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风流青云路》-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自从上一次苏星晖打了骆名安,落了金泰和的面子之后,金泰和便对苏星晖恨之入骨,一直想着怎么报复他呢。

      可是今天看到张县长对苏星晖这样的态度,金泰和对于该如何报复苏星晖,就得再好好谋划一下了,要是触怒了张开山,他的日子也未必好过了。

      车行不过十几分钟,就到了野猪沟,方有财等村干部又是领着几十号村民在村口迎接呢,一看桑塔纳开了过来,他们一起大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张开山眉头一皱,对陈宏富道:“让村里以后不要搞这样的花架子了,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强。”

      陈宏富讪笑道:“张县长,这也是老百姓的一片心意。”

      张开山皱着眉,没说话,下车之后,他总算是没给村干部难堪,和颜悦色的跟他们握了手,便直奔养殖场的工地而去了。

      养殖场的绝大多数建筑都已经完工了,由于是养殖场,倒也没有装修的工序,直接让那些野猪、野鸡、竹鼠住了进来。

      这段时间村里组织村民又抓了不少野物回来了,养殖场里鸡飞猪跳,热闹非凡。

      张开山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一观看了猪舍、鸡舍和鼠舍,饶教授一直从旁讲解。

      这些野物一年能够繁殖几次?每次生几只?吃些什么饲料?一年需要多少成本?能够卖出什么价格?这些问题张开山都问得很详细。

      张开山年轻的时候在农村工作过好几年,对养猪、养鸡什么的倒不陌生,不过这些野物该怎么养殖,他还不太清楚,但是他问的问题还是比较专业的。

      饶教授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张开山算了一下,这个养殖场办得好的话,一年利润相当可观呢。

      养殖场引进了几头优良母猪种猪长白猪,用健壮的公野猪与之配种,一年不到就可以产一胎,一胎可产下十只左右的小猪仔,这种猪仔就是最终的出栏产品特种野猪。

      特种野猪食性杂,各种青草、红薯、苞谷,甚至红薯藤、苞谷杆、苞谷芯都可以作为它们的饲料,少量添加一些精饲料和添加剂补充微量元素即可。

      算下来,各种成本不会超过一斤三块钱,可是江城惠民贸易公司跟他们签订的合同里的收购价是十块钱一斤的出栏价,这就是两倍还多的利润啊。

      一只特种野猪大约不到十个月就可以出栏,出栏体重平均在一百八十斤左右,也就是说,一只特种野猪的利润就可以达到将近一千块钱。

      以现在养殖场一年出栏五十只特种野猪计算,光这一块的利润就可以达到四五万。

      随着以后养殖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个利润当然会越来越高。

      而野鸡、竹鼠的利润率也绝不会低于野猪,甚至比野猪还高,因为它们的繁殖率比野猪高得多,生长周期却比野猪要短得多,繁殖快,出栏快,肉的价格还要远远高于野猪肉,利润能不高吗?

      另外,野鸡和竹鼠的皮毛也是相当名贵的,经过加工之后,它们的附加值也是相当高,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利润。

      第四十三章 这个项目不错

      比如竹鼠,它有着啮齿动物特有的高繁殖率,它一年四季都可以【创建和谐家园】,配种之后大约不到六十天就可以产仔,一胎能够产仔十几只,大约过几十天,这些幼仔就能够长到两公斤左右,又可以开始繁殖了。

      这样的速度,在没有天敌的养殖场里,一对竹鼠一年就可以繁衍成一个几百只竹鼠的大家族。

      竹鼠的食性也很杂,只要是纤维比较粗大的植物,各种草、竹子、甘蔗梢、树枝等等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另外再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打打疫苗,这就是全部成本了,平均一斤的成本也就几块钱。

      而惠民贸易公司跟养殖签订的合同里竹鼠的收购价格是四十块钱一斤,一只竹鼠出栏的重量平均在四五斤左右,它能产生的利润就是一百多块。

      想想吧,这个养殖场一年至少能够出栏竹鼠几百上千只,这就又是好几万的利润,等以后规模扩大了,利润也会越来越高。

      总而言之,就以现有的规模来计算,这个特种养殖场一年能够产生的利润有可能达到十几万,这对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子来说,是一个天数字了。

      张开山是一个很务实的领导,他当然听得出饶教授的话里并没有什么水份,都很实在,他当然也看得出这个养殖场确实是前途光明。

      这让他很高兴,对于他这样一个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来说,猛虎岭无疑是一个工作的难点,为了把这里的工作搞上去,他以前想过很多办法,却都不奏效,现在看来,猛虎岭脱贫致富有望了。

      看完了养殖场,张开山又去了村委会,看了看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竹编。

      距离上一次宋巧丽来收竹编,已经有十来天了,现在新生产出来的竹编又有了好几百件了,随着夏竹毫不藏私的传授,以及那些妇女们长期的编制,她们的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高。

      这一批生产出来的竹编,工艺复杂度比上一次有了长足的进步,附加值就要比那些简单的竹编高得多了,下一次宋巧丽来收竹编的时候,一定会相当惊喜的。

      张开山听说竹编厂第一批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五千多块,他很有些惊讶,在他印象里,苏星晖找到这条路子才不满一个月吧,居然就有了这样的成绩,这太让他意外了。

      在听夏兰介绍,村里第二批竹编只怕能卖到一万多块钱的时候,张开山就更加惊讶了。

      张开山得知这竹编厂的所有员工都是妇女的时候,他表扬夏兰这个妇女主任的工作做得好,不过夏兰当然不会贪天之功为己有,她说这都是苏星晖找来的路子,让她们这些妇女也能创造价值了。

      夏兰大胆的在张开山面前开玩笑说,自从村里办起了养殖场和竹编厂,原来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都好做得多了,原来天一黑,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就都上床了,现在她们都忙着挣钱呢。

      夏兰的话让张开山开怀大笑,这话虽然有点糙,可是理却不糙,原来村民们缺乏娱乐,又没有挣钱的路子,晚上不进行制造人类的活动还能干什么呢?现在他们有了挣钱的希望,谁不希望多挣点钱呢?

      张开山笑过之后,深有感触的说,看来一切问题的基础都是经济啊,经济搞好了,许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张开山又问赵忠福,以后村里有了钱,准备怎么用啊?

      赵忠福说,苏主任跟他们提出了建议,养殖场和竹编厂的利润积累,除了进行扩大再生产之外,要对村里的基础建设进行投入,另外,还要在村里办起阅览室,修篮球场,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生活,让村民们多学一些知识,个个都成为技术员。

      张开山惊讶的道,你们真打算这么做?

      赵忠福点头说,他们觉得苏主任的建议非常好,等以后有了钱,他们就这么办,既改善村民的生活,又可以提高村民的素质。

      张开山赞赏的看了苏星晖一眼道,你们这个想法非常好,致富了只是实现了物质明,光这是不够的,还要实现精神明,只有物质明和精神明双丰收,才是社会主义啊!

      张开山又问罗平和黄传勇两位教授说,你们二位不是说野猪沟适合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吗?都适合种植哪些经济作物呢?或者说,种植哪些经济作物能够获得最大利益呢?

      罗黄两人对视了一眼,还是罗平开口说,我们觉得以野猪沟的条件,种植一些中药材是最好的,这些中药材价值高,特别是杜仲,我们在野猪岭的西南麓发现了一片野生杜仲林,如果能够扩大种植面积,以后一定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的。

      杜仲既是一种珍稀乔木,又是名贵中药,价值非常高,大面积野生林在中国很少见,不过这次罗黄两人在猛虎岭就发现了一块数百亩的野生杜仲林,这是一个非常让他们欣喜的发现。

      不过他们希望能够大面积的人工种植杜仲,以对杜仲形成有效的保护。

      因为杜仲的药用部位是树皮,一些人取皮都是胡乱割取,对杜仲树造成了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它枯死,再加上杜仲生长期太长,容易被其它速生乔木挤压生长地,这就是杜仲濒危的原因了。

      要有效保护杜仲,就需要大面积人工种植,另外还要合理割取树皮,不至于真正伤害到杜仲。

      张开山听了沉吟道,种植杜仲吗?

      罗平说,野猪沟这一带是海拔数百米的山地,气候宜人,四季温暖温润,是非常适宜杜仲生长的,只不过杜仲的生长期太长,一般要十五到二十年,至少要到十五年以后才能受益。

      张开山说,这受益期是不是太久了一点?

      罗平连忙说,受益期是久了一点,不过等长成之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在杜仲林里还可以间植其它的草本中药材,基本上每年都可以受益。

      这样做的话,既有短期受益的项目,也有长期受益的项目,是非常合理的经济发展道路。

      张开山又问,那杜仲的育苗栽种难度大不大呢?

      罗平道,难度并不大,以野猪沟的气候条件,可以让村民们到那片野生林去收集杜仲树种,在十一月间育苗,一年多之后就可以定植了,他们到时候会在现场对具体的技术环节进行指导的。

      黄传勇补充说,这个项目完全可以让他们学校向上面申报成一个杜仲种植、保护基地项目,可以要到不少拨款呢,因此,除了人工之外,基本上可以不需要地方投资多少。

      只要前期不需要太多投资,等杜仲定植之后,就更加不需要太多投资了,只等十五年以后,就可以受益了。

      罗平和黄传勇为了促成这个杜仲保护项目,也算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了,由于野生杜仲林的珍稀,这个项目是很有希望得到上级支持的,这点他们很有把握。

      张开山听了之后,沉吟良久,点头说,我觉得这个项目不错,很有前景,这就辛苦你们两位拿出一个考察报告了。

      罗平和黄传勇都很开心,这个项目当然不能由他们江城农业大学一家来申报,必须要县政府跟他们一起申报,现在张开山的这种态度,意味着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走出了第一步。

      张开山又说,还要麻烦你们两位对猛虎岭其它地方也做一个全面的考察,看看哪些地方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罗平和黄传勇自然也是连连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件事情他们本来就一直在做,作为农业大学的教授,除了对植物进行研究之外,帮助地方发展农业,也是他们的职责之一。

      今天的考察,让张开山非常欣慰,作为上俊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他虽然是县委常委,可是现在在县里的地位并不重要,甚至是或多或少的被边缘化了,他一直希望改变这样的状况。

      可是这样的状况想要改变却并不容易,九二年随着邓公的南巡,经济建设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很多地方领导却是缺乏思路。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唯gdp论,gdp怎么增长最快?那当然是招商引资了,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全民招商的奇观,在上俊县当然也不例外。

      现在的上俊县,也涌现了一股招商热潮,在县城东边的新城乡,大批良田被铲平,开始修建厂房,可是招进来的这些企业,许多都是修了个厂房,就开始找银行贷款,贷到款后就不见人影了。

      这种情况让张开山很忧虑,现在上俊县招来的企业能够正常开工生产的没几家,大部分都只征了一块地,然后就放在了那里。

      张开山一直想从自己分管的农业上打开一道突破口,毕竟上俊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县领导现在都热衷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可谓雄心勃勃,谁会看一眼农业呢?

      第四十四章 座谈会

      发展农业,投入是非常大的,可是见效慢,而且增加的gdp也少,哪怕粮食亩产每亩增加一百斤,以现在的价格,每亩也就一二十块钱,这也太少了。

      哪怕全县几十万亩农田平均每亩增产一百斤,能增加多少gdp?也就几个工厂创造的gdp,可是平均增产一百斤,谈何容易?那样的投入大了去了,这笔账县领导们是会算的。

      因此,农业是被逐渐边缘化了,哪个县领导都想着多创造一些gdp,多出政绩,他们好升官呢。

      张开山有时候在想,gdp当然重要,可是该怎么获得gdp呢?上俊县这个没有太多工业基础的地方,是不是有更好的途径来发展经济呢?

      可惜,张开山的意见并不受重视,他想要大力发展农业的想法也被忽视了。

      现在,他终于从猛虎岭这个全县最穷的乡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希望,看到了农业产业化的可能性,这让他怎么能不欣慰?

      想到这里,他不禁用赞赏的目光看了看苏星晖,这一切,都是这个年轻人带来的,苏星晖思路清晰,行动力强,正是他的闯劲,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给猛虎岭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啊!

      所有人都看到了张开山的眼神,都看出了他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他们各怀心思,有的高兴,有的庆幸,有的惶惑,有的不安。

      只有苏星晖自己,倒还是宠辱不惊。

      张开山看向了陈宏富道:“宏富同志,那我们就回乡政府吧。”

      方有财连忙道:“张县长,您一定要留在我们野猪沟吃一顿午饭啊!”

      张开山笑道:“方支书,今天就算了,等你们真正富裕了,我一定会再来这里,在你们这儿吃一顿饭的!”

      回到乡政府,张开山让乡政府食堂准备一顿简单的工作餐,为了赶时间,陈宏富吩咐黄嫂下了一锅面条,面条里打了荷包蛋,下了肉丝,再撒点葱花,倒也是滋味非凡。

      吃完了面,张开山在乡政府会议室里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跟乡领导们还有几位江城农业大学的专家一起讨论了猛虎岭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苏星晖当然也参加了会议,另外,县政府的几位工作人员和那位地区党报的通讯员也列席了会议。

      其实现在猛虎岭的经济发展道路已经让人看得比较清晰了,主要是发展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业,把猛虎岭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利用起来。

      张开山让乡领导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陈宏富、董建树和李茂发几人这段时间接触苏星晖和饶教授等人比较多,也能够说出个一二三,大体思想就是组织全乡群众搞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业,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他们说的话让张开山也是连连点头,而另外一些乡领导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就不可能提出什么有用的见解。

      张开山又看向了苏星晖道:“小苏,你也说说你的意见吧。”

      苏星晖沉吟片刻之后道:“张县长,各位领导,饶教授,罗教授,黄教授,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要请各位指正。”

      “现在野猪沟一个村搞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销路还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我们整个乡都这样搞,以后产量大了,销路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过没有?”

      所有人都沉思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地方都遇到过这个问题,比如陈宏富的家乡就曾经大量养长毛兔却卖不出去,吃了大亏。

      苏星晖接着说道:“我们在产业布局之前,就应该提前考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当然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搞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乡领导们骚动了起来,这个名词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比如我们在大面积种植中药材之前,就可以考虑引进一个制药厂,在我们这里建设生产基地,比如我们要大面积种植柑橘,就可以引进生产罐头或者果汁饮料的厂家”

      苏星晖继续侃侃而谈:“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产业链,我们种出来的经济作物直接在本地就可以消化,这样的话,哪怕是市场上销路不畅,我们的产品也不愁卖不出去,还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金泰和不禁开口反驳道:“你这有点想当然了吧?那些工厂是你家开的吗?你说引进就引进?”

      金泰和说话的语气有点问题,让张开山都不禁一愣,看向了他。

      金泰和注意到了张开山的眼神,他也感觉到自己的语气有些不对,又开口解释了一句:“我这是对事不对人,在做事情之前总要把困难想到前头。”

      他不解释还好,他这一解释,让乡政府的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看向了他,谁不知道他和苏星晖之间的矛盾呢?谁又不知道金泰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苏星晖坦然笑道:“金乡长说得很好,我们做事情之前确实要把困难想到前头。我说的引进加工厂,也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我们这些农产品的销路。”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把农产品运到外地,直接卖出去,但是大家知道,一来销路不确定,二来农产品直接卖掉,附加值是最低的,想要真正让农民富裕起来,还是要提高附加值,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自己建加工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附加值。”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16: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