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香江旧事[娱乐圈]》-第4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就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看着报纸上的寻访消息,苏韵深藏功与名地一笑:其实呢,虽然工作室在片尾挂了名,但目前的员工兼老板就她一个人不说,地址也没有——她已经拜托人在香江提交小型公司的注册申请了,因此是打算回香江时才正式创立她这个“未来梦想工作室”。

        在工作室还未弄好之前,她是不打算接生意的了——现在还忙着关注点映回馈和帮忙准备公映事宜,哪里忙得开!

        再过几天,就是定好的电影公映日期11月27日。

        虽然现在对于节日档期也没多少概念,但大多数电影也还是喜欢凑堆在节日前后上线。不过,这个不靠前不靠后的日期,除了因为是师父吕少龙的生日这个原因之外,避开下个月即将上线的73年北美票房年冠《驱魔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

        然而,世事总是人算不如天算;以及说曹操,曹操就到。

        她跑得了人和庙,但其他人却是被骚扰了个遍,最后烦不胜烦的库布里克也只得仗着两人的便宜师生情谊,跑过来替人问了一下:“有个朋友想请你帮忙做一点别人做不出来的后期,工作量不大,酬金也挺丰厚。”

        “先说是什么。”既然是“客串”,又是托到了库布里克这里,苏韵多少也是想给个面子。

        于是库布里克就简略和苏韵说了一下:下个月将要上演的重量级投资恐怖片《驱魔人》里,导演威廉·弗莱德金觉得“蜘蛛行走”的镜头技术不成熟——因为做了后期之后,依然能看到悬吊软术演员保持向后弓身姿势下楼的线。

        “他说本来都打算直接剪掉这一场,等以后计算机绘图技术更成熟之后,再重新完成并补上这个场景发布新版本的了……直到他看到了《人工智能》。”库布里克解释着,然后又想起了苏韵当初就是这么吓他的回忆,不禁问了一句,“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当然是抄《驱魔人》这个经典镜头的啊!

        于是,苏韵就抱着世事原来是个圆的心思,以未满10岁的童工之身,加盟了一部R级恐怖大片的后期制作。

      第56章 票房与奖项

        即使是在后世, 除了那些加入了特效的科幻型恐怖类大片,一般恐怖题材都是拿来以小博大的存在——因此,在七十年代初, 这么一部投资了过千万的恐怖电影《驱魔人》, 才会显得如此突出。

        而且它和《人工智能》一样, 发行商还都是华纳。

        不过,同样都是著名导演,《驱魔人》的导演威廉·弗莱德金才刚刚在72年双提名并且都获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最佳导演奖, 而库布里克的上一部作品《发条橙》却是票房失利。因此, 按照华纳的一贯操作, 这投资就有所差距了。

        更何况, 《人工智能》这部片子是苏韵“替师还债”的出品, 所以本来留下的拍摄资金就已经够少了。

        还多亏了库布里克竭力争取,这才勉强够用。

        当然了, 最烧钱的大部分后期特效制作都是苏韵自己拿头去肝出来的,否则加上后期制作费,这部电影的预算简直就是天价,根本没有人敢冒险投资。

        所以手持大笔拍摄资金的弗莱德金就没有他们拍摄时的扣扣索索, 为了做好这个“蜘蛛行走”的镜头,他给苏韵开出了5万美元的高价。

        这报酬, 回香江省着点都能拍一部小成本电影了——于是苏韵就赶紧收拾了包裹, 被库布里克和简·方达带着,送到了小黑屋里搞后期制作。

        之前《驱魔人》的制片方就有找过简·方达出演女主克丽丝的角色, 虽然那时她并没有答应, 但对弗莱德金的性格却是多少有点耳闻:这人的脾气不太好, 工作时也是个暴君型, 据说碰到演员哭不出来的时候, 他会上去动手把演员掌掴到哭出来。

        相比于工作时暴君平时挺温和而且还很疼爱苏韵的库布里克,简·方达就很担心弗莱德金会在工作进度不如意时“虐待”苏韵这个童工。

        毕竟这不是苏韵自由作主的地方,要配合着他们剧组的人做事。

        谢别了关心她的二人,苏韵就赶紧投入了新的工作之中。

        也是时代局限,再过几年电脑开始进入世人眼中的时候,她就不用蹲小黑屋里装模作样地搞后期了——这点工作量对于有着系统这个超级电脑的苏韵来说顶多半天搞定,但因为目前的技术进度以及不是熟人不好糊弄等原因,苏韵只得磨磨蹭蹭地拖了一星期才收工。

        弗莱德金倒是对她的工作速度很满意,全程都没有别人担心的“虐待”事件发生,过来收货时因为苏韵的工作实在出色,他还跟苏韵聊了一小会:“其实当时这个剧本也联系过库布里克等几个大牌导演,但是他们都不接,而剧本作者又属意我,所以我才会成为这部电影的导演。”

        “我之前一直都在想你是怎么劝服库布里克和简·方达和你拍那一部听起来简直是乱来的合拍片的——就像当时《驱魔人》发去邀请,库布里克的回答是他只想拍自己的题材;而简·方达当时却是直接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为什么我要答应参演一部充满资本主义铜臭味的垃圾电影’?”不等苏韵回话,弗莱德金已经是自顾自地说了下去,“直到我看到了《人工智能》,并且得知你才是制作后期特效的主力——我这才明白了。”

        “不得不说,你真是一个小天才——我很少这样夸人的。”弗莱德金看着就是比较傲的模样,得到他这么一句评价,苏韵乐呵呵地接受并道谢。

        至于弗莱德金眼中的惋惜之意,她就权当没看到了——很明显,又是一个惋惜她种族问题的人。

        不是让人生厌的歧视,就是在看到她的成绩之后,对她油然而生的惋惜——总是有些人会这样认为。

        在白色至上的区域里,有颜色的人,似乎天生就注定了更多的磨难以及明明是同样的付出、却更难取得与白色的人同样的成绩。

        号称“自由”的地方,其实从来就不自由。

        难怪库布里克一去就不想返。

        而追逐打破界限的自由,却也正是师父吕少龙和她的梦想,以及未来的目标。

        想完这些纷杂思绪时,苏韵淡定地靠向了车窗,目光掠过路边的电影院的巨幅海报。

        《人工智能》正在热映中。

        经历了大学生群体的内部传递加口碑发酵,这一部在他们眼中无比酷炫的电影,就在点映的那几天里飞快地传遍了各处高校。

        “新人类”是最容易接受并追捧新事物的存在,一旦学校里有人发现了什么“很酷”的东西,这东西就会立刻变成整个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流行。

        果然,公映一开始,《人工智能》的票房飞涨速度就开始颇有8月上映的票房黑马《美国风情画》的样子,首周票房更是在所有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直接破了1000万!

        而且电影口碑和话题都还在继续加热,涨势好得不行,看得利益相关的各界人士心思各异。

        这个首周票房数字,比起《虎斗龙争》来说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过,考虑到这部电影虽然有着两个戏份吃重的华人角色,但严格来说还是一部合拍片,因此同样亦有人认为这成绩最主要还是借了库布里克和简·方达的势。

        反正这语气就是酸得很……

        相比于个人色彩浓厚的各种好评和差评,比较公正的分析,还是“库布里克凭借这部《人工智能》展现商业片能力”和“简·方达凭借《人工智能》展现票房号召力”这两个点。

        尽管一个是著名大牌导演一个是影后加身的名演员,但他们都认为这两人是靠这部片“咸鱼翻身”——要知道,资本家就是最会追逐利益的人。哪怕拿过多少奖、名气多大、评价多好,赚不了钱的,就是票房毒药。

        只要连续扑过几部片,那么以后想再重来,就十分的困难了。

        而《人工智能》这部科幻片,随着票房和口碑的上升,陆续也开始有人分析起了它将会对以后的电影格局带来怎样的改变。

        相比起后世想要查阅点什么直接上网就完事的方便,现在的年代,即使是看起来已经挺有现代化气息的美国,也是显得十分的落后。

        电话、电报、报纸杂志以及人的口和耳,就是目前大多数人可以接触的信息传播途径。

        坐在木屋的沙发上,苏韵和薇薇安二人身边堆满了最近几期的报纸杂志小山。

        截止到第二周,《人工智能》的票房已经冲破了2500万,许多人都在观望,它能不能将本年度目前为止票房记录最高的《美国风情画》拉下首位。

        明里暗里的关注风暴中,反而是苏韵这个当事人最为平静:《美国风情画》上演的时间是目前还不被看重的暑期档,先天就有着抢占票房的优势;即使《人工智能》能靠超越时代的黑科技特效和时机造势来骗票,在这不靠前不靠后累积出超越它的票房,其回报率也是差了一截。

        因为《人工智能》的投资足足500万美元,并且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只是都在观望它的预期票房能不能破亿;而《美国风情画》只有75万美元的投资,却狂揽下了1.15亿美元的票房!

        不但如此,12月的圣诞档,73年最赚钱的《骗中骗》和《驱魔人》才会前后脚齐齐上线争个你死我活。就算《人工智能》能暂时领跑,一到圣诞,肯定得被《骗中骗》和《驱魔人》后来居上……

        都是心照不宣心知肚明的潜规则了:要是全“白色”阵容,《人工智能》说不定还有希望拼一拼;现在加了她和庄隆两个华人,只要票房能保四争三,苏韵就已经满足了。

        也不能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毕竟黄金时代神作多,超越时代的黑科技初初出来冒泡,当然是安心打辅助求稳为上。

        票房这里还能看个数字,至于奖项什么,对这个年代的规矩不熟的苏韵真是有点抓瞎。

        但再抓瞎也知道,她这个年龄、这个身份不可能拿什么大众耳熟能详的表演类的大奖,哪怕是操作成女配,想要一个提名估计也不容易。

        即使如此,在她的年龄和才能太过突出之时,也是有人为她想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视觉特效奖项——“最佳视觉效果”。

        这个奖,库布里克也曾获得过。

        而让库布里克拿到这个奖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不但有着“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的称号,还直接开创了前投影视觉特效技术,并促使这项技术开始了普遍的应用。

        现在,新的年代、新的电影、新的技术,库布里克是又打算要掀起一轮电影视觉特效技术的革新了吗?

        《人工智能》里面的特效技术,显然是超越了从前的一切特效技术,如果库布里克和这个来自香江的玛丽·苏以此去竞选最佳视觉效果奖的话……

        参照奥斯卡历史上,那位提名多次并获得两次最佳摄影奖的华裔摄影师的记录;是不是,明年的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将会诞生一个年龄之最的技术类奖项提名甚至是获得者?

      第57章 集邮党通病

        “当飞行器于风中掠过海面之时, 就是一个时代终结的开始——这是一部令人惊奇的电影,一部注定了至少会成为科幻经典之作的电影!”

        “以前未在银幕上有过这样的电影——只说这一句就够了。”

        “人类的心思自私易变,程序的爱意深刻永恒。小机器人的爱持续了两千年, 超越了人类在末日之后的整个种族寿命, 但愿这用两千年等来的一日之后, 得到唯一爱意的小玛丽,能在休眠中见到美梦的彼端。”

        “难以相信一部合拍片能获得1.23亿的票房记录,不得不说库布里克这个老【创建和谐家园】成功地抓住了年轻人喜爱视觉享受和煽情剧情的特点, 就如同他靠嬉皮文化的兴起将《发条橙》的口碑扭转一般……”

        “这是对好莱坞影片传统制作方式的一次意图不轨的袭击!剧组利用‘丑闻’博取关注度再自行澄清, 并且以合拍之名加入戏份吃重人设讨喜的亚裔角色, 这是在挤压我国电影与演员的生存空间?!”

        “它刷新了特效电影的下限, 用一种过分荒诞的形式, 来展示海平面上升之后所引发的大洪水的‘威力’——看到海面之上,今年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双子塔的位置居然没有那两幢高耸入云的大楼, 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看到这条评论时,苏韵一阵无语:且不论高楼大厦会在时光的侵蚀和人力的维护更新里弯下脊梁,2001年911过后,这两幢楼确实是没有了。

        而电影里面的时间点还远远在2001年后的近未来世界。

        原版电影是因为刚刚好在出来时还没到9月那次事故, 所以就在飞行器飞掠海面和两千年后的冰封世界都还存在这双子塔的楼影标志——就像那个沉入海中只剩举起火炬的那只手的自由女神像一样,是一种用标志性建筑来展示某些不需言传亦可意会的镜头语言。

        而在苏韵曾经的记忆中, 双子塔早就随着那次事故成为了人们的记忆。因此, 她在制作这些画面时就果断参考了再往后的时间线记录,造就出了一个没有双子塔“标志”的纽约。

        世人总是这样欺软怕硬的, 现在名气尚小就是不怀好意胡编乱造;等功成名就之后再说和做什么, 人们都只会认为你是颇有前瞻性和目光奇准的“预言家”。

        这段时间里, 苏韵除了需要跟着剧组跑一些约定好的宣传活动和帮忙处理一下幕后杂务之外, 最有兴趣的事情就是到处买报纸杂志看《人工智能》电影的相关信息来看, 那拿着报纸杂志刷评论的模样,活脱脱就是后世那些上网搜自己搜得不亦乐乎的八卦网虫……

        人皆有八卦吃瓜之心,虽然现在做不了网虫,那么刷刷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也是极好的。

        自己的瓜,必须自己第一时间吃才够新鲜。

        反正别人都会因为她的年龄而给予成年人没有的优待,所以苏韵明明是个主角,工作量却没有简·方达、霍夫曼以及庄隆等人那么大,偶尔还能顺道抽空去探望探望一些“朋友”。

        就像她跟剧组路过康涅狄格州时,就顺道去探望了一下为电影里蓝仙女特效动画配音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这时的梅姨,还不是后来的“奥斯卡毒瘤”,而是正在半工半读戏剧学院研究生的美丽小姐姐。

        因为梅丽尔也是出生在新泽西州的,那时《人工智能》拍摄时正逢暑假,招蓝仙女配音时,苏韵就一下子挑中了回家度暑的她:原因当然不止是原版电影的配音也是梅丽尔,最主要还是现在选择半工半读的梅丽尔性价比巨巨巨高!

        趁大牌未起来时赶紧多拉近感情,以后容易拿个“友情价”——这可不就是先知未来的优势之一?

        而且苏韵本质上还是一个热爱集邮的集邮党,潜意识里就是标准集邮党的一条通病:不管遇到的是好还是丑,总之我不能没有。

        当然了,集到邮之后也不能就这么放着,时不时拿出来“晾晒通风”联络感情是必须的,即使是仓管也不能小觑,更别说是梅丽尔这种超级潜力股。

        梅丽尔对苏韵的到来也是十分惊喜:这个时期的她,之所以会去参与《人工智能》这部除了导演和女主角大牌其它东西看起来都不怎么样的电影的配音工作,本来只是为了赚点学费。

        没想到,数月之后,这部看起来挺有扑街潜质的电影居然是冲破了本年度《美国风情画》所缔造的票房纪录,成为了新一匹票房黑马。

        把参与过《人工智能》的工作记录和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放到履历上,显然就是一抹能增加表演机会的亮点。

        而且苏韵这孩子还是在路过时,特地提着点心篮子颠颠地跑过来,亲亲热热地凑上来说挂念她——天,这种又乖巧又可爱的人间小天使是真的存在的吗?

        看梅丽尔对自己的好感又上升了不少,苏韵也很是满意:虽然和庄隆、林靖英一起去看电影时对前排嬉笑打闹的青春少女们颇为羡慕,但现在的乖萌小萝莉皮却是攻略成年人的最佳利器。

        卖萌,就是人类幼崽对付人类最大的武器。

        长得漂亮的小孩子,只要不熊,那在成年人群体里就必然是团宠的存在。

        这可是成年之后绝对没有的待遇——孩子的美丽可爱只会是抢其它童星的生意,对成年人威胁不大所以优待颇多。但美丽少女和美丽女郎即使自己没有别的意思,别人看过来时也会下意识地带上了或是觊觎或是提防的目光。

        趁着这年龄还能卖萌几年,苏韵自然是打算物尽其用。

        现在再怎么亲近同性或者异性,都是只会获得宠溺的目光;等再过几年的话……在系统加持的美貌和这些年努力打下的基业之下,要是随意亲近谁,也许就会引发某些不必要的误会。

        因为和系统约定了要为东方好莱坞尽力,所以苏韵是压根不打算在97回归之前谈恋爱——曾经母胎单身到来到这个年代,苏韵至今都是认为谈恋爱实在是太伤时间和感情了,倒不如专注搞事业来得爽。

        所以说,她对某个人好是真的没别的意思,原因一个是因喜欢所导致的集邮党的“保养”行为,第二个就是打算培养好感情以后好薅羊毛。

        比如汤姆这只未来的大肥羊——与她年龄相当、感情还行并且颜值还能数十年如一日保质持久的男星实在太少了,好好养着,以后就是她搞合拍片时的专用配戏男角。

        就如同她师父吕少龙喜欢养专用的配戏女角一样,熟悉、好上手、开戏不用到处找。

        因此尚不知道自己是被定位成了大肥羊的汤姆,对苏韵临回国前还特意来探望他这个暖心行为很是感动,接到大姐安的电话消息后就立刻说会和队友们说清楚今晚有事不打球提前回家。

        父亲赛斯和母亲玛丽都不在家,所以直面苏韵的安有些无措:当初她还以为苏韵是汤姆新认识的小女朋友,结果几个月不见,苏韵就已经成为了主演过亿票房电影的大明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5: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