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食王传》-第1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在春兰看来,既然建安能种芭蕉,那么种香蕉也是可行的,以前王况没发话,她们想种但又怕占了璃棚的地方,所以没吭声,现在见王况开口了,自然喜出望外,璃棚不够高没关系,反正现在已经是夏天,璃棚空着,就叫那些个家人一起帮忙加高了就是。

        王况受不了春兰的撒娇,这四个丫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自从跟着送昆仑奴的林管家来过了之后,四个丫环时不时的常出言挑逗王况,说的话也没那么多的顾忌了,甚至于有时候,敢只着了一件薄衫出现在王况面前,那只掩了一半的双峰和若隐若现的两点嫣红,在薄纱遮蔽下隐隐的一双【创建和谐家园】,无时无刻的在考验着王况的自制力。

        作为主家,王况不好太过约束四个丫头的,毕竟男女有别,可没曾想,在王况要求林颖芝和小芣苢帮这约束一二的时候,俩丫头嘴上是答应了,但却并没付诸行动,梅兰竹菊四个丫环该怎么穿还是怎么穿,该在王况面前撒娇还是撒娇,时间长了,王况也就懒得去过问。

        这时候的春兰,就正是如此,此时王况正和以前一样的躺在躺椅上,春兰在旁边帮王况泡着茶,可能因为防着有外人突然的进来,春兰倒也穿得中规中矩,但每次她一附下身来给王况筛茶的时候,胸前的春光就被王况一览无余,而春兰站的位置,也恰好是只有王况能看得到,这时候就是旁边有人,也是看不到的。

      第三百二十八章 汉子

        “唉。春兰啊,是该给你们找个男人了。”王况琢磨来琢磨去,大概也只有这个途径了。春兰她们的心思,王况又不是傻子,哪能不知道,只是自己有林颖芝和小芣苢俩丫头已经很满足了,四个丫环成天的在王况面前晃来晃去,王况实在是受不了。

        王况不是君子,天底下,有哪个男人不好色的?对于送上门来的,他不会拒绝,但前提却是不能伤了林颖芝和小芣苢的心,所以王况有时候即便是蠢蠢欲动,他也得克制着。

        “奴奴哪也不去,奴奴等人就想伺候二郎。”春兰破天荒的没了以前听到这句话时候的惊慌失措模样,抿嘴一笑,带起两个浅浅的酒窝。这句话分明就是表明了心迹了。

        平心而论,梅兰竹菊四个丫环长得都不错,身材也都好,没有像长安的其他人家的丫环一样有点婴儿肥,非常的符合王况的审美观。尤其是春兰,是四个丫环里面长得最漂亮的一个,这也正是当初她在炉国公府会被挑出来培养煮茶工夫的原因。

        “瞎说了,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你们四个,若要是有中意的,王家就当嫁姐妹的给你们得风风光光的,长大了总是要有个家的。”

        春兰却依旧抿了抿嘴,微微一笑,也不作声,依旧是给王况泡茶添水,附下身来,继续偶尔的在王况面前晃着一对玉兔勾着王况的神经,要是王况是个处的话,估计早就按捺不住将春兰抱到房里正法了。

        王况头疼。

        四个丫环来建安的时候,年纪都小,或许是跟着裴翠云,是裴翠云培养出来的缘故,也都是没个心机的模样,王况不会相信她们有什么不良动机。

        只是,王况不知道该怎么说,梅兰竹菊四个丫环的改变是林管家来了之后的事,这二者之间如果说没有关联,王况是打死也不信的。

        四个丫环聪明能干,又没什么心机会,还长得漂亮,要说王况没有一点点的动心,也是在撒谎。

        且不说王况这边在受着煎熬,王冼也突然的开始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比王况还来得早一些。

        裴翠云来过林府之后,林老太爷给王冼又配了个丫环,比原来的那个年纪大一些,也比王冼大一两岁的样子。开始王冼倒没觉得有什么,在建安他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有时候梅兰竹菊四个丫环没事干都会跑来虚寒问暖的,因此,习惯了的他,对增加一个丫环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王冼当晚就发现了不妥的地方,当晚王冼在沐浴的时候,进行到一半,正闭着眼享受着温温的水将自己的身子托起来的王冼,被突然触到他身体的一双柔软的手给吓了一跳,睁眼看,却见那丫环一手拿了巾帕,一手正轻轻的舀着水抹到他身上,最让王冼尴尬的是,那丫环是不着片履的……

      ¡¡¡¡½á¹û×ÔÈ»ÊÇÍõÙþ»ëÉíʪäõäõµÄÙþÂä»Ä¶øÌÓ¡£

      ¡¡¡¡¡ù¡ù¡ù

        仙霞岭。

        三名唐兴县衙役正在树荫下躲着午时毒辣的日头,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一张桌子,一名小吏正襟危坐,在炎炎烈日下轻摇着蒲扇,尽管他的【创建和谐家园】(蛋疼的清网行动,一夜之间,禁忌词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了许多)底下只是个小马扎,尽管他面前的桌子严格说来不算是桌子,充其量不过是个小茶几而已。毒辣的日头对他而言,仿佛是冬天里那羞答答不喜欢露面的暖阳,尽管,他的额头上已经有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这不是个关卡,过往的行商旅人仿佛知道该干什么似的,都会到那小几前,小声的对着小吏说着什么,而小吏呢,则是一边轻轻点头,一边拿起小几上的笔在一本帐薄似的东西上写上几笔。

        “唉,这细牙崽,还真当是个事呢。”三个衙役中的一个年纪小些的,转头看了一眼那个书吏,摇了摇头,年轻人啊,总是有那么股子冲劲。他这么感慨的时候,全然忘了,被他称作细牙崽的书吏,比他还要大一岁。

        “毛大,你这话不地道了。”另一个背靠着树,面对官道的衙役,年纪似乎是三者中最长的,地位似乎也是最高,因此得了这么个“宝座”。他斜了一眼小衙役,道:“你想想,若是以往,细牙崽能当上书吏么?换做是某等,怕也是极为珍惜的吧。”

        “那倒是,三哥说得在理,以细牙崽的条件,以前别说书吏了,恐怕去哪个店铺做个帐房,主人家都要考虑再三的,该当他命好啊,碰到小东家。”另一个没说话的衙役接上了话,他这话一出口,其他两个衙役就都不吭声了,沉默了一会儿,被称作“三哥”的年长衙役起了身,拍拍【创建和谐家园】上的尘土,眯了一眼蜿蜒曲折的官道两头,其他两个衙役见他起身了,也就都跟着站了起来。

      ¡¡¡¡Í»È»£¬¡°Èý¸ç¡±³öÑԽеÀ£º¡°Ø£ÄǺº×Ó£¬ÇëÁô²½¡£¡±ÆäËûÁ½¸öÑÃÒÛÒ»ÌýÕâ»°£¬Ë³×Å¡°Èý¸ç¡±µÄÑÛ¹âýÈ¥£¬¾Í¼ûÒ»¸öÒÂÉÀñÜñڵĺº×Ó£¬ØþÙÍ×ÅÑü£¬ÍÏ×Ų½×Ó£¬ÕýÂýÂýµÄ×ß¹ýÄǸö±»¼¸¸öÂÃÈËΧסÁ˵ÄСÊéÀôÉí±ß£¬Ã»ÓÐÍ£ÏÂÀ´µÄÒâ˼¡£

        听到这一身喊,那汉子停下了脚步,保持身形不变,慢慢的扭过了头来,如果黄大在的话,肯定可以看出,这个汉子眼前的姿势,是那种随时可以一扑上前,也可以随时借着微弯的双腿一纵,跃出老远的。

        “三哥”也看出来了,他毕竟是个头,常年衙役生涯也锻炼出了比寻常人锐利得多的眼光。他不动身色,向前两步,稳当当在细牙崽和那汉子中间一站,背着一只手,做了几个手势,另一只手则扶了扶腰上的束带:“三件事。”而另外两个衙役见了手势后,原本要跟来的,就又都坐回了树下,好整以暇的看着那个汉子,微微笑着,毛大还用手将腰上挂着的刀挪了挪。

      ¡¡¡¡¡°ÄÄÈý¼þ£¿¡±ÒÂÉÀñÜñڵĺº×ÓÒÀ¾É±£³Ö×ÅÄÇÑùµÄ×ËÊÆ£¬ÕâÊÇ×îÊ¡Á¦µÄ£¬Ëû²»ÏëÔÙÀË·Ñһ˿µÄÁ¦ÆøÁË¡£

        “第一件,也是最要紧的一件。”三哥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各位郎君谁有带干粮的?”这后一句却是对他身边围着细牙崽的几个旅人说的。

        “某有带,这位衙役大哥敢是饿了?”一个旅人回过了头道,旅人么,身上干粮是肯定有的,只是他觉着奇怪,这已经过了饭点的,而且,他站在三哥的旁边,分明闻到了他嘴里喷出的那股子“葱花”味,心想,你这不是用过饭点了的么?不过,几块干粮而已,值不了几个钱,或许,衙役大哥这是又要去巡逻了,担心在这路上累着,要带些在身上吧?

        既然如此,那有什么好说的,人家巡逻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行商旅人的安全。于是他解下了自己身上的包袱,摊开在手上:“衙役大哥要多少,尽管取去便是了,反正前头到了鱼梁岭,还能补充。”他的包袱里,一块块用油纸包着的,正是行军饼。

        三哥取了三四块,又瞟到另一个旅人的腰上挂着的,分明就是罐头,笑了:“这位郎君身上挂的,是什么罐头?一并借给某家,放心罢,不少你的,等回到县上,某还你一罐完整的。”

        “三哥说笑了,莫说是一罐只剩了点的罐头,便是没开封过的,三哥要了就取去便是,说这话就见外了,若没三哥等人日常巡逻,某等岂能如此平安的过了仙霞岭?”带罐头的老兄,一听就是常年跑这一带的,也认得衙役们。

        三哥也不废话,直接伸了手去从那人腰上取下罐头,再向前一步,递给那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吃了它,不能再扛了,再扛,恐怕你过不了这仙霞岭。”

        那汉子咽了咽口水,盯着三哥手上的行军饼和罐头,又看了看远一点坐在树下微笑着的另外两个衙役,以及,他们横在腰前的——刀。

        “如此,多谢了。”犹豫了半晌,汉子接过行军饼和罐头,手一摸就放心不少,行军饼是没开封过的,油纸头上的火漆还在,又是从旅人身上要了过来的,应该没动手脚。罐头是另一个屡人身上的,轻飘飘的,想来没剩了多少。其实从三哥和几个旅人的对话里,他也听了出来,三哥这是临时起意要来的干粮和罐头,再说了,不要说这眼露精光的三哥,就看那两个衙役,要拿他,不消使那手段。

        见那汉子接过了干粮,三哥这才道:“第二件,前方百步左右,有一眼活泉,就在转角,泉边有碗。若你要嫌那碗脏,也可用手捧,但记得不要弄浑了泉水,过往行人都要喝的。”

        汉子点了点头,不说话,等着三哥继续往下说。

        “这第三件嘛,那就是要烦劳你吃过干粮后,再回转来,登记一下路引,若路引有残破的,就地更换,省得进城时的麻烦。”三哥笑了笑,眯了下眼,补充了一句:“在建州,若是有困难,尽管找衙役,咱们建州的衙役,用小东家的话来说,嗯,是公仆。”

      第三百二十九章 比正经路引管用

        “公仆?”汉子楞了楞,不明白。

        “哦,简单的说,建州下到衙役,上到官员,都是民众的共同仆人。”三哥笑笑,“小东家说的,咱们公家人,吃的用的穿的,都是百姓所给,是百姓雇的家人。”

        “三哥所言正是。”恰当时,细牙崽也忙完了手上的活,不过就是登记下路引和帮人把破损的路引更换成新的路引而已,三两下就得,登记路引好办,就更换麻烦些,要仔仔细细的核对身份,要看路引的真假,要将原来的路引上的内容全部抄一遍,还要补充几句。至于说登记,只看一眼就得,验证真假,自有城门的兵丁去做。

        细牙崽站起了身,走到那汉子面前,汉子这才发现,这个书吏,竟然是缺一条腿的,左腿自膝盖往下没了,用了个皮兜将残腿包着,皮兜下连着一根木棍用以支撑在地面上。他心下奇怪,不是说有残之人不得为官为吏么?怎么这书吏竟然能?

        从汉时起,就有规定,身体残缺之人(不含寺人,这是皇帝残他),面相奇特之人不得入朝堂,本来这是针对高级官员说的,为的是保着天朝煌煌之颜,但发展到后来,底层官员书吏也被套上了这个规定,使得许多身残志坚,有大才之人只能埋没于闹市山野之中。

        细牙崽运气好,有一次在唐兴街头摆字摊为人代笔的时候,被小东家碰到,说是有才,埋没了可惜,又对岑县令说,这关于身残的规矩并未行于文中,也就是没有禁止的,既然没禁止,那就是可以做的,于是,细牙崽就成了唐兴县的一个书吏。

        见汉子盯着他的脚看,细牙崽也不以为意:“让客人见笑了,拖着一条残腿。拜小东家之福,哦,小东家就是辅国建安县伯。小东家说了,凡是律法没有禁止的,便是可行的,故,某侥幸,成了一名书吏,小东家又请了巧匠,帮某做了这个义肢,如此,某倒也行动如常。”

        见汉子又要言语,细牙崽摆了摆手,制止了那汉子,反手从自己腰上解下了个小竹筒,递给那汉子:“你运气也不错,某身上恰好带了蜜糖水,这可是快速补充体力的好东西,也是解暑的好东西,给你了。”

        蜜糖水是为他自己准备的,他拖着一条残腿,行走做事耗费的体力要高过常人,加上因为腿残,身子缺乏锻炼,底子薄,也容易脱力,所以随身就带着一筒的蜜糖水。

        虽然当书吏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但他是个勤勉好学之人,知道自己身残,所以就在公务上下足了工夫,但凡碰到不懂的,也都会虚心向衙门里的老人们请教。只用半年的工夫,衙门里的人已经不当他是个身残之人了,不然,这仙霞岭可不会让他来。

        “这怎么行?”汉子显然也是知道蜜糖水的好处,再一看细牙崽的模样,就知道这蜜糖水对他的重要性,坚决不受。

        “某还有呢,带着满满一筒的蜜糖。”细牙崽笑了,一嘴雪白的牙,在烈日下,白得让人晃眼,却又瞧着舒服至极。

        汉子顺着细牙崽的手,看到他腰上还挂着个更小的竹筒。

        “谢了。”汉子沉默了半晌,拖着身子,转头走向另外两个衙役所坐着的树下,自家事自家知,他心里清楚,兴许,就这百步,可能自己就要倒了下来,一个多月的逃亡奔波,已经是身心俱疲,又是连着两天粒米未进,这毒辣的日头,可不会照顾他。

        见那汉子接了一应事物过来,毛大和另一个衙役起身,扶了汉子一把,坐在了三哥原先坐的大石块上,背靠着树干。

        看得出来,汉子是饿极了,喝了一口蜜糖水后,狼吞虎咽的一块行军饼就下了肚,然后才打开罐头,用罐头里的梅菜腊肉就着剩下的行军饼吃了起来。

        等到他吃完第二块行军饼的时候,三哥制止了他:“汉子,莫要再吃了,长饿之后暴食,小心落下病来。歇歇,等着劲头过了,就好了。”这时候,他才从自己的腰上一个小包裹里又掏出了两块行军饼,递给汉子。

        明明他自己身上带有,却要找人要,汉子看了一眼三哥,笑了笑,没做声,坦然的接了过来。他心中明白,若是三哥先从他自己身上掏出来的,自己估计不会接,哪怕是再走几步就要脱力了,他也不会,即便这对他现在的身体来说,毫无用处,或许自己可以做那临死一扑,但扑过之后呢?

        “现在该办第三件事了。”三哥等他歇过了一会,正色道。第一件第二件,都是这些年慢慢养成的习惯,开始的时候,他也不自在的,但到后来,渐渐的也就习惯了,很是享受这种帮了人之后的好心情,还是小东家说的好啊,帮人,也是一种幸福。没瞧见么,过往的行商旅人,如今对建州的衙役书吏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客气,绝不似前些年般,面上客气着,心里还要提防着。

        现在多好,不用再似以前那么累,还要惹得一片骂,现在自己只要做什么,大家都很配合,要知道,刚开始有仙霞岭巡逻这个差使的头年,自己几个,可是天天要累得够呛,哪能像现在,大半时间都坐在树下纳凉,前头有什么事情,自有那旅人主动的找上来述说,自己只要偶尔走上那么一两遭就好了。

        心与心之间的篱笆,原来是这么好拆的。

        “哦,路引么?”汉子有些犹豫,不过最后还是掏了出来一张被他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来,“某没正经路引,这个,好使么?”所谓正经路引,是出发地所颁的,记录了姓名,出身年月,相貌特征,身份和目的地及所为何事的路引。

        “没路引?”三哥一听,先是瞟了一眼汉子,毛大两人一听这话,也戒备了起来,准备随时动手,对他们来说,帮人是一码事,公务又是另一码事了,巡逻仙霞岭别看是比那些乡下巡逻的兄弟们辛苦些,但岁末县上的奖励可不薄,这是肥差呢,要是自己这里出了岔子,位置可就要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其他衙役给抢了。

        汉子递过来的路引,没有记载出发地,没有姓名,没有出身年月,没有所为何事等,只有一个目的地:建安。

        “哦,原来是这个,使得,使得。这个虽然也是路引,但在建州,比寻常路引还管用多了。只是,某家奇怪了,郎君您既然有此物,如何能落魄到这等地步?”三哥扬了扬手中被他摊开的纸页,毛大和另一个衙役一看那纸,就都放松坐了下去,没事了。

        这是一个带了一个“富”字印章的路引,建州的衙役们都认得,这个路引,不是小东家开出来的,就是黄军史开出来的。印章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虽然印章小,但衙役们早就熟悉了,一瞟就知道。虽然印章可以冒假,但假印章只能粗看,真印章和假印章的区别,只有衙役书吏和官员们知道。既然三哥接了过去,已经看过了,说明是验过了的,这是真的。

        汉子楞了,他不知道,自己带的这个路引,在其他地方是根本不敢拿出来,所以他一路行来,都是不敢走官道,有村子,有城镇都是绕开而行,而他虽有一身功夫,却是没有经历过山野生活的,不知道什么果子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开始的时候,还能偶尔凭借着功夫打到一两只野兔野鼠,但竟是不能够填饱肚子,随着时间一天天的增加,他的身体也越发的虚弱,能打到的野物就更加的少了许多,如此恶性循环下来,从大前天开始,他已经是没有进食过了。

        这次,要不是这腺霞岭的官道是唯一的通道,要不是官道两边是陡峭的山崖,要不是他已经实在没了力气,他也不会在白天,就这么走过官道,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可能坚持不下去了,但已经到了建州,行百步半九十,不能就这么的废了,所以才咬着牙过来,大不了,自己拼了就是,又抱了一丝的侥幸,或许,这唐兴县和其他地方不同?

        那人是谁?为何要如此的相助?汉子不明白。不过这都已经不要紧了,既然衙役说这个奇怪的路引比正经的路引还管用,那就放心了,说明自己安全了。

        果然,三哥一使眼色,毛大蹭的就站了起来,向着汉子的来路上行去,等他的身影消失在官道拐角处了,另一个衙役也站了起来,沿着毛大的路线也走了下去。

        “放心了,没事了,到建州,就是到家了。”三哥笑着,将那路引折好,递还给了汉子,扭头冲细牙崽喊了句:“某送这个汉子下山,席书办,烦你盯着点。”原来细牙崽姓席,因柱了条残腿,落了个细牙崽的绰号,当了书办之后,大家叫习惯了,还是叫他细牙崽,只不过是在正经事情上,才会叫声席书办。

        席书办应了一声,起身,将自己坐的马扎和小几都往路中间搬了一搬,经过他这么一搬,整个原本可容一辆马车和一匹马并排而行的官道就变成了即便只是一匹马过来,也要缓步而行。

      第三百三十章 不一样

        没人敢直接冲撞细牙崽,细牙崽身上的公服就是个招牌,平民可以对衙役书吏不敬,但绝对不敢冲撞,哪怕是再强势之人,顶多就是不理会,绕道而行,可这一缓步绕开,需要的时间就更多,而且细牙崽也不是白坐那的,他可以出言阻拦。

        见汉子不解,三哥笑说到:“也就是郎君您不识货,凭您身上刚刚那张路引,到了衢州境内,就可上官衙求助了,某敢保证,衢州任何一县见此路引,都会派人一路快马加鞭的护送您到建安。若某所料不差,郎君当从长安来,其实,从长安来,现在不必走衢州路线,往饶州能近了一半的路,您平白多受了苦啦。好在,这都过去了,某这就送您到鱼梁驿,到那再换人送您去唐兴,若是没什么急事,在唐兴歇一天,要是有急事,只须吩咐一声,哪怕是半夜三更,也会将您送到建安。”

        “只到鱼梁驿么?”因为对三哥先前的行为产生了好感,汉子一听三哥只送他到鱼梁驿,心有些慌,一个多月的逃亡生涯,让他的心很脆。

        “放心罢,您有这张路引,那就是小东家顶顶重视的人,没人会怠慢的。某是职责所在,还得回来巡逻,也好多盯着点。”三哥不是个没眼力的人,眼前的汉子,拿了小东家或是黄军史开出的路引,却要落魄到如此的地步,只能说明一点,有人追他。

        敢追小东家重视的人,说明来头不会太小,他有点不放心毛大他们两个,怕他们扛不下来,不过,这也是万一,小东家人在建安,那么这个路引只能是一直神出鬼没的黄军史开出来的,以黄军史的本事,断然做事不会留下首尾,只是他很好奇,为什么黄军史不好人做到底,给此人备足了盘缠干粮呢?

        三哥哪里知道,黄大根本就不知道这汉子身上没钱了,也不知道这汉子会取道衢州,放着饶州那条已经通了两年多的路不走,而选择这条远了许多的路;更不知道,这个汉子背后的来头是谁,汉子不是他找到的,是魏小五的手下找到的,路引也是那个手下按了黄大的吩咐给的。汉子是任凭魏小五的手下怎么问,也是不肯说一声,他怕连累了人家。

        汉子不是不知道饶州的路早就通了,他选择衢州,就为的是安全,在他看来,如果有人追赶的话,大半的力量都会放在饶州那边,路远是远了,但是更安全。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车夫,会给自己一张看似没用的路引,但那路引上除了一个“富”字外,还有建安县衙门的公文大印,他忽略了小小的“富”字印章,却是知道这个路引,肯定是建安开出的没错,既然是建安开出来的,那就揣着罢,或许到了建安,就能派上用场了。

        没想到这个看起来不全的路引,却是竟然连在衢州也是管用得很,早知道如此,自己就该早早的亮了出的好,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是自己太小心,太过轻视了辅国建安县伯的影响力了,也是自己没有跟人说过什么,才会造成这么大的误会,生出这么多的曲折来。

        同时,他也注意到,自从见到那路引之后,这个叫三哥的衙役对自己的态度一下子恭敬了许多,不再称他汉子或客人,也用上了“您”和“郎君”的敬语。郎君一称,不是谁都可以受的,除了当朝太子外,就只有家人对自己主家的私底下称呼。

        连衙役都称呼自己为郎君,看来是把自己当做辅国建安县伯的人了,建州,是辅国建安县伯的了。汉子刚脱离危境,好奇心就被吊了起来,不过自己身上的事情干系太大,只能按捺住心中的好奇,不发一言。

        这汉子,便是当日在泰王府内煽扇子的那个校尉。

        当日,他匆忙从长安逃了出来,只敢隐藏在长安城郊附近,一个是因为他出来的匆忙,路引也没有,也不敢回去开,只要一回城去开,说不得当场就会被人发现拿下。出城是不用路引的,只要是在长安辖区内,都没什么问题,可要是到了别的州,路引就是个【创建和谐家园】烦。

        另一个原因,好歹他也是个校尉,灯下黑的道理是明白的,长安离泰王府越近,就越安全,只要躲过了头几天,接下来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而且,毕竟是军中一员,京畿一地,生死兄弟还是有那么几个的,只要联络得当,也能寻个好生路。

        但他没想到的是,所有他的兄弟家门外,全都发现了形迹可疑之人,这使得他越发的紧张,更加不敢妄动起来。那个石像,他是知道的,别看这些年一直呆在长安,没有出过任何的外差,但辅国建安县伯的事迹,在长安的百姓是不可能全知道,但对他这个校尉而言,却是天天也听,要不是经常有关建安的传闻三天两头的就换了新鲜的,耳朵早就听出了老茧来。

        他属于太子亲军中的南衙卫,南衙卫比之于千牛卫又要低上一级,比羽林卫又要高出一点,虽然从官面上来说,所有的军士,只要同级就是一样的,但在具体的待遇上和今后的出路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而且,南衙卫就是太子登上宝座后的金吾卫,所以他的身份比较醒目,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辅国建安县伯有个师父,有个修行的洞府,洞府外有个会梵唱的石像,这些,他都听说过,也隐隐的听说了,石像丢了。

        刚开始他在泰王府见到石像的时候,他还没想起来,但当等到管家要他煽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石像,应该就是建安那尊被盗的石像。而且,从管家对那花农打扮的老人毕恭毕敬的样子,他也猜出了石像之事,非同小可。

        但这些他都不在乎,反正自己是太子亲军,在他看来,泰王是太子的亲弟弟,事情无论如何和牵扯不到自己的头上,因此对自己那个别人不知道的生死兄弟的警告是不大放在心上的,而且,他本来还打算躲过一阵风头之后,再找那兄弟问个清楚,但现在看来,事干重大,就连那个兄弟,也不能再帮自己什么了,即便是能帮,他也不敢去找了,怕连累了自己的兄弟。更何况,只要自己一进了长安城,怕是再也出不来了,再也见不到阿娘和新婚的婆娘。

        所以,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去建安,既然泰王如此针对辅国建安县伯,那么自己将消息卖给建安县伯,当能保得自己的平安,而且,建安县伯的名声不错,看看蒲监丞,原来是如何对建安县伯的?现在又如何,听说马上就要升到将做少匠了。能躲在三十里铺一带等,身上的两吊钱,只剩了一吊,没几天就被花光了。

        幸好,天可怜见,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又被他碰到了当初载他出长安的那个车夫。车夫是专程寻他而来,现在想起来有颇多的可疑之处,但当时的他并没细想,从没碰到过这种暗中争斗场面的他,已经乱了方寸,车夫的说辞是已经有人寻到了他,问过是不是有个汉子坐了他的车出城,车夫心中害怕,因此找上门来,央着他早点离开,又给了他那张路引,说是一个客人落在了车上的,还给了他几吊钱。

        在那车夫的帮助下,他躲在车厢底下的夹缝中离开了长安地界,因为怕车夫其实是泰王府派来的人,所以半中途他就溜了。

        现在想来,那个车夫当是建安县伯的人,否则,怎么会如此的巧,一个车夫,如何能找得到他的藏身之地?一个车夫,如何能有比正经的路引还好用的路引?从这路引上来看,这路引当是珍贵无比,谁要是得了他,必定是贴身妥当的保管好的,怎么可能丢了?

        或许,如果当初自己不半途溜掉的话,可能早就到了建安罢?车夫既然能找到自己,那么必定是给自己安排好了一切,只可惜,自己方寸乱了,没有细想到这一层。不过,即便当初他想到车夫可能是建安县伯的人,没见识到这个路引的贵重,他也不敢冒这个险,命是自己的,只有一条。

        “这么说来,辅国建安县伯那就是建州的发号施令者了?”和三哥坐在马车上往鱼梁驿行进的途中,汉子问,从仙霞岭到鱼梁驿还有几十里的路程,他吃用过了干粮,现在体力已经恢复不少。

        “郎君此言差了,小东家不是建州的发号施令者,建州有刺史,各县有县令,小东家只是为他们做个参谋,某等敬小东家,那是因为小东家为的是建州百姓,为的是天下苍生想,哪怕小东家依旧是个白身,某等对其的敬重也不会减轻一分。”三哥似乎是看出来汉子的迷惑,知道他想问什么,自顾自的解说了起来,“小东家是好的,故,小东家看重的人,某等也是要维护的,这和小东家是不是发号施令无关,只是因为您是小东家看重的人,若要换了其他人来,哪怕是太子当前,某等也只是会循了规矩去做,但小东家,就不同了,这个您到建安后,慢慢能体会到。”

      第三百三十一章 梅兰竹菊的出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6 19: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