁都之事也拖了八年之久,无数谏臣死谏,又几经筹备,哪是这般简单?

      此时,曹操提出迁都,众臣均以黯然已对,显是惧于曹操权势,一时间,朝廷上鸦雀无声,献帝却脸色如常道:

      “曹爱卿所言甚是,如今兵戈四起,民不聊生,理当节约开支,准奏。”

      曹操抬眼看了眼这个少年皇帝,不觉深深看了他一眼。此人确为皇家苗裔,人皇正主,只是可惜被破了命格,消了气数,不由惋惜,跪拜道:

      “臣遵旨。”

      献帝准奏,曹操不敢延误。遂则吉日起驾,此番牵都却不需费什么人力物力,甚是简单。毕竟洛阳一无所有,皇宫之中更是穷的掉底,迁都一事,也不过是把皇帝的人搬过去而已。曹操尽起三军,引军护行。

      一路行来,却也安稳。这日行得一处山中,曹操只觉杀气隐于其中,但此杀气显然是故意施为,甚是奇怪。既然在此埋伏,当是要取偷袭自己,怎会如此?

      曹操众将相互对望一眼,显然均是看出有人埋伏在此处,当下早已做好战斗准备。果然,行不至数里,路过一高陵,突听一阵锣鼓,两旁杀出两队人马。

      第十二章 徐晃归曹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曹操众将均在防备之下,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只见两旁旗帜招展,上书杨奉、韩暹,军列之中一员上将拍马提斧走出旗门,大喝一声:

      “曹操欲劫驾何往?”

      曹操出马观之,但见此人,身长八尺,面宽体阔,手持一把大斧,悍勇非常。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杨奉手下第一袅将徐晃。他与曹操自是未曾见过,曹操自也不知,当下不由暗暗称奇,回首道:

      “谁与我把他擒来?”

      身后许褚闻言拍马执斧上前,他本是个口吃,当下也不搭话,舞大斧直取徐晃。徐晃也是用斧的行家,眼见许褚直奔过来,但见其来势汹汹,一股煞气直透过重重风墙,不由暗暗心惊。

      虽然早知许褚勇猛,却只有与其对阵之时才感觉的真切,但看他那斧头,也知是把宝器。自己的斧头虽也经过自己淬炼,比起许褚那把,却差了许多。徐晃却夷然不惧,催动跨下马,轮圆了斧头,直朝许褚砸去。许褚见对方斧中劲风非同小可,知道厉害,当下也上了几分心思,但已然失了先手,只好架起斧头,硬抗了这一斧。只听开天劈地一般响,砰的一声,许褚只觉双臂发麻,自己马的势头,硬生生被对方阻住,许褚不禁正眼看了看徐晃道:

      “好...好小子,有...有两下子!”

      徐晃并不搭话,却也未得好处,虽是占了先机,但对方平扑斧头,硬抗了这一下,却也无甚取巧之处,直震得徐晃斧子差点没脱手开来,双臂更是生疼,心中大骇,端的想不到此人如此生猛,想那徐晃乃是龙须虎占了别人的肉身,身有一龙一虎之力,想不到这矮小胖子竟然这么大的劲头,显然只在自己之上不在自己之下,更是十二分戒备,不敢硬碰,只是舞动斧子尽施【创建和谐家园】。但显然,许褚的斧子却在徐晃之上,许褚自刑天之时便是一手执斧一手执盾,一把斧子恐怕也是祖师级别。除了几个大巫中使斧子的之外,少逢敌手,而龙须虎则是正好看到徐晃手中有把斧子便用了斧子,本不是拿手兵器,哪及许褚巧妙?好在龙须虎是天神下凡占了他人肉身,元神强大至极,所以才不致迅速落败,但仍知非是许褚对手,暗思,当用巧计,他心中计定,收了斧头,拿手一招,只见半空现一块大石当空砸下。

      原来徐晃本身还有个落石的本领,在封神一战中自是大有妙用,屡用此技,也伤得数员敌将。后来封神一战身陨,道行一落千丈,不得寸进,便在天上银河之中,采了几粒丹砂,炼了几块千钧水砂。那银河之中的丹砂自是不凡,银河本就是天地罡水,任你道法再高,也下不得分毫,还是龙须虎求得哪吒凭其莲花化身,才采得几粒水砂,再自己凝炼而成。

      当下天空中招下一块大石,许储正打,只觉天上一黑,如遮天避日一般。轰的一声巨响,从天而降落下一块大石,许储顿时妈呀一声,知道厉害,但躲亦无处躲,猛得往天上一弹,那许褚肉身何其强横,除了太上老君降下的轩辕剑外,几乎无人能伤其分毫,只将那石穿出一个洞来,顿时四分五裂,但许褚亦不好受,这一击,直震得头晕眼花,显是大不如方才,但也是着实了得。可惜许储下面的马却被石屑砸中,横死当场。

      许储大骂:

      “好小子,暗算你爷爷。”

      却也不口吃了。

      说着又来战这徐晃,徐晃见许储没压死,又忙降了好几块大石,只是许储身体强横,加之又准备妥当,却也伤不得许储。

      两人在阵前厮杀足有五十回合,场内气劲交加,端的是风云变幻。

      曹操在阵前观看,拍手称赞,与身后众将道:

      “杨奉、韩暹的确不值一提,但此人,真是当世勇将!唉,实不忍以力诛杀,你等谁有良策,可以降得此人?”

      众将闻言都默默无语,这时,有一行军从事马踏前步道:

      “主公勿忧,莫将与此人有一面之缘,此人名叫徐晃,字公明,今夜,莫将夜潜其营,必可说服他归我营寨为主公效力。”

      曹操闻言大喜,回视此人,乃是满庞,曹操更是胸有成竹,当下鸣金,收了兵将,在此处安营。

      却说那满庞,此人曹操是看不破的,但知道满宠极通人事,行事极为圆润。

      前说过,三国时代是一个兴鬼道的时代,而十殿阎君亦派出一些近臣去人间寻访人中之人,满庞便是其中一个。我们都知道阴界有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而在三国时代,还没有崔判官,却有另一个便阴律司,便是满宠,想那阴曹地府之中,关系错综复杂,几乎是各综势力交错之地,阴律司掌管鬼道阴律,自大有门道,故而满宠此人极通人事,精通各种潜规则,并且执法极严,但阴功本就弱小,比不上其他派流,故而道行却自平平。

      满宠追随曹操已久,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因执法严格而著名,后随曹操东征西讨。四大判官关系均不错,但【创建和谐家园】都平平,这是因为本就平平,所以这阴律司转世人间之时,其他三个判官一直多方帮助,龙须虎出阴界去寻姜子牙时,正碰上查察司更是告诉他山西地界有一人精骨不错眼看大限将至,可占其身,正是因为这徐晃与阴律司是同乡,到时可以助力一把,才有得这么一桩事,否则,这世间哪有如此蹊跷之事?

      满宠夜扮士卒步入徐晃帐中,这满宠毕竟是阴司中人,阴功虽不厉害,但夜探敌营这类事情却甚是高明,悄无声息,如同鬼魅。满宠远远端详了徐晃片刻,确认此人确是神界中人。方才现身,突至徐晃跟前道:

      “故人,别来无恙。”

      龙须虎只是下凡,又没有投胎,怎么会看不出这阴察司,忙起身道:

      “这不是老友吗?在这人间能见故人,真是兴奋之致啊。”

      龙须虎没少麻烦这幽冥界,见对方来人,也自然客气,两人寒喧片刻,徐晃便问:

      “伯宁兄,现在是在谁手下效力?”

      这满宠字伯宁,是以龙须虎称伯宁,满宠闻言道:

      “却在曹公手下做官。”

      徐晃一听,心生喜意,他本有投诚之意,故而当出伏击曹操之时暗放了一丝杀气一试,观曹操本事。见曹操严阵以待,心中更是确认,也正是因此,杨奉、韩暹才未伏击成功,只得现身硬拼。但徐晃毕竟不是傻子,又与杨奉沾染了些因果,一时拿不定主意,当下沉吟不语,满宠见徐晃不说话,又道:

      “龙将军,你下世为何?怎么如今见了曹公,却还不来投?”

      徐晃闻言道:“只是与杨奉相处日久,又都是道门子弟,不忍相弃,虽然杨奉非是立业之人,却视我如兄弟,怎好背弃。”

      满宠闻言,冷笑连连,徐晃看满宠如此,只得目光询问是的看向满宠。

      第一章 二虎竞食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9 0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