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难择路》-第6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若知足,那些权贵大臣,卖官鬻爵,挣下自己这一辈子花不完的钱就算了,何苦要为儿子,孙子,曾孙,再挣下那几辈子花不完的钱不,我不知足钱的魔力,实在不是人力能抵御的,越挣越多,挣了还想挣。越有钱的,越想有更多的钱,这就是马太效应。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人心苦不足。

      世道之可怜就在于,这些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天天苦不足,不停地胡乱拼命折腾,却最终会加速乱世的到来。然后等着乱世一来,他们拼命奋斗了一辈子,折腾了一辈子,所挣下的那些财富,所为子孙弄来的那些权势,都会统统化为乌有。可笑的是,这套东西轮回了几千上万年,我们还在乐此不疲地搞这套轮回。

      一句苦不足,不知压倒多少英雄豪杰。

      我就没见这世上,有二百年代代富贵不败的家族因为这天下被那些苦不足的能人折腾的,每二百年左右,必然会爆发一场天下大乱,顺势重新洗牌。反倒是一些知足的家族,能够保有自己的小富即安,代代延绵不断绝。

      突辽人有了这从燕云十六州弄来的巨量粮食支撑,连续几个冬天,突辽人的军马都不曾挨饿,反而一直在积蓄着马力,繁殖着小马驹。突辽的开国元皇帝也第一次感受到了粮食的巨大作用,他蓦然发现,只要有充足的粮食,突辽的铁蹄就可以不用等待秋高马肥时再出击,而是一年四季随时都可出动。

      范大国师也趁机上书皇帝,请其下旨允许南面燕云十六州的幸存百姓自垦荒地。为啥会有这么多荒地呢还不是因为去年杀人杀的太多,十室九空,空有大片土地却无人耕种。当时突辽皇帝还大手一挥,土地荒了没事,等来年长出青草,正好可以肥壮突辽的牛羊和战马。

      然而转过年意识到粮食的巨大作用之后,突辽皇帝终于改变了主意,采纳了范国师的意见。从此以后,突辽人是如虎添翼,也越发渴望夺取这个天下,让突辽铁蹄踏遍这丰饶的山河。

      突辽人以骑兵为主,战马增多,就意味着突辽人的战力增长。于是,突辽皇帝终于按耐不住,顺着石麦州送来的借口,再次张开了那血盆狼口,打算鲸吞天下。

      威北营,孙老医官屋中,众人齐聚一堂,就突辽人的这次入侵开始商议对策。

      刘团长神情严峻,沉声说道:“根据目前传来的消息,突辽人这次动作不小,目前光集结的大军就已经超过十万,而且还在继续集结兵马。”

      “这次突辽人选择在春季就发动入侵,据说与石麦州有着不小的关系。他献上了燕云十六州后,突辽人从那里得到了大批的粮食,去年一冬天,突辽人的战马都没饿着,养足了马力。”孙老医官把自己掌握的情况跟大家说明。

      “这石麦州,可真他酿是个祸害突辽人就是头吃不饱的饿狼,石麦州引狼入室,早晚不得好死”李得一咬牙切齿咒骂石麦州,却没什么卵用。

      李把总到底年岁大了,人就沉稳的多,缓声说道:“我看咱们还是安心发展自家实力,暂时不要到处惹事的好。突辽人这次来势汹汹,恐怕咱们也没多剩少太平日子可过。趁着现在还有工夫,好好壮大咱们自己的实力才是正经。”

      韩把总点头道:“老李说的对,管他突辽人来多少人,那是突辽人的事儿。咱们只管练好自己的本事,到时候随他突辽人来多少,咱只是照打不误。”

      钱把总刚要开口说话,门外忽然传来了动静。“报最新军情”一名负责传递军情的兵士在外头高声报告。

      孙老医官站起身,来到门外接过了军情,拿在手里飞速扫了几眼,孙老医官把这小纸条传了下去。屋里几人轮转看了一圈,然后各人脸上都变了颜色。

      刘益守和三位把总铁青着脸不肯说话,显然是被气得够呛。

      李得一到底年轻,还有些忍不住气,强憋了一会儿,就开口大骂道:“这个石麦州,真他酿是个祸害。他打不过曹九锡,居然厚颜【创建和谐家园】向自己的突辽爹求救。这次突辽人大举南侵,甚至派出兵马西进,弄不好就是石麦州这个狗儿子给惹来的。狗贼,俺总有一天要把你千刀万剐,抽筋剥皮死了也要掘坟鞭尸”

      “行了,先别急着发狠,嘴上使劲杀不了人,也报不了仇。如今突辽人再次大举南侵,西侵已成定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的好。定北县城墙必须加高,城外的壕沟也必须挖深,挖宽。城外那些流民也必须另找地方安置他们,不然战事一起,他们必然要遭殃。”小刘团长出言说道。

      这两年威北营一直在持续收留过境流民,定北县城本就窄小,早就不够地方安置这么多丁口。所以大部分流民如今都在城西搭着临时的棚屋居住。

      韩把总开口道:“怎么安置再换地方安置这些流民,又要花费不少枚银钱。”李得一眼珠子转了转,说道:“师哥,咱们何不贴出告示,就说要开荒西面山中的土地,然后组织这些流民去山中建屋开荒。俺们李泉庄原来就在山中,后来全庄都被突辽人杀尽了,庄子也就荒了。现在山中空地甚多,咱们可以顺势安置大批流民。只要咱们定北县能牵制突辽人的兵马,到时候流民在山中躲入山林,也不易被战火殃及。这样正可一举两得,既能多开荒田地,又能顺利安置流民免于战火。”

      刘团长开口道:“办法倒是不错,可如今咱们都各有一摊子事情要忙,谁来组织流民去山中建屋开荒”李得一说道:“师哥,咱们那年攻破忻县的时候,俺不是带回来一个叫海强项的县令么这个人刚正不阿,为人又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最适合干这事儿。”

      刘团长自然是相信师弟的话,直接拍板道:“好,就让他领个定北守备团后勤营副营长的职,专门负责此次到山中安置这些流民的差事。”

      ;

      一百八十三章 新锐起,江山代有振翅鹰

      要说这位海强项,也真是一位奇人。李得一也不知交了几辈子的好运,居然捡来这么一块宝贝。按说定北县现在有流民近二十万,本地百姓丁口四十多万户,这么多人,全归海强项一个人管着,他只要稍微动动手,自然是财源滚滚,衣食奢华。可这位海强项,偏偏就不爱财,他不光不爱财,还把自己的俸禄,不停地拿出来,周济那些穷苦人家。

      现在整个定北县,就海强项这么一位亲民官,而且他又是一位政务能力彪悍,廉洁奉公的真青天,所以整个威北营上下,全体将官对这位海强项,那是发自肺腑的无比恭敬。对海强项的一应待遇,李得一都按照最高标准,一等战兵来,而且单给他发双倍的饷银。可即便如此,这位海强项生活依旧是无比清苦,他把自己大部分的俸禄都拿出来周济穷苦,以至于只有他老娘过六十大寿那天,他才舍得上街割点肉来家包肉馅饺子吃。

      当时定北县街市上,卖肉给这位海强项的肉贩,把肉交到海强项手里之后,顾不得收钱,直接举着切肉的小尖刀,开始满县城疯跑,边跑嘴里还高喊:“海县令买我的肉啦我卖给海县令一斤二两五花肉各位父老乡亲,咱们的青天大老爷海县令终于买肉吃啦”这位屠夫兴奋难抑,足足绕着整个县城跑了三圈,直到累瘫在地,这才停了下来。

      海强项买肉这件事,迅速就传遍了整个定北县,连孙老医官与三位把总都开始谈论这事。后来这事被李得一知道,当天晚上,李得一就带着几个学生,去了趟海强项家中。说实话,海强项一家子被李得一强弄来定北县以后,李得一这是头一回登门拜访。李得一整天忙着战事,训练,还有好多其他事情,真没多少闲工夫来找海强项闲谈。但这次,李得一却抽出时间来了,只因听到海强项生活如此清贫。

      李得一进了屋,海强项站起身,点了点头,就算见过礼了。他是整个定北县唯一的亲民官,地位之高,与孙老医官并齐,按照道理,李得一还要向海强项行礼,但海强项不是军人,威北营又不兴叩拜,也就算了。李得一拱手一抱拳,开口就说了一番客套话。

      趁着说话的工夫,李得一开始抬眼打量海强项家中的情况,瞅来瞅去,发现那些家什,还是当初威北营送他那些,一件新置办的都没有,再瞅瞅海强项身上的衣裳海强项今日休沐,为老母祝寿,穿的便服,居然还有补丁。李得一身上的衣裳都没补丁了,这位海强项居然还穿着补丁衣裳。

      再抬头瞅瞅海强项的脸,黝黑干瘦,一点不见油光,一看就是平时生活过于清苦,工作又太过繁忙所致。略一思索,李得一直接开口道:“海营长可是对俺威北营有何不满”在李得一强烈坚持下,定北县没有文官系统,海强项虽然干的是亲民官的活计,但身上官职却是武职。

      海强项当初来定北县之前,先见识了一番威北营杀大户抄家时的穷凶极恶,下意识认为定北县定然是民不聊生,民生艰难的穷地方。哪知到了以后,才知道定北县居然是这乱世中的一片乐土。整个定北县,豪强恶霸都被威北营杀绝种。威北营看不上定北县城中那点油水,所以从不跟寻常百姓收税,任由百姓摆摊往来贩卖。定北守备团新建的营盘在定北县西面一片开阔地上,因此也不必与城中百姓争地。

      威北营的粮食,也只是把名下的土地租让出去,让流民耕种,从中收取军需粮食。而且威北营也从不征发徭役,但凡有事,都是出钱征募民壮来干活,给的工钱也很丰厚。定北县百姓对威北营也是拥护的很,凡威北营有事征募民壮,都是抢着来报名,甚至有没报上的,还当场痛哭流涕。

      海强项还知道,威北营开了个什么学堂,招收了五百学员,教授他们读书识字不说,每月还给饷银。如今这五百学员的父母,在县城中那是人人羡慕。海强项这几年在定北县的所见所闻,彻底颠覆了他的认识。他从来都不敢想,这天下还有这样的乐土,百姓真的可以做到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夜不闭户主要归功李得一,他亲自下令,把定北县所有的泼皮混混都逮了起来,送到了矿场做苦力,而且还让大家监督,要是有懒汉无赖想要进化成泼皮混混,就立即举报,经说服教育棍棒说服依然无效之后,立即捆送矿场做工。

      如今这世道,到处是战火,处处是人间地狱,定北县与之相比,真真是平民百姓的一片乐土。海强项在这里当亲民官,虽然辛苦,但心中却极为满意。想到这儿,海强项摇了摇头,道:“本官并无意见。”他还是当官当惯了,改不了口,不过李得一也并不在意。

      “既无不满,那海营长为何生活如此清苦咱们整个定北县如今就你一位亲民官,若是你累出个好歹,让俺再去哪里找这么个好官”李得一说着话,对着身后的学生吩咐道:“你去火头营,找王壮彪。就说是俺下的令,让他们从明日起,每日往海营长家中送二斤熟肉,日日不断。”

      海强项待要开口拒绝,李得一摆手制止,抢先道:“俺不是为你送来这两斤熟肉,而是为了这定北县上下近百万百姓。这年头,啥都有,就是缺能干实事儿的清官。还请海营长为了这定北县上百万黎民的生计,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李得一知道这海强项乃是一等一的硬骨头,绝不肯改变,除非为了黎民百姓计。所以李得一直接开口从这个角度,规劝海强项注意身体。

      海强项一寻思,还是轻轻点了头。事儿办好了,李得一忙得很,也就不多待了。回去之后,李得一又下令,每月给海强项的饷银,再加一倍。纵然这海强项再能舍财,如今定北县人人安居乐业,哪有那么多穷苦人家给他舍。在定北县,只要肯干活,在守备团手底下,肯定就能混个小康。李得一就不信,这样还不能改善海强项的生活条件。

      由于当初海强项是被李得一硬劫回来的,在本地没有土地,后来威北营因为地多人少种不过来,就把手里掌握的荒地发了部分下去给百姓开垦。海强项作为壮年男丁,算上他老婆,自然也分到了近百亩荒地。

      隔天,定北守备团的新任命来到海强项家中时,他正在地里干活呢。啧啧,清官就是清官,纵使难得休沐,居然扛起䦆juě头下地干活去了。传令的兵士又走了十几里路,才在定北县城外的地里找到了海强项。

      海强项心中对威北营种种保境安民的举措感到满意,这会儿任命下来,他一听,威北营让他负责山中安置流民山中垦荒的事宜,没二话,当即就答应了。拍拍身上的土,海强项穿着一身种地的粗布灰衣,就这么来到刘团长和李副团长面前。然后,海强项带着一套新衣裳,骑着一头高大威武的突辽马,带着一名老兵,五名新兵当护卫,拉着一车枚银钱,去城外走马上任。

      海强项走后,刘团长扭头看着师弟,说道:“你还挺会识人啊,这个海强项果然是个好官。政务能力又强,又清廉,甚至连个人爱好都没有,唯一的爱好,就是遵守规矩和礼法。啧啧,这种人,怕是千年间,也仅有寥寥数人。”李得一嘿嘿干笑了几声,笑纳了师哥的夸奖。

      过了几天,李得一带着剩下的二十九个还没开蒙的孩子,再次趁着夜色,来到了定北县城外的那个小土丘上。对于李得一再再再一次给他的孩子开蒙,孙老医官已经彻底不想说什么了,只对大徒弟说了一句:“原来你师弟当初那句一个孩子都不能少,是真话。为师还当是他年少气盛吹的牛。”

      刘团长这会儿也是彻底服了师弟的坚持,低声道:“师父,我去给师弟看住场子,你在家好好准备好药汤,我估计这次又得七八个孩子开蒙。”孙老医官点点头:“为师这次特意准备了足足二十人喝的药汤,你放心去吧。”

      到如今,孩子们也渐渐都大了,都开始慢慢懂事儿,也知道开蒙意味着能修原气,从此就不是普通人。所以这次的二十九个孩子,都格外认真,也导致他们格外紧张。李得一见孩子们有些紧张,反而没照着以前那样说一通激励的话,只是跟孩子们认真说道:“都不要急,这次不行,还有下一次。”李得一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一定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修原气。然后,这次开蒙,二十九个孩子,成功了十四个。

      下山的时候,刘团长小声问了一句,从师弟口中得到答案之后,刘团长的嘴两天都没合上,惊的。孙老医官还好,在心中默念道:“幸亏老夫料事如神,提前准备了二十人份的药汤,不然险些不够喝。”

      时间一晃到了五月,突辽人的大军终于集结完毕,统共二十八万大军。突辽人的二十八万大军,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二十八万,一点不带掺水的。突辽人行军作战,与平周朝的军队向来不同,平周朝的兵士需要吃粮食,自己最多只会背十天半个月的口粮。剩下的,就要靠着大量的民壮车队运送。往往一万精兵,就要同等数量,甚至更多民壮来运送后勤补给。

      突辽人则不然,他们的口粮,主要是牛羊还有两脚羊,这两脚羊不光能吃,还能晚上骑,突辽人夜骑不分男女,水路旱路都走,牛羊有腿,只要有人赶着,牵着,牛羊就会自己走路,而且一天走下来,并不比人走的少。突辽人还有一种手艺,就是把牛羊的奶制成一种干粉,既可以干吃,也可以兑水冲着吃,又管饱又轻便,还能保持体力,端得是一等一的好军粮1。

      什么你说牛羊不是需要吃草的么草原上有草,进了平周朝,他哪里去找足够的草料给牛羊吃突辽人的牛羊不得挨饿兄弟,你忘了,平周朝这边,五月份正是地里庄稼长得旺的时候,地里到处都是庄稼,牛羊吃了,只会长得更肥,哪里会挨饿。突辽人可不傻,这个出征的月份,当然也是经过反复讨论的。

      所以,突辽人说二十八万大军,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二十八万,他们不需要民壮运送补给。突辽人此时刚建国不久,虽说也渐渐对平周的富贵奢侈生活着迷,但并未丢失那淳朴就是那种很淳朴的抢劫民风,就是抢,啥都抢,没啥挑挑拣拣的歪歪心思,够淳朴吧的蛮族民风。不像此时平周天下的各地军阀世家,一出兵,就把那些民壮辅兵都算上。等打起来,就号称十万,十几万,其实除了三五万战兵,其他的都是些民壮辅兵而已。

      也就是说,现在的这支突辽大军,并没有多少专门负责后勤和干活的跪奴辅兵,基本上清一色都是精锐骑兵所组成,全部都是战兵突辽人的大军如此精锐,也与这代突辽大汗,现在是突辽皇帝,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二十多年前,狄大帅在北门关一役,派奇兵杀入突辽后营,大肆放火捣乱,然后趁着突辽人后院起火,军心不稳之际,一举击败突辽的精锐骑兵。那一场大败,突辽人足足十年都没缓过气儿来。

      这任突辽大汗回去之后,痛定思痛,接受了范大国师的意见,进行了彻底的军制改革。2靠着武力征服和个人威望,突辽大汗制定了详细的战利品分配制度,并强力把这制度推行了下去。从此以后,再打起仗来,突辽兵士就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捞不到战利品。你的战利品都有大汗给你担保呢,你只管奋勇杀敌就行了,好处少不了你的。

      现在,突辽人作战,早就不需要带着自己的女人和牲口了。这一切,突辽皇帝都给你包了,普通突辽骑兵只要负责英勇作战就可以了,战后缴获的财物,保证有你一份。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刀在手,跟我走有金,有银,有肉,有女人,哦对还有茶叶。对于突辽的贵族们,突辽皇帝也严格按照打仗时出力多少,进行战利品分配。

      突辽人这几年是尝着抢掠的好处了,这份工作来钱又快又多。虽然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可平周朝的军队根本就不堪一击,突辽人需要冒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抢掠得来的巨大好处一比,这点风险就根本不算啥。而且由于这几年,突辽人的抢掠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投入产出比巨大,所以突辽人内部现在也团结的很。

      安达安达咱俩别为了家里那仨瓜俩枣争的脸红脖子粗了,南面平周人手里有的是好东西。咱们只要骑着马,拎着刀,去溜达一圈,不用冒什么风险,回来就富了。咱们现在自己人挣的脸红脖子粗的,万一拿刀再捅死一个,那多不好,你说是吧走走,安达,抢南边去3

      今年五月,突辽帝国轰轰烈烈的抢南边活动又开始了。

      这一次,突辽人的胃口更大,不再满足于劫掠一把就走。突辽人这次一上来,就摆出了鲸吞天下的姿势,打算长久占住这平周花花世界。突辽人统共二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中路军十二万骑兵,从北往南,主攻北冀省,许都省,江左省,一直打到双水江边为止。东路军十万骑兵,主攻蓟平省,海东省,徐淮省,一路杀到东平周的都城石康。西路军较少,六万骑兵,走石麦州的上河,下河两省,直接南下,攻击西京洛都,然后顺势扫灭上晋一省。整个三路大军,这次要一举平定平周朝整个双水江以北,然后再趁势挥军南下,一统天下。

      突辽人这次,看样子居然是打算一举平定整个平周北面,以平周中间的双水江为界,把北面全部吞入自己口中。

      此时,整个平周天下,那些还在相互争斗不休的各地豪强军阀,都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天下哪怕最后被石麦州夺走,大家最多给突辽人当孙子。要是被突辽人占了,大家恐怕连孙子都没得当,只能当跪奴,没有手艺的人,甚至连跪奴都当不上,只能当“两脚羊”,成为突辽人的“菜人”。

      威北营此时,也终于收到了突辽二十八万精骑,率军经燕云十六州大举南侵的消息。孙老医官把两个徒儿和三位把总召集到一起,商议了一夜,得到的结论很不乐观。

      首先说兵员素质,突辽人能征惯战,骑兵冠绝天下,这就不必赘述。平周朝承平数百年,军队早就不习兵事,虽说这几年天下大乱,各地豪强军阀混战不休,兵士的作战能力也有所提高。可光凭一帮刚打了几年仗的兵士,就想抗衡突辽人纵横天下十几载的精锐骑兵,那真是痴人说梦。

      众人商议许久,三位把总都认为这次,平周天下凶多吉少,恐怕是真要彻底覆灭。小刘医官则是一脸的愤懑,脸憋得通红,言语之间,却也不太看好天下的群雄能挡住突辽人。

      只有李得一没这么悲观,反倒是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年少不知愁,说的就是他。孙老医官看着自己这不知愁的小徒弟,也觉得心中略感欣慰。

      在这一片愁云当中,威北营总算又赢来了一点好消息,今年李得一的学生中,第二批开蒙的五个孩子终于都顺利迈入了气壮境。

      得知这个消息后,孙老医官连日阴天的老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µ±Íí£¬ËïÀÏÒ½¹ÙºÈÁ˸öõ¤ôú´ó×í£¬È»ºó½èמÆÐË£¬¹Ø½ô·¿ÃÅ£¬¶ÔÌìÏÂδÀ´µÄ´óÊÆ½øÐÐÁËÒ»·¬ÍÆÑÝ¡£

      三日之后,卦象出来,孙老医官对照爻辞,得到的启缘天机居然是一线生机在西南

      ;

      一百八十四章 大浪淘沙

      突辽人三路大军从燕云十六州直接出发,浩浩荡荡席卷而来。当年攻破中神城后,由于统万城被攻,突辽人被迫撤出平周天下,回到了草原。在草原上,突辽人蛰伏三年,终于积攒了足够强大的力量,再一次兵临天下。突辽皇帝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年发动全面入侵,主要是在这一年,突辽范国师终于成功提高了“爆箭”的产量和质量。这一次,突辽人携带的“爆箭”更多,威力也更大。在“爆箭”的协助之下,突辽三路大军简直势不可挡。

      东路大军率先攻打蓟平省,根本就没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蓟平省原本那些勇猛无比,割据一方的豪强军阀,一遇上突辽人,顷刻间就成了没卵的怂货。什么号称知世郎的王薄,什么号称铁骑无敌的吴家,初一接触,吃了小亏之后,这两家二话没说,直接就带着兵马投了突辽人,甘愿成为其麾下的走狗跪奴,只求能分到主子吃剩的残羹。

      还有那平周朝山海关守备祖家,他家原是平周朝世代将门,祖上也曾是平周朝太祖开国金鼎台三十六将之一,唤作祖延爵1。他们家到底是世亲世禄的将门世家,还有些知道羞耻,在大凌河一役与突辽人激战三日,因突辽人“爆箭”威力超绝,鏖战两日后,祖家兵马就伤亡过半,到了第三日,不得已撤军退回锦城,开始闭门死守锦城。

      突辽人一路紧追不舍,来到锦城下面。锦城一战,与祖家交好的原平周朝蓟城守备团长兼北东路边军都督,洪乡青亲自率军前来支援。这洪乡青也是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知道决不能坐视突辽人攻下锦城,因此亲帅麾下八万精锐,对外号称十五万大军,赶来锦城支援祖家。

      结果没想到突辽人围攻锦城只是虚晃一枪,突辽人的探子早在洪乡青大军出发之前,就已经摸清了他的动向,突辽人趁势在蓟城到锦城的必经之路上做好了口袋,单等着埋伏洪乡青的十五万精锐。

      突辽人由东路军先锋大将阿史那哈石奇亲自带领两万精锐突辽骑兵,在塔山,杏山,这两山之间布下口袋阵,设伏等着洪乡青的援军。

      洪乡青这人先前是平周朝文官出身,后来身逢乱世,适逢其会,居然靠着兵事起家。他最初受命于平周朝廷,镇压天下各处的贫民义军。这洪乡青对那些一路烧杀掳掠,只知道破坏的贫民乱军毫无怜悯,凡是俘虏一律处死,由此还得了一个洪杀头的美名。这洪乡青因为剿灭各地贫民乱军战绩卓著,尤其是在其他几路朝廷兵马多有失利的情况下,更是显得尤为突出。他本身是文官出身,在朝中文臣宰辅那里就说得上话,成功抱上文臣宰辅,后来就干脆一路高升,连跨几级,当了蓟城守备团长。

      这洪乡青也不知是不是这些年打那些毫无战斗力的贫民乱军打多了,总和臭棋篓子下棋,自己也越下越臭。他这番领军支援锦城,派出去的侦骑,全都被突辽人吃了。侦骑没传回任何有用的军情,这洪乡青也不知提前做好防备,依然闷头按照原定行军路线,朝着锦城猛赶。结果一头扎进了阿史那哈石奇摆好的口袋里,被人直接断绝后路粮道,围在两山中间的空地里,来了个关门打狗。

      洪乡青八万蓟军精锐被突辽人先用“爆箭”一通乱射,八万大军直接给射没了一成。洪乡青的兵马顿时就没了士气,然后突辽骑兵趁机一拥而上,连杀带砍。杀到最后,八万兵马仅剩下三万人不到,早已肝胆俱裂的众兵士见前无去路,后路被堵,干脆一股脑扔了兵器,跪地降了突辽人。

      洪乡青兵败被俘,开始这人还挺有志气,坚决不肯降服。突辽人大概也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没杀他。这点洪乡青也托了范大国师的福,突辽人这几年渐渐重视起平周朝那些文臣来。后来洪乡青在被囚禁的帐篷里坐着,大声感慨自己十年寒窗苦读,却落得个虚负凌空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的凄惨下场。这话恰好被路过的东路军主帅,阿史那狼青的阏氏yanzhi博吉特木布太听到了。

      这些年,突辽人劫掠走整个中神城的财富之后,在享受这泼天富贵的同时,也渐渐接受了平周朝的文化。当初李得一去统万城的时候,突辽贵族就开始流行穿平周朝权贵那些华丽异常的衣裳。这位阏氏博吉特木布太因为天生聪颖,还很快就学会了平周朝的文字,对于平周朝的诗词歌赋尤其喜爱,爱屋及乌渐渐开始钦慕平周朝那些大儒和名士。这位阏氏走到帐外,恰巧听到了洪乡青的这两句哀叹,顿时惊为天人。

      别看这时突辽人已经建制称帝,以统万城为都城,建立了庞大的草原帝国,可风气依然开放的很,基本没什么道德观念。这位阏氏心中钦慕洪乡青,居然找了个月色靡靡的夜晚,带着一盒子酒肉,亲自送进了关押洪乡青的营帐。

      洪乡青别看被俘了,但由于他是大官,突辽人有心收服他,居然也对他还不错,并没有打骂虐待。这洪乡青每天依然拾掇的干干净净,胸前三缕须髯飘飘,再加上本身长的就高大威武,配合着文人的儒雅之气,与突辽男人的粗犷野蛮相比,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所以说,男人拾掇的利索一点,掌握点文化知识,走到哪里也能受人喜欢,如果你再学会吟诗作对,撩妹更是不在话下。

      这位阏氏一见之下,当即大喜过望,张口说出平周话,就跟这洪乡青唠上了。唠着唠着,再加上酒当了媒,俩人就坐到了一起。当然了洪乡青是没这个胆子的,无奈这位阏氏主动凑了上来。当天夜里,这位阏氏待到了后半夜,才一瘸一拐地走回了自己的奢华大帐。

      这洪乡青饱读诗书,什么三十八手,三十六式之类的,当然是广有涉猎。年轻人读书,无非就是为了颜如玉,为了黄金屋。真有那么一天,有了颜如玉,你也不能是个初哥不是总得提前学点经验撒。所以这洪乡青年轻时,考过朝廷公试之后,好长时间,也是风流阵里的急先锋。那些突辽人哪里懂得这些,无非就是凭着蛮力一顿猛弄,然后草草了事。

      这洪乡青久旱逢甘霖,又知道这女子是东路军统帅的阏氏,自然是有心卖弄。十八般武艺一招招使出来,那是花样繁多,持久力超强,与突辽东路统帅阿史那狼青一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自然得,这一夜过后,洪乡青轻易征服了阏氏的芳心。然后这位阏氏,每夜必到,奇怪的是,阿史那狼青非但不生气,反而乐见其成。他自己大字不识一个,自然希望自己有个儿子能像范大国师一样,满腹经天纬地之才。他这辈子估计是生不出这样的儿子,只好把主意打到了阏氏身上,所以就任由自己的阏氏夜夜钻入洪乡青的帐子。

      慢慢的一回生,两回熟,三回盖,这洪乡青居然就稀里糊涂被软化了,后来干脆投降了突辽人,正式换了个主子,当着跪奴,继续一展自己的平生抱负。东路军主帅受突辽大汗影响,对平周朝的文人,尤其是有本事的文人也特别尊重,范大国师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要不是范大国师,突辽人至今恐怕都在草原上从事着着强盗的事业,哪能建国。

      这位阿史那狼青一见自己的阏氏成功劝降了洪乡青,也是大喜过望,立马学着突辽大汗,把洪乡青引为左膀右臂,事事征询其意见不说,还经常与其探讨治国之道。

      这洪乡青见自己如此受到突辽一军统帅重用,也是大喜过望,便决心投桃报李,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困守在锦城的祖尺仁。

      洪乡青在这封信中晓以大义,告诉祖尺仁,“别死守啦,如今突辽人一改以前野蛮的习气,开始重视我们这些有本事的人啦。你看我,在突辽人这里当了大官不说,突辽东路军大帅事事都与我商议,我的建议也多被其采纳”总而言之吧,洪乡青在这封信里就告诉祖尺仁一个意思,跟着突辽人走,功名富贵少不了,将来一旦突辽人统一了天下,咱们也是开国的功臣,留名青史,被后人所敬仰。

      祖尺仁一接到这封信,顿时恍然大悟,有种打开了新世界一扇门的感觉。“对啊老子即便死守着锦城,满大也不过是个草头王。如今突辽人势大,眼看着就有吞并天下的气势,【创建和谐家园】脆投了去,也搏他一个开国的功臣,说不定还能再现祖上的位极人臣,再来个数百年世代公卿。”

      这城中守军也都是祖家的兵马,对主将的决断,当然不会有其他意见。至于这锦城的百姓,不好意思,祖尺仁困守锦城时没带军粮,所以干脆学起了突辽人,把百姓当了军粮。到祖尺仁投降突辽人那天,这锦城百姓早已被吃了个七七八八。

      所以说,国际歌唱的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大实话先贤早就告诉咱贫民百姓了,可咱就是不肯相信。每每遇到事儿,总指望过路神仙,盖世大侠,潮流点的就求超级英雄。人的命,你得自己挣。你看这锦城的百姓,把自己活的希望都放在祖尺仁身上,结果突辽人没来攻,反倒差点被他当军粮给吃光了。

      当然了,该怎么挣命,又是另一门大学问咯。这门学问能真正学到精髓的,凤毛麟角而已。所以这世界,成功人士,永远是极少数。

      突辽人的东路大军得了洪乡青和祖尺仁的数万兵马,把他们引为先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说来也怪,洪乡青和祖尺仁的兵马打突辽人不行,一旦与平周这边的兵马打起来,还都挺厉害。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当然了,有【创建和谐家园】投降之辈,就有坚贞不屈的英雄好汉。蓟平省也有位宁死不降突辽人的好汉子,有一支退守皮岛的人马,自称东江军,他们的将军叫毛袁展。这毛袁展与突辽人不知有什么深仇大恨,宁死也不肯投降,陆上打不过突辽人,就逃到海岛上,继续坚持给突辽人捣乱,时不时上岸骚扰一把。可惜这东江军兵数太少,骚扰突辽东路大军这头巨大的饿狼,也只能是给其挠挠痒痒而已。

      蓟平省很快就被突辽人拿下,然后,突辽东路十万狼骑,一路南下,进入了海东省。

      在海东省,突辽人却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抵抗。这抵抗,却是来自一位早已仙去多年的人。

      ;

      一百八十五章 碧血丹心真英雄

      突辽人十万东路军,并新投降的三万多狼协军,十多万兵马在蓟平省打的顺风顺水,一路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推进到了海东省。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