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食王传》-第18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路上,王况几次见到应老头欲言又止的,知道这老头子心里想的什么,王况也懒得去问他,让他憋着,憋死你,让你瞒着我几年?

        倒是李大胆,这一路上的兴奋那是不用说了,离家也有两年多,如今回家了,心情自然是大好,尤其是知道了给自己取字的竟然是当今皇帝,那个激动自是不用说,皇帝取字,这可是多大的荣耀,是足以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瞧他那兴奋得一路上嘿嘿傻笑的样子,徐国绪忍了半天之后,再也忍不住了,揶揄他:“大胆,哦,不对,应该叫你李敢李郎君了,看看你那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至于嘛,一个字就兴奋得这样,要是等到朝廷旨意下来,你怕不是要晕过去了?”他这话说得不是没来由的,只要这次能将那些海贼全剿了,并且确认了矮人一族的存在,李大胆就有了拓土之功,这个功劳可是实打实的,就算朝廷再小器,至少也要封李大胆一个勋位,要是大方一点的话,一个爵估计都跑不了。

        “这算什么?”应老头好不容易逮住一个说话的机会,当下就插了话进来,“还是比不上小东家,你瞧瞧,小东家做了这么多事,到头来只得个郡公,要依某看哪,至少也得勋,爵,散官,实官一起来,如同长孙相公一样,四位一体,那才该当。”

        四位一体那是无上的荣耀,到目前为止,也只有长孙无忌这个臭老酸做到这一步,他不光是国公,还是开府仪同三司,还是尚书仆射(相当于副总理),还是上柱国,真真的四位一体,国公是爵,开府仪同三司是散官,尚书仆射是实官,上柱国是勋位,还是最高的勋位。要不是尚书令这个位置曾经是皇帝做过的,为表示对皇帝的尊重而一直空着,长孙无忌就是当仁不让的尚书令(总理)了,不过他这个尚书仆射其实行的就是尚书令的权。

        “切,应老头你懂什么?你当二郎像你一样是个官迷啊?那是二郎不想,不然的话,二郎如今也是四位一体了,你且等着吧,某家把话撂这里,等二郎回到长安,至少也是个柱国,也是三位一体了,这也少见。”徐国绪冲应老头竖了竖中指,一脸的鄙视,他也烦这老头子,当初自己做随伺黄门的时候也被这老头骗了,以为他真的医术不怎么高明的,这次要不是圣人亲口说的,他还要一直被蒙在鼓里呢。

        上柱国是正二品,柱国是从二品,勋位往下,依次还有上护军,护军,上轻军都尉,轻军都尉,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等等一直到最低一级勋位,从七品上的武骑尉。一般地说,勋位都是授予武职人员比较多,主要就是用来表彰其功勋,很有点像是多少多少级勋章的意思,但也不是没有文官受勋的,长孙无忌就是一个例子。

        应老头哪知道徐国绪竖的中指是什么意思,他又不像徐国绪那样天天的跟着王况混在一起。不过他也知道这手势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意思,当下尴尬的嘿嘿一笑,缩了缩脖子,找上了王况:“小东家,你给说说,那鱼膏真个那么神奇?真能治好长孙皇后的痨病,让它断了根去?”他在东治港都快把那一盆的鱼膏尝了三成去了,也没个底,这会实在是按捺不住不了。如今那剩的大半盆鱼膏和后来新熬的一盆鱼膏就搁在身后马车的冰桶里呢,李世民要去建东,自然是不可能带了走,王况回建安也不过是呆几天而已,所以又让王况给带回长安了。

        总算开口了哈?王况微微一笑:“你先给说说,当初你在长安是怎么个回事呀?为什么这一瞒就这么多年,这几年过得舒心罢?”

        “还不就是那么回事么,小东家您不也听出来了么?某就是那么个臭脾气,在长安不受待见,因此师兄便将某给推荐到建州来了。”应老头吱吱唔唔的。

        “我看不见得吧?让我来猜上一猜,哦,是了,定是你那什么师父定的规矩,你师兄既然已经进了太医署,那么你就必须要韬光养晦,不得入朝为官,为你师门一脉留个香火?某说得可对?”王况斜了应老头一眼,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说实话。

        当太医是风光无限,但是在风光无限的同时也伴着诸多的风险,一着不慎,或者受了同行的陷害,将皇族成员中某个人给治死了,那就可能会落得个满门抄斩的地步,而应老头作为赢老头的师弟,如果也是在太医署里面,绝对要受到牵连。这一点现时的人大多看不出来,王况做为穿越者,读了那么多的野史小说,耳濡目染下,又岂能不知道?

        应老头顿时一阵无语,头低低的不敢看王况,诚如王况所说,他这些年里的脾气,有一半是固有的,有一半还真是装出来的,就为的是不当太医,如此师兄弟二人,一人为官,而一人在野,则不管哪一方出了事,都可以保住传承,本来王况还不至于看得出来,实在是他在东治,在李世民面前的表现和他平日里在建安的为人表现是大相径庭,这才引起了王况的疑心,稍加一推测,结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你放心罢,陛下不至于小心眼到你们想象的地步,你瞧瞧某,喏,陛下不也宽容得很?要说这如今的朝廷上,还能有谁的影响力有某大?你倒说说看?臭老酸算是圣眷有加了吧?可他能如同某一样,号令一军?他能如同某一样,朝廷丢了一州之地给某随便去折腾?建州可不是并州,也不是松州,更不是河北,需要防着外抵的。朝中有几人能如某一样,朝中大佬几乎都和我王家交情甚好?某之所以敢放手去做,就因为陛下他有容人之量,既然陛下有容人之量,某当也竭尽所能的去做,不负陛下的信任。”四下里没外人,王况也就敢说这话,他说的也是大实话,如果这时候长孙无忌倒台了,可能落井下石的人比伸手捞他一把的人还要多得多,可要是他王况触怒了皇帝,估计朝堂上的大佬都要为他说好话。王况的权力是没长孙无忌明面上看起来那么大,甚至连一个州刺史都不如,但王况如今的影响力却要比长孙无忌大多了。

        “某想成立个医学院,缺个院丞人选,你可愿意出山?”说到底,王况兜来兜去,就是要让应老头出来做事,医学院院丞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孙药王倒是合适,但王况知道他呆不住,有孙药王和没孙药王还不是一个样?太医署里的人王况也不能要,那是皇家御用,自己不能挖,除非李世民开口说谁谁谁,你们去当这个院丞才行。

      第六百一十章 几大书院

        所以眼下的应老头就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医术不用说,王况甚至怀疑应老头的医术可能实际上才是真正得到其师真传的人,如果没有得到真传,万一赢老头一出事,他又靠什么来延续他师门一脉?既然他的师父能考虑到两个徒弟一个在朝一个在野这种双保险的办法,这么浅显的道理肯定也能想得到的。

        声望么,也简单,只要将他是赢老头的师弟的身份大肆宣传一番,太医署医正的师弟呀,这名头够响了吧?

        而且,如果是应老头来做院丞的话,那么赢老头不能撒手不管吧?医学院里你总是要经常的派太医过来授课吧?也不要多,一个月有那么一天半天的就足够了,整个太医署里,八名太医,加上那些个医官啊,博士啊,医师呀等等就是几十号人,每人轮流着来,一人最多也就是一年授课一次而已,这个面子,他们还不敢不卖给赢老头。

        太医署最高长官就是太医署医正,下设侍御医数人,再下还有医官,助教,医博士,挈壶,药博士,药医正,药助教,针博士,针医正,针助教,医针师,医药师,【创建和谐家园】祝禁博士,【创建和谐家园】祝禁师,【创建和谐家园】祝禁工,太医主药,太医主针,医工,针工等等,分工非常明确,药,医,针,【创建和谐家园】各有司职。当然还有药园师这类的流外职位在里,如果把这些都算了上去,整个太医署就是活脱脱一个卫生部这么庞大的机构。

        这其中,侍御医(太医署医正也是侍御医)主要是为皇家成员及各部大佬等权高位重之人看病,中低层以下的官员包括寺人宫女等则依次按品级别找相应级别的医博士或者医工,除非是什么疑难杂症了,才有资格去往上一级请人。而通常朝堂之上所称的太医则都是指医博士以上的人,至于民间,则是不管你什么身份,只要是太医署里的,统统都尊他们一声太医,别看品级不高,就比如说一个针工,不过是流外三等,但要是放到地方,那也绝对是名医,太医署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的。

        可以说,现在的太医署就是一个集教学和医疗于一身的庞大机构,这里面固然有好处,可以让许多人从实际的治疗中得到锻炼,可不要忘了,人不是小白鼠。当然太医署也不会拿那些高层官员的生命来开玩笑给人试手的,其结果就自然是地位低的人倒霉了,要是他在太医署里没几个熟脸的话,十有【创建和谐家园】,就要沦落为小白鼠,给那些太医的【创建和谐家园】们试手用了。

        王况不是医者,但他也不会坐视着将人来当小白鼠的事情发生,既然现在有这个契机,干脆就专门成立一个医疗教学研究机构,将教和医适当的分开,要试验,你去找动物来试验,万无一失确保无害了后,再来用人做试验。同时,也可以借着这个医学院的成立,让各大名家都来传课,只有互通有无,医学的发展才能一日千里,一人之力有时穷,但若是集中了百人,千人之力呢?大家一起探讨研究,总好过一个人闭门造车。

        格物院,建筑院这两个院丞王况已经在心里有了人选,格物院自然就是蒲熙亮来当院丞,而建筑院肯定是阎立德来兼着,让万海给他做个副手,免得老头子又要忙工部又要忙建筑院这边,年纪大了吃不消。算学院院丞也有人选,那就是和袁天罡齐名的李淳风。这也是个牛人,不光天文历法有一套,而且他还复原了浑天仪,王况怀疑他就是僧一行未来的授业恩师,或者说,至少李淳风的手稿也应该最后落到了僧一行的手中。

        而且,李淳风相对于袁天罡更务实,不喜欢整天玩那神叨叨的卦术,同时,再用不多少年,他就将着手开始注释《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这十部数学著作,可以说他的成就更偏向于实际的应用中,由他来当算学院丞是实至名归,而天文院,既然袁天罡喜欢装神弄鬼,由他来是再合适不过,在他的装神弄鬼之下,天文这一门再出什么个怪论调,世人也相对容易接受一些。

        “医学院院丞?敢是和病坊坊丞一样的位置?不干,不干,某才不想干这活,恩师也交代过了的,我等师兄弟,绝对不可以同时出仕,某还是当这病坊郎中来的快活。”应老头却是油盐不进,将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一样。

        “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应老头话因刚落,徐国绪就恶狠狠的冲他又比划了一下,哟呵,这老头可真倔,别人要是听二郎这么说,早就乐得合不拢嘴了,没想到这死老头子,嘴还挺硬。

        “不干也成,嗯,国绪啊,你回京后,就去找长孙皇后禀报说,咱们建州哪,出了个神医,听说当年为了不留在太医署,故意的不给某个贵人治痨病尽心尽力,都是马虎应付了事,现在人找到了,请皇后示下,这人该如何处置啊。”王况嘿嘿一笑,不再理会应老头子,转身对徐国绪吩咐了起来。

        “我当这个院丞还不成吗?”一听王况说这话,应老头的脸就垮了下来,没等徐国绪答话,他就赶快的改了口。别人说这话,长孙皇后未必会信,可说这话的是小东家,那又是另当别论了,谁个不知道小东家将长孙皇后的病给调理得不再复发了?他说自己能治,哪怕自己就是一点医术也无,长孙皇后肯定是信的。

        关键还不在长孙皇后,长孙皇后贤惠,这是世人皆知,所以不会拿自己怎么样,可要命的是,他是长孙相公最疼的亲妹妹啊,长孙相公的心眼可就没那么宽了,真要被他知道自己当初的故意使坏不留在太医署,哪怕知道并不是自己不尽心医治,也会将自己恼个半死的,这么一来,自己的算盘可就全落空了,还不若干脆答应了小东家的好,至少,有小东家在,哪怕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小东家也能护着自己一二。

        “早这样不就好了么?哎,从今往后,应老头,你也是和某家在同一条船上的了,咱们就都是兄弟了,做兄弟的怎么肯害兄弟呢?放心,只要你应老头一天还当着院丞,某就一天也想不起来今天的事,泽楷,你说是不是啊?”徐国绪哈哈一笑,纵马靠近了应老头所坐着的马车上,倾了身子,一手搂着应老头的肩膀直拍,仿佛那是个还没满三岁需要人哄的小孩子一样。

        “是的是的,徐统领所言甚是,应郎中只要一天还在院丞的位子上,某等就一天也想不起今日之事了。”黄泽楷不像黄大一样整天板着脸的时间多,笑的时间少,他是整天笑的时候多,板着脸的时间少,现在一听徐国绪这么说,就也打起了哈哈来。

        “那个,话说,这院丞几品呐?”应老头已然是上了贼船,却也是拿得起放得下,一将心结抛开,就又开始关心起医学院的规制来,既然要做,那就要做到好,别搞个什么东不东,西不西的来,那还不如不做了呢,而要做好,这个规制就有讲究,你品级够高,就说明医学院的级别够高,才能吸引得了那些身负高明医术的人前来,医学院医学院,自然就是教学之处了,老师高明,才能教得出好学生来,不是么?

        “这么跟你说罢,不光是医学院,还会有格物院,算学院,天文院等等,这些个院么,将会是和太学平级的教学书院,只不过呢,同是属于国子监的管辖之下,只不过呢,太学多侧重于政文,而这些个书院,都各有偏倚,陛下也许了这些院里出来的才学之士,按匠官授职。当然了,名义上是属于国子监的名下,实际的管辖却是属于鸿卢寺。”王况想了想,既然李世民说把鸿卢寺丢给自己来折腾,那么就把这几个院都归到鸿卢寺底下去。

        归到鸿卢寺底下是有点不伦不类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却也是最好的办法,其一是不会引起太学生们的反对,毕竟一直以来【创建和谐家园】史义都被视为唯一的晋身之道,现在突然的多了这么多,这让那些改学其他门科已经来不及的太学生们情何已堪?眼看着突然的冒出好几棵长满了果实的树来,而自己却和许多人一样被禁锢在原来的那棵老树上,看别人去乐滋滋的很轻松的就摘了果子去,肯定会心有不甘而大闹一番的。要是归到鸿卢寺门下,就相当于在新树和老树之间筑了一堵高高的墙,那些学子们是眼不见为净,就是要闹腾也没有把几个书院设在国子监里天天见面的厉害。

        其二是,归到鸿卢寺门下,内府拨来的款子就不会被国子监中途拦腰砍去不少,而且鸿卢寺卿要真的是黄良的话,这个老狐狸向来护短得很,也绝对不会容忍了几个新设立的书院吃亏。

        最后就是设立在鸿卢寺里,更有利于王况时常去讲一些在今人看来是荒诞至极的东西,要是跟他们说空气也是有重量的,就连光也是有重量的,那些个太学生们还不闹翻了天去?所以,这些书院,要设也绝对不能设在国子监里。(国子监就相当于教育部,太学就相当于大学,一般地说,国子监下属的各部门和各学院,都是设立在国子监所在之地的。)

      第六百一十一章 华容道的异变

        一听和太学平级,应老头自然乐得胡子都翘上了天去,太学学监,那可是从六品上,正儿八经的低层中的高级官员,只比太医署医正低两级,哎,吃亏点就吃亏点吧,好歹也是个中层官,就算师兄弟二人都出了事,师傅也该瞑目了。

        王况却是兜头给他浇了盆冷水:“至于院丞品级么,暂时就先按从七品下吧,一下子设立这么多个书院,还要这么多院丞,陛下也抗不住压力呢,要是一个两个还好办,就这么地吧,等以后有机会再提。”这一次,可不光光是几个院丞这么简单,还有司业,少监,主簿,录事等等一大串的位置都需要安排人上去,这么一来,就等于一下凭空多出了上百号的官员,有的自然是从其他位置上调过来,而有不少,却是要从民间直接的提拔上来,要是品级定太高了,难免既得利益者会有所不满,凭什么,凭什么要让你们来分一杯羹?那样李世民就难做了。

        太学下还有算学馆,四门馆等等按进士科和明经科来分的各教学馆,王况的打算就是要把四门馆拆分了打散到新的书院里去,算学馆也要提出来,本来按理直接把算学馆升格为书院就可以了,但如此一来,必定会引起太学那边的不满,而且太学生肯定也会有失落感,哦,本来我好好的一个太学生,现在变成了明不经传的什么劳什子的算学院的学子,换谁也不干的。因此这些事情,只能慢慢来,等到大家都接受了几大书院的存在了之后再来谋求。

        说着说着,突然间,王况猛的身体一震,满脸的不可思议,手也按到了胸口上去。徐国绪和应老头正听着呢,突然见王况神色不对,徐国绪连忙就喊:“停下,都停下。”应老头也手脚麻利的,还没等马车停稳了,就蹭的一下跳了下来,三步并两步的跑上前去,一手把着王况的脉,一手捋着须,过了一会,狐疑的道:“没什么事呀,脉像沉稳有力。”

        “你们紧张个什么?某哪有什么事了?不过就是突然间想大解了而已。”王况不动声色的笑骂了一句,不过也是心中暖暖的。

        既然王况这么说,正好队伍也来到了一处交汇点,边上正好有个凉亭供路人歇息的,还有茅房,想来应该是这些年的追肥法子推广了开来,有那精明的农户觉得人的五谷轮回之物也不能浪费了,就在离凉亭不远处盖了间茅房,还不错,竟然有分男女,而且拾掇得还挺干净,茅房里不光给路人准备了竹签子,还点着艾草用来驱赶蚊虫。

        王况当然不可能用竹签子,马车里不光是草纸,甚至连洗手的温水都有,有条件享受王况才不会去受那苦。

        见王况手捂着肚子,一步步的走进茅房,徐国绪就笑:“瞧瞧,某想肯定是午间贪嘴,吃坏了肚子了。”应老头也深以为然,他刚帮王况把脉,确实是正常,也就只能用这一条来解释了,有的人身体好,吃坏肚子后只要一排出来就什么事都没有,脉像上是根本瞧不出什么来的,王况身体好,别人看不出来,但他身为医者,这点眼光还是有的,别看王况身板并不厚实,但是如果把王况和黄泽楷这样健壮的汉子放一块,非要让应老头挑出一个身子弱的人来,应老头也只会选黄泽楷而不会选王况。医者心目中的身体强弱可不是看外表,而是看你的抗病能力和恢复能力,看你的健康状况。

        王况掩上茅房门,却是没有上蹲坑,而是急急忙忙的一把将他这些年来一直挂在胸前的那个华容道给抽了出来。

        没错,就是华容道,刚刚王况在马上就是突然感觉到胸口传来一阵的振动,这种振动王况再是熟悉不过,那就是和手机的振动是一模一样的振动,而王况的胸口上,除了华容道外,就再也没挂有其他的饰品,因此王况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振动的来源。

        这些年,王况将华容道挂在胸前,刚开始也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按着养玉的法子来对待,后来见没有任何的效果,也就渐渐的淡忘了,而且既然已经挂着,也挂习惯了,王况也就没想到要将它收起来,好歹也是自己那个世界的一个念想,这是木头做的,就是挂在身上被人瞧见了,也不会如同硬币及手机那样的令人惊世骇俗,那两样,王况都交给了林颖芝,让她藏好了不要给人看见,所以,就目前来说,知道王况有手机的,除了林颖芝和小芣苡及王冼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而知道王况有硬币的,则要加上一个画眉和一个黄大,但他们都不知道那是什么。

        而知道王况有华容道的人则就多了,李道潜,也就是以前的李管事,黄大,孙铭前等和王况亲近之人都知道,而且这还是林颖芝先交给了林老太爷后又讨了回来的。因此哪怕再觉着王况这个华容道奇怪,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禁忌,都有自己的喜好,华容道是木的,王况完全可以说自己五行缺木,所以挂了它。

        实际上,这些年来王况几乎都忘掉了华容道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但是今天,突然莫名其妙的震动起来,王况怎么能震惊?他以前不是没有研究过,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的研究过多少次了,而且还削了一些下来烧,看到底是木头的还是说做得逼真像木头其实不是木头,但最后都失望了,那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玩具。

        现在好么,竟然振动起来,要说这时候王况再以为它还是个小玩具,那才有鬼了呢。

        华容道静静的躺在王况的手上,不再有振动,但是表面已经完全不同了,外框还是外框,所不同的是,正中间那个最大的滑块,也就是曹操的颜色变了,变成了浅蓝色,而且,在曹操的头像下,还出现了一个在这个世界,哪怕王况再努力也不可能重现的东西,进度条!

        竟然是进度条!

        进度条是红色的,闪着幽幽的光,并不觉得晃眼,让人的感觉就是那进度条原本就是在那里,原本就是亮着的,只是王况一直没注意罢了。

        进度条的下面,还有一个“31%”的数字,也就是说,这个进度条已经走了31%。

        百分号也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

        王况苦笑,敢情这个华容道其实只是个障眼的法子,真正的秘密就在这个曹操头像所在的这一小块里,其他的,不过是遮人耳目罢了,难怪自己怎么试也都看着就是个木头做的简单玩具。自己还是有惯性思维啊,不管是谁,拿到这个华容道,一般不会想到只是其中一个小部件有问题,试过外面的框后,就会彻底的死心不去试了,而自己当初削了些来烧,也是从外框上削的,谁会吃饱了没事干特地的将里面的小块取出来烧呢?

        31%,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当这个进度达到了100%后,就满足了条件,就会有什么发生?只是,要怎么才能达到进度条满呢?一点提示也没有哇。

        这时候的王况,已经完全的百分百确认,自己的穿越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某个计划的一部分,换句话来说,那幕后的手将自己推到了台前来,是要自己去完成什么任务的。

        什么任务呢?

        王况猛的心中一跳:分科,飞行,天文,大一统!必定是和这些有关!但绝对不可能是其中的某一个,而应该是几个一起的综合,那么自己究竟做过什么完成了30%?

        天下粮仓都满,百姓富足,这个几乎可以说做到了,这可以列为可能之一;飞行才刚开始进行,分科也才刚开始提上日程,天文也是一样,那么假设30%是完成了的事件的话,那么天下粮仓满,百姓富足可以算各占10%,这就是20%,天下大一统,自己大概也就完成5%;剩下的百分5从哪来?难道说,灭倭奴算是5%?还是说自己做的保护江豚和啮铁兽还有毛人也算?

        王况沉吟良久,什么都有可能,但是没个提示,而且自己的手按到曹操的时候,只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按一下,曹操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和其他的木块没任何的区别,再按一下,又变蓝,而且进度条也显示了出来,而且,只有自己的右手拇指按下去才有效,其他的手指或者是掌心等等都没作用。

        此时,徐国绪在那凉亭里叫了起来:“二郎,二郎你该不会是摔下去了吧?”

        “好了,好了,就来。真要摔下去,某肯定也要冲出来将你也拉了下去。”王况赶忙的应了一声,然后推开茅房门,一边走一边用说拽了拽束带,装作刚好的样子,华容道既然已经出现了异常,等回去后再好好的研究下不迟。

      第六百一十二章 有消息了

        沉住气,沉住气!一路上,王况不停的告诫自己,但是没用,只要脑袋一闲下来,他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华容道。

        自己猜测是有人安排是一回事,而当证实了确实是有人安排又是一回事,这已经不能用震撼来形容。现在的王况,心情很是复杂,既有在密林中迷了路的人突然发现一条路一样的欣喜,也有被人耍弄,被人安排成为一颗棋子却被自己知道了的愤怒。任何自在惯了的人,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存在,不过就是被人刻意安排的,或许在下一个时刻,当你的利用价值不存在了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此消失,连思想连肉体都要化为虚无,而那样的存在,却是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对抗的存在,这是何等的绝望甚至是愤怒?

        唯一让王况感到安慰的是,自己所来后的一切作为,全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本心,出自于自己愿意,没人去强迫王况做什么,可以说,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是自己主动去做的。

        为今之计,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但从此往后,自己做的一切,就都带了目的性的了,也有目标了,只是这个目标,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目标?

        徐国绪一路上见王况神色不定,以为他又陷入了那种要推出新东西的前兆中去,因此也没去管他,反而是约束了应老头,不让他再嘀嘀咕咕的埋怨什么和太学平起平坐的堂堂医学院院丞竟然只有从七品下,连一个太学助教都不如,好歹太学助教也是从七品上呢。

        王况有心事,也不想再在路上多花工夫,因此这一路上的速度就快了许多,四百来里路,上午出发还早,王况照例是要睡到自然醒的,他们出发的时候太阳已经爬得老高了,结果,天色才擦黑,王况等人就回到了建安。

        回到建安,谁也不管,直接就一头的扑到了书房内,王况即便已经搬到了长安去住,但他在建安的房子,每天依旧有人打扫,被褥也是几天就一换,建安王家,从来不会认为王况将会在长安呆一辈子的,总是有一天,会回来住的,这里是他的根。

        临进书房前,王况想了想,吩咐黄泽楷在王家院子的大门口,挂上了一盏红彤彤的灯笼,这是召集魏小五派来的人的信号,只要魏小五的人有在建安,就能看到这个信号,就会找上门来,或者是托词送了某样东西来的,或者是借口替王冼送信来的,总之,不会有人将他的到来和这红灯笼联系在一起。

        王凌也知道王况的脾气,有什么事情总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里捣鼓,有时侯甚至是几天都不迈出一步书房门的,因此也由着王况,只是让人去富来客栈交代了一声,将酒菜送了过来,晚上也要送点宵夜过来。

        徐国绪到了建安,那是比起谁都熟门熟路的,完全的将王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了,根本不需要人来招呼,将缰绳一丢,也不管应老头他们,自顾自的就往富来客栈的方向冲,他是馋泥鳅芋子和炒田螺了,也真如王况所说,其他地方,做不出这个味来。

        而那些个家人,老人是知道徐国绪的,就偷偷的吩咐了下去,所有的家人见了徐国绪都是叫徐大郎君,绝口不提他的寺人身份,仿佛他是王况兄弟的大哥一样,事实上,王凌的年龄也没徐国绪大,所以这么叫,也还说得过去。

        紧闭了房门的书房里,王况翻来覆去的仔细看着华容道,试了一遍又一遍,就只有曹操有反应,其他诸如赵云、关羽、黄忠及四个小兵是一个反应也没有,拿了短匕轻轻的试着划过去,除了曹操划不动外,其他的棋子都很轻易的就划出一道印记来,它们都是木头没错,只有曹操不是木头做的。

        又将所有的棋子都取了出来,对着烛火看,从背面看去还是一模一样,从背面看去,曹操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甚至王况看不到任何的接缝,也看不到任何的螺丝帽,仿佛曹操这个棋子就真的是一整块的雕琢而成。这是何等高明的科技手段?后世也有许多材料和手段可以将一样材料模仿成其他材料到逼真的地步,但绝对做不到如此的逼真,仔细看都能看得出分别来的,但这个曹操,如果不是白天里突然的震动,王况也看不出它有什么不同,就连现在,王况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了错觉了,下午发生的事情都是自己做梦?

        但是右手的拇指按上去,它又亮了,上面那红色的进度条和那红色的31%的字样分明是真实的存在,可王况楞是看不出来那字是在棋子的表面还是说上面有个屏幕,字是在屏幕里的。再按一次,它又恢复到了原来的形态,仿佛本来就是一块普通的木头。

        一咬牙,王况将曹操小心的凑近了烛火,既然是高科技的东西,应该不会这么豆腐吧?哪怕后世再烂的电子产品,外壳被烧了也不一定坏了的。凑近点,没事,再凑近点,没事,再凑近点,将整个的曹操就放到了火上烤了起来,没事,一点味道都没有,要是真是木头做的,哪怕是再泡足了水玻璃,防火级别非常之高了,至少在边角的地方也会被烤碳化的,但眼前的曹操依然如故。

        电的问题,王况根本不用去考虑,不要说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就是一块指甲盖大小锂电池的电量,要支撑这个进度条还有整体那并不强的蓝光,十年八年都用不完,更别说眼前这个鬼东西分明是高于王况后世所在世界的科技不止一个级别的,后世都可以做到无线充电,热能充电,靠人的走路的能量就可以给手机充电,这在更高级的科技面前,更加不在话下。

        王况也不会怀疑到林颖芝的头上去,他明白得很,这个华容道不管落到谁的手里,最终还是会落到自己的手中,因为,只有自己的右手拇指能开启,如果放到其他人的手中,不过就是一块做工相对精美些的木头做的小玩意罢了。

        而自己凭着在建安的名头,建安人知道自己喜欢奇闻趣事,不管谁捡到了,玩腻了之后,都会送到自己的手上来,就算是外地人捡去了,估计这个时候,应该也早就辗转到自己手中了。所以,林颖芝得到它,不过是个巧合而已,而这个巧合,又促进了自己与林颖芝的结合。

      ¡¡¡¡ÏëÆðÁÖÓ±Ö¥ºÍÄÇ»ðÈȵÄÇûÌ壬»¹ÓÐËýÄÇÔ½À´Ô½æµÊìµÄöËÕ½¼¼ÇÉ£¬Íõ¿öµÄÐIJ»ÓɵóéÁ˼¸Ï£¬Í»È»¼äÄÔº£Àï±Ä³öÒ»¸ö´óµ¨µÄÏë·¨£¬Èç¹û×Ô¼ºÄÜ»ØÈ¥£¬Èç¹ûÄܽ«ÁÖÓ±Ö¥ºÍСÆ]ÜÓ´ø»ØÈ¥£¬¶àºÃ¡£

        只是这个31%代表的是完成了什么,王况有点挠头,他做的事情实在太多,白天做的只是一种推测,并没有任何的依据的,等等!王况突然一拍自己的脑袋,还是身在此山中啊,险些就忘了这一条了,曹操是什么时候开始震动的?是在自己说了要建医学院,并且安排好了应老头当院丞,而且是应老头答应了当这个院丞之后,它就开始震动起来了。

        难道说,一个医学院就能完成31%?不大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王况保证第二天就可以完成50%,在建安,有黄良的配合,有马周的配合,王况绝对可以在第二天就堂而皇之的将医学院的牌子挂了出来,并且让应老头开始收那些有志于学医的少年。反正李世民已经答应了,反正他在动身去建东前,就已经写了密旨让王况找黄而娃用了急铃传到长安去了,等建安这里设立医学院的消息还没传到长安,那帮大佬应该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王况要成立的几个学院的事情了。

        所以,这个医学院和将要建的其他几个学院,只能是那1%,最多不过5%,换个角度来看,莫非这个曹操要触发,完成度超过30%是先决条件?

        且不管了,一样一样的试!

        王况总算做出了决定,既然自己不能确定,那就一样一样的来,先把医学院的事情放一放,等回到长安后,再和其他学院一起来做,眼下要试的就是冶炼术,明天去东平跑一趟,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如果有,这个改进会不会让进度条再走上一格?

        看到王况总算从书房里走了出来,王凌松了一口气,他不担心王况会疯了或者是什么坏情况,他担心的是王况如果每次都像以前一样,在书房里一呆就是几天不出来,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什么损害,眼下年轻是看不出来,但积劳成疾,到老了一并的爆发出来,那就难办了。

        前厅里,徐国绪正有一搭没一搭的陪李业嗣聊天,李业嗣也是听说王况赶回来后过来的,显然他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找王况,否则以他对王况的了解,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一听说王况又呆在书房里了,一定会回去等到王况出来后再来。

        见到王况出来,李业嗣冲王况打了个眼色,王况心中一动,道:“没事,说罢,国绪是自家兄弟,这里没外人。”

        “有消息了。”李业嗣一开口就是这句,徐国绪看了看李业嗣,又看了看王况,然后和在一旁陪坐着的王凌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李业嗣所指何为?

      第六百一十三章 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东西

        “是长孙家。”李业嗣没多说话,但是听到长孙家这三个字的王况却是满脸的惊讶和迷惑,怎么可能是长孙家?怎么可能?!

        “二郎你们说的是什么?怎么一会神神秘秘的,一会又是长孙家的,似乎这个长孙家还不在二郎你的预计里面?”徐国绪也迷惑,听李业嗣的口气,应该是某个机密事他一直在调查着的,而且这个机密事不光牵扯到了二郎,也牵扯到了李业嗣。

        “没什么,就是当年的投毒事件,有人给我们通风报信了,所以我们才能第一时间锁定了目标,只是当时不知道是谁通风报信的,因此这几年业嗣一直在查。”王况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笑了笑。

        李业嗣一直没有放弃调查那两封一封给王况一封给他的信,信中就寥寥几个字,没有署名,没有落款,要调查起来难度不小,本来王况也要调查的,但见李业嗣这么上心,而且他李家虽然没有自己这样有魏小五的一支暗兵,可也是在各军中有着庞大的人脉,许多地方的镇将县尉可以说都是李靖的老部下,要调查起来也不会不方便。因此为了不让魏小五的这支人马在调查的过程中和李靖的人撞车而被发觉,所以王况也没让魏小五的人继续调查下去。

        这说不通,如果没有后来的投毒人相继失踪的话,李业嗣说这番话,王况还是有点信的,李泰和李承乾虽然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但亲近程度却是一个在地,一个在天,可以解释为长孙无忌为了把李泰从可以威胁到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的位置上扳下去,而抓住了这么个大好时机,给王况通风报信,让王况做了一回枪。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2 02: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