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同于赵似的少人问津,赵佶的名头却愈发响亮,无论诗词歌赋抑或是琴棋书画,这位十大王的交游广阔就连民间也都是好评如潮,就不用说士林学子了。高俅却知道历史上的徽宗皇帝就是因为沉迷于风花雪月而废了朝政,哪里再敢重蹈历史覆辙,因此借着手下管事在各地做生意的机会,他找到了不少籍籍无名而又有真材实学的人,拣了几个懂得经济之道的年轻人收入府中,又把几个孤儿和自己的弟弟高傑一并荐入王府作为伴读,好歹也让赵佶逐渐接触了民间疾苦。
而高俅却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有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在前,新旧之争的经验教训在后,高俅根本不敢再奢谈变法。哲宗赵煦看不见现在重新施行青苗法免役法的严重后果,他却能够看到。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味的下猛药只会更加病入膏肓,他不想再重蹈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的覆辙了。因此,在选择对赵佶灌输的各种治国理念上,他每次都是深思熟虑并和宗汉等人反复论证之后才说出来,并竭力引导赵佶自己思考。
这一年年底,西夏再次兵犯延州,年幼的夏主乾顺与其母梁氏亲自督战,于金明砦与宋军展开激战。最后,因为粮草耗尽,城破之时宋军人人死战,金明守军二千八百人只有五人逃脱,其余全部殉难。夏人仍没有罢休之意,将一封给大宋君臣的信函系在宋人脖子上将人放回了延州,上头极尽颠倒黑白之能事。吕惠卿将此事上报枢密院,曾布等人却刻意隐瞒而不让哲宗赵煦知晓,甚至不许吕惠卿叩阕奏事。
当高俅辗转从曾布那里得知此事之后,回到端王府后,他再也难掩面上怒色。西夏为祸西北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可枢密院那些大老爷们又何尝在乎过前方将士的生死,足足两千八百人,就这么被轻飘飘地按了下来,甚至连上达天听的机会也没有,世事之道何其可悲!
µÚËÄʮՠºèðÀÖ®Ö¾
“伯章,为什么枢密院不将此事呈报皇兄?”赵佶的脸色涨得通红,他如今已经十四岁,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对世事一无所知的闲散宗室。当听说金明砦一役葬送了数千宋军时,他顿时大光其火,“西北百姓困于兵灾,他们这些官员却只知道粉饰太平,长此以往,我大宋江山岂不是要断送在这帮庸臣手中?”
“十郎,你说得没错……”想起当初自己通过曾布将吕惠卿调任延州的情景,高俅竟有一种十足十的荒谬感觉。世人皆道吕惠卿是奸佞小人,但从这件事上看起来,至少其作为延帅镇守边关还是称职的。他隐约听说西夏军原有攻打延安府的打算,但由于吕惠卿防守严密不得不作罢,最后才有那一封色厉内荏的国书。只可惜枢密院的那群庸碌之辈丝毫不以西夏叩边为耻,甚至百般隐瞒,实在是丢足了堂堂大宋的脸面。“和我大宋相比起来,西夏不过是弹丸小国,却时时敢捋大国虎须,他们凭的是什么,不过是辽国的暗许而已!”
“不错,欲灭西夏必要使其陷入绝境,而欲使其陷入绝境,则必得让它失去辽国这个臂助!”赵佶狠狠地点了点头,见对面的高俅惊讶万分地看着自己,连忙解释道,“这不是我说的,伯章你请来的那些先生确实很有些不同,常常会在讲解经义之外纵论天下大局,这都大家讨论出来的。他们还说,要让辽国无法为我大宋心腹之患,必先让其困于内乱,一旦辽国无暇他顾,我大宋便可趁机袭灭西夏,解决西北战事。”
高俅越听越觉得心中震惊,这句话自己说出来不稀奇,毕竟,无论宗泽还是宗汉都曾经提过这种设想,然而,此时此刻赵佶说出来却意味不同。毕竟,倘若赵煦真的没有留下子嗣而去世,那么,在向太后和曾布的支持下,赵佶还是很可能如历史那般荣登大宝的。
“十郎,不管话是谁说的,你能够记在心里,足可见你对此有心。”望着书架上那些各式各样的史书,他不无感慨,曾经这里可是只有名家墨宝画卷的,赵佶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颇为不易了。要知道,宋朝的宗室绝不能干预国事,赵佶此刻的表现已经有些逾制了。
书房中的气氛突然有些凝固,许久,赵佶突然低声开口说道:“伯章,我听说皇兄已经派人前去各宫观求子。如今他虽然春秋正盛,但自从孟皇后被废,福庆公主随即病逝,而其他两位公主更是病秧子,后宫诸嫔妃全都没有动静,太后和圣瑞宫那一头都殊为担忧。”他一边说一边打量着高俅脸色,许久才艰难地迸出一句话,“太后曾经不无忧虑地对我说,曾有相士说……说皇兄有寿数不永之相。”
“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流言,以太后的睿智,想必已经处置了那个妖言惑众的人?”高俅见赵佶缓缓点头,面色愈发十分镇定。该来的总会来,赵佶说出这句话,足可见十四岁的他已经隐隐有了野心,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妨推波助澜?“那你是如何打算的?”
“我……”这几年,赵佶除了呆在王府,最频繁造访的就是慈德宫,哪里会听不明白先前向太后的那一点暗示。“若是……那赵似怎么办,他可是有圣瑞宫撑腰!”话临到嘴边,他最终还是不敢吐露出那种大逆不道的意味。
高俅却不打算轻轻放过,他倏地趋前一步,正好站在了赵佶跟前,一字一句地道:“大王,太后不惜如此暗示,其中含义不言而喻,你认为她没有考虑过赵似么?我敢担保,太后在未雨绸缪,圣瑞宫同样也是如此,而朝中大臣更是在彼此角力。若是明年还没有皇嗣的消息,那么,就连圣上也会考虑此事。若是此时连你自己没有觉悟,又如何斗得过赵似?”自从赵佶得封端王之后,他还从没有在私下里使用过这样郑重的称呼。
“任何人都可以,但我唯独不想被他爬在头上!”赵佶咬牙切齿地说道,双手不由得紧握成拳,“他除了耀武扬威还懂得什么,成天趾高气昂不学无术,也不看看蔡氏兄弟都被他气成了什么模样!”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他突然斩钉截铁地道,“皇兄以下,申王最年长,但他有目疾,而且为人不喜争斗,所以应该没有那种可能。除了他之外,也就只有我和赵似了。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输给他的!”
高俅没有说话,而是突然伸出了右手,对面的赵佶愣了片刻,随即重重地一掌拍了上去,脸上也是一幅喜笑颜开的模样。“我就知道伯章你最仗义了,你不是说过,什么什么合力,其利断金么!”
“你呀,居然把兄弟两个字省略了!”高俅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面上却浮现出几许欣慰。“心里怎么想不重要,但切记不能露在面上,平时不管赵似再怎么挑衅,你也别去理睬他。须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我当然明白!”赵佶满不在乎地微微一笑,自信之色显露无遗,“对付那个草包还不容易,只是暂时退让一下而已,我才无所谓。上次我们两个争吵的时候正遇见了刘婉仪,刘婉仪不露痕迹地偏帮了我一把,可笑他还以为自己赢了,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真是愚蠢到家。话说回来,这些时日也多亏了伯章你破费,要不是那些珍贵的东西和曾布的人情,刘婉仪也不会如此看顾我。”
“都是小事而已。”高俅说得淡然,心里却着实肉痛,要知道,刘婉仪如今正得宠,寻常东西根本看不上,自己所送的每一件都是万里挑一的珍品,否则何以博得欢心?“只要十郎你能够站得住脚,这些全都是值得的。难道你今后大业得成后会忘记了我么?”
“伯章,倘若真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我大宋军队能够纵横睥睨,无往不利!”赵佶推开窗户,悠然神往地看着天空,“我大宋以武立国,但用兵却屡遭挫折,先挫于辽,再挫于西夏,实在是莫大的耻辱!当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辽主,致使我大宋立国之后始终困于马荒,以步兵根本无力抗衡辽国铁骑和西夏游骑,再加上税赋时常入不敷出,唉……终有一日,我大宋一定会把这旧土夺回来,以洗刷多年岁贡的耻辱!”
“好一个无往不利!”高俅抚掌赞叹,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了然。尽管宋朝崇文抑武的政策深入人心,但身为君王而言,文治武功缺一不可,而对于青史留名的明君而言,武功更是远远大于文治。后世的人们不一定会记得文景之治,但没有人会不知道汉武帝用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高扬大汉天威。军事上的大胜往往会掩盖所有内政上的缺失,就如同汉武帝屡次用兵耗去了自文帝时辛苦积攒的家底一样。但无论如何,自己却不能在这个时候给赵佶泼下兜头一盆冷水。“那个时候,青史必会重书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天,是绍圣三年十二月二十。无数应试的举子正在赴京赶考的路途上,上至朝廷君臣,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对未来抱有一种美好的憧憬。绍圣三年的最后一场大雪,正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汴京的街头。
第三卷 深宫惊变
第一章 乐极生悲
绍圣五年,咸阳县段义在河南乡刘银村修建屋舍时,无意中掘得古玉印一方,传言得玉之时室内光芒大盛,且玉上刻有八个篆字,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段义不敢私藏,将玉印进献哲宗赵煦,赵煦便命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加以分辨。
蔡京原本就极其善于揣摩上意,在和章惇以及其弟蔡卞商议之后,他授意几个玉匠一口咬定此方玉印乃是先秦玉玺,是天赐大宋君王之宝。赵煦大喜之余,立即将玉印命名为“天授传国受命宝”。
五月戊申朔,赵煦御大庆殿,受天授传国受命宝,而后行朝会礼。六月戊寅朔,又下诏改元元符,以当年为元符元年。献宝人段义也因此得到了右班殿直的封赏,并得赐绢二百匹。
其时赵煦后宫美女如云,个个皆有天姿国色,其服饰珠翠之艳丽,为前朝少有,而昔日明艳冠【创建和谐家园】的刘珂,早已由婉仪进封贤妃,离后位不过一步之遥。
然而,和充实的后宫相比,皇嗣的阴影却始终弥漫在所有朝臣心头。赵煦时年二十一岁,然而膝下却并无一个子嗣,更为可虑的是,这位大宋官家的身体并不如前几代皇帝那么康健,一年之中因为大病小病而罢朝的变故时有发生,时间一长,朝中群臣自然是忧心忡忡。
元符改元并未给天下带来好运,就在受国玺之后第二个月,汴京突然发生地震,纷纷扬扬的谣言几乎动摇了民心。而临近汴京的河北和京东的水灾泛滥也是一发不可收拾,灾民流离失所者不知凡几,朝廷虽然勉力赈济,但有多少钱粮落入贪官腰包就不得而知了。同时,虽然西夏国母梁氏重病,但西夏游骑时时扰边,西北战事也从未消停过。
终于,元符二年八月,多灾多难的大宋迎来了这一年最好的消息,贤妃刘珂在怀胎十月之后,终于一举为哲宗赵煦产下了第一个皇子。大喜过望的赵煦颁旨大赦天下,普天同庆皇子降生。趁着刘贤妃得子,章惇曾布先后上书请立皇后,在得向太后和朱太妃默许的情况下,赵煦欣然点头。就在次月,贤妃刘珂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后位,史称元符皇后。
短短三年间,高俅的阶官一跃从承事郎升为宣奉郎,位在从七品。同时,只要是赵煦驾幸端王府,他总能得到大笔赏赐。此次赵煦得子之前,他又因为和端王一起进献了一幅送子观音图,特恩赐服绯,又受赐银鱼袋,隆宠更盛。由于苏门子弟早已尽数贬谪在外,因此,在章惇知机地保持沉默的情况下,朝中再无人对这位旧日苏门弃徒表示出任何轻贱之意,相反,看在曾布和端王赵佶的面子上,那些希冀高升的官员纷至沓来,险些将高府的门槛踩断。
¡¡¡¡ÒòΪÕÔìãµÃ×Ó£¬Ò»Ö±ÒÔÀ´Ê¼ÖÕüͷ½ôËøµÄÔø²¼Ò²Äѵ÷Å×ÝÒ»»Ø£¬ÕâÒ»Ì죬Ëû½ÐÉϸßÙ´ºÍ¼¸¸öÄêÇáºó±²£¬Ò×Á˱ã·þÖ®ºóÇÄÇÄÀ´µ½ÁËÈëÔÆ¸ó¡£¾¡¹ÜÐÄÖª¶ÇÃ÷ÌìÏãÂ¥ÄËÊǸßÙ´²úÒµ£¬µ«ÎªÁ˱ܼÉÎÞ´¦²»ÔÚµÄÓùÊ·£¬Òò´Ëµ«·²Ôø²¼ÑûÔ¼¸ßÙ´×Ü»áÑ¡ÔÚÈëÔÆ¸ó£¬ÕâÒ²ÈÃÄǸö·ÊÅÖÓ·Ö×µÄÀÏð±Ï²³öÍûÍâ¡£
大约是皇子降生兼且册立了皇后的缘故,汴京上下一片喜庆的景象,就连入云阁中的红灯笼也多挂了几盏,四处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就连很少见笑的含章,脸上也隐现朵朵红云。
把一干子侄赶到外间,曾布这才斜躺在宽敞的高榻上,长长呼了一口气。“伯章,前时李清臣罢知河南府的时候,章惇在朝中可谓只手遮天一时无二,那些莽夫纷纷改旗易帜,也只有你能看得清局势了。”他见高俅但笑不语,自己也不由微笑了起来,“章惇蔡卞隐为犄角,却无论如何都奈何不了我,不得不说其中皇后出力甚多。若不是你的主意,我说不定如今也在那个蛮荒之地蹲着呢!”
“曾老玩笑了,那是你深得圣眷官运亨通,哪有我什么功劳?”高俅不动声色地奉送了一顶高帽子,如今的他早已习惯了这一套,打点起阿谀之词来毫不费功夫。尽管刘珂一举得子让他深为不安,但是,赵煦一日不如一日的身体却又让他看到了希望。不管怎么样,该做的事情自己都做了,接下来的事就只能看老天还给多少时间了。
“呵呵,你倒是谦逊!”曾布无奈地摇了摇头,听得外间人声喧哗,他的声音不由得放低了下来,“前几日我听几个医官说,圣上的身体相当糟糕,将来的事情很难说。御医孔元耿愚等人都曾经私下表示束手无策,真不知他们拿着朝廷俸禄在干什么!”
这句话一下子令高俅竖起了耳朵,他最关心的就是赵煦的身体状况,此时曾布自己说出来,他哪有忽略的道理。他小心翼翼地斟酌着语句,明知故问道:“圣上如今不过二十出头,怎么会……”
“还不是美色惹的祸?”曾布晒然冷哼,对此既有不满又深感无奈,“除了皇后之外,深宫之中绝色美人不计其数,内子进宫向皇后请安之时,曾经亲眼看到,就连那些侍奉圣上的侍女都是明艳绝伦妖媚入骨。唉,圣上血气方刚本是好事,但在这种事情上头……总该稍微节制一点!”
高俅见曾布越说越无力,心中不由冷笑连连。要知道,在宣仁太后高氏那么严厉的管束下,当年未满十七岁的赵煦就知道出宫寻花问柳,而且还搭上了花魁澄心,如今一朝大权在握,又怎么会不恣意放纵。无论是宫外的澄心还是如今的皇后刘珂,全都是善于内媚的第一等绝色尤物,两个一起上来,又岂是赵煦一个凡夫俗子消受得起的?再者,后宫嫔妃无不渴求君恩雨露,一旦得偿所愿还不是个个如狼似虎?
“曾老,这些事情自有宫中太后太妃管束,你我还是少议论的好。”听到了想要听的,高俅连忙岔转了话题,“如今圣上已经有了皇嗣,而且又是嫡子,曾老不用如此担心……”
“伯章,你想得太简单了!”曾布突然打断了高俅的话,脸色变得无比凝重,“须知立储除了立嫡之外,尚有一条立长。皇后所诞之子虽然乃是嫡长子,但人尚且在襁褓之中,万一……唉,那时即便有太后临朝听政,这权臣误国之举怕是难免了!”
所谓的权臣所指为谁,高俅自然心知肚明。不过,曾布的话正对自己的胃口,只要这种朝中重臣都能考虑到这一方面,那么,一旦赵煦在不久之后一命呜呼,而那个还不会说话走路的小孩子确实健在,在立储的时候想必也要经历一场纷争。他正在那里胡思乱想时,外头的喧哗声突然大了起来,只是一刹那的功夫,原本虚掩着的门突然被人慌慌张张地推开,一个男子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
“什么人如此无礼……咦,郝都知,怎么是你?”曾布一肚子的火气在看清来人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要知道,如今宫中内侍,除了正得用的梁从政之外便要算郝随。可是,此人一向在皇后刘珂面前奉承,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宫找到了这里。心念数转间,他的脸色骤然大变。
高俅一眼就认出了郝随,因此待人冲进房间之后就立刻把住了房门。此时,他终于听清了这个得宠内侍的第一句话。
“曾……曾相公,皇子……皇子他……他薨逝了!”
第二章 计议将来
听闻嫡皇子的骤然去世,病中的赵煦立刻昏厥了过去。相比之下,皇后刘珂尽管悲痛,但却仍有心思设想今后大事。眼看赵煦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几个御医又曾经隐晦表示出其病就在纵欲过多,要说她没有追悔也是不可能的。可是,若没有那用来助兴的秘药,她又哪里能固宠至今,甚至得封皇后?
她一个人来回在殿中踱着步子,依旧娇媚的脸上布满了层层阴霾。如今赵煦膝下就连一个儿子都没有,若是皇帝一朝故去,她就是想像向太后那般安享荣宠也未必可得。如今的情况下,她是不得不为将来详加计议了。心烦意乱的她并未注意到,一个人影已经蹑手蹑脚地溜进了大殿。
“皇后……”
一声轻呼让刘珂立刻回过神来,她恼怒地转过了头,见是自己的心腹郝随,脸色这才平和了一些,但仍是有些不满地斥道:“如此装神弄鬼地做什么,让别人看见成何体统?你是堂堂入内内侍省都知,又不是那些刚进宫的小黄门!”
“小人是见皇后正在想心事,不敢高声打扰。”郝随陪着笑脸答道,见刘珂面色稍霁,他这才前进两步,小心翼翼地劝解道,“皇子虽然故去了,但圣上还年轻,皇后已经稳坐后位,他日有的是机会……”
“郝随,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用这种话糊弄我!”刘珂一时勃然大怒,凤目中隐现熊熊火光,“一听说皇子薨逝,圣瑞宫就忙不迭地召见了简王,这意味着什么你会不知道?”大光其火之后,她刻意压低了声音,低声叹道,“别人不知道圣上现况如何,你还会不知道?几个御医那里究竟怎么说?”
“那些御医左右不过是些饭桶,说的话不足为信。”郝随四处扫视了一番,见别无外人方才放下了心。“太后和太妃召见了他们不少次,听说,圣上的病需得禁欲。”
“禁欲?”刘珂眉头一挑,森然冷笑道,“他们说得倒是简单,圣上未曾留下皇嗣,要真的禁欲,将来这大宋江山岂不是后继无人?分明是有人故意挑唆他们这么说!他们吃着皇家俸禄却不知为君父分忧,殊为可恨!”她越说越怒,殷红的长指甲几乎陷入了肉中,许久才平静了下来。“郝随,你说实话,倘若圣上……何人承继于我最有利?”
听到此处,郝随心中怦怦乱跳,藏在袖中的双手也禁不住微微颤抖,脸色更是一下子变得煞白。所幸殿中并未燃有烛火,他又是躬身弯腰,旁边的刘珂根本看不见他的神情。勉强稳定了一下心神,他斟酌了一下语句,这才缓缓答道:“这就要看看皇后将来如何打算了。”
“此话怎讲?”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今圣上无嗣,而皇太后又无出,所以,以亲疏计,则圣瑞宫必会设法立简王;而以长幼计,则群臣也许会立申王。不过,申王向来恬淡,而且又有目疾,相较之下,简王的胜算最高。”说到这里,郝随微微停顿了一下,见刘珂听得聚精会神,心中不由更加得意,继续口若悬河地分说了起来,“若是皇后只想安享荣华富贵,那么,无论立谁您都脱不了国母之分……”
刘珂不耐烦地打断了郝随的话,脸上尽是不屑之色:“那不过是庙里受人礼拜的泥胎菩萨而已,有什么作用?”
“皇后且听小人把话说完。”郝随丝毫不以为意,目光又左右打量了一番,声音又压低了三分,“皇太后为人不太管事,而圣瑞宫那位却不同,只看其宫中私身之多,便可见其志不小。若是一旦简王得立,深宫之中必定独尊圣瑞!”斩钉截铁地道了这一句之后,他见刘珂深为所动,不由心下大喜,“所以说,皇后若不想做一尊泥菩萨,则需在此事上痛下决断!”
刘珂微微一笑,眼中却闪过一丝异芒:“郝随,你有长进啊,说得这是一套一套的。如你所说,我是该鼓动圣上立申王了?”
“不然,皇后和申王殊无交情,即便申王得立,于皇后您又有什么好处?”郝随坦然抬头对上了刘珂犀利的目光,一字一句地道,“皇后难道忘记了,这么多年来,外头哪位亲王和您最亲?又是哪位亲王逢年过节礼数最重?”
“你是说端王?”刘珂露出了沉思之色,紧握的拳头也稍稍放松了一些,“可是端王既非长子,其母位分不显且已早逝,朝中大臣那里……”
郝随见大计得成,连忙趁热打铁地道:“皇后莫要忘了,慈德宫皇太后对端王最为看重,就是圣上在诸皇弟中也是最喜欢端王,不但如此,曾相公可是和端王府翊善高俅走得很近。端王性情懒散,只要皇后将来稍稍用些手段,这大事上还不是您说了算么?”
面对这十足十的蛊惑,刘珂却并没有立刻表态,反而是好整以暇地在殿内来回走了几步,而后冷不丁地问道:“往日端王府送来的那些东西,你究竟捞了多少好处?”
正在那里自鸣得意的郝随突然听到这言语,几乎吓得跌倒。不过,他毕竟是宫中历练了多年的人物,马上恍过神来,卑躬屈膝地道:“小人不敢欺瞒皇后,这几年端王府除了送给您的那些东西之外,小人也落了几千贯在手。不过,小人刚才全都是为皇后着想,并未有私心在内,要说赏赐,圣瑞宫逢年过节赐下的东西也不少,只是那都是居高临下的恩赏,哪里比得上端王那种朋友似的往来?”
最后这句话才真正打动了刘珂,这几年她尽管步步高升最终稳坐后位,但每次到圣瑞宫谒见朱太妃,她总会觉得对方那和蔼的目光中隐藏着不少别的东西。相比之下,向太后反而更好应付一些,什么都放在脸上,她不过是多费一点曲意奉承的功夫也就安抚得妥妥当当。
“你说得不错。”刘珂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你且退下吧,让我好好想想。”
“小人告退!”偷觑了一眼刘珂脸色,郝随知道今次自己大功告成,立刻退出了大殿。次日一大清早,他便换了装束,粘了一缕假胡须,不带任何从人地到了高府。
“高老弟啊,今次我可是冒了天大的风险,皇后那里已经有七八分动心,今后的事情就得看你自己了!”郝随大咧咧地在椅子上一坐,端起茶盏痛喝了一气。
“此次真是多亏郝兄了!”尽管大宋从未发生过阉宦秉政大权旁落的情形,但是,深宫内侍出外作为监军的前例比比皆是,更不用说那些在帝后面前极为得宠的心腹内侍了。像郝随虽然贪婪【创建和谐家园】,高俅目下却是非要用到他的关系不可。要知道,赵煦面前另一位最得用的内侍梁从政,可是早已经归于圣瑞宫旗下,再也难以拉拢了。
“圣上那里可曾有所准备?”思量片刻,他语意隐晦地问道。
“圣上自忖春秋鼎盛,哪里会想到这些,如今未雨绸缪的全都是别人,唉!”郝随假情假意地叹了一声,突然眉开眼笑道,“我前时还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泰州天庆观有一道士徐守真号称‘神翁’,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最能道吉凶祸福。圣上闻言颇为心动,似乎会派人前去问讯,高老弟若是有心,不如在此事上做做文章。”
¡¡¡¡¸ßÙ´ÐÄÁìÉñ»áµØµãµãÍ·£¬¿Í¿ÍÆøÆøµØ°ÑÕâ×ð´óÉñËͳöÁËÃÅ¡£¶øºÂËæ×ÔȻҲÍò·ÖÂúÒ⣬ֻ²»¹ýÒ»ÉÏÎçµÄ¹¦·ò£¬ËûµÄñ×ñÍÖбã¶àÁËÁ½¿é³ÁµéµéµÄ½ð¶§£¬±ÈÆð¹¬ÖÐÄÇЩ¹óÈ˵ÄÉÍ´Í£¬·´¶øµ¹ÊÇÕâÀïµÄ³öÊÖ¸ü¼Ó´ó·½Ð©¡£
第三章 不老神翁
宋朝最重道教,大中祥符二年七月,宋真宗便颁布诏书,天下所有州县都必须营造天庆观,用来供奉三清帝君,泰州天庆观也就是那个时候建造的。这里平日香火虽然也鼎盛,但是,自打号称神翁的徐守真入驻之后,前来求签问讯的人几乎把整个天庆观都踩塌了。最后还是徐守真放出风声,言称自己需要静修以参天道,每日只接待十位香客,一时间,为了求见这位神翁一次,官绅百姓往往要花费数百贯,甚至有为此等候数年者。
要说这徐守真白发白须白袍,一眼望去也确实有几分仙风道骨。他号称经历过五代兵灾,看到过太祖在陈桥黄袍加身,所言所述栩栩如生,旁人自然深信不疑。而那些富贵人家的吉凶祸福之事他又断得极准,久而久之,名声自然就传到了汴京。
在得到郝随通报之后,高俅不敢怠慢,和家里人计议了一番便亲自带了宗汉从水路赶到了泰州,而那时,朝廷钦使尚未起程。由于他和泰州巨贾连建平早有往来,而连家又是天庆观的头号大主顾,因此在连建平的关系下,他顺利地得到了一次见面的机会。
为了提防有人用此事大做文章,因此高俅此行极其隐秘,入观的时候,他和宗汉只是穿了一身青衣便袍,低头跟在连建平身后假充家人,一路倒也无人注意。
“连兄,你可曾透露过我的身份么?”自打离奇地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高俅再也不敢认为神鬼之说是虚无飘渺的,不过,对于这些所谓的高人,他仍旧有几分怀疑。
“伯章老弟这是什么话,我也是知道轻重的人,哪里会如此糊涂?”连建平连忙摇头解释道,“我只是以卜问生意上的事约见徐真人,绝没有透露半个字。”
然而,就在众人屏退了引路的小道童,踏进徐守真静修的天庆观后院时,一个爽朗的笑声突然传入了他们的耳畔。紧接着,道袍飘飘的徐守真已经迎了出来。
“贵客莅临,贫道未曾出门远迎,实在是怠慢了!”
连建平不由大讶,他是常来常往惯了,对于徐守真的为人秉性极其了解。这位神翁向来架子大,就算自己这样的金主,平日相处也是淡淡的,哪怕是地方官员到此也得收敛官威,似今日这样的情形还从未发生过。
他偷眼看了看高俅,见其人面无表情,心中愈发没底。“徐真人客气了,我三天两头前来此地,哪里算得上什么贵客?”
徐守真轻抚长须,突然微微一笑道:“贫道所指的自然不是连大官人。”他的目光在连建平身后四人面上一一掠过,最终停留在了高俅脸上,“若是贫道没有看错,这位大人应该才是此次的正主吧?”
高俅悚然一惊,他自信此行绝没有露过任何风声,而连建平又说过未曾事先知会,那么,难道这个徐守真真的是有鬼神莫测之力?正怀疑间,他突然瞥见对方眼中一闪而逝的狡黠,心中不由涌上一股明悟,看来,这个道士绝不简单。
“不愧是神翁徐真人,果然名不虚传!”高俅倏地踏前一步,原本假装出来的卑微之色一扫而空,“变装前来实属迫不得已,还请徐真人见谅!”
徐守真高深莫测地点了点头,虚手一引道:“大人里边请!”
连建平明白此种机密大事自己还是不听为妙,连忙带着两个心腹从人知机地退到了一边,而宗汉接到了高俅一个眼色,也就起步跟了上去。待到三人先后走进了静室,那大门随即紧闭,两个跟随徐守真多年的年轻道士一左一右守得严严实实。
清静幽雅的室内,高俅和宗汉瞠目结舌地看着徐守真取下了面上的长须,随手扯去发套,又伸手在脸上抹了几下,一时间都怔在原地。许久,高俅才爆发出一阵大笑:“好,好,想不到声名显赫的神翁徐真人居然会这一套!”他倒不认为对方是沽名钓誉招摇撞骗之辈,毕竟,徐守真能够在自己面前露出真面目,足可见此人善于决断。
除去伪装之后,徐守真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满头黑发容貌俊秀。如果不是曾经看过他扮作老人的情景,谁也不会相信,这个看上去只是普通道【创建和谐家园】轻人竟是神翁徐守真。他露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笑容,亲自为高俅和宗汉沏了两杯茶。
“我大宋子民向来笃信道教,我家也不例外。我自幼随师傅修行,出师之后才知道道士也分三六九等,似我这等年纪,想要在大一点的宫观求一席之地都不可能,更不用说出人头地了。不得已之下,我只能出此下策,以长生的名头欺骗世人。”他感慨地摇摇头,这才双手举起了茶盏,“除了我收养的那两个贴身徒儿,两位是第一个看见我容貌的人,我只是为表诚意。以茶代酒虽有不恭,不过我还是要敬高大人一杯!”
这一声高大人出口,高俅心中再无怀疑,他向宗汉使了个眼色,自己也顺势端起了茶盏。“不管怎么样,徐真人总算是靠自己的本事打开了场面,如今天庆观的那些道士想必是把你当作祖宗供着,如此威仪,天下有几个方外之士能够享有?”
徐守真苦笑一声,只喝了一口便将一杯滚烫的茶水信手泼在地上。“高大人此言差矣,天下之大,奇人异士层出不穷,今日有人推崇我徐守真,他日说不定还会冒出一个李守真张守真,欲保盛名何其不易?俗话说覆水难收,我平日应对那些愚民顽夫全都得小心翼翼,若是有些微纰漏,这好不容易挣来的虚名也就毁于一旦了。”
“既如此,徐真人金盆收手不就行了,凭着你这些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后半生足可衣食无忧,为何还要冒着被人拆穿的风险招摇过市?”宗汉此时终于恍过神来,儒家本就不信神佛,他这次跟着高俅来原本是瞧个热闹,万万没有想到会看到这样的结果,言语间不由得露出一丝轻蔑之意。
“人各有志,这位先生,并不是所有的方外之人都是犹如闲云野鹤不求名利的。”徐守真冷冷答了一句,只是直直地盯着高俅,目光犀利而通透。“高大人,我知道你是端王府翊善,此番前来可是为贵主求乘风之力?”
连同身份在内,所有打算全都被人看穿,要说高俅没有挫败感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徐守真的自述过往和咄咄逼人的口气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年轻道士的勃勃野心。钱财名声对方已经全部不缺,缺的唯独只有地位,光明正大地以真面目出现在人前的地位。既然如此,自己的手中就还有一个巨大的筹码。
“徐真人,你的大名已经传到了汴京,甚至直达天听。数日之后,圣上就会派人前来求嗣,若是你有能耐让圣上开枝散叶,那么,无论你索求什么,圣上必定不会拒绝……”
“不过那也要我有命享受。”徐守真晒然一笑,随即正色答道,“虽然我也曾经为不少民妇求得了子嗣,但那不过是寻常人家,几帖秘药或是房中秘术就能扭转乾坤,圣上若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皇嗣,宫中就不用养那批御医了。”他说着说着便意味深长地看了高俅一眼,语带双关地道,“高大人也不用专门跑这么一趟,不是么?”
“徐真人很聪明,只希望你不要聪明过了头!”高俅微微点头,话语却像刀子一般,“那么,倘若圣上的钦使到了此处,你又会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