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韩四当官》-第3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韩秀峰长叹口气,愁眉苦脸地说:“柳大使,借我十个胆也不敢拿您开涮,我是真没那么多银子,真是人穷志短。”

      “什么人穷志短,马瘦还毛长呢,你既然铁了心要去京城投供,手里没千儿八百两银子谁信?”

      “不管您信不信,我是真没有。”韩秀峰不想再跟他讨价还价,抱拳作了一揖:“柳大使,买卖不成仁义在,我先走一步,我们有缘再会。”

      “等等。”

      “您还有啥吩咐?”

      仓大使心想那件官服在重庆这地方卖又卖不出去,与其压在箱子里蛀了霉了,不如换几十两银子,一把拉住韩秀峰:“五十两就五十两,便宜你小子了,等将来发达了可万万不能忘了我柳大全!”

      第四十二章 终身大事

      有了官服不能没官帽,官帽分两种,一种是夏天戴的凉帽,一种是冬天戴的暖帽,九品文官的官帽上要有一个阳文镂花金顶。

      不过所谓的金顶只是一个叫法,事实上不是用金子做的,而是铜的。找个手艺好点的铜匠就能做出来,不像补子一般人不会绣也不能绣。

      总之,官帽不值几个钱。

      仓大使突然变大方了,不光白送两顶官帽还叫库丁去拿来一双官靴,虽说是旧的而且破了,看大小穿着也不太合脚,但对韩秀峰而言能省一文是一文,这些东西不要白不要。

      信誓旦旦说了一通等将来发达了定当厚报的漂亮话,二人捧着官服官帽拧着一双旧京靴打道回府。

      没曾想回到纸人店,关捕头正优哉游哉地坐在八仙桌边喝茶,大头打小怕衙役,何况关捕头不是一般的衙役,吓得他耷拉着脑壳蹲在墙角里不太抬头,更不敢吱声。

      “关叔,你咋来了?”

      “今天没啥事,就过来看看,顺便给你捎点东西。”

      “捎啥东西?”韩秀峰坐下问。

      “弟兄们给你凑的盘缠呗,除了盘缠还能有啥。”关捕头从怀里掏出一钱袋,往韩秀峰面前一推,随即从大凳上拿起一个鼓囊囊、沉甸甸的褡裢,得意地笑道:“开始我只跟捕班几个要好的说了声,结果皂班、快班和壮班的那些个龟儿子全晓得了,连六房都帮着凑了点。”

      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韩秀峰一阵感动,放下塞满钱票的钱袋,接过沉甸甸的褡裢,苦着脸说:“关叔,大家伙都不宽裕,这咋好意思呢?”

      关捕头再次端起茶碗,笑看着他道:“别多想,就当管他们借的,等你补上缺做上官赚到钱,等到你衣锦还乡的时候,再把这份人情还上就是了。对了,我晓得你会过意不去,特意请吏房的老丁记了个账,谁出了多少记得清清楚楚,等将来发达了就照着账上还这份人情。”

      “我……我现在是有点紧,也只能这样了。”

      “对头,这么想就对了。”关捕头笑了笑,接着道:“来前我跟有福一起点过,折成银子估摸着有三百四五十两,不过这要看去哪个钱庄换。下午正好有空,我跟你一道去,你自个儿手里的也一道拿去换,换好再一道去票号换成到了京城也能兑现的银票,有我在他们不敢太黑心。”

      “谢谢关叔,三百多两,你们这次真帮了我大忙!”

      “又来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关捕头笑了笑,又看着潘二手里捧着的官服官帽问:“四娃子,官服官帽是从哪儿来的?”

      韩秀峰连忙道:“上午去了趟道署,管柳大全买的,他不是刚捐了个七品顶戴吗,原来那身行头也就用不上了,跟他磨了半天嘴皮,最后花五十两把这身官服买来了。”

      关捕头探头看了看,不禁笑道:“五十两,不算贵。”

      想到这个买卖没亏,韩秀峰也忍不住笑道:“他留着没啥用,在巴县又卖不出去,能换五十两不错了。”

      “真是,我们这儿湿气大,衣裳几天【创建和谐家园】不晒就发霉,细想起来他龟儿子也算赚了。”关捕头放下茶碗,又禁不住笑道:“四娃子,回头穿给叔瞧瞧,人靠衣装马靠鞍,叔想瞧瞧你穿官服的样。”

      “行,我先去淘米做捎午,吃完捎午洗个澡穿给你看。”

      “这些事让他们去做,你现而今是官身,不能再做那些事。”

      潘二心想县衙的书吏衙役居然帮韩四凑了三百多两盘缠,不光这个缺好补了,而且可见韩四在县衙的人缘有多好势力有多大,潘家今后指不定真得靠韩四帮着撑腰,急忙道:“是是是,关捕头说的是!四哥,你陪关捕头喝茶,捎午我和大头去做。”

      “先把官服官帽送楼上去。”

      “哦,晓得晓得。”

      “这龟儿子,还算有点眼力劲,”关捕头满意的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四娃子,叔来找你还有件事。”

      “啥事?”韩秀峰下意识问。

      “你今年多大了?”

      “虚岁二十一。”

      “你还晓得你二十一,像你这么大的人,早娶妻生子,娃都生几个了!”关捕头轻叹口气,喃喃地说:“你叔在那会儿,你的事轮不着我们开口。现而今你叔不在了,你的终身大事我不能再不管不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读过书,这个道理你应该是晓得的。”

      二十来岁还没成家的真不多,潘二今年二十二,娃都有两个了!

      韩秀峰岂能不晓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理,可想到自给儿的处境,只能无奈地说:“关叔,我不是不想娶婆娘,而是实在顾不上。”

      关捕头想得很远,紧盯着他很认真很严肃地说:“四娃子,做官的规矩你一定是晓得的,只要补上缺做上官就不能在任地娶妻纳妾,也不能在任地买屋置地。你眼看就要去京城投供,这一走不晓得啥时才能回来,要是不赶紧娶个婆娘成个家,那这一拖要拖到啥时候?”

      韩秀峰愁眉苦脸地说:“关叔,道理是这个道理,成家的事是不能再拖,可光着急没用,就算我想娶婆娘也要有得娶,总不能去街上随便拉个女子吧!”

      “这我早帮你想到了。”替人做主的感觉真好,关捕头放下茶碗,咧嘴笑道:“府衙兵房段经承家有个闺女,今年十五,我去过他家,见过那闺女,模样长得好看,听说女红做得也好,是个良配!”

      韩秀峰下意识问:“段家二丫头?”

      关捕头追问道:“你晓得?”

      “晓得,我又不是没去过府衙,又不是不认得段经承。”

      “晓得就好,你说那闺女咋样?”

      “关叔,段家二丫头是挺好,长的也好看,关键是她爹能同意吗?”韩秀峰越想越郁闷,无奈地说:“我又不是头一天认得段经承,段经承啥样的人我能不晓得,他一直想攀高枝,开始想着把他家二丫头许给神仙坊的任秀才,结果任家祖坟冒青烟,任秀才中了举人,嫌门不当户不对看不上他家二丫头了。”

      第四十三章 雪中送炭

      “段经承跟你叔一样是心气高,总想攀根高枝儿,不过段任两家的事你只晓得其一,不晓得其二。”

      “关叔,他们两家还有啥事?”

      关捕头喝了一口茶,不缓不慢地说:“任禾也就是那个任举人,其实是喜欢段家二丫头的,谁让那丫头长得好看呢。可他现而今是举人老爷,听说年底也要去京城赶考,反正就跟你刚说的嫌跟段家结亲门不当户不对,可又对段家二丫头念念不忘,竟托媒婆去跟段经承商量,想把段家二丫头纳回去做妾!”

      韩秀峰脱口而出道:“任老爷这就过分了,段经承虽说只是一个书吏,但在巴县乃至重庆府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他提这个亲让段经承的脸往哪儿搁?”

      “是啊,太仗势欺人,段经承气得差点吐血。”

      “后来呢?”

      “后来我不是想着你的终身大事吗,正好又在路上遇上段经承,就拉他一起去吃酒,想着读书人跟读书人比较好说话,又让店小二去喊王经承作陪。”关捕头笑了笑,接着道:“在酒桌上,我和王经承陪着他一起痛骂了一顿任禾那个龟儿子,自然而然说到他家二丫头的终身大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韩秀峰不但听说过段家二丫头,而且见过两次,只是门不当户不对的不敢往这上面想,竟急切地问:“再后来呢?”

      “段经承不服气,说这是奇耻大辱,说不出这口恶气誓不为人!我跟王经承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我假装替他着想,说任禾那个龟儿子现而今是举人老爷,我们小门小户的惹不起。王经承也装作不服气,劝他先消消气,说啥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劝他回去好好说说他儿子,让他儿子好好读书,将来也中个举人让任家瞧瞧。”

      “关叔,指望段家老三中举人,开啥子玩笑,他好像连童生也没考上吧。”

      “王经承就是那么一说,自家人晓得自家事,你我都晓得他儿子不会有啥出息,他自给儿能不晓得?所以就哭了,边哭边骂,骂任家祖宗十八代!”关捕头顿了顿,接着道:“我一个劲儿劝,可是咋也劝不住。王经承就想出个主意,说考功名考不过任家,做官不一定做不过,要是段家老三能做上大官,不一样能扬眉吐气。”

      韩秀峰忍俊不禁地问:“指望段三那个书呆子做官?”

      “段三念书念的连话都说不利落,出了门连家都找不着,指望他去做官还不如段经承自给儿去捐个官呢,但王经承这个主意倒是没白出。”

      “咋个没白出?”

      “段经承都那么大年纪了,自然是不会去捐官的,于是又想起他家二丫头,跟我们说要是他家二丫头能嫁个官这口气不就出了吗?还说啥任禾那龟儿子别说只是个举人,还没中进士,更没拉翰林。就算能中进士,能拉翰林,想正儿八经做上官还早着呢。”

      “这倒是,问题是哪个官老爷会娶他家二丫头做正房,任家都嫌门当不户不对,难道官老爷们不嫌?”

      “是啊,这个官不好找,我跟王经承一起帮着想,想破脑壳最后想到你!”说到这里关捕头自给儿都忍不住了,竟捧腹大笑起来。

      这哪里是帮着说亲,这分明是乘人之危,分明是骗婚!

      韩秀峰被搞得啼笑皆非,但想想还是忍不住问:“关叔,后来呢?”

      “刚开始段经承一个劲摇头,说不合适。说啥子你人品还行,相貌也配得上他家二丫头,可你在城里是要啥没啥,还因为你叔的事欠外面一【创建和谐家园】债,要是把二丫头许给你那是让二丫头吃苦,别指望能享到你的福。”

      “王叔咋说?”韩秀峰急切地问。

      “王经承自然要帮你说话,说看人要看长远点,不能见你现而今穷就瞧不起你,说你眼看就要去京城补缺,等补上缺做上官还会缺银子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得就是这个理。”

      “王叔真会说话。”

      “你也不想想他是做啥的,他是刑房经承!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能把白的说成黑的,甚至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这些对他自然不在话下。”关捕头也很佩服王经承,事实上这些年一直以王经承马首是瞻,感叹了一番接着道:“见段经承好像有些动心,我也跟着一起劝,我问他啥叫锦上添花,啥叫雪中送炭?我说要是现在把闺女许给你,你四娃子不光会好好待他家二闺女,也会感激他一辈子!”

      韩秀峰紧张地问:“段经承点头了?”

      关捕头眉飞色舞地确认道:“点头了,让你这两天赶紧托媒婆去他家提亲。”

      居然有这样的好事,韩秀峰乐得心花怒放,觉得这一切像是在做梦,一时间竟愣住了,嘴巴咧老大,只晓得傻笑。

      “四娃子,四娃子……”

      “关叔,你接着说。”韩秀峰缓过神。

      关捕头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拍着大腿笑道:“媒婆我帮你找好了,明天一早就去,提亲该带些啥东西有福正在帮你置办,办完再一道跟他算钱。你只要写个生辰八字,回头我帮着带给媒婆。”

      “好好好,我这就去写!”

      “瞧把你急的,我就说这是良配吧,”关捕头一把拉住他胳膊,接着道:“生辰八字先不急,我还没说完呢。王经承担心那些个算命的信口开河,一早就让老刘他们去挨个知会了,谁要是敢说八字不合,看我们咋收拾他。”

      “关叔,我生辰八字挺好的,应该不会不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事办到这一步还是想周全点好。”关捕头端起茶碗,又说道:“我们跟段经承说了,你眼看就要去京城投供,那些个繁文缛节能免的全免掉,不然来不及。他在衙门当那么多年差,自然晓得这些,你晓得他是咋说的?”

      “咋说的?”

      “他说既然是雪中送炭,那就要送足了!彩礼由他出钱,你拿去置办,迎娶和宴客的钱也由他出,要把婚事办得风风光光。想着你在城里连个屋都没有,不能让他家二丫头跟你一样借住在这儿。而他在千厮坊又正好有个小院,要把那个小院当作嫁妆送给你,让你在城里有个家。”

      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

      千厮门有瓮城,瓮门西向,隔江正对着江北厅城的保定门。

      嘉陵江两岸的粮棉全在此卸货入仓,都已经中午了,扛包的脚夫依然络绎不绝。不晓得是包没打好,还是前面那个脚夫干活不细心,一大包棉花又撒得满街巷全是,气得货主在后头跺脚叫骂,正应了那句童谣: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

      段经承早见怪不怪,送走大足县太爷的“坐府家人”(知县留在府城的长随,类似于驻市办主任),揣着刚收的银子,关上院门快步回到堂屋,喊老伴和二闺女琴儿出来接着说正事。

      段徐氏平日里不敢顶撞段经承,但今天却要说几句,回头看了看满面愁容的二闺女,鼓足勇气嘟囔道:“吉庆,那韩四穷得叮当响,虽说有爹娘却跟没有爹娘没啥两样,真是要啥没啥,把琴儿许给他,这不是把琴儿往火坑里推吗?”

      “你晓得个啥,他现在穷不等于将来也穷。”段经承把刚收的碎银往桌上一搁,端起茶碗道:“不是跟你们说过吗,他马上就要去京城投供,等补上缺做上官还会缺银子?别人我不晓得,他韩四我是晓得的,不光是县衙的清书,平时也给府衙道署帮闲,衙门里的这些规矩没他不晓得的。论做官,那些个进士、举人比他差远了。”

      段徐氏追问道:“可万一这个缺补不上呢?”

      “这有啥好担心的,补不上就回来接着做书吏呗。”段经承喝了口茶,放下茶碗指指桌上装有碎银的钱袋:“他在城里混这么些年,县衙府衙和道署的那些个书吏衙役哪个不认得,找个差使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我还是觉得不合适。”

      “有啥不合适的?”

      “吉庆,都到这份上了你还瞒我,早上媒婆一走我就出去打听了,他不光穷还欠一【创建和谐家园】债,听说几千两!做书吏是能管张嘴,他再有能耐也只能养活家,可欠的那几千两银子咋还?这不是把琴儿往火坑里推是啥?”

      “妇人之见!”段经承拍案而起,指着老伴气呼呼地说:“就你样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能打听到啥?这么说吧,韩家是欠了走马岗同兴当几千两银子,但那是他叔韩玉财死前欠下的,跟他韩四没啥关系!”

      “可外面人都说是他欠的,他要还。”

      “外面那些人晓得啥,你也不想想我段吉庆是做啥的!债是韩玉财为了做‘带肚子师爷’欠下的,韩四念韩玉财的养育之恩,答应帮着还这笔债。还得上自然好,要是实在还不上,那冤有头债有主,当时谁借的就让同兴当找谁去,所以说到底跟韩四没啥关系。”

      段经承顿了顿,接着道:“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韩四愿意帮韩玉财那个短命鬼还债上就能看出韩四的为人。你也不想想,琴儿不光是你闺女,也是我的骨肉,我能把她往火坑里推?我宁可把琴儿许给穷虽穷点但重情重义的韩四,也不会把琴儿许给那些个为人不耿直、做事不敞亮的龟儿子!”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8: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