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颠覆三国记》-第1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黄顺也在疑惑:“二哥以前没对我这般好过,是犒劳我一路辛苦吗?”

      乘船赶路就是快捷轻松。不出十天,他们已经一路沿潜江赶至沔阳芜澎码头,与前来迎接的黄霸会面。

      黄霸大黄顺十六岁,赶得上长辈了。兄弟多年不见,黄顺一见面就扑过去,抱住黄霸粗壮的脖子不松手,强忍着眼泪,不流出来。

      黄霸欣慰的拍着黄顺的后背,感慨的说:“我们家的千里驹,终于要扬蹄上路了。”

      黄顺擦擦眼睛,松开手,锤了黄霸一拳,“以前你总叫我我们家的四丫头,嫌我没有男子汉气概。今儿怎么改称呼了?是因为我来到这里吗?”

      黄霸哈哈大笑:“以前的你,可不就是个丫头嘛。即便后来你在十姓的同年里闯出了名号,在我看来,也还是个丫头。

      不带上十来个护卫不出门,让家里大人头疼的也是你那些歪主意、鬼点子。就没见你阳刚过。

      不过,从现在起,我真要改口了,你就是我们家的千里驹。”

      “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我高兴接受就是。”黄顺不愿黄霸继续揭自己的老底,索性打住这个话题。自己现在怎么说也是个老大,下面还跟着四个小弟呢,得维护自己的形象。

      黄霸却意犹未尽,拍着黄顺的肩膀,自己在感慨:“接到老爷子的亲笔信,我简直不敢相信,关乎荆州命运,家族前程的差事,老爷子竟让你来挑大梁。看来老爷子一直对你是寄予厚望,是二哥我看走眼。”

      祖渊在旁敏锐的捕捉到黄霸话里的信息,插口问道:“老爷的亲笔信?什么时候?写的什么?”

      第37章 此行非你莫属

      黄霸看了祖渊一眼,再看看无所知觉的黄顺,笑了:“不愧是祖老,我不过透露了一句,就抓住不放。正好,老爷子的信中,很多事说的不清不楚,祖老能受任辅佐三弟,定深入参与谋划,霸早想请教。

      酒宴早已备好,我们边吃边谈?”

      黄顺在旁听着,知道这次定有重磅内情透露,早按捺不住,不住口的催促快些。

      事关机密,原定只有祖渊、黄霸和黄顺三个。黄顺却耍了个心眼,知道待会要谈的,与此行有关,便执意要白雪加入。

      祖渊和黄霸都知道,这位大丫鬟,是黄顺的头号军师,是他的头脑。而白雪,对黄顺也是忠心耿耿,一心一意。所以,只是略作犹豫,便痛快答应。

      四人按次落座。白雪身份虽是丫鬟,在家时也时常被黄顺拉着上正席,此时并不忸怩,略作谦让便坐在黄顺下首。

      黄霸先把酒致辞,酒过三巡后,黄霸开始感慨:“我们兄弟三个,我跟老大年龄相近。现在,大哥把持家里所有产业,在整个荆州吃的很开;

      我呢,虽然不成器,书读的不怎样,但是老爷子照顾我,让我掌握家里兵马,镇守沔阳。这是老爷子苦心经营的大后方。就算我们黄家,在外面亏输的一塌糊涂,但只要全族搬迁来这,就能屹立不倒。这就是东山再起的资本。

      以前,我总觉得家里缺点什么,但总说不上是什么。自从我看到老爷子的书信,我一下明白了:我们黄家,就缺一个冲锋陷阵的人!而这个人,显然,就是三弟了。”

      黄顺正吃喝的欢畅,闻言忙澄清道:“二哥,你喝醉了吧?就我?遇事绕着走,人前一低头的个性,还冲锋陷阵呢,就是老爷子让【创建和谐家园】,我还怕丢黄家的人呢。”

      黄霸拍着黄顺的肩膀,说道:“嗜杀者容易被杀,过勇者容易受挫。三弟谨慎小心,圆滑周全,正是先锋的最佳人选。我和大哥,都是在后面支持你的力量。”

      黄顺还是摇头:“我有自知之明,我更信奉老子的思想:不为天下先。”

      黄霸也不争论,举杯与祖渊一碰,笑道:“老爷子的信使,比你派的人提前半月来到沔阳。老爷子信中说,你们极可能改走陆路,绕道沔阳。让我做好远迎准备。

      正是看了信,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年,老爷子在襄阳丝毫没闲着,谋划了许多大事。你们这次去江东,就是其中一环。

      只是很多方面信中只是大略一提,不清不楚的。我想,祖老肯定知晓内情。还请祖老赐教。”

      祖渊并未立即回答,自己感慨了一句:“老爷远在襄阳,就想到改走陆路,以避开曹操追兵和蔡瑁的纠缠。我却一味坚持走水路。若不是孩子们再三提醒,此行怕要毁于我手喽。”

      一边说一边自罚了三杯。其他人都端坐看着,祖渊还是没有正面回应黄霸的意思。

      黄顺忍不住,自嘲道:“我早看出来了,说是我带头,其实我就是个傀儡,什么都不知道。祖老,都到这里了,你不会还打算瞒着我吧?”

      祖渊笑道:“之前瞒着你,一怕你拒绝,二怕你泄密。现在,这两点都不存在。当然可以告诉你了。”

      这下所有人都兴奋起来,菜也顾不上吃,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祖渊,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句。

      “哎呀,”祖渊揉了揉额头,“错综复杂啊,我得好好捋捋。”

      祖渊没有让他们久等,未已,便开始娓娓道来。祖渊所讲,再次颠覆黄顺凭梦得来的认知。但这次,黄顺没有迷惘,而是大呼过瘾。

      当初,黄承彦力主攻略淮、扬被刘表否决,黄承彦表面赋闲在家,其实丝毫没有放松对时局的掌控。

      在黄承彦看来,荆州虽险,以之争天下可,守成保境却不足。北有曹操雄心勃勃,东有孙氏世代死仇,西有两川占据上游,还有关中马腾和韩遂也是当世枭雄。

      荆州要长治久安,唯有主动出击,或淮扬、或关中、或两川,才能确保荆州战略上可攻可守,方为长远之道。

      很快,荆州便等来了天赐良机,北面曹操跟袁绍死掐,江东孙策突然横死。这时,荆州图稳,可以沿江动下取江东;进取则挥军北上争中原。

      如此机遇,黄承彦岂能错过,强烈建议出兵。然而,蔡瑁和蒯良坚决反对,刘表只知皇命,黄承彦再次受挫。

      正是这次受挫,让黄承彦意识到,蔡、蒯两家,很可能跟曹操有勾结。或者说,曹操买通了这两家,确保荆州不在他背后捣乱。

      从此,抗曹和投曹,便成了十姓主要矛盾。蔡、蒯力主投曹,陈氏紧跟;黄、庞力主抗曹,马、向紧随;其余各姓,居中观望。双方围绕着这一主题几经拉锯,四姓胜少败多。

      因为刘表身边有蔡氏的女人,在双方朝堂之上势均力敌时,女人的枕边风便成了决定性力量。而且,刘表无争雄天下的野心,扶不起来。

      无奈之下,四姓便在刘表的大儿子刘琦身上下功夫,寄希望下一代荆州之主能够雄起。

      可是,在蔡、蒯两家的精密安排下,刘琦在刘表面前频频失分,刘表日益倾向于小儿子刘琮。刘琮是蔡氏的儿子,天然便是人家蔡氏的人。黄、庞两家再折一局。

      就在黄承彦有些绝望时,一个人适时步入荆襄十姓的世界,他就是刘备。

      这刘备打仗不怎么样,但极善捕捉机遇,郁郁不得志的他来到荆州后,很快便发觉了十姓的明争暗斗。近乎一无所有的他义无反顾的迫切希望加入这场游戏:赢,就赢个盘满钵满,输,要财没有、要命不给。

      刘备通过司马徽的关系频频向黄、庞两家示好。而黄、庞两家,在刘表这扇门向他们彻底关闭时,突然发现了刘备这扇拼命招手的窗。

      这刘备虽然潦倒,好歹算是当今皇叔,而且,闯荡江湖久了,家底没有,但名声是闯出来了。

      黄承彦他们一合计,得,好歹也算是“根正苗红”的主子,跟他接触接触吧。

      一接触,黄承彦就发现,捡到宝了!此人胸怀大志,有眼光,有魄力,就是没有资本。这简直是天赐良主啊!

      四姓很快拿出了诚意,表示愿意发动兵变,扶持刘备登上荆州牧的位置。按黄承彦的算计,只要黄、庞、向、马四姓兵马迅速控制襄阳,打出刘皇叔的旗号。荆州七郡,至少五个会拥护响应。到时,大势所趋下,蔡、蒯两家只能屈服。

      可是刘备拒绝了。奔波半辈子的刘备,现在只剩下这点子名声了,这也是他最看重的东西。万一行动失败,他的名声就彻底完了。他宁可此生一无所有,也要在青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

      四姓表示理解,回去调整了谋划:由四姓出面,力荐刘备任南阳郡太守。一旦荆州有变,曹军进犯,刘备便率军力敌曹军,拒敌于荆州之外。黄、庞、向、马四姓则掌控各郡,全力支持刘备。只等刘表过世,便顺理成章的接收荆州。

      刘备再次拒绝。曹操是当世战神般的存在,对上曹操,刘备无丝毫把握。

      刘备一推再推,黄承彦他们也觉灰心,便让刘备自己拿主意,自己不再上赶着。

      刘备自然拿出不来像样的谋划。正在各方热情消殆,前途一片黑暗之际,卧龙岗上一声龙啸,诸葛亮登场了。

      诸葛亮提出一个庞大到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谋划,但细节处的精细却又丝丝入扣。简单说,就是四姓必须结交江东,与江东联合。曹军进犯时,刘备领兵节节后退,引曹军过江。在江东地界,江东兵马和四姓主力联合,给予曹军致命一击。

      这个方案,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之后,诸葛亮和庞统,专责与江东孙氏、四族接洽,方方面面谈的差不多了。只需临门一脚,荆州派个代表过去确认下就行。

      按说诸葛亮和庞统是最佳人选,刘备也同意,但荆州四姓却否决了。

      诸葛亮和庞统虽是四姓中人,却是一门心思的忠君为国,从不为家族考虑。他们跟江东四族谈判的,好处全让刘备得了,荆州四姓忙活半天,不但什么得不到,还损兵折将。

      所以,去江东的人选,一定是四姓中人,诸葛亮和庞统却肯定没戏。

      刘备也精着呢,知道这次去江东是拍板的,最为关键。他也很识趣,知道自己目前人微言轻,自己人肯定无缘此行。

      几经谈判,最终,诸葛亮做出让步,提议由跟他关系最为密切的黄家牵头此次江东行。刘备和四姓认真权衡后均点头同意。

      黄承彦三个儿子,大儿和二儿都不在襄阳,只有一个尚未成年的黄顺。于是,无任何选择余地,非黄顺莫属!

      第38章 错综复杂

      故事本身就跌宕起伏,再经过祖渊的巧妙加工安排,黄顺他们听的紧张【创建和谐家园】、欲罢不能。

      好故事配好酒菜,简直就是人生乐事。黄霸和黄顺一边听,一边举杯畅饮。正乐在其中,听到后来,黄顺猛的回过味来,一下蹦起,“嗷!”一声叫唤。

      “敢情这趟,没我黄顺,就不能成行!”黄顺悔恨的痛心疾首,“早知如此,我怎么也得狠狠捞一把!最起码,也得先跟那个刘备预定个治中或别驾的干干。”

      祖渊大笑:“知子莫若父,老爷就防着你这手呢。”

      黄顺捶胸顿足,一叠声的懊恼。回思一路走来的种种,果然舅舅那边一直就是死盯自己,对其他人放任不管。

      想通这点,黄顺更是悔恨:自己要是有姐夫那样的好脑子,或许不用祖渊点出来,自己就能抽茧剥丝,分析出来。说不定,还有挽回的机会。

      看黄顺恨不得拿头撞墙的滑稽样,黄霸和祖渊乐呵呵的频频举杯。

      黄顺折磨了自己一会,脑子突然转过弯来:姐夫的谋划,与自己梦中所示的世界基本吻合。这不恰好印证了:至少这一段,梦提供的讯息没有错。也印证了,姐夫确实是够粗的大腿,值得黄顺拥抱。

      更为关键的,孙刘后来联合抗曹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个大功劳,直接从天上掉下,砸在躺着睡懒觉的黄顺头上!

      黄顺的心情一下变得好的不行,笑嘻嘻的开始自斟自饮,时不时还乐出声。

      看祖渊和黄霸诧异的看着自己,黄顺意气风发的举杯,道:“来,预祝我们此行圆满成功!”

      话出口,黄顺才想到,此行去到底做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呢。

      “祖老,你是不是该说说,我们去干什么了吧。反正肯定不是迁址。”黄顺说着,想到了什么,自感大没面子,“我就是个呆子,老爷子这么一说,我竟然就信了。还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比老爷子看的更远。还在大舅面前吹嘘。丢死人了。”

      “还能做什么,”祖渊轻描淡写,“大事诸葛孔明和庞士元两个早就定了,我们这趟去,其实就是为我们十姓捞好处的。”

      “那就先说大事。”黄顺正色强调。他觉得祖渊有意回避,企图含混过关,立即出口,坚定立场。

      祖渊对黄顺的紧张,报以一笑,说道:“孔明确实是个人才。他勾划的大局,险之又险,是我所不敢想,不能及的。很多地方,看似山穷水尽,却偏偏总能绝处逢生,柳暗花明,一路曲折,最终指向目标:拿下荆州。

      这是摆在刘备和四姓面前唯一一条可行之路。偏偏只有孔明找了出来,并调动多方力量,精布局,巧安排,给予别人此路可行,可达的信心。

      刘备一路诱敌过江,中间就有无数的变数,一处出错,就可能变诱敌为溃败;

      四族之间,四族与孙氏之间,江东与荆州之间,都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存在,如何协调这些关系,做到整体上一致抗曹。这是篇大文章,非乾坤巨匠不能完成。孔明和士元基本做到了!此二人,前程不可【创建和谐家园】。

      诱敌之后,如何败曹,在何处败曹,战胜之后利益划分,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很棘手。孔明在谋划之初就给出了详细方略安排。后来的谈判,就是以此为基础,最终也未作大调整。

      这些都是大事,随便拿出一样来细说,怕也得一天一夜时间。”

      黄霸问道:“妹夫竟有此胸襟韬略?别的不论,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战场安排。我想知道,我那妹夫怎么定的?”

      言罢,黄霸起身,拉开墙上锦帘,巨幅淮、扬地图呈现眼前。

      祖渊先感叹了一句:“老爷始终不忘收复淮扬。”

      祖渊起身,略略熟悉地图,便说道:“大家看这里,姑熟左依博望山,右靠丹阳湖、石臼湖。既可以陆上设伏,还可以水中邀击,实在不行,下下策还可以掘湖堰水淹曹军;

      若姑熟一带战事不利,便退至秣陵山、牛首山、方山一线,以大胜关、秣陵关为据点迎战曹军;

      若战斗仍然不利,还可以继续后撤,依托钟山、玄武湖与曹军周旋;

      若仍不敌曹军,还可以退往京口一线,与江东兵马一起抵抗曹军攻势。

      相信曹军就是天兵天将,如此千里转战,也经不起折腾,必败无疑。”

      黄霸是领兵的,沿祖渊所指,一一钻研。良久,方叹道:“高,实在是高!按此方略,此战若由我来指挥,我有把握沿此路线,一步步将曹军拖累、拖疲,最终全歼。果然可行!”

      黄顺完全外行,却不懂装懂的凑过来,细细端详地图:嗯,竟然是整块檀香木制作,太奢侈了!

      白雪也好奇,凑过来瞅了半天,第一次出声道:“曹兵擅长陆战,不习水战。我们放着长江天险不用,为什么要舍长取短,非得在陆上与曹兵一决高下呢?”

      “问的好!”祖渊称赞一声,“集主力于大江之上,与曹决战,自是上上之策。但江东四族断不会同意。”

      “为什么?”三人都想不通,齐声发问。

      “江东情形与荆州不同。荆州十姓势力庞大,刘景升名为荆州牧,大事上并无多少决断权,为十姓所把持。

      江东不同,孙氏强横,当年小霸王孙策,对江东大族实行灭族策略,导致江东士族衰弱。现在的孙权,虽然选择与四族交好,却仍是恩威并施。摆在四族面前的唯一出路,便是接受孙氏统治,否则就要被灭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