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风是叶的涟漪》-第3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那个时代,一切都是随机和碰巧的。

      在去外婆家的这条路上,涛涛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跟随母亲不知道走过多少遍这条路,从头门出来,顺着东头走出村子,在经过村里的学校和卫生室之后,一直顺着水渠走,水渠的尽头便是外婆家的村子尹家村,而外婆家就在村子的最东头。

      当冬梅蹦蹦跳跳的带着孩子走进母亲家时,却发现门是虚掩着的,家里没有一个人。

      那个时代,由于大家都穷,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人出去后,门一般都是不锁的。

      冬梅想,父母一定是去地里忙农活了,而弟弟军军爱作生意,估计去县城作小买卖去了,哥哥早就和父母分了家,住在了新尹家村。

      正当冬梅为春梅去哪儿了疑惑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走了进来。

      当初冬梅在怀孕和带小孩,忙不过来的时候,春梅过来帮姐姐了不少的忙,所以身为姐姐的冬梅,更加的关心妹妹的人身大事。

      当冬梅看到春梅穿着一条喇叭裤,推着自行车走进来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妹妹真的是太漂亮了。

      她冲上去紧紧的把春梅楼在了怀里。

      两个孩子见了小姨也高兴冲了过去,嘴里甜甜的喊着:“春梅姨,春梅姨……。”

      春梅激动的看着姐姐说:“姐,几年没有见了,我怎么觉得你变年轻了,比我还年轻?”

      冬梅笑笑说:“我都三十几的人了,哪里有你二十几岁的人年轻。”

      春梅拉着冬梅往屋子里走说:“你脸上的皮肤怎么变的这么白,这么嫩,以前在家用雪花膏的时候,没有这么白,老实告诉我,你用的什么擦脸油?”

      冬梅摸摸自己的脸蛋,然后再摸摸妹妹的脸蛋,自己的脸蛋是比她的嫩点,她说:“我脸上就抹卫国单位发的劳保油。”

      春梅说:“老保油是好油啊。”

      冬梅说:“单位的人都说老保油不好,抹上脸黑,你还说我脸白了呢?”

      说完,两个姐妹笑着坐到了火热的炕上。

      春梅找过来了一面镜子,把镜子放到了两个人的面前。在镜子里,冬梅惊奇的发现,自己和妹妹相比,脸上的皮肤真的比妹妹白,也比妹妹嫩。

      冬梅百思不得其解,还以为真的是单位发的老保油比农村人用的雪花膏效果好。

      而实际情况是,冬梅自从离开了农村之后,就很少在太阳底下劳动,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屋子里面,风不吹,日不晒,自然要比天天在地里劳动的妹妹皮肤好了。

      看到此情此景,春梅吵着嚷着,让冬梅送给他几瓶劳保油,并说自己以后再也不用雪花膏了。

      雪花膏其实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护肤品,按道理要比石油工人用的老保油好的多。

      雪花膏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它擦在脸上会立即消失,在雪与皮肤上融化而相似,故此得名。

      听到姐姐答应给自己雪花膏了,臭美的春梅高兴不已,索性从热炕上站了起来,在姐姐的面前秀着自己的喇叭裤道:“姐姐,你看这喇叭裤怎么样,好看不?”

      冬梅看着妹妹修长的【创建和谐家园】道:“好看,腿直了,穿上就是好看,你从哪里买的?”

      春梅在冬梅面前扭了一圈道:“我在合作社里干了几个月,才攒钱去县上买了这条喇叭裤呢?”

      听到积攒了几个月的钱才买到喇叭裤,冬梅心想这裤子一定贵的离谱,肯定是被卖衣服的老板给坑了。

      于是,她给春梅说:“以后买好衣服别在县城买,倒了好几手呢,价格肯定贵,下次你要买裤子,把你的尺寸告诉我,我从单位回来的时候,经过省城,我去省城的康复路批发市场给你买,那里是进货的第一手,最便宜的。”

      春梅听了,忙点点头说:“康复路,我也听过,下次你一定再帮我买条喇叭裤。”

      话毕,春梅索性找来了纸和笔,把自己的腰围和尺寸全部详细的写在了纸上。

      冬梅接过春梅的纸张,仔细的看着说:“年轻女子,就是身材好。”

      春梅笑笑说:“姐姐,你也买一条喇叭裤呗。”

      冬梅连忙摇摇头道:“我都三十出头的女人了,老了,哪里像你们小年轻天天追求时尚。”

      旁边专心听大人说话的涛涛赶忙插嘴道:“妈妈,我也年轻,给我也买一条喇叭裤吧。”

      冬梅听了道:“你小姨还年轻,你都老了,穿不成了。”

      听妈妈说自己老了,涛涛怎么也想不通,小姨比自己大,怎么还年轻,自己这么小,确老了呢。

      不一会,冬梅爸拉着架子车走进了大门,冬梅妈也跟在后面,抗着锄头走了进来。

      当老两口看到女儿和两个外孙,高兴的嘴都合不拢。

      冬梅妈把女儿楼在怀里,欣慰的说:“冬梅啊,你算是嫁对人了,咱们农村人苦啊,在地里,没日没夜的干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对咱们庄稼人来说,只要走出了农村,就代表着胜利。”说完,冬梅妈慈祥着打量着冬梅的脸蛋。

      在那个计划经济刚刚结束不久,买粮食还要靠粮票,农业机械化严重落后的的年代,农村人的生活相比现在要苦很多很多。

      这话到是说道冬梅心理去了,可是旁边的春梅听到母亲的这话却心理不爱了,她哼了一声,坐在旁边表示很不服气。

      冬梅妈转过头来,对着春梅说:“我说闫宁你就算了,我和你爸都不看好,媒人给说了王村一个小伙,在粮站工作,你去相相啊!”

      春梅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道:“王村的小伙我上学的时候就见过,衣服上永远都打着补丁,还不爱干净。”

      冬梅妈说:“那是过去,家里面娃多,没有衣服穿,现在好了,人小伙在粮站工作,吃商品粮,没谁穿的好,脚上穿的布鞋,连土都不沾。”

      春梅索性躺了下去,睡在炕上道:“哪怕他天天换布鞋呢,我就是对他没感觉,你说没有感觉,在一起砸过呢?”

      冬梅妈反驳道:“那闫宁就有感觉了,我真理解不了你们年轻人的感觉到底是个啥东西?”

      ¶¬Ã·Âè̾ÁË¿ÚÆø£¬¼ÌÐøµÀ£º¡°ãÆÄþËäÈ»¸ö×Ӹߣ¬¿ÉËûÊǼÒÀïµÄÀÏС£¬ÉÏÃæÓÐÈý¸ö½ã½ã£¬¸¸Ä¸ÀÏÀ´µÃ×Ó£¬ËûÒ»¶¨±»¸¸Ä¸¸ø³è»µÁË£¬ÎÒ»¹´òÌý¹ýãÆ´åµÄÈË£¬ãÆÄþÕâС×Ó»¹´òËû°ÖÄØ£¿¡±

      春梅突然坐了起来,挺着胸膛说:“我就不信,将来结了婚之后,她敢打我。”

      冬梅妈摇摇头道:“我的好娃娃呢,狗改不了吃屎的路,他现在都打他爸,将来还不敢打你?”

      母亲已经把话说的很明了了,但是热恋中的春梅怎么也听不进去。

      旁边的冬梅也跟着母亲的话,劝说冬梅道:“谈恋爱可以把感觉放到第一位,但是婚姻绝非儿戏,感觉并不是第一考虑的因素。”

      春梅任然听不进去。

      没法,冬梅只能列举自己的例子道:“你看你姐夫,个子又低,长的又难看,说话还口吃,你说,你对他有没有感觉?”

      听到姐姐如此贬低姐夫,春梅总算给面子的听进去了一点,果断回答道:“没感觉。”

      春梅说:“没感觉就对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没有感觉,但是我现在对你姐夫有感觉的很,而且全世界只对他一个男人有感觉。”

      春梅觉得不可思议,她皱着眉头问道:“为啥?”

      冬梅表情平静的说:“因为他能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能作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而且他不打女人。”

      这些话虽然说着简单,可是完全理解它就很难了。

      作为没有结婚的女孩,春梅当然理解不了冬梅的意思,但为了给冬梅面子,便表面上假装听懂的样子点点头,可是心里面还是钟意闫宁。

      因为春梅是家里面最小的孩子,从小就比较娇惯,所以父母根本改变不了她内心里的想法。

      m.。

      第47章 老家的日子

      ,。

      这天,和冬梅玩的比较好的伟伟妈雪莺又过来了,她过来的时候给冬梅拿了一塑料袋子的干辣子面面。

      雪莺原本生长在邻省的农村,她从小就很向往城市里美好的生活。

      在她十八岁那年,因为一次和父母吵架,便索性离家出走,幼稚的想着这样就可以去城市生活,可是十八岁的雪莺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个城市,便胡乱坐着车,朝着自己梦中的方向出发。

      不知不觉,就到了崔家村附近的镇上,随身所带的钱花完之后,就开始乞讨。

      正好,她被一个老伯伯撞见,而老伯伯就是现任老公的叔叔,他询问了雪莺的年纪和老家,又打量了下雪莺的容貌,发现雪莺虽然乞讨,可是容貌并不差,便问她愿意不愿意留在关中腹地。

      关中腹地自古便是八百里粮仓,即使在灾荒年间,这里的人也基本没饿过肚子,相比邻省,这里算是天堂了。

      倔强的雪莺根本不愿回老家去,便跟着那人来到了伟伟爸家。

      到了伟伟爸家,她才知道自己是被领过来嫁人的。

      虽然自己还没有作好嫁人的打算,可是公公婆婆对她很好,也不让她走,况且这里还能吃饱肚子,索性干脆住了下来。

      直到结婚的前一天,她都没有见过伟伟爸长啥样子。

      洞房的晚上,同处一室的时候,雪莺才第一次见到了伟伟爸的样子,出乎雪莺意料之外的是,他竟然是个跛子,可是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反悔是来不及了,雪莺便这样糊里糊涂的成了亲,之后便有了伟伟和伟伟的妹妹。

      冬梅拉雪莺上炕,和自己并排坐在炕头,羡慕的看着冬梅身上穿的一件大红色的毛衣问道:“你们城里人就是洋气,这件大红色毛衣,真漂亮,花大价钱买的吧。”

      冬梅看着已经被自己穿的起毛球的毛衣说道:“这毛衣不是买的,是卫国在新疆的时候单位发的,已经穿了三年了。”

      雪莺看着炕对岸的卫国说道:“我哥单位就是好,这么好的毛衣都发。”

      卫国笑笑说:“新疆嘛,【创建和谐家园】尔族人都养羊,所以毛衣也不贵,单位就给一人发了一件。”

      雪莺饶有兴趣的问道:“我哥在油田单位,一个月挣多大工资?”

      听到雪莺问工资,卫国还有点不好意思说,因为油田的工资,相对于普通农村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卫国轻声说道:“一个月二百个元。”

      闻言,雪莺差点惊掉了下巴,她瞪大了眼睛,掰着指头算着道:“我哥一个月二百个元,一年就能挣两千四百个元,太有钱了。”

      坐在旁边的冬梅道:“你哥一个人养活一家四口人呢,还要养活他妈他爸,还要给保国娶媳妇,也过的紧吧吧的。”

      雪莺不以为然,眼睛炯炯有神的说:“咱农村人几亩地,没黑没夜的在地里抛,一年也刨不出来两千块钱,你单位还要人不,我也想去。”

      听到雪莺一个女流之辈要干钻井这样繁重的体力活,忙说道:“钻井全部都是重活,拉猫头还死人呢,【创建和谐家园】着都费力,更别提你了。在说了,单位的工人不是部队转业的,就是石油学校毕业的,外面的人也不要的。”

      听到不要外人,雪莺这才死了心。

      下午的太阳很红,雪莺拉着冬梅和卫国去村西头晒太阳,涛涛也跟着【创建和谐家园】后面去了。

      到了村西头,冬梅才发现,每到太阳正红的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基本都过来这里晒太阳,人气那个旺盛啊,真是摩肩接踵,挥汗如雨。

      在那个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年代,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全部在家里种地,没有人出去打工,所以整个村子人丁兴旺,人气满满。

      大家见冬梅和卫国过来了,纷纷围了过来,问东问西,氛围异常热烈。

      而涛涛也和伟伟在一起玩的热火朝天,可是当涛涛和伟伟讨论起学习的时候,涛涛明显的发现伟伟不像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他在子弟学校学习的好多课程和知识,伟伟根本没有听过,而且因为村子里的学校要放忙假和秋假,课本里的许多课文,伟伟学都没学。

      小叔子保国的婚期马上就要到了,卫国和冬梅忙活着给小叔子布置结婚的房间。

      小叔子结婚的房间就在后院里那座房子里,当初卫国盖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保国结婚,特意给保国留了一间房子,作为他们的婚房。

      老家的婚礼相对简单,只要把周围的亲戚朋友叫过来,在家里吃个饭,然后说几句新婚祝福的话,这样就算成亲了。

      根据以往的习俗,卫国在院子里盘一口大锅,作为待客时的主锅,又砍一颗树晒干,作为木柴,再杀一头猪,作肉菜的时候用,最后请一个做饭的厨子过来就可以了。

      厨子是卫国专门从大食堂请过来的,他给卫国和冬梅写了一份菜单,吩咐他们去买齐全,过事情的时候,他好手到擒来,方便做菜。

      卫国和冬梅照着这一份菜单,一样一样买了回来。

      可是,面对菜单上一个两人没有见过的菜名,卫国和冬梅傻了,谁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啥。

      卫国看着菜单上的“火腿“二字,挠着后脑勺说:“火腿是个啥东西?”

      冬梅思考了半天,煞有介事的说:“火腿,应该就是猪腿吧。”

      卫国摇摇头说:“不对,我看火腿是一种带火的东西,具体是啥,我也想不来。”

      这时,卫国妈和卫国爸也走了过来,老两口也搞不清楚这火腿到底是个啥子东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5: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