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小东家,这,值得么?”高三被这话吓了一跳,以百人之性命换一人之性命?虽然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可真要发生了,这可是百多辛苦培养出的人吶?
“此人心性,堪比张子文,你说,值得么?”王况并不恼怒于高三的质疑,只会执行死命令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下属固然好用,但却也难以挑起重担,王况并不希望高三成为那样的人,对高三,王况可是有着非常高的期望的。
“既是如此,那倒是值得。”高三不再说话,这个鞠郎君在小东家的心里,已经是堪比张子文一样的人物,别说百名,就是千名也值得,有此一人,足以当得十万之军!只要那百人知道自己要用生命去保护的人是如同五百年前那个心比铁坚的张子文一样的人物,不用小东家发话,这些人也会毫无怨言的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哪怕那人一息的生存机会。
张骞张子文,出使西域,历经千难万苦,最终回转汉廷,此等人物,向来便是有血性的华夏儿女心中一座巍然的大山,有关鞠智利的事,这一次就是高三亲手操办的,对小东家给他这样的评介,高三没有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他心中有时还会自问一下,换成自己,能做到么?所以,当王况给出回答后,高三就快步的离开了。
没想到,事情竟然出现了如此戏剧性的转折,原本以为还要大费一番周章的安息,如今自己向砧板爬了过来,等待着大唐的刀举起来了。若是安息覆灭,大食就不足挂齿,所谓大食,其实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有着狂热宗教信仰的几个小国的统称,只是他们因着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作为纽带,在对外关系上,相对保持步调一致,这在后世其尤为明显,但也不是铁打的一块,只要是不同的国主,就有着其自己的利益存在,打一批再安抚一批,就能分化瓦解了他们的同盟关系,这对小国来说或许难,但对如今的大唐来说,却是容易得很。
不光是如此,安息若拿下,吐蕃等于就是将其大后方就那么袒露在大唐的精兵利器之下,原来吐蕃还可以凭借其西南第一强国的地位,对天竺不需要怎么防范,而将主要的兵力都放在和大唐接壤之地,但是,当把北天竺打下来的安息最终也成为了大唐的国土之时,吐蕃你有那么多的兵力来防守漫长的国境线么?真到了那时候,怕是赞谱这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吐蕃王,也要头疼,睡觉都不安稳了,撑死了他们,十万可战之兵就顶了天了,可高原之上,调动兵力哪里有平原那么容易?你防北我就打南,你防西我就打东,累死你!
第六百八十一章 【创建和谐家园】
更进一步,安息灭亡,必定使得真腊的态度发生巨大转变,如果操作得当,也不是不可能对林邑,对真腊进行蚕食的,真腊或许是整个东南半岛最强的国家,但那只是东南半岛而已,真要动起刀兵,以真腊那堪比大江的宽广的水域,几乎就是小楼船的后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打哪里就是哪里,如果真腊不肯屈服,累也累死他们了。
如此,则形成四面包围之势了,吐蕃的地利也就不成为地利,我来个封锁,所有的贸易往来全部掐断你,看你跳?所以,王况给了鞠智利如此高的评价,也不是没有依据的。可以说,鞠智利的凭空出现,让王况的计划至少要提前两年就可以完成,而且实现这个计划的代价也要小了许多,至少,在大唐兵士伤亡数量上,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还不包括粮草及因为战争的持续而带来的被王况视为囊中物的广大国土和子民所受的伤害。一场战争,甚至可以让一个地方一下就跌回到百年前,想要恢复过来,就如同生病的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没个十年八年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是别想恢复的。
当长安城内纷纷扬扬的飘起第一场雪,将整个长安城裹上了一层雪白如玉,如同那一尘不染的白纱的时候,苗九回来了,这一次,他是光明正大的回来的,因为就在前些天,李世民的信从建东送到了长安,明确的告诉了朝中大佬,他如今人就在建东,可能还会随着建东镇军的船继续往南,去建东人新发现的一个快马奔跑了十天也没跑到头的广袤大陆上去瞧一瞧,最快也得明年夏才能回转长安。
李世民的信里,附了一个虎符,这是给王况的,是建州水军的虎符,也就是说,从李世民送出虎符的那一刻起,建州水军从此只听命于皇帝和王况,其他人想都别想调动建州水军的一兵一卒!王况也能想象得到李世民的担心,他身在外,对朝廷的把控就只剩了百不及一,如果皇子中有不二之心的,一年的时间,足够他们作出许多的动作,到时候,因此,李世民给自己留了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
整个大洋,都是建州水军的管辖之地,也就是说,建州水军可以出现在大唐疆域内的任何一处海岸线外,这也是征高句丽王况动用水军,而没有招到任何反对声音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管朝中有如何巨变,掌握了水军,李世民就立于不败之地,任是谁,也不可能掀起风浪来,真要出现了最坏的情况,凭借水军在水上的优势,李世民可以长驱直入取道大江,然后在李靖等一批死忠于他的人的接应下,安然的回到长安。
最不济,就算他的那些死忠老部下都遭了意外,李世民也可以凭借水军在海外立足,从而就有了扳回局势的资本。对于别人,李世民或许不相信他们可以在最坏的情况下全身而退,但对于王况,他简直就是信任到了盲目的地步。无他,只因为王况对权位没有半点的眷恋心。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王况和他的甲板一席话,让李世民隐约的感觉到,王况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而且是被派来帮助他的,以李世民的见识,除了天上,再也没有其他的来处,人间肯定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只有天上,或者是李家列祖派来的,派王况来的人既然有能力派王况来,那么就是有把握王况会尽心的帮他,而不用担心王况会对他有什么不利的心思,你再厉害,上头还有比你更厉害的呢,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哪怕是口口声声的说自己不信什么仙佛长生的李世民其实也是没个底的,只不过李世民也是个有大毅力之人,有大是大非的人,在百姓和神明之中,他很明智的选择了百姓。抓住眼前,才是最重要的,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几人能得遇?
不管王况是哪里来的人也好,最终是会继续的留下来还是被召回去,李世民就认定了一点,这天下,恐怕没人能耐何得了王况,就连他李世民可能都有点玄。所以他很是放心的将自己的最后底牌放到了王况那,如果这个世界还有一人能力挽狂澜的话,也非王况莫属,李世民不赌也得赌。
再者,若是长安无事,则长安对建州水军的制约也是存在的,大义之所在,天下之所趋,不是王况一人能搬得动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个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华夏人心中几千年的执念,古人甚至有割股的先例,现在这样的人也不少。不管怎么地,算来算去,李世民都不吃亏。
皇帝的下落明确了,苗九也就不用隐瞒形迹了,他这次回来,给王况带回来了一个箱子,箱子没什么,至少放在后世真的没什么,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个普通的收纳盒而已。
但是这个箱子出现在大唐,如果被人看见,绝对会将其视若珍宝,视为价值连城的宝物,就因为这个箱子,是无色透明的密封收纳箱!箱子有锁,一把王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密码锁,王况自己行李箱上的密码锁!密码锁么,只有三位的密码,如果放在后世,只要给出一两个时辰的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耐心一点一点的试出来,但放在这个没人能看懂【创建和谐家园】数字的时代,就是个逆天的存在,没人知道开锁的关键就在那三个转轮上。
不管怎么样,王况可以确定,这个箱子没有被人打开过。对于苗九,王况还是信任的。密码锁的出现,王况也已经麻木了,只是他心中暗骂那送来东西的幕后之手:你们也忒那个啥了吧?没有经过允许就私自进人家里拿了人家的东西出来?
“那水底下有什么?”王况并不急着打开箱子,箱子虽然是透明的,但可能怕里面的东西太过惊世骇俗了,所以,里面的六个面上,都有黑色的纸张挡得严严实实的,一丝缝隙都没留下来,谁也没法从外面看到里面有什么东西。
“应该是没了,某第一次下水的时候,那洞的出水量只剩了一半,第一次下水就摸到了这个箱子,是用一块石板压着的。担心底下会有什么遗漏,某后来又下水摸了三次,也没东西。最后,就在某要身回来的头晚,那洞中半滴水也没淌出来过,而且洞中的水位,莫名其妙的就下降了,进到洞中,除了地上有些湿外,没见任何水流。洞口虽然只能容得一人进入,但里面却是宽敞,某举了火把,在大黑和小黑的帮助下,将整个洞底都刨了一遍,没见着有其他东西,担心小东家挂念,就回转了。”苗九也不肯定,毕竟出现这么个古怪不怕水的箱子,在水底泡了有多久他不知道,但至少有一点他是知道的,最起码是从上次看到洞的时候就有了,这么长的时间,箱里滴水也无,能不怪么?既然能出现这么怪的箱子,那么说不定还有什么东西是他不能理解的呢?所以,他不敢下定论说洞里再也没东西了。
“那下去歇息吧,这次辛苦你了,给你几个月的假,到明年开春,就随国绪出海去吧,别忘了带上你的婆娘。”王况听苗九如此说,心里已经肯定那山洞里应该是什么都没有了,没人会那么无聊到如此的地步的,那只手既然有什么目的,多送几个人过来不是更好?三个臭皮匠凑一块也能顶个诸葛亮呢,可他们没有,可见这种传送,必定有其限制。不是你想传多少就可以传多少的,或许,跟能量有关?不知怎的,王况突然想到了被他怀疑是属于电池之类的夜光石。
陨石钻石在地球上是难得的,但在外星球同样也是难得,就因为其形成的条件极为苛刻,王况记得,当时看的资料里说的是,这种陨石钻石,首先必须是钻石,其次必须是在穿过一个星球的大气层没有燃烧干净。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条件,王况就不知道了,但光凭这两点,怕是再高级的文明,想要大量拥有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苗九离开后,王况深吸了一口气,他也是期待的,不知道这个箱子里会给他带来什么。书房里面只有他一个人,苗九走出去后,很是乖巧的找来了同样也是刚回长安不久的张三,张三如今正站在院门口,王况一抬眼就可以看到他。
摒住呼吸,王况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密码锁,既然是他的密码锁,那么开锁密码应该不会改变了,果然,在王况将锁拧到630这个代表这他后世生日的位置上,一声轻不可闻的“喀哒”声就响了起来,果然是没改。
打开盖子,小心翼翼的揭开上面的一层黑纸,里面除了一张纸外,再无其他任何东西,纸上只有两行字,当眼睛扫到那两行字的时候,王况的脸色就变了,他咬牙切齿的揪下挂在自己脖子上的华容道,冲着曹操竖起了中指:“你个【创建和谐家园】,敢耍你哥?!”
第六百八十二章 坑爹的任务
“任务已完成,设备损坏无法传送。”只有这短短两行字,却是让王况气得七窍生烟。
什么叫任务完成?什么叫设备损坏无法传送?传送什么?是传送东西过来还是传送东西回去,又或者是传送他王况回去?这些都没说清楚,这简直就是个文字游戏!
第一句话很明确,那就是他王况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那第二句话就有了多重的解释,比如说,可以解释为传送人的思维也就是这个世界理解的灵魂的设备没坏,但传送物质的设备坏了,又比如说是前者坏了,后者没坏,又比如说是彻底损坏或部分损坏等等。换一句话,就是以后王况万一有机会碰到那幕后的人,怎么说都是由着他们!
任务完成这条很好理解,不管幕后的手要王况来做什么,是提升科技也好,还是环境保护也罢,是统一天下也好,还是什么其他的,都科研算完成任务。
第一,就以如今的形势,整个亚洲,基本就是大唐手中握着的一个肉包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下去;而建东人明显又发现了澳洲大陆,这个世界上,在建东以南的,快马跑十多天也跑不到头的陆地除了澳洲大陆在也没其他的大陆,当然南极洲不算,那是个没人烟的地方,马到了那里也生存不了,人也是如此。
而且,明年春徐国绪出海,在王况的计划里,就是奔着美洲大陆去的,美洲大陆上是有人,可那些人的落后程度,其力量在大唐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甚至只靠目前的建州水军想要去武力征服也不是什么大的难时,而且,若要是发现那么块大陆,发现那里有那么多的宝石黄金矿,有那么多好吃的水果等等,大唐也绝对会加紧建设水军,所以美洲大陆也不是问题。
非洲大陆王况早就说过,不急,那里更是落后;剩下的欧洲,如果大唐统一了整个亚洲,那么欧洲还不是任由着大唐揉捏?这个时候,正是欧洲大陆分崩离析的时候,拜占庭和波斯正打得你死我活,两国国力消减得厉害,而哈里发才刚刚显露峥嵘,力量也没壮大,对如日中天的大唐来说,顺手一个个的收拾了简单得很。
事实上,等到把安息干倒,然后收拾了大食诸酋长国,哈里发就没了发展的基础,而等到那时候,拜占庭和波斯,不管哪个最终得胜,都是伤痕累累,而王况的估计,等到那时,徐国绪的舰队应该已经出现在地中海,只等着图虎眷养的信天翁将消息传回来,大唐这边就可以举兵西进,两边夹击下,何愁不破?别看欧洲轮换的那些帝国看似强大,但他们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在规模上超过十万人的,当他们面对着已经整合了整个亚洲的大唐数十万兵力时,王况估计,都还没打,他们就要吓尿了,他们何曾见过如此庞大的军队?不光庞大,而且装备精良!
因此可以说,王况做到这一步,甚至可以放手不管了,任何一个君王,只要脑子不那么笨,都能作出明智的判断,也能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时机。显然李世民不是用笨不笨可以形容的,李老二在军事上的造诣王况拍马也赶不上。还有房老头、杜老头、臭老酸、老魔王、李靖等这老一批本来应该退下来但因为王况的出现而延缓了他们退下的时间,甚至本来这时候该翘辫子的这时候还活蹦乱跳的老臣老将,老一辈的将领还没退出历史舞台,新一辈的将领已经是崭露头角,可以说如今的大唐是名臣云集,名将云集,有这么好的班底,李世民会犯傻么?显然不会。
如此,统一天下的任务,如果这算是王况的任务的话,那真的可以算完成了。
而环境保护这一块,王况一直在推行的就是均衡发展,从池州第一个立下不得捕杀江豚的规矩开始,人们已经逐渐的意识到了,人和动物,真的是可以和谐相处优势互补的,而王况推行的新耕种法,可以说是将农业生产力一下就推到了不比一千年后差的地步去,加之廖小四他们那边又已经开始进行品种改良,只要这个改良工作有成效,那么就必定会一直进行下去,或许一千年后,就能出现了袁老毕生所追求的亩产吨粮的情形,当粮食产量远远的高过需求量,还有必要去搞什么化肥农药么?只要大家将农闲时给田追肥的习惯保持下去,吃惯了美味的没有经过人工拔苗助长的粮食的人们,能接受得了那口感差的食物?
房山的动物园已经开始筹备,这将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保护区,比米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还要提前了一千二百年,就算是房山之外被人们破坏得厉害了,但再破坏得厉害也不会有工业污染那么厉害,而房山经过几百年的保护,山里山外的环境对比就是一面镜子,享受惯了大佬们能不意识到?不要把古人想得太笨,他们只不过是没有某一方面的见识而已,真等王况给他们开辟了这么几条路,他们的思路自然就宽广起来,环境保护的思想,绝对会慢慢的浮出水面。所以也可以说,环境保护的任务,给后世留下一个更好的环境的任务,王况也可以算是完成了,都开了这么好的一个头如果还要破坏得那么厉害,那人类真的是不可救药了。
提升科技不用说了,钢的大批量生产提前出现,活字印刷术提前四百多年的出现,新耕种法的推广,还有明年就将在长安城里城外出现的格物院,天文院,医学院等等机构,还有李世民准许了的将要缓慢进行的重新分科举士的策略,无疑将会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一条康庄大道,有如此的环境,自然不用说了。
除此三条之外,王况实在想象不出来自己的任务会是什么,因此第一句任务完成,王况当时就理解了。只是后一句,太坑爹了吧?
怪不得王况会火冒三丈。张三远远的听到王况的骂声,登时紧张起来,几个箭步就蹿了过来,站在书房外往书房里扫了一眼,没见着有他人在,就想退回去。王况这时候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记得,还有一件事没求证的,招了招手,把要走的张三叫住了:“去,把高三叫来。”
高三很快就来了,王况问道:“前些时侯,要小五他们寻找的长孙家老管家项爷的族人一事,进行得如何了?”王况已经不去想那设备损坏的两行字了,因为很明显,就在建安的时候,曹操和夜光结合后显示出的完成度是31.2%,也就是说,当时给王况的信息就是他只完成了不到一三分之一的任务,这才过去多久?就完成了任务?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王况登时就察觉到了,所以,王况其实并没有绝望,他生气,不过就是因为那一句给他带来的让人耍了的感觉很不爽而已。
“没有找到项爷的后人,甚至连他来自哪里也查找不出来,出生地不祥,出生年不详,目前只查出来那项爷是当年长孙相公兄妹落魄的时候收留的一个乞丐,其他的就没了。是以,小五他们还在派人查访。”高三的回答,果然在王况的意料之中。
乞丐,又是乞丐?!这么巧的事?自己穿过来是乞丐,项爷也是乞丐?王况不禁狐疑的看了一眼高三,这个家伙,也是乞丐出身,也是孤儿!
被王况盯得有点发毛的高三连忙道:“小东家,某可不是那项爷的后人,某这些年也找到了族人了的,还是委托小五帮找的,这点小五可以佐证。”他也机灵,一见王况这眼神,加之小东家本身也是乞丐出身,那项爷好巧不巧的也是,这两人都是一身的秘密,而自己呢,也是乞丐出生,马上就猜到了王况的心中所想。
不过王况循即抛开了这个念头,和项爷不同的是,高三肯定是人没错,娶了娇娘,还怀上了,大约到明年春就该生产,比王况的三女还要早上两三个月。而项爷是一辈子也没娶过亲的,一直孤身一人,甚至连勾栏院也没去过,碰都没碰过女人。
没错,王况怀疑的就是项爷是个机器人!
“不管他了,去,写封信去,把池州杏花村掌柜叫到长安来。记住,他姓项!”王况想了想,挥手让高三退下。
杏花村掌柜的其实没姓,据他自己说,打小就被人贩子拐到了池州,只知道自己家中原来是有老有小的,但小小年纪就被拐了出来,连自己姓什么也记不清,家在哪里也不知道,而人贩子将他拐了出来,还没出手就病死了,只剩了他自己一人流浪在池州街头,后来被杏花村收留,做了个伙计,最后娶了掌柜的女儿,继承了杏花村。但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掌柜的至今也没有取个姓,而只是让儿女跟了婆娘的姓,外人并不知道,也没人去问,只知道叫他掌柜的。
第六百八十三章 高级材料
王况只要说杏花村掌柜的姓项这一句就足够了,高三,魏小五他们自然会把所有的脉络都理得清清楚楚的,甚至物证都会有,你长孙家想要什么物证?没问题,短时间内一定会有!
但其实并不会那么复杂,项爷是长孙家的老管家没错,但却不是心腹之人,就算是心腹之人,人死成灰,族人来乞骸骨回乡安葬也是孝之所在,长孙家没有理由阻拦。同样的,之所以会想到由杏花村掌柜的来出面,原因有四:
其一,可以避免长孙家对杏花村掌柜的怀疑,杏花村如今的营生做得也大,大到了在长安,在洛阳,在金陵,在建安都有了分号,一年的收入虽然是比不上长孙家,但却也是差不多在同一个重量级上的。一个管家,再是对长孙家有贡献,你给他的族人能有多大的馈赠?顶了天的给你个几千贯,你说杏花村会在意你这几千贯钱么?
其二,杏花村掌柜的是王况的徒弟,这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事情,有这么牛掰的师父做靠山,而且长孙家和建安王家的关系向来不错,你说他有必要还另外找一个长孙家的已经死了的老管家来贴上长孙家么?没那必要么,靠着建安侯的徒弟这个招牌,谁敢去摸老虎的【创建和谐家园】?
其三,杏花村如今有钱了,有地位了,也就有了能力去找自己的亲人,所以,以前之所以多年没动静,那不是没能力么?现在有了,靠着建安侯的名头,各地衙门都会在将来杏花村找上门去的时候,开一开绿灯,让衙役出去巡逻的时候加以留意一下,又不用多费衙役多少力气,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多问两句罢了,更不用花衙门一文钱,衙役还能偶尔去杏花村吃吃酒,或者是得个优惠什么的,衙门也因此和建安侯有了那么七拐八拐的一层人情在,以后万一有事,要求上建安侯或是建安王家的人,以建安侯的为人,能不记得你曾经给过的方便么?因此这事情对各衙门来说就是何乐而不为呢。
其四,越是危险的往往就是越安全的,正是因为杏花村和王况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如果杏花村掌柜找上长孙家去,反而不会让人往这是受王况指使的上面去想。建安侯有这么笨么?会让他的徒弟直接去认一个已经死了的没有子女的老管家么?这又有什么好处?
当然不可能让杏花村掌柜就这么直接上长孙家去认人去,还得要一段时间的造势才行,王况让他来长安,不过就是让他轰轰烈烈的找上门来,高调的“请师父帮忙查找亲人”,不用闹太大动静,能有那么三五个人知道就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的,于是大家就都知道了杏花村掌柜的在寻亲人,然后就是铺垫,然后就是“找到证据”然后就是顺理成章的找上长孙家。要花些时间,但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反正自己也不是太急。王况自嘲的笑了笑,将手中的黑纸团了团,就要丢了,突然脸色一变,赶快的将黑纸再展开,一丝的皱摺都没有!
再试,还是如此,又将箱子里的另外五张黑纸都取了出来试了试,一样的情况。拿起一张,走到书房外,冲着日头照了照,牛!就一个字,牛!这纸上,看不到任何的纤维脉络,不像普通的纸一样,哪怕再是高级,太阳光下一照,纤维的痕迹就非常的明显,这几张纸呢,则是非常的均匀,均匀到王况甚至怀疑就是放到显微镜下也是如此。就好像这不是纸,而是一整张的塑料!
但手感却是纸!拿起来抖动的声音也是纸!王况心中一动,快步走到水池里,将纸浸没了,拿起来一抖,一滴水也不沾的。叫来张三,让他抱了一大盆的水,王况拿着纸,张三则将水缓缓的以细流的方式倒到纸上,还是如此,跟荷叶在被雨淋的情形是一模一样的。
不怕水,那么火呢?又让因为见到这神奇的一幕而目瞪口呆的张三去取了根点燃的油灯来,自从王况提炼出类似的煤油后,建安侯府里的照明全都改成了油灯,黑烟比蜡烛少多了,而且在加高了栗罩后,形成了烟囱效应,从璃罩底部涌进去的气流速度加快,燃烧更充分之后,黑烟就更少。将纸缓缓的凑近油灯没动静,再放到火焰上方温度最高的外焰上,那纸只是微微的起了一点皱,打了一个小卷儿,然后再怎么长时间依旧是没个动静,移开来,慢慢的又是平展如初。
捡到宝了,王况郁闷的心总算高兴了些。最后就是刀剪试验,剪不断,不管再是锋利的剪刀,一剪下去,那纸就夹在两个刃间,剪刀合拢了再展开,纸完好无损;将其绑在树干上,让张三用钢弩去射,就听的哆的一声,弩箭从树干上掉了下来,再看树干,只有一点点的浅印,纸依旧是完好无损!
防弹防火防水的纳米材料,这是王况所知道的最好的材料,简单说,就是纳米级的碳纤维,这么黑,让王况想到的就是这个,这也是王况穿越过来之前所知道的老米的保密程度最高的材料,如今就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还是六块!而且,王况感觉这个材料恐怕比老米那跟宝贝一样守着的材料还要高级,只是目前王况手中没有什么检测手段,没办法知道它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不过这也不是紧要的了,王况知道它是好材料就行。只是他们也忒抠门了点吧,就这么六张?好赖将这整个收纳箱给塞满呀,这么大的一个箱子,就只放一张纸条,不觉得浪费么?六张都是一样大的,一尺半长,一尺八分宽,大约就相当于后世的30X25厘米的尺寸,这点东西能做什么?只能用来当做护心背心,而且只能保护心脏这一块两三个巴掌大的地方,其他的呢?王况再也想不出有什么用途了。
倒也好分配,六块,现在的一儿两女,加上三女肚里的,大概就是六个,正好是一人一块。难道说,这是暗示自己就只有这六个子女么?王况不禁有点冷汗下来了:连我的儿女数量都受到控制,这只手的能量也太强大了点吧?
毕竟只是猜测,暂时也没办法求证,只有自己的几个女人都能或者说有人能再生养一个,那就不是了。摇摇头,王况将其抛在脑后,回到书房,将六张被王况怀疑为是碳纤维的高级材料收了起来,让张三去找匠人,要在后院里也按建安的样子,建一个全石头的地下密室。本来他在建安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不再想着看进度条的事了,但这个箱子的出现,让王况觉得,有必要也搞这么个密室出来,真要万一有个什么情况,需要用到了,难道还要从长安赶到建安去,又或者说要临时抱佛脚来建?
与此同时,王况也再一次的开启了曹操,果然,进度条上的显示并不是100%,而是36.9%,比在建安的时候要多了几点的进度,或许这就是这些时间针对高句丽和安息的策略定了下来,成为了朝廷的正式命令了,而等到高句丽之战打完,或者说,等到李世勣接到朝廷这边的信早早的结束了回鹘之战后,就会有个大幅度的增长?
这一年的冬天,格物院和天文院正式成立了,格物院的院正,是长孙无忌推荐的直郎太史丞王孝通,此人所编纂的《缉古算经》一直是国子监的算学教材,也是太原王家的人,王况并不清楚这个王孝通,至少在他的记忆里没这么个人,实际上,王孝通在中国古代算学的地位那是奇高无比,此人不光精通算学,还精通历法,在算学上的造诣简直可以用牛这个字来形容,代数上他第一次提出了三次方程,几何上又对勾股定理的运用提出了补充,后世几何里的已知一边【创建和谐家园】的乘积及另一边,求解三角形的方法就是沿用他的方法。
本来按王况当初的设想,算学要单独成立一个院,但这一次,意外的遭到了朝中众大佬及国子监的反对,后来考虑到所谓格物其实就是物理及机械的综合,这都离不开算学,而且天文学也离不开算学,就干脆不设算学院,而是规定了格物院及天文院的学生,都必修算学课程。当然了,现在的格物院包括的不仅仅是物理和机械,还包括了生物及农林及化学,这些都要等到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细分出来。
自从朝廷的公文发到各州后,各州都举荐了不少的人才,有的是大字不识一个,但却能做精巧机构的匠人,有的是能识别许多草药的药农,有的是饲养家畜有一定的拿手绝活的,有的是力过千均的,等等不一而足。
对这些人才,或者说有的干脆不能称为人才,只能说是艺人,朝廷都经过了统一的考核,这次的考核由鸿卢寺统一进行,效仿的就是天下大比的考评制度,不光有专业人士当考评,也有官员,也有从街上随即抽来的普通百姓,十名考官,只要有六名认可了此人的技艺,那么就多少封他个流外或者是给些赏赐让他回家,而当达到八名以上认可的,则就留在长安,或是去格物院,或去天文院,或去皇庄帮着廖小四搞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送给长孙冲那块水玻璃固体的(确切说,是硅酸钠固体,而水玻璃是硅酸钠和水的络合物)炼丹道士也被找来了,并且其他能炼出奇怪东西的道士也都被寻了过来,他们将会先在格物院里呆着,由王况先给他们讲一讲大略的化学基础(王况也只能讲这么基础入门的东西,再深的,都忘了),然后就能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实验,而不是跟以往一样的盲目实验。等到他们摸索出一点成绩后,就可以授课了。
让王况惊喜的是,有个道士竟然带来了一样让人大开眼界的白色粉末状晶体。
第六百八十四章 制冰之物
那道士献宝一样的,从贴身的一个布囊里掏出一个包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油纸包,里面大约有小半碗的白色粉末,在日头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王况定睛瞧去,却原来是晶体的颗粒太过微小了,以至于不细看的话以为是一堆白色粉末。
恰逢当日,徐国绪也是考评官之一,这个家伙一见,嘟囔了一句:“这似乎是精盐?”就伸出手去沾了一些,想送到嘴里去,被王况一把拍掉:“说你是吃货,还真是吃货,不明的东西,你也敢送到嘴里去?不要小命了不成。”其他考评官都捂着嘴偷偷的笑,这几天,王况可不光是今天拍掉徐国绪的手,像是长孙冲啊,程处默啊他们轮流以普通人身份也来凑热闹当考评官的时候,就发生过好几次类似的情形,这不是第一次了。似乎和建安侯走得近的,都爱吃?
确实也是,和王况走得近的,能得到王况认可接纳到他那个圈子里的人,基本上找上王况,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吃,其他目的都是次要的,他们靠上王况并不是看上王况的其他,而是看上王况会一手弄吃的。这个目的很单纯,不带什么功利性,所以才能得到王况的接纳。
像是长孙冲,自上次炒出一盘勉强还算个样子的鲜菌白菜后,就对烹饪之道着迷了,隔三岔五的要么跑到建林酒楼,要么跑到王况的家里,也不求王况教他,他自己在旁边看着师傅们烹饪,然后找个地方自己琢磨去,一个多月来,这厨艺是蹭蹭的涨。当然这也和那些师傅得了王况的通知,见他来观摩的时候,有意故意将动作放缓到长孙冲可以看得清楚有很大关系,甚至有时候,担心长孙冲看不明白,还特地的手把手的教那些明明已经会了某一道工序并且掌握的非常熟练的帮厨和学徒。
那道士原本是想等徐国绪出丑好显摆一下他带来的东西的,不过在听到王况这句话的时候,不由得心中一凛,连忙收起那分心思,道:“是呀,建安侯果真是深思熟虑的,这世间,许多东西似是而非,可真不能随便乱尝,是小道疏忽了。”明明一大把年纪了,还要自称小道,把自己摆在很低的位置上去,无他,只因最近长安附近的道观里都流传着某个道士,只因为一块看似漂亮却没什么用途的东西,如今已经得了个流外一等的萨宝祝炦的职身,只要再往前一步,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官家道人了。
收了那分心后,他恭恭敬敬的请大家看他操作,只见他先要来一大碗水,先是倒进了一小半的粉末,后来咬一咬牙,狠着心的全倒了进去,然后快速的端起徐国绪跟前的茶瓯,放到碗里,又用一只木棍搅拌着,不大一会工夫,大家就见那茶瓯里渐渐的开始不冒热气,然后开始结冰起来了。
眼下长安虽然是有冰,但还没到滴水成冰的地步,一瓯热茶,想要让它结冰,没在外面放上几个时辰是做不到的,而且还得放到没有日头晒的地方去。可眼前的一幕颠覆了大家的看法,这是在明晃晃的日头下呀,这么快就从一瓯热茶成冰了?
“啧啧,可惜这不是在夏天,要是在夏天,来这么一出,那才叫个爽快。”又是徐国绪,不愧是吃货,第一个就想到了夏天用来镇茶水。他俯身看了看已经结了一层薄冰的茶瓯,问那道士:“这东西你还有多少?有多少来,某都买了,算你一斤一贯,如何?”
王况一笑,这个家伙,在为开春出海做准备呢,要是带了在船上,烈日当空下,有那么一碗冰凉的绿豆汤喝下肚去,那还不美死?也不搭话,他在想这个让他感觉到非常熟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记得当年化学老师为了提起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是在夏天,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了这么一手。只是时隔了多年,那时候还是读初三,现在算上穿越来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总是觉着就要抓住了要点,却总是那么一闪就过去。
一斤一贯,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一贯钱就可以撑起一个道观两三个月的花费,尤其是对于炼丹道士而言,他们的钱货最是紧张,若要是在前晋前隋,士大夫求丹服丹成风的情形下,这一贯钱他们当然不放在眼中,可自皇帝下旨严禁为官者乱服丹,加上五石散的毒性被世人认识了之后,这些年丹道的没落速度那也是飞快的,对于需要大量钱货来支撑他们炼丹的丹道人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那道士很是沮丧的对徐国绪道:“回徐监丞的话,小道也是无意中炼出来,全部都在这里了,没了其他的了,就算是徐监丞您出十贯一斤,某真是丁点也拿不出来了。而且配方某也还没找出来,当日几十种丹石丹粉混在一起,也不知道是哪几种出了这东西,这要慢慢的摸索,没个一年半年的,怕是不成。”显然他也知道这东西的好处,不用服下肚去,只当做夏日里的冰镇,就可以让他大大的发一笔。
王况突然抽了抽鼻子,问道:“你这几十种的丹石丹粉中,可是有硝土?”硝土是丹道经常用的基本原料之一,王况刚就是闻到了这道士身上有股子尿臊味,而徐国绪虽然就在他身边,但徐国绪做了导尿术后,和其他的寺人一样,身上再也没有了这个味道,而徐国绪呢,因常年养成的习惯,只要有条件,天天都要沐浴,还要每日清洗下身三次,那真是一点味道也无的。
“原来建安侯也略通丹术,有的。哦,该死,小道唐突了,建安侯通天晓地,哪能去炼丹,是小道鲁莽了,还请建安侯原谅则个。”这道士倒也知机,从一开始就没拿自己当道人,除了口口声声的自称小道外,一声的宣也没有,不像其他道士,一开口就是“无量佛寿”或者“无量天尊”打头。
“还有草木灰?”王况哪里会计较这个,丹道中人,可是化学家的前身啊,这些人都是宝贝,就算是这个道士指着王况的鼻子骂他,他也不在意的,宝贝保护起来都来不及,哪还舍得责罚?只要他们不实质上对王况有不利的行为发生就成了。
“草木灰?这个倒是没有,不过小道为了成丹的保险,倒是烧了不少的符水进去。记得还有石英,还有蓝田玉屑,有珍珠等等,这几十种,小道都记得,只是几十种需要或增或减的去试,凭小道一人,没个一年半载怕是试不出来,这不,正好鸿卢寺招人,某就来了。”
“哈哈,不用试了,某知道了,国绪,你暂且放心,等你出海的时候,我给你每条船上搞个几石,保证你随时随地都有冰可用。”王况开怀大笑。就在问话的时候,他已经想起来了那是什么,硝酸钾!这可是好东西呀,不光是可以利用其溶解吸热的特性降温,还是做炸药的好材料,本身硝酸钾被砸的时候就会引发爆炸,若是再加了其他助爆材料进去,想一想,放到瓦罐里去,这个威力该如何惊人?
硝酸钾的制取程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硝土或者硝石和草木灰混合后,加水,低温加热,用草木灰中的钾离子替换掉硝石中的钠离子,然后过滤,或是晒,或是低温烘烤将水份蒸发掉,所得的就是了。而硝土硝石的获得就比较脏,除了天然矿外,就只有在茅房,猪圈鸡鸭舍里有,王况记得,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一千多年后,欧洲各国将会为了某一个小岛上的鸟粪的所有权而打得你死我活的,就因为鸟粪是最好的人工制硝土原料。简单说,就是鸟粪里含硝土量非常丰富,水溶解后再提纯就是硝土。
却原来没有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全忘掉呀,只不过是没有用过,所以就埋藏在记忆的深处了,今天竟然被这道士给引了出来,王况心情大好,也不嫌那道士身上浓郁的硝土味,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考评了,某保你为格物院教习,九品下,如何?”
那本来因为王况说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千辛万苦的得来的那么点东西的配方,并且一开口就是可以给出几石给徐国绪而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低谷的道士闻言是惊喜万分,本来他以为自己已经没了价值了,这一趟算是白来了的,不料建安侯却是给出了自开始招榜以来最高的品级,也是唯一的一个九品的品级,之前最高的,不过就是有个猎户,因为能布下二十几种陷阱只被考评官发现了几个,其余的都没发现而被任免为了从九品上的陪戍校尉,以后专门在军中负责教导兵士如何布陷阱。
而自己如今一个已经失去了价值的,连自己都不知道配方的东西,却是得到了九品下,而且是教习,不是类似其他的道人和尚一样的佛道中人的官方职位,这中间的缘由就绝对耐人寻味了。
第六百八十五章 重修永安宫
不过他这一刻也知道,这个自己辛苦了几年,无意中搞出来的东西怕是非同小可,如果只是因为其能制冰的话,建安侯又已经知道了配方的情况下,根本没必要给他如此之高的教习位置,建安侯大可以给自己随便封一个流外的庙祝(道观庙宇的主持,道观对外是叫观主,庙宇叫主持方丈,但都必须经过鸿卢寺的任命,统一叫庙祝方能得到官方的保护和认可,也是有品级的,庙祝的品级是流外九等到流外一等,视庙宇的规模而定,但其他由朝廷出面建的庙宇品级又是另外再定,不在此例,不领朝廷薪俸,因此我华夏从来就不是以教治国的,宗教,从来都是置于朝廷的管辖之下。)打发了事,最多再给点钱货补偿。
但如今,竟然得到了个九品下的教习,这一刻他就知道,这个东西,就算是他日后找到了配方,打死了也不能随便外流了,恐怕连自己的徒弟,在没得到朝廷的允许前,都不能教。所以,他一听这话,马上就很顺口的答到:“回建安侯的话,小道欢喜得这一下连那几十种的丹石丹粉都忘了个差不多了,这可怎生是好哟?”
他猜测的也没错,正是因为这东西的用途,王况并不打算让太多的人知道,至少,在大唐稳稳的吃定这个世上的任何国家之前,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还有那个动不动就喜欢用【创建和谐家园】的宗教彻底被佛道儒释四教同化之前,流传出去很是危险的,那帮人为了他们的目的,可是什么都敢干出来。
见这道士很上道,王况就笑了:“莫要紧张,就是忘了也不打紧,等抽个时间,某写给你,不过这就只能你自己知道了,等以后兵部会起个作坊,你呢,就以博士身份去把握着就好,只是这十年八年内,怕是不能轻易见客了,这个苦你可受得?”王况还真就怕他忘了,他要忘了或者说死活不肯再干这活,岂不是要王况自己亲力亲为?谁有那么多时间哟?睡觉都来不及呢。
“吃得吃得。”老道忙不迭的点头,开什么玩笑呢?如果这都叫吃苦,那这世界上还有什么福好享哦?以博士身份,啧啧,那可是至少是从八品下的,只有下州博士才和他刚刚得到的助教品级相当,等于说,他从九品跃到八品就避开了一个小坎,要羡慕死了许多人了。再说了,自己以前在炼丹的时候,就是最不喜人打搅的,有个清静的地方最好了,现在朝廷给他营造了这么个合心合意的环境,有兵士帮他挡着,不用自己拒不见来客而得罪人,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