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食王传》-第17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徐国绪撇了撇嘴:“小郎君您是不知道,建安子弟那帮兔崽子当年在童子军里,可没少挨踢,二郎说什么是训练他们的下盘,结果好么,建安子弟个个都学会了用这招来捉弄人,要是谁不提防下,保证中招,不过也怪了,经过这么折腾几年下来,建安子弟现在站得那叫一个麻溜直,不信您偷偷的去踢两个试看看。”

        “胡闹。”李世民喝住听了徐国绪的教唆就想偷溜去试验的李治,也乘机的利用李治上前一步将王况和自己挡住了的机会,从自己的袖袍里掏了一块事物塞到王况的手上。

        王况接了过来一瞧,就道:“媪中侯你也不要怕建南军不听令,喏,某这有块临行前陛下给的玉佩,你持此佩,建南军自当听你号令。”

        这是一块黄玉佩,和田黄不同,田黄此时并没有被归到玉这一类中去,而只是当做印石,所不同的是这样的印石太过昂贵,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而黄玉也分几种,有明黄的,也有淡黄的,深黄的,除了皇家,其他人都不允许用明黄色的黄玉,可以说,明黄色的黄玉就是皇家专用,代表的是一种权威。当然也不是天下所有的明黄色的东西都是皇家专用,这天底下,明黄色的东西多了去了,要是这个也不让用,那个也不让用,估计天下一半的人都要被砍了脑袋了,哪家盖房子能不用到石头?石头里,明黄色的可不少。朝廷律法所规定的皇家专用,不过就是纸,丝,布,玉,木这几样而已,其他的倒没那么多限制,真要限制的话,许多铜器,都不能用了,就连钱币也是不能流通了。

        王况眼下手中的就是一块明黄色的黄玉佩,上面还雕了条五爪盘龙,张牙舞爪的甚是威武。递到媪利亮手中的时候,王霖泊盯着看,他的喉节不由得上下滑动了一下,心道:媪利亮这小子可真福气,这就被圣人瞧上了,得,既然如此,某也大方一回,于是喝道:

        “媪利亮,从即日起,某委你为假归德郎将,演练的两路人马,东面一支由你全权负责,归来后,某再上奏天子,由陛下定夺你的品衔。”归德郎将是从五品下,和如今的武元庆是不相上下,差不了几级,虽然带个假字,也就是“代”的意思,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但多了一块皇帝的玉佩,武元庆却是不能再对媪利亮以品级来压了,反而要听媪利亮的调遣。

        大家的眼光都炽热的盯着媪,看着他从王况的手中,不情不愿的接过玉佩,大帐里顿时是“骨嘟,骨嘟”的咽口水声此起彼伏。小子,你还不知足?有这么块玉佩在手,你到建南去怕谁来着?

        媪利亮还待要说话,被钱存中生拉硬拽的拽出了大账,王霖泊又道:“都散了罢,下去准备,半个时辰后大军开拔。”众将哄的一声,就急急忙忙的都散了。

        刚刚李世民就听了王况说的演练之事,也知道水军的集结号是早上才吹响的,现在见王霖泊真个要马上开拔,就来了兴趣。

        来什么兴趣?当然是开拔速度的兴趣,但凡是军队开拔,如果说只有几百几千人的,准备个半天那是够了,可这是足足五万人的大军,其他先不说,光是给养的准备就要费上好一翻工夫,没个三天五天的,又怎么能准备个妥当的?

        将领们都散了个干净,王霖泊又将自己的亲兵们都赶得远远的去了,这才上来给李世民正式见礼。听李世民开口问道为何能有这么快的开拔速度,就道:“陛下,咱们水军可不比陆军,需要有粮草调拨的,水军有大楼船,平日里存粮早就在楼船上的米仓里,而菜蔬之类的,海上行船,也没处补充去,所以大多都以豆芽替代菜蔬,至于说鱼类,海上随时碰到渔船,随时采买了就是,反正对渔民来说,载了回来也是卖,在海上也是卖,没什么不同。且每艘大楼船上都有艨艟和捕鱼的工具,每天利用停船休整的其间来捕鱼,也将将够用,再加上沿途采买的,这就菜也有了,比陆军吃得可要好不少,顿顿有鱼。”

        王霖泊很是自豪,他不能不自豪,对比于陆军来说,水军从朝廷上得到的军费开支等等还要不如,要不是因为水军不用养马匹,从而将兵部按六千陆军标准拨付给的军费里多出的马匹用来支付军晌,再加上建州衙门和福州衙门又有补贴,还有渔民们时不时的抬些海获来,水军哪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当然了,楼船的建造是朝廷全额支付的费用,这个不能算到水军的军费里去。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能让兵士们顿顿有鱼吃,比起陆军可是强过许多,而这也恰恰是水军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现在的水军里,大部分都还没有正式的军籍,唐时的军籍和以后的军籍不同,这时候的军籍还是个地位的象征,大体上,唐时的社会地位排列,就是以士,兵,农,工,商这样的排列方式的,最高为士,这一阶层包括了为官为吏和读书人,接下来就是兵,其次才是农,农之下是工匠,排于最末的就是商。当然这是王况来之前的排位,现在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商和匠的位置已经上来了,和农并列了,只有兵,依旧是排在农之前的。

        李世民是不来不知道,一来一看就吓一跳,他没想到被他当作试验田看的水军能有如此的规模,同时也让他看到了水军的巨大潜力,其他不论,如果能将大江水军重新组建起来,联合了海上水军,那么大军的调拨就要快速得多,而且也省钱省物得多,打个比方,如果想将关中一带的军队调到河北去,走陆路就要带上许多的辎重粮草,速度慢不说,沿途还要引起民众无端的猜疑,还要沿途的征调粮草,对地方的财政也是一大负担。

        而若是用了水军调拨,那么这一路上的所吃就几乎可以省了大半下来,只要备上米就够了,菜蔬有豆芽代替,还有鱼可吃,不光速度快,还省钱,省了骡马和民夫徭役,省下来的徭役就可以投入到比如驰道比如水利的开发上去。从水上行军,至少可以省下一半的速度,如此一来,在对付高句丽上,大唐就占尽了天时,人和当然不用说,本来就有人和,那么天时加人和对上高句丽的地利,三个条件,大唐就占了两个。

        也不对,地利上大唐至少也要占一半,高句丽可没水军,更没有大唐这样的大楼船,如果海陆联合演练成功的话,那么对付高句丽就可以东南西四个方向同时进攻,高句丽若败了,只能往北的苦寒地带去,可本身高句丽就身处苦寒,再往北去,他们还有活路么?

        沉吟半响,李世民让王霖泊抓紧时间拟好一个奏折,等他跟了王况从船厂出来后给他带回长安去,水军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不敢保证全部满足,但是可以保证尽可能的满足。

        王霖泊哪还有不愿意的,本来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正四品上,从三品下的归德将军的衔起码还得熬个几年才能正式的成为从三品下的(说到这里解释下,五品是一个坎,六品想到五品很难,同样的,三品也是一个坎,在正四品上想升到从三品下的时候,一般都是职务先上去,等考课合格之后,才能正式的成为从三品下,这也就是前文里为什么有的地方说王霖泊是四品,有时说他是三品的原因,因为底层的兵士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先后和窍门。)

      第五百七十七章 可可呼脱力

        而等李世民从船厂出来,他就更加坚定了要大力发展水军,尤其是海洋水军的念头了,大楼船的大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他甚至怀疑这么大的东西能不能开得动,直到他在船厂里看到水军的二十艘大大小小的楼船开拔,这才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这一切都是真的,真真切切的就发生在他的治下,那楼船的速度,用斩风破浪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同时,因为水军的开拔,引来岸上的人群阵阵喝彩及海上的其他大小船只上的人死命的挥动双臂为大唐的楼船而欢呼之时,李世民身为这一片土地的君王,其自豪感也是油然而生,他的自豪感比起那些民众的自豪感可要强烈得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世民可是自认是大唐的一家之长的,他怎么能不自豪?有这么雄厚的身家,如何不自豪?

        楼船上的淡水收集设备和海水淡化设备,还有那昨天被孙老那帮老头子拆得七零八落,今天又重新的组装了起来架在甲板上试验的太阳灶,以及楼船顶上的虽然不大,但却是可以补充兵士们的菜蔬给养的苗圃,底层那一排排的皮带传送机构,这让李世民对格物又有了新的认识,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格物并非是士大夫们所不屑的奇巧淫技,而是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存在。

        当然,作为带兵出身的李世民,也免不了有许老头他们曾经的想法,想着是不是可以用太阳灶的原理造出一种神兵利器,御敌于十里甚至百里之外。虽然也被王况的一句不可能做到而浇了一盆冷水,但他此行可谓收获颇丰,王况说不可能,那自然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李世民也没像许老头他们那样存着要试一试的想法,但是水军的巨大作用,却已经是明明白白的摆在他的眼前。

        李治小子自从上了船就更是兴奋,撇开了李世民而独自一人爬上爬下的,而楼船上的工匠们昨天就知道了徐国绪和王况,现在他们带人上来,自然也就任由着李治这个还没脱了稚气的少年郎这里蹿蹿,那里摸摸的。而李世民也放心,在这楼船上,李治小子也是安全得很,因此并没有对他有多大的约束。

        “为何要让兵士们带了女眷上船?”李世民倒是对这个理解不了,在看过那一间间正在改着的以后准备给一对夫妇分配一个的房间后,就问了起来。

        这还真没法解释,能说自己是处于人性化的考虑么?这么说来,反而显得皇帝不够人性化了?不过王况也不是没有做准备的,他拿了一只碳笔来,就在甲板上将他脑海里的世界地图画了个大致的轮廓。

        “陛下请看,这是我大唐,这是高句丽,这是安息,这是大食,这是天竺,这是东瀛,这是建南,这是建东。”这些在李世民书房里的舆图上都有,王况一指,李世民就明白过来了,但他随即又指着澳州大陆和美洲大陆及非洲大陆问:

        “这些又是哪些国家?有如此广袤的土地么?”这不可能嘛,大唐不就是天下的中心么?大唐不是占据了天下大半的土地么?怎么在这个图上却只有这么一点点?这一刻,李世民说不恼怒那是假的,但因为是王况画的图,之前王况在他书房里舆图上添的几个地方,如今都已经证实是存在,并且大多也被大唐纳入了疆域之中了,所以,再是恼怒,他也不会迁怒到王况身上去,相反的,这时候的好奇心还要强过恼怒心更多不少。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些地方的绝大部分地区或许有人住,但都不是国家,充其量不过是蛮族部落而已,只要我大唐有足够雄厚的实力,随时可以将其纳入版图。”王况指了指澳州以及大巽他群岛和非洲大陆以及后世的西伯利亚地区。

        “此处璃称其为大巽群岛,也就是李大胆和三百建南健卒探查的地方,这里,某称为爪洼岛,也就是璃怀疑矮人所在之处,某推测李大胆遇害也就在这一带,等将海贼剿灭了,这一大块地方,自然也就是我大唐属地,因此先不管他。”王况将大巽他群岛画了个圈。他没说大巽他群岛而是说大巽群岛,那是因为巽是九宫十八卦之一,而整个大巽他群岛的排列方式,和巽卦有点类似,所以这么解释说得通,但是对爪洼,他就一时间没有合适的名称来替代了,但显然,李世民并没有在意这一点,本来么,名字又代表不了什么。

        “此处璃称其为澳洲大陆,其面积和现在的大唐相当,此处只有土著蛮人,且有不少是和建东的图家一样,都是春秋先秦之前从这个东治港出发的我华夏儿郎的后代,这里地广人稀,但铁矿含量丰沛,若得了这一块地方,则我大唐所用铁可保千年无忧。”能不无忧么,那可是世界三大铁矿所在之一,而且,澳洲多宝石,但王况不知道所在,也就没说,他知道,对李世民来说,金银铜铁和土地远比宝石重要得多。

        “此处两块,璃称为美洲大陆,北部一块的南边,或许有一个没落了的帝国存在,其人口在百万上下,多金;南部一块的中西部,也有一个帝国主存在,人口也在百万上下,不过陛下可放心,他们的兵器原始得很,大多是石矢铜刀,他们还没能彻底掌握冶铁之术,北边那个没落的帝国也是如此,只要有万来兵,我大唐就可以将这两个连在一起的陆地收入馕中。”当初殖民者只凭了几百的兵就征服了整个美洲大陆,虽然他们用的是火器,但那也是原始的火器,而大唐虽然没有火器,但是一万的精兵过去,也不是那些土著能扛得住的。

        顿了顿,王况有点不好意思:“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璃想要的东西。”王况指了指南北美大陆之间相连的一块狭长地带,也就是赤道附近。

        “什么东西让王二郎你如此上心?非要鼓动朕派了船队出海去?”李世民这下好奇心被高高的吊了起来,什么东西,能让王况费尽心机的也要去得到?难道是仙家丹药?神树仙草?虽然他一直诏令不让朝廷众臣再谈论什么长生不死药之类的,但并不代表他心里不向往。之所以不让人谈,是不想因此而步了始皇帝和前晋前隋的下场,但真的有这么样的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东西,他能不动心?

        “是一种果子,这个果子的果实并不是长在树枝上,而是长在树干上,一个约莫有两个拳头并起来那么大,纺锤形,若是璃没记错的话,这果实当地人称为可可呼脱力,此物虽然不是神丹妙药,但加工后却是璃最为向往的美食之一,人若常食,可强身健体,抵御百病。”巧克力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不要说吃,就是每天闻一闻巧克力的味道,都能将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一些,王况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也知道,这一点对李世民的诱惑绝对不小,谁不想自己一辈子百病无侵的?若是百病无侵,自然寿命也就会延长许多,但是巧克力的作用毕竟不可能神奇到那样的高度,可若是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呢?效果肯定是有的。

        再说了,谁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没人能知道,也只有在临近死亡了,这才会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那么巧克力到底有没效果,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嗌?小东家,您说的是不是这个?”王况正说着,身后传来一声惊异的话语,回过头去看,原来是图虎,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上了船来,正从他的胸前掏出一个布兜,手在布兜里掏摸着,一会就抓了一把的东西出来给王况看。

        在图虎的手掌心里,正躺着十几粒的褐色的和蚕豆大小差不多的形状椭圆的豆子状东西,王况接了过来,放到鼻子下闻了下,惊喜的叫道:“正是这个,正是这个,图虎,你这是从哪来的?”

        “这是某家传下来的,某也不知此物为何物,只知道此物的果壳和小东家说的是一样的,且名称确实也是叫可可呼脱力,某只知道族中长者说,这东西,如果到遥远的东边大陆上,是能当钱使用的,当地人买卖东西,都是用这当钱,这次某因为想着要跟徐监丞出海去,阿爹说某可能会到那个地方,因此就将此物给了某,说是备用以防不测。据说,这还是多年前,族中有勇士花了两年时间一路往东去,才带回来的,当初的辣椒也是这么带回来的。”图虎搔了搔肩膀,有点局促不安,他这时候已经注意到了皇帝就在小东家的身边,而且是跟小东家一样蹲着的。

        图虎见过皇帝一面,当时他只身一人来寻找帮助的时候,就进京一次见着了皇帝,而且还被皇帝留下来赏了一餐饭吃,所以他对李世民是有印象的,但是他毕竟在中原的时间不多,对中原的许多礼节还没有完全的理解透彻,而且建东如今又是林荃淼这个平日里被王况带坏了的家伙当着县令,天高皇帝远的,林荃淼也乐得不去遵循那么多的规矩,并没有将礼仪的教诲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去,因此图家人至今对中原礼仪也是一知半解的。

        图虎进京前是有被黄良专门派了人来教导他礼仪的,但只用了一次,而且时间过去这么多年,早就忘得是一干二净的,现在见李世民看了过来,就有点局促,好在他也机灵,连忙的学了最近在东治港上看到的许多人打招呼的方式,道:“图虎见过皇帝。”这下被他歪打正着,子民直接叫皇帝也是可以的,但是鲜少人这么叫罢了,大多都是外族使者才会这么叫,而图虎也算是半个外族,因此他这么叫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口激励政策

        “此处与此处呢?”见王况没再接着说,李世民就好奇的用脚尖点了点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

        “此处大部分地方干旱,旱季雨季分明,不适合耕种,也不大适合居住,因此,这块地方,璃以为,放到最后,徐徐图之,水到自然成,只要把这块地方(说到这里,王况点了点欧洲大陆)给纳入我大唐版图,则它就是我大唐馕中之物。若能做到如此,则我大唐坐拥世界,世上除了大唐,再无他国!”王况长身而起,忍不住扯起嗓子吼了一句:“天下,全是大唐的天下!”

        “好,好,好一个世上除了大唐,再无他国!”李世民也被王况给感染了,他伸出脚,狠狠的踩了几下欧洲大陆,图上标得分明,那块大陆就是在安息和大食以西,很显然的,想要把那块大陆拿下,就必须先拿下安息和大食。

        而恰恰是将安息和大食拿了下来后,吐蕃和天竺就将处在大唐的包围之中,到那个时候,着腊和林邑恐怕早就被王况这个不消停的家伙搞定了。

        事到如今,李世民也不用王况再解释为什么要让兵士带了女眷出海了。已经不用解释,事情明摆着的,大唐到现在为止,已经其他什么都不缺,惟独就缺人口,而王况所描绘的前景中,如果一切都按计划来的话,那么大唐的版图将要至少再扩大五倍不止,也就是说,大唐的人口,最少也要再扩五倍!

        土著蛮人,不是不能成为大唐的子民,但也绝不可能一被大唐打下来就能成为大唐的子民,首先他们只能是成为大唐人的奴隶,就如同如今的倭奴一样,必须得等到他们都说汉话,着唐衣,从心底里认可了自己是大唐人了,这才能还他们自由,而在此之前,只能限定他们的人口发展。

        而如果带了女眷上船出海,若是航行途中产下子女,则可以寻一处合适的地方,将这些人放下,组成一个村镇,以泱泱大唐的礼仪和富饶,先和土著打好关交,等到大唐有那个实力去收伏那些土著的时候,因为有了那些先期在那的人的铺垫,就不至于要大动干戈,甚至于,大唐都有可能兵不血刃的夺得那块地方,一去就获得土著的承认。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法子,虽然需要的时间不短,但总好过劳民伤财的大动刀兵去。

        同样的,这一出海就是几千上万人,一去就是几年,如果每个兵士都有后代,那么就是一下增多了至少几千上万人,都可以组成一个小县了,李世民以为王况这是不想浪费了几千人这几年的时光,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可以说,李世民的战略眼光比王况还毒,王况并没想到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法子,他仅仅只是从人性化去考虑,只是从徐国绪便于管理上去考虑,对王况来说,大唐的时间充裕得很,所以他不急,就算自己不在了,还有王冼和王凌兄弟,至少自己的子女也能继承了自己的遗志,有两代三代人的努力,就够了,至于手再往下,王况不去考虑那么多。

        “再造楼船,到明天春能造多少就造多少,钱不要怕,内府出,没人也不要怕,要多少人尽管开口,朕就是用强的,也要把他们给迁到东治来。”李世民当机立断的做出了决定,既然是要这么干,当然是出海的人越多越好,每到一处,就留下一个种子,让这种子在那个所在开花结果,再过个几十年,等到大唐的军队开过去的时候,说不定当地土著还会夹道欢迎呢。

        现在的李世民有这个底气说楼船能造多少就造多少,每三个月,就能从东瀛运来满满一船十几万两的银子,还有吕宋上的金子,月产也有几十斤,这些都是国库的收入,而内府呢,现在几乎每年的支出是不断的往下降,而收入则是蹭蹭的往上涨,如果没有王况这个怪物的存在,李世民光光是内府,就可以拍着胸脯说他是天下最富有的皇帝了。

        “还有,雉奴,你记一下,回长安后提醒阿爹,以后凡是我大唐子民,产一子或一女则赏钱一贯,子弟的开蒙或是学武学杂学等等的一应支出,全部由各县负责包到底了,若是子女成家后,则再赏钱五贯!”李世民想了想,把刚刚从船上转了一圈,跑得满脸通红的李治小子拽到身边,怜惜的用自己的袍袖帮他擦了擦脸上的汗,吩咐道。

        “知道了,阿爹,可要是这么一来,那么多的百姓出生,土地不够怎么办?每个劳力至少可是要十亩永业田的呢。”李治刚才并没在这里,也就没听到这个世界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供大唐去占领,因此虽然是应着记了下来,但也是不解。

        “喏,瞧瞧你先生画的,地盘还少么?咱们现在不缺地,就缺人。”对于李治,李世民有足够的耐心,前面的几个儿子,太子和魏王李泰很是让他失望,而他喜欢的吴王李恪,虽然才学高,且又聪敏,尤其是最近几年,收心养性改了不少毛病,但却又是前隋皇族杨妃所出,他几次都有要改立李恪为太子的心思,但全都被长孙无忌给劝住了,而且李恪最近几年是根本不过问朝事,就是他所领着的刺史,也是有名无实的,什么事情都交给下面的官员去处理,摆明了一副对继承人没兴趣去争的样子。

        所以,现在李世民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李治身上,他也明白长孙无忌是有私心的,希望皇位是由自己的亲外甥来继承,而长孙皇后素来贤惠,他也不忍让长孙皇后伤心。

        “雉奴明白了,阿爹这是想要让子民们多多生养,如此则缺人的问题,几年十几年后就可解了。”

        “晋王殿下真是聪明。”王况也看了出来,李世民对李治的态度的转变,已经从原来的最宠爱的儿子转变成了看成为一个有希望继承大统的人。不过这种事情,明面上王况是不能插手的,他所能做的就是暗中将未来的威胁一一的排除掉,太子和李胖子已经不足虑。王况也相信,只要自己不去主动招惹太子,那么长孙无忌这个臭老酸至少也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因为他王况说倒底只是反对太子,并不反对他长孙家的外甥上位。

        而李泰,自上次的曹四门事件之后,他手下早已经走得差不多了,人家也不笨,眼瞅着这样的主子,实在是不值得自己为他卖命,往日曹四门的下场,就是自己以后有可能碰到的下场啊。所以现在李泰已经彻底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一个,就连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也是对他爱理不理了。一个人,再怎么扑腾,也掀不起多大的浪来。

        武媚娘至今都还没将视线转移到李治小子的身上来,这小子,毛都还没长齐呢,就是王况没来,原本的历史上,李治小子也得等到贞观十七年之后,李治为太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后这才会被武媚娘给注意上,而那时候,如果王况的计划没错的话,李治可能会提前的娶了太原王家女。

        要送功劳给王霖泊就是关键的一步,如果鱼膏鱼肚给章孙皇后和长乐公主吃了后效果显著,那么李世民就又欠了太原王家一份情,前几年,太原王家囤粮并没受到多大的处罚,李世民也就是瞧在王家以前在李家势还不够大,甚至连王充都干不过的时候,就慷慨解囊的资助唐军的份上,这份情算是还得差不多了,所以,王况觉得还有必要再帮王家加一份筹码。

        为什么是王家而不是其他家?原因很简单,原本历史上的王皇后就是贤惠的,既然有现成的贤惠人,为什么还要去选那未知心性的人呢?有的人现在看来贤惠,以后未必会贤惠,许多人是可以共贫贱,但不能同富贵的。王皇后是已经得到过验证的人,当然是王况心目中的不二人选。

        如此一来,李世民前帐未还,又欠新帐,再加上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这两个收益人各自在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身边吹吹风,李治迎娶王家女的事情就几乎不会有任何的阻力,甚至可能因此而提前。

        就是没提前,王况也不担心,顶多,自己到时候给李治小子物色那么一个两个才貌双全的小娘子帮他暖床罢了,李世民的几个儿子,都是还没娶亲之前就已经尝过荤腥了的,这也是唐人习气,当年要不是王况自己条件不足,而在刚有感觉的时候,就将和林颖芝的亲事定了下来的话,孙铭前搞不好也会给王况找那么一个两个暖床开身的丫环来。

        “小东家,这个可可脱呼力您还要不?”图虎呆在旁边实在有点不大习惯,若要是只有个小东家在的话,倒也没啥,小东家就是个平易近人的,但皇帝可威严着呢,他还记得自己当初在那森严的殿上见到高高在上的皇帝时的感觉,现在虽然没有大殿,但感觉还在,因此他真心希望早一点离开这个让把不安的所在。

      第五百七十九章 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

        “你有多少?”王况看着图虎手心里躺着的十几颗可可豆问。

        “就这些了,阿爹说,就这十几个,可以换来一个【创建和谐家园】肥大能生养的娘子呢,据说他们东边大陆上也是不多,金贵得很。”图虎憨憨的咧嘴一笑,棕红色的脸庞映衬着一口白牙,在午后的日头下,很是耀眼。

        “不用给我,你最近抓紧时间回建东一趟,找几个肯吃苦耐劳的族人,去西大岛,寻那向阳的坡地将它们种下,试看看能不能种出来,如果能种出来,每成活一棵,某给他们百贯钱。”王况摆了摆手,这十几个可可豆虽然从图虎的话里能听得出来可能已经保存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之久,但是只要这中间没有受潮发霉的话,种子就依旧有可能是处于休眠状态,只要有合适的条件,一样可以发芽。

        一千多年的莲子都能发芽,何况十几年的种子?如果这十几棵能发芽那么一两棵,王况就可以至少提前七八年吃上巧克力。王况对可可树的熟悉程度,比他以前自己没事琢磨着在花盆里种的其他作物都要高得多,熟悉到他几乎可以只字不漏的将网上查得的可可树的资料背下来。可可树的环境的要求高,只能在齿道南北各十度以内的范围种植,而且怪就怪在要向阳的缓坡,土壤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缓坡正好满足这个条件,如果是平地,一场大雨下来,积水太多,可可数就会被憋死,缓坡积不了多少水,而且水的流失程度也不像陡坡那么激烈。

        除此而外,可可树就不会比其他的作物娇贵,只要肯勤施肥,勤于管理,成活率还是很高的,四年后开始挂果,十年后开始产量大增。后世在琼崖也有种植成功的,但那是经历了许多年的失败的结果,原因很简单,纬度不对,所以难度大大的增加,既然现在已经有了建东和西大岛这么个现成的地方,王况才不会去琼崖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及金钱去试。

        而如果要等到徐国绪出海回来,就至少要五六年,然后还得要再种再试,王况等不及这个时间,从图虎的话里,王况也知道这么一个信息,就是在拉丁美洲那一带,可可树的量也不是那么多的,否则就不会很金贵了,徐国绪再能找,撑死他也只能找到百来斤吧?要是能上千斤上万斤的运回来,王况倒也不用再试了,可能有多少还是个未知,所以王况不愿意等,所以想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让图虎回去,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看看能不能再搞那么几只未成年的信天翁来,不管是哪种海鸟,都是成堆的繁殖,这中间会有许多的雏鸟等不回来父母,许多成鸟为了抚育幼鸟,往往都是千里跋涉的去捕鱼,有时候碰到风暴来临,就此一去不归,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幼鸟还没成年的时间,等到夏末,小信天翁就将成年,而成鸟也就将弃它们而去,如果图虎抓紧时间的话,搞个不好,就能找到一些失去双亲的幼鸟,从这个时候开始养起,要比抓成鸟好驯化得多了,成鸟抓来可能最终一个都驯化不了,而幼鸟的驯化至少十个里也能有那么一两只成功的。

        图虎不笨,他应该知道自己让他回去找人不会就真的那么自己去找人,而应该会去找林荃淼,将前因后果都告诉林荃淼,而这事有了衙门的出面,就好办多了,当然了,在李世民面前,王况可不敢说出差遣衙门为自己做私事的话来,他王况是不怕,但林家不是王家,虽然是联姻,在外人眼里,林家依旧是林家,不是王家。

        图虎应了一声,忙不迭的转身就逃离这个让他压抑的所在,他才不关心什么大唐地盘之类的大事呢,那是军国大事,是小东家这样的人操心的,自己只要埋头苦干,跟着小东家做事就对了,小东家说干什么,那就干什么,保准没个错的。

        李世民乐了:“敢情朕是个会吃人的猛虎来着?这个图家小子竟然一刻也不肯多呆?嗌?他身着水军甲服,怎地没跟了大军开拔去演练去?朕可记得,他们图家人在海上可是如鱼入水的,如此紧要的演练,若是有他们在旁,效果也能高不少去。”他也瞧到了图虎的局促不安,不过图壶的局促反而让他对图家人更为满意,因为你心里承认自己是大唐的子民了,面对皇帝这才会局促不安,若要是心中无朝廷,无皇帝,就不会有这样的表现,像那些吐蕃人和回鹘人等,口口声声的称自己皇帝,但举止却是不端,分明是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中。

        “陛下,让他们跟去演练,可就浪费了,图家子弟,可个个是宝,他们在海上任凭风浪再大,也是能来去自如,因此某就想让他们跟了船队出海去,有他们在,就能提前预知风暴来临,就能根据海水的颜色知道前方水的深浅,有他们在,哪怕是手无寸铁,没有任何的工具,他们也能抓到鱼上来,不会饿死。此番的联合演练,虽然是没多大危险,但密林中蚊虫多,而他们又没这方面的经验,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或是得了病或是被虫蛇咬了,那就得不偿失了。”不让图虎跟去演练本来就是王况的意思,在他看来,让图虎他们跟去,就是杀鸡用了牛刀了,丛林生存法则可不同于海上生存法则。

        而且,热带雨林里行走,最容易得的就是虐疾,孙老头虽然得了王况的指点,用了臭蒿治愈了不少人,但也不是百分百的成功的,图家子弟像图虎这一代的青壮,满打满算也不过百来人,少一个就是少百分一,这个损失可大着呢。在王况的心里面,图家一门的功劳不小,要不是有了他们先来找自己,自己可能还没有想到过要往东南发展,而还是一心的要把棒子和北方游牧干掉先,那样的话,就要比现在艰难得多。而且图家人也是为南语岛族竖立起了一个回归的标杆,图家人回归后过得越好,越无忧无虑,那么其他岛上的部族就更容易接纳大唐的统治。

        “既然二郎你如此看重图家人,朕就赏他们一个侯罢,本来他们也有资格,其他内附外族都至少能得个侯,某怎么会亏待了我华夏儿郎?”李世民爽快,一听王况的话里话外都有维护图家人的意思,就直接开口给赏,一个侯有什么,又不用花他一文钱,还能因此而激励了图家人,影响到其他部族的人,这个买卖划算呢。

        而且他说的也是没错,比如说【创建和谐家园】厥可汗就被他封了王,而其下的各个小部落的族长都被他封了侯,有的部族只有百来号人口,也得了个侯,图家可是有几百号人,还带着建东那么大块的地盘回归呢,因此封个侯并不高。

        突然想到了眼前的王况,也不过还是个郡侯。相比之下,王况的功劳可是顶了天去了,却还只是个侯,李世民的笑就有点尴尬了:“二郎,朕封你个国公罢?”反正王况的建安候府当初就是得了他的旨意按国公府的规制修建的,封国公是迟早的事,总不能王况身边的人个个都封了侯,而作为功劳最大的王况也还只是个侯?

        王况听出了这里面的商量的意思,就笑了笑:“陛下,您不怕将来赏无可赏哪?璃志不在封侯拜相,某只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如同太史公,他志在编史,哪怕是身受腐刑也,身在大狱里,也要完成,某虽不敢自比太史公,但某喜欢做事的心,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是陛下不封不赏,某还是会去做某该做的事。”

        李世民眯起了眼,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了王况一会,又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雉奴,你帮阿爹去看看那个日灶试得如何了?”李治小子机灵,知道自己父亲有话要和先生说,就将跟着的几个千牛卫全都给带走了。

        “陛下,二郎,某去瞧瞧塔楼改得如何了吧?”这吃货眼贼精,一挥手把黄大和黄泽楷也带走了,他瞧了出来,圣人这是有机密话要跟二郎说了。

        等到身边再无一人,李世民清了清嗓子:“王璃,你老实告诉朕,你真是星君下来的?”说完用一手不自然的指了指天上。

        “陛下不是不信鬼神的么?说实话,璃也是不大信鬼神的,不过呢,璃一没见过鬼神,二也没有人能找出证据来证明鬼神的不存在,因此,鬼神对璃而言,只是个虚无缥缈的存在,至少到目前为止,鬼神还没找上璃的。”王况叹了一口气,该来的还是来了。

        不管王况怎么遮掩,但是,除非王况来到这个世上,能彻底的忘掉后世,将自己当成一个真真正正的这个时代的人,安安稳稳的过他的日子,那么就不会有人注意到他。可是王况不是圣人,修身养性也没到那么高的高度,他一样有梦想,一样有七情六欲,所以,这就导致了他碰到这么个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就会不遗余力的去追,去做,去努力。

      第五百八十章 不是神仙

        王况不知道那些穿越的前辈们是怎么瞒天瞒地瞒过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至于让他们怀疑到其自身的来历的。

        瞒过家人容易,因为家人几乎都是无条件的信任你,而且你的成长也是家人一天天的看着的,在他们的眼里,哪怕你是怪物,那也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儿子女儿,哪吒一出生还是个肉球呢,其母都心疼得紧,世上有几个为人父母者,会嫌弃自己的孩儿的?大多也是作为子女的嫌弃父母的多得多。

        但是在外人的眼中,你却和他们没有任何的亲情,当你表现优异的时候,开始他们或许真的会以为你聪明,你能干,你所学颇丰,称呼你为神童。可随着你越来越妖异,你所会的已经超出了世人的认知甚多的时候,他们还会如此的淡定,如此的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么?

        时人大多愚昧,且信鬼神者要占了绝大多数,在这个时代的认知里,别说什么宇宙了,太空了之类,就是一个地球是圆的,也是因为是王况提出来的,所以徐国绪相信,所以建安兵相信,可王况却可以打包票,如果脚下的地是一个大球这话换了另一个人说出来,他的下场估计就悲催了,虽然不至于像哥白尼那样被一把火烧死,但至少一辈子也要忍受着世人的冷嘲热讽。

        这十二年来,除了烹饪一道王况可以勉强推到自己爱想爱钻的原因上外,其他的东西,随便拿一样出来,就是那些大家究其一辈子的时间也未必能搞得出来的,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你比常人优秀不少,别人会以为你牛,你厉害,可你一下就能将别人学一辈子都不一定学会的东西就会了,而且还不是一样两样的,而是十样八样甚至更多,那么就会有人开始怀疑你是从哪学到的,难道是用了醍湖灌顶之法?

        人站得越高,看得也就会越远,寻常百姓或许只是简单的以为王况真的是星君下凡,这对他们来说,并不会改变对王况的看法,管他星君下凡不下凡的,只要王况是一心为百姓好,百姓们就认他,哪怕他是妖魔转世,百姓也认的。

        但对李世民这样高度的人来说,事情就不一样起来,因为王况是不是星君下凡直接关系到了鬼神是不是真的存在,长生不老是不是真的可能。相对百姓来说,当面对王况的时候,他更感兴趣的是王况是不是鬼神之流,而不是王况能给他带来什么丰功伟绩,疆域再大到天边去,天下财富再是全归了大唐,那也得有那个寿命来享受啊。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站得足够高,使得他对当是时的各行各业的技艺水平都有一定的了解,也明白有些东西,不是你想学就有的学的。

        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你聪明的,别人也不笨不傻,如果将世人都当成傻子来看,最后倒霉的就只能是你自己。

        王况一直没能指望李世民不会察觉到这一点,但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量的拖延这个时间段,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好就是在自己找到回去的办法或者自己身死大唐之后,李世民才提及这个事情,但是显然,事与愿违,李世民终究是没能按得住他的好奇心。

        “卿莫非有难言之隐?又或者说,你所会所做的这些,果真是你的师父所授?”顿了顿,李世民显然不相信这个结论,事情很明显,如果这些都是王况的师父所传授的,那么他的师父必定也有济世之心,否则的话,谁会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去钻研这些与民生有着极大干系的技艺?既然肯去钻研,那么必定有着一颗济世之心,既然有这心,为什么一直没见他出面推出这些?也没见他传授给别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1 16: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