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风卷长天》-第14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拓跋啸大怒,你一支残军也来欺我?擂鼓迎击。然而战况却让他大吃一惊,璃凤大军的人数虽然比自己这边少,但每一个人都像是发了疯的狼,尤其是拓跋长空亲率一支精锐,豁了命地冲锋,直奔自己的中军。

      拓跋长空虽然只剩独臂,但控灵期的功力还在,常规军队哪里挡得住他。

      要挡拓跋长空,只能林渊亲自出手。外援一走,拓跋啸在超人的使用上顿时捉襟见肘。

      林渊长声厉啸,扑向拓跋长空。拓跋长空却像是根本就不打算活着回去,明知不敌依然凶狠地继续冲锋。

      双方靠近到只有几丈远的时候,都奋力催发神识能量和灵气,犀利而凶狠地攻击对方,都不留余力地准备一招定输赢。若是单纯只有这两人,拓跋长空自然必输。可这时,拓跋长空身侧的亲卫里忽然飞出几个人来,神识利刃和灵气利刃,不要钱一样密集攒射林渊。

      林渊心胆俱裂,尖叫道:“文成德,你还没死?”

      文成德和当时从战场逃走的几位超人,也不回答,不留任何后手地发动密集的攻击,哪怕灵气和神识耗损过度也在所不惜。

      林渊起始的注意力全在拓跋长空身上,哪里会想到文成德身为元神期超人竟然行偷袭之举。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行阴谋诡计的时候,觉得很正常,认为是自己智慧的体现;别人算计他的时候,他就觉得卑劣而不可思议。

      林渊怎么都想不到功力与他相当的文成德会放下身架伪装成拓跋长空的一个亲卫,一不小心就被文成德偷袭得手,中了文成德一枚无形的灵气利刃。大叫一声,“卑鄙!”然后转身就逃。其他超人也有神识利刃或灵气利刃击中了他,但功力的差别使得伤害不大。文成德的灵气利刃可就不一样,在他肋部直接洞穿。

      林渊一逃,文成德和一干璃凤超人紧追不舍,不杀之绝不罢休。

      (本章完)

      两百三十二章 求和

      林渊不敌而逃,拓跋啸慌了,赶紧鸣金收兵。

      可是拓跋长空却不愿见好就收,而是挥军撵杀,一直杀进了拓跋啸的大营。文成德和璃凤那些在那日侥幸未死的超人更不收手,始终追在狼狈而逃的林渊后面,全力追杀。

      拓跋啸的大军终于抵不住璃凤镇东军的疯狂,溃营而逃。也正是因为大军的溃营,受伤极重的林渊借助溃兵的掩护,才侥幸逃得一条残命。

      拓跋长空、文成德撵杀出近百里,直到己方士兵再也跑不动了,而且建制也全部跑乱了,才不得不收住脚步暂且扎营。

      这一次,他们没带任何营帐,也没带任何粮草辎重。所谓扎营,是冲进一个小县城,挥起了屠刀。民众被杀了一部分,多数惊恐而逃,追着拓跋啸的溃军跑了。于是一座尸横枕籍的空城就成了大营。

      其他军队还好一点,拓跋长空带领的这支镇东军,对黑水民众再无一点手软。河阳郡军民杀了镇东军留守的士卒而断绝拓跋长鹰的后路,让镇东军不再对黑水民众有任何同情,一概视之为敌。

      翌日,镇东军吃饱喝足,县城内所有的粮食,能带的带走,带不走的烧掉,而且推到城门,破坏掉所有城防设施,抢走所有牲畜,然后继续追击前进。

      且说金煌大帝带着撤出黑水的自己大军,将所占地域让给外援苍山地域银桦帝国做报酬,返回金煌。还未回到国内,就听闻叶藏剑率哀兵攻进金煌为璃凤大帝复仇。

      金煌大帝大怒,率军赶往战场。走到一半,听说璃凤大军的疯狂,金煌大帝自己先心虚了。所谓瓷器不与瓦罐碰,金煌大帝对战拓跋长鹰可以不惜亲自上阵,但跟叶藏剑拼命,他觉得不值得。于是甩开同行的武源大帝,率军向北,抢先回到国内可以抵御强敌的坚城而据城防守,暂且不与叶藏剑硬碰硬。

      武源大帝急于赶路,不得不继续向西。武源的情况也一样,郭礼斌率军攻入武源境内,进行血腥而残酷的报复。若是他和身边所带的中高阶超人迟迟不归,武源危矣。他没有改道,是以为凭借自己一行基本上都是中高阶超人,即使与叶藏剑的大军相遇,杀出一条血路应该不成问题。璃凤中高阶超人基本死于河阳,叶藏剑拿什么来阻挡他们的去路?

      果不其然,武源大帝一行真的跟叶藏剑的军队狭路相逢了。武源大帝及其随员没有恋战,而是直接杀通意外遭遇的璃凤征北军的一个旅队,继续高速向西。

      “武源大帝?”叶藏剑得报,大喜过望,立即下令,“放弃攻打金煌,全力围杀武源老狗。”超人速度再快,也快不过飞鹰。璃凤镇北军征北军各旅,纷纷向武源大帝前行的道路堆积。

      武源大帝也是太过自大,欺负叶藏剑军中超人不多,也不相信璃凤军不怕死,敢于用大堆士卒的性命来硬抗数十个中高阶超人。

      叶藏剑确实不准备为了武源大帝而牺牲成千上万的士卒,就算他愿意,士卒也会被杀怕,所以他邀请了临近的江志海帮忙。

      江志海和叶藏剑在璃京时跟高远风和拓跋长鹰曾经密会过,算是同盟。而且江志海回归长滩湖的时候,高远风就叮嘱过他,叶藏剑值得引以为同伴,请他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协助。

      哪怕拓跋长鹰已死,江志海也不敢违逆高远风的意志。而且他归顺的本就是高远风。他觉得拓跋长鹰的死,对高远风来说应该是好事。他一直希望高远风能取代拓跋长鹰而称帝。所以叶藏剑一提,他立即尽起帮中好手,藏进叶藏剑的军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璃凤大军得知有大量超人在身边辅助,信心大增,看到武源大帝的车驾时,一窝蜂地涌上来。“杀!”“杀啊。”“杀了卑鄙的武源老狗,为大帝复仇。”“杀武源老狗者官升三级,赏万金。”

      仇恨使人疯狂,重赏必有勇夫。璃凤大军的疯狂绞杀,武源大帝及其超人们第一次感到有麻烦了。前文说过,超人奋力而战,攻击力确实超越常规武者很多,但能够持续的时间却并不长一些。一两个时辰之后,灵气耗尽,他们必将死于乱军之中。

      心里一急,急于杀出军阵,出手就更凶狠。出手凶狠,就无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力全在身前。如此一来,鱼龙帮暗藏在大军中的超人们的机会就来了。他们并不是一对一,而是尽可能高阶偷袭低阶,或几人偷袭一人,以求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武源超人的数量,从而获取更大的优势地位。

      “啊!”······,惨叫不绝。一开始个别武源超人的惨叫,混杂于更多的璃凤士卒的喊杀和惨叫,并未让还未被鱼龙超人攻击的武源超人的警觉。可是随着武源超人数量的快速减少,武源大帝终于发现了。但是为时已晚,武源共计六十多位超人,已经去了一半。

      这是,叶藏剑和江志海不再掩饰地露出獠牙。叶藏剑挥旗让大军布阵,在武源大帝一伙人周围密集地围成厚厚的‘铁桶’,中间留出一个方圆几百丈的空地。江志海则带着以逸待劳的鱼龙帮众多超人进入圈内,强杀已经战斗了好半天,灵气余量不足一半的武源剩余超人。

      “鱼龙帮!”武源大帝大惊,“江志海,璃凤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如此不顾超人的折损而为它卖命?你可要考虑清楚,拓跋长鹰已死,璃凤必灭。武源、金煌,白山哪里还有你鱼龙帮的藏身之地?”

      江志海哈哈大笑,“璃凤灭不灭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武源一定会灭亡,而且在璃凤之前。你还没收到信报吗?赵国云晟已经起兵,直取武都城。”

      武源大帝顿时心神失守,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之一。云家岂是那么好相与的?有钱有实力,哪可能一直奉自己为帝。本来想的是先消除璃凤这个外患,再回头专心收拾国内。

      不等他多想,江志海趁他心神不定之际悍然发动攻击。一时间,‘铁桶’大军中心,惊雷滚滚,泥土飞扬。四周的大军让无可让,叶藏剑命令外围密集的士卒一步不许后退,那么挤在内围的士兵,要么拼死,要么被超人战的余波祸及。

      武源,云晟确实统帅大军直取京城武都城,周飞燕为先锋。周飞燕自投奔云晟开始,就在云晟全军挑选火属性武者,加上她自己带来的周辉、钟明月等贴身亲卫和将官,迅速组建了一支比原来更大的‘陷阵’队。

      云晟或者说云家的习惯,可不止是仅仅只靠武力征服,他们更喜欢的是用金钱买通。云晟蜗居赵国一年之久,云家使者四出,高远风那里只是其一,大量的使者在武源国内活动,用金钱去砸武源各地郡府和朝中官员。

      有周飞燕的强大攻击力,且武源朝内大量的官员已被买通,使得云氏的进展极快。武源大帝死于金煌境内的消息传来,云军征伐速度更快了。不像高远风蚕食白云,云晟第一步先取京城。京城武都没坚持多久,就被内应打开了城门,宣告武源皇朝的灭亡。

      武源皇朝灭亡的消息传开,各大势力都是大惊,尤其是白山、金煌和他们的外援苍山银桦国。

      至此,郭礼斌占领了武源三郡,再也难以前进半步了。因为杀伐太狠,激起了武源军民拼死抵抗之心。京城被云晟占领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云晟的圣旨一到,面对璃凤大军的郡府纷纷易帜,挂起了云【创建和谐家园】朝的旗帜,他们希望借此获得云家超人和军力的保护。这样一来,郭礼斌进退踌躇了。再攻,大义已经不在,武源已不是武源,杀拓跋长鹰的可没有云家。

      北边,叶藏剑对金煌之战也陷入了僵局。双方杀得你死我活,互有攻守。

      只有东边拓跋长空的攻势依旧,因为林渊重伤,拓跋啸手下的超人战力进一步萎缩,且黑水军队纷纷反水,不是投降杀无赦的拓跋长空,而是投降南边的拓跋长征,投降高虎、高开山。还有一个主因是陈婧出工不出力,一味保存自己的实力。

      拓跋啸无奈,再次向银桦求援。

      银桦这次倒是没敲竹杠,而是快速派了一些高阶超人前来。

      依然是上次带队的元神期老者花老带队。不过花老这次不是来帮拓跋啸战斗的,而是准备作为调停者,调停璃凤跟金煌和白山的矛盾。银桦上次愿意插手,可不是真的看上了黑水那十几郡的领地,是不愿南边出现一个强敌。所以现在当然也不愿白山灭国,坐视璃凤进一步壮大。至少,在银桦还未一统苍山地域之前,他们需要跟璃凤在两国之间保留一个缓冲地带。

      花老一见拓跋啸就怒斥,“你明明是计划好的三步棋,偏偏心高气傲,好高骛远地想一步走完。而今的局势,纯粹是你自找的。

      给你一个机会,暗中接受我银桦赐封的王爵,我来帮你摆平灭国身陨之危。”

      拓跋啸非常之憋屈,征战经年损兵折将,结果非但没获利,,反倒从七阶降级到六阶。可他敢不答应吗?不答应,灭亡就在眼前。答应了,虽然必须称臣,但命和残兵保住了,也保住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花老并没有什么新招,其实还是林渊规划的三步棋。第一步,击杀拓跋长鹰。第二步,赔礼赔偿以求和,第三步,离间分化璃凤群臣。

      这第二步,当时本是想依靠三家合力的武力迫使失去拓跋长鹰的拓跋嵩不得不答应。而今,却只能依靠银桦了。

      花老先给璃凤传送了一封国书,然后带着全由超人组成的银桦使团前往璃京拜会新的璃凤大帝拓跋嵩,愿意出面调停死伤无数、遍地烽烟、民不聊生、几败俱伤的战局。并让人在璃凤朝野大力宣传郭礼斌、叶藏剑所遭遇的困境。反正就是一个意思,再打下去,璃凤也灭不掉金煌,何况西边又冒出个虎视眈眈的云【创建和谐家园】朝。

      围杀拓跋长鹰时,银桦并未公开对外身份。就算璃凤知道其中可能有银桦的参与,也无可奈何,因为银桦的实力不可小觑。

      花老先是见了拓跋长空,大义凛然地陈述战争之害的同时,暗中给拓跋长空传音。传音包含两个内容,一,拓跋嵩在招高远风回京。拓跋长空再不回京的话,日后以拓跋嵩对高远风的依赖,璃凤军方将再无拓跋长空立足之地。

      二,拓跋长空也是璃凤拓跋家嫡系。若是璃凤跟璃龙一样由男子继位,此时璃凤大帝之位应该是拓跋长空的。为了璃凤江山的稳固和长久,拓跋长空还不如取代软弱无能的拓跋嵩。

      传音之后,花老又出声振振有词地申明,只要璃凤愿意和谈,他必会促使白山交出罪魁祸首林渊。此前正对拓跋长鹰的一切阴谋,确实是林渊一手策划的。以此消除璃凤的怒火。

      然后,再让拓跋啸和金煌帝国道歉,并划出一定地域和赔巨额钱财,弥补璃凤失去拓跋长鹰的损失。

      Íذϳ¤¿ÕµÄÑÀ³ÝÒ§µÃ¸ñ¸ñÖ±Ï죬Á³É«ÕøÄü¡£

      (本章完)

      两百三十三章 璃凤内争

      拓跋长空能灭拓跋啸吗?当然可以,如果银桦不帮忙的话。

      但是显然,银桦不会坐视拓跋啸被灭,他们需要白山皇朝在两大国之间这个临时的缓冲地带,免得过早直面碰上。等到银桦一统苍山地域并稳固统治之后,那时候白山存不存在就不重要了。

      最为关键的是,花老传音的第二个含意,深深打动了拓跋长空。抢在高远风之前回京,一切都有可能,而且心里的障碍被花老说得完全不存在。他自我说服这是为了璃凤拓跋家族,是为了让璃凤千秋永存。如此大任,凭那个唯唯诺诺的拓跋嵩,显然是无法完成的。作为拓跋家这一带长子,他责无旁贷。

      这一点,林渊事先就算定了,认准拓跋长空必然动心。拓跋长空一旦夺位或准备夺位,璃凤必然内讧。璃凤内讧,白山拓跋啸的机会就来了。拓跋啸也姓拓跋啊。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林渊的计谋可谓算无遗策。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一个是拓跋长鹰带的重臣过多,让拓跋啸以为璃凤朝堂会崩溃,于是冒进。第二个是拓跋嵩突然性格大变。

      结果,林渊把自己给算死了。拓跋啸来跟他直说需要用他的头颅来平息璃凤怒火的时候,林渊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也不知是因为对拓跋啸绝望,还是知道自己伤重难复,反正是死路一条。

      拓跋长空请来文成德,商量停战之事。理由很充足,郭礼斌和叶藏剑都陷入了僵局。已占之地被打成了废墟,就粮于敌再也行不通。再打下去,必须璃凤补充辎重,否则必败。从国内补充资源,璃凤国库负担不起。到最后,璃凤会因穷兵黩武而自己拖垮自己。

      第二个理由,银桦愿意迫使白山交出元凶林渊。林渊一死,以后只要璃凤缓过劲来,随时可灭白山。

      第三个理由,新帝拓跋嵩显然还没做好准备就被仓促地强行推上大位。朝中重臣损失惨重,郭礼斌、叶藏剑、拓跋长空这些硕果仅存的重臣如不赶快回京,拓跋嵩必将会被太师魏贤和中书令曹慎架空。此事于璃凤大局极为不利。

      还有第四,作为叔叔的拓跋长空如不赶快回京,拓跋嵩就要强招高远风回京。可高远风此时能走吗?高远风一走,虎视眈眈的飞狼皇朝必将北进。高远风征战了一年之久好不容易打下的白云又将失去。到时候北有银桦,南有飞狼,璃凤更加危殆。

      很少干涉朝政的文成德被说服了,毕竟过了那么长时间,仇恨未消,但狂怒之心却平静下来了,可以理智地考虑问题。若白山真的能交出林渊,确实是算勉强报了拓跋长鹰被杀之仇,也确实像拓跋长空说的,以后随时可以荡平失去了林渊的白山皇朝。

      文成德一同意,事情就好办了。拓跋长空传书征东军,镇东军和忠义军就地止步。并传书拓跋嵩、郭礼斌、叶藏剑说明了花老的来意,以及他自己和文成德的意见。然后带上亲卫和文成德等超人,跟花老的银桦使团同行,回返璃京。

      人的疯狂不可能持久。拓跋长鹰死去几个月了,拓跋嵩的疯劲过去,只剩下悲伤。对于军国大事,他更为头痛。不是他笨,也不是没见解,是没有作主的魄力和果断。每每说出自己的意见,若是跟魏贤和曹慎的意见接近到没什么,若是差别较大,就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魏贤、曹慎虽然给足了他面子,给足了尊重,以忠臣自居。可让人更可恨的就是这些所谓的忠臣,好像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君王为了帝国,你若不听他们的,就是祸国殃民。

      被批评多了,就像学生对待某门成绩不好的课程一样,便越来越厌恶。拓跋嵩越来越寡言少语,任由魏贤和曹慎作主,他就只是一枚玉玺,需要的时候就盖一下。唯一让拓跋嵩还有点兴趣的事,就是给高远风写信。他反复要求高远风尽快回京。璃京皇宫和朝堂,他只剩一个感觉,就是孤儿的孤单和无助。

      拓跋嵩发疯的时候,给高远风的那封圣旨没发出去。其后忙忙碌碌补充朝官,关注战事,有一段时间顾不上,也就没给高远风写信。想起给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远风写信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两个月。虽然在第一封信里就要求高远风回京,可这既不是圣旨也不是三省或夏官府的公文,高远风不能据此回京。

      等到高远风的回信到达璃京的时候,魏贤和曹慎连皇宫里的太监都控制了。两人一看,高远风在书信中对拓跋嵩说,若想他回京,需要圣旨或公文。魏、曹两人心有灵犀地将信烧了。他们从忠臣的角度在自己心里为自己辩解,无论如何,高远风是不能回京的。高远风回京于事无补,反倒使得白云新收之地不安宁。

      然后,魏贤和曹慎进一步控制了拓跋嵩发出去的书信,只要有要求高远风回京的内容,就一律截了下来。

      不但是宫内的太监,就是禁军统领王永,都被曹慎和魏贤找上门进行义正词严的谈话,说陛下年幼,心智不成熟,办事易冲动。一旦没有制约,于国于民都不利。所以陛下发出去的书信等物,请王将军为国为民为陛下的江山永固考虑,务必要截下来检查一下,以免造成难以弥补的大祸。

      王永家几辈子都是皇室的影卫或禁军,忠心绝对无二。他是纯臣,职责是保护陛下的安全和大位的稳固,其他朝政,他很少插手。而今朝中的运转,确实依赖面前这二位,何况他们说的也在理,所以王永答应了魏贤和曹慎的要求。

      忠臣奸臣,并非生来就是。而今的曹慎和魏贤,操纵朝政,架空君主,这本就是大大的奸臣。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认为自己在为这个皇朝呕心沥血。一个国家那么多大事,都着落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官员的选拔,更是费心费力。提拔谁不提拔谁,得看被提拔者是否可信,是否忠心,是否有能力胜任。然而他们的观点和公众的观点,必然有异。他们认可的才提拔,就构成事实上的任人为亲。

      这种情况下,拓跋长空忽然回朝,曹慎和魏贤都大力反对。作为一疆都督,边境尚不安宁,怎么能回京呢?让拓跋嵩下旨予以斥责,严厉要求拓跋长空不得回京。至于银桦使团,有文成德陪同就足够了。

      可拓跋嵩的圣旨不像拓跋长鹰的圣旨,拓跋长空根本不予理会,照样返回。且传书郭礼斌、叶藏剑,说拓跋嵩可能被曹慎魏贤架空,请他们一起回京。唯独不给高远风传书。

      郭礼斌和叶藏剑都是官场老狐狸,心领神会,此时不回京,则以后璃京将再无他们说话的余地。

      三路都督一起回京,曹慎、魏贤挡不住了。因为拓跋嵩虽然软弱,但有些事他还是有底线的,对于曹慎、魏贤让他以违抗圣旨的名义贬谪拓跋长空三人,拓跋嵩坚持不允。

      一个月后,三路都督先后抵京,跟魏贤、曹慎的矛盾几乎立即爆发,诱发因素是地官府大司徒田玉婷竟然没死。田玉婷受伤之后被农户救起,养好伤之后,几个月已经过去了。在拓跋长空回京的时候恰好遇上。

      回到京城,她的位子已经被魏贤的人占据了。拓跋嵩本想任命龙云逸为大司徒,因为龙云逸的女儿龙怡兰是石继的妻子。而石继又是皇甫承的哥哥。可是被魏贤控制的门下省封驳了。魏贤的理由是诸侯国降将不可信。然后魏贤推举了自己人。曹慎推举某人上位也得魏贤同意,所以不予反对。拓跋嵩无奈,只好允了。

      朝堂之上,为了大司徒之位,吵得很凶,居然将花老一行晾在了鸿胪寺,似乎拓跋嵩就是个木偶。

      一个是先帝任命的,一个是新帝‘任命’的,两个大司徒互不相让。曹慎魏贤当然支持新人,这关涉到他们安排的那么多【创建和谐家园】的合理合法性。拓跋长空三人则坚持原大司徒还在,而且出生入死,岂有剥夺官位的说法。

      花老也不着急,乐见璃凤朝堂产生矛盾。每日里到处游玩,或拜访璃凤【创建和谐家园】。名义自然是为了两国友好,实际上他说了些什么,只有被拜访者才知道。

      吵闹无果,地官府几乎无法运转。两位大司徒各有拥泵,新任大司徒还来不及将所有属下都换成亲信。这时,拓跋长空暗访王永,痛陈权臣专权架空陛下之害,说长此以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璃凤天下必将是曹氏或魏氏之天下。

      王永久居庙堂,当然有自己的判断力。他对曹慎和魏贤也大为不满。不满的并非是没提拔他的人手,作为纯臣,他没有专权的想法,且亲信都在禁军之中,只要曹慎魏贤不动禁军他就不管。他不满的是,曹魏二人对皇宫的封锁越来越严,几乎隔绝了拓跋嵩跟外界的所有联系。拓跋嵩久久得不到高远风的回信,只好让妹妹拓跋兰馨亲自去白云找高远风。

      拓跋兰馨和夏怡心带着亲卫出城的时候,曹慎竟然下令城卫军予以拦截。如此作为将王永彻底急怒了,公然阻挡公主的去路,形同造反,曹、魏说得再是天花乱坠也解释不过去。因为王永发怒,二女这才出了京城。

      但是,不满归不满,王永却没有参与进去的意思。对拓跋长空说:“我不管皇宫之外的事,只负责陛下和皇宫的安全,以及严惩叛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7 09: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