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食王传》-第1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书是一方面,还需要有这个风气,还需要解决了人家家里的收入问题,让学子们能安心下来读书,还要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环境等等。安州不知道文风如何,但建州原来就有比较扎实的文风基础,尤其是唐兴,若无文风,也不会有江郎才尽的典故出自那里了,更不会有鱼梁这座没任何特点的小山能成为现时的十大名山之一,这名山,可是从文中得来的。

        “如此甚好,某正闲着无聊,正要见识见识你建州的年是怎么过的,若是有可能,还想去建东瞧一瞧,可惜,无法如愿了。”李恪落寞的轻叹一声。

        亲王有亲王的好,也有不利的地方,规矩就是如此,王况可没这能耐帮,其他官员都可以随时离开到番外去玩玩,而亲王就不是那么随便的,谁都怕沾上个勾联番国的罪名,一沾上,什么都没了。建东虽然设县,但一离开东治港,中间可去任何地方,是以,李恪不敢,也只能说说而已。

        “有机会的。”只能这么安慰,可话说回来了,谁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呢?还真说不准。

        正聊着,三白哐当推开书房们蹿了进来,一下吊在王况脖子上,另一手指着门外,吱吱叫着。

        王况狐疑的往门外看去,却见一个胖光头在冬天的日头下一闪一闪的,顶上几个戒疤很是显眼,再一看,不是悟能又是谁?一年多没见,这家伙就像是个气球一样的噌噌膨胀了许多,让王况差点认不出他来,要不是那眉目间依稀还有那么点假模假式的“慈悲”模样,可能刚刚就要被三白给捡了东西劈头盖脸的丢过去了,自发生倭奴抢三白的事件后,王冼就教会了它看到模样不周正的人如果敢凑到近前来的时候,就捡东西丢他,丢完就跑。

        “阿弥陀佛,吴王也在。”悟能见王况果然在书房里,喜盈盈的就跨了进来,也不管王况这时候是不是有那时间去理会他,是不是和李恪在说着紧要事。

        “你个秃子,不呆你的洛阳,跑建安来作甚?莫不是有想来讹某的东西不成?”悟能以前上门,大抵都是有事,而且不是小事,所以王况说归说,也没赶他。

        “听说师叔高中金榜头名,贫僧特来庆祝一二,这建州今年似乎也热闹,连中十个,天下震动啊,咱是当徒弟的,怎能不来?”悟能贼眉鼠眼的瞟了瞟王况的书架,大约也见到了浮尘,嘴角抽了抽。

        “看看,这又一个来讨债的了,得,反正帮一州也是帮,再帮一府又如何?你们河南府消息倒也灵通,府牧也精,知道派你来当说客,先说好啊,帮着建书局没问题,但公共书馆啊什么的都要你们自己来,某只给几个工匠,给你们一年。”见悟能那模样,王况哪能不知道这家伙打的什么主意。

        河南府牧是王况不能得罪的,牧的位置,要么是皇族至亲担任,要么就是空着的,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皇族,辈份与李世民同,只是一直名声不显,王况也没花心思去打听这是谁,魏小五呢,以为自家郎君都已经封伯封侯了,怎么可能连这个也不知道,是以也没报。

        这样不是办法,李恪来了,悟能来了,说不准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有那些够资格的州府都会派了说客来,一家两家好应付,多了,就是王况也没办法,哪怕是将那些工匠一切两半或者十瓣的都不够分的,还是要躲,尤其是这大过年的,忙一年了,好不容易有几天清闲的日子,王况怎么舍得?

        当下也不管了,正好林颖芝她们几个也需要清静,干脆,去乡下过年!

        一声令下,王府众人马上行动,有先去王村报信让那边准备的,也有收拾了年货装车的,也有几个赶着去孙府柳府等地方通知的,免得到了初一,大家乱哄哄的来扑个空。

        结果倒好,王况一动,其他人也跟着动起来,全都准备去王村过年了,孙铭前一家,黄良家,柳老夫子家,程处亮啊等等这些和王况扯得上关系的都动了起来,只剩了个李业嗣眼红不已,他是镇将,早两天就都给其他校尉放了假了,如今整个镇将府就得他一人在,自是走不开。

        只好把安逸王也邀请了过去,安逸王是暂时安置在州府后院的,他家人还没接到,需要开春了才能来,总不能大家都跑了,就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州府罢。

        李恪自然是不希望有多那么几个地方和自己的安州别风头的,王况要躲是正合他意,悟能呢,也算是完成了河南府牧所托,也是没意见,于是都去,王家院里,只留了几个家人看守着。

        建州的治安大好,又是大过年的本来各官吏都有假放,只要定好了轮值的人就行,所以这些头头脑脑走空了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就是有事,王村也不远,快马一个时辰也就到了。

        这些人里,末细儿是没去过王村的,梅兰竹菊四个丫头也是没去过,都是喜笑颜开的想看看王况曾经的家是怎么个模样,几个女人凑一块,一路叽叽喳喳的热闹非凡。

        王况自然还是双手空着,由三白帮他驾驭马匹,这让李恪羡慕不已,几次开口想让三白也去帮他,结果三白丢给他一个大白眼,说得多次了,三白也火大,干脆直接伸出手去一拧李恪那匹白马的耳朵,那白马吃痛,撒开蹄子飞奔起来,马尾巴都扯成水平的了,这下三白又不干了,它哪里允许旁的马比它驾驭的马快?于是手上动了动,王况的五花马也脖子一扬,希律律的【创建和谐家园】了一声,一个起落就把众人给抛到了身后去。

        有这两匹一带头,其他的马就都开始不安份起来,这些马可不是后世影视作品里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劣马,个个都有股子狠劲野劲,都不服输,于是就都飞奔起来,幸好王况担心马受惊会伤到了林颖芝她们,所以女人们这次坐的是平稳的牛车,又有黄大和末小笨舍不得,分别当起了牛车的车把式,倒也不用担心路上会出什么岔子。

        凭心而论,王况的五花马比不上李恪的白马,如果没看走眼的话,李恪骑的应该是汗血宝马,但是在三白的摆弄下,五花马竟然领先了白马一个头,这让李恪更是对三白刮目相看,喜欢是喜欢,可也知道三白是王况的宝贝,所以只能瞪了一双兔子眼干流口水。

        这里面就个李勤最是狼狈,他在琉求哪里骑过这么快的马?琉求只有马几匹,还都是被淘汰下来的驽马,而且李勤长得也胖,马就更是吃力,因此跟着跑一段之后,实在吃不消,只好老老实实的陪着悟能一路慢跑着,也是比牛车快上那么一些的。

        于是就聊了起来,这一聊不得了,李勤就更加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琉求也信佛,他以前在自己的宫里也供奉着一位中原来的大德,但结果怎么着,那个所谓的大德竟然是眼前这位胖和尚的师侄,而这胖和尚,竟然是建安侯的徒弟!

        海阔天空的,从当年樊口聊到大涝,又聊到池州的江豚等等,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李勤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少年郎,竟然能生而知之,这不是星君下凡那有是什么?

        正聊着,却见远远的,王况骑着马竟然跑了回来,快到跟前也不停下,而是一路飞奔,开始李勤还以为王况是不放心他那几个妻妾而跑回转来,但回头望去,却见王况并没停下,而是挥了挥手,就有那曾经到他的琉求去借物资的将军从牛车上长身而起,与边上骑了马小心跟着的王家的马夫交换了后也掉转马头策马而去,那马夫则接替了牛车把式的位置。

      第四百一十六章 有人抢功劳

        大车小队的,人多物杂,落了东西没带也是常有的事,要是小物件么,交代家人一声也就罢了,既然是劳动了建安侯和黄将军出马,那就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物件,自己去拿也没什么希奇。

        于是不再往心里去,继续的和悟能大和尚吹牛打屁,怎么地也要将这个不常见到的大德诓到琉求去讲讲经啊什么的,也不枉自己内附一回,自家得了好处,曾经的子民也是要喝一口汤的,尤其是在琉求这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大灾是家常便饭,于是子民也多信佛,若是能让他去走一圈,子民也能得不少安慰。

        也没聊几句,不外就是海多宽,水多深,鱼多大之类的,琉求毕竟太小,许多东西上不得台面,也没引起悟能和尚的多大兴趣来,不免暗中有点急,小国之主不是那么好当的,光靠武力可弹压不住,还得有威望。

        正寻思着是不是要再厚着脸请建安侯以师压徒让这个大德走一遭,就见前方黄尘滚滚,轰隆隆的声音传了过来,惊得李勤勒了马,就想找地方躲起来,这个动静太熟悉了呀,琉求地震多,风大,地震几年就能碰上一次,风是年年有,瞧眼前这阵仗,别不是地震加上大风又来了吧?他这是条件反射的。

        悟能见他惊疑,就笑:“无妨,大队的马过来而已。”大唐骑兵,动辄就是上千的上阵,若是大战事,出动个一两万也是常有的事,只可惜大唐并不产良马,而且马也不多,还达不到师父口中说的十万铁骑踏平天下的境地,倒是有点憧憬呢,这十万铁骑上来,怕是真的天下无人能挡了罢?眼前的景象,应该是江南镇军府的铁骑出动了,其他地方没这么大的动静,又联系到先前师父回转,当下也好奇起来,这莫非真有事?

        就见前方怒马鲜铠的黑压压一片压了过来,倒也纪律严明,并没占了整个官道,而是按着建州的规矩,一律靠右侧奔走,对路上的行人没多大影响,就有影响,那也是许多的牛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而引起的一些躁动,不过在骑乘着的人安抚下倒没出乱子。

        大队的马没人理会到这个车队,王家的车把式也是老练,早早的就将牛车马车全都停了下来,人下来站在牛马旁边安抚。末小笨眯着眼,盯着眼前的骑兵,若是有哪个敢惊了他的妹妹,他绝对会将其揪了下来暴打一顿再说,以吴王家将的身份揍个把骑兵,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骑兵一忽就过去了,人也不多,大概几百的模样,李勤哪曾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一颗心就吊到嗓子眼上,不是怕,是激动的,天呐,大唐骑军竟然如此强大,这几百人,恐怕就是去个十几人,自己琉求都不够看的,你没看即便是急行匆匆,这些骑兵也是三人一行的没见丝毫的紊乱,如此令行禁止的强军,他可是真第一次看到,以前黄大带楼船去,他不是没上船参观过的,但那时候黄大带的建州兵都是扮海贼的,自然松散,所以除了船以外,倒没给他太大的冲击。

        但眼前的骑兵不同啊,马是清一色的枣红马,铠甲黑黝黝的在日头下闪着蓝光,头盔上的红缨随着骑士的身体轻轻的飘动,骑士一手持戈,一手握缰,腰上还挂着两尺多长的横刀,随着马的步伐,刀身一下一下的撞击着铠甲发出铿锵之声,即便是在那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中也是清晰可闻。

      ¡¡¡¡¸ê³¤£¬ÈÐÉÁº®¹â£»îøÏÊ£¬·º×ÅÀ¶¹â£»Ó§ºì£¬Î趯ÈçÔÆ£»ÂíÆë£¬²½µ÷Ò»Ö¡£ÎÞÒ»²»Í¸Â¶³öÕâÊÇÒ»Ö§¾«±ø¡£

        犹自惊疑间,策马过来一名校尉,下马,抱拳,声如洪钟:“敢问可是安逸王当面?”身着紫黑袍,腰系金勾玉带,别金鱼袋,又在建安地界的,虽然不是正式的官服,只是个便服,但敢如此穿的大概也就只有安逸王了,安逸王可算是建安侯“招安”来的,不可怠慢。

        “正是某,敢问你们这是?”从品级上,一个郡王完全有权力了解自己所在地发生的大情小事,虽然这建州并不是他的封地,就如同后世山东省省长到了山西省地界,也是有权了解一些他碰到的突发状况的,至于有没权力去管,那就不是底下大小官员需要关心了。

        “哦,某等这是去小梅关。建安侯有话,说是他去去就来,让大家勿要挂念。”

        哦,小梅关,李勤点了点头,换防么,倒也是正常,如此,则与建州无关了。

        一旁的悟能眼睛眯了起来,小梅关可是属于江南西道,虽然是同属江南镇军府,可你从来路上分明是江南东道的,跑去做甚?江南西道就没骑兵了?虔州就没兵了?还几百的骑兵,就是小梅关那地盘也容纳不了这么多骑兵啊,一个小关,虽然是马上就升格到中关,但中关也就到头了,又不是在边疆,关口再发达,驻扎的兵员也是有数的。再联系到刚刚师父的行为,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

        不过师父一路匆匆也没交代什么话下来,应该是在他掌握中罢,只不过是事发突然罢了。

        正如悟能所料,确实是事发突然,也不算多大的事。

        不过是那兄弟俩竟然自己琢磨出了百叠锻,然后出了几把好刀,然后被虔州镇将知道了,就差人将兄弟俩强行从小梅关解押到虔州虔城(今江西赣州,江西的来由便是江南西道)。

        百叠锻的法子,可能还不是这兄弟俩自己琢磨出来的,临送去小梅关前,兄弟俩也在建安铁匠铺里帮了一段时间,打打下手,为的就是给他们打个基础,然后到了小梅关的时候好拜师,有基础的学徒,大家都爱收。可能就是因为这兄弟俩是王况送过去的,所以建安铁匠铺的掌柜对这兄弟俩没隐瞒,将王况曾经在他那打一把刻刀的事说了,于是被这兄弟俩留了心。

        万俟老六也不是吃素的,小梅关虽然是隶属虔州,属于江南西道,但他早在建安期间就自己给自己打上了要跟着建安侯的烙印,知道这俩兄弟是建安侯的人,如今自己保护不了他们,面子上过不去了,又不好第一时间的找建安侯,哦,这才让你做第一件事呢,就搞砸了?

        只是那虔州镇将所做的在明面上也是冠冕堂皇,刀兵之事,国之利器,自然是需要对匠人严加监控,以免铸刀之法外流,你小梅关地方小,弹压不住,还是挪到我虔州来的好。

        于是就寻了自己的老上司,如今在江南镇军府的参军事,也不多说,就暗示了一句,那兄弟俩是从建安来的。有这一句就够了,从建安来,又特地安排在小梅关,当然是建安侯的人,参军事可不是虔州镇将那么的草包的,略一寻思就得出了结论。

        参军事派出几百不越矩的兵是没任何问题的,也不用手续,但派步兵的话,气势不够些,于是干脆派骑兵,反正律法上又没规定说骑兵和步兵的区别。

        本来也不过是一纸公文的事,但牵扯到了好刀兵,牵扯到了建安侯,那当然就不同,这可是个和建安侯搞好关系的大好时机,怎么地也要将声势搞大些,显得自己有多重视才好。对他来说,两名工匠,管他是在江西还是在江东,都是在江南镇军府内,铸出好刀兵,江南镇军府都有功劳,可建安侯不能得罪,谁个不知道建安侯喜欢送功劳?这要恼了他,那说不定建安侯一怒之下,将这俩工匠直接送到长安去,整个江南镇军府谁也别想捞到好处。反正江西江东对他们来说都一样,那自然还是顺着建安侯选江东了。

        再说了,自己也是西山羽林出来的人,就算那俩兄弟不是建安出来的,冲着西山羽林和建安侯的关系,那兄弟俩也必须是建安侯的人!这事没的说。

        于是就派兵,于是就让骑兵稍微绕了一下道,取道建安,理由充分得很,建州官道宽敞平坦,虽然远一些,但路上花的时间却短。

        恰好就碰到王况了,倒也不是这拨骑兵算好时间,只是个巧合,只是那校尉曾见过王况一面,认出是王况,即便认不出,那骑在马脖子上的白色神猴就是最好的招牌,除了建安侯有这么一只神猴外,还有谁有?就是有白猴,又哪能驾驭马匹让主人双手不控缰的?没有,整个大唐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抢功劳抢到哥头上来了,这让王况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如果让那虔州镇将将人送进长安,这兄弟俩是没什么事,但自己的东平开发计划可就没影了,建州从经济上要上望州雄州那是没任何问题,可望州雄州的评定又比上州多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除了经济,还得有其他方面过硬的,要么你有大铜矿,要么你有大马场,要么你是丝绸之乡等等,必须有一条除了粮食和税收之外有影响力的别州永远也比不上的地方。

        天下大比不能算,天下大比已经被李老二定为了国家级的了,下一届开始就是以朝廷的名义举行的大比了,所以就不能再算是建州的了,再说,大比各州各道也都有了。

      µÚËİÙһʮÆßÕ ɱ¼¦ÙÓºï

        黄大是没法子在家过年了,那兄弟俩也就黄大接触比较多,他们也相信黄大,换做其他人去,虽然也是能认出人来,但是人微言轻的,效果不一定好,万一被那虔州镇将掉了包,寻两个面貌相似的人来顶包,另一边偷偷的将人送到长安去,那就不好了。

        百叠法提前出现没什么,大不了就是那兄弟俩自己琢磨出来的,本来也就是如此的安排,不过原来的计划是等他们学成回建安的时候传授给他们,现在就变成了他们提前用了出来,这没什么差别,在外人眼中,就是这兄弟俩是个锻造天才罢了。

        本来这功劳也没什么,那虔州镇将要送他也不是不可以,但万俟老六都架不住其蛮横无理,可见那家伙是铁了心的要吞功劳了,一定会将兄弟俩送到长安去的,留在虔州,对那镇将没任何的好处,王况只要找上门,他不得不放。

        所以就需要黄大另带一队人马取道饶州前去堵截,所幸那兄弟俩不会骑马,送他的队伍行进速度肯定快不起来。拦住了,用黄大游击将军的身份压下去,对方就必须得乖乖放人。江南镇军府派出的骑兵只能是明棋,还必须得先到小梅关走一道程序才能去找虔州要人,所以这一路注定是拦不住人的。

        也好,原来估计最少还需要个三五年,才能在东平打出好刀来的,现在趁这个机会提前了,建州的发展速度也能提早三五年上一个新的台阶。

        回到建安,王况也没跟李业嗣废话,让他将建州镇军唯一的一队两百人的骑兵拨给黄大带上出发了,是帮小东家做事,又有黄将军许诺这一趟能给大家每人贴补五贯钱,所以从鸣锣到出发,只花了一柱香的时间都不到。担心路上会有马匹抗不住,又让黄大将家里及孙家笼共二十几匹马也带上,随时替换下受不了长途奔跑的马下来。

        李业嗣也不问,反正王况只要二百兵,又是有资格带兵的黄大领队,在手续上没任何问题,游击将军来找某借兵,某与其关系好,当然要借了,何况又是打下东瀛的黄大,他借兵难道还会是谋逆么?不说二百兵成不了气候,就冲人家打下诺大的一块地盘来,也没人敢质疑黄大借兵是要对朝廷不利的。

        这事不能就这么完,王况火大,总以为老子爱送功劳,好么,现在开抢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不成,这个镇将必须拿下,管他后台多硬,你敢在我头上动土,我就让你也不好过。

        一州镇将,不是那种平民出身的人能当得了的,纵观整个大唐的所有镇将,要么是皇家子弟,要么就是勋贵族人,都有足够硬的后台,尤其是军方背景,尤其是朝中各大佬,族中子弟众多,就整个大唐三百多州的镇将位置还不够分的,所以这就是寒门出身的悲哀之处,位置就那么点,没有后台又没突出才能的就通通靠边站,就是有才能,贵勋子弟的下面还有那些大佬们的心腹在排着队呢。

        虔州镇将无疑也是有后台的,所以才敢有底气对从金吾卫空降下来的万俟老六不假颜色,只是他也算是草包一个,王况崛起这么些年,他竟然敢虎口拔牙,没认清形势。此刻的虔州镇将正洋洋自得的在家搂着小妾做着升官的美梦,如果一切顺利,他回京是不成问题了,当京官可比当地方官好,哪怕是品级降一点,但有很大的机会和那些大佬接触,更是有可能在秋猎和陛下照面,只要自己应对得当,受到赏识了,那升官还不是容易得很?

        人已经在送到长安的路上了,即便他们反应迅速,怕也是来不及了,等到人一到了长安,往工部一递,造成既成事实,功劳就落袋啦,都说阎工部和建安侯不大对付,有这么个机会,阎工部一定很配合的,等功劳到手,建安侯也只能吃个哑巴亏,奈何不了自己。

        他的行事上其实也没漏洞给人抓,一切都是按律法来做的,所以也不担心。

        但他错就错在了不该去捋王况的虎须,王况与皇帝之间的默契,就连长孙无忌也只能猜测出一些来,对李世民来说,如果这新的锻刀兵法子是别人的,那么虔州镇将这么做也无所谓,大不了分点功劳去就是了,但是对于王况的计划,李世民却是从不想着去打乱的,而且也不允许别人去干扰,他自己都要就和王况沾了关系的事务征求王况的意见,担心打乱王况的计划呢,怎么允许他人横插一脚?

        想想下,连建西这个地名都担心被人抢先一步而早早的拨给王况,让王况去定的李世民,怎么可能容许王况安排到小梅关的人被人掳了去?所以,这个镇将注定会是个悲剧的结局,功劳肯定是不会有的,至于会不会惩罚他,那就看王况的意思,王况想惩罚,那么李世民就一定惩罚,不是说皇帝听王况的,而是这表明了这个镇将确实是扰乱了王况的计划了,扰乱王况的计划,那就是和大唐过不去,就是和朝廷过不去,就是和李世民的开疆拓土,给大唐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天下的雄心过不去!

        对百姓,李世民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历史上第一个将自己皇庄的房子拆了给受灾百姓盖房的皇帝,历史上第一个为不影响百姓的粮食而经常跑到洛阳去就食的皇帝,历史上第一个规定衙门不得比平民的居舍奢华的皇帝,历史上第一个将自己的行宫让出来安排无家可归的灾民的皇帝,历史上第一个设立病坊免费收治穷困病人的皇帝,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雄心碰到任何的阻力,对勋贵子弟,他的要求比对百姓严格许多。

        就这些政策,号称百姓当家作主的红朝都做不到,所以,王况相信,只要自己将东平计划告诉李世民,都不用自己出手,那个镇将就完了,死是不会要他死,王况也没这个想法,只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就好了。

        算是杀鸡儆猴吧,有这个镇将与蒲熙亮这一反一正的两个案例,足以给那些心里还存着幻想的人一个警告。

        即使没截到人也不要紧,人送到长安,不用问,不是送到兵部就是送到工部,兵器的制造向来是兵部和工部共管的。兵部有李靖在,只要一看是小梅关出来的人,也就知道是自己的人了,李靖维护自己的态度那是世人皆知,所以,只能是送到工部去。

        工部,嘿嘿,王况偷着乐,曹四门事发由于事关皇家脸面,中间牵扯到了魏王,朝中大佬都被严令不得对外吐露一字,所以,底下的人并不知道阎老头经过那一阵已经与自己的关系缓和了许多,本来就不存在矛盾的么?

        虔州镇将是勋贵子没错,可他远长安,虔州也不过是个中州而已,如果不是刻意的传递消息,怕是他也不知道阎老头和自己的关系。所以,也是不怕,人终究还是会回来。只是,自己有必要摆出这个态度来,我建安侯的人,每一个都是命根子,都不许外人动的!

        来龙去脉和李业嗣一说,李业嗣当即很配合默契的马上以建州镇将府的名义给虔州镇将府发文,给兵部上书,严厉谴责虔州这一明目张胆的抢人的做法,严重的干扰了建州与建安侯为强大唐军所做的努力,整个强军进程将因此而被拖累不少,斥虔州镇将为大唐罪人,中华(莫拍,中华一词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出现在晋代桓温所著的《请还都洛阳疏》,而传说更早,说是古时认为地分四方,华夏族居于中,故以中华自称)罪人,大唐儿女将士将为此人的所作所为而付出更多的伤亡。

        有李业嗣的上书也就够了,王况不用再做什么,李世民这个好奇宝宝如果想知道,自然会派人前来询问,不过以前些时候来讨要黑龙的事情来看,李世民估计也分不开心,而且还会为这个事件更是恼怒,那镇将等于火上浇油了。

        王况去而复返,但黄将军却不见了踪影,李勤再是笨瓜也觉察到了异常,在他眼中,黄将军那是天人一般的人物,只一人,只一刀,就将个横行于大洋上的近江氏给打怕了,打残了,这威力比起倭人们信奉的大蛇还要强大许多罢,要不他们怎么马上就投降了呢?需用黄将军出马的事情,肯定不会是简单的事情。

        但他不能问,也不敢问,别看建安侯对他和气,可那是能驱使黄将军的人物呀,所以也就闷声。

        倒是悟能见王况近了,就打马上前去嘻皮笑脸的打听,王况脸一板:“这都是打打杀杀的事,你一个佛门【创建和谐家园】,不怕污了耳去?”

        “师父都不怕,某怕甚?您瞧,某现在也吃酒,也吃荤腥,嘿嘿,不瞒师父说,某这次来建安前,还杀了人。”悟能贼眉鼠眼的。

        “什么?”王况一惊,要不是那马是三白操控的,他这会就要摔了下去。

      第四百一十八章 去西域截人

        杀人不是小事,如果【创建和谐家园】啊之类的,王况还能摆平,但杀人,别说王况,就是长孙无忌也摆不平。只要被李世民知道,谁也没跑。

        但这家伙贼眉鼠眼的一脸不在乎,似乎又没事,难道说他这次来帮河南府当说客,和这个有关?

        “也是没法子呀,现在世人都知道我是您徒弟,就有不开眼的打主意了,以为我也从您这学了不少本领去,闹市人多,他们自然不敢动手,可我也是要云游的呀,于是就在山道上动手了,我当时气愤呐,于是手一没收住,杀了俩。”悟能和尚一脸无奈,手一摊,“出家人打打杀杀的传出去终归是不好,河南牧答应帮我瞒着,于是我就来建安了,就这么简单。”

        没看出来,这小子还练过的?

        如是一来,倒也没事,正当防卫么,不得主人同意就私闯民宅况且还打死不论了,这劫道的被杀也是他活该。不过,想一想曾经还一本正经的劝王况莫杀生的大和尚,此刻身上还背了两条人命,王况不觉好笑:“你就不怕冤鬼半夜索门?”

      ¡¡¡¡¡°ÅÂåÏ£¡¡±ÎòÄÜÍѿڶø³ö£¬¶Ù¾õµÃÉíºóÁ¹ì¬ì¬µÄ£¬Õâ²ÅÊ¡Æð»¹Óиö°²ÒÝÍõÔÚ²»Ô¶´¦ÄØ£¬¸Ï½ôµÄÎæÁË×죬Âú²»ÔÚºõµÀ£º¡°É±Ò»È˶øÄܾÈÊ®ÈË£¬Ä³ÍùÒÓ¡£¡±

        “画眉在你白马寺呆多久?”王况笑笑,这口气,分明就是画眉老和尚的翻版。

        “没呆啊,不过是某随他跑了几个月而已。”悟能想也不想,赶快的否认,等说完了才发觉师父的话中是坑里有坑,他只填了一个,另一个却没填上,这下不干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师父您还真是和师祖一个德性,总挖坑让人跳。不是我不说,是师祖不让说,说是怕您惦记。”

        “惦记他做甚?他精着呢,多少人寻他而不得,不像我,被这一身给束缚了,只好往乡下躲去。以后什么打算?”王况拍了拍三白,三白很听话的一扭马耳朵,见悟能的马没跟上,很是不满的吱吱叫了一声,那马就赶紧的快跑两碎步跟了上来。

        “也没什么打算了,就想寻个僻静所在,建个小庙清修,游戏风尘是好,也是见过许多,可总得静下心来消化一二。”悟能收了嬉皮笑脸,沉吟了半晌,这才回答。

        “琉求好呀,大和尚不如去琉求筑个庙?地方任你选,也不用大和尚您去化缘,保证一个月之内,帮您盖得妥妥的。”这时候两人已经和李勤并排了,安逸王一听,赶快插话,这么牛叉的和尚这时候不邀请还什么时候邀请?对曾经的琉求国主来说,即便是再穷,一点建材也是有的,大不了,将自己的王宫拆了些就是,反正以后很少去了,留几间够住人就成。

        至于刚听到的粗口,安逸王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会爆粗口的才有人性么,若是成天的板着个脸,反而无味。

        这就是【创建和谐家园】和凡人的差别,要是刚刚爆粗口的不是悟能而是寻常百姓,安逸王就不会这么想了,必定是鄙视其没教养的。

        “某倒是想去,可某的师祖估计不答应。”悟能也不好太过推脱,毕竟人家也是个郡王,品级比自己师父强太多了,只好也学了王况,拿画眉来当挡箭牌。

        安逸王当然失望,明显的听出了委婉的拒绝来,不过一个“师祖”又把他的好奇心吊起来老高,高到九天之上,只怕风一吹就要掉到地上摔成八瓣,可这话也是不能问,来建安也呆了好几个月了,有关建安侯的传说听过不少,什么大难不死呀,什么灶君下凡呀,什么多少娘子想借种而不得呀等等,尤其是皇帝的诏书满天飞的找王况的师父更是传得神乎其神,那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呀,自己一介凡人,可亵渎不得。尤其是听了传说之后自己的总结分析,对建安侯得顺着他的性子来,如若不然,最后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人了。

        “冼年后应该会去房陵,那安静。”王况丢下一句话,就再也不说。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9 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