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韩四当官》-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周知县愣住了,韩秀峰禁不住笑了。

      陶主薄放下清册,紧盯着他道:“周老爷,口说无凭,我们得有实证。您一共十六只船,其中十五只装载滇铜。现在我们又查获到一只,并且船上一样装载滇铜三万斤,这只船是从哪儿来的,船上的滇铜又是从哪儿来的?”

      韩秀峰暗赞了一个姜还是老的辣,忍不住追问道:“周老爷,我韩志行可以构陷您,但我韩志行又不是神仙,凭空变不出一船铜来!”

      周知县悔之不及,心想早晓得这样就不应该急着移文巴县。

      他下意识看看堂外,定定心神,沉吟道:“陶兄,事已至此,本官也就不怕你笑话。解运滇铜是苦差累差,不信你大可差人去云南查证,真是一文钱的运费也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让本官怎么把几十万斤滇铜运抵京城?万般无奈之下,本官只能捎带一船铜沿路贩卖,以补贴运费。”

      “周老爷,您这个差有多苦有多累下官是晓得的,捎带一船沿途贩卖以补运费不足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我们查获的可是官铜,下官想问问官铜您是咋捎带出来的,官铜能沿途贩卖吗?”

      “这……这实属无奈,这纯属权宜之计。”

      “周老爷,你我都是朝廷命官,再无奈也不能盗卖官铜!恕下官直言,您这不是权宜之计,您这事要是捅上去是要掉脑袋的!”

      韩秀峰不失时机提醒道:“周老爷,您或许能保住脑袋,但外面那些人吃饭的家伙肯定是保不住的,好像其中还有您的胞弟,他要是被秋后问斩,您怎么跟家里人交代?”

      陶主薄深以为然:“是啊周老爷,下官想想就替您痛心。”

      周知县怕的就是这个,不然他真会破罐子破摔,见退无可退,干脆问道:“陶兄,韩老弟,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你们开口吧,到底想怎么样?”

      陶主薄倒也痛快,啪一声拍了下公案:“五千两,查获的铜发还给您,外面那些人您也可以带走,我们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周知县急了,起身道:“五千两!陶兄,我要是有五千两还能出此下策?”

      “这样吧,给周老爷您一个面子,四千两,不能再少。要晓得这事闹的很大,晓得的人很多,您想全身而退,这封口费一个也不能少。”

      “四千两也没有,要不这样,人我带回去,铜留下全给你们。”

      “周老爷,那可是官铜,要是把铜留下,您没事,但我们可就有事了。我们不要铜,只要银子,而且就在今夜。天亮前见不着银子,那我们只能公事公办。”

      第五十六章 见好就收

      陶主薄漫天要价,周知县坐地还钱。

      陶主薄咬定四千两一两也不能少,周知县掩面而泣哭诉起他这个官做得有多委屈,说到最后竟扑通一声跪地磕头。

      一个大男人说哭眼泪就来了,韩秀峰真有些看不下去,陶主薄却不为所动,周知县见求饶也不管用,擦干眼泪又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说啥子要银子只有一千五百两,再多没有,要命你尽管拿去。

      可能想着县衙、府衙和道台衙门离朝天门都不远,搞不好会夜长梦多,陶主薄不想煮熟的鸭子飞了,最终同意一千五百两“私了”,让周知县赶紧回船去拿银票。

      形势比人强,周知县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趁他回去拿银票的空档,陶主薄让关捕头把李记铜锡行掌柜带上堂,用像看死囚的目光看着李得富,冷冷地问:“大胆李得富,你可晓得你所犯何罪?”

      李得富的胆早被吓破了,一边磕头一边哭道:“晓得晓得,小人晓得,求二老爷高抬贵手,放小人一马……”

      “放你一马,你犯的可是掉脑袋的大罪,让本官咋放?”

      “小人愿意出钱,二老爷,小人愿意出五百两,五百两够不够?”

      “五百两,李得富,你的身家性命就值五百两?你当本官是叫花子!事到如今,你应该晓得你犯的可是杀头抄家的大罪,若公事公办,不光你脑袋保不住,你那点家业一样会被充公!”

      “五百两,小人做的是小本买卖,小人只拿得出这么多。”

      陶主薄啪一声猛拍公案,呵斥道:“李得富,看样子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好吧,本官成全你,关大……!”

      “在!”关捕头应声而出。

      “将盗买官铜的人犯锁上,押送县衙班房待审!”

      “嗻!”

      李得富想到要是被关进班房就算花多少银子也保不住身家性命,急忙爬到公案前,紧抱着案腿哭求道:“二老爷,小人是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您能不能宽限小人几天,一千两,小人愿意出一千两,只求二老爷高抬贵手,放小人一马。”

      “一千两,你戏弄本官,就你那个宅子也不止一千两!”

      “二老爷,小人上有老下有小……”

      “上有八十岁的老母是吧,被带到衙门的人全这么说!看在你平时还算老实的份上,本官可以高抬贵手放你一马,不过你得拿两千两,少一两也免谈。”

      李得富不光是李记铜锡行的掌柜,也是铜锡牙行的主事之一,所有在巴县城做铜锡买卖的全得给他交钱,尤其铜斤买卖他全要抽头。有人不服气告到衙门,但行有行规,他们又有官府颁的执照,所以告也没用。

      他家大业大,有湖广会馆给他撑腰,又能跟县太爷乃至府台说上话,城里那些个做铜锡买卖的是敢怒不敢言。

      韩秀峰早看他不顺眼,并且打心眼里觉得让他出两千两不算多,禁不住说道:“李掌柜,如果连命也保不住,要那么多银子何用。你的家底我是晓得的,二老爷管你要两千两真不多,而且还要帮你担这天大的干系。”

      “可……可案上那些银票也是我的!”

      “你的?”陶主薄乐了,拍着公案哈哈笑道:“李掌柜,你睁大眼睛看看清楚,竖起耳朵听个明白,这是从盗卖官铜的不法之徒手中缴获的赃银。你要是再口口声声说这些银票是你的,本官就算想帮你开脱也开脱不了。”

      韩秀峰提醒道:“李掌柜,这话可不能乱说,传出去真会掉脑袋的。”

      李得富不是瓜娃子,岂能不懂这个道理,只能苦着脸道:“二老爷说得是,那些银票不是小人的,不过小人一时半会间真拿不出两千两。”

      “现在拿不出,可以让你的家人回去拿。”

      “家里没有,柜上也没有,回去也没用。”

      “家里没有柜上没有可以去借,你们湖广行帮那么多富商,你李掌柜交游广阔人缘那么好,借两千两还不是一两句话的事!”

      “二老爷,这深更半夜的您让我去哪儿借?”

      “这是你的事,本官公务在身,没那么多功夫跟你耗。要是天亮前见不到两千两银子,你就等着被打入死牢,等着秋后问斩吧!”

      ……

      要是闹上县衙公堂一切全晚了,李掌柜不敢拿身家性命开玩笑,只能跟着关捕头出去找他的家仆,让家仆赶紧回去报信,让家人连夜筹银子。

      陶主薄忙得很,又让余有福把茶帮夫头带上堂。

      茶帮虽有靠山,但终究是一帮卖苦力的穷脚夫,榨不出多少油水,不过对陶主薄而言蚂蚱也是肉,吓唬了一通,最终茶帮夫头愿出一百五十两买命钱。

      该办的全办完,周知县的家人刘三也把一千五百两银票送来了。

      就算惹上天大的官司,只要拿得出地大的银子,一切全好说!陶主薄见着银票立马让关捕头放人,查获的那一船滇铜也一并发还。

      两千七百两银票到手,等会儿还有两千一百五十两要送来,陶主薄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很难得地大方了一回,竟让他家老仆赵伯回去让家人做夜宵送来,甚至拿来两坛珍藏了几年的好酒。

      几杯酒下肚,陶主薄追悔莫及地说:“老弟,我们的心还是太软了!你看看姓周的让家人送来的这些银票,全是‘西号’的,最少的一张也是两百两,这哪里是凑的,我敢打赌,就算再要两千两他龟儿子一样拿得出来!”

      “二老爷,狗急还跳墙呢,我们能虎口拔牙让他出一千五百两已经很不错了。”

      “这倒是,那龟儿子的官做不了几天,要是逼急了他真会破罐子破摔,反正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所以说到手的银子才是银子。”

      “这话说在点子上,老弟,来,我们干一杯!”

      “谢二老爷,志行先干为敬。”

      见韩秀峰一饮而尽,陶主薄也一口干了,随即话锋一转:“老弟,今晚这事办得干净利落,说句心里话我真舍不得你走。千里做官不就是图个财嘛,你想想,你要是不去京城投供,就呆在巴县,像今晚这样的事一年办个三五次,不一样能发财?何必背井离乡去那么远,还不晓得去了能不能补上缺,就算能补上也不晓得那是个肥缺还是个苦缺。”

      “二老爷,您以为我愿意背井离乡,而是今晚这事是可遇不可求。”

      “谁说可遇不可求的,”陶主薄放下酒碗,笑看着韩秀峰问:“老弟,姓周的运官这次只解运四十五万斤滇铜,你不觉得有点少,不觉得奇怪吗?”

      韩秀峰楞了楞,旋即反应过来:“二老爷,您这一说我还真有些奇怪,京局铸钱全赖滇铜黔铅,可今年只运四十五万斤,这点铜才能铸多少钱,想想是比往年少,而且少很多!”

      “这事我正好晓得,今年朝廷让云南办铜的总数没变,但不像往年分一次或两次解运,而是分六拨。姓周的龟儿子是第一拨,接下来还有五拨,说不准过几天就能到,你说那些个运官会不会跟姓周的龟儿子一样做手脚?”

      “有这个可能,但他们的胆子不一定有周知县这么大。”

      “老弟,你这么精明的人应该能想到他们只能在我们巴县做手脚,我们巴县水道险滩那么多,翻船沉铜再正常不过,船沉了铜斤亏缺才有借口。等过了三峡,进入湖北地界,之后的水路风平浪静,他们想做手脚也做不成。”

      韩秀峰心想你是尝到甜头了,不过这银子不是那么好赚的,万一东窗事发真会有命捞银子没命花。韩秀峰不想总是铤而走险,觉得还是应该见好就收,端起刚斟满的酒苦笑道:“二老爷,我晓得您是为我着想,我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主要是我进京投供不只是为了谋个缺,也是为了光宗耀祖,告慰我叔的在天之灵。”

      第五十七章 深夜惊魂(一)

      边喝边聊边等,一直等到子时,李掌柜的家人和茶帮的人才把银票送来。

      只要有银票一切都好说,该放的不该放的一股脑全放了,然后把关捕头和川帮夫头姜六叫到堂上来分钱。

      “一共四千八百五十两,我拿六成,这两千九百一十两是我的,剩下的你们看着分。”陶主薄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有些舍不得,暗想一帮衙役和穷脚夫有几十两分分足够了,要这么多银子干嘛。

      韩秀峰不晓得他是咋想的,拿起银票沉吟道:“关叔,六哥,今夜这事你们出人最多,出力也最多,动手时还有兄弟受了伤。这样,捕班这边九百两,川帮也是九百两,你们拿去给弟兄们分。”

      “四娃子,这么分你就剩一百四十两,这哪行!”

      “是啊四哥,你多分点,我们少点没事。”

      陶主薄怎么也没想到韩秀峰会这么分,提醒道:“老弟,去京城投供处处要花钱,再说今晚这事你出力也不少。”

      “谢谢二老爷,谢谢关叔,也谢谢六哥,”韩秀峰放下银票拱手道:“银子谁不喜欢,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句心里话我压根儿没想过要敲周知县的竹杠,只想搭他的顺风船,结果他硬是不通融,所以只能出此下策。有这一百四十两,我主仆三人路上再节俭点,此去京城的盘缠足够了,至于到了京城咋办总会有办法的。”

      “四娃子,你听我说……”

      “关叔,我晓得你担心补缺的银子不够,但也要反过来想想,补缺这种事就是个无底洞,不夸张地说有多少银子也不够往那个无底洞里填的,对我而言多带两三百两跟少带两三百两没啥两样。”

      “可是……”

      “关叔,别可是了,你们已经帮我凑了三百多两盘缠,加上我自给儿这些年存的,再有这一百四十两,我想应该足够了,毕竟我捐的只是个九品巡检。况且我这一走不晓得啥时才能回来,我婶娘,幺妹儿,柱子,柱子他娘,还有我乡下那些家人,还得拜托你们帮着照应。”

      韩秀峰不但执意不多分,还给众人深深作了一揖。

      陶主薄感慨万千,一个劲儿感叹韩家出了个千里驹!

      关捕头晓得他的脾气,不再矫情,干脆出去跟捕班的弟兄们分赃,甚至留出一份拿去给在码头上协助看护滇铜的壮班班头,尽管守在码头上的青壮们啥也不晓得。

      姜六的举动让韩秀峰有些刮目相看,竟拿出两百两孝敬陶主薄,又拿出两百两孝敬捕班的那些个衙役,到最后只留下五百两。

      回去的路上,关捕头禁不住笑道:“姜六这小子越来越精明,比储奇门的杨四懂事多了。”

      “茶帮有八省会馆撑腰,他不巴结你们还能巴结谁?”

      “这倒是,要不是我们明里暗里帮他们,他们早被茶帮赶尽杀绝了。”

      潘二先是经历了一次【创建和谐家园】不用偿命的人命官司,紧接着又经历了一次盗卖官铜被人赃俱获了只要花银子一样没事的怪事,竟嘀咕道:“四哥,关捕头,我不是说你们不好,我是觉得那些个官做得也太怕人了,以前我们总是把王法挂在嘴边,现在才晓得王法是治我们这些个平头百姓的,做官的才不怕啥子王法呢!”

      韩秀峰想不到他会发出如此感慨,不禁笑道:“这话虽然不是很中听,但话糙理不糙。”

      “所以说还是做官好,四哥,捐官这条路你是走对了。我是没你这本事,要是有这本事我也去捐个官。”

      “潘兄,我还以为你……没想到你是看上了做官的好处。”

      “做官确实好,左手翻云,右手覆雨,天大的事到官老爷这儿全不是事,还能赚银子发大财。你说说,二老爷啥也没做,一晚上就赚了近两千两。”

      “他可不是啥也没做,这么说吧,要不是他,今晚我韩四不光捞不着这一百四十两银子,说不准还会偷鸡不着蚀把米,被姓周的那个龟儿子反咬一口。”

      “还有这事!”

      “你在外面不晓得,那龟儿子鬼得很,真是官字两个口,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居然说啥子我纠结一帮人构陷他!”

      关捕头当时在堂上,那会儿真为韩秀峰捏了一把汗,但想到事情已经过去了,立马岔开话题:“四娃子,运滇铜的顺风船你是坐不成了,他对你是恨之入骨,就算他答应这船你也不能上。”

      “这是,再上他的船,恐怕到时候死都不晓得咋死的。”

      “搭不了他的顺风船就走陆路,走陆路也有走陆路的好处,至少能从容地把段经承家二丫头娶进门。我明儿一早再去跟段经承说说,还按之前说好的办,一天办一件,六天把事办完,把段家二丫头娶进门在家住个十天半月,最好等段家二丫头怀上你的娃再走。”

      韩秀峰也想多呆几天,可每多呆一天潘家就会多算一天利息,并且就算到了京城这个缺也没那么容易补,不晓得要在京城等多久,他权衡了一番,苦着脸道:“关叔,等把琴儿娶进门,我在家也顶多只能呆十天。时间呆久了,我怕我……我怕……”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