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飞越三十年》-第4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建国看着刘国平还没明白过来,接着又说道,“等有名了之后!”

      刘国平琢磨了一下,恍然:“就是先出书,变成名人,然后你这稿子就变值钱了?所以得留着?”

      “是这个意思,正常来说,这稿子交到出版社是不还给你的,所以一鸣才说得复印一份。”

      “复印了就不值钱了?这不也是你写的么?”

      “国平叔,这是机器复印的,这是我手写的,意义不一样。”李一鸣替着父亲解释。

      “这是你想的还是你爸想的?”

      “我想的。还有这个得付钱的事,一定要付的,不然以后人家看你是个名人,有时候就会打听你有没有做错什么事,比如占国家便宜啊,.....不付钱这就算是了...”李一鸣指了下那些复印出来的纸张,“我会被骂的。”

      “这孩子脑子怎么长的,想得这么多?”刘国平惊讶地问李建国。

      “有时候想得多,有时候不怎么想,有点偏科啊!”李建国叹了口气,把钱往刘国平手里一塞,“这个拿着,如果不够你帮着垫上。”

      “爸,这里头有墨粉也有消耗。”李一鸣提醒他。

      “哦,国平这墨粉得付多少钱的?”李建国抬头问刘国平。

      “我也不知道,说是一罐可以复印几千张来着,我看二十应该够了,别多拿。”

      “这墨粉是煤还是炭啊?”李建国问道。

      刘国平看看他,很奇怪地发现居然这话是对着李一鸣问的。

      更奇怪的是,李一鸣还回答了:“不是煤也不是炭,好像是树脂和炭黑加上电荷剂和磁粉做出来的。”

      这些是他看到故事里提到的,在书里那主角要开发激光打印机,然后简单的一句话说到这里头的墨粉的成分。

      因为故事中就是这么简单,也没提到更详细的资料,所以李一鸣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树脂,不知道这炭黑是不是黑炭,还有那个磁粉是不是磁铁磨成粉,还有那个电荷剂是什么东西他一点概念都没有。

      这孩子说的是什么东西,两个大人同时懵逼:“啥?”

      “很复杂的工艺,说得投资几个亿才能造这样的生产线,所以这粉很贵,国平叔,这得多少钱?”

      “没说啊。”刘国平有些茫然,突然惊觉,“不好,不会贵得吓人吧?”

      父子俩相视一眼,同时皱眉,李一鸣更是揪心:“很可能是很贵的,机器卖一次,这些叫耗材的可以不停地卖,如果没有耗材,机器就是个壳子了。”

      耗材?

      不断消耗的材料?

      这个倒是容易理解,但...特么的...

      魂淡啊!

      刘国平一脸蛋疼的表情看着眼前这理光复印机,小鬼子可太坏了,为什么咱们自己就不能生产呢,然后接着一想,光那个粉就得几个亿的生产线才能生产。

      “国平叔,买都买了,现在也不能退,好好利用,以后我们找人山寨出来!”李一鸣说道。

      “啥?”

      “就是仿造出来,要不然就去收购这家...”

      李一鸣看看那几个字母,中文居然叫理光,哼,应该是理光头的意思吧,果然起的名字都是不怀好意,可这......

      李一鸣紧紧盯着那ricoh的字母,这翻译不对吧,按着发音应该直译成曰寇!

      本书来自

      第76章 经济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些曰本人,以前是拿枪拿炮来抢东西,现在是拿着高科技产品来占便宜。

      这样的一台机器,可能得要不少外汇,而且这些外汇有可能是用批发物换来的,因为别的产品人家不要,都怪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太初级了,卖不出去,卖不上价。

      等我们以后发展起来了,他们买去的物又开始涨价上天了。

      是他们太会做生意,还是我们太愚蠢?

      为什么他们不要我们的钱,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外汇?

      为什么汇率一变,很多工厂就会倒闭,而有些人就开始地去国外旅游加上买买买?

      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像美国那些印钱,美国人一印钱,全世界都出事,而中国人一印钱,只有中国出事,为什么?

      ......

      太多问题了!

      全都跟钱有关。

      全都和经济有关。

      李一鸣看着眼前这台进口机器,一堆问号又涌上心头。

      这几天来,除了化之外,经济问题是最让李一鸣困惑的,很多故事里或多或少提过以后哪些经济政策出了问题,导致了哪些严重后果,但怎么改,没人说。

      三十年变迁,国家变强了,人口变多了,很多人长大了,很多人也都老了。

      物质生活也丰富了,解决了很多问题,却生出了更多的问题。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三十年之后的三十年,又是如何的景象?

      在写完童话之后,李一鸣有一多半时间在想这个。

      整个八十到九十年代,不知道多少万中国的人才涌出国外,在美国这样的地方刷着盘子努力学习,成为了加州经济的一堆红砖,到了中国经济起飞之后,他们又回来一起赚钱了。

      这些人真是奔着自由而去的么?

      也许吧,但他们应该更是想摆脱穷困,摆脱他们穷困的命运。

      但也有很多人可以走却留了下来,他们付出二十年的青春,和国家一起扛过了这段艰难岁月,迎来了重新开始强大的那天......然后他们老了。

      未富先老,这是李一鸣看到书里说到三十年后的一个词,而随之描绘出来国家与人民面对的种种难题让他感觉到深深恐惧。

      国家的问题其实是经济问题,他一个人就算能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地赚钱,放在这个巨大的经济体里可能也只是杯水车薪,或许能起带头示范作用,或许变成向黑洞里填沙子,永远也填不满。

      如果有那一天,国家问意见,我能说出什么?

      我能把所有的故事说出来,让那些经济学家去想,去悟么?

      可是,现在的这些人在后来被证明水平是很差的,而且他们可能还有砖家脾气,听说都是不懂装懂半桶水而且特别学霸,他们能仔细听我一个孩子做梦的话?

      李一鸣可不认为自己说得过那些人。

      从书里总结?

      可是,李一鸣现在也能看出这些作者大多数是不懂经济的。

      主角们带着金手指重活,最重要的是记性好,所以除了抄书抄歌屯东西之外,别的商业模式都很简单,记得哪些公司的产品好,市值高,于是就提前买入,或者利用信息来做差价,而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基本不提,可能看的人也不用想,感觉世界就是这么转的,充满着必然性。

      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必然的,除了地震!

      金融市场是那些国家建的赌桌,一个国家出手,能瞒得住谁......带着国家炒股,也许会被美国这些华尔街的人吃光抹净......

      想到这里,李一鸣打了个寒颤。

      啪!

      肩头按上一只手,来自刘国平。

      “一鸣志向很大,不过这种事,慢慢来吧,...唉呀,早知道不买了,自己手写也费不了多少事!”

      刘国平叹了口气,他自然不会说这就靠你这种话,孩子小,有些事不知道多难,就像这机器,从里到外不知道多少东西,说明书还都是曰的,学这个还是人家过来教着用,然后大家记在本子上。

      如果坏了,还得请人家上门来修,到时候不知道要收多少钱,现在想想肯定不可能便宜。

      李建国叹了口气,手在鼻子前挥了挥:“这味真大,不会是有毒的吧?”

      “那技术人员说就是这个味道,没有毒。”

      “他在说谎,这应该是臭氧的味道,这个对人是有害的,闻了会头晕,还会想吐。”李一鸣很生气。

      故事上说这个是墨粉经机器充电过程电离空气中的氧气产生的臭氧。

      这种气体只有一种好处,就是保护地球,减少太阳辐射的危害。但它对人体本身没什么好处,会对人体粘膜造成【创建和谐家园】,容易引发哮喘、鼻子过敏、头晕和呕吐。

      “这些个死鬼子!”刘国平愤怒了,“我得写个报告说一下这事...呃...”

      “没必要还是少用,而且这种东西多了,也浪费纸。”李一鸣颇为赞同地说道,因为他感觉这种机器就是山会海的帮凶,表面上提高效率,其实还不知道助长什么风气。

      刘国平脑子里可不是想这个,他是想起自己写这报告估计得得罪人了,听到李一鸣的话,奇怪地看了看他:“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的?”

      “我百~万\小!说多的,很多书。”

      “好吧,看来我也得多看点,你看的是什么书?”刘国平颇有兴趣地问了起来。

      “有用的书都看,有用的知识就记下来,都在...脑子里记着,我以后会写下来。”李一鸣认真地说道。

      “行了国平,这时间不早了吧?”

      “嗯,我看下车子到了没,今天正好是司机去和平宾馆要接个人,我们顺路,不算占便宜。”刘国平关机器关电。

      “对了,国平,想个办法,晚上住到和平宾馆的事。”李建国开口说道。

      “我打个电话。”刘国平点点头,“不过建国,刚才我就想问你,这太费钱了吧?”

      “带着一鸣我担心不安全,又不是成天住,晚上喝了酒干脆就住那里。”李建国拍了拍包,“存折还有钱都带着,该花的钱得花!”

      刘国平点点头。

      “多少钱?”李一鸣问道。

      “九块一床,两人间的。”刘国平看看李一鸣,“你爸四天工资,带上你就是八天,你说呢?”

      “那我来给吧!”李一鸣从包里摸出钱,两张大团结,“十八块,我给他二十,让他找我一张两块。”

      说着看向父亲:“爸,其实是赚的。”

      李一鸣刚才脑子里飞快算了一笔账,现在的和平宾馆,也许三十年之后就是比较高级的酒店,住一天也许要一千块,但现在自己换回来的两块钱,如果留到那个时候,可以住三晚。

      这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可以与之相比的是另几个故事中的经济段子:

      二十多年后,有几个老外各带了一百万美元来中国玩一年。

      一个把美元换成了人民币,在中国吃喝玩乐花了六十万,然后把剩下的钱换回了一百万美元。

      另一个先买了房子,也剩下六十万人民币,他也花完了,走的时候卖了房子,换回了几百万美元,至于几百万,那得看他买的是哪的房子。

      还有的是买了普洱茶,买了大蒜,买了姜,买了什么石头......然后同样一年花了六十万,回国的时候带的钱都比来的时候多很多。

      李一鸣注意到这些段子里没有一个人是买一堆电子设备的,也没有人买一堆车子。

      这里头,肯定有很不正常的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00: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