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涛涛急切的跳了起来,高兴的穿上了那双新鞋,兴奋的跑来跑去。
还没等冬梅问他新鞋鞋子的感觉,他已经像一阵风一样,跑出了门,跑向了小朋友们都在玩耍的大沙堆。
从此以后,涛涛多了一个新任务,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带着妹妹娜娜,去母亲捡到解放鞋的那个垃圾堆去寻找,运气好了,他也能找到一双破旧的解放鞋,然后踹在怀里,拿回家,高兴的交给母亲。
m.。
第三十六章 星期哥和永奎哥的故事
,。
这天,涛涛已经不满足于在垃圾堆里找解放鞋了,他会跑到稍远一点的土路上去寻找,他要找到一双大一点的解放鞋,好拿回家,给爸爸和妈妈作鞋底。
寻了大半天,最后在一块石头后面,找到了一双扔掉的,不错的解放鞋,他高兴的把鞋揣在怀里,顺着原路往回走。
可是,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却被几个二三年级的小孩子挡住了去路,他们询问涛涛是不是八队的子弟。
涛涛点着头说是。
几个小孩一听涛涛说的是方言,不是普通话,在看看涛涛脏兮兮的脸蛋,乱乱的头发,和不怎么干净的衣服,就认定涛涛是附近老乡家的孩子,不是八队小区的孩子,于是挡住了涛涛的去路,坚决不让他进去。
这种情况涛涛之前也遇到过,他总是会等到那几个大哥哥回家了之后,他才悄悄的溜回家。
可是这次,涛涛知道妈妈和爸爸还等着自己捡到的解放鞋呢,怎么都要进去。
几个小孩就是不肯,说涛涛进去的话,会偷东西,于是开始拉扯涛涛,涛涛拼命的反抗,最终寡不敌众,被几个高年级的大哥哥拉住打了一顿,并打破了鼻子,流出了鼻血。
冬梅看到回到家的涛涛,满嘴的血,顿时满肚子的气,准备领着涛涛去找那个几个孩子,可是转头一想,这也解决不了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入乡随俗。
于是,她扔了正在作的鞋帮子,把涛涛拉到跟前,一边给涛涛擦拭嘴角的血,一边郑重其事的给涛涛说:“我们以后说话不说咱老家的方言了,我们说普通话怎么样?”
涛涛哽咽着说:“好,可是我不会说。”
冬梅拍拍涛涛身上的尘土说:“什么都是学的,不会说,咱们学,早晚都会说的。”
涛涛点点头说:“好。”
冬梅突然停下了手里的活,用手指着涛涛,用蹩脚的普通话说:“好,从现在开始,谁都不许说方言了,咱们家的所有交流都必须用普通话,谁要是说方言,就要把那句用方言说的话,重新用普通话说一遍。”
冬梅说完蹩脚的普通话,把舌头在嘴里绕了绕,自己都觉的很难受,作为一个大人,说了三十年的方言,突然一下子改说普通话,别提有多不自在了。
涛涛笑着,用普通话回答说:“好,我们以后就说普通话。”
从此以后,家里面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冬梅和涛涛娜娜说话,用普通话,和卫国说话用方言,有时候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说话的时候,一会方言,一会普通话,甚至有时候方言和普通话掺杂在一起,洋枪怪调,逗的大家蒙头大笑,可是即使这样,冬梅也一定坚持说普通话。
不到半个月,冬梅就发现涛涛和娜娜都可以流利的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了,而且可以把许多普通话里没有的方言的词汇用普通话的音给发出来,可冬梅自己的普通话还是那样的生硬,没有一点的改观,她心理感叹小孩的语言天赋真是太厉害了,同时心理遐想,如果把小孩子放在一个说外国话的环境中,说不定不到三个月,小孩子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外国话呢。
冬梅虽然是个农村妇女,可是每当她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当看到翻译官翻译俄语的时候,总是羡慕不已,她高中的时候非常的喜欢俄语(那时的高中不学英语,学的都是俄语),可是并没有好的师资和条件去学习俄语,他只能无奈的放弃。
ÖÐÎ磬¶¬Ã·ÆÆÀý¸ø´ó¼Ò×öÁËÒ»¹øÏãÅçÅçµÄëý×ÓÃæ¡£
臊子面,顾名思义,是需要肉臊子的,可是肉太贵,家里根本买不起,冬梅灵机一动,去买了些便宜的豆腐丁丁,又买了一点点猪油,再加上在野地里拔的一些野葱和蒜苗,还有野菜,全部汇在一起,一锅香味扑鼻的臊子面就做成了。
一家四口人围作在一张小桌子上,吃的汗流浃背,两个孩子更是吃完面,喝完汤,还要把碗端起来,伸长舌头,在把碗底子舔一遍。
吃完饭,一家人围作在床上聊天(在那个没有电视的年代,聊天是唯一的家庭娱乐),卫国趁着孩子不注意,悄悄的拉住了冬梅的手。
冬梅赶紧一把甩开卫国的手说:“孩子在呢,你干什么?”
卫国看着冬梅的眼睛说:“时间到了,我明天就要去上班了。”
冬梅知道卫国马上就要去上班,但具体不知道是那一天,突然知道是明天,冬梅的心里还是隐隐的有些不舍,可是她嘴里却说:“赶紧去,好好上班,给娃娃赚学费。”
卫国有些惭愧的说:“恩,我知道了!我这一去,大概得半年后才能回来,两个孩子就交给你了。”
冬梅说:“放心的去吧,孩子交给我,你就别操心了,工作中注意好自己的安全就行。”
卫国干的工作在野外,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平均每年都有工人,因为机械伤害而致残或者致死。
卫国沉默的点点头。
¶¬Ã·Í»È»Ìá¸ßÁËÉùÒô˵£º¡°±ð¹âµãÍ·°¡£¬ÄãµÃ±£Ö¤°²È«£¬Õâà»à»´ý²¸µÄº¢×Ó£¬ºÍÕâ¸Õ°²¶ÙÏÂÀ´µÄ¼ÒÍ¥£¬¿ÉÈ«²¿Ö¸ÍûÄãÒ»¸öÈËÄØ¡£¡±
卫国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压力,工资微薄,卫国对自己是舍不得花一分钱的,现在从农村出来了,他就准备把赚的钱如数的交给冬梅。
卫国当回事的举起了左手说:“我,崔卫国一定保证,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把家还。”
冬梅被卫国的装腔作势逗的噗嗤一下笑了出来,这一笑却让她想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还子的教育问题。
自打涛涛跟着家人出来后,因为搬家的频繁,涛涛基本荒废了学业,也没有来得及给娃娃报名上学,家里上的学前班,学的东西也基本忘了个精光。
冬梅把在一旁和娜娜玩耍的涛涛叫了过来,问他:“涛娃子,你想上学不?”
冬梅满心期待的看着爱学习的涛涛,以为他会急切的说我想上学。
可是不曾想,涛涛却大声的说:“不想上学。”
冬梅惊讶的合不拢嘴,这才从农村出来几天,娃娃咋就变化这么大,竟然不爱上学了,气的冬梅抬手就要打涛涛的【创建和谐家园】。
卫国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冬梅的手说:“你就知道打,你知道小时候的娃娃,一般都是母亲打死的。”
冬梅瞪了一眼卫国说:“我就不相信,我有多大的力气,这一巴掌下去,竟能把娃娃打死,何况我打的是【创建和谐家园】,又不是要命的地方。”
卫国给冬梅解释说:“这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冬梅回过神来,看着涛涛说:“你怎么不想上学,忘记我给你讲的故事了,你星期哥,和永奎哥的故事。”
涛涛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珠子在眼睛里面转了转,然后急切的说:“妈妈,我要上学,我要上学。”
冬梅笑笑说:“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原来,星期哥和永奎哥都是她娘家村子里的小伙子。
星期哥从小贪玩,不知道好好念书,长大后过的苦日子,连媳妇都娶不起,也没有钱给爸妈看病。
而永奎哥,从小勤奋好学,长大后,有了好工作,进了城,娶了城里洋气漂亮的媳妇,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是坐着小车回来的,还把父母也接到了城里。
况且星期哥和永奎哥,涛涛都是亲眼见过的,在妈妈给他讲的故事,对小小的涛涛心理,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知道了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冬梅又把话峰转到了卫国这里,似乎用一种质问的口气问卫国道:“孩子想上学,这单位的子弟学校怎么进,我也不知道,你走了,孩子上学这事,可由谁来办?”
男人总是比较粗心的,不是冬梅提醒,卫国竟然差点把孩子上学的事情给撂过。
卫国想了半天,心里觉得就这样,让娃娃【创建和谐家园】单位的学前班上课,然后跟着其小朋友一起升级,怕不太好,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这么长时间没有去学校,没有摸过书本了,难免会落下很多,于是他告诉冬梅说:“到开学的那一天,我请假回来,咱给涛涛报名,让涛涛重新上一年学前班,你看怎么样?”
还没等冬梅回话,涛涛抢先说话了:“我不想留级,我不要当老油条的星期哥。”
老油条是冬梅讲给涛涛的,说一个人常常留级,就会留成老油条。
冬梅和卫国都被涛涛的老油条三个字给逗笑了。
于是,冬梅耐心的给涛涛解释了一番为什么要留级的原因,涛涛才心服口服的答应了留级。
站在旁边的娜娜一听哥哥要留级,着急的说:“我也要留级。”
一家四口沉寂在一片欢乐的笑声中。
m.。
第三十七章 垃圾堆里的孩子
,。
这天,冬梅突然发现,已经有好几天,涛涛都没有和自己说普通话了,而是从早到晚说着方言,仔细一想原因,竟然怪自己,自从卫国走后,自己就没有再说过一句普通话,这样耳濡目染,难怪自己的孩子也不说普通话了,这可极坏了冬梅,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怎么说丢就丢呢。
于是,她留心观察。有一天,万青的孩子强强来找涛涛出去玩,她故意留意这两人的对话,他一下子放了心。
原来,凡是涛涛和外人说话,都用的是标准的普通话,而在家里却用着标准的方言和自己说话,冬梅转头一想,这样也好,自从冬梅强制自己和涛涛说普通话后,突然发现好多意思没有办法用普通话表达,而且母子的感情也没有以前有感觉了,但改说起方言之后,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更容易传达感情,于是她感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
由于两家父母是好朋友,涛涛和强强也自然而然的成了最好的玩伴。
两人同岁,几乎是一个月生,可是强强却要比涛涛强壮不少。
这天,两人像往常一样,各自领着各自的妹妹,一起来到了大沙子堆玩。
沙子堆非常的大,大概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高度差不多有两米高,是附近的采沙场,从河道里采出来的沙子,因为沙子突然掉价,而被囤积了起来,商家等着价格上去之后,再卖,可是不知不觉,这里竟然成了所有工人孩子们最快乐的游乐场。
孩子们在沙子里堆沙人,造城堡,捏火车,玩过家家,还有的孩子会挖一个小沙坑,然后给上面盖一层薄薄的塑料纸,再用用一层细细的沙子盖上,这样就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陷阱,若果有哪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陷阱,大家都会被逗的哈哈大笑。
可是今天,强强确没有带着涛涛挖沙子玩,而是悄悄的把涛涛叫到一个没有小朋友的地方,跟间谍一样,认真的趴到涛涛的耳边说:“我给你说个重大事情。”
涛涛赶忙把耳朵凑了过去说:“是不是那几个坏小孩,又在什么地方挖了一个大沙坑,要把咱们陷进去。”
强强摇摇头说:“不是。”
涛涛着急的问:“那是什么?”
强强左顾右盼了下,看没有其他小朋友,于是说:“在过半年,我就上学前班了,听我妈妈说,你也要上学前班了。”
涛涛说:“当然了。我们要一起上学嘛。”
强强伸手搂住涛涛的肩膀说:“可是你知道上学的时候,要积攒够一百个火柴盒皮的正面(就是把火柴盒剪开,去掉其他面,只留正面一张皮就可以),和一百个熊猫火炬,报名的时候交给老师,才能上学呢。”(九零年亚运会标志)
强强嘴里的熊猫火炬,其实就是一种小零食塑料袋子上画的一个图案。
说完,强强从口袋里拿出了两个熊猫火炬和一沓子的火柴皮,涛涛看到所谓的熊猫火炬,其实就是把一个熊猫拿着火炬的图案,从塑料袋子上剪下来而已。
他一边给涛涛展示,一边说:“我才积攒了两个,你知道唐唐吗。他都积攒了五十个了。”
涛涛惊讶的表情说:“那我们也快积攒啊,不然没有一百个火柴皮和熊猫火炬交给老师,我又要留级了。”
顿了顿,涛涛又问:“可是,我们怎才能积攒够一百个火柴皮和熊猫火炬呢?”
涛涛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强强的爸爸抽烟,每次用完的火柴皮都可以积攒下来给强强,可是卫国是不抽烟不喝酒的,家里跟没有多少用完的火柴皮,更别说熊猫火炬了。
涛涛常常看到其他小孩吃熊猫火炬,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吃过一袋熊猫火炬。
强强像个小大人一样说:“我有办法,只要你跟着我就行。”
说完,强强带着涛涛踏上了寻找宝藏的过程,留两个妹妹在原地挖沙子。
所谓的寻找,其实就是徘徊在个个垃圾堆和土路边上了,有看见的火柴盒和熊猫火炬了,赶紧捡起来。几个星期下来,两个小孩积攒了不少的火柴盒。
由于涛涛比强强细致,两个小孩把积攒的火柴盒一比较,涛涛比强强的多不少。
可是,一比较熊猫火炬,两个人的都寥寥无几,在那个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能吃的起小零食的孩子很少,自然捡到熊猫火炬就要难的多了。
两人比较完,都快速的把东西装进了口袋,生怕来一阵风吹走手里的东西,在他们眼里,这火柴皮简直就比炒票还珍贵。
两个小孩都为捡熊猫火炬而犯了难,于是涛涛看到不远处的唐唐家,他拍了怕强强的肩膀说:“我们去找唐唐,听说他捡了不少的熊猫火炬呢,咱们去找他借点,只要上了学,咱们再还给他就行。”说完,两人就去唐唐家找唐唐。
当唐唐拿出积攒的熊猫火炬的时候,涛涛和强强都被惊呆了,他足足有七八十张熊猫火炬。
涛涛羡慕的眼神看着唐唐,问他:”你从哪里捡来这么多熊猫火炬的?”
站在涛涛身后的强强瞪着大眼睛问唐唐说:“你是从东边的大垃圾堆捡来的,还是从西边那个小垃圾堆捡来的。”
唐唐神秘的摇摇头说:“都不是。”
两个小朋友异口同声的问唐唐道:“那是从哪里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