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现在的襄阳,已是风雨飘摇,继续待在这里,太危险了。你说,我们是不是考虑,搬出襄阳,去别处避避风头?”
黄顺此时倒是稳坐【创建和谐家园】,嘲笑他们道:“遇大事有静气,这才是能干大事的表现。瞧瞧你们,一个个被传言中的曹兵唬的。若真让你们见识到曹操大军,还不得吓尿了。
告诉你们,你们去哪儿躲我不管,反正我自己,是要留在襄阳的。管他是曹操打进来,还是孙权攻过来,我都岿然不动。”
第117章 诸葛亮开始出手
此话不是黄顺的风格。他可是出了名的胆小谨慎,一点风吹草动,他比谁溜得都快。正因为此,伙伴们才结伙到他这里来,让他拿主意。大家都十分信任黄顺趋吉避凶的能耐。
“咦?难道你不害怕?”众人纷纷问道。
黄顺得意道:“我们十姓好歹也算是名门,曹操志在天下,怎会一到襄阳,就对我们下毒手?再说,我们夏吟坊并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这就表示,我们必须要跟各方打交道。如今曹操势大,地盘最广,我们当然也要跟他接触才是。”
“喔”林卓拖腔拉调的说道,“我明白了!难怪在新野,刘备怎么拉拢你,你都不动心。原来,你心里想抱的大腿,是曹操!
难怪,依你的性子,当今天下,也只有倚靠曹操才最安全,最保险吧。可恨你却瞒着我们。现在,你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吧?”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道理明摆着,黄顺除非从此不姓黄,才有可能出仕曹操。否则,就是把自己跟家族置于对立面,傻子都干不出来。
黄顺边笑边说道:“曹操真要亲来襄阳,对我们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呢。你们想,如果我们辛苦跑去邺城,登门拜访,九成九要被轰出来。曹操识的我们谁啊。
但现在,却是曹操主动找上门来。在襄阳,曹操要维持安定,能不见十姓吗?只要到时我们悄悄跟着去一趟,不就见着曹?再想法跟他套套近乎,说不定,曹操金口一开,我们夏吟坊,就发展到邺城了。”
“哈哈哈,”众人再次大笑,“真钻钱眼里了,连危险都忘却了。”
大道理谁都明白,但涉及自身小命,难免忐忑,患得患失。但既然黄顺都不怕,这就给一众伙伴吃了定心丸,谁也不再提避祸的事了。话题很快便转移到夏吟坊上。
本来夏吟坊在黄顺拿出大笔银钱,又有各家得力的管家参与,尤其在祖蓝和祖桂回来主持后,与江东很快牵线搭桥,生意做得红火。
如今接受了习、杨两家的资产,夏吟坊的实力,已不下于十姓中任何一家,光下面做事的伙计,就上千多。
有如此实力后,他们几个做堂主的,在各家的地位明显改变,个个从原来的边缘少爷,变成各家里的香饽饽,七大姑八大姨那里,争着捧、抢着夸。有个什么难事,也是第一时间找上他们,求着帮忙解决。
从原来家里的纨绔子弟,让父母长辈操心的惹祸精,到现在不可或缺,亲戚朋友眼里的顶梁柱,这个变化来的太快,仿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这让他们个个陶醉其中,很是享受在家里众星捧月的感觉。
襄阳这边,四姓日子照过,小酒照喝,但刘备那里,就不一样了。自从上次黄顺一行人来新野,刘备带人打了樊城,刘备就知道,这是一次捅马蜂窝的行动,必须尽快、马上三上卧龙岗,请诸葛亮下山,主持大局。
诸葛亮没让刘备失望,一见面,就送给刘备一“惊喜”:黄忠和威严。
二人素来景仰刘备,再经诸葛亮一番【创建和谐家园】,二人对刘备已是死心塌地,誓要追随刘备,共建功业。
刘备向来以人为本,把人心所向看的比什么都重。诸葛亮这份大礼,着实送到了刘备的心坎上。当他听说这是黄顺挑选出的大将之才,交给诸葛亮的。更对黄顺念念不忘:非把此人弄到手不可。
诸葛亮不比徐庶,徐庶非十姓中人,做事还得瞻前顾后,生怕惹到哪路大神,为刘备招来祸端。而诸葛亮身属四姓,是四姓选中辅佐刘备之人,他做事可全力施为,无须顾忌什么。
诸葛亮来到新野第一件事,就是募兵。徐庶之前已经招募一些新兵,这些日子在关羽、张飞的训练下,已初具战斗力。但这远远不够,必须尽快扩充兵力,才能应付即将到来的威胁。
偃月城的失陷,完全在诸葛亮意料之中,丝毫没有打乱他的部署。事实上,在刘备率军攻打樊城的消息传到隆中,诸葛亮就敏锐的意识到:孙权要行动了。
道理并不复杂。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刘备该是要多低调有多低调,如今既能大张旗鼓的攻打樊城,就代表刘备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孙权那边一切就绪,定会第一时间把偃月城收入囊中,落袋为安。
诸葛亮安排人手,在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五县明目张胆的募兵。这是黄承彦跟蔡瑁达成交易换来的成果。黄家给予蔡家在江东的一切方便,蔡瑁默许诸葛亮在五县募兵。
说是去募兵,其实,所有工作早已开展,新兵的训练,也早已在各县展开。而且,五县的走卒,也被拉了进去。只留下维持当地治安的一些人手。
反正,曹军压到,那点兵力也不足以支持,而蔡瑁也不会真的对曹军做出抵抗。还不如索性全交给刘备。
所以,诸葛亮的人去了,不过是接手而已。五县共募兵一万余,装备齐整,战袍齐备,拉回新野就能上阵杀敌。如此一来,刘备手下,能上战场的士卒,已超过两万。
部队有了,钱粮有四姓支持,自然不愁。诸葛亮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折腾,必须让曹操认识到,刘备已然在荆州做大,再不出兵对付,迟早会成为心头大患。
所以,不远的樊城,再次成为诸葛亮觊觎的对象。战场立威,就拿它开刀了。
这次,刘备兵多将广,排兵布阵从容了许多。因此,刘备难得的大撒手一回,自己不再亲自指挥,而是把指挥权交给战场新手:诸葛亮。
此时的诸葛亮,也没有刻意在刘备阵营里保持低调。没办法,形势逼着他必须高调做事。刘备三请方才出仕,这已是让天下士人眼红,刘备麾下众将,尤其是关羽和张飞,更是心中不服。
此前黄顺又大摇大摆秀了一把,把诸葛亮推到风头浪尖上,成为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不过,诸葛亮不惧挑战,他有那个能力,更有那个底气。新募一万士兵,都算他的亲兵,他指挥的动;黄忠和魏延,是他一手推荐,他更用的来。
即使刘备麾下旧将不听指挥,诸葛亮完全可以撇开他们,大干一番。
第118章 诸葛亮调兵
诸葛亮坐定议事厅,召唤众将进帐听令。关羽和张飞纵有千般不愿,万般别扭,也只有从命。
在他俩看来,大哥不做指挥,怎么也该轮到关羽担当了。凭什么诸葛亮一个新来的,战场都未见识过的新手,却来指挥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
关羽和张飞地位颇高,夺取荆州的大计,他俩即使不能完全知晓,也听说过几分。对诸葛亮在大政方针、战略方向的掌控上,这哥俩从心底佩服。那是诸葛亮的强项,他们比不了。但他们很自信,在战场上,他俩比诸葛亮强百倍。
人无完人嘛。若是这个诸葛亮。文行武也行,岂不就是完人了?
关羽和张飞有心给诸葛亮难堪,给他出点难题。但他俩毕竟是懂兵的,把诸葛亮能调动的力量一扒拉,就发现,没有他们哥俩,人家照样玩的转!
这样,这哥俩就尴尬了,不听命吧,仗就没得打。跟随刘备这么多年,他们哪一仗落下过?眼看着有仗打,却自己赌气不参与,不说刘备怎么看自己,就是自己这边也说不过去。
但听命吧,总感觉没脸没皮,臊得慌。
“不管他,且进去看他如何排兵布阵,再做道理。”哥俩外头商定了意见,便随着众将,最后进了议事大厅。
厅内,诸葛亮当中正坐,刘备局外人似得,陪坐一旁。
“上次主公亲率众将,打了樊城一个措手不及。那一仗,众将用命,打的漂亮。现在,我们兵强马壮,而樊城曹仁、李典,也在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复仇新野。
主公英明,决定趁对手元气未复,再次给予重击,争取一次拿下樊城。这次,战局由我主持,所有兵将,均需听我将令,否则,军法从事。”
“是!”干脆利落的应声,有黄忠、魏延、赵云、陈到、关平等将。
“是”懒洋洋的回应,是关羽、张飞、糜芳等辈。
诸葛亮微微点头,下面的反应,在意料之中。
没等诸葛亮继续说话,张飞已经开始发难:“夺取樊城!好大口气。就算你小子仗着兵多,暂时得手。你就不怕引来曹操大军?那时候,你拿什么去抵御?到时候,你有四姓保着,性命无忧,我们却要被人撵的四处逃窜了。”
诸葛亮心道:要的就是把曹操引过来,让他追在【创建和谐家园】后面跟着跑路,最好一路跑过长江去,就大功告成。
但这话显然不能说。要是能说,刘备早就告诉他们,张飞也就没有此问了。
“质疑主公,出言不逊,公然挑战将印权威。张将军,你可知罪?”诸葛亮似笑不笑的看着张飞,轻声言道。
张飞火爆脾气,当场就炸了,“休拿大帽压我!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初来乍到,急于立功,便撺掇我大哥打樊城。好处你得了,黑锅我们背,你想的美!”
张飞还想再说,却被关羽及时捂住了嘴。他俩在诸葛亮眼里,可是二人一体。若把诸葛亮彻底得罪,这仗,就彻底没他俩份了。张飞大嘴,咎由自取,可他关羽却是连带遭殃。
“军师,三弟就这脾气,一点就炸,炸过就好。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关羽素来高傲,什么时候向别人低过头。但这时,他顾不上了,再不低头,事情就难以挽回了。
诸葛亮对猛张飞自然了解,尤其是黄顺,对刘备帐下主要人物,在他面前一一作了品评后。这让诸葛亮点将用人上,心里很有底。
“曹仁乃曹营宿将,自视甚高,上次失利,正憋着一股气。我们前去挑战,曹仁不会乖乖待在城里,与我们打城门攻防,定会亲率大军出城,与我一决胜负。所以,我决定:
魏延,领兵五千,迎战曹仁,只需败,不需胜。曹仁若紧追不放,可且战且退;若曹仁回兵,可随后尾随,见机行事。”
“是!”魏延一愣之下,大概明白诸葛亮要如何设计算计曹仁了,爽快答应。
“陈到、关平,领兵两千,在后接应魏延,合兵一处后,听魏延指挥。”
“是!”陈到、关平出列,利落答应。
“赵云,领兵三千,曹仁出城追击魏延军后,率军攻打樊城西门。李典若出城迎战,将其引离樊城;若其拒守,则拖李典在西门。”
“是。”赵云出列,领了军令。
“其余诸将,随大军行动,另有安排。”
“是。”黄忠答应的痛快。但关羽、张飞和糜芳就不干了。别人都有军令,就他们三个,被晾在一边。虽然有黄忠作伴,但这更像是诸葛亮用来安慰他们的手段。
“好你个诸葛亮,关某沙场征战数十载,战斗不下百数,冲锋在前,后退殿后,从未落人后。今日你初掌兵权,就把我晾在一边,诚心羞臊于我。三弟的事,我已向你赔罪,你还要怎的?你的气量也忒小了点。”关羽第一个站出来,高声反对。
“俺虽然言语不敬,冲撞了你,但你好歹也是读书人,怎能跟俺这般莽汉一般见识。樊城大战,你放着俺老张不用,净用些外人新手。俺要找大哥评理,讨个说法。”张飞此时也不敢口出狂言,站出来,字斟句酌的表示【创建和谐家园】。
“他俩不敬服于你,与我何干?为甚连我都不用?”糜芳更觉委屈,他一言不发,毫无得罪诸葛亮之处,怎么偏把他跟关羽、张飞一个待遇。
诸葛亮微笑不言。看着下面三将气急败坏的模样,刘备忍不住,出言提醒道:“你们三个,好歹也是沙场老将。孔明的安排,诱敌、设伏、辅攻都有了,还缺什么,你们想想?”
关羽、张飞和糜芳这才猛醒:攻城破门的军令,还没人领呢!这下,三人顿时眉开眼笑,胡乱的拱手听令,喜滋滋回归队列。
诸葛亮正色道:“攻城军令落花谁家,确实未决。但你等若只顾个人牢骚,不顾全局,断不会落在你等头上。”
关羽、张飞、糜芳一噤,齐齐肃然听令。
分派完毕,诸葛亮笑对刘备道:“主公与我,便安坐军中,只等樊城城破,进城笑纳。”
刘备夸赞道:“孔明初出茅庐,排兵布阵宛若沙场老将,果然雄才天纵。备得孔明,如鱼得水,此天不亡汉也。”
第119章 樊城大胜
魏延率兵进发樊城。城中曹仁听说刘备遣一无名小将又来挑战,心中火气难抑,果如诸葛亮所料,亲率一万精兵,就要出城迎战。
“曹将军,刘备极善用兵,麾下骁将济济,如今只派无名小辈挑战,怕其中有计。”李典谨慎,当下提醒。
曹仁不屑一顾道:“就凭我这一万士卒,踏平新野绰绰有余。管他什么诡计妙招,在我铁蹄之下,一切成尘。”
曹仁虽口出大言,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与魏延对阵,还是谨慎的布阵,有板有眼,丝毫没有大意。
魏延马上手提大刀,见曹仁布阵完毕,这才上前报名挑战。曹仁哪会将他放眼里,大刀一挥就杀上前,二人你来我往,两军阵前较起了武艺。
魏延军令在身,应付十几回合,便诈作不支,回身便撤。曹仁才不管他真败假败,只要把眼前这五千人马吞了,那刘备就等着肉疼吧。好歹也能出出上次府库被烧的气。
曹仁一挥大刀,曹军势如山崩,压了过来。魏延带头领兵逃命,手下将士个个撒起脚丫子就往回跑,跑慢了被追上,就是死路一条,只有跑的比别人更快,自己才能活下来。
曹仁追赶魏延而去,赵云立刻带兵急奔樊城西门,做出攻城的架势。李典比曹仁谨慎的多,虽然城中兵力,远较赵云兵马为多,但李典仍然保守的采取守城策略,只要保住城池就好。赵云也不撤退,两军一攻一防,在西门开始拉锯。
再说曹仁,一马当先,大肆砍杀落后的魏延士卒,正杀得痛快,猛见前面旌旗遮日,是魏延援兵赶到,陈到和关平各领一队骑兵,勇敢的向追击的曹兵进行反冲锋。
曹仁头脑很清醒,当下后退一里地,重新整队布阵,与魏延对峙。谁知魏延得到援兵,并没有返身追杀,而是与自己般,谨慎的布阵对敌。
关平一马上前,挑战曹仁。曹仁一看大怒:关羽亲来,我还能跟他斗几回合,你个小辈,竟敢在两军阵前与我比划。且让我代关羽好好教训教训你。
曹仁与关平阵前大战,十几回合后,关平大刀一摆,败归本阵。这回,曹仁没有选择乘胜追击。毕竟,对面的兵马不少,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刘备的股肱腹心关羽和张飞还未见踪影。谨慎起见,还是先归樊城,再做道理。
曹仁想毕,下令徐徐后撤,不再与魏延纠缠。谁知魏延见曹仁后退,竟率兵迫了上来。曹仁心道:这是小瞧于我,认为我怕了他。
于是曹仁回军,要与魏延决一死战。谁知曹仁回军,魏延就下令停止前进。就是这么跟你对峙。
你要斗将,奉陪;你要斗兵,那我就撤;但你要走,对不起,我紧追不舍。
如此几次三番,曹仁猛醒:魏延此举,明显是要把自己拖住在这里。显然,刘备此次的真正目标是樊城,自己中了调虎离山计。
虽然得知中计,曹仁并不慌张,他知道,新野兵马不多,这里就有七千人马,刘备能投入攻城的人马,不超过三千。李典城内少说五千人马,守得住。
可惜曹仁并不知道,诸葛亮一来,就带来了一万可以直接上战场的精兵。否则,他绝不会如此托大。
在曹仁被魏延拖住,李典被赵云拖住的情况下,刘备、诸葛亮带领主力,来到樊城东门,关羽、张飞、黄忠、糜芳四将,各带两千人马,全力攻城。
黄忠一张硬弓,百步穿杨,城头指挥的军校,都难逃黄忠夺命一箭。很快,未遇多少抵抗,东门告破。
败兵飞报李典。李典大惊,却没有失措,他没有企图夺回东门,也没有往城内撤,而是迅速选择了当时唯一一条生路:打开西门,率麾下将士杀出城去。
赵云的军令就是缠住李典,既然李典攻杀出来,赵云当然后撤,引诱李典远离樊城。但李典理也不理赵云,率军径投曹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