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董建树问道:“行情怎么样?可不能亏本。”
董建树也知道以前有农民搞特种养殖亏本的事情,因此有些担心。
苏星晖笑道:“董乡长,您就放心吧,我表哥去打听了,野猪肉的价格至少是家猪肉的两三倍,野鸡肉价格也差不多,竹鼠就更贵了,最少几十块钱一斤,这些东西养起来成本都不会很高,绝对是有利可图。”
九二年的时候,一斤猪肉市场价大概在五块钱左右,野猪肉价格是家猪肉价格两三倍的话,一斤就是十几块,那么毛猪出栏价最少也有十块钱一斤,这个价格很高了。
一头野猪养到一百五到两百斤出栏的话,就可以带来一两千块钱的收入,扣除成本,最少也能赚上千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野鸡和竹鼠的价格也让几人很满意,特别是竹鼠,如果能够卖到几十块钱一斤的话,一只竹鼠可以养到三四斤,这样,一只小小的竹鼠都能带来两三百的收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了。
几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神里的兴奋。
李茂发道:“书记,乡长,看来这事有搞头啊!”
陈宏富点头道:“当然有搞头,现在就是讨论是让集体搞还是个人搞的问题了。”
这个养殖场是集体搞还是个人搞区别还是很大的,董建树和李茂发都沉思起来。
董建树在思考的时候就习惯抽烟,他掏出烟盒,给陈宏富和李茂发一人扔过去一根,向苏星晖扔的时候苏星晖还是摆手婉拒了,他确实不抽烟。
三根香烟同时被点燃,房间里升起了袅袅的烟雾,董建树问道:“陈书记,你是什么意见?”
陈宏富道:“我的意见还是集体搞,让野猪沟村委会出面,这样集体的收入可以多一些,个人搞的话就只有搞的那个人有收入,对其他村民没有多少好处。”
董建树点头道:“我同意。”
李茂发同样也点头同意了。
陈宏富转头对苏星晖道:“小苏,说说你的看法,你觉得是让集体搞还是让个人搞比较好?”
陈宏富如此重视苏星晖的意见,证明苏星晖最近的出色表现已经在他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搞养殖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苏星晖出的主意,找的路子,那么苏星晖的意见当然就更重要了。
苏星晖沉吟片刻,清了清嗓子道:“陈书记,我也同意您这个让集体搞的意见,我认为,现在让集体搞比让个人搞是有更多好处的。”
陈宏富一下子来了兴趣:“那你说说,让集体搞有哪些好处?”
董建树和李茂发也都看向了苏星晖。
第十八章 热烈欢迎
苏星晖道:“现在让个人搞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野猪沟的老百姓太穷,而搞一个养殖场虽然说投入不算大,可是也不是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再说了,让老百姓自己搞他们肯定会有疑虑,担心搞养殖场会不会亏本。”
几人听了都点头表示同意,现在在农村里做这样的工作确实比较难,老百姓对干部的信任感不强,明明是好项目,可是你强行让他去搞,他反而会有逆反心理。
“让村委会先带头搞,把养殖场办起来,养殖场的人工可以请当地的老百姓,这样也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等养殖场赚钱了,让老百姓看到它的前景了,那个时候老百姓自然就会跟着搞的。”
苏星晖的话逻辑分明,让几人都是连连点头。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这个养殖场一直由村集体来搞,把它做大做强,以后让村里所有的老百姓都成为养殖场的股东,每年进行分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产生规模效应,以免产生无序竞争和重复投资,这样能够提高利润率。”
董建树眼前一亮道:“你这个想法不错,很新颖。”
村民成为村办企业的股东,这个办法其实已经有一些农村在使用了,不过在上俊县,这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董建树作为乡长,自然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发展经济,虽然他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可是听了苏星晖的话,他还是听得出好处的。
陈宏富和李茂发也在思索着苏星晖的话,他们也都缓缓的点着头。
陈宏富沉吟片刻之后道:“行,那我们下午去野猪沟村,看看他们村委会是什么意见吧。对了,小苏,那个竹编的事情联系得怎么样了?”
这话让董建树和李茂发都是一愣,竹编又是怎么回事?
苏星晖道:“我已经联系好了江城江南区工艺品商店的经理,她说过几天有时间就到野猪沟村看一看,看看那里的条件,还有编竹编的人,如果一切合适的话,她就会跟竹编厂签长期供销合同的。”
陈宏富高兴的点头道:“那太好了,没想到你办事的效率这么高啊,这才几天啊?几件事情都办好了。”
董建树问道:“竹编又是怎么回事?”
苏星晖向他解释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自然又让董建树和李茂发开心不已,这又是一条相当不错的财路啊。
陈宏富又道:“那你请来的这位饶教授,他来这里考察,传授养殖技术,我们需不需要支付一些报酬?”
苏星晖想了想之后道:“我觉得应该感谢一下,不过给报酬饶教授可能不会收,我到时候问一下吧。对了,陈书记,董乡长,下午得让畜牧站派个技术员跟着到野猪沟去一趟,可以跟饶教授学习一些养殖技术,以后出了什么问题就不用总去找饶教授了。”
陈宏富和董建树都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董建树道:“行,我马上就通知畜牧站。”
看看时间还早,陈宏富让大家都休息一下,等饶教授和余高山起来之后一起去野猪沟。
回到自己的宿舍,苏星晖看到万兴安正躺在床上百~万\小!说,万兴安一见他,把书放到一边问道:“星晖,这两天你去江城干什么了?今天中午好像乡里搞得挺热闹似的。”
苏星晖也往床上一躺,今天坐了这么久的车,他也有些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他对万兴安道:“那天去野猪沟,我出了个点子,就是搞特种养殖,养殖一些野猪、野鸡、竹鼠什么的,陈书记就让我去江城找路子,我今天把这方面的专家还有相关的老板请来了,准备下午去野猪沟考察一下。”
万兴安听了苏星晖的话,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是乡农经站的,按理说,这样发展农村经济的点子应该是他想出来的,可是他工作了三年都没有想出这个点子,却被苏星晖想出来了,不仅如此,他还找到了路子。
其实这并不怪万兴安,他在农经站也不过是个普通工作人员而已,领导都没想出什么点子,他的眼界自然也不会开阔到哪里去,不过他就是觉得心里不舒服,因为苏星晖的身份跟他一样,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而已。
万兴安闷闷的说道:“那你厉害了,以后领导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苏星晖能够了解万兴安的心情,他笑着对万兴安道:“兴安,这对你也是好事,野猪沟要是真的办起了养殖场,你们农经站的事情肯定会越来越多,你们的地位也会变重要了啊!”
万兴安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苏星晖毕竟是党政办的,跟养殖场并不对口,以后这些具体的工作,比如协调、指导还不是要他们农经站来,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他高兴的点头道:“这么说我也得感谢你了!”
苏星晖道:“感谢谈不上,我只希望猛虎岭的经济能够在我们的努力下发展起来。”
万兴安憧憬的道:“是啊,现在全国的经济都在发展,啥时候咱们猛虎岭也富裕起来的话,该多好啊!”
下午两点多钟,饶教授和余高山都休息好了,由陈宏富、董建树、李茂发、苏星晖陪同,几人一起骑自行车去了野猪沟,同行的还有畜牧站的一名技术员,名叫张小川,他今年也很年轻,只有二十五岁,是地区农校毕业的。
饶教授虽然年纪最大,可是他是搞农学出身的,身体非常好,骑起自行车,走起山路来一点儿都不含糊,其余几人当然就更没有问题了,一行人走得很快。
陈宏富带着歉意对饶、余两人道:“饶教授,余老板,今天真是怠慢了,咱们这是乡下地方,连台好点的车都没有,只能委屈你们骑自行车了。”
饶教授道:“这算什么?前些年,我到下面市县去搞实验,一百多公里的路都是骑自行车呢,现在还有班车可坐,条件已经好得多了。”
余高山也道:“陈书记,我在家里也就是个农民,骑自行车都是骑惯了的,你就别客气了。”
一路说着话,倒是很快就到了野猪沟了,来之前,陈宏富给村委会打过电话,结果一到村口,好家伙,好一副盛大的欢迎场面啊。
以方有财、赵忠福、夏兰、高大平等村干部为首,至少两三百人在村口摆出了欢迎的架式,如果不是临时通知,只怕他们还会让欢迎的人群都拿起红绸打起锣鼓跳起舞来欢迎了。
看到陈宏富一群人到了,在方有财的带领下,所有野猪沟的村民都喊了起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野猪沟搞出来的欢迎场面,让陈宏富感觉到很有面子,他笑呵呵的说:“这个方有财,组织能力还不错嘛。”
饶教授道:“陈书记,这个搞得太隆重了吧,不该这样搞的。”
陈宏富笑着说:“没事的饶教授,这是乡亲们听说有省城的专家和老板来帮他们致富了,他们心里高兴,要不然也不可能来这么多人。”
陈宏富说得还真没错,要不是这件事情,方有财他们还真的难以动员出这么多人来欢迎,这几天,他们已经在村里把搞养殖场和竹编厂的事情跟村民们通了一下气,让他们做准备,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
大家都没想到,乡政府的动作竟然这么快,这么两天就有结果了,因此,今天中午他们各家各户一说,大家都很兴奋的就跟着出来欢迎了。
在两三百人的簇拥下,一行人来到了村委会,村干部跟着他们进了村委会的办公室,其他村民们只能在外面围观了。
在这么多人中,苏星晖一下子就发现了一双特别热辣辣的目光,那就是夏竹的,她一直跟在夏兰身后,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苏星晖只能对着她笑了笑,没想到这一笑就让她的脸上飞起了红云。
夏兰和高大平给所有人都沏了茶,陈宏富向村干部们介绍了饶教授和余高山的身份,方有财高兴的点头道:“欢迎欢迎,你们是咱们野猪沟的贵客啊!”
陈宏富问道:“有财,你们这几天有没有做什么准备?”
方有财点头不迭:“有准备有准备,这几天我们动员了全村的男丁,抓了一窝野猪、十几只野鸡,还有十几只竹鼠,都是活的,就养在了村里原来养牛的牛棚里。”
饶教授马上就来了兴趣:“真的?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
就这样,一行人【创建和谐家园】都没有坐热,就又赶向了村里的牛棚。
村里的牛棚占地面积不小,原来大集体的时候是村里养牛的地方,后来搞包产到户,村里不养牛了,牛棚就闲置了起来,现在倒正好用来暂时安置这些抓到的野物。
牛棚离村委会不远,一行人也就几分钟就走到了,那些围观群众也都跟在了身后。
第十九章 传授技术
一到牛棚,大家便听到了一阵鸡飞狗跳的声音,饶教授笑道:“这些家伙还挺欢的嘛。”
赵忠福道:“是啊,主要是那些野猪,性子挺烈的。”
这窝野猪一共有十一头,两头大的,九头小的,它们被关在一间比较大的牛舍里,牛舍里投喂了一些青草、红薯等食料,那两头大的当然是一公一母,体重看上去都在一百多斤。
两头大猪精力十分旺盛,一刻不停的在牛舍里奔跑、冲突,不时还会冲撞牛舍的砖墙,似乎想要把墙给撞倒,它们好逃出去,幸好这牛舍当初修建的时候还是比较坚固的,它们还撞不倒。
大家站在铁栅栏门外观看这窝野猪的情况,那头公猪看到有人来了,它挺着长长的獠牙就冲向了铁门,倒也是威势十足,不过栅栏门是铁的,它当然撞不开,不过也把大家吓了一跳。
赵忠福说起了捕捉到这窝野猪的过程,他们是在野猪经常路过的路上挖了一个大陷阱,先用陷阱抓到了那头大公猪,然后顺着公猪的痕迹找到了它的巢穴,然后把它一家子一的。
在隔壁两间牛舍里,养的是野鸡和竹鼠,一样有十几只,由于牛舍的墙只有一米多高,上面是空的,所以这两样都是暂时用铁丝笼子关着的,这就可以保证它们跑不出去,笼子里也都投喂了食物。
对于野猪沟的村民来说,现在这些野物都是宝贝,是他们以后走上致富道路的希望。
饶教授看了这些野物,连连点头,说起了养殖它们的一些技术要点,比如该如何修建养殖场,公野猪该跟怎样的母猪交配,野鸡该如何育雏、脱温,竹鼠生活的气温应该在什么范围之内。
几位村干部都听得很入神,而乡畜牧站的技术员张小川则拿出了笔和纸,不停的记录着饶教授说的话。
苏星晖站在了人群后面,夏兰走了过来,她笑着对苏星晖道:“大学生,你挺有本事的嘛,这么快就找来了专家和老板。”
苏星晖笑道:“哪里,也是我运气好。”
夏兰问道:“那给竹编厂找销路的事情,有没有什么眉目呢?”
搞养殖场的事情,虽然也能给村里带来好处,不过竹编厂直接跟夏兰的工作有关系,因此,她对这个更关心。
苏星晖点头道:“还真有一点眉目了,我联系了江城一个工艺品商店的经理,她看了那些竹编,很感兴趣,说过几天到这里来现场考察,如果条件合适,就跟你们签合同。”
夏兰大喜过望:“你说的是真的?”
苏星晖道:“当然是真的了,我骗你干什么?”
夏兰道:“那太谢谢你了!夏竹,过来!”
夏竹就站在牛棚外面关切的注意着这里,一看夏兰向她招手,她连忙过来了。
夏兰道:“夏竹,你可得好好谢谢小苏干部,他这次到江城不但跑了养殖场的事情,还联系了竹编厂的销路!咱们的竹编厂,办起来没什么问题了!”
夏竹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她的脸变得通红,她的呼吸也急促了起来,她猛地向苏星晖鞠了一躬道:“谢谢你,小苏干部!”
苏星晖道:“别这样叫我,就叫我的名字吧。”
夏竹点了点头,然后对夏兰道:“兰姐,那我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爸妈了。”
说完之后,夏竹便转身飞快的跑了,这让苏星晖不由得有些愕然。
看出了苏星晖的疑惑,夏兰叹了一口气道:“苏星晖,你可能还不知道,你带来的这个消息对夏竹来说意味着什么。”
夏兰说了夏竹的事情,原来,夏竹的父亲,也就是夏兰的叔叔,去年上山采药的时候摔下了山崖,如今半身不遂,家里全靠她的母亲种着几亩薄田来养活一家人,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日子过得很艰难。
今年,夏竹高中毕业了,她母亲想把她嫁出去,媒人给她说了一门亲事,是邻乡绿岭乡一个村会计的儿子,绿岭乡自然条件比猛虎岭好一些,那个村干部家里条件不错,这门亲事让夏竹的母亲很满意。
等到那个村会计的儿子上门来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残疾人,他有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是一个瘸子,连小学都没毕业,夏竹这么好的条件,怎么愿意嫁给一个瘸子,她马上就表示了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