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食王传》-第14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二十几斤的鱿鱼,不光是自己要吃,还要给林老太爷送点过去,还有跟着自己来长安的那些老人们,至于说新买的用人,这次只能先暂时没份了,所以,无论如何,绝对不能让几个老头子给全墨了去。

        更何况,王况要送的还有李世民呢,虽然是只有二十几斤,但王况却能通过这个让李世民知道海洋的好处,知道交通便利的好处,如果交通便利了,从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到长安的驰道畅通无阻,那么从东海到长安要运送渔获到长安,也就两千来里路,如果是驰道,一路换马换人的不停的赶,一天就是用马车也能走上三百来里路,大概七天左右就到了(蒙古马的普通行走速度是一小时六十公里),如果财力雄厚的,有冰冷藏,再沿途换马一路狂奔,只要路够平坦,最多四天就可以到,当然这是指换马也要换人轮流驾驭的情况下。

        海鱼普遍比淡水鱼好吃,当然特殊品种除外,比如说鳜鱼,那肯定是比绝大多数的海鱼好吃的,就是在吃习惯了海鲜的鹭岛市,鳜鱼(即桂花鱼)的价格可不便宜,而且几乎会吃鱼的都抗拒不了其诱惑力,因此王况相信,如果让长安这些大佬都尝过了海鲜之后,那么海客们及出海捕鱼的渔民们的地位就有机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海客,到现在为止还是亡命徒的另一个代称。

        王况想了想,还是保险点的好,挑出了赶快的让张三拎了两桶的鱿鱼,另找个地方存放,不能放地窖里,徐国绪他们的鼻子都是属狗的,放地窖里保证会被他们翻出来,没的糟蹋了好东西,冬天长安的气候冷,除了白天偶尔有几天暖和点外,晚上都是在冰点之下的,再加上有冰镇着,放上几天应该没问题,王况准备好好的将自己会的各种鱿鱼做法都尝试一遍,十几年了啊。

        作为在鹭岛市生活了十几年的王况,再加上祖上也是福州人,所以他很爱吃海鲜,以前在建安是没机会吃,也就没想起来,现在长溪黄家送的鱿鱼可算是挑起了王况那心底里的馋虫来,不行,得回建安去,还要抽时间去至少去福州住上一段时间,这个时代的海鲜可全是天然野生的,黄花鱼啊,野生的黄花鱼后世已经要几千一斤,王况当时还是沾了一个客户是海军的光,才吃到过一次野生的,那味道,至今让人想起来都直吞口水呢。

        这个时候王况才想起黄良的所谓密函来,打开来看,却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话,不外是说说建州这半年多来的变化如何如何,好让王况这个建州的设计师心中有个数而已,只是末了提了一句,长溪黄家说,这些年沿海一带的渔民的渔获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问问王况有什么法子让长溪人能凭渔获多获利。

        这倒好办了,王况笑了笑,自己还真是和老狐狸想到一块去了,老狐狸的意思分明就是让自己想办法帮长溪,帮长溪也就是给建州多拓宽了商路,就是建州人不从事海产品的贸易,那些往来的商人不还要大部分取道建州?既然到了建州,作为一个饮食圣地,肯定是会停留的,有停留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动力,老狐狸如今也学会了拨经济算盘了。

        正寻思间,门外就嚷嚷开了:“二郎又得了什么好物事?这么神秘兮兮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是尉迟保琳还能有谁,长安三虎里就他最会咋呼。王况暗道,好险,刚要是自己不提前让张三把鱿鱼藏了起来,等过了今晚,自己只有心疼的份了。

        王况这才暗暗的抹一把汗呢,程处默和尉迟保琳就冲了进来,他们俩是住得离王况最近的,秦怀玉次之,而徐国绪呢,因为在宫里,高三要去请还要费点周折。

      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洋的味道

        没多久,秦怀玉和徐国绪,小六子都来了,李恪也是不请自到,原来这年关了,皇子公主自然都聚集于宫内,帮高三传话的又没得到高三说的要隐密的意思,这话不知怎地就传到了李恪的耳中,李恪便借口来看两位表舅,溜出了宫来。

        进门的一路上高三是苦着一张脸,这下惨了,多来一个,自己岂不是没份了?徐国绪是了解高三的,见他那闷闷不乐的样子,就拍了他一巴掌:“瞧你那个没出息的劲,大不了,某帮你从几个小公爷的碗里抢些来便是了。”这货绝口不提说把自己的那份分给高三一点。

        鱿鱼是好东西,可也是个不能多吃的东西,尤其是男人,像是鱿鱼和墨鱼之类的,适当的吃是没事,可要天天猛吃,那真要断送了自己的性福生活,却也怨不得别人,要怨就怨自己的那张嘴贪吃吧。

        自然像王况这样偶尔吃一次,是嘛事也不会有,只不过呢,王况还是秉承了以前的一贯做法,吃东西不能一次吃个够,把自己给吃伤了,什么是吃伤了,就是见到喜欢的就猛吃,吃上几次,到后来没一点想吃的欲望了,那就是伤了。

        黄家这次送来的鱿鱼是属于海边人叫“气管”的一个种类,体形偏细长,而且是经过挑选的,选那肉质最美的一尺来长的个头,每只半斤重左右,这样的鱿鱼,怎么做,只要程序上没出错,都是很美味的。

        王况这次留了五六只下来,他准备做的是椒盐鱿鱼圈,这个做法比较简单,而且最主要的调味品是现成的。

        程处默和徐国绪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鱿鱼,很是新奇,个个围着看希奇,尉迟保琳砸吧砸吧嘴:“这也是鱼?怎么没嘴没鳃没鳍没鳞的模样?”

        程处默装做一付老成的模样,很是鄙视尉迟保琳:“是鱼就必须得有鳞么?你没见那团鱼不也是没鳞的?”

        尉迟保琳这会却是不笨,白了程处默一眼:“切,团鱼虽然叫鱼,可毕竟是属于龟鳖类,那能一样得起来么,你得说墁鱼不也是没鳞的么这才对。”

        程处默被呛得够戗,有点气急败坏,跳起来就要去拍尉迟保琳的脑袋,他长得高大,尉迟保琳比他长得还高大,尉迟保琳哪能如他所愿,身子一挺,一蹦,活脱脱就像是僵尸一样的也直挺挺的跳了起来。

        “行了,别闹了,要把这柔鱼打翻在地,谁也别吃。”王况的一句话让大家全都安分守己起来,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惟恐这些柔鱼真的打翻在地,那就一口也捞不着吃了,二郎向来说话都是算话的。

        不过小心归小心,大家都想看看王况是怎么个处理柔鱼的,于是便众星拱月般的簇拥着王况往厨房走去,建安侯府的厨房现在也不用修得像是建安时的模样了,在建安的时候,那时王况职位低,李胖子若要是去了建安强闯厨房,谁也拦不住,谁也不敢拦,现在就不同了,除非皇帝来了,否则没得王况许可,任何人都别想靠近厨房一步,是以就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搞什么九曲十八弯的迷宫出来防着。

        王况搬进新侯府后可从来没有下过厨房,候府的厨师除了王况原来那个宅子里的一个老厨师外,其余的都是从建林酒楼调派过来的,他们也是从没见过王况施展厨艺,只是听说建林酒楼里的那些新菜式几乎都是出自于建安侯的创意,现在见王况来厨房是要露一手的意思,就都忙不迭的全围了上来,想要看看王况一展身手,王况也不以为意,如果一个厨师没有好奇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厨师,而且现在时间尚早,自己先把鱿鱼做了,配配小酒咪着,等酒吃得差不多了,晚饭也差不多了。

        首先是处理鱿鱼,要将鱿鱼表皮的紫色膜给撕了,这一层膜虽然是可以吃,但不管怎么做,熟了之后都不好吃,发硬且韧性高,想要追求口感的,一定是需要把这曾膜给撕了的,膜很好撕,只要将鱿鱼的两只尾鳍扯下来后,膜就有了缺口,然后就从这个缺口一挑,一扯就是一整片的膜下来(有的菜谱里说要用醋去泡,千万不要,用醋泡后的鱿鱼其味道可就差别大了去了),只要有一片下来,其他没扯下来的也是非常容易和鱿鱼肉分离的。

        去了膜,就将鱿鱼切段,每段大概两个筷子的宽度,也就是一厘米左右,别看这时候切得宽点,但鱿鱼熟了后一收缩,就只剩一半的宽度了,鱿鱼头用剪刀尖将其喙挑出来,再将眼睛挑破挤掉洗净,按一须一根的切下来,长的两根触须一切两段。有那么多的厨师在一旁看着,王况也不让他们光瞧热闹,将切好的鱿鱼须推了过去:“你们把那吸盘里的一层壳给去了。”

        鱿鱼的吸盘里是有一层透明的甲质壳的,虽然薄,不去掉的话也无大碍,但影响口感,自有那帮厨应了一声,接过去耐心的剔,其他在旁的人见自家郎君这会停了下来,大约就是要等这一道工序完了后才会继续了,就纷纷的帮起忙来,人多手快,且那层壳也容易去,刚开始大家都觉得麻烦,但没挑几个,就有人发现只要用手稍微用点力的一抹就下来,因此到后面的速度就快了不少,不一会的工夫就大功告成。

        见到王况挑出来的鱿鱼喙,程处默仿佛得胜将军一样的掂了起来,一瞥尉迟保琳:“瞧见没,瞧见没,这应该就是柔鱼的嘴了,这嘴可真够锋利的,幸好这柔鱼不大,要是大了的话,谁被这么一叼,怕是半个身子都没了。”

        “嘿,还真有那么大的,这柔鱼,大的能有几丈长,将一个人一口吞下不成问题。”王况听了程处默的话,一笑。

        大家一听,两眼放光,这么大呀,得,以后得找个机会出洋瞧瞧去,逮着个大个的,几丈长,那得有上千斤了罢,一只就够全府上下吃好几天的。徐国绪更是不堪,嘴里直嘟哝:“二郎说话不算数。”他这说的是王况曾经说过要让他出海一次的,结果到现在也没去成,以前是不在意,现在一听海中有如此之大的动物,好奇心就起来了,至于说这海中怪兽会不会对他有威胁,那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再大也大是憾不动大楼船的么。

        都处理完然后是加淀粉加少量水抓匀后,再用水冲洗干净,这样做是为了去除表面的粘液,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其表面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层粘液存在,这层粘液的存在会影响到挂糊的附着,所以必须去除(有的厨师说先用淀粉抓是为了去盐,纯是扯淡,肉中的盐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你这么一抓就能去得了?其实是他们不愿意将抓淀粉的真正目的说出来,再说了,任何的海鲜,其体内是有盐份没错,但也不至于高了多少去,其含量低到大多数人都吃不出有咸味来,不信大家随便去买一种海鲜,不加盐烹饪后吃试看看就知道了。)这种用淀粉去粘液的办法适用于任何一种有粘液的食材,包括鱼,当然了,如果粘液多,就要用盐加以辅助。

        接下来就是调味挂糊了,洗净切好的鱿鱼加酒加盐加几滴姜汁蒜汁(不怕腥的不用加姜汁,不喜欢吃蒜的也不用加蒜汁,本身酒就是去腥的,这些都是根据个人口味来定)抓匀后,再加进绿豆淀粉(还有没有书友记得,灰雀曾经说过的,勾芡要用根茎类的淀粉,挂糊煎炸要用果实类的淀粉的?土豆,番薯这些都是根茎,玉米绿豆这些都是果实),少量水抓匀后(书友如果自己做的话,可以再加点泡打粉进去和一起,如此炸出来的就会膨化,表皮酥脆)再倒入一汤匙油也拌匀来,倒油进挂糊里是要利用油将鱿鱼里的水份封住,如此炸出来的才会外酥里嫩。放一边醒一盏茶的工夫,这个时间是为了让鱿鱼充分的入味。

        吩咐厨师备了油锅五成热,再让灶上保持中小火,不让油温升高,将挂好糊的鱿鱼一个个的丢进油锅中炸至表皮微黄,然后火力加大,让油温达到六七成热继续炸到金黄后,将鱿鱼捞起控干油,灶上改小火,锅中干净后,将炸好的鱿鱼倒入,撒上椒盐,边撒边翻动,利用小火让椒盐很好的附着在上面,然后起锅,装盘!

        一盘炸得,挂好糊的鱿鱼还有一大半,王况又跟以前一样甩手不管了,反正所有的手法自己都演练过一遍,这些厨师都曾是建林酒楼的精英,不可能学不会,只丢下一句话:“你们炸好了送来。”众厨师面面相觑,敢情原来的孙小郎君的做派就是从自家郎君这学来的啊,都是只做一遍,剩下的就不管了?顿时是大家一阵雀跃,这个做派好,自己可以练练手了。

        王况端了鱿鱼转身就走,程处默嘻嘻哈哈的上前一把抢过:“这等粗活哪能再让二郎来干呢,还是某来罢。”说完,手一挥,就听得“啪”的一声,然后尉迟保琳就捂着手大嚷:“哎哟。”却原来是他嘴馋忍不住了,偷偷的伸手去掂,被程处默发现,手下不留情狠狠的拍了一下。

        回到厅里,高三早就温好了酒在那等着了,吃海鲜不能喝啤酒,在这个时候却是没这个限制,去哪找啤酒去?建安侯府的酒如今都是从杏花村运来的,夏天是白米酒,清澈透明泛着淡淡的绿,瞧着就解暑;冬天则是红酒,玫瑰红色的,如一团火一样,看着就浑身热乎乎的。

        “你倒机灵,去厨房吩咐下,送一盘到后院里去给几位夫人,留一盘你及张三他们和那些厨师自己吃,剩下的送来就成,也别这里杵着了,瞧着碍眼。”见李道潜和李道翔这两位郡王在那等着了,王五也到了,估计就是高三一一的请来的,王况就笑骂了一声。

        高三欢天喜地的应了去了,程处默嘿嘿一乐:“在二郎手下办事却是舒坦,有你吃的,就有他们吃的。”说话间,一眼瞥见两个郡王,赶紧的上前去陪着笑:“二位郡王,以前某有得罪之处,还请大人大量哈,没说的,您府上缺啥,尽管吩咐,某等一定给您备齐了。”

        程处默说的是以前王况还是个小小宣德郎时候,他们几个到林府里去是谁的帐也不卖,只卖王况的帐,对于那时候还是李管事的李道翔有过颐指气使的过往,经常是背着王况对李道翔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结果好了,人家现在一翻身,当了郡王,比他老爹的爵还高,因此紧着的给人家陪不是了。

        李道翔笑笑:“小公爷说的哪里话来,算来小公爷对某兄弟也算不错啦,要换了其他人,哪有如此和气的。”他这说的也是实话,也就是程处默他们这些人粗犷些,说话直爽,要是换了长孙家的过来,使唤一个小官吏家的管事就跟使唤一条狗一样的态度,没什么区别,程处默他们算是不错的了,这从他经常和自己家里的家丁打闹成一团上就看得出来。

        王况却不管他们,美滋滋的呷了一口酒润润喉,然后夹起一根鱿鱼须送到嘴里,久违的味道瞬间充斥满整个口腔,舒服得他“哈”了一声。

        一听这“哈”,程处默他们也顾不得客套了,赶紧的也学了王况的样子,先咪一口酒,然后赶快的夹起一圈送到嘴里,再然后也“哈”的一下,王况一头黑线。

        “怎么了?难道不是这种吃法?”徐国绪一见王况脸色不对,以为自己等人吃法错误,连忙虚心请教,这可是他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不要因为吃法错误而没吃出真正的味道来,从而浪费如此的美物。

        “爱怎么吃就怎么吃。”王况彻底无语。

        “哦。”徐国绪这才放心,可等他回过头,一盘的鱿鱼已经见底,只剩了最后一根须孤零零的呆在盘里,再看众人,嘴里全塞得满满当当的,一边哈着气,一边噗哧噗哧在嚼着,哈气是热的,不哈不行,那么多全塞嘴里,哪个的口腔受得了。

        徐国绪眼都绿了,赶快的伸出筷子,哪想还有比更快的,就见旁边一只手飞快的掠过,盘中已经是空空如也,再看,是尉迟保琳正得意洋洋的用手掂着最后的一根鱿鱼须。

        “哎呀,哪阵风把鄂国公您老给吹来了?”徐国绪起身冲着尉迟保琳的身后打了个招呼,尉迟保琳是背对着门坐的,这一听自家老头子来了,赶忙起身,要是起身慢了,肯定要被老头子一顿猛踹的,长安三虎里,就只有秦怀玉他老爹不会踹人,老魔王和老黑碳总是没事就冲自己的儿子【创建和谐家园】来那么一下。

        回头一看,咦,没人,顿时知道上当,再扭头看时,自己手上已经是空空的了,徐国绪已经将那根最后的美味送到了嘴里,细嚼慢咽着,一脸的得意。

        “好你个徐吃货。”尉迟保琳这下急了,起身绕过桌子就要去追打徐国绪,被秦怀玉给拉住:“慌什么慌,这不又送来了么?”却原来是厨房里已经炸好了一盘又送了过来。

        尉迟保琳这下不追了,狼多肉少,等他绕过去说不定一会工夫又没了,还是吃的要紧,于是赶紧坐下动筷子,就听的一阵噼噼啪啪的筷子敲击声,一下就又消了一半下去。

        如是往复,等到第三盘上来,高三过来说了句没了,众人这才意犹未尽,长吁短叹起来:“如此美味,真是难得啊。”

        “正是,正是,外酥里嫩,满口鲜香,某在吃到第一口的时候,仿佛已经置身于大洋之中。”徐国绪闭着眼,用手掌轻轻的拍打着桌面,那样子还真像是在海边听涛的感觉。

        王况好笑,踢了他一脚:“少来了,你连大洋是什么样的都没见过,还置身大洋?装吧你就。”

        “某是不知道,但可以想象么,再说了,二郎你就去过?某却不信了。”徐国绪乜了王况一眼,在他的印象中,王况还真没去过海边的。

        “去过没去过又是另论,不过某却知道这大洋是什么样的,知道这世界上有几块陆地,知道海有多深。”王况微微笑了一下,有点落寞,也不知道二子在房陵有没有进展。

        “咦,二郎你知道,说来听听,这大洋里,还有什么美味,得想个法子都吃到才不枉此生啊。”众人已经被这三盘的鱿鱼给彻底的调动起了对大海的好奇心来,见王况这么说,就赶紧的催促。

        “呵呵,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不过嘛,某突然想起来,国绪不是想出海么,让你出海五六年,你敢么?”王况突然想起了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几百年后的三宝太监。如今的楼船,已经是基本的改得差不多了,在不靠岸的情况下,大楼船完全可以在海上漂上几个月也不成问题,自己能淡化海水,自己能种菜,船底还能养猪养鸡鸭,可以说,一个大楼船就是个一浮动的小岛,三宝太监的福船还没有楼船大,都可以绕到非洲再回来,那么大楼船完全有可能绕地球一圈回来,这个时间只会比三宝下西洋多一点点而已。

      第四百五十八章 谋划出海

        “五六年,难道是要某去天边走一遭么?”徐国绪一听大奇,五六年这么长的时间,算上去两三年,回来两三年,两三年的时间,按现在建州报上来的说法,楼船已经可以日行百里,那么一年就要走上三万多里,两三年,加上偶尔顺顺风,不是要到十万里去了?

        “天边不天边,某是不知,不过,某知道,有一个地方,有一种东西,吃了绝对让人回味无穷,终生难忘。”王况知道,只有吃的,才会提得起徐吃货的绝对兴趣来,这个家伙现在除了吃是别无所求,这才几年呐,徐国绪的身体已经是日渐发福,才三十出头的人,就已经早早的步入老来胖的行列中去了,再要不让这家伙动一动,搞个不好,再过几年,可能都要胖得走不动路。

        巧克力是一定要找的,但从目前建东的发展趋势来看,想要让建东按王况当初的设计,逐步往东发展的难度不小,因为美洲大陆和建东之间,都是只隔着海岛,而且都是小岛,中间的跳跃性很大,尤其是从太平洋中南部开始,就基本没岛可以供作跳板之用,但那里距离南美大陆还有万里之遥,真的要让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海客自己去探寻,可能性不大,海客没有那么庞大的财力去建楼船,要有这财力,他们也不至于将脑袋别在裤腰上去跑海冒险了。

        所以,探索新大陆的使命,只能是官方去完成,南太平洋的大风浪,南美合恩角和非洲好望角的海域风大浪高,不要说海客的小船,就是小楼船去都有危险,惟独大楼船才有可能抗过那里的狂风巨浪。

        退一万步,以王况目前的财力,如果联合了孙家及林家,倒是能造得起大楼船,但顶了天也只能造三四艘而已,三四艘有什么用?万一来个大风浪全覆没了,连个备用的都没有,你让那些水手就在海上飘?如果要出海,那就要做好完全的准备,要让那些水手的安全有保障,在四处无援的大洋上,水手的最大安全保障就是有足够多的船,一条两条沉了没关系,还有其他的船能容纳下他们。

        一艘能容三千人的大楼船,要出远洋,就要带上充足的给养,尤其是淡水的分量更要多,船上是能淡化海水没错,但那些海水也只够人饮用的,而日常的洗漱等等用水,还要靠船上自带的,就这样还不够,每到一岛,还要上去寻找水源加满水箱才行,最远的一段路,就是复活节岛到南美洲,有近五千里的路,就按日行百里,那也要五十多天,大楼船是可以几个月不用靠岸没错,但那是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总得留个余量也就是安全系数以应对突发状况,这样的安全系数就不是二或三就够了,起码要达到四一上才行。

        再加上还必须要预留些舱位给可能发现的新物种和财宝腾空间,南美洲多金,印地安人多金这是后世谁都知道的历史常识;还要给万一有船覆没了,要留空间给落水的船员水手;如此一来,能载三千人的大楼船最多只能载七八百人,也就是差不多四分之一。做最坏的打算,大楼船的折损率按百分之五十来算,再加上载货空间的话,就起码需要动用七八艘大楼船,这就不是王况能承担得起的了。

        现在东治港已经先后造出了五艘大楼船,如果确立了要航队去探险的话,以朝廷之力,一年内再造出七八艘大楼船不成问题,如此一来,等到探险队回来,也就是顶多七八年的时间,还赶得上李老二在位的时间,那么就有可能在贞观年间确立起大唐的蓝海国策。

        历朝历代,新皇帝登基,对老皇帝的没有完成的新政大抵都不会投入太大的热情,因为即便是做得再成功,那也是老皇帝的功绩,和自己没几毛钱的关系。纵观华夏大地,哪个地方不都是如此,上一任留下来的没完成的工程,到了下一任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可能发生成为烂尾工程,而那些勉强继续下来的,最后又大多是背离了工程原本的初衷。

        而且,如果真等自己去探险,万一中途找到了通道,半拉子工程丢下来,后人能不能完全贯彻了他的意图也是个未知之数,王况不敢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历史,一定而且是必须要在王况这里发生改变。

        “真的,真的有那么好吃的东西可以让人回味无穷?”果然,一听有吃的,再看王况一脸神往的神情,徐国绪就坐不住了,两手不停的搓着,恨不得立马飞过去找到那个连二郎也说好吃的东西来,对于他来说,五六年算得了什么,但真要找到好吃的,从此以后不再愁,算来还是比较合算的。

        而且,如果出海五六年,远离了朝堂争斗,等于是用五六年的辛苦换来五六年的清闲,在海上,要是一切听自己的,没人管自己,那绝对是个逍遥自在的日子。

        “绝对不会骗你,让某想想,嗯,不少呢,许多坚果那也是美味无比,坚果你们知道吧?啥不知道啥叫坚果?喏,如栗子如松籽那样的就叫坚果,如番茄那样的就叫浆果,得,跟你们解释半天也是没用,你们就记住,有一处地方,有许多比栗子比长生果还要好吃许多倍的果子就行,你们是没吃过,嘿嘿,某是吃过啦,不枉此生了,就可惜你们了,这一辈子,算是白过了,这世上的美味,你们连十之一二都没尝到过……”

        徐国绪越听越是心生向往,自己这些年来也算是吃过不少好东西,基本上,在大唐境内比较出名的都尝过了,可以说是皇帝吃的东西都没他吃得多,可是在二郎的眼里,竟然是连十之一二都没达到,这还了得?不成,一定要去,非去不可,不然的话,果真是要如二郎所说的,这一辈子算是白过了。而这时候的他,已经全然的忘了问王况,怎么他就能吃到过那么多东西呢?这么大的破绽,他楞是没瞧出来。

        不光是他没听出来,程处默尉迟保琳他们几个也没听出来,一个个都被王况忽悠得满脸红光,兴奋不已,这简直那个啥,太【创建和谐家园】了哇!茫茫大洋,几丈长的柔鱼,还有啥,哦,还有十几丈长的性情温和的和江豚一样的巨鱼,还有那未知的大陆,大陆上数不清的财物珠宝,吃也吃不完的美味,林林总总,这个吸引力实在是大到了他们无法抗拒的地步。

        他们在长安,整日里除了去狩猎,除了去和其他豪门大阀子弟赛赛马,打打马球,除了在台球桌上狠狠的虐一把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外,真的就是无所事事了,整日里欺负别人也欺负腻味了,现在有这么个好机会,可以出去闯荡闯荡,当然要抓紧了。

        要知道,这样的机会,是二郎提出来的,如果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保证家里的老头老太太是绝对不肯答应的,但这是二郎说的,那么,家中的大人们肯定是一千个一万个答应的,不就是出海五六年么,无六年的时间算不了多长,那些出门游学的学子们,哪个不是一离家就是好几年的?五六年还算是短的了,有的学子,一离家就是十几年,就说那马周吧,当初听说他离家游学,一直到考上了才回家的。

        “去,去,某等也要去,如此好玩,如此新奇,怎么能落下呢?二郎快说说,怎么个去法?”几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连忙问王况的计划。

        只有李道翔兄弟及黄大是知道王况肯定是没去过那么多地方的,但这些他们只会存在心里,不会说出来,去过没去过有什么要紧,要紧的是,到现在为止,王况说的还没出过任何的差错,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这事需要朝廷来办,要八艘大楼船,带上六七千的兵士,这些兵士都要身强力壮,精通水性的,出去五六年后,这些个兵士就都能成为我大唐水军的精锐,这一路上,不光要和风浪斗,要和海兽斗,要学会在海上生存,如果遇到海贼,还得负责清除了,总之,这一路上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凶险肯定有,但有大楼船在,再加上若是寻了那些经常出海的海客,会观天象的星官等等一路跟随,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至于那十几丈长的举鱼,性情温和,只要你们不去惹它们,就是你们靠近了,它们也是无害的。”

        “那还等什么哟,二郎,你赶快筹划筹划,需要什么样的兵士,咱马上就开始遴选,还有,八艘楼船,哇哈哈,那有多气派呀,某听说那大食国也是濒海的,某等开了八艘大楼船到它们的海边耀武扬威一番,也能显出我大唐军威来,让大食国主寝食难安,嘿嘿。”程处默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过完年出发。

      第四百五十九章 都想去

        “哪有那么快的,八艘楼船都要重新造过,现在已经造出的楼船并不太适合远洋,尤其是所过之处有两个地方风浪大,楼船要矮些,宽些才行,八艘楼船要造,即便陛下同意了,那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造好,还有兵士的遴选,六七千兵士,个个要精通水性,只能从江南的几个道里和海边去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要说这唐时,就是后世要进行如此浩大的工程,都至少需要准备几个月的时间,王况其实比他们还巴不得马上动身呢。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大家都懂,听王况这么一说,几个家伙就都渐渐的冷静了下来,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六七千人的选拔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六七千人一出去就是几年,又是在茫茫大洋上,就比不得路上那么可以粗放一些,在陆地上,就是万一有个什么没准备的,大不了就是在路上停下几天来补齐了就是,可在海上,只要一样没准备好,那就是无从可补,没处可找的。

        黄大张了张嘴巴,有话想说,王况看了看他,道:“大郎你自己考虑清楚了,这一去就是五六年,甚至六七年,时间可不短,你若要是去了,那渤海水军总管可能就要换人了。还有,你得考虑到家里同意不同意的事。”王况说的黄大家里,指的就是黄良,黄大是黄良他大兄的留在世上的唯一骨血,王况可不敢保证黄良会同意黄大一走就是好几年。

        至于渤海水军总管的位置,黄大应该不大会放在心上,黄大若是有野心的,早些年王况就有放他出去的意思,但黄大却不肯走。而以王况现在的威望,如果接下来的几年里,真如王况期待的那样,太子倒了,魏王也倒了,即使武媚娘没被王况搞垮,也不会影响到王况的布局,武媚娘真正有影响力还应该是在李治小子快要死的那几年,离现在还远着呢。因此,如果黄大真有带军杀敌的愿望,王况就到时候给他运作一下,领一军也不成问题。即便王况没办法,还有程老魔王他们在,这些军界大佬对黄大只有欣赏的。

        “二郎,某兄弟两个也想出去闯闯,说实话,这么些年,忙惯了,真要让某等坐享清福,怕是难受至极,还不若出门去见识见识的好,再者,某等好歹也是对采买调派有心得的,这一同去的话,也能帮衬点什么,文有徐监丞统领着,武有几个小公爷,再加上某兄弟俩,这一套班子,决计不会发生什么窝里斗的情形出来,某这里先说好了,若是某兄弟也去了,必定事事听徐监丞的调派。”李道翔和李道潜对视一眼,李道翔也主动请缨。

        王况理解,他们兄弟等于是平步青云,应该是一时间还没适应过来身份的巨大转变,这时候的兄弟俩应该是天天有点手足无措的。而若是跟了出海去,有徐国绪及程处默他们几个照应着,在几千人里可以慢慢的培养出威信及自信来,等到他们回来后,自然就不会再心有彷徨了。

        “李叔你们俩个,某可做不得主,这要陛下同意才行,这么地吧,某先去求陛下,若是陛下同意派船队出海了,那时候李叔你们再和处默他们去求陛下允许你们出海,只要陛下同意,某决无异议。”

        如此就这么说定了,程处默他们早就坐不住了,嚷嚷着回去准备,徐国绪也想早点回去,这出海的事情如果一定下来,他要忙的事情就只会更多,虽然今天是年廿九,但有的事情还是可以提前安排好的,能多挤一天那也是一天,二郎说的么,时间就像是羊奶,挤一挤就有了,不挤就永远不够。所以他们也顾不得吃酒,都赶了回去。

        王况也没时间再吃晚饭,他还要赶着进宫里去,现在是年廿九,算是朝廷最后一天的“办公时间”,要是到了子时再去,若没天大的事情,肯定要被李老二一顿好削,惩罚是不会,但这么大人了还要被训斥,面子上终究是过不去,王况可是个薄脸皮的人,才没有马周他们几个那样天天被训斥得脸都有三寸厚了。

        把张三叫了过来,让他去挑了七八条鱿鱼,用食盒盛了,铺上碎冰,随同自己一同进宫去,他是建安侯辇者,有这个资格陪王况进到朱雀门内,同时,王况也是有意让张三多长长见识,见见大场面,再顺便和守卫宫门的千牛卫及金吾卫认个脸熟,以后也好办事。

        颐政坊就在皇城旁边,倒也不用驾车,走上半柱香的时间就到了,王况没那么娇气,不像是房家老二,连个几步路都舍不得走,不是骑马就是坐车,要显足了排场才行。

        一路畅通无阻,守卫宫门的都认得王况,现在见王况领了人,拎着食盒,自然是要给皇帝送好吃的了,只是例行的检查那是肯定要的,有毒没毒不是他们的检查范围,他们只管检查有没有携带刀兵利器,因此这一路上,行进得也是快,到了承天门前,王况让张三在耳房里和那些等着轮值的黄门去交通去,自己则施施然的拎了食盒进去。

        无巧不成书,正好又碰到廖姓黄门,他因为和王况走得近,这段时间里在宫里的地位也是直线上升,徐国绪和小六子对他也是另眼相看,初时他还有些惶惶不安,这内廷结交外臣历来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同时也是朝廷大忌,但王况并没找过他要他做什么事情,甚至连请他吃酒什么的都没做过,只有碰面了,才相互的问个好什么的,时间一久,见皇帝没说什么,心里也就安了不少,现在见到王况,也是脸色一展:“建安侯这么晚了,拎个食盒,莫非是得了什么好东西,来送给陛下了?”

        “正是啊,蒙建州乡亲惦记,这年关了,就给某送了些海货来,某寻思着,这长安新鲜海货几乎是没有,现在既然有了,怎么地也要让陛下尝个鲜才是。”李世民不同于满清的皇帝,有好东西,如果是容易得的而且常产的话,他才会发话说让进贡,若是不常见的,他是绝对不会要求进贡的,相反,如果谁要敢用十万里火急的送进宫里来,那进贡的官员保证乌纱帽不保,所以王况才敢这么大胆的拎了进来,这是建州百姓惦记他这个小东家送的,是乡土情谊,不是王况要求的,所以王况不会有任何的错。

        “如此,请建安侯随某来,陛下正在用膳呢,您这海货送得恰是及时,建安侯送的东西,必定是不同凡响的。”廖黄门一听,赶紧的将王况往膳殿引。

        “这些都还是生的呢,这海货得趁热吃,还得先去厨里使弄熟了才行,就请廖黄门带路去御厨吧,这海货估计御厨里也没人弄过的,还得某亲自来才行。”宫里行走,如果只是按以前官员上朝的路线走,王况自己就可以,但是要往御厨里去,没个黄门引路,那是要犯错误的。

        膳殿里,李世民正捻着颌下的胡须,看着殿中的一儿二女吃饭,子是李治,女是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新城公主也就是第一次尝到王况的凉皮的字儿,只见她吃着吃着,眉头就开始皱了起来,嘟囔着:“字儿吃不下了哩。”坐在长孙皇后怀里的晋阳公主,也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比李字小一岁,她一听姐姐这么说,也努力的扭开头避开了长孙皇后夹到她嘴边的菜,奶声奶气的嚷嚷道:“阿爹,兜子也吃不下了。”

        两个小丫头,一个才三岁,一个才四岁,自然是不会去管什么宫廷规矩,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阿爹就是阿爹,阿娘就是阿娘。只有李治,是正襟危坐的在一旁,努力加餐饭,他也知道自己两个妹妹是嫌弃这些吃食吃腻了,可两个妹妹聪明,也不直接的说不好吃,只说吃饱了,惟独是他,年龄也不算小了,再用吃饱了来搪塞那是肯定过不了这一关的,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把肚皮填满再说。

        其实皇宫里的菜肴,随便拿一个出来,放到民间去,保证吃的人个个都要开抢起来,但是宫里有宫里的规矩,菜式都是经过御厨及太医署一起拟定的,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都有讲究,不可随意更改,而且如果一样新菜式想要登录进宫廷食谱,要过的关卡很多,偶尔吃吃可以,但要常吃,就要经过长期的辩证才行,所以,宫里的菜式,就是基本固定那些,大概也就百来种的样子,可这百来种翻来覆去的吃,口味又不能有所更改,李治他们这样娇生惯养的人,自然是会吃腻了。

        这时候的李治,有点羡慕起吴王恪来,他多好,虽然也是受阿爹的宠爱,可毕竟成年了,不用总被阿爹拴在身边,这不,今天又跑到建安侯家里蹭饭去了,也不知道他吃到啥子好东西,嗯,等他回来,得去问个清楚,问个明白来。

        正寻思间,就见本来这时候应该在紫宸殿门口当值的廖黄门匆匆的走了进来,附耳和自己阿爹说了几句什么,阿爹听了眉头一展,说出了一句让他听了有如仙音的话来:“呵呵,既然都吃不下了,那就暂时别吃,留点肚子,王家二郎给你们送好吃的了。”

      第四百六十章 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9 17: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