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难择路》-第6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突辽人十万东路军,并新投降的三万多狼协军,十多万兵马在蓟平省打的顺风顺水,一路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推进到了海东省。

      要说海东这省也是怪,由于此省三面环海,省中间又多险峻高山要地,当地人称这种险峰为崮。其中有座纪王崮,其顶部乃是硕大一块平地,方圆几里,其上还有一处上古之城的残骸。

      这省如此地势,遍地都是险要关隘,所以此省历来是响马土匪和海盗的乐园。然而就是这么个匪盗遍地的地方,却偏偏出了一位了不起的猛人。这人活在距今三百多年前,号称入圣境之下无人能敌,是继平周朝开国太祖之后,当时的天下第一人。平周朝开国太祖是圣人,这位孟邹就称亚圣。

      各位看官若是对这位亚圣有所怀疑,到现在还有一桩事物,能证明史上确有其人。据说孟邹此人生平不好它物,单爱一种口味独特的虾酱,喜欢到了每餐必吃的地步。后来其家人,根据这位孟邹的口味,单独制成了一种风味独特的虾酱。就是流传至今,名为孟子虾酱2的美味。

      这位孟邹在世时,曾经周游天下,与当时天下诸位高手一争长短,大小数百战,未逢一败。后世之人耳熟能详的一役,就是孟子见梁会望。这位梁会望也是当时天下有名的豪强,地方上土皇帝一般的人物,其拿手绝技,唤作“移粟河内”与这一招并使的,还有一招,叫做“【创建和谐家园】河东”。这两招并使起来,交相呼应,端得是威力倍增,不知击败多少英雄。美美用这一招打赢了对手,梁会望就会感慨一句:“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这句话一说出来,还是一招心里攻击,往往就能把挑战者气的吐血。

      别看这梁会望如此凶猛,在孟邹手下,却连一招都没走上。当孟邹上门来挑战时,业已闻名天下,梁会王知道这孟邹之威,是自己平生仅见,因此丝毫不敢大意。一见面,直接就使出最强杀着“移粟河内”,同时暗中配合“【创建和谐家园】河东”,妄图全力一击,战败孟邹。

      这梁会望势在必得一击,万万没想到,却被孟邹轻易化解。这孟邹眼瞅梁会望使出绝招,却早已有了对策,不慌不忙使出一招“以五十步笑百步”。这招一使出来,端得是风云变色,直接就把梁会望打的大败。

      这战以后,孟邹彻底名震天下,成为了威名赫赫的天下第一人,再也无人敢向其发起挑战。

      随着孟邹的出名,在他的老家,海东省,顺势就带起一股子修原气的风潮。看来追星这事儿,古往今来,都是一样。还别说,让孟邹这一带,海东一省,还真出了不少英雄豪杰。

      这位先贤孟邹所修的原气却又与别人不同,单有一个名堂,叫做“浩然之气”。

      当世时,有人向这位孟先贤请教原气修行之法,这位先贤就说出了震铄古今的那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从此以后后,世人管这位孟邹所修的原气,叫做“浩然之气”。

      孟邹在功成名就之后,却不贪恋,反而是回到家乡,一心扑到了教育事业上,立志要教化自己的家乡海东一省。

      这原本遍地是响马土匪和海盗的海东省,出了这么一位大贤,就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事。偏这位大贤还想要教化世人,于是乎,海东省这个混乱之地,孟邹的家乡,就成了这位大贤教化的首选。

      这位大贤耗时十年,亲自动手收拢了海东省内的每一支响马,海盗,就连仅有俩三人的小贼窝都被他揪了出来。然后这位大贤用皮鞭和木棍,还有亲切的“谆谆”说教,又耗时十年,终于把个蛮荒之地,所有的海匪山贼,全部教化完毕。穷二十年之力,终于把这匪类的乐园,变成了首屈一指的文教大省。

      当然了,这位先贤的教导也很有意思,他从不曾想着把这些草寇全都教成良民,又或者教他们放下屠刀。这位先贤反而教他们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所以在海东省这个地方,从那孟先贤教化过之后,就有个奇怪的规矩,凡是官员到这海东省来走马上任,都要被抢一遭。而且秉持着大官大抢,小官小抢的原则,一律按照官职大小,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你要是没带足够的枚银钱,那不好意思,你这个官暂时还当不了,这帮受过教育的强盗会抢走你的官印,等你拿银子来赎回去。

      从此以后,海东这一省,普通百姓个个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官员和为富不仁的那些土豪劣绅则倒了大霉,时不时就会被抢上一把。

      后来有个强盗不幸被抓,有人就开始审问那位大贤当年到底教了他们什么,他们居然会放着最好抢的平头百姓不抢,反而专门去抢那些官员和豪绅世家。

      那位被抓的强盗受不住酷刑,终于在临死前,高声喊出了那句流芳千古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最贵,当然不能抢了,抢社稷是造反,君在中神城呢,轻易抢不着,只好去抢那些不贵的官员和豪绅世家了,你说是不是

      这句话喊出来之后,朝廷就开始封禁这位孟邹留下的著述3,但这位先贤影响力实在太大,朝廷也很难彻底封禁。最后不得以,只能另外扶起一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地里一片肮脏的伪儒。然后大力推广这些伪儒的著述,从而达到愚民的目的。朝廷皇族联合权贵用了几百年,终于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给硬生生扭了过来,扭成了现在流行的“君贵民轻”。

      这海东省,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省。这里的普通百姓,大多都很豪爽厚道,这与当年那位大贤的教导也是有着很深的关系。普通百姓在豪爽厚道的同时,也都有着悍勇无畏的另一面。大概也只有这样的土地,这样神奇的百姓,才会产生出孟邹这样的大贤。

      突辽人的东路大军在侵入海东省之后,面对的就是这些海东省勇猛无谓的“百姓”组织起来的,无穷无尽的骚扰。而且这些“百姓”简直比突辽人还会抢劫,他们从海上来,从山沟里来,从树林子里来,抢你一把,放一把火,接着就抽身而走,绝不跟你纠缠。他们都是熟悉当地的地势和海路的地头蛇,突辽人要追,根本就追不上。不少追击的突辽骑兵都在深山里迷了路,中了埋伏,最后成了饿狼的大餐。

      在这种情况下,突辽人东路大军数万兵马,和三万多新附的降兵,在海东省根本就毫无用武之地。后来实在没辙了,阿史那狼青采纳了洪乡青的意见,不再分兵劫掠乡间,而是选择迅速攻占海东省的几个大城,打通道路。突辽大军在这数个大城劫掠了足够多的粮草之后,迅速南下,放弃占领海东省全境,跳过去攻打徐淮省。

      然而在徐淮省,突辽兵马终于遇上了真正的对手。

      他们的对手就是雄踞此地的刘赖。刘赖麾下有员大将,名叫韩将兵。这员大将在发迹之前,不过是个饭都吃不上的落魄世家旁支【创建和谐家园】。然而唯一能证明他世家身份的,大概就是他身上那把形影不离的佩剑。就这把佩剑,也曾给这位韩将兵带来不小的祸事。

      韩将兵曾有一阵,落魄到露宿街头,无处可居。可即便如此,他也不肯卖掉那把随身佩剑。后来有个泼皮无赖见财起意,便使了无赖手段,要韩将兵拔出剑来给他看看。韩将兵当然不肯答应这泼皮无赖的要求,直接就想从一边走开。没料到这泼皮把两腿一劈,拦住韩将兵的去路,撇着嘴说道,“你今天要么拔出剑来砍老子,你要是不敢,就是老子的孙子。你就得从老子裆下爬过去”

      混混这个行业有一句话,你要想上位,就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这句话也不知是哪位混混大能总结出来的,实在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至理名言,纵观古今,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不是如此。

      韩将兵当时死死盯着这泼皮,许久,把牙一咬,硬生生忍住了心中的滔【创建和谐家园】火,屈辱地选择从这个泼皮胯下爬了过去。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韩将兵忍人所不能忍,果然就能行人所不能行。

      这位韩将兵后来参军,几经辗转,投靠了刘赖的义军。刘赖那时候整天忙着东征西讨,为前程拼搏,因此根本就没有工夫理会这些新投靠的所谓人才。但他手下却有一位高人,乃是人中伯乐,最是慧眼识英才,这人就是萧成败。萧成败眼力不凡,一眼就看出了韩将兵的厉害,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刘赖推荐。

      后来韩将兵瞅着在刘赖手下也得不到重视,只得了个分管后勤仓库的小官。韩将兵有心报效,却投递无门,最终一咬牙,连夜逃了。当时刘赖兵事不利,被敌人揍得满头包,身边来投靠的将领也多有逃走的。

      这晚,刘赖正在喝闷酒的工夫,手下兵士忽然来报,说他最信赖的谋臣萧成败,居然也跑了。刘赖当时就气了个仰倒,可他又没办法去追,只能跳着脚的破口骂街。这刘赖不愧是混过社会的,骂人的本事超一流。三两句话,就骂了人家十八代祖宗。

      刘赖正骂着呢,萧成败居然又回来了,身后还带着韩将兵。刘赖一看萧成败又回来了,反倒更来气儿,马上问他为什么要跑。萧成败也不生气,笑道:“我最近减肥,吃了晚饭要跑步。”直接一句话就把刘赖给噎死了。

      萧成败开了个玩笑把刘赖的气儿给消了,这才正色道,“你要是想安稳过后半辈子,有我就行了。”刘赖听了这话,立即缓醒了过来,大声吼道:“那怎么行我才娶了一个老婆,声色犬马都没享受过,天下大权在握的滋味也没享受过老子要奋斗”

      萧成败点点头,“若你想夺取天下,有一番作为,那非此人不可。”说着话,把韩将兵就给介绍到刘赖跟前。

      这刘赖别的本事都不咋地,单有一条,对自己的兄弟十分信任。萧成败是他从小蹭吃蹭喝蹭到大的铁杆,所以萧成败这么说,刘赖就上了心。过了几天,刘赖斋戒沐浴,筑坛拜将,真就拜韩将兵为大将军,亲赐大将军印。

      还别说,萧成败真是识英雄,自打这韩将兵负责统兵作战之后,刘赖的事业真是蒸蒸日上,地盘每天都在扩大,手下的兵士也是越打越多。没用多久,刘赖就彻底打败了自己的若干竞争对手,那些什么自封的燕王,齐王,塞王,翟王,统统都被韩将兵给拾掇了。刘赖也得以顺利占据了徐淮一省。

      突辽人的东路军攻入徐淮省之后,就遇到了当地刘赖军的顽强抵抗。这时的刘赖,已经自封为汉王。汉军在韩将兵的统领下,与突辽东路军十万精锐打的有来有回,有声有色。突辽人即便有“爆箭”之利,急切间也拿不下韩将兵统领的汉军精锐。

      这韩将兵为了对抗突辽人的“爆箭”,还特意发明了一种盾牌,唤作“湿泥盾”。

      一百八十六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这种湿泥盾,其实说穿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是用一块厚实的木板做成盾,上面再裹上一层厚厚的泥巴,等这层泥巴晒干了之后,再裹上一层,干了,再来一层。这最后一层泥巴就一直用水泼湿,保持其湿润状态。

      韩将兵的这个破解之法也很简单,你突辽人的“爆箭”再厉害,最多是铠甲防不住而已,我造出城墙那么厚的木盾,总该能防得住了吧。这方法看似简单,却是汉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之后,韩将兵仔细观察了伤兵身上的致命伤口,才想出的应对之策。

      这种湿泥盾做成之后,一个重达二百斤,寻常兵士根本不能举着行进,因此只能按装在独轮车上,用车子推着走。或者用于守城时,安置在城头,兵士只要躲在这巨大的湿泥盾后,就能很好的抵御“爆箭”炸开的碎片杀伤。

      这种湿泥盾之所以能在抵御“爆箭”上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一方面是其能有效防住“爆箭”的破片杀伤。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这种盾制作方便,材料来源广泛,而且制作过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普通兵士可以帮忙大量制作。当然了,这种盾也有极大的弊端,就是太过沉重,巨大,而且不牢固,容易损坏。因此根本无法用于进攻,只能在防守时使用。

      刘赖的汉军有了这种湿泥盾以后,突辽人的“爆箭”就难以对守城的兵士造成大量杀伤。因此突辽人攻城力度,也骤然下降,让汉军顺利把战争拖入了相持阶段。

      现在的情况就是,突辽人每攻汉军一城,都会耗费极多的“爆箭”,杀伤的效果也不如以前。汉军的湿泥盾往往在使用一次之后,就会毁坏殆尽。但这没关系,反正这种盾牌的材料就是泥巴和木板,随时可以就地取材,只要天气晴朗,三天就能制出大量的新盾来。

      眼瞅着这“爆箭”不再如几年前一样战无不克,突辽东路军的统领阿史那·狼青也是真着了急,连续几天找来洪乡青,两人在帐子里,叽叽喳喳商议此事。商议了几次,眼瞅着拿不出对付湿泥盾的好办法。但这洪乡青到底是有本事的人,判断事情能从大局出发,舍弃局部的小事。洪乡青果断建议狼青大帅,开始稳扎稳打,建造大量攻城器械,配合“爆箭”攻城,不要再纯依赖“爆箭”攻城。

      这狼青大帅对洪乡青这个建议,是拍着大腿直叫好,当即就把这事儿全权交给洪乡青来办。洪乡青也是有意要办好这一庄事情,立下一个大功,让自己能在突辽人中站稳脚跟,方便以后谋取更大的功名利禄。突辽人与洪乡青各得其所,然而倒霉的,却只有那些平头百姓。

      突辽人手笨的很,自己根本不会制造攻城器械,这个活计,当然要交给工匠和临时强征来的民壮去做。在突辽人的鞭子和屠刀之下,被抓来的平周百姓被迫日夜赶工,丝毫得不到休息。至于吃的,那是根本就不要想,反正人有的是,死了一批,再去抓一批回来就是。洪乡青,你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枉害死多少人命!去你酿的功名富贵,去你酿的开国功臣。别急,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咱们走着瞧。

      突辽人南侵至今,每攻下一城,必然要大肆劫掠一番,男的抓去做工,女的则供突辽兵士发泄,然后杀了当成军粮吃掉。这平周土地之上,每一寸泥土,如今都已被平周百姓的鲜血浸透。

      洪乡青有一日看见了这些平周百姓的惨状,躲在帐子里直言自己有罪,然后第二天,继续愉快地给狼青大帅出谋划策,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继续为自己的功名富贵、青史留名,努力奋斗。

      平头百姓的贱命,有谁在意?不过是说说而已,假装淌几滴眼泪,也就那么过去了。就如李得一当初一般,他爹被抓去当民壮,死了也没人管,尸骨都找不回来。

      人命关天,哈哈,也要分谁的命不是?

      正面战场上,在突辽东路大军的强大攻势之下,汉军被迫一步步紧缩防御,就这样,最后才仅仅勉强守住了几座大城不失。在韩将兵,萧成败,张建鞋,等良臣猛将的合力守御之下,汉军紧守几座大城,互相支援,互为掎角之势。突辽东路在几次进攻受挫之后,渐渐与汉军僵持了起来。

      此时汉军虽然勉强守住了数座大城,但已丧失了徐淮省大半的领土,只能勉强困守在徐淮省的中东部地区。这地方是个四面环山的盆地,时人称之为汉中盆地。汉军不好受,突辽人的东路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与汉军连番恶战,新附的降兵几乎损失殆尽不说,就连突辽人引以为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的精骑,也损失了差不多有一万骑。

      汉军打的最精彩的一战,乃是韩将兵亲自率领麾下兵士迎战突辽精骑。

      这一仗,韩将兵违背兵法常理,背水下寨,摆出一个不留退路的困局,置之死地而后生,成功激发了兵士心中拼命求活的意念。

      这一战,五万汉军兵士背水迎战四万突辽人新收的蓟平降卒和两万突辽精骑,打的那是相当惨烈。

      这一战,汉军人人拼命,敢死当先,最后居然打垮了士气正旺的蓟平降卒不说,连那两万突辽精骑,也给打退了回去。

      这一仗过程也是惊险万分,洪乡青是懂兵法的,战前他见汉军背水下寨,还哈哈大笑了一通,说汉军这是自绝死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洪乡青为了抢这件大功,亲自率领蓟平降卒打头阵,与汉军交战,结果鏖战许久,双方难分胜负。韩将兵再双方鏖战到半天之时,忽然佯装败退不敌,率军退往河边。洪乡青立功心切,誓要生擒这汉军将领,率军猛追不舍。谁料汉军在撤退之时,故意落下大量旗帜,财物,辎重,引诱蓟平降卒去捡。

      韩将兵使这招,显然不是临时起意。他事先派出侦骑,进行过严密的侦察,甚至为了稳妥起见,他还冒险亲自到蓟平降卒营地外围观察过。在抵近细细观察过蓟平降卒之后,韩将兵确信,这些蓟平降卒在突辽人那里过的并不如意,只是摄于突辽人的兵力强大,而被迫臣服。

      这些蓟平降卒的一应待遇明显要差很多,每天只有一顿饭吃不说,还根本没有油水,只是吃最下等的粗粮,勉强混个饱肚而已。他们身上穿的铠甲,手里拿的兵刃,也都是劣等货色,好的早已被突辽人抢走使去了。

      一支吃不饱,穿不暖,还一直被突辽人欺压的兵马,忽然遇到大量的财物,而且是敌人仓惶败退时丢下的,你们说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情?!当然是趁着突辽人冲上来之前,自己先猛捡一把,能多捡一点是一点啊!这满地可都是旗帜,铠甲,粮食,兵器,甚至还有枚银钱!

      从汉军诈败那一刻起,蓟平降卒就彻底乱了。轰,这三万多蓟平降卒就跟疯了一样,开始争抢汉军落下的东西。正在军中指挥作战的洪乡青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发现他忽然再也指挥不动手下的兵士,因为就连他身边的亲兵护卫,传令兵,都在忙着低头捡东西,捡钱,捡旗子,捡军服,捡粮食吃。熟知兵法的洪乡青,瞅见这个情形,当时额头的冷汗就下来了。

      等到了这个时候,洪乡青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已经中计。韩将兵不愧是一代名将,本事与见识,皆远超洪乡青,这仗从刚开始打的时候,洪乡青还在观察汉军的时候,韩将兵已经在给他设计陷阱。如今,等洪乡青反应过来中计,却早已晚了,完了。

      这洪乡青倒也光棍,不愧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能够害死无数百姓的牛人。关键时刻,一看不好,洪乡青居然二话没说,拨马掉头就逃!由于当时所有的兵士都在低头忙着捡东西,一时间,还真没人发现自己家的将军已经逃了。

      韩将兵见蓟平降卒已经中计,立即派出两千轻骑,直接绕路冲入了蓟平降卒后营当中,把所有的旗帜都换成了汉军的旗帜。然后正面,由韩将兵亲自领军,重整队伍,击鼓冲锋,发起了反击。

      蓟平降卒的主将洪乡青,此时已经偷偷溜了,大军失去指挥,再加上众兵士都忙着低头发财,根本就没工夫组织起像样的阵势。

      汉军仅用一轮冲锋,就彻底打垮了蓟平降卒。反应过来的蓟平降卒想往大营方向逃,结果抬头一看,姥姥啊!咱家后营怎么插得都是汉军的旗帜!这下老窝都被端了,弟兄们,各自逃命去吧。

      近四万蓟平降卒被汉军连杀带撵,不过一个时辰,就彻底扫光,只余一个洪乡青,跟狗一样狼狈逃窜,回去找他的突辽主子诉苦求情去了。

      突辽人方面,负责此役的是先锋大将,阿史那·哈石奇。他本来带着麾下两万骑兵,在旁边看热闹,正看得津津有味儿。尤其是当他看到汉军遗落了一地财货辎重之后,忍不住就动了心,在犹豫是不是要纵兵过去拣点现成的便宜。

      哈石奇正犹豫的工夫,韩将兵又领军杀了回来。这一回马枪,直接把四万蓟平降卒打了个四散溃逃。

      哈石奇骑在马上,看到汉军如狼似虎地扫灭蓟平降卒,忍不住就打了个冷战,心中暗道:“不意平周天下,还有如此猛将!”

      一百八十七章 血染山河累累白骨

      感慨完,哈石奇又恢复了正常情绪。他站在高坡上看到蓟平降卒大败溃逃这一幕,鼻子都给气歪了。等过会儿,目瞪口呆地看着汉军把蓟平降卒杀的满山遍野逃散,哈石奇把自己鼻子又给掰正了.这时他心中始暗自庆幸,幸亏自己英明神武,刚才忍住了没下去趟这浑水。

      关键时刻,能忍住贪心,没有动手,这位哈石奇能被选为突辽东路军的先锋大将,果然有两下子。这世上事,再难无过弄清楚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所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然而最难的,却是清楚自己心中想的到底是什么。若是一个人能清楚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并能付诸行动,那此人定是出类拔萃的人间英杰。这位阿史那·哈石奇,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为人野蛮残忍,但其在关键时刻,还真能把握住自己的心,果不失为一时豪杰。

      把握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听着简单,可这事儿,却真难。好多人一辈子,都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想的是什么,却自以为自己知道。

      现在,蓟平降卒已败,接下来,就轮到突辽人下场,与汉军进行一场更加惨烈的厮杀。哈石奇能当上东路军的先锋大将,在行军打仗上,自然有两把刷子。这位哈石奇的本领之一,就是战场上把握战机的能力非常精准。

      这哈石奇趁着汉军此刻刚刚击败蓟平降卒,一番大战,兵士都已疲乏,阵势也因追击而有些散乱之际,率领着两万突辽骑兵,直接从山坡上倾泻而下,想要趁机一举打垮汉军。

      哈石奇算的很准,时机把握的也很到位,若是汉军统领随便换了一人,可能就要被他得手。只可惜,今天的汉军统领,乃是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韩将兵。

      哈石奇的一身本领,乃是在无数次拼杀当中历练出来的,可谓是时势造英雄。若是没有韩将兵,哈石奇也可称得上不世的大将。可惜,他今天遇到了韩将兵。

      这位韩将兵,从未有人知道他师父是谁,甚至连他的出身,都不甚清楚。只知道此人到了十二九岁,依然十分落魄,整天留宿街头,到处混吃混喝。有人看他长得一表人才,也曾举荐其去谋个营生,好赖以活命。不料,这韩将兵却留下一句:“大丈夫岂能蝇营狗苟!”说罢,直接就拂袖离去,竟是宁愿流浪解脱,乞食为生,也不愿干这些下作的活计谋生。反把那位好心人气了个仰倒。

      Ñàȸ°²ÖªºèðÀÖ¾£¬Ê®ÄêÒ»ÃùÌìϾª¡£

      却问丈夫意何如?

      九霄龙吟惊雷起,风云际会化龙游!

      终于,机缘成熟,韩将兵被萧成败慧眼识英才,举荐给了刘赖。当时刘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信任了萧成败,拜韩将兵为大将军。然后汉军在韩将兵的带领下,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年多,就打下了偌大的地盘。刘赖也因之有了帝王的基业,得以一跃而称汉王。

      韩将兵,就是这么一位兵事天才!一位天天在街头流浪,到处混吃混喝,十几年浑浑噩噩,却能一招兵在手,敢叫天下惊的旷世奇才!在韩将兵面前,任何名将,都会黯然失色,任何兵法名家,也要底下那高贵的头颅,小心提防。

      然而此时,哈石奇却真没看得起韩将兵,他以为凭着手中“爆箭”身边的两万突辽铁骑,足以纵横天下。

      这韩将兵设计击溃了蓟平降卒,怎么会对其身后的突辽人没有防备。果不然,当突辽骑兵倾泻而来时,韩将兵嘴角咧开一个笑容,猛一挥手,揭开了早就为突辽人专门准备的一份大餐。

      当突辽两万骑兵浩浩荡荡从山坡上倾泻而来时,汉军埋伏在侧,一直未曾动用的五千步卒也做出了反应,他们拿出了一直背在身后藏着的腰开弩。然后战场上就出现了这么一副奇景,五千步卒齐齐坐在地上,用脚蹬弩,上弦。

      然后,第一轮超远程打击开始了。突辽人的“爆箭”虽然厉害,但他们都是用马弓发射。马弓力小,射程就短,想要射得远,就必须借着马速抛射出去,但骑射本来准头就差,再抛射,这抛射的箭矢最终落在哪里,基本就只能靠运气。

      汉军这腰开弩可厉害的很,射的又远又准,唯一的问题,就是上弦缓慢,而且耗力巨大,一名兵士连上两发就会累得气喘呼呼,所以射速太低,被敌人冲进了,就彻底成为鸡肋。

      不过这个问题,却也难不倒韩将兵,他专门给每一架腰开弩安排了三名兵士。这三名兵士轮流负责上弦,发射。这样一来,一人上弦,两人歇息,三人轮流,腰开弩的射速就得到了极大提升。

      就在此时这头顶的老天爷好像也有意帮了汉军一把。天空忽然凭空刮起一阵狂风,突辽人瞬间变成顶风从山坡上冲了下来,而汉军则处在上风口,正是顺风。弩箭顺风发射,这射程就更远一些。

      三百步,第一波弩箭打击就降临到了突辽骑兵头上,然后二百步,第二波弩箭又到了。突辽人的马弓射程短,必须冲到一百步内,才进入马弓射程,因此,这冲锋路上,突辽骑兵光挨打,根本就无法还手。等突辽骑兵冲到一百步时,已经挨了三轮打击,两万骑兵直接被削掉三四千下去。

      此刻,哈石奇真正气昏了头,一心想着等冲近了,用“爆箭”一波射死这些汉军,好好出出心中这口恶气。

      然而此时,汉军已经把那湿泥盾用独轮车推了上来,挡在了大军前面。等冲的近了,突辽人自信满满的一波“爆箭”射过去,全被湿泥盾给挡住了,果然没有给汉军造成多大伤亡。

      韩将兵此战也事先做了许多准备,挡住突辽人杀伤最大的第一波“爆箭”之后,韩将兵迅速下令兵士还击。汉军的弓箭手开始向着突辽人射出箭矢,还以颜色。同时,汉军轻骑兵也迅速从侧面出击,与突辽骑兵绞杀在了一起。

      这一战,汉军死伤虽然近两万人,可也留下了八千多突辽精锐骑兵的尸首。

      这一战,彻底打破了突辽骑兵天下无敌的神话,也间接击碎了突辽人鲸吞平周天下的美梦。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