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难择路》-第8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要说刘败夷心中不眼热上河南面的一省首府邺城,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他这人只是因为信守着最后一点道义,所以才一直按兵不动。但当定北守备团出兵攻打上河省南面三县,直扑邺城而去时,他立即就动了心思,点齐兵马,奔着邺城就开了过来。

      ËûÔ­±¾´òµÄÖ÷ÒâÊÇ£¬Ö»ÒªÊر¸ÍŹ¥ÏÂÚþ³Ç£¬ÄÇÚþ³Ç¾Í²»ÔÙËãÊÇʯÂóÖݵijdzأ¬µ½Ê±ËûÕý¿ÉË³ÊÆÇÀ¹ýÚþ³Ç£¬È»ºóЮÊÕ¸´Ê§µØÖ®¹¦£¬Ë³ÊÆÉÏ±í³¯Í¢£¬ÈÃ×Ô¼º¼æÈÎÚþ³ÇÊØ±¸£¬Ò²¾ÍË®µ½Çþ³É¡£Áõ°ÜÒı¾ÒÔΪ£¬¹¥´òÚþ³ÇÕâÑùµÄ´ó³Ç£¬¶¨±±Êر¸ÍÅ×ÝÈ»´òÏÂÀ´£¬Ò²ÒªËðʧ²ÒÖØ£¬È«¾üÆ£±Ö£¬µ½ÄÇʱËûÕý¿ÉÒÔÒÝ»÷ÀÍ£¬´Ó¶¨±±Êر¸ÍÅÊÖÀïÇÀÏÂÚþ³Ç¡£

      刘败夷离着定北县最近,自然知道定北守备团战力惊人,自己若是强攻,胜负难料,所以就打算趁着守备团攻下邺城后,全军疲敝之时,再发兵抢夺。可谁知道,他路走到一半,传来消息,定北守备团已经攻下了邺城,而且根本没有什么损失!

      天知道,当时刘败夷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是有多惊恐。他原以为自己已经把定北守备团的战力高估了不少,结果看来,守备团战力远比他所想象的还要强大。

      得知消息之后,刘败夷当即就想要退兵,但又实在放不下眼前这邺城,毕竟是帝王基业啊,而且近在咫尺,谁能舍得?再三衡量之后,刘败夷决定呆在原地,大军安营扎寨,静观其变。

      接下来,刘败夷把希望就寄托在了石麦州派来的援军身上。他自忖不是定北守备团的对手,因此盼望着石麦州派来的兵马足够强大,能够一挫守备团的锐气。结果昨天李得一骑着骡子来,告诉他,石麦州的四万大军已经败了,而且败得如此彻底,光俘虏都抓了一万多。

      当时刘败夷整个人都蒙了,“你这定北守备团也太能打了吧?我也是广布侦骑,居然事先一点儿都没得到消息!我派了不下二百人盯紧邺城,居然连一点守备团兵马出动的消息都没得到!”可怜的刘将军,人家守备团早就放弃了邺城,你的消息落伍了啊!你那些哨探,总在邺城外头晃荡,没试着进城看看么?城头那些守备团的战旗,只是插在那儿,没人管啊。

      其实这也不怪刘败夷,守备团放弃邺城这一举动,在时下看来,绝对是惊世骇俗,出人意料到极处。当下的这世间割据豪阀,各路英雄,哪个不是以广占城池作为首要目的。谁若是占据了邺城这样的雄城,那是宁愿战死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会再吐出来。

      守备团则不然,正副团长头脑清晰,绝不被眼前的利益所动摇(其实邺城能拿的好处,守备团都拿完了)。邺城剩下的那近百万的丁户,在守备团眼中都是鸡肋。只因守备团征兵,并不像其他割据豪阀一样,只要适龄的男丁,一律拉到军中,训上十天半个月,发个铁棍子就是“精锐”。

      所以,这么些丁壮,其他割据豪阀视若珍宝,对守备团反而是可有可无。

      刘败夷根本想不到,也不敢想,守备团会完全撤出邺城。所以,守备团其实是在无意当中,摆了一出空城计,同时坑了石麦州和刘败夷两家。

      此刻,刘败夷重新整理心神,按捺住心中激动,故作平静地问道:“但不知李副团长昨日所说的邺城,是怎么个意思?”

      李得一摆摆手,故作随意道:“邺城现在在俺守备团手里,这事儿你知道吧?”

      你这是睁眼说瞎话,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啊。

      刘败夷不明就里,依然点头道:“本将知道此事。”

      李得一接着说道:“那邺城如今在俺守备团手里,也无甚大用。刘将军若是有意,可一发卖与你。”

      这话说完,再看刘大将军,整个人都有点不对了,就好像刚被一道晴天霹雳给劈了一样,傻了。无他,实在是邺城可以买卖这个消息,太过骇人,简直是闻所未闻。好半天,刘败夷才回过神来,点点头,心中暗道:“不愧是百战而无一败的威北营,能人所不能,果然就想人所不敢想。”

      到这时候,刘败夷还是不敢相信李得一所说,只当他是年少气盛,随口这么一说,心里还是不太肯相信。在刘败夷眼里,邺城真乃是帝王的基业,周围尽是膏腴之地,城中丁口百万,城外河流环绕,山林茂密,易守难攻,正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天赐福地。这邺城,任何人得到手里,都不可能轻易让出来。

      这个守备团的小将居然说邺城可以买卖,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这消息要是散播出去,那些世家豪阀,还不得打破头来抢?

      (未完待续。)

      二百三十五章 谈判技巧与不得好死

      可惜刘败夷不知道,自从李得一用铁蛋炸开了洛都城以后,在孙老医官和小刘团长眼中,这天任何坚固的雄城,都不再是那么重要。只要有这铁蛋在手,天下任何雄城,对定北守备团来说,不过是一日攻破而已。城池,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丁壮,手艺人,钱财,这些收获,早已被守备团搬走,全部运往定北县。

      而且威北营做事一向讲究量力而行,实力不够,绝不多吃,吃多了噎着,反倒不妙。目前整个定北县就海强项一个亲民官。这些年来,饶是他精力过人,单人管着那么多百姓,也把他累得够呛。好在威北营治安甚严,通过几年间不断地严打,所有的市井刁懒无赖,泼皮混混全都被抓去矿场做苦工,剩下的百姓都是淳朴无争,与人为善的老实人家。

      所以定北县争讼一向稀少,这也极大减少了海强项的工作量。不然就海强项一个人,又管行政,又管司法,手底下连个像样的帮手都没有,纵然他是古今头一个能干的清官,也非得活活累死不可。①

      但毕竟整个定北县就这么一个亲民官,所能管理的百姓,也实在有限。所以这次攻破邺城,李得一并未采取什么强制手段征发民壮。若是再强制从邺城迁走十万百姓,整个定北县虽然人口得到极大填充,但百姓生活肯定就会陷入极大地混乱。

      这次出兵之前,孙老医官还特别交代,不要征太多的百姓来家,定北县暂时没有能力管理好这么多的百姓。一切都要等定北守备团培养(抢)来更多的亲民官之后再说。

      这也是孙老医官仁爱百姓,若不然,只管把百姓抓到定北县,管百姓如何过活,只要能给守备团提供兵源和足够的粮食就行了。威北营向来关心百姓日子过得如何,不说别人,就说李得一。他自己贫民出身,这些年有了本事之后,并未忘本,定北县种种利民举措,大半是其一手制定。

      威北营如此善待百姓,也是当年狄大帅传下来的规矩。当年狄大帅苦心经营威北营,宁愿与天下的豪门世家争利,也不愿意压榨治下的平头百姓。孙老医官自然是秉承这一规矩,绝不肯违背半分。

      狄大帅之所以这么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威北营征兵,只要良善百姓。若是横征暴敛,把治下百姓弄得苦不堪言,盗匪横生。那样一来,威北营的兵源势必会大大减少,相当于自掘坟墓。

      威北营征兵,可不像世间其他豪门割据,只要你是适龄男丁,身体强壮,不管你什么背景,什么来路统统都要。威北营的兵,宁缺毋滥,只要老实听话的良善百姓。也只有如此严格的征兵条件,才保证了威北营训练出来的战兵素质极高,保证了威北营的战力日益强盛。也只有这样的战兵,通过铁血般的纪律凝聚出军魂,才能与凶悍精锐的突辽骑兵一战。

      正副两位团长都知道师父的心思,尤其是李得一,本来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更是不愿意看到贫民百姓遭罪。小刘团长也是如此,他本是个被拐子拐来的孤儿,对于救下自己并从小教养自己长大成人的师父,那是敬仰无比,言听计从。师父孙老医官不想强征百姓,两位正副团长尊重师父的意思,这事也就这么决定了。

      所以这邺城,对于现在的守备团来说,还真没有什么太大价值。刘败夷不知道这里头的内情,所以不敢相信李得一所说的话。

      李得一说完这句,就闭了嘴,由着刘败夷去瞎寻思,自己又坐那儿继续开始猛吃。小刘团长让李得一来,虽然没说邺城也可以买卖,但当初小刘团长能拍板放弃邺城,退守谷城县,显然对这邺城,也很不重视。

      李得一若是能用一座对守备团没什么用的邺城,为守备团换来更加实际的好处,比如兵械,钱粮,战马之类,小刘团长只会高兴,绝不会怪他多事。

      李得一现在就在试探刘败夷,想看看他肯为邺城出多少价钱。李得一这些年,干惯了发战争财的勾当,对这些事儿很有心得,因此一点儿也不着急,一边稳稳坐着继续胡吃,一边暗中观察着刘败夷的表情变化,连一点细微的小动作也不放过。

      刘败夷此时终于从方才的震惊当中恢复了过来,瞬间又变成那个气势沉稳,八风不动的大将军。一面热情招呼李得一吃菜,一面给手下人使眼色,让他们过来套话。

      李得一继续吃吃喝喝,就是绝口不再提邺城的事情,若是被追问的急了,就略说几句俘虏的事情,说什么定北守备团优待俘虏,那些俘虏身体都好得很,买来就赚大了,等等。

      刘败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打,他肯定打不过定北守备团,更别说攻城。如今有了一丝希望,能不动刀兵拿下邺城,他也只能死死把住了不撒手,总比没有希望强。

      李得一在跟刘败夷拖延工夫的同时,近四万兵马大败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汴州,传到了晋朝那新修成不久的,富丽堂皇,华丽壮美的皇宫。一道前方告急的军情,传越这九重深宫,摆在了尊贵的皇帝,石麦州的御案之上。

      正搂着怀中美人作乐的石麦州,睁开朦胧的醉眼,往桌上瞅了一眼,仰头问身边伺候的太监:“这是甚?”

      那老太监忙不迭说道:“陛下,看那火漆,这是一封紧急军情。”

      石麦州一脸嫌弃地拜拜手,“朕不看这个。把那红丸拿出一粒来,朕今天要与美人好好开心一番。”怀中王美人故作娇羞道:“陛下……”惹得石麦州哈哈大笑,伸手接过老太监从袖里取出的红丸,就着参茶,一口吞下肚中。然后,石麦州不待挥退左右,就把王美人扑倒在了御榻之上。

      伺候的太监识相,使了一圈眼色,带着几个宫女和小黄门,悄无声息退了下去,顺手把宫门关好。此时那宫殿里面,已经迫不及待传出了阵阵销魂之声。

      没过多久,“陛下,陛下!”刚刚离去的老太监高声喊着,一脸焦躁地去而复返,此时不过才过去盏茶功夫。老太监深恐自己打扰了皇帝的好事而被迁怒,但他要禀报的事又太过重大,是万万不敢拖延片刻的。

      老太监战战兢兢地敲了门,里面传来石麦州略带疲惫的声音:“何事?!”老太监因为着急而有些结巴道:“陛,陛下。突,突辽……来,来使!”里面传来石麦州略带惊讶的一声,“嗯?快进来,伺候朕更衣!”

      “是,陛下!”老太监打开门,招呼身后的一溜宫女,捧着新龙袍,放轻脚步,带头走了进去。

      石麦州此时已从御榻上坐起,浑身只有一件亵衣。被窝里王美人满面潮红,用低不可闻的声音娇羞道:“陛下可真勇猛,更胜昨日。妾身可再受不得陛下挞伐了。”

      怨不得石麦州宠爱这王美人,你看人家,就是会说话。石麦州征战半生,一身负伤颇多,气血早就大亏。再加上称帝之后,更是毫无顾忌,大肆享受酒色,几乎是夜夜笙歌,旦旦而伐。到现在,纵使有红丸支撑,石麦州那儿也早就不行了。就能持续十几息的工夫,连感觉都没上来呢,皇帝就软了,后宫的女子能有感觉才怪!

      可石麦州是皇帝啊,皇帝当然不会有事,有事的就只能是那些女子。石麦州大手一挥,对身边伺候的太监诉苦道:“这些个宫中女子,尽是些木头一般,毫无趣味。朕如此使力,她们居然连个动静都没有……”

      于是,老太监会意,就使人寻来这王美人。这位王美人,本身是个勾栏院里长大的小丫鬟,自然是从小就精通如何逢迎男人之术。这老太监让人买了她的清官人身子,包装一番,找个听话的大臣收做义女,然后安排皇帝去大臣临幸这位大臣的府上,趁机让这王姑娘出来伺候。

      这位王姑娘从小在勾栏院长大,自然懂得如何魅惑男子,事先又得到种种暗示,使出浑身手段来,顿时把个老皇帝石麦州魅惑的色授魂与。当晚,石麦州就带了这王姑娘回宫,第二天,就封了美人,从此以后,更是专宠这个王美人。

      男人么,即便知道自己那儿不行了,也不会承认,还是幻想着自己能征服一切女子。这时候,哪个女子能满足他的征服欲,哪个女子就会受宠。这位王美人,恰好就满足了石麦州的征服欲,自然也就宠冠六宫。

      那位王美人说的,倒也不全是瞎话,石麦州十几息就软了,搁哪个女子,也是“不堪挞伐”,感觉刚来,你就不行了,真扫老娘的兴,回头又得找粗圆的木头来顶事。所以我的“勇猛更胜昨日”皇帝陛下,妾身可真是不堪您再挞伐了,赶紧让老娘消停消停吧!这不上不下的,太难受。②

      老太监伺候着皇帝穿好衣裳,全套的土黄色龙袍,轻声说道:“陛下,突辽来使。”石麦州点点头,问道:“所为何事?”

      老太监一脸为难地看着陛下,张了张嘴,干巴巴来了句:“索要平周朝传国金鼎。”然后这老太监就赶紧闭死了嘴,头低着,根本不敢看石麦州的脸色。

      石麦州听了这话,两眼一翻,吐出一口血来,直接就晕了过去。老太监察觉不对,失声道:“陛下!陛下!快来人!传御医!”(未完待续。)

      二百三十六 善恶终有报

      当初突辽人攻破中神城,只得到了一件传国重宝,就是平周朝六百年前,开国太祖窦匿万亲制的传国玉玺。这方玉玺乃是用最好的玉石刻成,通体晶莹剔透,上用平周太祖独创的鸟篆文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而平周朝另一件传国重宝,则是当初平周开国太祖找来天下的能工巧匠,用失蜡法铸造出来的紫金鼎,鼎身上铭刻着开国三十六功臣的名字。这鼎专门放在金鼎台里,世世代代受窦氏皇族供奉,用来彰显平周开国三十六将的丰功伟绩。

      当年突辽人攻破中神城后,却只找到传国玉玺,并未得到紫金鼎。后来不知怎么,石麦州偶然得知这紫金鼎的下落,便命人去寻找,然后,却对外宣称并未找到。等到石麦州后来称帝,建立晋朝,也并未拿出这紫鼎来表明自己的正统。

      这几年,石麦州手下大将不是造反就是拥兵自重,其中有位造反的,在失败之后,干脆也学着石麦州,转身投了突辽人。这位晋朝大将把这金鼎的消息,当做投名状,告诉了突辽皇帝。

      如今突辽人中路和东路大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占无数州县,掠来不计其数的财富,跪奴,女子。突辽皇帝眼瞅着自己打下这么大的疆域,已经据有平周朝的半壁河山,就动了心思,想要证明自己的正统,凑齐传国玉玺与传国紫金鼎两样东西,借此向天下证明自己这突辽帝国才是承传平周朝的正朔。征战天下么,讲究个正统性,不然你纵然建国,也要被天下读书人暗中讥讽得国不正,难以聚拢天下人心(主要是读书人和士绅的心,平头百姓不算)。

      这时,突辽皇帝就想起了好儿子石麦州知道传国金鼎的事,于是,就派人来催石麦州交出金鼎。你这当儿子的天天仗着老子的实力作威作福,称王称帝,现在也该孝敬孝敬你爹了。

      可石麦州手里,是真没有这金鼎,这让他上哪儿去弄个金鼎应付自己的突辽爹呢?

      可惜,这工夫说自己没有紫金鼎,谁会信?突辽皇帝爹爹只会以为自己想私藏重宝,不肯上交。倒是万一降下雷霆怒火,派来突辽大军踏平自己这晋朝可怎么办?!石麦州从老太监嘴里听到突辽皇帝爹要那平周传国紫金鼎之后,脑海中顿时就想到这些,忧愁抑郁之下,却苦无办法推脱,再加上身体早已是个空架子,两相交加之下,这才吐出一口血,昏迷了过去。

      石麦州从昏迷中醒来之后,召集群臣商议了许久的对策,却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他那些大臣,现在都看出这位御座上的皇帝已经日薄西山,马上要完,因此都选择了明哲保身,不肯再为这位将死的皇帝出主意。只有宰相冯不倒尚算尽责,劝皇帝老实跟突辽皇帝说出实情,就说没有此鼎。

      可石麦州打了一辈子仗,从一个小小节度使到如今坐拥三省,称帝建制,这些年也不知耍了多少心机,使了多少坏心眼儿,坑了多少袍泽,他哪里肯采纳冯不倒的这个笨办法。石麦州这一辈子,就是靠着心机与欺诈才得登皇位,哪里肯实话实说。而且在石麦州心中,十分肯定,即便自己说出实话,突辽皇帝也不会相信,仍会再派人来讨要金鼎。

      冯不倒的意见未被采纳,自己也浑不在意,老实坐那儿再不吭声。他是元老重臣,石麦州把朝中所有政事都交给他打理,每次觐见必然要特赐其一个矮凳,以示恩宠。

      冯不倒都闭了嘴,其他人就更不敢说话。石麦州这几年老了,又连遭打击,心性越发阴沉,喜怒不定,众臣稍有怠慢,便要被其责骂,甚至鞭挞。众臣对待这位喜怒不定的老皇帝的办法,就是沉默以对。所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眼瞅着自己手下重臣都说不出个一二来,石麦州也没了兴致,挥挥手,让人都退了下去。当天夜里,石麦州又吐了一大口血。

      第二天,突辽使节依然来催问平周传国金鼎的下落,石麦州交不出鼎,又不敢得罪突辽人,更不敢得罪他那位突辽“好爹”。就这么着,一来二去,石麦州居然忧郁成疾,没过俩月,两眼一闭,两腿一蹬,就这么窝窝囊囊的没了。

      石麦州一代枭雄,乱世中据有三省之地,建立帝王基业的割据豪强,居然最后死得如此窝窝囊囊。可见这也是天道循环,因果报应。当初石麦州为了借的突辽人的势力称帝,不惜卑躬屈膝,拱手送上燕云十六州,后来更是认突辽大汗为爹,用十六州数百万生民的鲜血与泪水,还有他自己的尊严,换来了这皇帝大位。

      突辽使节没拿到传国金鼎,两月后,却带回了晋朝皇帝的死讯。听闻自己这位孝顺儿子死了,突辽皇帝还假惺惺地掉了两滴眼泪,然后就一拍大腿,迅速出兵,开始入侵下河,江北两省,迫不及待要接管好儿子留下的这点儿家业。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石麦州仰仗自己的突辽爹,得以登临皇帝大位,享受起人间极致的荣华富贵。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突辽大汗-突辽皇帝,石麦州的“好爹”,就派人活生生逼死了自己这位好儿子。真真是因何成事,就因何败亡。莫道苍天没有眼,抬头看,饶过谁?①

      突辽中路大军一路杀来,沿途招了不少降服的世家兵马,此次往西入侵下河,江北两省,就是用这些投降的兵马做先锋。

      至于突辽骑兵,还要暂时留在已经攻占的数省,继续平定(劫掠)地方。此时的突辽皇帝,早已收到西路大军兵败的消息,正在整顿兵马,准备挥师西征,彻底剿灭那胆大包天的李家。至于突辽人整顿兵马的方式,就是放任手下肆意劫掠地方,蹂躏那些“两脚羊”,借以增长士气。反正这些“两脚羊”在突辽人眼里,都是些不值一文的“菜人”,有的是,杀光一批,再抓就是。

      而李家,也开始集中全力备战,准备应对突辽即将到来的中路十二万大军。为了增强自己的号召力,李寺乃忙里偷闲,也建制称帝,国号平唐。称帝之后。李寺乃举起北拒突辽,福泽万民的大旗,号召天下英雄加入李家,共举大事。

      视线再拉回邺城,经过一番惨烈的杀价儿之后,邺城最终被定北守备团卖给了刘败夷。但是作为双方盟约的一部分,谷城县,皮县,朔县,这三县,双方不得派驻任何兵马,全由三县百姓自治。

      买下这座邺城,几乎耗干了刘败夷这些年积攒的财货,粮草,军马,军械。除了留下够自己大军一年所用之外,刘败夷几乎是倾尽家底儿。

      但即便如此,刘败夷依然认为自己赚大发了,邺城如此多的丁口百姓,四周如此多的膏腴梯田,不用两年,自己就能再次恢复到府库充盈,并且能顺势扩军十万。这邺城,在刘败夷眼中,就是兵源,就是粮饷,就是他将来的帝王基业。

      回去的路上,定北守备团拉着三千多辆板车,几乎所有的兵士,马匹都用来拉车,这才顺利把这趟的收获带了回去。李得一提前把消息传到定北县之后,孙老医官还特意加派了七千二等战兵,随军五千民壮,又拼命凑出两千驮马,骡,驴等,来帮着一块儿搬运。

      这七千二等战兵的到来,也彻底打灭了刘败夷最后的那点儿小心思。刘败夷眼瞅着定北守备团的二等战兵,一个个都如此精锐,自家最厉害的精锐兵马拉出来,都比不过人家的二等兵。务实的刘败夷最终选择老实交出钱粮财货的尾款,接过邺城,然后一路目送定北守备团离去,再也不敢起搞事的念头。

      回去的路上,小刘团长接到秘密情报,石麦州这个儿皇帝,被他的老子爹,突辽皇帝活活给压迫死了。点点头,小刘医官心想,果然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石麦州没想到兜来转去,还是死在了突辽人手里,看完之后,随手把这秘密情报递给师弟。

      李得一接过来,两眼扫完这张细长的小纸条,却有些恼怒,愤愤道:“可惜了,那石麦州居然就这么死了。俺原来还指望有一天,咱们攻破那汴州,俺亲手把他从那皇帝宝座上揪下来,问问他当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送给突辽人燕云十六州,为什么要认那个突辽大汗当爹。就这么死了,便宜了这个鸟厮。”

      小刘团长骑着马径自往前走着,顺口答道:“还能为什么,为了称帝呗,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呗。”

      李得一哪里知道称帝是个什么滋味儿,不解道:“师哥,这当皇帝就那么馋人?这石麦州为了当皇帝,拱手送出北面大片州城,还都是些战略要隘,能养马的关键之地。然后又给自己认了个岁数比自己还小的爹来家。这人是疯了?这些事儿也能做的?为了当这个皇帝,就啥都不顾了?”

      功名富贵他动人心啊,古今多少英雄汉,难过权利功名这一关。为着这权利与功名,惨死了多少无辜,又害死多少忠良?可怜世间的爹与娘,代代仍叫儿孙争功名,争富贵。

      你若问天下杀戮何时休,除非人人弃了这功名富贵。

      哎,胡诌几句与人听,你若不喜切莫怪,散人我一生得自在,哈哈哈……(未完待续。)

      二百三十七章 梦想与现实

      说实话,小刘团长哪知道石麦州为啥要当皇帝,但师弟问了,又不能不说。于是,小刘团长对着不停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师弟,无奈只能再次摆出自己当师哥的架势。

      “我上哪儿知道且!我又不是石麦州。谁知道他当时发了什么失心疯,非要当这个皇帝,而且是迫不及待要当。当初北面这些群雄,就属他实力最强。若是石麦州安心等两年,再积攒些兵马,到时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登基称帝。结果这老小子不知中了什么邪,非要立即称帝。后来拜了突辽爹,皇帝总算当上了,可你算算从他称帝到现在,才几年工夫?就这么窝囊死了,也是活该。”小刘团长挥挥手中的马鞭,好似要赶走这股子晦气。

      “哼哼,那石麦州这么快就死了,算是他得了便宜。不然早晚有一天,俺要打上他那金銮殿,把他抓来好好算算账,替燕云十六州被突辽人残杀的那上百万百姓出口恶气。”李得一朝着空中猛挥一拳,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小刘团长扭回头看着李得一的脸色,问道:“怎么?又想起李泉庄那些被害的邻里乡亲了?别急,他们的血海深仇,早晚要跟突辽人讨回来。咱们在洛都城下水淹那六万突辽精锐,才仅仅是个开始,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哎,是有些难受,师哥,你说这突辽人怎么就这么多兵马?洛都城下,咱们可是足足拿水冲了六万突辽骑兵啊。结果现在一瞅,扒拉扒拉手指头数数,突辽国还有近二十万兵马。这一年来,俺听说突辽人又收了不少降卒,还有那些投靠过去的【创建和谐家园】世家大族,咱们打了一仗,突辽人这实力不减反增。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李得一摇摇头,说话的语气也不复之前的昂扬。

      小刘团长看不惯师弟这个丧气的样子,高声道:“你弄这幅样子干啥?当年狄大帅如此英明神武,凭咱威北营一己之力,硬抗突辽人近二十年,最后还没压制住突辽人。你这才哪到哪?等什么时候,咱们守备团恢复到当年威北大营全盛的样子,你再寻思这些也不迟。”

      李得一摇摇头:“那还得多少工夫,再说咱们实力增长,突辽人的实力也在增长,而且他们还增的更快。”

      “你不是立志要把《太祖定乱演义》这书里头写的东西都变成现实么?到时候有了平周开国太祖当年的兵械士卒,兵马,还愁不能扫平这些突辽人?你当初的雄心壮志都哪儿去了?”小刘团长虽然平素不喜师弟看这些杂书,但这时一看师弟有些萎靡,又拿出这书上的东西来鼓舞他。

      “师哥摸说得对,只要俺能把《太祖定乱演义》里头说的都变成现实,到那时候,突辽人算老几?非得一鼓作气,打到统万城下!照着当初突辽人火焚中神城一样,也来他个火焚统万城!”李得一听了师哥这番话,到底是年轻,心劲儿大,干劲儿足,瞬时又鼓了起来。

      瞅着师弟能重新鼓起干劲儿,小刘团长也就不多说啥了。虽然之前,小刘团长认为师弟每天想着实现《太祖定乱演义》这本小说里描述的情景,不过是小孩子天真胡闹,梦想而已。但自从师弟的钢铁学堂做出铁蛋和黑钢鳞云甲这两样东西之后,小刘团长就再也没拦过师弟,改为鼎力支持。甚至在小刘团长心中,还隐隐多了份期盼,盼着师弟真有做出板甲的那一天。

      现在,整个定北守备团,整个定北县,所有的资源都在往钢铁学堂集中,就连孙老医官,都对这事儿倾注了不少精力。而李得一的那些孩子,由于都是修过原气的,也成了钢铁学堂帮忙锻打,挥小锤的主力。有这几十个半大小子顶着,钢铁学堂的产量也提高了不少,再过两年,等那些铁匠学徒初步掌握锻打的要领,产量还能继续提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5: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