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霸明》-第20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准备之中的紧张高效和种种小插曲不必说,京津一带的官场和天津卫的商人们却因为这个调御马监虎威营去往宣镇演武的消息紧张起来。

      王通所说的,火炼方出真金,这话不假,身为朝廷兵马,自然就要服从上峰的行军调动命令,这是个锻炼队伍的好机会,这话也不假。

      但天下人都觉得深受天子宠信的这支兵马就应该呆在天津卫享福才是,去了宣镇那就是吃亏被人坑了。

      这个调动难道是说王千户的宠信削弱了,所以宫里才放任御马监对虎威营的安排?

      天津卫上上下下,除了那些眼馋捞不到钱的官员外,谁都明白,天津卫此时的繁华和王通息息相关,王通若有事,那天津卫的繁华就是一场梦。

      众人心中忐忑非常,都暗自做些准备,万一出什么问题,总不能把这一年辛苦赚来的东西丢在这边。

      这个紧张和忐忑直到京师第二道褒奖的旨意下来,才让众人安心,天子下旨褒奖分驻天津卫锦衣卫千户王通,御马监分驻天津卫虎威营营官王通、监军蔡楠一干人等忠心用事,勤勉不坠,各有封赏,待宣府演武归来后,另有厚赐,这才让人放下些心。

      可大家都纳闷的很,若是皇帝真有这份心,那何必折腾虎威营,宣镇天寒地冻,这冬季又是鞑虏频繁入寇的日子,过去遭这个罪干什么。

      御马监原来下属五个营,勇士营、武骧左右卫,龙骧左右卫,现在又加上了一个天津卫的虎威营,御马监掌握着皇城宫城之内最大最强的武装力量,这是皇室天家的要害命根子,虽然有掌印、监督和提督三名太监管着,可调动兵马这等大事,非得太后点头,皇上下旨才行。

      如果谁不守这规矩就要妄动,下面的监军、营官就可以一刀砍了下令的人脑袋,然后去上面说明这桩事,肯定有功无过。

      万历七年事情不少,天津卫处处创新,给宫里送了一笔笔的银钱来,张阁老胸怀天下,督促各省清丈田亩,又定了税赋考核官吏的规矩,御马监似乎也不落后,居然要禁军去边镇演武。

      勇士营、四大营各个都出去转了一圈,又的去了宣府,有的去了蓟镇,还有的直接在密云后卫和渤海所那边转悠了一圈。

      宫中现在有钱,御马监本来就是掌宫中钱粮的大管家,几个营头附近转转演练,实际上也花费不了太多。

      虽说五个营各个有怨言,天寒地冻的,防着京师这么繁华富庶的地方不呆,出京遭罪谁也不愿意。

      但效果的确不错,一来是久在京中,出去演练一二,军将兵马都多了几分活泛生机,风貌完全不同,李太后和万历皇帝自然耳目灵通,最先出去的龙骧左卫回京的时候也都是派人过去盯了盯,回报都说和以往不同,多了几分严整肃杀,能有这个效果,禁军强盛,紫禁城的安全也就多了几分,太后和皇帝自然高兴。

      另外一个却是没想到的,御马监的几个营去往宣府、蓟镇以及京师北边的卫所,九边之地自拥重兵,每年朝廷大笔的银钱划拨过去做饷银,军将手中又有和鞑虏各部做贸易的特权,有兵有钱,独立性越来越强,而且时人都有个看法,那就是天下精锐尽在边镇,其他处拿不上台面,久而久之,边将的骄横跋扈之气也是免不了的,就连边镇的百姓也认为边镇最大。

      这次御马监的营头过去,却把这种情况改变,御马监各营都是用从塞外逃回来的青年充任兵卒,没有家室累赘,大部分心思都是在操练上,而且禁军的衣甲装备自然比他处要精良许多。

      行军演武,给边镇卫所的军兵百姓看到,都是愕然发现这京师禁军比起自家兵马却还要强盛些,边将这才明白自家妄自尊大坐井观天了。

      当然,戚继光镇守的蓟镇不同,天下名将练出来的精锐,又是另外一重境界了,但戚继光一贯忠心,这个也不必说。

      不管怎么,临近年底,一个个禁军营头轮转回来,各个边镇给京师和皇宫的年节孝敬却比往年厚重了许多,上表上奏,那言辞恭谨了许多,从前有些纠缠扯皮的事情,也给京师让步了许多。

      不过,这些变化很多都要万历八年的二三月才能感觉的出来,目前也就龙骧左卫出去转了一圈而已。

      可变化已经开始,宫内的太后、皇帝以及各监大佬都看在眼中,内阁六部也是明白,提出这个建议的楚兆仁一下子就与以往不同。

      原本在天津卫运河上被王通轰沉了座船,楚兆仁即便是高升入御马监,也被众人当成了个笑话,这演武的谋划一处,众人看法又是不同,能做事,能做有用的事,而且还颇有成效,这可是大大的人才。

      被众人看好之后,行事也就方便了许多,而且一向铁面的监督太监林书禄也支持楚兆仁这样那样的安排,也让他推行顺畅很多。

      龙骧左卫刚刚回到京师,御马监提督太监楚兆仁除却安排早就定好的武骧左卫出发之外,也上奏提出了让虎威营去往宣镇的计划。

      谁也不是傻子,宫中人更是如此,楚兆仁到了慈宁宫禀报,前因后果一结合,谁还不明白,慈圣太后李氏冷笑着说道:“楚兆仁,费了这么大周章,就为了让王通那孩子去北边受苦,真当哀家看不懂吗?”

      站在边上的张鲸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楚兆仁自作聪明,这也是活该,却没想到御马监监督太监林书禄却跪下磕头,肃声说道:“太后娘娘,奴婢有话要上奏!”

      第一卷第四百二十二章 利国利军辛苦何妨

      “太后娘娘,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大明的兵马全都是万岁爷的兵马,既为兵马,那自然要开疆拓土、守备地方。”

      御马监监督太监林书禄跪下磕头后,说的极为严肃,在他身旁跪下的楚兆仁也满脸肃然神色,丝毫没有什么被揭破的惶恐和慌张。

      “太后娘娘,既然是天家的兵马,既然是万岁爷的兵马,那自然要兵强马壮,英勇敢战,而不是临敌怯懦,畏缩不前。”

      宫中人都知道几件事,慈圣太后李氏尽管强势,却能听得进道理,什么事情只要说明,只要对江山社稷,大明天下有好处,那她尽管不高兴,可也会听从。

      林书禄所说的并无私心在其中,说的都是实在话,李太后冷笑之后却也没有继续申斥,只是等着林书禄把话说完。

      “楚兆仁把京师兵马拉出去演练,自龙骧左卫来看,已然收到效果,的确是利国利军的良策,勇士营、龙骧右卫、武骧左右卫各营都以做好开拔准备,出京演武,为练兵,为彰显天家威严,既然京师禁军各营能去往北地演练,在天津卫之虎威营为何不可?”

      李太后脸色已经缓和了些许,林书禄跪在地上,上身也挺的越来越直,声音提高了些许,继续说道:“太后娘娘,奴婢冒死说话,虎威营营官王通是万岁爷的亲近臣子,可越是如此,越不能偏袒庇护,虎威营既然是禁军一营,那整军备战也是其当然之责,若依仗宠信安居富贵之地,不思进取,惰于勤练,畏寒畏战,岂不是拜拜耗费内帑,奴婢冒万死之责再言一句,既然这虎威营为陛下亲信兵马,若不同各营,懒散畏寒,长远来看是害了王千户,也是害了这支兵马。”

      说完之后,又是叩首在地,边上的楚兆仁小心瞥了上首一言,看到李太后的怒气和冷然全然不见,在那里若有所思,心中禁不住一松,也是磕头说道:“太后娘娘,奴婢做这桩事的时候,只是想着想要御马监所辖禁军更加精强干练,让皇城大内拱卫更加坚实无忧。”

      站在李太后身边的张鲸脸色不太好,御马监的监督和提督两位太监在下面口口声声的练兵,岂不是变相的说自家管的不好。

      殿中沉默了一会,李太后缓声说道:

      “张鲸,你觉得林书禄说的如何?”

      林书禄所说的每一句都是大道理,处处都是为了御马监各营强军着想,张鲸自然知道如何说,心中不愿,可还是躬身说道:“回娘娘的话,林书禄说的有理,既然是军队兵马,那就是要练,备着作战镇守的,这各营北上演练或许苦了军将兵卒,但对咱们大明还是有好处的……”

      没等他说完,李太后打断了他的话,温和的说道:“哀家不管你们当差做事的时候怎么想,这件事只要是对咱们大明江山社稷有好处的,那就该做,锦绣!”

      边上一名女官连忙上前答应,李太后说道:“就说是哀家的意思,把方才林书禄这番话去和万岁爷讲讲,让万岁爷下旨调虎威营去往宣府演练吧!”

      那名女官连忙应了,一干人都是跪下磕头……

      “劳烦锦绣姑娘传话,小亮,去左厢房拿那个翠玉蝴蝶挂件来给你锦绣姐。”

      御书房的门已经关上,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却送了出来,这普天下间,能让张诚送出来的人实在是稀少,可慈圣太后那边来人,谁也不敢怠慢。

      听到吩咐,赵金亮躬身领命,小跑着去了,慈宁宫的女官锦绣微笑着对张诚万福为礼,低声说道:“真真折杀婢子了,婢子就多谢张公公这好意……”

      正客气的时候,听到这里面万历皇帝扬声说道:“张诚!”

      声音有些不耐烦的意思,张诚微微摇头,露出个无奈的笑容,女官锦绣也露出个心知肚明的笑容。

      张诚转身进了御书房,万历皇帝阴着脸坐在书案之后,看到张诚进来就要说话,张诚连忙摇头,伸手朝着后面指了指。

      万历皇帝阴着脸也不出声,等到听着御书房宅院的门关上,才在那里沉声说道:“楚兆仁这个杀才,居然没完没了了,寡人的亲近人他倒是没完没了的盯着下手,寡人不下旨,调虎威营去宣镇演练,万万不能!!”

      张诚沉吟了下,有些为难的开口说道:“万岁爷,楚兆仁这桩事上的确私心不小,存着整人害人的心,可奴婢也要说一句,楚兆仁这桩事做的没错!”

      没想到张诚赞同这个,万历皇帝一愣,眉头拧起,他却是明白知道张诚是站在自家这边,能说出这话肯定不会是和自家作对,想到这里,强压下自己的怒火,冷声问道:“怎么讲?”

      张诚向前走了几步,躬身说道:

      “万岁爷,龙骧左卫邓普、胡奇他们回来,薛詹业和邹义他们几个都是去看了,治安司也有人在外面盯着,他们回来都说,虽然看着辛苦,但龙骧左卫从上到下的风貌气度与从前的确不同,更有精兵的架势了,去看的几个人都是知兵的,说的也是靠谱,万岁爷,奴婢也知道王通和虎威营是万岁爷信得过也用得动的,王通能做事,又是难得的忠心。”

      万历皇帝本来身体前倾,随着张诚的说话,也慢慢靠向椅背,张诚每日随侍,自然明白这是皇帝情绪缓和下来的动作,又是继续说道:“既然是万岁爷手中的力量,那就要让他变得更好用才是,无论楚兆仁心思如何龌龊,可这去往边镇演练的事,却对练兵有大大的好处,奴婢也听过些兵法,知道这精兵强将肯定不是憋在一个地方练就能练出来的,出去走走看看,跟着边军和小股的鞑虏厮杀下,这才有用,练出这等兵马来,对王通将来的好处和荣华富贵也是大有助益,虎威营强,万岁爷手中的力量也就越大,虎威营强,王通的功劳也就越大。”

      几句话说完,万历皇帝沉默了会,在那里长出了口气,缓声说道:“张伴伴,拟旨吧!”

      御马监监督太监林书禄从慈宁宫出来的时候,他在太后娘娘面前奏对的消息还没有在宫中传开。

      不过宫中人都能看出来,新任提督太监楚兆仁对待监督太监林书禄的态度和从前不一样,现在完全就把自己当作下属的样子,言行间客气无比。

      出了慈宁宫的范围,双方告辞,林书禄上了软轿,开口吩咐说道:“有些困乏,脚步快点,回去睡半个时辰还要去办差。”

      抬轿的小宦官们齐声应了,抬起快走,回到自己居住的院子,快步进门,在院子中伺候的宦官双喜连忙端着茶壶小步跟了进去。

      进屋的时候,“困乏”的林书禄却坐在桌前,双喜把门关好,林书禄压低了声音说道:“双喜,过半个时辰你就出宫,把咱家的话传给老二。”

      就和王通接到旨意之后,认为这拉练虽然辛苦,却对虎威营大有好处一样,万历皇帝的旨意在京师中没有引起丝毫的波澜。

      既然对大明有好处,王通和他的虎威营不过遭点罪,辛苦些,也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宫中的旨意传递到天津卫之后,以京津的距离来说,王通是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而且是很积极的回应。

      京师中和王通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这位锦衣卫千户脾气当真不小,依仗天子宠信真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来,却没想到这次他居然如此识得大体。

      不是没有人准备紧盯着王通的反应,准备拿他的反馈做文章的,看到他这知情知趣,也都纷纷不作声了。

      王通的积极反应,让慈圣太后李氏颇为赞赏,也在慈宁宫夸了几句,万历皇帝更是特意下旨嘉奖,并且命京师治安司又给送去了五万两银子。

      京师嘉奖的旨意到了天津卫之后,有些忐忑和慌张的商人和各色人等才算定下心来,不过心思灵敏的人马上意识到这是个讨好王通的大好机会。

      先是几家大商户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助饷,问虎威营此次去往宣镇,大家能帮上什么,如果王大人有需要,各家都会慷慨解囊。

      有大商户开头,其他人都是纷纷跟上,不过大家也都明白,王通这边本来就富的很,难道真需要大家不成,关键是接着拥军这件事上,大家表明一个态度,让王大人有个印象好感罢了。

      不过没想到的是,王通这次还真和大家张口了,由三江商行出面,一是收购各家手中的木料板材,二是租用各家的牛马。

      现在给京师和各个府县送货只能用牲口拉着的大车,虎威营的这个要求真是让大家为难,不过王通这边倒也不是全部拉走,每家只是抽调一头两头。

      大家也是奇怪,从天津卫这一路去宣府,路上人烟不断,在地方上补给岂不是更方便,用不到这么多大牲口拉车吧!

      第一卷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发

      张世强和孙大海、杨思尘留守天津卫,守卫炮台的兵卒留下一半,潘明统领的船头香五百青壮还有少年们训练的保安团负责维持天津卫的治安。

      海河的商户区是重中之重,王通在这里留下了虎威营的五个营驻守,本来锦衣卫和虎威营是在一起训练。

      从第一到第二十,一共二十个营,对外的名册上,第一营到第五营是锦衣卫千户,而第六营到第二十营则是虎威军,但调动起来,各个营头是不分彼此,随情况安排而定。

      当然,从王通初建自己的班底,第一营到第二十营差不多就是以精锐程度来排序的,这次留下的营则是第十六营到第二十营,被留下的营头自然心中不甘,但军令也不得不服从。

      不得不说,这个时间调出虎威营的兵马还真让王通这边找不到什么理由推搪,以来漕运中断,天津卫周围又有海冰,不必担心什么人乘船来袭,再说,分守天津卫参将孙志彬的兵马向东移防,也可以协助防护海河的商业区。

      谭家家将、虎威武馆出身的少年,赤黑为首的庄客们这次被全部归入军中,一同北上。

      赤黑等人本就是从草原上逃到大明的蒙人,对草原上的情况熟悉,这次宣镇那边演练,据说还要出张家口堡,在草原上停驻几天。这些人都是用的上,谭家家将当年谭纶在蓟镇的时候曾经跟随,也是经验丰富。

      至于武馆的少年们,这次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好的学习机会,自然要带上一同前往,作为给他们的特例,允许他们每人带保安团中的十个人一起去。

      三千人自天津卫前往宣镇,也就是从东向西横跨顺天府而已,一路上市镇密集,提早做好安排,就不必担心补给的问题。

      但按照大明行军的常例,三千人的兵马行军,五百名民夫丁壮协助辎重搬运总是有的,能做到这一点的军将,差不多地方上就会赞誉其约束兵马,军纪森严了。

      不过王通却不同,他只在船头香中抽调了二百名丁壮,然后匠坊中抽调六十人,这其中还有四十人是番人。

      动用的人手实在是太少,兵备道于计勇还有那分守天津卫参将孙志彬都是明白人,看到王通这个布置,都有些不以为然,私下和人说,到底是少年,不知道行军布阵的必要性,太把兵马之事当儿戏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虽说天津卫各家各户忙着过年,可能出来的都出来了,都知道王大人要领兵去宣镇演练,关系厚的来送,关系远的来看看热闹也是好的。

      来看热闹的都觉得不虚此行,虎威营的军势威武,这个大家都知道,平素里在天津卫城里城外也没少见到,这个不稀罕了,可这次看到了些新东西。

      怪不得这位王大人带的民夫丁壮少,原来带了这么多的大车,这大车从头到尾就不下百辆,每辆大车都是四头牲口拖拽着,这大车都是四轮,看着比寻常的大车要长出一半去,一定能装不少东西。

      更不一样的是,这大车四周都有齐人高的箱板,里面的粮秣装备什么的都堆的冒尖。

      百姓看看热闹,这车马行的还有各家商户却看出门道来了,这样的大车比现如今大家用的那种可差不多多装了一倍的东西,虽说用的牲口也多,但在这天津卫,大家发愁的是冬日怎么往京师多运东西,而不是用牲口多。

      这新鲜大车一定是王大人在匠坊做出来的,等王大人回来问问,要不过几天自己去打探打探。

      三千名步卒按照各自营伍排好,马三标率领的二百骑在大队右侧,马队的任务很重,要定期去往前方探察路途,去四周侦查情况,尽管是在大明的腹心之地行军,可既然要演练,那一切都要做的一丝不苟。

      谭家家将们,武馆出来的少年们还有赤黑等庄客,都是环绕在王通的周围,算作亲卫亲兵,监军蔡楠也骑马在一旁。

      过来看热闹的孩子们发现了两桩新鲜事,一是在队伍的中间有一辆大车好像是个小房子一样,大车竖有挡板不说,挡板上有木板做盖,盖子上铺着毛毡,四周挡板还开有门窗,这行路的时候肯定会舒服很多。第二桩新鲜事却是白皮碧眼的番人特别多,有的跟随在车边,一看就是工匠模样,最有意思的是穿着褐色军服,带着头盔的番人兵士,也有个二十名,被虎威营两个营夹在中间。

      这些红毛番人的长相装束,甚至身上拿的武器都和大明的军兵颇为不同,孩子们好奇的盯着,偶尔这些葡萄牙士兵转头看过来,孩子们立刻尖叫着跑开,一会又是凑过来围观,十分的快乐。

      “王大哥,我刚才在那边过来,听几个穿上衫的人念叨,说你行军好像是出游一样,还弄个马车供自己乘坐。”

      骑马过来的李虎头笑嘻嘻的说道,能赶上这次的行军演练,李虎头和孙鑫等人都兴奋的很,他也是知道那个好像房舍的大车用处,说这个不过是调笑罢了,果然,李虎头一说,监军蔡楠尴尬的笑笑,抱拳说道:“咱家的事情,倒是让王大人受了不白之怨。”

      “蔡监军身体弱,就不要和我们这些老粗一起挤帐篷了,不过这是虎威军第一次出行,蔡监军要把这路上遇到经过的各项公私事情,尽量记下,备着日后参考,这车房也是做这个用,就不必想那么多了。”

      王通摆手笑着说道,蔡楠感激的点点头,王通伸手摩挲了坐骑,没好气的说道:“不过是一次演习,非要弄的这么麻烦,直接走不就得了,还要看什么时辰,昨日本官去老大人那边辞行,老大人根本不把这个当回事,只是说,走走看看也好,比憋在家里强,你们看看,老大人都是如此,咱们倒是慎重了。”

      边上的谭将笑笑,沉声说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4 05: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