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等我十五天,十五天后,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我望着骆小楼,想到了七爷。
骆小楼:“好!我也不急这一时,找到你。我就安心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
有些我们每天见七八个小时的人,在一起待上个十年八年都成不了朋友。
而有的人,见一面,说几句话,喝一回酒,打一次拳。
就成了真正的朋友,兄弟!
虽然我和骆小楼的性格,各个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但我们都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属于自已的影子。
或许,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我喝了很多酒,热热的桂花酒,越喝,越暖。
临走,我和骆小楼留下了联络的手机号。
在门口,我俩对抱了一拳,这就先别了!
我拐回自已房间,想拿房卡开门,却发现门已经开了,推门进屋,正好见叶凝坐在椅子上,一脸企盼地看着我。
我朝她一笑。
叶凝说:“你们试拳了。”
我说:“试了。”
叶凝:“他功夫怎么样?”
我说:“这人藏的很好,跟我试,表面上看好像在我之下,但我们都没有发暗劲,所以不知道全力之下,谁会赢。不过……”
我笑了下说:“我们已经是朋友了。”
叶凝也笑了。
“知道你们会成为朋友,所以你跟他换了衣服出去的时候,我就没有跟。要换了别人,我一定得跟过去。咦,你喝酒了?”
我说:“桂花酒,很暖的。”
叶凝:“切!我最讨厌喝酒的男人了,行啦,行啦,你快洗洗睡吧,我回我房间去了。”
叶凝起身。
我咧嘴一笑说:“不多坐会儿吗?”
叶凝:“哼!等你醒酒再说吧,快睡吧,睡吧。”
我目送叶凝离开,摇头一笑,上床死觉。
第二天清早,我起床时候,正好在窗口看到骆小楼一行拿着行李,开车离去。
我目送之……
当天,叶凝张罗的人陆续就来了。
然后,我跟着忙活签到,后又安排房间。接着又聚餐,下午时候,太极拳第一堂课在这个山庄后院的一个小花园里举行。
我做为镇场旁听。
然后,我听叶凝讲。
太极拳我教大家的是套路,套路一样能出功夫,但套路怎么打?是像打广播体操那样,生硬的对着对动作吗?不是!套路是要用肚子,腰,肩,肘,膝,脚踝,这些关节来打。
要用关节的力,要提会那种划圆的感觉,要有那种,先松,再动,动中出圆的意出来。
领会了这个东西,才能真正学好太极拳的套路,才能达到养生目地。
不然的话,就是照葫芦画瓢,那样还不如做广播体操呢!
首先第一个动作,起手式,这个微蹲,就要领会,脚踝,腰,胯,膝这些关节的活动。我们看分解动作……
叶凝在前比划,接着,又一一去指导学员。
我听着,我感觉叶凝这学费收的不高!
全是真东西!
尤其开头那几句话,已经把太极拳套路的真义给讲出来了。
这属于是千金难求,师父不到紧要关头,绝不肯吐的真章。
对,就是这么几句话。
领会了,坚持打,打的熟了后,自然就有了那个动中出“圆”的意韵出来。
因为很多打太极的人,没练过基本功,也没那时间来练基本功。大家求的就是养生,是以将这个松,圆的意讲明白后,打套路本身,也是在练基本功了。
叶凝这个班,办的好。
我就这样,守了三天,到第三天的时候,山庄老板,朱先生把他的那份学费交给了叶凝。
叶凝则给他打了六折!
第四天,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白天上午我们一起交流一些心得。
下午,叶凝开始授课。
她讲的很认真,是从套路基本动作开始,分解一个动作跟一个动作,手把手的调架子,讲要领。且依据不同人的身材特点,来给以不同的点拨。
这个非常重要,同样这也是内家拳必须得有师父手把手当面教的主要原因。
因为,人真的不一样。
每个人都不一样!
第五天的时候,我没什么事儿了。
于是跟叶凝告了一个假,我去附近走走。
而去的地方,就是叶凝说的,她师父那帮人弄的那个大房子。
房子距离山庄大概有一公里。
建在一条幽静的小山谷入口处。
往房子里走的道边,立了一道大铁门,我走到时,抬头去看,赫然发现铁门顶上支起了一行的字。
“中国古代兵器展览馆”。
咦这个有意思呀。
我看到铁门旁边好像有一个门铃似的东西,我就过去把那个盒子往前一掀,盖子下面就露了一个绿色的大按纽,我按了一下,依稀听到院里传来一阵铃音。
差不多五分钟吧。
一个一条腿有点瘸,走路一颠一颠的老头儿牵着一条很大的狼犬从院里走过来了。
到近处,我看老头儿长的很瘦,头发都是白的。
他穿了一件很旧的军绿色棉服,到门口那儿看我一眼说:“你作啥。作啥摁铃?”
我想了下笑说:“老人家,这不是兵器展览馆嘛,我想进去看看,可以吗?”
老头儿说:“招待旅游团的,个人不接待。”
我说:“我给钱行吗?我给钱。”
老头儿想了想,又歪了个头仔细地看我,看了半天后,他好像有点恍然似的说:“噢,给钱,那你给一百吧。”
我说:“啊!这么贵?”
老头:“参观免费,一百是导游钱。”
我说:“谁是导游哇。”
老头儿咧嘴一笑:“俺!”
第九十九章 闭关,参大锤
我从老头儿的笑容里一下就读到了些东西。
这次参观将会很不一样。
我在心里如是说的同时,我掏出一张百元人民币递给了老头儿。
“没有发票,回头给补张收据吧。”
老头儿一边把门一边对我说着。
就这么,我进了这间院子。
先是走一段路,大概有七八十米长,路是青石板铺成的,路两旁还有路灯耸立,但灯都是按古代风格打造,一个个的造型极具古韵。
沿路走到近头,就是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式的建筑了。
老头领我上台阶,把狗拴在门口,后又到大门处掏了一张门禁卡,对白钢门一唰。
这就领我进屋了。
这是个大厅。
如老头所说,果然是个古代兵器陈列室。
放眼四周,摆了很多的柜子,柜子都是很厚的玻璃打成,里面安放的全是一件件的古代兵器。
“大爷怎么称呼啊?”我问老头。
老头回:“:李有库,叫我老李就行了。”
我说:“李大爷好。”
老李笑了笑,拿过旁边放的一个小帽给头上戴了,又拿了一个扩音喇叭。
我说:“李大爷这就不用了,就咱们两个人,这说话能听着。”
李大爷:“不行,得拿上这个,要不找不到感觉。”
说完,他将喇叭开了,轻咳一声对我说:“咱们这个展馆收藏的,都是古代非制式的兵器。什么叫非制式兵器呢。就是这些兵器,全是私人根据自已的特长来打造的,不是统一生产发给士兵们使用的武器。”
我听了恍然,原来这是古代将领,高人们用的东西呀。这回,我得好好,仔细认真看了。不要让这一百块钱白花。
大爷给我领到一个柜子前,指着里面安放的一根长达四米左右,好像胳膊粗的大铁杆子说:“这是铁枪,重四十二公斤,这是明代四川一位将军使用的武器。”
“我们再来看这个,这个就是苗刀。苗刀,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而是它长的像禾苗,很修长,所以这个就称为苗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