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到了这时候,李寺乃就算再笨,也该知道,这场洪水,必然是自己那个好女婿引发的。更何况,李寺乃不光不笨,还精明的很,怪不得前些天连下了那么多天大雨,洛都城的河水反倒没上涨多少。“自己这个女婿,实在是很能干啊!水淹六万突辽骑兵,这是多么大的一份战功!若是说出去,整个天下,恐怕都会震动。可惜了,这女婿是定北守备团的,不是李家的。哎……这份功绩若是给了李家,何愁大事不定?到时天下英雄还不蜂拥来投我李家!大事成矣!”
李寺乃这还是争天下的老一套思路,先打一个漂亮的大仗,争取在天下成名,然后各路英豪蜂拥来投。到时候李家势力爆涨,顺势拿下一大片地,先称帝,定下大义名分,然后再选派上将,出兵横扫天下,将整个天下收入囊中。
他这么想倒也不错,这套夺取天下的思路也很稳。可惜,现在这天下,多了一个少年,平添许多变数。
三天之后,一封绢布信被绑在箭矢上,射入洛都城中。当即有值守兵士将其捡起,层层上交,最后这封信辗转来到了李寺乃手中。
李寺乃接信之后,打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待看完了,就变成仰天大笑,甚至长声高呼:“天意在孤!天意在孤!我李家合当拥有这天下!”
这老小子,高兴地实在太早咯。
原来这封信是定北守备团射来的(把信射入,而不派信使,可见守备团多么不待见李家,李寺乃狂喜之下,直接忽略了这一点),小刘团长在信中是这么写的,说是,他愿意把这场胜利说成是李家的,但有个条件,城外所有的缴获(包括李家的金银财物)都归定北守备团所有,而且,大战这么久,守备团粮草也有些缺(其实根本不缺,这条是他那个好师弟额外加上的,算作救下李无敌和李势銮的费用),让李家送出五万担粮草。
现在慢说是五万担粮草,就是十万担,只要能获得这场大胜的名头,李寺乃此刻也愿意拿出来。至于那些金银财货,本来就给了突辽人,不再是李家的东西。
李寺乃当天就命令全军动员,从粮库往马车上搬运五万担粮草,第二天下午,就拉出了洛都城外,迫不及待交给定北守备团。李家到底是家大业大,坐拥大片膏腴之地,挥挥手就能拿出这许多粮食。
交接粮草的时候,守备团的兵士一指旁边一座塔形建筑,道:“突辽人的人头都在这儿呢,总共两万三千二百零三个,其他的都已被洪水冲走,找不着了。俺们守备团使这些人头建了个京观,算作对突辽人的警告。你们回头就说是你李家修的,我们绝不会泄露出去。”然后又递过去一个木盒子,里面装着突辽西路军统帅,阿史那·黑背的人头,有了这个人头作证,李家大败突辽西路大军,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至于突辽人的尸首,全部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灰,撒到地里当了肥料,也算是对他们之前肆意毁坏田地的补偿。
李寺乃接过这盒子,当即大喜过望,根本就没留意,他的好女婿,全程都没露面。
十一月,在李寺乃的刻意操纵之下,消息传出,李家在洛都城下大败突辽西路大军,俘虏一个没留,全部杀光,脑袋堆了个万人京观。
天下震动!突辽皇帝震怒!范大国师震怒!
平周天下间的英雄豪杰,原本还在等待英主在这乱世中显现的那些大能,隐士,纷纷动身,开始前往洛都城,想要一探究竟。见风使舵,人人都会,不是么?即便原本不屑于此的那些贤臣良将,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也会变得如此。
在这天下为了这个消息纷纷攘攘,震惊惶恐之际,定北守备团,悄然带着数不清的缴获,静静撤回了定北县。回去摆了三天流水席,请全城百姓来吃喝,就当是军民同乐,庆祝了一番。
席间,定北守备团兵士只说打了胜仗,具体情形,则是只字不提。
二百一十二章 闷声发大财
这一战过后,李家获得了震惊整个天下的威名,从此以后,慕名来投者,不知凡几。当然了,这些来投的,真有本事的依然是少数,大多数人,是抱着能够靠一点机巧之术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混一场富贵。这些混子之所以敢这么大咧咧过来,也是吃准了现在李家刚在天下打响名头,正是渴望招贤纳士的时候。
这种时候,李家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肯定会千金买骨。纵然你是个混子,李家也看出来了,却必然不会在这时候赶你走。要赶,也要等到真正的人才来了再赶。这些混子,正是吃准李家这种心态,抱着能混一时算一时的态度,整日里混吃等死。
对此,李寺乃除了捏着鼻子认了,别无他法。这些人虽然成事不足,但败事绝对有余。个个都能言善辩,你要是撵走了,他离开之后一顿瞎编,立时能让你李家臭名满天下。
李寺乃一边天天忍着这名声带来的“好处”,一边心里每天默念着:“人才啊,贤才啊,能臣良将们啊,赶紧来吧。孤就要顶不住这帮混子啦!”每天心口不一,纵然是老油条李寺乃,脸上表情终于也渐渐转为便秘状。几个儿子一看老爹这幅脸色,心知肚明怎么回事,都乖巧地避了开来。
“爹,我的飞虎营还有些事。”“爹,我得重整黑甲长刀营”“爹,好。”“大哥呢?爹?我找大哥有急事。”
小兔崽子!一个个见着老子就跑,我这当爹的有这么可怕?也不过来让我训一顿发泄发泄,这些天尽接触些酒囊饭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货色,可难受死我咯。几个小崽子真不孝,也不知凑过来让我骂一顿舒缓舒缓。
以上,就是李寺乃率领李家兵马,在洛都城下,一战“大胜全歼”突辽西路六万大军之后,每日里高兴难抑的心声。
至于定北守备团么,一路拉着巨量的财货,捡来的铠甲刀剑等等,开开心心地返回了定北小县。
仗打赢了,出征的众人当然是开心异常。返程的路上,李得一是有说有笑,一路上那笑脸就没停过。“四眼”和“悍马”也得了大假,俩祸害整天漫山遍野猎食吃去了。这回有了闲工夫,“四眼”和“悍马”俩是什么大逮什么,山鸡野兔之类的小东西,甚至都不屑一顾。
有“悍马”和“四眼”猎食,这一路上,把王壮彪也给美坏了。今天拾掇一头狗熊,明天拾掇一头鹿,野猪,等等,全是大家伙。有一头大野猪,甚至有千斤重,从山里拖回来之后,一向体力充足,从不觉累的“悍马”,都累得歇了好一阵子,才缓过劲儿来。
这些改善伙食的野味儿,小刘团长拿出其中大部分,奖赏给此次作战有功,受伤颇重的兵士,给他们吃了,好将养伤病,恢复身体。
守备团的兵士一路开开心心往北返回,走到那个存放粮草的无名山坳,孙老医官早在这里等着了。水淹突辽大军,等洪水退后,李得一第一时间,就派人给师父送了信。孙老医官当时接到这封信,简直不敢相信上头写的。
当初他接到突辽三路大军,总计二十八万精锐骑兵倾巢南下的军情,实以为这天下从此就要改朝换代,被突辽人占了去。为此,孙老医官夜夜心急如焚,最后不顾老病的身躯,强起星辰推衍图,为这天下万民,江山社稷的前程推算了三天三夜。最后硬生生熬出三大口心头血,孙老医官才勉强推算出一线生机在西南的启缘天机。
推算出这天下的一线生机之后,孙老医官苦思良久,觉得应该是应在李寺乃李家身上。毕竟李家那时已经占稳了洛都城,经营两载,根基已固,帝王基业初成。李家还占据着沃野千里的上晋一省,加上西京洛都这一等一的膏腴之地,可以说是已有王霸之基业。李家势力如此雄厚,应该能抵御突辽人。
寻思一番之后,孙老医官就觉得此事十有【创建和谐家园】该是如此。因此,孙老医官就派出自己的两个徒弟,带着守备团的一万兵马,赶奔西南洛都城附近。原本的打算是,看情况,想办法帮李家一把,帮助其挡住突辽西路大军的围攻,为这天下的一线生机,增添一丝希望。
再说李家好歹是自己大徒弟的岳家,若是真能挡住突辽人的攻击,孙老医官也是乐见其成。可他千算万算,却万万没想到,原来一线生机在西南,是这么个情况,居然应在自己俩徒弟身上。自己这俩徒弟,居然先炸突辽马,再用水攻,硬生生来了个水淹突辽狼,全灭了突辽西路大军,连那西路大军的统帅,阿史那·黑背,也得了个身首异处的惨死结局。
孙老医官原以为这一仗,自己俩徒弟不过是配角,去帮着李家摇旗呐喊,助助威,敲敲边鼓,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分散突辽人兵力作用,也就不错了。
孙老医官虽然是这么想的,但临出兵时,并未跟俩徒弟这么说,只说让他们出兵去打突辽西路大军,顺手帮李家一把。他这么说,主要是当时看着两个徒弟年轻气盛,怕打击了他俩的信心。
却没想到,仅仅是为了照顾两个徒弟信心的一句无心之言,居然插柳成荫。等到了洛都城下,俩徒弟根本没把李家当回事,把自己的定北守备团当成了攻击突辽西路六万骑兵的主力。
这事儿其实也好理解,谁没年轻过?年轻人都有股子傲气,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谁年轻的时候,都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并不愿意围着别人转。再者说了,就按照以往的战绩看,威北营凡是遇到突辽人,从来都没打输过一场。两个年轻人的傲气,也是有资本的。
在洛都城下之时,别看突辽人有六万精锐骑兵,守备团总共只有一万精锐,但孙老医官的两个徒弟丝毫不畏惧突辽人兵马众多。不光不畏惧,反而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办法击败突辽骑兵。
在这点上,也显出孙老医官对两个徒弟这么些年教导的成功。两个徒弟虽然年轻气盛,有股子傲气,但并未就此不把突辽骑兵放在眼里,一味蛮干。
孙老医官事后琢磨当时大徒弟刘益守选择的扎营位置,就特意远离突辽大营,选在多山的洛都城北面三十里处。洛都城北三十里处,山丘众多,方便守备团利用地势来限制突辽骑兵的突然奔袭。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一仗,大徒弟刘益守十分谨慎小心,每一步,都是经过重重考量。
这真是应了平周朝开国太祖那句流传下来的名言:“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穿越大神凡是一统天下的,基本都喜欢抄这位的诗词和句子。没错,我这就是在吐槽。
大徒弟如此优秀,小徒弟也不差。李得一抓住机会,运用自己制作的铁蛋,重创突辽战马,使得突辽人在后来的几次交战之中,难以发挥全部兵力,为接下来埋伏重创突辽骑兵,创造了有利先决条件。
从这封信上草草看出这些事情之后,孙老医官就一直盼着两个徒弟赶紧回师,他好赶紧问清此战的详细经过。左等右等,等了十几天,俩徒弟终于带着大军来到了山坳外头。不等俩徒弟进山坳迎接自己,孙老医官就急匆匆从里面走了出来。
师徒三人一见面。孙老医官没急着迎上去,而是在原地站了半响,上一眼,下一眼打量着自己的两个好徒弟。孙老医官那张老脸,此刻充满了笑意,就跟一朵绽放的秋菊一样。啊呀呀,浇铸了这么多年心血的两个徒儿,终于也能独当一面了。那可是六万突辽骑兵啊,就这么地被自己的两个徒弟给掐灭了。孙老医官此刻才有种儿子终于长大成人,能够顶门立户的感觉。
小刘团长带兵来到这山坳里,接上师父,还有山坳里驻扎的兵士,开始一起往定北县返回。有了师父在身边,小刘团长就没有前几日那么放肆,整天板着个脸,把回师路上大小事物处理的井井有条。倒不是因为师父在身边,小刘团长就拘束了起来,而是他深知师父的心思。
在师父心中,自己将来是要挑起整个威北营重担的,所以做事必须稳重,一切都得大局出发,若是自己表现的像师弟一样随意,师父难免又会劳心。为了不让师父再劳心劳力,小刘团长干脆又重新板起了脸。
李得一则没有那么多顾忌,在师父面前,依旧是那副没心没肺的胡混样子。如今对于小徒弟这副样子,孙老医官倒也习惯了。要不是他这副无拘无束的样子,当初也不能就那么忽然发现铁蛋的制法,从而在这次大战中立下首功。
孙老医官当初还专为自己这小徒弟起过一次星辰推衍图,推算出他这小徒弟只需随缘而教,万事不必强求,自有其机缘。所以,在后来的教导中,孙老医官刻意对其放松了管制,并未拘束,任其自由成长,自己只是从旁指引一番。
现在看着这两个已经成才的徒弟,孙老医官的心中,满满都是骄傲。此刻,孙老医官通过自己掌握的一些特殊渠道,也已经知道了李家对此战结果的宣扬。虽然李家对此战的说法与自己的两个徒弟截然相反,但孙老医官显然不会相信李家的话。孙老医官手里可是掌握着整个威北营的情报系统,自然是有自己的消息来源,知道了整个战事的详细经过。
走了一段路之后,孙老医官到底安奈不住,问起了自己的大徒弟。小刘团长见师父相询,就原原本本把事情全都说了个透,包括最后与李家的协议,也说了出来。
ËïÀÏÒ½¹ÙÌýÍêÖ®ºó£¬Ò»ÊÖÞÛ×Å×Ô¼ºµÄ»¨°×Ðë÷×£¬µãµãÍ·£¬¡°¶÷£¬²»´í£¬ÄãÐÐÊÂÈç´ËÖÜÃÜ¡¢Öª½øÍË£¬ÎªÊ¦Ò²¾Í·ÅÐÄÁË¡£¡±
李得一在旁边傻乎乎问道:“师父?什么进退?师哥进退去哪儿?”
被小徒弟这话一噎,孙老医官的好心情顿时消失了大半。耐心给自己这小徒弟解释道:“咱们守备团现在实力还是不足,若是把此战原原本本宣扬出去,到时突辽皇帝知道咱们灭了他的六万西路大军,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恼怒之下,说不得就会尽起中路十二万大军,先来灭了咱们这小小的定北县。到时候对咱们来说,可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李得一点点头:“师父说的有道理,俺之前就没想到这么深。师哥让俺写封信,把这场大功让给李家,当初俺还不乐意来着。”
呵呵一笑,孙老医官耐心给小徒弟接着分析着这里头的门道,“李家则不然,突辽人要攻占这大好平周天下,必然不会允许李家占着那洛都城。即便现在守住了突辽西路大军,早早晚晚,突辽人还是会再来讨伐。所以李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扩大自己的实力,招揽天下的名将能臣投入自己麾下。想要招揽天下英才前来投奔,就必须得有一面响亮的旗号才行。而这场大胜,正是李家需要的响亮名头。你师哥把获胜的虚名让与急需一个响亮名号的李家,咱们守备团拿了缴获的大量铠甲装备和金银财货回来,正是各取所需,两下得便。”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李寺乃是俺师哥的老丈人,这么大个便宜让他拿去了,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李得一点了点头,认真道。得,两句话就漏了馅儿,还是不脱庄户人家爱占便宜的小心思。你咋不说你得了李家无数的金银财货,还有上百辆板车的铠甲装备呢?
小刘团长显然已经摸清了师弟这点小计较,但这事儿与他老丈人有关,也不便多说什么。还是孙老医官开口道:“哎,话不能这么说。对咱们守备团来说,现在可不是出风头的好时候,不然引来了十多万突辽骑兵的报复,咱么还真有【创建和谐家园】烦。咱们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闷声好好发展咱们自己的力量,想办法壮大自己的兵马,才是正经。名声对咱们来说可有可无。李家则不同,为师看那李寺乃志向不小,有意逐鹿天下,这大败突辽西路六万精锐的名声,对他李家来说,可就至关重要。”
李得一点点头:“俺早想好了,这趟回去,俺还有几件大事要办。确实是不引起突辽人的注意为妙。”
二百一十三章 有人此有发展
听小徒弟这么一说,孙老医官顿时来了兴趣。在孙老医官心中,自己这个小徒弟,那是天下顶好的。最初那一年,孙老医官别看对李得一尽心尽力教导,草还丹跟不要钱一样往李得一嘴里喂,那其实是叫李得一给愁的。自己的结【创建和谐家园】李有水,多年不知踪影,刚知道消息,人就已经入了土。满庄子,就剩李得一这么丁点儿血脉。
孙老医官当时一咬牙,心说,李大哥就这么一个后辈,若是不给他开蒙,那他一辈子都难有大出息。算了,我豁出去了,纵然拼着识海崩裂,也算对得起李大哥,不枉当年我兄弟二人结拜一场。然后,孙老医官咬着牙给李得一开了蒙,并且强起天机图,为李得一推衍将来的路数。
得到的结果,却是让孙老医官喜忧参半。喜的是,李得一自有机缘(比没有强)。忧的是,这机缘它不稳定啊。后来果不其然,李得一差点死在修原气的一场意外当中。后来勉强把李得一救活过,孙老医官实以为李得一这辈子就是个识海崩裂的痴傻之人,却没想到,李得一最终顽强地挺了过来,并与狄大帅当年留下的那头骡子建立了血融之连。
从那时起,孙老医官就意识到,自己这个小徒弟,恐怕是属于有福之人,每有事,看着先吃亏,最后却往往能捡个大便宜。这之后的李得一的道路,也完全印证了孙老医官的猜想。就拿李得一当时冒着生命危险,潜入统万城,却仅仅救回仨铁匠来,而且这仨铁匠救回来之后,还就没了下文。
当时可把孙老医官给愁坏了,差点就忍不住,要出手干预此事。后来孙老医官想起当初起的天机图,推衍出来的启源天机,好容易硬生生给忍住了。结果后来李得一成立定北刚铁学堂,一手做出黑钢鳞云甲,制式军刀,制式长枪等,极大提高威北营战力。孙老医官从此,更加坚定了信心,相信自己这小徒弟,是自有其机缘,不必干涉太多。
因此,此刻孙老医官一听自己这小徒弟又要办几件“大事”,顿时就来了兴趣,忍不住就问了一句。这也是之前让李得一给【创建和谐家园】大了,如今孙老医官实在不想再受这么一回【创建和谐家园】,所以想要提前知道自己这宝贝小徒弟到底打算干吗。
李得一自然不知道师父的这一番心思,也不知道自己这师父每天看着悠闲,实际背后不知为自己****多少心。李得一傻愣愣道:“师父,俺现在还没想好。”这一句话,差点把满心期盼的孙老医官给噎了个仰倒。
孙老医官当时就给憋得满脸通红,可把李得一和小刘团长师兄弟俩给吓坏了,赶紧冲上去,又是揉胸,又是揉脑袋,把孙老医官好一顿搓。
“行了,行了。别给为师搓澡了,为师这皮都让你俩给搓掉一层。”孙老医官缓醒过来,头一句就是这个。小刘团长担忧道:“师父,你刚才是怎么了?”
“还不是让你这个好师弟给气的!”孙老医官刚想说这句,赶紧又收了回来,小徒弟啥都还没说,是自己这个当师父的心急了,哪能怪他。张了张嘴,孙老医官改口道:“没事,想是方才体内旧伤发作,为师这才晕厥过去。”
小刘团长听了,那还真能放心,当即把师父抱到床上,安置妥当了,又拿出草还丹,强制师父吃了一颗,这才算罢。李得一也跟在旁边忙上忙下,很是担心师父的身体。孙老医官看着两个徒弟这么在乎自己,不由得老怀大慰,心道:“若是没有战事,得这么两个徒弟,也足慰平生。”
老人家,你这是忘了,你这小徒弟孤身犯险那时候,你日夜为他担忧。你可曾记得,当你俩徒弟带着队伍与郭无常搏命之时,你日夜寝食难安?可曾记得,当两个徒儿带大军南下硬拼突辽六万精骑,你日夜忧愁?师,父,这两字,可是一副重担啊。
李得一临走时,对着师父说道:“师父,俺想好了。俺这次要好好搞搞钢铁学堂,再看看能不能培养些会种地的好手。”
三天全城流水席面庆祝过后,李得一就忙活开了。守备团对内宣称取得了大胜,那一车车大白天拉入城中,故意让全县人都看清的金银财货,还有几十板车的铠甲装备,就是最好的证明。没听说谁打败仗还能带回这么多财物和兵甲的,只有打了胜仗,才能缴获这么些东西么。老百姓对事物的判断,很实在,也一针见血。真不知道,古往今来,那些自以为能愚弄百姓的皇帝,哪里来的自信?恐怕是自欺欺人,最终被人欺,导致亡国灭族。
在李得一的建议之下,守备团采取了与民同乐的方式来庆祝此次大胜。招待全县百姓敞开了吃的流水宴席,全城大摆了三天。不光如此,每天来吃饭的人,还可以领一个枚银钱。光这一下,定北守备团就花出去几十万枚银钱。因为老百姓实在啊,既然来一趟就能领一个枚银钱,还能白吃顿饭。干脆,孩他娘,咱家这三天不做饭了,一天三顿吃流水席去,还能给家里挣不少钱呢。老百姓这么实在,威北营同样实在,甭管是不是来过,只要来了,就给发钱。
钱好挣,这人心,却难了。威北营若是熊老百姓一次,他能记一辈子。因为老百姓都是实在人。
定北守备团这么做,这要搁在以前,能把韩把总活活疼死。可现在不一样了,定北守备团现在有的是钱。那一千万枚银钱,李家为了方便运送,把近半银钱重新熔铸成了银锭,后来在洪水中,多半的枚银钱被大水冲走,沉重的银锭因较为沉重,相对不那么容易被冲走,被守备团找到不少。
守备团在大水过后打扫战场之时,找到的银锭,据李得一估计,少说也得值三百万枚银钱。不光如此,还找到不少金锭。据李得一估算,这一趟下来,守备团少说也得收入了五百万枚银钱。
有了这么多枚银钱收入,一次花几十万枚,对韩把总来说,那是终于体验了一把什么叫财大气粗,什么叫挥金如土,爽快的很啊!
这与民同庆,李得一和师哥却都没工夫参加这个活动。这趟回来,李得一就先去看了自己的那些学生。
首先看的是在家留守的四十个孩子,然后是钢铁学堂的学员。李得一给这帮学员和那三个铁匠夫子也发了不少赏银。三个铁匠夫子还不好意思地推脱,说自己并未参与战事,寸功未立,无功不受禄。
李得一道:“你们打制的铠甲兵器,就是守备团获胜的保障,怎么能说你们没有战功呢?你们的战功,还要超过一般的兵士。”这话一出口,可把三个铁匠夫子给感动坏了。
李得一安抚下这三位铁匠夫子,又想起种地上的事情。守备团此次出战,粮食供应一直很充足,前面作战的兵士天天都能吃得饱,与定北县这几年农事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当初李得一曾贴出告示,为先进的种地技术设下重赏。几年过去了,还真找到一个精通农事的人才。这人叫田更皓,因为打小有这特殊爱好,专门喜欢钻研农事。后来他家遭到战火波及,他便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一直在四处流浪。
他也曾想过凭着一身本事,谋个一官半职,在这乱世找个安身立命之所。无奈,天下间的割据豪强,枭雄豪杰们一听他会的那套本事,根本就不重视他,或者表面上为了显得尊重人才,不得不留下他,实际根本不肯委以重用。
这些割据豪强在天下大乱之前,都是些“何不食肉糜”,“食厌膏粱”的主,哪里会懂得如何种地。在他们看来,种地无非就是派手下兵士,找个良吏,然后施行屯田,过一两年,地里自然就会长出粮食,只要你控制的土地够多,收上来的粮食自然也够多。
这个田更皓也是颇有些傲气的人才,自己得不到重用,或者受到冷遇,直接就会负气而走。后来走来走去,终于溜达到了西北这个犄角旮旯,来到了定北县。当他看到贴在城墙上贴着那张,已经褪色,眼瞅就要脱落的,招募种地人才的告示之后,立即激动地眼泪流下来。
李得一虽然没种过地,但他从小在庄里长大,对种地也懂得不少。再加上他识海中的一些记忆碎片,一直默默提醒着他要重视田地出产,所以李得一对这个田更皓就非常重视。与其交谈了一番之后,李得一当即就给予其大量枚银钱,和几个打下手的民壮,让其一展所长。现如今,定北县附近的田地粮食产量年年增高,即便遇到大旱,也不曾减产,就是这个田更皓的功劳。
这趟打了胜仗回来,李得一决定专门为这个田更皓成了一个农学院,和他一起编订基础教材,招收学员,好更进一步培养种地人才,增长定北县的粮食出产。
这趟带着一万兵士,仅仅去西南不算太远的洛都城下作战,每天消耗的粮食,李得一每每想起来,就觉得头大。多亏这几年,有了田更皓的农耕技术,大大增长了定北县的粮食产量,使得守备团能够囤积下足够多的粮食。若无此人,守备团绝对撑不过这场大战,最多两个月,守备团的兵士就得吃糠,吃麦麸充饥。
守备团现在很有钱,小刘团长又支持师弟的主意。之前那个定北钢铁学堂,守备团可是尝着甜头了。小刘团长一听师弟如今又要成立农学院,二话没说,立即拍板同意,反正现在有的是钱,造些个房子,养些学生,才花多少。那天田更皓接到守备团发下的,象征夫子身份的木牌,看到李得一帮他编订的标准教材时,一如三个铁匠当初那样激动难抑。
忙完了农学院的初步规划之后,李得一又想起了他那尚未开蒙的最后十五个学生。这天晚上,李得一带着这十五个学生,又一次来到了当初那个小土丘上。
这一次开蒙,孙老医官跟以前一样重视,带着王壮彪亲自熬了安神驱寒的汤药,让大徒弟在土丘下亲自站岗把守。
最后,李得一走下土丘,小刘团长急忙上前问道:“这回有几个孩子开蒙?”
二百一十四章 日升日落
“十四个,还有一个孩子没开蒙,就是最小的那个柳重四。”李得一小声答道。小刘团长点点头,没说什么,带着孩子们一路赶回定北县城安置去了。对于师弟给孩子开蒙的本事,小刘团长现在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事实在这儿摆着,就是这么厉害,就这么不讲道理,没招。
带着孩子返回城中之后,孙老医官照例给每人一碗安神的汤,伺候孩子们睡下。然后,孙老医官嘴角带着笑意,美滋滋也歇了。
忙完了给孩子开蒙这摊,李得一又继续忙活他的两个学堂去了。尤其是农学院,刚刚成立,学员都是新招的,需要李得一额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看顾。李得一照旧按照老办法来,亲自给这些农学生上课,教他们识字,并且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使自己能过上顿顿吃饱的日子,也使守备团的兵士能吃饱,方能保护现在这好日子。
由于威北营这些年来,一直对着定北县百姓不错,不征钱粮,还常常花钱雇百姓做工,打了胜仗还给百姓发红利,整个定北县的民心,早已彻底向着威北营。因此李得一这番话再说出来,那就格外有底气,在场的学员听了,也都用力点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学习,保护这好日子。
小刘团长也没闲着,抓紧时间又招募了一批新的兵士,开始训练新兵。守备团有这次大胜垫底,此次招募兵士进行的异常顺利。再加上守备团战兵待遇一向优厚,不少百姓都让家中的老二,或者老三报了名,但兵源的主力,还是来自威北营控制下的流民。
等李得一忙完两个学堂的事,又照顾完新开蒙的那十四个孩子,新兵基础队列训练已经快要结束。
这天,小刘团长找到师弟,与他商议骑兵队的事情。定北守备团战兵现在有两个兵种,小刘团长战时负责统领步卒,骑兵则由李得一统领。之前在洛都城下与突辽骑兵数次交手,虽然大胜,但一次次仗打下来,守备团的骑兵也折损了有一千多。
这一次,小刘团长就是与师弟商议如何补充这部分损失的骑兵。骑兵不比步卒,只要有人,就能扩军。骑兵扩军必须还要有马匹。而战马繁衍,更是有不少问题。母马虽然【创建和谐家园】期较长,三到六月都在【创建和谐家园】,方便配种,但怀孕期足有十一个月。故此适龄的母马,一年也就能产一匹小马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