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霸明》-第32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等传旨的场面,传旨的那位宦官都没见过,喧闹的都让他有些读不下去,忍不住咳嗽了几声,放下圣旨说道:“各位,各位,能不能等咱家读完了圣旨再去议论,接旨时不得喧哗,这是礼制!”

      宫内和锦衣卫打交道实在是太多,这宦官放下圣旨,看到下面跪着的面孔就有大部分能叫出名字的,实在不好太撕破脸,只能是提醒一句。

      “咱们亲军要有些体统,都安静了!”

      骆思恭沉声说了一句,王通却回头扫视了一圈,若说是骆思恭那一句后还有人议论,王通回头扫视这一圈,却立刻安静下来了。

      那传旨的宦官冲着王通的位置给了个笑脸,也不管低头跪在那里的王通看到没有,刚才他也看到了,场中所有人神态各异,唯有最头里的骆思恭和左首的王通神色沉稳,不动声色,这变动意味着什么,传旨宦官心中也大概明白,他更明白王通在宫中到底是个什么地位,自然要示好。

      宦官示好的模样,自然被下面的人看在眼中,都是把头地下,跪在那里乖乖听旨意,连宫里的公公们都要讨好的爷啊,今后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伺候吧。

      军法司设一千户统管,而军法司除了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之外,其余锦衣卫众人皆在其纠察范围内,而整训司和巡捕司都由王通直管,王通手下一下子有了五个千户,职权和事权更是不必说。

      整训司训练新兵,巡捕司是具体的差事,更不要说军法司凌驾于锦衣卫其他衙门之上,王通手上有这几个衙门,一人从进入锦衣卫到他当差,不管做什么,都要在王通的管辖下,何况旨意中说的明白,这几个司不是由锦衣卫中指挥、同知还是佥事来管,是由王通来管,旨意这般说,细究起来,就算王通不在锦衣卫中,他也要抓着这几处。

      而王通只要有这些权力,他就是锦衣卫中真正的指挥使,他就是这里的天。

      昨日锦衣卫都指挥使衙门中还是人人激愤,说这王通不近人情,到处败坏锦衣卫的名声,倚仗势力欺负自家兄弟,今日早,看到任、严、杨三位大员约来王通,心想总有上面的人要和这王通争一争,不能任他嚣张。

      没想到了中午的时候,圣旨到了,然后锦衣卫的天就变了,王大人已经将锦衣卫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最起码名义上是这般。

      宦官传旨完毕,骆思恭上前接了旨,双方客客气气打了招呼,等宦官一离开衙门,准确的是一离开这个正堂,众人都是站起,彼此看了看,先是安静了会,没人议论,目光齐齐投向站在前面的王通,脸上齐齐的浮现了笑容,然后齐齐的一哄而上。

      “王大人,今晚可有闲暇……”

      “大人,属下是……”

      “大人,属下……”

      衙门的正堂上瞬间比集市还要热闹,锦衣卫这些有体面的人都没什么矜持体统,纷纷冲到王通身旁,讨好谄媚,尽可能的表达出自己的善意,甚至是在王通面前露个脸,让王大人留个印象也好。

      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彻底被冷落了下来,还没等他和王通说几句话,就被毫不在乎他的人挤了出来,等站稳了,骆思恭发现已经被挤到门边了,看着前面热闹样子,骆思恭恼怒的就要骂娘,还没张口却突然想到一件事:自家这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置没有动……管他实权傀儡的,在这里坐着,总没坏处。

      在外圈,骆思恭也嘿嘿的笑了。

      第一卷第六百八十六章 各有根底

      军法司、整训司、巡捕司,三个衙门一设,京师震动,言官清流鼓噪不停,不过上疏者却是寥寥无几。

      清流言官、低品官员中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什么为国为民的心肠,也要有人牵头鼓动,才会上疏言政,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做什么仗义执言的事情,自家却一点好处没有捞到。

      清流士子中,几个堪称是领袖的人物都是按兵不动,沉默不语,其他人自然觉得这是个风向,大家也不能妄动。

      而且锦衣卫本就是天子亲军,宫内下旨调整架构,要上疏的人岂不是要干涉天子家事,军法司、整训司、巡捕司都是锦衣卫内部的事情,得失利害也都是锦衣卫内部的勾当,和外人实际上没什么关系,这等情景,众人自然懒得理会。

      内阁和六部也是保持了安静,以严清为首的一干人自然不愿意王通掌握锦衣卫中的大权,可锦衣卫官员的升迁变动,由不得他们说话,宫内直接下旨就可以做主,再说了,他们就算说话又能如何。

      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这才算是下旨的程序,可票拟的权力在谁手里,在内阁首辅手中,他们不想做什么,申时行没准却是愿意,旨意如何,他们都干涉不了,何必自己去吃这个瘪。

      那日接了旨意之后,锦衣卫衙门中各级官佐上前逢迎讨好,王通这边少不得也要一一应承着,大家打交道不多,目前还没有恩怨,总没有把别人的笑脸向外推的道理。

      这一客气就客气了一个多时辰,京师中还有几位千户是在各自的驻地带着,一个月也就几天在衙门中商议办差,今日却是不在的,他们听到消息的时间却比其他人晚了点,晚了点归晚了点,来却是一定要来的,这可就是个态度问题了。

      等这些千户们客气完了,东厂那边的掌刑千户薛詹业少不得过来也打个招呼,东厂的差役兵卒都由锦衣卫的兵卒充当,王通这军法司的职权也是将他们包括在其中,若是旁人,肯定不敢管东厂的,可王通这边有什么不敢的,东厂那边也有点紧张了。

      本来不在值房那边办公,这么折腾也就折腾到了快天黑,王通推拒了几桌酒席,众人也就不强求,各自散了,总还要回去琢磨今后这锦衣卫的变化和应对,从前那些老规矩,老门道,已经不好用了。

      锦衣卫指挥佥事杨占惊讶归惊讶,毕竟身份地位在,他跟王通道了句恭喜之后,呆到散值之后也是离开了衙门。

      不过他这边上轿刚走,后面有人就远远的吊上了,虽说锦衣卫干的就是侦缉刺探的活,可在京师这边,又是太平时节,***们的护卫根本没有什么警惕之心,与其说是护卫,倒不如说是仪仗,装威风用的。

      也有人注意到,王通今日在值房呆到很晚,这个也可以理解,王大人新官上任,这么多职司在身上,总要给大家做个姿态出来。

      天黑下去,灯笼已经被挂了出去,一名王大人的听差却是回返,直接奔着王通的值房去了,外面通报之后,进去行礼,屋中其他的人都被打发了出来,在门外的人也是向远处站了站,看来这人有要紧的消息禀报。

      实际上,屋中先开口的人是王通,他皱着眉头说道:“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锦衣卫千户以上的这些角色,那个不是在外面宴饮不断,甚至夜夜笙歌,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回府,就算回府盯梢的人也不该就这么跑回来,最起码要盯几个时辰之后才行。

      那听差连忙解释说道:

      “大人,小的是不方便跟下去了,不是不去盯梢?”

      听到这个,王通一愣,那听差又是说道:“杨佥事不是回自己府上,反倒是去了武清侯府那边,那里外面各处衙门派去护卫的人都有,人多眼杂,小人也怕被人发现,这就回来了,大人要不要加派人手……”

      “不必了,去那边就没必要继续跟下去了,你下去休息吧!”

      王通打断了那听差的建议,武清侯是慈圣太后的父亲,当今万历皇帝的岳父,杨占是武清侯府那边的人,今日的种种表现也就有了解释,万历皇帝对慈圣太后虽然心有芥蒂,但孝顺却不曾亏欠了一点,而且和武清侯李伟关系很不错。

      杨占为武清侯家做事,也算是肉烂在锅里,不必太计较了。

      杨占在锦衣卫衙门,甚至在京师各处的时候,那都是威风八面,他低调归他低调,旁人可不敢失却了一点礼数。

      不过这么一个锦衣卫的大员,进了武清侯府却立刻是谦卑了起来,门房尽管神色淡淡,可他还是亲手塞了个门包过去,实际上,武清侯府门房根本不稀罕这几两银子,可杨占这边却不敢失了礼数。

      进门之后等候片刻,就有内宅的三管事上来带路,见到三管事来,杨占脸上也是堆满了笑容,客气着攀谈了几句。

      武清侯府内宅三管事也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也颇为客气的交谈,不过杨占能听出来也能看出来,对方的表情和语气上,都是带着矜持。

      领到偏厅不久,杨占听到外面脚步声响起,连忙起身整理了下官袍,站在那里等待,等那人进了屋,杨占连忙跪下,磕头说道:“下官杨占,拜见武清伯爷。”

      “不必这么客气,你如今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佥事,怎么还总是行这样的大礼,快起来,快起来!”

      进来那人沉稳的说道,这个人四十岁出头的样子,穿着一身淡灰色的道袍,十分的休闲写意,尽管穿得朴素,可细节修饰的齐整,举手投足之间贵气十足,武清侯世子李文全,是当今太后娘娘亲兄弟,如今也被封了武清伯,是如今京师最煊赫的勋贵。

      皇帝的亲舅舅,想不煊赫也难,不过这李文全平素里很是低调,从不横行霸道,一贯谨慎的很,这也让很多人称道。

      低调归低调,不代表手中权势也低调,杨占很明白自己的荣华富贵因何而来,所以态度一向是摆的很端正,听到李文全的客气,连忙笑着说道:“伯爷如此说,可就折杀下官了,若没有伯爷的关照,又怎么有下官的今天……”

      李文全笑着摆摆手,示意杨占坐下,这次落座,杨占只做了半个【创建和谐家园】,身子向前弓着,谨慎的很,李文全开口说道:“今日相见,你觉得王通此人如何?”

      杨占微一沉吟,脸上谄媚讨好的神色去了去,沉声开口说道:“王大人所说所做,都不像是这个年纪的能有的,沉稳的很,而且下官所见所闻,王大人来锦衣卫就是要把锦衣卫替陛下牢牢抓住,任大同和严峻权被下官挑唆着去闹,王大人当时也表露了一点心迹,看着不似作伪,倒真是要为陛下,为锦衣卫做事的样子。”

      称呼王通为“王大人”,反倒是对任大同和严峻权直呼其名,这和白日里的亲疏态度颇有诧异。

      “王通那孩子我见过两次,是皇上的好帮手,你看看他在天津卫立下那么多的功劳,却一直不计较,只为宫内忙碌***持,更别提前段日子立下那样的功勋……”

      王通低调,李文全也低调,这位武清伯自然对王通颇为的欣赏,说到这里,李文全有点走神的说道:“皇上现在各处抓权,这天底下本就是皇上的,却弄到这地步,唉,还不是我那个姐姐,什么事都不放心,什么事情都要自己盯着,结果怎么样,亲生母子弄的这般生分,真是。”

      他在这边感慨,杨占在边上口鼻观心,这等话可轮不到他插言,甚至他听都有些过了,好在他是李文全的心腹亲信,要不然李文全也不会走这个神。

      那边李文全停住了话,杨占才小心翼翼的开口说道:“伯爷,王通如今虽然是指挥同知,可权柄已经不比当年的陆炳差了,他天津卫那边的各项职司都还没有交卸,这未免太……”

      “他是忠心的,这就足够,天津卫那场面是他打下来的,锦衣卫这混帐样子也该整顿整顿,你还不是从前老在这边念叨,得了,你这边该帮的要去帮,别让那孩子自己瞎忙,剩下的事情我这边来***心吧!!”

      杨占连忙躬身答应,国舅爷的脾气看着直爽,实际上做事滴水不漏,当年南北查税办差,也是见多识广的角色,他可不敢轻慢,迟疑了下,又是开口说道:“伯爷,辽镇李成梁那边送了封信过来,他那边误杀了羁縻的蛮子指挥,那指挥的儿子闹的厉害,李成梁想把这个指挥再给这儿子,不过不合规矩,辽镇高监军那边拦着不让,可这么闹下去,也挺难收场的,想请伯爷说和下。”

      李文全摆摆手,不耐烦的说道:

      “一个羁縻的指挥值几文钱,给他就是,老高真是多事,你帮我写封信过去就是!!”

      第一卷第六百八十七章 御前生感慨

      杨占从武清侯府这边出来之后,自然是办他自己的差事,不过武清伯妇人却进宫探望慈圣太后,弟妹见见姑姐拉拉家常也是好的。

      现在宫内有什么消息已经很难瞒过万历皇帝了,听到张诚对这桩事的禀报,万历皇帝嗤笑了声:“是对王通不放心,还是对朕不放心,怎么还让舅舅那边去盯着,真是……”

      不过也没什么太难听的话,毕竟慈圣太后这个打算是为了万历皇帝好,这种母子之间的观心,倒是和权势无关。

      宫内的旨意,方方面面的表态,王通如今在京师是个什么地位,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

      王同知这般的地位,谁还敢有什么怠慢,整训也不像是刚来那会,还要由襄诚伯陈家那边借出来个庄子。

      既然设置了整训司,那一切都要朝着正规的方向进行,由锦衣卫出钱,买下了这个庄子,专门用作整训的校场,襄诚伯家倒也不亏,买庄子的加钱比当日买下来的时候还要多了三成,而且王通还许了他们天津卫城北的两个庄子。

      原本有怨言的,惫懒的,现在都是抖擞精神,不敢在整训中玩什么花样,你看前面那一瘸一拐的谁谁谁,不就是第一天没来,被在城内扒了裤子打的吗,那脸都丢干净了,现在还没好利索呢,还不得乖乖的来。

      还有,你看那边的大个子,这人的靠山可是御用监的大头目,还不是被收拾了一顿,每天来这边练。

      外面练的勤快,南城各处却有个哭笑不得的情况,王通来到京师后,治安司的文报在各方面的默许下也是给王通送来,南城街头巷尾清净许多,占便宜的少了,滋事的少了,小偷小摸,调戏民女的少了,百姓们拍手称快。

      “这帮番子在外面练一辈子才好,不要回来。”

      文报中有这样一句话,任谁看到都会哭笑不得,看来这这些番子的确是要整训一番了,这哪里是天子亲军,分明是京师混混。

      原来听话的葛力和周林柄,锦衣卫中颇有不少人看他们的笑话,或者背后讥刺两句,这么多年的老千户了,在王通面前跟个孙子似的,没有一点的体统脸面,现在笑话的人没了,剩下的都是羡慕的,羡慕这两位反应的快,抬轿子抬的早啊!

      军法司五个百户,五百二十几人的编制,王通却把这个位置给了李文远,李文远现在也是锦衣卫的千户,做这个位置自然可以。

      王通从天津卫带来的五百“家丁”,此时在天津卫锦衣卫千户的文书上变更了下,就成了锦衣卫的兵卒,有三百人补入了其中,军法司这样的位置,各处都明白其中的要紧,东厂派了一百名番子过来,锦衣卫自家也要派人进去,不然全是外人管着,怎么也说不过去,但治安司那边也有锦衣卫的兵卒,在那里又调了一百人过来。

      李文远训练锦衣卫属下,虽然是锦衣卫的差役,不过却是以练兵的方式来带,这几年的磨练下来,也都算精良。

      治安司的锦衣卫兵卒,说白了都是王通当年的老部下,听谁的不言自明。

      为了区别锦衣卫军法司宪兵和其余锦衣卫的不同,右臂一概缠着红带子,但这五百人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这样的打扮,平日里二人一组,或骑马,或步行,沿街巡视,也有百姓打扮,暗地观察的。

      三月的时候,街面上已经出现了这些人的身影,锦衣卫的军纪也跟着变好,却有个立竿见影的效果。

      整训司的架子搭起来的也快,锦衣卫做的是护卫天子,缉拿刺探的活计,可除却极少人之外,大部分人会的就是挎着刀在街上晃荡,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知道。

      御马监禁军出军训的教官,不必说,自然是虎威军的官兵为主,然后御马监其余几营的人为辅助,此外还有顺天府的老捕快,东厂的老番子一干人,随时招募教官教头,随时去校场上训练。

      唯一还在准备阶段的就是巡捕司,锦衣卫的兵卒不训练完成,用在街上没什么好效果,反倒是个祸害。

      京师的人又是惊讶了一番,军法司、整训司、巡捕司,这三个架子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千头万绪,要有骨干,要有章法,要有财力物力的支援,却没想到王通举重若轻的做成了,军法司和整训司已经开始运作,开始办差了。

      这样做事的本领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能力和实力,自然就不必说了,众人对王通的感觉,又是有些不同。

      一切都上了轨道,王通进宫的次数就比旁人多了些,身为外臣,经常出入宫禁,这实在是太不合规矩了。

      京师中有人想要说话,特别是想要扬名的年轻清流,看着王通正是煊赫,如果上疏弹劾他不守规矩,就算不成也会给自己吸引注意力。

      还有人心里有几分稳妥的,琢磨这等事还是形成言潮更加有效,有心多窜连些同好一起动手,却没想到去各处聚会之所倡议,反响却是不大,还有人好言相劝,王通刚进京的时候那些事你难道不知道?

      那三十多个欺君之罪的例子就在眼前,有人听到这个也就退了,可还有不甘心的,说什么为国尽忠,又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

      不过想做这样的事情,总归绕不过李三才和顾宪成几个人,没有他们几个人的串联鼓动,什么事情也不会有太大的声势。

      对于李三才和顾宪成两个人来说,现在对王通的任何事情,他们都要远远避开,听到别人想要动手,关系好的,少不得要点拨一二,不熟悉的,则根本不会出声应承。

      这么下来,就算再糊涂懵懂的人,都能从清流士子这些头面人物的表现看出什么来,都是偃旗息鼓。

      不管如何忌惮,总有几个脑子不好的愣头青,可他们上了奏疏之后,那弹劾的奏折就好像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的消息,然后他们在衙门中就越来越不受同僚的待见了。

      “陛下,这些鱼虾海螺都是捕捞上来之后,用大木桶盛着海水装在马车上送来京师,路上走的慢,还要备着几大桶,半路轮换。”

      桌子上倒是丰盛异常,皇宫大内的御膳,大多以家畜家禽为主,偶有水中的东西也是河中的,海中鱼虾贝类,也只是在冬日才能见到冻的,平时是见不到的,不过今日却不同,桌上却都是海鲜为主。

      这就是王通的供奉了,在天津卫置办齐全,派人送到京师来,莫说是材料,就连厨子都是从天津卫送来。

      万历皇帝虽说每日里忙闲自如,可有好友入宫,陪着一起吃饭聊天,而且还是自己很少碰的新鲜东西,心中高兴的很,宴席上气氛颇为热烈。

      “王通,这么麻烦,恐怕宫外会有人说这个奢靡……”

      张诚在一边低声说道,这等场合,他自然要在场伺候的,听到他这话,王通笑着说道:“张公公,从天津卫到京师不远,再破费又能花多少,若陛下吃的高兴,到了夏天,走漕运这块,花费更少,更方便。”

      王通这般解释,张诚笑笑没有说话,万历皇帝筷子却不停,他对两道菜比较喜欢,边吃边说道:“鱼虾终究是有几分腥气,吃着不太习惯,但这个螺片味道不错,再就是这虾干红烧肉,味道比美味馆那时候强多了。”

      说起当年,众人都是哄笑,海鲜满席,少不得配上暖胃的黄酒,万历皇帝酒量尚可,但几碗下去,也有些醺醺然。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1 2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