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韩四当官》-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嗯,有一个算一个,全挨了板子!他们舍不得使钱,王二那龟儿子没捞着好处,下手那叫一个狠,听杨三说一个个【创建和谐家园】全被打开花了。”

      …………

      PS:我们在新书榜上又冲了一名,各位兄弟姐妹太给力了!

      谁规定写历史就一定要穿越?

      谁规定清代就不能写不能碰?

      谁规定如果写清代就一定要造反?

      虽然遇到了一些无脑喷,但有你们在,牧闲对韩四能走多远充满信心!

      第十四章 潘二进城

      对于赋税和徭役,衙门把每十户编为一甲,每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

      甲头是十户中欠赋税最多的,让他赶紧交齐,同时帮着催缴另外九户。到期若交不齐,就要被传到衙门打板子。若能在期限内交齐,这个甲头就让另一个欠银最多的做,以此类推,而这套做法就叫“比责”。

      换作以前遇上这样的事,韩秀峰一定会托人捎信问问那些欠赋税的乡亲要不要花点钱帮着拖延,毕竟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并且他是在户房帮闲的清书,而户房就是管赋税的。只要给户房经承使点钱,便能把他们的名字从欠税的花名册上划掉,花名册上没这个人,钱谷师爷自然圈不到他们名字,县太爷也就不可能让衙役传他们来打板子。

      今天挨板子的几个乡亲运气不好,过去近两个月韩秀峰都在走马岗给叔叔韩玉财办丧事,人不在城里自然不晓得他们上了比责的花名册,也就帮不上这个忙,同时也就赚不到帮着拖延的钱。

      想到这些,韩秀峰不禁叹道:“唉,刚上任的这位太爷,还真是喜欢打板子。”

      柱子鬼使神差地问:“四哥,你要是补上缺,做上官,遇到这样的事,你会不会【创建和谐家园】板子?”

      “我只是九品巡检,又不是掌印的正堂,就算补上缺做上官也管不着赋税,更不能想打谁板子就打谁的板子。”

      “我是说如果,你如果官越做越大,做上掌印的大老爷呢?”

      “那我也不会打,因为打了没用!有钱的自然会交,没钱的打死他也没钱,你说打了又有啥用?”

      “可是不打板子咋收地丁银,不打那些欠赋税的不会怕。”

      韩秀峰没想到柱子会问这个问题,不禁笑道:“我也不晓得,不过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既不用打板子又能把赋税收上来的办法。”

      ………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韩秀峰回城之后潘家老二潘长生的心思也跟着去了县城,甚至去了连韩秀峰都没启程去的京城,在家里是坐立不安,见着婆娘就来气,见着娃儿就嫌烦,动不动拿婆娘和娃儿撒气,把好好一个家搞得鸡犬不宁。

      潘掌柜实在看不下去,干脆让老大老三帮着他婆娘一起收拾行囊,像送瘟神似的打发他进城找韩四。要带的东西太多,而且他也不是个能吃苦的人,专门找了两个脚夫帮着挑。

      出了走马,潘二像只关了很久的鸟儿被放飞了一般高兴,连脚步都比平时轻快,这一路上一个劲儿催俩脚夫走快点,破晓时上路的,太阳没落山就赶到了白市驿,把俩脚夫累的气喘吁吁,一身臭汗。

      “少掌柜,对面有个茶馆,赏个茶钱呗!”

      “去去去,该多少就多少,这是来前说好的,还想讹我茶钱,当我是瓜娃子?”潘二数了数早准备好的铜板,往其中一个脚夫的箩兜里一扔,转身看着人头攒动、热闹无比的石板街自言自语:“韩四咋还没来,难不成口信杨班头没帮我捎到。”

      矮矮瘦瘦的脚夫暗骂了一句小气鬼,蹲在箩兜边用带着几分讥讽地语气问:“少掌柜,你让官差帮捎口信,给官差捎口信的钱没有?”

      “给了,他说保准帮我捎到的。”

      “官差的话你也信,少掌柜,我估摸着你的钱是没给足。”

      “滚一边去!”潘二岂能不晓得因为没给茶钱这俩脚夫心里有气,一边看着热闹一边若无其事地说:“口信一定是捎到了,韩四没来说起来怪我,我跟杨班头说的是天擦黑到,现在太阳还没落山呢,是我们来早了。”

      想到天色尚早,矮个子脚夫突然站起来说:“少掌柜,茶钱你都不给几文,估计晚上你也不会管我们。与其在这儿花钱过夜,我们不如趁天没黑回去。行李帮你搁这儿,你自给儿看好了,丢了可不赖我。”

      潘二急了,一把抓住脚夫的扁担:“你们这就走?你们走了等会儿谁帮我把行李挑韩四那儿去?”

      “少掌柜,你这是干啥?”这里不是走马,并且他说了出来就不回去,脚夫不怕他,死死攥住他的手腕咬牙切齿地说:“你爹找我们时也说得清清楚楚,帮你把行李挑到白市驿,现在已经到了,你还想咋样?”

      “等是等的钱,再往别的地方挑是再挑的钱!”另一个脚夫也不愿意再伺候他这个小气鬼。

      别看潘二平时在走马岗游手好闲,总惹是生非,但论力气尤其手劲儿远不如脚夫这样的苦力,手腕被攥的生疼,想着好汉不吃眼前亏,急忙道:“走就走,不用你们等,不用你们再送成吧,把手给我松开。”

      “这还差不多。”两个脚夫把行李从箩兜里搬到路边,挑起空箩兜说走就走。

      等二人走远了,潘二对着他们的背影呸了一口,随即俯身把行李归拢到一块儿,蹲在行李堆儿边上骂骂咧咧起来:“现在往回返,天黑一样到不了家。乌漆墨黑走山路,摔死你们两个龟儿子!还等是等的钱,真当离了你们不行。也不看看街上有多少脚夫,老子有的是钱,但这钱扔江里打水漂也不给你们赚……”

      正一个人骂的爽,远处来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潘二一阵欣喜,蓦地站起身:“四哥,四哥,我在这儿呢!”

      韩秀峰也看见了他,跑过来看看一地的行李,又下意识抬头看看天色,禁不住笑道:“潘兄,你来的够快的。”

      “天蒙蒙亮就上路了,我晓得你忙,生怕你等,这一路是紧赶慢赶,结果来早了。”潘二从一个行囊中摸出俩梨,把大的递给韩秀峰,边吃着小的边嘿嘿笑道:“这些行李不全是我的,也有你的。昨天我去看过你婶娘,跟你婶娘辞行,她让我给你捎的。”

      韩秀峰打开结看了看,原来是几件换洗衣服和两双布鞋,一看鞋底就晓得是婶娘和幺妹儿这几天刚做的。

      第十五章 斗智斗勇

      “四哥,家里你尽管放心,来前我爹说了,他会帮你照看的。离得又不远,三步两步就到了,你婶娘和幺妹儿不会有啥事。”

      “谢谢了。”

      “你我两家是世交,我们还要一起去京城,这都是应该的。”狠狠地讨好了一番,潘二又顺着话茬问:“四哥,我们啥时候动身?”

      韩秀峰放下婶娘捎来的行李,笑道:“运滇铜的船还没到,啥时到现在也不晓得,不过川帮和茶帮的朋友会帮我盯着码头,船一到他们就会告诉我的。”

      潘二虽然没怎么来过城里,但一样晓得川帮茶帮就是在沿江的那些码头讨生活的脚夫,忍不住提醒道:“四哥,江上那么多船,谁晓得哪条是运滇铜的。这得盯紧点,万一船到了没靠岸就顺水走了,我们咋去京城,就算一样能到那要花多少冤枉盘缠。”

      “别杞人忧天,运铜的船不光不会不靠岸,而且一进入我们巴县地界就会差人去县衙通告。”

      “还有这规矩?”潘二好奇地问。

      韩秀峰放下咬剩一半的梨,耐心地解释道:“潘兄,船上运的是铜,是要运到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铸钱的!你家是开当铺的,你是同兴当的少掌柜,几十万斤铜,你算算就晓得能铸多少钱。这么说吧,他们运的就是大清的半年岁入!船行到哪儿不知会地方,被劫了咋办?”

      潘二不是傻子,喃喃地说:“税赋和老爷们的俸禄、养廉银虽然是用银子折算,但市面上用的全是制钱,而制钱又是用铜铸的。四哥,听你这一说运铜的老爷们还真得小心,万一有个差迟抄家都不够赔的。”

      “所以说不用担心。”

      “四哥,你这一说我就放心了,哎呦,这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找两个脚夫挑上行李走吧。”

      “走?去哪儿?”韩秀峰不动声色问。

      “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四哥,别跟我开玩笑,我就是来投奔你的,以后就是你的长随,你的家人!”潘二愁眉苦脸的看着韩秀峰,搞得像他有多可怜一般。

      韩秀峰就晓得他会这么说,故作为难地道:“潘兄,跟我走也成,住的地方也有,就是不晓得你愿不愿屈尊降贵。”

      “四哥,你不是在跟我开玩笑,你是在笑话我。”

      “潘兄这又说哪儿去了!”

      “我难道说错了?”潘二扔掉梨核,装出一副可怜兮兮地样子说:“四哥,你是正九品巡检,我是平头百姓,不,现在连平头百姓都不是,是你的长随,是你的家人,你身份不晓得比我尊贵多少,还说啥我愿不愿屈尊降贵,这不是笑话我是啥?”

      韩秀峰拍拍他胳膊,连连摇头道:“潘兄,你是同兴当的少掌柜,我是一个穷光蛋,还是欠你家一【创建和谐家园】债的穷光蛋!我是就事论事,既不是跟你开玩笑,更不是笑话你。”

      “不不不,四哥,我们还是一码归一码。你家是欠了点债,不过那债是你叔欠我爹的,跟我俩没关系。在家时不都是说好的,出了门你就是老爷,我就是你的家人。”

      潘二说的很认真,说完还重重点点头。

      韩秀峰心道这二世祖居然有点道行,说话办事居然滴水不漏,干脆笑道:“既然潘兄非要这么说,那我们喊两个脚夫挑上行李走吧。”

      “好,你看着行李,我去喊。”

      ……

      潘二这些天净琢磨着今后怎么跟韩秀峰斗智斗勇,该小气的时候一文钱也不会花,该大方的时候用不着韩秀峰开口,就跑到街对面蹲在路边的两个脚夫面前,痛痛快快地掏出钱袋,想想又回头问:“四哥,我们去哪儿,不晓得地方不好算钱!”

      “十八梯。”

      “有多远?”

      “蛮远的,不过他们都晓得。”

      “成,我先问问。”

      巴县城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并且要挑的就那么点行李,脚夫们认得韩秀峰,晓得他是衙门中人,不敢漫天要价,开出的价钱还算公道。见韩秀峰点了头,潘二痛痛快快把钱给了,盯着俩脚夫把行李用绳子捆上,挑着走在前面。

      他没怎么进过城,每次来也都是来也匆匆回也匆匆,看着自古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素有“白日场”之称的白市驿街道,感叹道:“城里就是比走马强,这么多铺子,这么多人。”

      “我倒觉得走马好。”

      “四哥,你是在城里呆腻了。”潘二像个好奇的孩子,看看这儿,看看那儿,一路东张西望,看着看着突然指着前面的牌坊问:“四哥,这是谁家的牌坊?”

      这是一座青条石砌的牌坊,两边的立石是整条的,没有接头,缝隙自然。牌坊上书“天赐慈龄”和“帝隆孝德”几个大字,边上雕刻的龙凤图案巧夺天工,不是乡下那些用木牌坊所能比拟的,难怪他如此稀罕。

      韩秀峰抬头看了一眼,如数家珍地说:“这是周氏孝德牌坊,高二十七尺,宽一十五尺,是乾隆朝时立的。”

      “我的乖乖,乾隆朝时立的,比我爹年纪还大。”

      “别说比你爹,比你爷爷的年纪也大。”

      “是吗,我算算……”

      潘二装傻充愣,韩秀峰也不在意。

      本以为十八梯不远,结果走到天黑也没到,走着走着经过一衙门,潘二不怕官差那是在走马,在城里却不敢造次,躲在韩秀峰身后好奇地问:“四哥,这就是县衙?”

      “是啊,匾上不是写着么。”

      “刚才好像路过两个衙门,那两个是啥衙门?”

      “刚才路过的是总镇署和右营署。”

      对衙门里的事潘二是真不懂,又追问道:“总镇署是啥衙门?”

      “重庆镇衙门,就是绿营。”

      “城里咋这么多衙门?”

      不说个明白他会没完没了问下去,韩秀峰不得不再次解释道:“潘兄,我们巴县是重庆府的首县,重庆府是川东道的首府。我们脚下不光是县城,也是府城。要说衙门,城里的衙门多了,大衙门有川东道署、重庆府署、重庆镇署、巴县署,小衙门有左营署、中营署、右营署、典史署。”

      “有这么多衙门!”潘二惊叹道。

      “别大惊小怪,这样吧,明天让柱子带你在城里好好转转。”

      ……………

      PS:新书期为了抢推荐票,这些天都是零点更新,影响大家休息。这两章照样更,从后天开始调整为早上8点更新,不能再影响各位兄弟姐妹休息了。

      第十六章 百无禁忌

      巴县县城依崖为垣,弯曲起伏,处处现出凸凹,转折形状,横度甚隘。

      路越走越窄,刚刚走过的那条污水横流的街巷只有十来尺宽。顺坡走到高处四望,只见栋檐密接,下面全是凌乱参杂的吊脚楼,潘二咋也没想到韩秀峰会住在这地方,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当韩秀峰跟脚夫说到了的时候,眼前竟是一个兼卖纸钱的纸人店,对面是寿衣铺,隔壁是一个棺材铺,里面摆着两口刚漆好的棺材,阴森森的,让人毛骨悚然,潘二心里不只是失落而且渗的慌!

      “这么快就接到了,少掌柜,你来的可真快。”柱子娘一大早就去走马岗亲家母和未来的儿媳妇了,柱子守在家看店,见潘二真来了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喊道:“把行李挑进来吧,放这。”

      “潘兄,进屋啊。”韩秀峰回头道。

      潘二缓过神,忍不住又看了一眼棺材铺,忐忑地问:“四哥,你就住这儿?”

      韩秀峰拍拍他肩膀,一边跟棺材铺的老师傅点头打招呼,一边笑道:“是啊,我借住在柱子家七八年了,不信你问问附近的街坊邻居。”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4: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