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书本网[https://www.bookben.net] 为您搜集整理提供风是叶的涟漪全文【创建和谐家园】!
《风是叶的涟漪》
作者:常山赵龙
内容简介: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他牵着她的手,一起风风雨雨的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幸福是一种沉淀,幸福是一种生活过往的堆积,普通的夫妻,同样的故事,同样的生活,发生在尹冬梅和崔卫国身上,就会有无穷的幽默和快乐!
第一章 定娃娃亲
,。
尹冬梅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父母的安排下,和比自己大三岁,高两级的崔卫国定了娃娃亲。
那天,放学后,尹冬梅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快到村口的时候,看到扛着锄头从地里干完活回来的母亲,正和一个个子不高的阿姨热情的聊着什么。
她走过去后,阿姨高兴的摸了摸她的脸,拍了拍她的头,然后拿出一个烤红薯塞到了她的衣服兜里,并夸她长的洋气,漂亮。
母亲告诉她这是邻村的崔阿姨,就是崔卫国的母亲。
提到崔卫国,她一下子想起来了,就是比自己高两级,个子好像还没自己高,脏兮兮,瘦瘦的,运动会上跑步特别快的那个丑小孩。
她热情的叫了声崔阿姨。崔阿姨高兴的看着尹冬梅,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子。
回到家,给母亲帮忙作完饭,背麦草把家里的两个火炕全部烧热,然后把一岁多点的妹妹哄的睡着后,母亲也忙完走了进来,随口告诉她村里的女孩都定娃娃亲了,她也不能剩下,刚好邻村卫国妈看上了冬梅,于是就给她和卫国定了娃娃亲。
冬梅一听这话,半天没反应过来,嘴长的圆圆的,看着母亲。
虽然她心里不明白定了娃娃亲将来意味着什么,但是她知道长大后,卫国肯定会和她的关系非常不一般。
说不上为什么,冬梅心里一阵难受,就趴在炕沿子上哭了起来。
母亲还要去管冬梅的哥哥和弟弟,就拍了拍冬梅的脊背安慰她说卫国的父母都是老实人,虽然老两口的个子很低,可是地里的庄稼全村种的最好,工分挣的最多,将来饿不着你的,别再哭了,说完便出去忙去了。
冬梅怕吵醒妹妹睡觉,只能低声悄悄的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那个揣在口袋里的烤红薯也压成了个扁扁子。
虽然两人在一个学校念书,时常都能碰到,可是自从定了娃娃亲之后,一个见了一个就像是见了天敌或者是克星一样,都绕着走,一直到高中毕业,两人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高中毕业后,在县里工作的姨夫托关系走后门,尹冬梅从农村来到了市里,进了一家国有轮胎厂当临时工,主要工作就是热压翻修轮胎。
而崔卫国连续考了两年中专都没有考上,就离开了学校。村里有人说他回家务农,挣公分了,有人说他舅舅带着他去了分数线低点的邻省继续补习。
刚进城的尹冬梅,看着城里人的穿着很是新鲜,尤其是他们的裤子,上窄下宽,尤其是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裤长还盖住鞋跟,走路像扫地一样,尹冬梅想要是穿成那样,在农村怎么下地干活,后来她才知道那是“喇叭裤”,穿成那样是一种前卫和时尚。
在轮胎厂拿着一天一块三毛二,一个月不到四十块钱的工资,尹冬梅一干就是两年。
这天,下了班,像往常一样,尹冬梅穿着的确良衬衣,中常布裤子和几个女工一起,在厂门口的小卖部,一人买了一个三分钱的冰棍,一边吃,一边叽叽喳喳的笑着。
那个时代的女孩们基本没有什么修饰,都扎着两个辫子,穿着自家拉的布鞋,可从远处看去,三四个围在一块的女工中,尹冬梅最显眼,她一米六六的个子,白皙的皮肤,鼻梁很高很挺,嘴唇永远都是那么红,像抹了口红一样。
女工小王手里拿着冰棍,看着尹冬梅红红的嘴唇说:“小尹,你是不是偷偷的抹口红了?”
尹冬梅笑着露出一排整齐而洁白的牙齿说:“没有啊!”说着,她就把已经融化的有些滴水的冰棍往自己嘴唇上沾,让大家看看雪白的冰棍并没有变色。
就在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门岗房里面管邮寄信件的老大爷,朝着尹冬梅招手,示意今天有她的来信。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话,没有网路的时代里,信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尹冬梅一边往过走,心里一边想,肯定是崔卫国的信,因为距离自己发信到收到崔卫国的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进了门岗房,接过老大爷递过来的信封,看到是崔卫国的回信,尹冬梅白皙的脸一下红了起来,她的心脏在扑通扑通的跳着,她迫不及待的撕开了信封,想知道崔卫国怎么回答她。
信是从新疆邮寄过来的,信纸白底红线,一看就是单位的专用信纸。崔卫国整整写了三页,虽然钢笔字很潦草,但是高中毕业的尹冬梅还是全部认了出来。看完了通篇,冬梅终于在结尾处,看到了自己最想知道的答案。
冬梅刚从农村来到市里的轮胎厂上班那会儿,厂里先后有两个科长的儿子看上了漂亮的冬梅。
那个时代的人谈恋爱不像现在,有感觉了就直接追,即是创造惊喜,又是制造浪漫的,可那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直接对话,会让大家耻笑,必须通过中间人去说媒才行。
中间人把话带到了冬梅的耳朵里面,而且把科长儿子的照片塞给冬梅一张,让她给家人说一下,好好考虑考虑,跟了科长的儿子不仅能吃上商品粮,而且户口还能农转非。
几天后,正在热压翻新轮胎的冬梅被科长派人叫到了办公室。
科长很热情,给冬梅端茶倒水的。
寒暄了几句,科长就切入正题,说自己的儿子中专毕业(当时的中专就相当于现在的一本),文武双全,而且跟自己一样相貌堂堂。
冬梅面红耳赤,像挨批评一样低着头站在科长的办公桌前。
科长说着就喊人把儿子叫了进来,并且当着儿子的面问冬梅是否愿意同儿子恋爱,然后结婚。
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冬梅被问的哑口无言,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科长心想自己家的条件好,而且又是职务之便,况且自己的儿子又帅又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富帅),就满怀信心的等待着冬梅肯定的答复。
可寂静了三分钟,冬梅始终闭口不言。
当科长准备再次询问的时候,冬梅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两只手攥成拳头,揉着双眼,哭个不停。
科长吓坏了,赶忙解释说我又不是黄世仁,强娶豪夺,你要是不从,我也不会逼你。
从科长办公室走出来的冬梅,哭红了双眼,眼泪在白皙的脸蛋上划过的泪痕左一道,右一道,清晰可见。
和冬梅一起热压翻新轮胎的女工小兰看到冬梅哭红的双眼,心里不解的想,她工作勤快认真,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领导为什么还要训冬梅。
从冬梅邮寄到家里的信封里,冬梅妈看到了科长儿子的照片。
冬梅妈把照片拿到冬梅爸跟前,笑了笑说:“你瞧人家城里人的孩子,多洋气,浓眉大眼的,到底和咱们土老帽不一样。”
冬梅爸是尹家村的村长,正在写材料,看都没看一眼照片就说:“城里人在工厂里上班,不晒太阳,不和土地打交道,当然白,当然净。”
冬梅妈拿着照片围绕着冬梅爸写字的桌子转了两圈,把照片攥在手里说:“你说,要是冬梅把户口落在城里,吃上商品粮该多好。”
冬梅爸把手里写的东西停了下来,顿了顿,然后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瞥了冬梅妈一眼说:“你要说啥就直说,别在绕圈子了。我还忙着写东西。”
冬梅妈一看冬梅爸停了下来,就直说:“我看咱把冬梅和卫国定的娃娃亲退了算了,让冬梅去城里找婆家去。”
冬梅爸是老红军,老党员,参加过淮海战役,性格非常耿直,他拍了一下桌子说:“定了的事情,怎么说退就退,还有个规矩没?你去退吗?”
冬梅妈往后退了一步,看着冬梅爸的眼睛说:“我退就我退,当初定娃娃亲的时候,卫国妈给了咱五十块钱定钱,明个我就拿上钱去崔家村找卫国他爸妈退了去。”
冬梅爸听了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径直站了起来,把双手背在身后,在房子里面踱着步子说:“给女子定了婚的,现在又退,这不是胡闹吗?你让我村长的脸往哪里搁?”
冬梅妈一听面子,一下子气冲到了脑门上,顺手把系在腰间的围裙解下,饭都不作了,冲着冬梅爸喊:“你就知道脸和面子,是你的脸面重要还是孩子的前程重要,卫国的个子和相貌就暂且不说了,你忍心冬梅跟着卫国在家种一辈子地?”
冬梅妈的声音大,冬梅爸的声音更大:“种一辈子地咋了,你知道科长儿子的底细不,那种公子哥,我把女儿给了他我还不放心,婚姻这事宁可低就也不能高攀,咱不是商品粮就找个不是商品粮的还踏实,稳妥。”
冬梅妈拗不过冬梅爸,就掀开房子的门帘出去走了。
冬梅收到父亲的来信。
父亲在信中叮嘱她说,虽然刚从农村进城,涉世之初,初来乍到,但作为一名光荣的工人阶级,要深知自己肩负祖国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重任,作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我们工农阶级一定要联合起来,发扬党的光荣业绩和伟大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最后,才告诉她,婚姻讲究个门当户对,咱们不吃商品粮,就找个农业户口的就行了,找下商品粮,时间久了,人家会瞧不起咱,婚姻也会不幸福。
冬梅是个乖孩子,很听父母的话。
她知道自己只是厂子里的临时工,最终有一天会被辞掉,然后回家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种一辈子庄稼的。所以她打心底就形成了潜意识,婚姻一定要门当户对,绝对不找吃商品粮的,这样婚后夫妻才能相敬如宾,才能平起平坐。
可是让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和自己定了娃娃亲的土老帽崔卫国,却突然有一天成了吃商品粮的。
m.。
第二章 信件传情
,。
原来,崔卫国去了邻省之后,第一年就上了分数线。(要知道当时录取率将近百分之一,一个村子只有一两个孩子可以考学出去)
不会填高考志愿的崔卫国,随便填了几笔,第一志愿是师范,第二志愿是石油,第三志愿是冶金。阴差阳错,崔卫国被第二志愿录取,去了长庆桥,上了石油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克拉玛依,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
得到消息的冬梅,心想卫国已经变成了商品粮,而且是国有大型企业的正式职工,今非昔比,自己一个农村姑娘,怎么配的上人家。再说了,变成商品粮的卫国心里肯定也想着找一个商品粮的姑娘。不过,自己也不太喜欢小个子,瘦身材的男人,两情相悦,于是他给卫国去了一封信,在信里问他还愿意自己不。
发了信的冬梅,心平气和的等待着卫国的回信,她想卫国肯定会在信里直截了当的告诉她我不愿意你。这样,如果自己被工厂辞退了之后,就回农村光明正大的找一个高个子,宽肩膀的庄稼汉了。
可是出乎冬梅意料之外的是,卫国在信里直截了当的告诉她,我愿意你,而且一年之后,等自己的实习期满了,要回来和冬梅结婚。
看完信,从门岗房回到宿舍的冬梅,不知道是悲还是喜,坐在床边发呆。
舍友小兰兴高采烈的冲进宿舍,看到坐在床边上发呆的冬梅后,一把拉起她,兴奋的告诉她说:“还坐在这里等什么,不知道广播通知晚上在灯光球场放映电影《小花》吗?”
说完,小兰就拉着冬梅的手,端起宿舍里的蚂蚱凳子奔向了灯光球场。
那时看一场电影就像现在看一场明星的演唱会一样的稀罕。
灯光球场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就连树上也爬上了人。
¶¬Ã·ºÍСÀ¼¶ËÈ¥µÄÂìòƵÊ×Ó¸ù±¾¾ÍÃ»×ø£¬¶øÊÇÕ¾µ½ÁËÉÏÃæ£¬õÚÆð½Å¿´ÍêÁËÕû³¡µçÓ°¡£
冬梅觉得赵小花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赵永正就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绒花》就是最好听的歌曲,同时她也对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那种浪漫的爱情充满了憧憬。
在回宿舍的路上,冬梅和小兰手挽着手走着,她把自己和卫国的事情告诉了小兰,小兰不假思索的告诉冬梅说:“如果卫国有赵永正(扮演者唐国强)那么好看的话,就嫁给他,没有就算了。”
冬梅手里拿着蚂蚱凳子,若有所思的说:“不要说有赵永正那么好看了,就是连他的三分之一都没有。”
小兰哈哈的笑了起来,然后把头上扎的两个辫子摇了摇说:“等厂里把咱们辞退了,一回家,我就找个像赵永正那么好看的庄稼汉嫁了。”
冬梅听到辞退,惊诧的把手里的蚂蚱凳子都掉到了地上,他诧异的问小兰说:“咱们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辞退我们?”
小兰帮冬梅把蚂蚱凳子提起来,递到冬梅手里说:“你还不知道,厂里面最近要招收本厂的子弟,招工启事都贴出来了,人员本来就饱和,我们临时工肯定是要被辞退的。”
没过几天,轮胎厂的子弟招收完毕,那批从农村招收来的临时女工,收到了辞退回家的通知。整个楼层的临时女工,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流泪,大家没有一个不是哭的稀里哗啦回家的。
回到家的冬梅,从城里给父母还有哥哥弟弟妹妹,带回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漂亮的衣服。并且勉励弟弟和妹妹好好学习,争取走出农村,并给他们讲了好多自己在城里的见闻,听的弟弟妹妹聚精会神,意犹未尽。
晚上,躺在熟悉的炕上,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她干脆从炕上爬起来,点着了煤油灯,拿出了卫国写给她的信,借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细细的品了起来。她发现虽然卫国的字写的不好看,而且很潦草,可是内容却很丰富,文笔生动,感情细腻,于是她拿出自己唯一的一只钢笔,从妹妹的作业本上撕了两张纸,开始给卫国写起了回信。
从小劳动惯了的冬梅,拿起劳动工具,仍旧很得心应手。冬梅妈看着从城里工厂回来的女儿变白了,也变美了,不忍心她在太阳底下这么晒着,就让她去地头的大树下乘凉去。冬梅不肯,家里面,哥哥在在外面贩猪做买卖,弟弟妹妹都在上学,除了自己,再没有人能帮父母干活了。
几个月的劳动,让冬梅的皮肤变的黑红黑红。
虽然每天都吃的很多,可是不仅没有胖,而且还瘦了一圈。不过,每天她都是快乐的,尤其是晚上干完活回来,借着煤油灯的弱光,读卫国写给她的信,还有自己给卫国写回信的时候。
就这样,冬梅和卫国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恋爱。
慢慢的,冬梅把卫国写给她的信积攒了一小沓子,装在一个精致的纸盒子里面。每当劳动累了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生病了的时候,拿出卫国的信读一读,都会快乐许多。
从卫国写给她的信中,她读出了卫国的心声,卫国的性格,卫国的喜怒哀乐,最主要的是她发现卫国不仅文笔好,而且还很会说话,非常的幽默,很睿智,她打心里没有想到在学校里一副木讷,呆板形象的卫国竟然还有如此精彩的一面。
春去秋来,时光似箭,不知不觉在家里劳动了大半年。
一天,像往常一样,在地里劳动完,冬梅拉着架子车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地,一个骑着绿色二八加重自行车的邮递员朝着她喊。
她认识送信的邮递员,他叫小马,高中的时候和自己一个班,虽然他们都没有考上学,但是他的父亲是邮递员,他高中毕业后,接了父亲的班,也自然而然的成了一名光荣的邮递员。
穿着一身绿色制服的小马从自行车上下来,从架在车梁上的邮递包里找着信件。
冬梅羡慕的看着邮递员小马,心想自己要是能像小马一样,有一份正式的工作,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小马一边把信交到冬梅手里,一边笑着说:“卫国哥真准时,每个月这个时间都从新疆给你寄信,真是雷打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