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风是叶的涟漪》-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冬梅一进门,顺手把那一桶菜籽油放到了地板上。

      郭兰英忙提起菜籽油,往冬梅手里塞着说:“你这是干什么,油这么贵重的东西,你拿回家,放着慢慢吃去,提到这里来干么事。”

      冬梅拦住郭兰英的手臂,强行的把菜籽油放到了案板下说:“以前不是借过你家的油嘛,都差点忘记还了。”

      郭兰英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继续在案板上活着面说:“饭马上做好了,你坐着一块吃点饭吧,记得你借的是一瓶子的油,怎么还回来这么一大桶的油。”

      冬梅半开玩笑的说:“滴水之恩的,当涌泉相报嘛。”

      郭兰英把饭做好之后,端到了桌子上,顺便给冬梅也盛了一碗说:“既然来了,别客气,也吃一碗。”

      冬梅刚吃过饭,摆摆手说:“不吃,你们娘三个吃就行了。”

      听到这句话,郭兰英却呆呆的站在了桌子边上,默不作声。

      冬梅一愣,心想,这郭兰英怎么了,难道自己说错话了?

      于是,她看了看端上来的三碗汤面,顿时傻了。

      白花花的几碗面,一滴油没有,一根菜没有,就是白开水里面加了些盐和辣椒煮的面。

      郭兰英坐了下来,端起来一碗面边吃边说:“万青不学好,在井队上跟人赌博,输光了半年的工资。”

      冬梅知道万青的智商相比常人,有些低下,可是没有想到竟然被同事连哄带骗,榨干了半年的工资。

      冬梅不由的在心里愤怒的骂了一句,这些人也太不是东西,难道不知道,他家一家四口,就靠万青一个人挣钱养家活口吗?

      冬梅安慰郭兰英说:“别难过,吃一堑长一智,他这次输了,下次就不会再赌博了。今天卫国回来,还拿了点钱,我一会过去取上一百块钱给你拿过来。”

      郭兰英虽然非常需要钱,可是却不好意思的说:“这哪能行呢,你一家也要生活,把钱借给我了,你们靠什么生活。”

      冬梅解释说:“卫国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胡乱花钱,家里还有点闲钱,你就拿着用吧。”

      虽然那一碗白花花的汤面里,什么也没有,可是两个小孩万虹和万强却吃的很香,不仅吃完了面,还喝完了汤。

      人在饥饿的时候,再难吃的饭,都会很美味。

      冬梅言归正传,她这次来是要给郭兰英提供一条重要信息。

      她坐在郭兰英旁边,对正在吃饭的郭兰英说:“你想搬家到基地的技校院子不?”

      郭兰英用筷子挑起白面,吃着说:“肯定想么,住在基地,不仅出行方便,就是孩子学校也距离的近,什么都方便。”

      冬梅神秘的说:“我明天就搬家过去了。”

      听到冬梅要搬家,郭兰英羡慕的说:“要搬家到基地的楼房里面吗?”

      冬梅摇摇头说:“卫国哪里有那么好的命,搬家到大坡上面,技校院子里面,住铁皮房子。”

      郭兰英吃完了面,喝完了汤说:“只要住在基地院子,不要说住铁皮房子了,就是半山腰也划得来。”

      冬梅提醒郭兰英说:“既然能往技校院子里调铁皮房子,说明技校院子还有地方能住呢。”

      郭兰英瞬间眼睛亮了说:“还有地方,我也想搬过去。”

      说完话,郭兰英刚才激动的神情又低调了下来,说:“你家卫国是技术员,是干部,我家万青只是个工人,而且是最低等的井口工,没机会的。”

      冬梅压低声音告诉郭兰英说:“卫国也没有本事把家搬过去,他托了他的同学,饶里给办的。”

      这句话,似乎提醒了郭兰英,她想想说:“万青的叔叔万志,好像也有点权力,不知道托他,我们家能搬过去不。”

      冬梅鼓励郭兰英说:“试一试吧,说不定还能成的。孩子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

      郭兰英给两个吃完面的孩子,一人又盛了一碗,对冬梅说:“万青是指望不上了,我给叔叔写封信,求他看在万强和万虹教育的问题上,能不能给搬家过去。”

      郭兰英也是个说干就干的女人,收拾完碗筷,就拿起了纸和笔,给叔叔写起了信。

      信写好之后,她把信交给冬梅说:“明天你们搬家到基地后,就把这封信投到邮局。”

      冬梅点了点头,接过了信。

      刚要出门,又被郭兰英给叫住,郭兰英犹豫的说:“你听说了没有,有传说,单位会解决咱们八队人的住宿问题,两年之后,会在技校院子的东边,建造一批砖瓦房,把咱们全部搬过去。”

      冬梅点点头说:“这个我也听说了,但是两年后,咱们的小孩都上二年级了,而且技校的东边,听说是一片老乡的荒坟,建房不建房,还不一定呢,我们还是趁早吧。”

      冬梅是个急性子的人,凡事都比较着急,对于住房的事情也是非常的着急。

      郭兰英听从了冬梅的建议,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央求叔叔帮忙,搬到基地的技校院子,住铁皮房子。

      第二天一大早,涛涛上车走的时候,冬梅抚摸着涛涛的头说:“今天咱们家有可能搬家,你放了学,在学校门口等一阵子,如果爸爸过来接你,就证明已经搬家了,如果没有人过来接你,你就坐班车回来,听懂了没有。”

      涛涛上了车,推开车窗玻璃,对冬梅说:“知道了,妈妈,技校院子在哪里呢?”

      冬梅一边转头往回走,一边给涛涛说:“就在大坡上面呢。”

      下午放学,涛涛背着书包站在学校门口等待。

      强强和唐唐在旁边呼喊涛涛道:“班车快来了,咱们去下面等吧,不然一会错过班车了,我们就回不去了。”

      涛涛用小手抚摸着小书包,看着远处一个无比大,柏油水泥混合大坡,对两个小伙伴说:“不知道我家搬过来了没有,我先等一会,你们先下去吧。”

      强强和唐唐和涛涛挥了挥手手说:“那我们先走了。”

      涛涛独自站在学校门口,不远处的空地上,等待了将近一个多小时。

      不见爸爸过来接他,他的心理很犹豫,发往八队的班车马上就要开了,可爸爸还没有过来,家到底是搬过来了,还是没有搬过来?

      该等着,还是去班车的地方,涛涛一时竟然不知所措。

      思考了一会,涛涛起身,向着大坡上面的技校院子走去。

      涛涛顺着柏油路,不一会就抵达了大坡。

      他抬头望着眼前的大坡,大坡之大,太超乎自己的想象,对一个八岁的小孩子来说,这大坡有点超出自己的行走范围。

      但是,他还是走上了大坡,爬了大概一半左右,累的满头大汉,再看看前面的路程,想想马上就要开动的班车,涛涛犹豫了。

      接着,他转身朝着班车的方向走了过去。

      而此时的卫国和冬梅,正在大坡上面的技校院子,铁皮房子里面,忙活着收拾东西。

      冬梅老早就催促卫国去学校接孩子,自己一个人收拾就行了。

      可是,慢性子的卫国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说:“我时间算的很准,你不用催促我。”

      急性子的冬梅,面对慢性子的卫国,心里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

      涛涛不一会就走到了班车的地方。

      而这时的卫国,才起身朝着大坡走去,准备接放学的涛涛回新家。

      m.。

      第四十一章 技校院子

      ,。

      当卫国赶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已经人去镂空。

      卫国不由的问自己,为什么每次计算的时间,都要比实际晚一点,难道自己真的是那种拖拉的人?

      虽然冬梅无数次说过卫国性子慢,拖拉,耽误事,还为这个和卫国吵过架,可卫国仍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看到学校没人,他知道涛涛去了班车的地方,于是忙朝着班车飞奔而去。

      这时的班车已经发动,开始缓缓的开动。

      九十年代初期的轿子车,不像现在的车,一开动就能马上走,那时候的车启动后,需要先慢慢的磨合一下,然后才开始慢慢的起速。

      ×øÔÚ³µÉϵÄÌÎÌΣ¬ÐÄÀí·Ç³£µÄìþìý£¬Èç¹û¼Ò°á×ßÁË£¬×Ô¼º»ØÈ¥ºó£¬Ãæ¶Ô¿Õ¿ÕµÄ¼Ò£¬¸Ãסµ½Ê²Ã´µØ·½£¿

      可是,爸爸没有来接自己,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就在车开始加速的那一瞬间,卫国终于赶到了。

      他大步流星的朝班车追去,足足追了两百米,才追上班车,把涛涛找了下来。

      涛涛一路跟着爸爸,蹦蹦跳跳的上了大坡。

      到了技校院子,涛涛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

      所谓的技校,其实就是一栋三层高的,破破旧旧的楼房,它对面的院子里,横七竖八的摆着更加破旧的铁皮房子,而那些铁皮房子就是所有工人们安居乐业的家。

      卫国带着涛涛,走到了一个绿色的,锈迹斑斑的铁皮房子跟前,用手指了指说:“涛娃子,这就是咱们的家了。”

      涛涛兴奋的冲了进去,这是一个十几平米大的铁皮房子,墙壁是铁皮的,地板也是铁皮的,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响。

      偌大的铁皮房子,从中间挂了一个比较大的门帘隔开。

      门帘两边,左边支着两张床,一张大床,一张小床,算是卧室,右边放着一个小桌子,三四个小凳子,还有一个液化气罐,锅碗瓢盆,这就是厨房。

      铁皮房子虽然小,可大家充分利用了铁皮房子的每一寸地方。

      此时的冬梅,正张罗着做饭,有了新家,她高兴不已,决定给孩子们做他们最爱吃的臊子面。

      而娜娜更是兴奋的在床上跳来跳去,庆祝新家的落成。

      晚上,睡在一张小床上的两个孩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而冬梅却躺在卫国的怀里怎么也睡不着,也许是因为兴奋,也许是因为幸福来的太突然。

      虽然这个铁皮房子外形很破,且空间狭小,可相比以前住的地窝子,和洗澡堂,还是强了许多。

      冬梅在卫国怀里撒娇的说:“能搬到基地住真好。”

      卫国点点头:“是啊,还算老天有眼啊。”

      冬梅说:“住到了基地里面,孩子上学近了,我平时去买菜,给孩子们做饭也方便了,听说基地里还有单位的供销社,不仅卖米面油,还卖女士的衣服,听说还挺漂亮的?”

      冬梅虽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是论年龄,他只是个三十一岁的年轻女人,那种爱美之心,仍然时不时的从那颗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显现出来。

      卫国点点头说:“是啊,里面很大,什么卖的都有,你有空了,可以过去逛逛。”

      冬梅内心的高兴,喜于言表,她笑着说:”住到基地就是方便了许多。”

      铁皮房子没有窗子,每到晚上,关了门,熄了灯,整个空间漆黑无比,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卫国看着漆黑无比的空间,打趣的说:”可是有一件事就不方便了。”

      冬梅纳闷的问卫国道:”基地院子这么好的,铁皮房子这么好的,还有什么事情不方便。”

      卫国害羞的说:”还有什么事,那事呗。”

      冬梅心领神会说:”既然不方便,那就忍着。”

      本来就不结实的双人钢丝床,一摇就咯吱咯吱响,再加上铁皮地板的咯吱声,如果发生那事的话,非产生共鸣和共震不可,甚至会把两个孩子从睡梦中吵醒来。

      冬梅迅速转移话题说:“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卫国想了想说:“是啊,从新疆到陇东,距离关中八百里秦川,是越来越近了啊。”

      冬梅奢望的想,要是有一天能住上楼房,而且是带阳台的那种楼房该多好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21: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