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食王传》-第17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具体情况不大清楚,某也是刚听王将军派来的人说的,说的不是很清楚,只说李大胆被人打杀了,要某来通知小东家赶快去军营大帐,王将军请你去议事,他自己则要赶着回去跟他家人告别,说怕是要开拔了,刚那号角就是召集号,三通号响后,队伍就要集结完毕。”水军不同陆军,陆军以鼓为号,但在海上,鼓声容易和海浪声混在一起,所以就改为用海螺吹螺号。

        黄大的脚下步子很快,半柱香的工夫,就把王况给背到了军营门口,守门的军士见是黄将军背了个人过来,也没查腰牌,就放行了。对这样的兵士,以王况的想法是不会责备他的,做人就要懂的去变通,明明知道眼前的人是谁,也知道他拥有通行的权力,却还要纠结于一个腰牌上,那就是死板不懂得变通,王况是不看好这样的死心眼的,这样的人执行起命令来自然是一丝不苟,但永远也成不了将才和帅才,因为他缺少了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灵活,说难听点,就是死心眼,将领当然喜欢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部下,当然要褒奖了,但王况不喜欢。

        不大工夫,王况就被背到了军营正中的大账里,说是大账,其实只是个叫法,意思就是一军统帅办公所在,并不局限于非要帐篷的,眼前的大帐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建筑,一个衙门。黄大一路的飞奔进去,直到了正堂门口,才把王况放了下来。

        正堂的正中间,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人,王况上前去,果然是李大胆,不过让王况稍微缓过一口气的是,李大胆还活着,只不过气息微弱罢了。

        “大郎,传我信令,十万火急,把应郎中调来,记得不要让建安那边知道大胆出事了。”见李大胆命还在,王况的心安定了许多,连忙叫黄大。

        黄大应声而去,他一路背着王况飞奔而来,却依旧是脸不红气不喘的。王况对这时代的用语实在是有些无语,打杀了,可以是杀了,也可以是打了,但二者却是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死人,后者人还活着,一死一活,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可不小。

        定下神来的王况,这才看到王霖泊正站在自己身边,边上围着一圈的将领,其中有不少人是熟面孔,都是建安子弟,看来这个水军的将领里,建安子弟还是占多数的,谁让平东瀛的功劳太大呢,那么大的功劳就只几百人分,所以个个都蹿得很快。也有些陌生的面孔,他们也是没见过王况的,但昨天王霖泊亲自陪同王况去船厂,穿军营而过,他们都知道,是以对王况能指挥得动黄大也是见怪不怪。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王况眼里都要喷出火来,心里直骂,也有些怪武元庆,你手下也太窝囊了吧,三百人保护一个人都保护不了?

      第五百六十四章 还是海贼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王况心中恼怒,但李大胆之事和王霖泊是绝无相干的,这事王霖泊是一点责任也无,李大胆去的地方,可是在建南军以南,真要追究起来,首当其冲的也应该是武元庆。但眼下并不是找责任人的时机,最要紧的是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本来李大胆这会儿应该是在印尼群岛转悠的,再往南走,就是澳洲大陆,而往东走,那就是建东,无论如何,那个地方应该没有那么强大的势力,可以视大唐的三百建南军如无物的,就是王况一直在找的矮人一族,也不是嗜杀成性的,他们相对来说,比人类还更和善,这是后世最为流行的推论,因为就找到的所有远古矮人骨骸里,没有刀劈斧凿的痕迹,也就是说,没有发现任何同类相残的迹象,反而是年代近的上面,有刀箭伤痕,那是人类干的,和矮人无关,正是因为人类的扩张,使得矮人失去了生存之地,逐步的走向灭绝之路。

        但是,李大胆却是突然的来到了东治港,而且还是昏迷着来的,身上穿着单衣看不清,但脸上几道新疤和手臂上的明显是刀伤留下来的疤痕是清晰可见,这让王况怎么不恼怒?

        “建安侯,某也实在不大清楚,人是海客带回来的,不是从建南来的,据海客所说,他们也是在出海寻宝回程中,碰到了一身是伤的李大胆,这才把他带了回来,不过李大胆上得船后,就开始发烧,昏迷不醒了,是以,海客连他们救上来的是谁也不知道,直到今晨,他们抬了李大胆下来,正好码头值守的里有个建安子弟,将李大胆认了出来,故某就让人将他抬到大营里来了,建安侯也不用多虑,某已经让人去闽县请最好的郎中过来了,午前便可到,镇子上的郎中也就须臾就到。”随军郎中处理伤科拿手,但对其他的病症就不是那么在行了,所以王霖泊干脆也不让随军郎中来,而是派了两路人,一去去镇子上请郎中,一路去闽县请郎中,闽县好歹也是福州衙门所在,药堂也有不少,有名气的郎中也不缺。

        “那你刚刚吹号召集兵马又是怎么回事?既然都不清楚,你召集兵马做什么?”有了头晚徐国绪的提醒,王况现在记着王霖泊是要听他号令的,对王霖泊也就没那么多客套了。

        “某先召集了兵马,一俟李大胆醒转,只要他说清楚是谁人所害,某就第一时间去杀他个片甲不留!”王霖泊说得是斩钉截铁,前天王况就平白送了个大功劳给他,虽然还不知道那功劳是什么样的功劳,能大到哪里去,但是建安侯可是从来不送小功劳的。所以,王霖泊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胡闹!”王况哼了一声,“就算知道是谁人打杀的,你没个准备周详怎么去?你认得他们的窝在哪么?那一带岛屿众多,海峡林立,一个一个去找?那要找到什么时候?等等!某知道是谁干了!这帮天杀的海贼!”

        海峡,没错,是海峡,王况自己的话把自己给点醒了,就在爪洼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上,在后世的东帝汶以西的一大片海域里,后世西方许多探宝人打捞到了许多沉船,其中以唐代沉船最多,尤其是在苏门答腊及爪洼这两岛间短短的一段海峡上,探明的沉船就有上百艘,几乎都是唐代的船只。在打捞上来的船中发现了被海盗洗劫的痕迹,也就是说,那一带盘距着至少一股势力不小的海盗。

        整个东南亚诸岛,有建南军在吕宋扼守住北边,其影响力已经遍及了整个菲佣群岛,而东边有建东,其影响力也扩散到了西边的新几内亚岛,而新几内亚岛上,目前还是荒无人烟,确切的说,只有一大片的原始热带雨林和沼泽地,可以说,剩下的就只有一大片的大巽(xun,训)他群岛是目前大唐所掌控不了的。

        菲佣群岛上,也只有小吕宋上有人住,其他的岛屿一样是没任何人烟,而且建南军也是经常派人去巡逻;新几内亚岛,已经被林荃淼划到了建东县里去了,那是相当于六七个建州那么大的地盘,使得建东一跃成了目前大唐面积最大的县,同样也使得建州重新夺回了天下第一大州的位子,只是如今建东在原来图家所在的几个岛上的人口一直都不够,是以,林荃淼现在也没那么大的精力去开发它,所以岛屿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都是按建东人的习惯叫法,叫西大岛。

        至于后来叫马六甲海峡的,北边就是目前的南亚强国真腊的势力范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李大胆出事的地方,应该是后世的印尼西南部的一大片群岛一带,只是,那一带的海域十分的宽广,在李大胆这个当事人没醒转过来之前,大唐水军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布下一张天罗地网。

        王况一直忘了这一点,后世的他对那一带的历史也不大关心,所以看过资料,也就忘了,刚刚就是自己的一句海峡林立,让他想到了这点,百来条沉船,说明那里的海盗存在时间绝对不短,而在中唐以后,东南亚诸岛先后都有土著部落盘距,因此海盗存在的可能性就是在初唐。

        “等李大胆醒转后再说吧。对了,那帮海客呢?现在何处?”王况叹了一口气,建州水军再是强大,那也只能是针对一岛一国而言,什么时候能够学学老米,在世界各地都有军事基地,那就好了。

        “那帮海客被留在了东治港,某担心建安侯有话要问,就没让他们离开,不过,据说,他们是在真腊林邑正南边的一个小岛上发现李大胆的,他们还去岛上查看过,一点人住的痕迹也无,是以判断李大胆当是被海流冲到那个小岛上。”王霖泊是做过了功课的,王况问什么,他都能答得上来,看来应该是详细的询问过那帮海客。

        海客的船只航行路线并不同于东治港口往来于建南和建东之间的定期航船,他们更多的选择是过琼崖后一路向南,因为那一带有许多的大岛,荒芜人烟,人迹罕至,这就是海客们眼中的冒险乐园,而有部分自己有船的商人,也大多会选择这一条路线,穿过大巽他群岛,取道印度洋,将丝绸茶叶及陶器卖到天竺去和真腊等地,换来天竺的珠宝和香料,只不过现在从事这一航线的人不多,还没能形成规模效应,因此虽然比海上丝绸之路要早好多年,却不被认为是海上贸易的发端。

        “算了,放他们走罢。”王况已经可以确定,做下这事的就只能是那一带的海贼,海客不会也不敢对大唐军队下手,也没那个理由和必要。而对那一带的了解,王况虽然曾经是不大关心,但也要比现在大唐最有经验的海客了解得多的多,因此,将他们留下来没有任何的意义,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人家海客用的就是时间去赌命运,自己犯不着耽误他们的时间,非要等李大胆醒转过来才放人,王况对豪强很强势,但对平民却不会。

        “那某就去让人吹号取消先前的召集令了。”王霖泊拔腿就要走,召集令可不是开玩笑,一通号准备,一个时辰后第二通号起所有的将士就必须都在营地里收拾东西,再半个时辰,三通号响就要集结完毕,而如果集结完毕了大军却不开拔,他这个主将的威信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水军不同陆军,陆军要集结是不允许家近的将士回家去告别的,因为担心会走漏消息,而建州水军不同,要集结去攻打他国,那也是走的水路,在目前,还没有民间的船只能快过建州水军的船只的,至于想从陆路上通风报信,以目前的道路条件还是没有水路快,因此并不用担心消息是不是会走漏了,所以王霖泊才有了这么个比较人性化的军令。

        现在趁着第一通号才响过小半时辰,吹响解散号还来得及,那些离了大营回家告别的将士还没走远,能听得到号声,再晚了,怕就来不及了。

        “等等,就集结吧,某估计,李大胆要将身体将养好了,没有十天半个月恐怕不成,而那些海贼的盘距地或者说李大胆的出事地,恐怕也只有李大胆知道了,还得让他带路前去才行。依某看来,建南军那三百健卒怕是凶多吉少了。”武元庆派了三百健卒跟着李大胆,名为也去探查,实际却是保护李大胆,这个王况在当初得知消息的时候就猜了出来,而能将三百健卒打散打残甚至可能是全军覆没的海贼其实力不可小看。

        如果李大胆能完好无损的站在王况面前,王况还会抱着那三百健卒里也有侥幸逃脱的希望,但李大胆落到了如此的地步,那么三百健卒的下场可想而知。

      第五百六十五章 搞个联合演练

        不是王况夸李大胆,也不是李大胆会什么武功有过人之能,而是王况知道,李大胆当初在图氏一族那一呆半年多,那是几乎天天跟图虎他们下海的,若论对那群岛类海域的了解程度,别说三百健卒,就是三千个加起来也不如李大胆,出事地点虽然远离了建东群岛,但它们的纬度却是大致相当,海洋环境也是相当。

        建南军都是些什么人?至少有一半是世家或士族子弟,这些人在陆地上考校功夫,那是没问题,可能都还能得到不错的成绩,但他们一没经历过实战,更没经历过海战;二是在生存能力上,比李大胆要差了一大截。李大胆之所以叫李大胆,那是因为他胆大包天,之所以胆大,那是因为他好奇心重,而好奇心重的人又都是爱琢磨的,所以论起来,连李大胆这样机灵的人都抗不住,就别说建南军了。

        整个大巽他群岛上,目前还都是原始热带雨林居多,而建州水军在水上作战那是没问题,可那么多岛屿,要是海贼流窜到某个岛上,往雨林里一躲,恐怕建州水军到了陆地上就只有挨打的份了,米军当年可强大,但在雨林面前,一样对装备差得不能再差的越军无可奈何,最后不得不动用橙剂,背了几十年的骂名。所以,有必要在出征前,先让建州水兵们提前适应一下雨林环境,即便是临时抱佛脚,那也好过不抱。

        什么地方有雨林,多的是,就六诏境内就一大片,也就是西双版纳地区。但王况不想让建州水军去那适应,一个是六诏目前还很乖,王况不想被大佬们埋怨他无事生非,二一个是六诏毕竟是内陆地区,不适合水军演练。

        王况中意的是伏罗唐林两州及小吕宋。如果建州水军去伏罗唐林两州训练,一个是可以结合海上情况,搞几个抢滩登陆演练,那里也有一大片的雨林,也是适合水军的适应性训练的;再来就是强大的建州水军的到来,必定会让怀有二心的林邑不敢轻举妄动,或许如此一来,他们就再也不会有急着去找真腊这个后娘的心思,要是能就此让林邑服服帖帖的,以后打真腊就能省了许多事,而等真腊拿下了,林邑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而若是去了小吕宋,则可以跟建南军来个海陆军联合演练,让这两军事先有个磨合,陆军知道水军会怎么打,水军知道陆军会怎么行事,等到去征讨海贼为李大胆报仇,为那三百健卒报仇的时候,就可以水陆并进;同样的,强大的建州水军的到来,必定能够震慑那些刚归附不久的当地氏族和部落。建南军是陆军,只配了一艘小楼船,而建州水军如果把已经造好的几艘楼船算上的话,大大小小的楼船就已经有了二十艘之多,如此强大的船队一字的排开在唐林港或吕宋港,其震撼力可想而知。

        王况将自己的想法跟王霖泊详细的说了说,王霖泊击节叹道:“今后谁个还要说建安侯不懂兵的,某一定狠狠的煽他几个大耳括子。”

        “某确实是不懂兵,但见过有人这么练过的,效果不错,也就照搬了过来了,某懂的,不过是山川地理,不过是烹饪小道罢了。”王况一笑,他可不敢说自己懂兵,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数的。

        正说着,就听得大账外风风火火的声音:“哪个?哪个天杀的敢动圣人眼中的李家好儿郎?王家小子,王家小子你给某家马上发兵去剿了他,否则某家就去圣人那里告你一状!”听声音,不是徐国绪这个吃货又是谁?

        徐国绪一头闯了进来,见王况也再,就吁了一口气:“二郎在就好了,二郎在就好了。”原来这个家伙昨晚醉得一塌糊涂,早上却也是被那凄厉的号角声给惊醒了,陆军虽然以鼓为主,但也有号角的,就因为号角的穿透力更强,而徐国绪以前是跟在皇帝身边的随伺黄门,跟了李世民去围猎过几次,也跟着去校场检练过几次,自然听得出来这号角声和往日里的不同,所以一身的酒马上就醒了,等他出得房门,这才得知道李大胆出事了,这还是当时黄大火急火燎的把王况叫醒后,大叫李大胆被人打杀了的话被驿站里的驿卒听到,告诉徐国绪的。

        黄大敢在驿站叫,那是东治驿的人,几乎都是黄而娃的心腹之人,不怕消息走露了去,加上情急,所以他才敢叫出声来,若要是换了个驿站,他就会一声不吭的背起王况就跑的。

        徐国绪一听李大胆出事,第一反应就是去找王况,但等他赶到王况的房门口,里面早已经是人去屋空,他也是心被急糊涂了,也不想想,出了这码子事,王况自然第一时间就是来看情况的,所以徐国绪这才风风火火的闯进大营,要王霖泊发兵为李大胆报仇。

        “你慌个什么劲呢,大胆应该没事,郎中就到了。某已经知道是谁干的,不过还得等大胆醒转过来调养好身体后,才能带路去出征,我大唐儿郎可不是任人欺负的。”王况拍了拍徐国绪的背,安抚他的情绪。

        徐国绪急,王况是知道原因的,一个是李大胆已经是李世民眼中关注的人物,另一个则和徐国绪明年的出海有关,早在长安时,王况就已经很明确的跟李世民汇报过李大胆目前所做的事,就是要寻找矮人一族,同时顺便为大唐往建南以南扩张先探探路。

        对于往南扩张,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显示出多大的热情,当王况在他书房里的舆图上添上了东南亚诸岛的位置之后,那一片地方,早已经被李世民视为探手可取的疆域,只是如今人口不足,所以,对这个还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彻底掌握的地域的渴望远远不及王况口中吐出的矮人一族。

        矮人是不同于人的存在;矮人和毛人一样,都是人的兄弟,不过是人的发展更快,矮人其次,毛人最差;矮人性格温和,不喜杀伐等等这些从王况口中吐露出来的消息让李世民对矮人充满了好奇,难道除了人之外,还有另一种一样可以造刀弓,一样可以耕种的物种?李世民不同于晋隋的君王,他对格物,对地理的兴趣那可是大得多,也正因为如此,匠官在朝廷中的地位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空前高度。

        简单一句话,用王况的形容就是,李世民对科学和世界真相的渴求度不低。所以当场李世民就拍板了,如果李大胆能在徐国绪到吕宋港补给之前就找到矮人,那么就要徐国绪绕道走一遭,一来看看矮人是个什么样,若是真的是与世无争的,那么大唐也不差那一个两个岛屿的,就扶持他们一把就是了,若要是凶残之辈,那没得说,铲了就是。

        这不是跟王况一样的感觉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太过孤独的心态,这是一种强者对于弱者的怜悯,李世民宁愿每年去洛阳就食也不愿意和百姓抢吃的,每到大灾就会毫不犹豫的将皇庄甚至行宫让了出来或者干脆拆了给百姓盖房,这些除了帝王心术外,也是有着这样一种的怜悯存在的,归根到底,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帝王,人该有的情感他一个也不差,同时,也正是因为他是帝王,所以才会有如果矮人是凶残的,那就铲除的命令。

        王况自然是无可不可,矮人不同于其他物种,虎豹再是凶猛,再是吃了那么多人,但他们终究不属于智慧生物,对人类的总体根本构不成威胁。而矮人不同,他们是智慧生物,如果他们生性残暴,等他们壮大了,对人类的存在也就会构成极大的威胁,毕竟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那么点。

        矮人是不是真的性格温和的,也是一个没有十分肯定的答案的,性格温和只是考古的推测,而西人的以猜测当定论的考古方式,让王况对这个结论也是没有十分的把握。西人的想当然多了去了,比如说恐龙的肤色,皮肤的纹理,甚至肌肉的形状,更离谱的是恐龙的习性,许多都是想当然,都是没有证据的。他们都是根据现代爬行动物来反推的,反推并不一定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想要反推,前提是你得有现成的例子做参考,就比如复原古人的容貌,那也是有现代解剖学为基础的,可你有古生物解剖体系么?几千万年的进化历程,可不是你那点的骨骼化石可以表现出来的。

        举例来说,谁可以说出恐龙的全身的肌肉各有多少根肌纤维?那纤维有多粗?恐龙的肉是跟鱼一样的质地还是跟鸟类一样的质地?是跟哺乳动物一样还是跟蛇蛙等一样?知道骨骼,你没有其肌肉的形成模式和通常形状,怎么能确定他们的体型?

        正是因为李大胆关系到了徐国绪明年的航程,所以他急。徐国绪现在对出海可是抱了极大的兴趣的,他骨子里那种人类对未知的向往早就被王况调动了起来,如今的他,满脑子里都是冒险,探险等等【创建和谐家园】的想法,现在一听李大胆出事,如何能不急?

      第五百六十六章 仙人兵法

        徐国绪见王况在这里,而且也已经有了安排,自然就放心下来,转而蹲下身子,去看李大胆的伤势,而另一边,王霖泊的心中已经是激起了惊涛骇浪。

        看过别人演练?看过谁演练?王况这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唐,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打从王况成为宣德郎起,就有人开始关注起这个小郎来,而随着王况的名气越来越大,关注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王况的身世又从来没有刻意的隐瞒过的,对王况来说,曾经是一名乞丐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人生在世,谁没个落魄的时节?所不同的就只是个程度问题而已。

        而王况成为乞儿之前,也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童,从村童到乞儿的距离并不遥远,至少要比长孙无忌当年的落魄程度要好得多,长孙无忌在没碰到李世民之前,他们兄妹在家不得志,总被族人欺负,就连长孙皇后也差点被长辈当做筹码给嫁了出去,就因为长孙无忌兄妹早就丧父丧母。

        所以,有许多人都曾经跑到建安来调查王况的身世,王况拦着黄良,由着他们去,谁能知道此王况已经不是彼王况了呢?当第一次碰到孙思邈的时候,王况还是有点惴惴不安的,担心这个老家伙真的有神仙之能将他的来历看了出来,可最后证明就是他自己吓自己,虚惊一场。再后来,在朝廷上碰到后世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的袁天罡时,已经是处之若泰了。

        说白了,袁天罡放在后世,不过是个天文学家而已,对天文对地理的理解程度上是超越了唐人甚多,也正因为他的思想太过超前,所以不得不借助鬼神,借助相卜来增加人们的接受感。他会看相不假,但王况却知道这家伙其实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根据你的知识度,先分析你的性格,然后分析你的学识,进而得出个结论来的,因此他算得很准,只能说,他看人很准。至于说什么见到武媚娘时,说贵为天人,若为男身则可为王之类的话,那也只是野史。

        依王况猜测,或许袁天罡真有给武家人算过命,但是别忘了,武家在李唐夺天下时可是在关键时刻出了很大的力的,那么李唐立朝了,能得到丰厚回报自然是理所当然,而当时,武元庆的才华已经被世人判为中庸,资质平平,当然不可能被委以重任,武元爽是次子,无法继承他老爹的爵,当然也不大可能有多大的出息,除非他才华横溢,可武家向来没有从文的习惯,武元爽又是个纨绔子弟,他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再来,说武媚娘的姐姐韩国夫人是“贵而不利夫”,这不废话么,说了等于没说,既然是武家人了,能不贵么?至于不利夫,怎么不利法?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当她丈夫没法做到【创建和谐家园】,可以说是她“不利夫”,当她丈夫出了什么事,也可以说是“不利夫”,就算是她丈夫最后当了国公,也可以说因为她的“不利夫”使得她丈夫没能当上王!所以,最后贺兰安石的早卒就算到了她的头上。

        而将还在襁褓武媚娘抱出来,袁神棍说什么“极贵验”,那也是根据武媚娘的年龄及武家人的年龄来推的,武家对李唐帮助之大,绝对不是一个国公可以对付过去的,那么就得另有表示,自然就落到了后代身上,武元庆武元爽兄弟不大可能再有多高的建树,长女年纪颇大,此时李渊已经老迈,自然不可能纳她,而只能是二世皇才有可能,可在没登上皇位之前,那些皇子们为了在李渊面前博得好感,当然不敢将心思放在女人身上,不会乱来。

        因此算来算去,也就是一个武媚娘年龄刚好,等到二世皇位子坐稳了,武媚娘也才十几二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尤其是她从小就长的漂亮,还在襁褓中就媚到了骨子里去,阅人无数的袁大神棍如何看不出来?自然武媚娘进宫是几乎可以确定的了。当然武家日后最贵之人也就是武媚娘莫属。

        不得不说,袁天罡对人性的把握,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那是非常人所及。可他并不能真的看到一个人的命运。李世民曾经偷偷的找袁神棍躲一边给王况看相,结果袁神棍只给了个“富贵如王”的评价,事后,李世民把这当做一则趣事跟武媚娘说了,而武媚娘为了争取王况,自然又偷偷的跟小六子说,由小六子传到了王况的耳中。

        王况听了就想笑,富贵如王?蒙谁呢?一个如字就说明了一切,可以说王况的财富多到了能享受到王的待遇,这一点不需要他袁神棍下定论,天下人都知道;也可以说是王况以后可能封王。笑话,李世民都亲口允诺过只要王况功劳够大,就可以封王,这也不用袁神棍来说。等于就是说,袁神棍说那一句说了等于没说。

        但王况不知道,他刚刚顺嘴说出的那一句他也是见过别人如此演练而已,所以就照搬了过来的话,让王霖泊一下就对王况的崇拜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去。

        王况没出过大唐,谁都知道,但是不要忘了,在建州水军成立之前,大唐虽然也有水军,但并不是属于真正建制的军队,整个的大唐,除了几个郡是明降暗不降,听调不听宣外,大江大河所及之处,都已经是大唐的疆域,水军的存在已经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就分散拨到了漕运和转运衙门,这时候的大唐水军,也不过就是相当后世的城管罢了,当然是无须操练,更不可能有和陆军来什么联合演练的。

        而当那些明着归顺大唐,暗中自立为王的郡最后在李世民的雷霆万钧之下连根拔起之后,水军就更没存在的必要了,往西往北,不是大漠就是草原,要么就是苦寒之地,当时只能在大江上行船的楼船也就没了什么用武之地,最后只能沦落为运载天使,运载贡品的运输工具,因此大唐在王况提出建立建州水军之前,已经近二十年没再造过一艘新楼船,而建州水军建立之初,就是王霖泊统率着,自己的军队有过什么演练,王霖泊还不清楚?

        因此,王况说的那一句话,王霖泊就自然而然的将王况是灶王星君下凡的事情给联系到了一起去,灶王星君不光是负责人间烟火,同时也是管天廷饮食的,如今坊间都是这么说,想来假不了。那么灶王星君和天兵天将们的关系可能就不一般,这从王况现在和建州水军,和他在整个大唐的受欢迎程度上就可见一斑。那么问题就来了,看谁演练的?自然是看天兵天将演练么,既然是天兵天将的演练方式,那就绝对是管用,而且是好用,实用的法子。

        娘咧,某家竟然得到了一窥天廷兵法的机会,仙人的兵法,就是再烂那也比人间的强过百倍去,更何况这是灶王星君看到过的兵法,能差到哪去?想想下啊,既然称为星君,既然带了个君字,那就是仙之君,是统领一方的大仙呢,在天廷的地位,肯定只高不低的。

        于是王霖泊鸡冻了,一张原本就被海风吹黑了的脸此时已经是变紫了,被气血上涌给闹的。他在那里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立也不是,真恨不得马上就带着手下的将士即刻飞到唐林港,飞到吕宋港去,早早的见识一下联合演练的威力。

        “王家小子是怎么了?”徐国绪蹲下身子,见李大胆虽然是昏迷不醒,但是呼吸还是沉稳的,就放下了心来,这才一起身,就看到了王霖泊那个别扭劲,奇道。在外人面前,徐国绪会叫王霖泊一声王将军,而在军营里,徐国绪就没那么客气,只叫他王家小子,因为太原王家以前和二郎不大对付,所以他心里到现在还是有那么一点怨言的。

        王霖泊哪里听得到徐国绪的话,此时的他已经神游物外,心里一个劲的琢磨着演练及王况真真是天上来的这两件事,一忽儿想这个,一忽儿想那个,心早就乱成了一团麻,却又不窝心,直觉着一股子的兴奋劲要从胸口蹦了出来,好在他毕竟也当了这么些年的水军统领,这点定力还是有的,硬生生的憋住了。

        “来了来了,郎中来了。”这时候同在大帐中的将领们虽然不清楚自家主将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个模样,但眼尖的就看到了大帐外三四个郎中模样的人,身后跟着背药箱的童子,跟在亲卫身后,步履匆匆的走了过来,就叫了起来,更有几个建安出身的早早的就迎了上去,殷勤的要抢着背药箱,却被童子没好气的瞪几眼而讪讪的缩回了手。

        李大胆在建安可是个英雄,要没他去寻了辣椒回来,建安人也不可能富得这么快,可以说,整个建安人如今的财富里,十成中至少有两到三成都是直接从辣椒中受益的,若要算上间接的,那起码也有五成,身为建安子弟,自然对李大胆能不能好转是关心得紧的,从最自私的方面来说,李大胆能活蹦乱跳的,就还有可能再为小东家寻到好东西,小东家有好东西了,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建安人。

      第五百六十七章 有好消息

        王况不是医者,但他也知道,一个病人,在没搞明白他究竟是怎么病的或者说受的什么伤,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不要轻易的移动,虽然说海客将李大胆载回来的路程中,李大胆必定是被移动了许多次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海客里可没郎中,就算有,也只会三脚猫的工夫,瞧瞧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或许还行,再难就不行了,若真个有这个本事的,也不至于要用了身家性命去博富贵了,有这么大的本事,随便到哪,都是受欢迎的,根本不用愁吃穿用度。

        而作为老兵的王霖泊,也不是没见过什么断胳膊断腿的伤兵,见得多了去了,当然也知道不好多移动,即便以前有移动过,但现在,能不移自然就尽量不移,因此也就只把李大胆留在大帐里,好歹得等郎中确诊了之后才好应对,若是镇上的这几个郎中无法诊治,那就等闽县的来;要是闽县的没办法,那就等应郎中来;要是应郎中无法,那就等太医来;要是太医没法,那就建安侯去找到老神仙来……。

        来的是三老一中年四个郎中,他们一进门就看到了躺在担架上的徐国绪,就有建安兵低声道:“这可是建安侯顶顶心腹的李大胆,也是圣人亲口褒奖过的,你们几个可着心点,不要马虎了,若真要有差错,某等以后可没好果子给你吃。”

        四个郎中原本对被王将军亲卫上门来请,还说是万分火急搞得就有些惴惴不安了,直以为是王将军有碍了,这回却明白不是王将军,但却也是个不可轻视的人物,李世民夸赞李大胆为李家好儿郎的事,或许其他州县知道的人不多,但在建州福州两地是早就传开了的,都知道李大胆是已经入了圣人的法眼,跟着小东家/建安侯飞黄腾达那是指日可待。

        有了这么个统一认识,他们自是小心了又小心,一个一个的轮流着上前诊视,然后交头接耳了盏茶功夫,这才由一个最年长的给出了说法,说是李大郎君应无大碍,大致应该是长期失水,然后加上被日头晒久了,又饿了很长的时间所致,只需要调养一些时日,就可恢复如初。

        同样的,他们也说了,李大胆身上和脸上有多处的刀斧伤,但似乎已经用过了药的,至于用的什么药,他们也不知道,只是知道,这些伤已经基本痊愈了,所差的只不过是个脱痂长肉的过程而已。

        王况不由得对这几个郎中刮目相看起来,他们所说的,和王况根据后世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判断基本无差,在海水里泡久了,可不就是会脱水么?那可是高浓度的盐水啊。建南以南,那就是热带,又是大夏天的,日头当然毒辣,饿是自然的了,一上船就昏迷不醒,那些海客也就只能灌些稀的给昏迷中的李大胆吃,还算那几个海客仗义,没有丢下李大胆不管,要知道,这出海存在诸多凶险,多一个病人就是多一分累赘,他们甚至会有可能因此而将自己陷入困境中。

        想到这里,王况把一个建安子弟叫了过来,吩咐他赶上刚刚离开大营不久的海客,告诉他们,以后只要有富来或者建林分号所在的地方,给养随缺随补,不用他们掏钱,就是他们以后不想出海了,有困难了,也可以随时找富来或者建林寻求帮助。这也算是报答他们一路上对李大胆的照顾和救命之恩,若要没他们带回来,李大胆此时绝对已经殁了。

        但是,对于怎么才能够让李大胆醒转过来,四个郎中就束手无策了,他们坦言,要将人救醒,就得行针,可他们四个里,除了那个最年轻的曾经学了几手外,剩下三个基本上也就能止止痛和呕吐之类的针法,而那年轻的呢,自打学会之后,也鲜少有试的机会,自然是不肯拿李大郎君来试的。

        四人都已经瞧了出来,站在王将军身边的那个年轻郎君地位非同一般,连王将军的亲兵都能指使得了的人物,又岂是一个白衣那么简单的?因此在无法救醒李大胆的情况下,自知这趟是白来了,答话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

        “行了行了,东治港也不是个什么大镇子,能有你们几个就已经是不错了,某等不会怪罪你们,不过你们几个说得也甚是有理,不管怎么着,也宽了某等的心,这么着罢,诊金加倍如何?哦,对了,最迟明日下午,建安病坊的应老头就会赶到,你们要是有心,不妨到时候也来。”徐国绪又是大包大揽的把事情给揽了过去,他很自觉的,在王况身边,他就会将一些琐事都揽了过去,为的就是留给王况时间,好让他能有机会又来个突发奇想,整出什么好吃的物事来或者好玩的物件来。

        几个郎中的谨慎当然让徐国绪也是满意的,他既然曾经是一个随伺黄门,于医道上也是要知道一点点的。远的不说,就说万一自己伺候的主子要是突发个什么症情,至少随伺黄门也得懂一点急救才行,不然的话,等太医赶来,说不定时间就是差这么盏茶的工夫,就是天壤之别呢。随伺黄门可不是光光会一个察言观色这么简单的,什么都得会一点,这样才能在圣人有需要的时候,随时提供消息或者点醒一下圣人。

        就比如说吧,要是圣人突然想知道某个数据,又不想半夜三更的去叫醒臣子进宫里来,那么随伺黄门即便不知道数据也得知道去哪里能查得出来,这些数据各部衙门都有存挡的,总不能让圣人什么事情都记得牢牢的罢?天下如此之大,若要圣人什么都记在心上,不得累死?所以说,随伺黄门也不是谁都可以当的,都是要经过考核的,能当上随伺黄门,也就意味着以后在宫里的地位绝对只高不低。

        徐国绪一开口,几个郎中又是一惊,这是寺人出生的!又听说最迟明日下午,那名震江南两道的应郎中会来,而且这位太监竟然开口许了他们也可以来观摩的意思,那就是地位不低的太监了,既然他敢许诺,那就是能做到,而且应郎中不会反对,这要是换了使君或者王将军说这话,估计都不大管用的。

        于是千恩万谢的拜退,诊金是死活也不肯收的,一来水军上下对百姓呵护有加,他们要是收诊金,贪图这么点银钱,若要是被百姓知道了,他们以后还想不想在东治港立足了?估计百姓就是有病,宁愿多跑个三四十里路去闽县也不愿意找他们的,现在东治港到闽县之间的大路可是修得又直又宽,往来的马车多如牛毛,一个时辰不用就可以赶到了。

        再说了,人家可是许了可以观摩应郎中诊病的机会了,这可比十倍百倍的诊金都要强,许多郎中那可都是秘技自珍的,一个方子就能保一个郎中几世无忧,别人想要方子,那就得拿他自家的能对等得起来的方子交换,而且自己得了方子只能自家学,还不许外传的。

        临近中午,闽县请来的郎中也到了,仔细的查看过后,也给出了先前四个郎中大致的结论。其中一个会金针的,而且在这一带还颇有点名气,就给李大胆施了针,虽然李大胆没醒转过来,但气息却也显得更加的平稳了,徐国绪和王况也就舒了一口气,看来等明天应老头赶来,应该是有办法的了。

        直到这个时候,徐国绪才注意到黄大没了踪影,就问王况,王况也奇怪了,怎么回事,黄大去富来分号,让富来分号的人骑快马赶去建安就是了,这么一去一回,最多两盏茶工夫都不要,怎么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时辰,水军的第二通号声都吹过很久了,眼看第三通号就要吹响了,还没回来?

        因为两拨的郎中都已经诊过说李大胆无大碍,所以王霖泊就着了亲兵,将李大胆给抬到了富来分号,毕竟李大胆是富来的人,在富来自己的地方,得到的照顾也能更尽心些,军营可不是养病的好所在。

        在富来分号里,王况也没见到黄大,问了邝老大,邝老大也只答得出来黄大风风火火的赶来要他派人去建安把应郎中接来为李大胆瞧病,之后就出去了,至于去哪,他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个黄大郎,该不会又是想学早年那一出点兵灭东瀛的样,又点了一船出海罢?”徐国绪嘟嘟囔囔,不过讯既又被自己给否决了,当年灭东瀛,那是知道谁干的,有个明确的目标所在,而现在,就连知道是谁干的二郎,都无法确定目标在哪里,只知道是那一带而已,黄大性子暴却又是沉稳的,决计不会做出这么个未经思考的举动来。当初征东瀛,黄大也只是想拿近江氏开刀,不料却是整个东瀛都不堪一击,这才顺手拿下,既然远征万里的去了,总不能空手吧。

        在安排李大胆的照顾人手的时候,王况才想起来昨天答应了尕娃的事,就把自己的安排给邝老大交代了一下,让他尽快的将酒楼旁边的院子推倒了,起个三层的茶楼来,这么好的地段,若只是个茶铺或二层小楼,也太浪费了,三层茶楼临海的窗边,就能很好的将大半个东治港的风景收入眼底,若是水军出海,还能看到壮观的大楼船船队,这可是其他地方的海边酒楼所看不到的景象,只凭这一条,这个茶楼的生意,哪怕就只卖茶叶沫子煮出来的茶,也必定是门庭若市的。

        王况和徐国绪就在酒楼用饭,等他们用饭过后,黄大依旧没有回来,倒是皮三颠颠的来了,给王况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第五百六十八章 “思密达”出现了

        自打从徐国绪那接到任务后,皮三就很是亢奋,他明白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到了,别人贴着脸想帮建安侯做事都轮不到呢,没想到就这么的落到了自个的头上,而且还是在自己没有好声气的情况之下得到的机会。机会可难得,总是要好好把握,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那也是值得的。心里这么想,但却并不认为建安侯真会让自己上刀山,坊间传言说建安侯对他手下好着呢,都当兄弟当家人看,没看富来分号的那些个伙计么,就是一个跑堂的月钱也比寻常店铺的掌柜差不到哪去,还隔三岔五的来个这假那假的放,刚从建安传来消息说,富来又出新举措了,干满一年以上的,就能有出外游玩的机会,还不用自个掏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1 12: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