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议事内容只有一项目,原来三月初,皇上发了诏令,说是原来的将天下住户分为三等的情况不能完全符合事实,因此重新进行了分级,将原来的三级改分为九级,三年一变更,划分更为详细,更能体现出住户的资产和收入增减情况。
同时,撤亭改乡(场)(乡和场是平级的,不同的是,乡是纯粹的农耕为主,实行普通管理;而场则一般以矿业或攸关国计的产业为主,比如铜矿所在地则设场,养马地也设场,养马场的由来则就是从“场”这个行政区划而来;一般的场,都有驿站,码头和驻军及粮屯,以军事管理为主),五家为一保,四家为一邻,百户为一里,五百户为一乡;每里置一里正,每乡设一乡长,两名乡佐。要求各州在年内将住户等级重新划分完毕后上报。
住户等级是和资产直接挂钩的,第一等级的,自然是国公这些朝中大佬们,第九级就是那些没田的佃农,至于说流民和乞丐,不在划分之列,也就是属于九级之外,但是当流民一固定住了下来,就有了等级。
而撤亭改乡则没什么影响,无非就是名称变了一下,同时给每个乡长增加了两名助手而已,不然一个乡只靠一人管理,确实是有些吃力,一个村子,有上百户人口的,都已经算得上是大村了,而许多的村子,也就那么十几户,几十户人而已,遍布方圆几十上百里,一个人跑来跑去的调停【创建和谐家园】,腿不跑断了才怪,更何况,乡长自家也是有田,也是要耕种的。
其实把王况叫了来,主要是针对孙家和王家的分级,需要征求下王况的意见,按新的分级制度,王家和孙家应该定为四等或者三等,负担的税和徭役要比以前重一些,可这是王况啊,他们担心王况不接受这个结果,有心作弊一把,把等级定低了,这两家要负担的税金和徭役自然也就少了,但这肯定要被上面驳斥的,行不通。
可要是把等级定高了,这些人又担心王况生气,王况生气了,后果可能还比上官驳斥更严重。所以,需要大家一起来商量,然后取得王况的同意。那么,只要全州官员都同意,哪怕给王况定个六等七等的,所谓法不责众,上官也是没得办法,最多只能是打了下来重新定过。
王况是官身,本身有倄田可免除赋税,因此若是把王况定到三等,他要负担的赋税和徭役也和五等六等的普通人家差不多少,他倒不在乎这些,就算是没有倄田,这样轻的税,连后世三分之一都不到,已经让他很是满意了。来大唐后,让他深感小时候所受的毒害之深,课本里到处都在说什么古代苛捐杂税之重,人们苦不堪言,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如此。
孙家按规定也达到了四等的水平,这是扎扎实实的四等,要负担的赋税和徭役是王况的两倍还多,而孙家的资产现在还不如王家。这也算是给官员一个后勤保障,保证让他们即便不去做任何其他营生,也能不至于挨饿。
改等级对王况来说却不是什么大事,在他看来,按律分就是了,又不是多重的税,自己负担得起,而且也不会以后给人留个小辫子。
真正让他上心的却不是这个,王况记得,自己后世为了“场”的由来而特地查过资料,他在看到资料的同时,也看到了,李靖应该是在去年的九月就因病而辞去了兵部尚书的位置,改由侯君集任兵部尚书,而接下来的今年五月,李靖将带兵大破吐谷浑。可是现在,李靖还是当着他的兵部尚书,吐谷浑之战也没任何的消息!
如果说是发兵前为了保密,而消息没有传出来,这个可以理解,也说得通。可现在已经是五月底,李靖是四月初就和吐浑谷开战了的,并且四月就取得了胜利,五月则是彻底的解决吐浑谷之乱。按理说,现在应该已经有了消息传来才是。
历史,真的开始改变了原来的方向了么?自己这只蝴蝶的翅膀,真的扇动了飓风吗?
可以说,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是在王况预料中的,历史依旧沿着它的固定轨迹运转着,历史的惯性,固执的维持着它自己的运行方向,王况在建州搞得如此如火如荼,依然没见到有什么影响,该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王况都已经不再去关心它的走向了。
但是现在,突然间,王况发现,改变,似乎早就在悄悄的进行着,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发现,没有留意罢了,以建州这么一个偏远下州,在大唐的地位毕竟是有限,所以,改变也就从外面开始。
分级在王况的大方之下很快就结束了,这些个县令凑一堆,主要也是商量怎么个分级办法,既然王况大方,也不为难他们,所以,给王况定了个三等,孙家定了四等。其他家都好办,由各乡长自己去和里长保长商量着定就是了。
其实真正来说,王家现在的财富是介于三等和四等之间,但王况考虑到后面的田黄,可不能给李老二留下任何拿捏的把柄,就让他们给定了个三等。
王况从李靖还再当着兵部尚书一事上,得出了李老头现在身体还健康得很的信息,也就是说,现在的李承乾,并没有达到原来历史上那么强势,有个当兵部尚书的侯君集支持,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假如太子因为势力不够强而削弱了野心,或者说把野心收敛了,那就不是王况希望的了,搞个不好,废太子的事都不会发生。
这很不好,真的很不好!
住户重新分级的事情是属于户部,和李业嗣的镇军无关,建州又没什么地方可以建场,除了王况的璃窑是需要驻兵外,其他地方没有要用到驻兵的,所以李业嗣不在今天议事之列。
从州衙门出来后,王况径直奔到了李业嗣的镇将府。
李业嗣自来到建安后,基本上清闲得很,平日除了操练他的镇军外,除了偶尔跑到富来客栈吃上一回两回的,连王家都很少去,这一点,估计和他明面上的任务有关,不能显出和王况走得太近。王况都不能理解这个家伙,老婆不带在身边,孤家寡人的一个,怎么熬得住。
到镇将府王况也是不用通报的,都认得王况,不过这是军事地方,王况还是让守卫去通报了一下,免得李家小子真要是有个什么机密之类的,被自己撞了上去。李业嗣是没什么,可谁能保证李老二或者说其他人不会在李业嗣身边安插个把人?
李业嗣正光了膀子在院里耍着石锁,那百来斤重的石锁在他手中有若是轻如鸿毛,上下翻飞着,晃得王况直眼晕,再看李业嗣身上,却是没什么汗水,敢情这百来斤对他来说还是小菜一碟。
可能玩这石锁也是有套路的,见到王况,李业嗣也没停下,继续耍了几下,最后才大喝一声,将石锁向上空抛去,然后微弓了身,大马金刀的跨个马步,一手放在后腰扶着,一手往上一抬,顺势就接住了下落的石锁。放好石锁后,李业嗣这才一边拿了条丝巾擦了擦手,笑着对王况道:“让二郎久等了。”
“业嗣兄好身手。”王况赞叹到,黄大身手是好,可他的身手主要是好在脚力上,手上功夫却没李业嗣的深,这也是难怪,李业嗣本是行伍出生,学的基本都是马上马下的搏击之术,尤其是家伙什的使用,武器在手就要如指臂使,而黄大呢,脚力可以说是挑脚练得,后来拜师学艺所学也是主要为的以后有机会报仇,所以,能快速脱身也就成了首要的,自然就把脚上工夫放在了第一位。
如果要论正儿八经的正面硬磕,估计黄大扛不下李业嗣的十招,但要是明着暗着都一起来,那胜负就很难预料了。
“二郎说笑了,仅是巧劲而已,若要是某伸直了手臂,站直了身子去接,也是不行的。”李业嗣笑了笑,“若某真要是有那么大力,这身子怕还是需要再壮一圈才是。”
李业嗣身上的肌肉并不很多,可以说身材是匀称的,不是那种肌肉男的样子,王况这才恍然,一个人有多大力气,和肌肉和骨骼都是有一定关系的,这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瘦弱的大力士,除非这是一个修仙世界,一个魔幻世界。
有没有仙人,王况现在不敢确定,但李靖并不是那个托塔天王,两个李靖并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李业嗣也不可能有什么仙法之类的,且他刚才接石锁的时候,手臂是微弯上举,接着了之后,手和身子都随着石锁的下落而下弯,卸去了大部分的力道,确实用的是巧劲,也就是所谓四两拨千斤。
“二郎难得来某这镇军府哦,今次来莫非有事?”李业嗣见王况若有所思,就问了一句。
“敢问代国公(许多资料介绍上都说李靖是卫国公,但旧唐书上说李靖其实是代国公,右仆射,灰雀相信这是真的,卫国公应该是李靖的儿子李德謇)身体安好?”
“呵,说到这个,某还得谢谢二郎啊。”李业嗣挥手让兵士前去端了泥炉茶具前来,就在院中摆着煮起了茶,看着忙碌的兵士,李业嗣补充道。“多亏了二郎前番让怀玉去六诏寻得那三七,阿公早年随军征战,曾经被闪了腰,后来落下病根,不料却是被二郎传授的三七炖公鸡给吃好了。”
这也能行?王况听得眼睛都瞪得老大,三七即便再神奇,也不带这么神的吧?
这还没完呢,李业嗣悠悠一叹,给王况来了个更加重磅的:“怀玉因寻三七之功,如今已经被封为右千牛卫中郎将(归德中郎将,归德是军衔,千牛卫是军职,二者不冲突),尚晋阳公主。”
千牛卫中郎将,从四品下?尚晋阳公主?
不对,这里面绝对不对,王况记得秦怀玉应该是未成年的时候,李老二还没登基时就被李老二他爹封了千牛卫中郎将,而尚晋阳公主是这两年没错,可是,自己才来多少年?
千牛卫相对应的军衔都很高,是属于真正的天子近军,比羽林还核心的,可以算做是皇帝的贴身保镖,所以,给他个从四品下并不算很高,但比起那些还在军中一级一级的辛苦爬着的军官来说,那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
本来应该是分为两个时期发生的事情,却集中发生在了一起,本来应该是一个发生在王况穿来前,一个发生在穿来后的事件,全扎堆到了王况穿来后的几年。
莫非,历史在自己穿来之前,就已经改变?
莫非……?王况突然有所明悟,仰首,闭目,嘴角吊起了一丝笑:好吧,既然如此,那么就好办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路人甲和路人乙
“听说了吗?”又是路人甲。
“听说什么?”这是路人乙,这俩家伙自打上次绊了一次嘴后,不知道怎么地,就对上眼了,从此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去哪都凑一堆。去富来客栈吃酒,你叫一份卤味拼盘,他就叫一份黄金蚕,凑上一桌;就连去勾栏院里叫娘子,那也一定是各叫一人,然后换着来,说是省钱。
尤其是经过上次的事件,两人深感到自己的消息不够灵通,就开始分工合作起来,除了专门打听关于王家孙家的一些事情外,还互通有无,相互补充,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建安城里消息最灵通的“权威人士”。
在建安吃炸金蚕可比在长安便宜许多,兜里有俩钱的,一般都吃得起,而且不止富来客栈有卖的,其他几家也都有,因为现在建安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也养起了白蚁,尤其是养鱼的那几家,鱼的收成要等一年,王况就让他们闲着没事干的时候去掏白蚁窝,把白蚁养殖也教会了他们。
要说建安人讲吃,那可是最朴实的,只管味道好就行,没什么花色啊造型啊的要求,追求美味是首要的,这一有人吃过了白蚁,那就一发不可收拾,半年工夫,几乎城外地里,山里林间的白蚁窝就给掏了个干干净净。
这速度快也是有原因的,掏一窝白蚁就有一吊钱左右的收入,孩子们又爱玩泥巴,喜欢爬树掏鸟窝啊什么的,正好,家里大人手一挥:去掏白蚁去!对孩子们来说,得,这下可以名正言顺的玩泥了,就是混身滚得脏兮兮的回家也不要紧,只要将装了白蚁的木盆往桌上一放,不光不被责骂,甚至还能得到大人的夸赞。
有的若是掏得的白蚁卵多的,家中大人还会给俩铜仔儿,让孩子们自己去买喜欢的零嘴儿,你说,在这样的【创建和谐家园】下,孩子们那还不疯了似的去到处找白蚁?所以,只得半年工夫,野外的白蚁就差不多绝迹了,这让黄良很是惊喜,好么,这下河堤的安全又有了保障,每年用在堤坝修缮上的花费又要少了许多。
这会,这路人甲和路人乙正窝在富来客栈王况以前老坐的座位上“窃窃私语”,一付神神秘秘的样子,可说话声音却是不低。路人甲一边说着,还一边的瞄了瞄旁边的几桌人,果然,这些人一听这俩家伙又在摆起龙门阵,耳朵“噌”的就支了起来,话说一半的人也都马上闭嘴,不吭声了。
本来么,他们一看到这俩活宝找了个座位坐下,却是只点了一碟香菇菘菜和一碟油炸花生米,酒却是点了一大坛,明显是酒多菜少,就知道这俩活宝又有什么新消息了,早就留意上了。
谁不知道,这俩活宝那就是建安城的“包打听”啊,从他们嘴里吐出来的,几乎都是最新消息,尤其看他们现在的神情,拿腔作势的样子十足,那绝对是重磅消息。
“嗯哼!”路人甲清了清嗓子,状似不舒服的样子。
路人乙很是配合默契,马上就问:“怎么?可是哪不舒服了?”
“唉,昨晚被小桃红都快榨成干了,你是不知道啊,那小桃红昨晚可是够卖力,要了还要,仿佛填不饱似的,你不会没见识过罢?真没见识过?那可得抓紧了。某现在是中气不足,得吃点补元气的东西,这才有力气讲话。”路人甲皱了皱眉,有气无力的样子,和刚刚的神秘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伙计,给他们桌上一锅泥鳅芋子,鳅子要足,个头要大,某多加钱。”旁边听着的几个哪还不知道这俩活宝的招数,一听这话,得,又讹上了,算了,一锅泥鳅芋子也值不了几个钱,比起从他们口中吐露的消息来说,值得,万一能从他们说的话里捕捉到那么一星半点的商机,那就发了。
“哎呀,某多不好意思,让客人破费了。”路人甲笑嘻嘻的给出声帮他们点了个泥鳅芋子的人做了个揖,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ÄàöúÓó×ÓÄܲ¹µÄÔªÆøÒ²ÊÇÓÐÏÞ°¡£¬ÐÖµÜÄãÄÜ¿¸µÃסô£¿Òª²»£¬Ä³·öÄãÈ¥ÕÒÀÉÖÐÇÆÇÆ£¿¡±Â·ÈËÒÒ¶ÔÒ»¹øÄàöúÓó×Ó²¢²»Âú×ã¡£
“再给他们上一锅清炖圆鱼(甲鱼)。”另一个人不耐烦了,出言道。现在正是圆鱼味道最美的时候,一个冬天,圆鱼蛰伏在洞里,几乎不吃不喝,早就将身体里的腌臜物给排了个一干二净,剩下的都是精华,眼下,正是圆鱼们醒过来,出洞捕食的时间,是最应景的美食。
圆鱼可不便宜,自打小东家烹出了第一道没有土腥味的圆鱼之后(热锅下少许油,入姜片煸香,这煸,其实就是炒,不过油温低而已,然后丢进切好的圆鱼块翻炒到肉变色,淋米酒,一定是要米酒;加滚水,加盐,再加新鲜姜片两三片,再淋一点酒,盖上盖炖就行,快出锅后,再滴几滴温热米酒就可以了,这是普通的炖,味道没那么清甜,不过汤浓好看;若要是清炖,则是将切好的甲鱼放到加有姜和酒的滚水中汆到表面肉变色后捞起,在加热过后的砂锅里加滚水,放进汆好的甲鱼,姜,酒,盐直接炖熟后滴几滴温酒就行,这最后一道滴温热的米酒是必须的,不能省略,也不能多,几滴,最多半汤匙),原本没人吃的圆鱼价格那是一路飙涨,现在从捕鱼人手中收的价格一斤就要两吊钱了(野生甲鱼一直都贵,灰雀记得,以前猪肉价格还是几毛钱的时候,野生甲鱼的价格就已经是十几元了,还是在乡下收的。)
一锅清炖圆鱼可是要四吊钱,这四吊钱怎么地也够一个五口之家十天花费了,路人甲和路人乙原本只是报着试一试的想法,能吃到就好,吃不到的话,再说几句场面话,随便再讹一碟什么其他菜也就够了,现在人家配合,直接就给你点了一锅,自然是不好再装下去,于是干笑一声,连连道谢。
既然要求得到了满足,二人也不废话,再也不拿腔作调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唱双簧,而是一人说,一人在旁边补充两句。
“真有这事?”先给路人甲他们点一锅泥鳅芋子的人尤自不信,怀疑这俩家伙纯粹就是为了吃而编了瞎话来糊弄人。
这不是蔑视包打听的权威么?路人甲也不管他刚给自己点了一道菜,很是夷鄙的瞪了他一眼:“你去唐兴打听打听啊,如今,唐兴人已经是满山遍野的去寻花梨树苗了,都想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几棵。”
“你能确定这话是小东家说的么?”点了圆鱼的那客人也是半信半疑。
“喏,伙计,过来。”路人乙冲着一个刚收拾好了桌子的伙计招了招手,那伙计端了碟盘过来,笑嘻嘻的:“哟,二位今儿可是收获不小呢哦。”
俩活宝对旁人不客气,可不敢对富来客栈的伙计不客气,陪着笑脸:“还不是哥几个照顾着呢么?要没你们几个照顾,某等怕是吃不到这么好的吃食。”顿了顿,复又道:“这位客人怀疑说花梨是聚财之木的说法不是小东家说的,您来帮某证明证明下。”
“嗯,这话倒是没错,确实是小东家说的。”伙计眉毛一挑,很是自豪,现在富来客栈的伙计,不管是新来的还老人,一说起小东家,都是同一副表情,眉毛一挑,眼角都能眯出皱纹,这招其他人可学不会,不然你试试,又要眉毛上挑,又要眼睛眯着,据说这还是从孙二孙掌柜那学来的。
“可怎么没见你们富来客栈,还有小东家,孙东家有种花梨啊?”
“瞧你这话说的,小东家是什么人?他还用得着那种身外之物么?就说孙东家,他家的产业,哪个没有小东家的份子?有小东家在,自然也是用不着的。”路人乙不乐意了,你这话不是说小东家也是个凡人么,人家那可是星君下凡,那财神爷啊什么的还不都是小东家的朋友?随便打个招呼就得了,还用得着那聚财之木?
其他人一寻思,也明白了,敢情啊,小东家可能还真是从财神爷那得的法子,知道这聚财之木后,小东家的心善,不忍大家伙受穷,这才放了话出来,这小东家该担了多大的风险啊,若要是被玉帝知道了,怕不是要责罚小东家?嗯,这话不能再外传了,就咱们建州人知道就行。
还有啊,得赶紧的回去,一是要寻花梨苗,要是晚了,怕是找不到咯;二来是赶快的给玉帝上上香,求他老人家不要责怪小东家,小东家那也是为一方苍生啊。
于是也不管自己桌上的酒菜还剩了许多,纷纷的招呼伙计结帐,心急的,直接丢下几吊钱,也不用找头了,拔腿就跑。
¡¡¡¡¡°ÇУ¬¸ö¸öÄÇôÐļ±£¬Ä³Õ⻹ÓÐÏûÏ¢ÄØ¡£¡±Â·È˼×Ò»¼û´ó¼Ò»ïÈ«¶¼ÒªÅÜ£¬¶Ùʱ¾õµÃÊܵ½ÁËÀäÂ䣬ÐÄÓв»Ë¬£¬à½à½àìàìµÄ¡£
“哟呵,敢情你们这俩小家伙今天跑到这里来捞油水了,某就说呢,怎么你们就不去某店里了?”
路人乙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连忙陪笑:“遏郎君说笑了,某等这不是琢磨着换换口味么,再说了,如此大的消息,若是只换得您店里的吃食,那也忒亏了点不是?”
“又在卖弄什么消息呢?”遏跃跟也不理会,直接就问,他这是给富来客栈送来新鲜的羊肉,这可是远从草原赶来的羊,味道比建安本地羊要好了许多,更香,肉更嫩,也没那么膻,建安本地的羊膻味并不是纯粹的羊味,总是夹着点腥,不像草原上的羊,那就是纯粹的羊膻味,爱吃羊的都喜欢。
现在每年都会有两批从草原上赶来的羊到建安来,用来烹出的羊汤和烤的羊肉,价格比用建安的还要贵上两倍,却一直都是供不应求,让本来担心太贵而卖不动的遏跃跟很是欣喜,所以每次运一批来后,他每天都要给富来客栈送来一些,一直到这批羊全杀完了。
而自从遏跃跟每年都要从草原运羊来之后,他们部族的人和中原的交往就更加的紧密了起来,甚至还有几个族人已经举家都迁到中原来了,族长也打算说若是唐天子愿意接纳,他们就要举族内附。
内附的好处可是不老少,先不说能得到大淌军队的守护,就是那盐铁禁令也会取消,运送货物路过关卡的过路费也要降一半下来。
现在遏跃跟就是他们族人的代表,正在和李业嗣商议内附的事情,只要兵部尚书支持,再报到唐天子那去,那好处可比直接找朝廷说要内附多了许多。
“嘿嘿,遏郎君,您这话就问得不地道了,某的消息,哪有您的灵通啊,只不过是您老不愿意说而已,谁不知道,只要小东家要放话出来,在建安,您绝对是第一批知道的。”路人乙可不想就这么把消息免费的放了出来,可遏跃跟的话又不能不回答,于是眼珠一转,就把球给踢了回去。
本来那些拔腿就要跑的,听到路人甲说的话,都停下了步子,还有消息?那得听听,又听遏跃跟在挤兑他们俩,知道这俩家伙不敢对遏郎君有所隐瞒,就都伸了脖子等下文。
再一听路人乙这么一说,对呀,遏郎君当初可是帮了小东家不少的,小东家又是恋旧之人,有什么话肯定会跟遏郎君说,孙东家那里,肯定是别指望打听到什么,可遏郎君为人豪爽,说不定这下就会说了出来。
遏跃跟却是哈哈一笑,循即笑脸一收,瞪了路人乙一眼:“别得了便宜还卖乖。”遏跃跟是知道许多事情,可他也不大清楚什么消息是自己可以说的,什么是自己不能说的,既然如此,那就干脆都不说,守紧自己的嘴巴才是,小东家是长生天看顾着的贵人,自己可要跟紧了才是,也要爱护着的。
而如果是路人甲路人乙这些人知道的消息,那就是不要紧了,可以随便的说,但是自己呢,一个是不清楚什么能说;另一个则是假如自己说的也确实是能说的,又和路人乙想说的不同,那就等于是掐了路人甲这俩活宝的一次卖乖机会。
这俩活宝平日里在自己店铺中,倒是无形中帮自己招徕不少客人的,可不能让他们断了粮,客人卖关子和自己卖关子,这里面的区别不是一点半点的。
自己卖关子,别人自然是不会说什么,可对自己的印象就要打个折扣了,而这俩活宝卖关子,那就不是自己的问题了,和自己无关。刚听路人甲的话里意思,他那消息还应该是免费送的,但路人乙也太贪心了些,一锅圆鱼还嫌不够。
“哪能呢,某说还不成么?”路人乙在桌下的脚被路人甲狠狠的踢了下,疼得他咧了下嘴,也会意了过来,这想要长期靠消息混饭吃,那还得钝刀慢割肉才对,一点一点的吃,要是刀太快了,一刀割下了太多,被人嫌恶了,以后怕是在建安都没人搭理了。
“是这样的,某还听说,唐兴的那座南山还是神山,神山这二字,还是从小东家口里说出来的,据慎家人说是小东家的师父以前修行的所在,如今慎家已经联合了几家人,在那山上修了个小庙,庙门口有一株千年的花梨,说是灵验得很呐,大家想想,慎家为什么短短两三年就成了唐兴首富,而且在建州也是排得上号的?还不是敬着小东家,傍着一座神山?”
南山离慎家隔了二百来里路,这路人甲也真能将他们扯上关系,而且,明明是慎家发家在前,发现千年花梨在后,可被他这么一说,旁人就以为慎家真的是因为有了花梨这才发家的,再想想,慎家以前给小东家送了几次的花梨过来,要是家里没有那么多,怎么能送来?
于是一切就顺理成章的串到了一块,就更家坚定了大家去找花梨的决心了。
“等等,还有,某今天大放送了,还有个消息,也是关于南山的。”路人甲一见大家又要跑,刚被遏跃跟挤兑一下后,旁人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些不善了起来,一咬牙,得,今天大放血了,干脆都说了罢,免得被人戳了脊梁骨,再说,这消息就是自己不说,再过得个几天,从唐兴那传了过来,就不值得几个钱了,还不如现在卖个好。
“南山上有个洞府,据说就是小东家的师父修行所在,洞内有石床,石凳等物,已经多年没人住了,竟然是一尘不染的,更神奇的是,前段时间小东家上山去,在洞门口安了一尊和尚像,那和尚是个大肚皮的,也是笑眯眯的,和小东家平日里的笑是一样的,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路人甲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觉得有点口渴了,就伸手往桌上一抄,抄到的却不是酒,却是一瓯温热,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客人给自己递了一杯茶来。
再看看众人眼神,对自己的态度似乎缓和了许多,心道:好险,得亏赶快的说了,不然的话,后果果然是很严重滴。
“那神像一安放上去,就有那梵唱声从神像嘴从传了出来,延绵不绝,但凡是听过的人,无不心平气和的。”路人乙乘着路人甲喝茶的间隙,补充道,这好处也不能让路人甲一人得呀。
“啊?!竟然这么神奇?得,那个刘三郎啊,明日干脆,咱们合伙包辆马车,雇俩向导,去山上拜拜?”
“着啊,某正有此意呢,某这就回去准备准备。”被人称为刘三郎的,连连点头。
“别啊,你们要注意了,小东家说了,那山洞,不希望有人去打搅,大家要拜啊,隔远些,莫要打搅了小东家的师父。”路人甲一听大家要拜,连忙补充,这要是把人都招了去,小东家不高兴了,自己以后可就没了混吃的来源。
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花烹食
王况并不介意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达到他的目的,什么正人君子之类的话在王况看来都是扯淡,正人君子是肯定有的,但由古自今能得几个?大多所谓的正人君子,不过都是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是男娼女盗的欺世盗名之辈。
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人,所以,自己用些小手段来隐藏自己的目的,又不是去图谋害人,反正这世上已经不少神仙了,再多那么一个两个的,且又提前出现那么一个两个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