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难择路》-第4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养活这五百脱产的青壮,对目前的威北营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两年之后若是不能顺利达成李得一预计的效果,那威北营就要损失惨重。

      为此李得一决定对学堂按照威北营的军规,进行军事化管制,决不允许有人跟着在其中厮混,必须保证来的人都要认认真真学习,一个个还都得学有所的成,俩年后能派上用场才行。

      用了两天的功夫,李得一在流民和定北县百姓当中,挑选出合适的五百青壮,都是老实人,那些想来偷懒耍滑混日子的,李得一是毫不留情,当场把这些懒汉打昏,拿绳子一捆,送到了威北营的小铁矿场里挖矿去了。

      李得一此时已经做好了打算,剩下这些日子,除非有战事,否则自己每天就住在这‘定北钢铁学堂’里,必须尽全力先把这个学堂办好。现在虽然学堂的房子还没盖起来,但可以先用伤兵营的地方,给那些青壮上识字课。这个课程自己熟悉的很,现在那帮孩子也都认得不少字儿了,也可以帮着自己。

      识字课程教授的还算顺利,这五百青壮,多数都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实在养不起这个大肚饿孩子,听说威北营顿顿管饭,这才送来。对付这帮老实孩子,也很简单,只要说一句不学会这些字儿,就没饭吃,这些人就会头拱地,撅着腚,咬着牙拼命地学。这两个月,也不能光学认字儿,在下午的时候,李得一会让那仨铁匠中的一个,来简单跟他们讲讲打铁炼钢的事情,先给他们打个底儿,脑子里留下那么个模模糊糊的概念再说。

      现在那仨铁匠可成了大忙人。他们应承了李得一的提议,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匠人贱籍的身份,成为夫子先生那样的风光人物。纷纷都拿出了一些自己掌握的绝技,其中有个叫鲍山的,就说出了他在皇家钢铁局时学来的炼铁高炉,据说这还是太祖年间传下来的高炉样式。

      得知这个消息,李得一特意当着仨铁匠的面奖励了他一百枚银钱,并鼓励他再多多贡献这样的良法。这高炉对威北营众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因此根本没有人会造,必须要鲍山亲自指点才行。在造这个高炉过程中,李得一给干活的兵士下了严令,必须叫鲍山先生,或者夫子。

      有了鲍山打头,其他俩铁匠也都拿出了真东西,当然也都得到了丰厚的奖赏。这样一来,威北营修建学堂,就必须要这仨铁匠亲临现场指导,除了他们,没人知道那些特殊的炉子和双向进风的风箱该怎么安排建造。在这个过程中,三位铁匠也慢慢从匠人贱籍,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从内到外,正式成为夫子,先生,为人传道授业解惑。

      李得一这天正在给青壮们教授识字课程,外面就有兵士高声报告:“小小医官,小医官喊你去。”李得一心中有数,知道师哥为啥派人来喊自己,让孩子代自己先教着,匆忙就跑了出去。

      第一百四十六章 学堂建成

      原来是定北钢铁学堂的新房子终于盖好了,小刘医官派兵士来喊李得一过去看看。盖房子向来由师哥负责,小刘医官根据自己所知的学堂,在定北县城外西北角,找了一处北临小清河的平坦地儿,盖了三十间大瓦房。十五间较小的作为大通铺宿舍,三间较大的瓦房作为学堂,其他屋回头留给李得一自己安排。群屋中间,是一块能有两亩大小的天井。

      等到了地方,李得一瞅着这耗时两个多月才建成的院落,心中那股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李得一抬头瞅着门口那块高挂的匾额,师父孙老医官亲自题的“定北钢铁学堂”六个大字,心中忽地感慨道:“终于轮到我布置大量的作业,好好为难别人啦!哇嘎哈哈……不对,俺现在当了校长,应该少布置作业才是!”①

      心里猛然间冒出这么一番话,李得一自己都傻了,站那儿好半天也没回过味儿来,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恩,我想,这大约是宿世的记忆在作怪。

      小刘医官瞅着师弟仰头盯着师父写的那个匾额,半天没动弹,整个人一直傻站在那儿,只当是出了什么纰漏。今天是新学堂建成的大好日子,可不能出岔子。小刘医官走近了关切地开口问道:“怎么了?师父又手一抖写错字儿了?”随着话音,还仔细抬头瞅了瞅那匾额。

      李得一让师哥这么一问,又回了神,晃了晃脑袋,把那些莫名其妙的念头甩飞,回道:“没,师父这字儿写的挺好的。师哥,俺问你个事儿。”

      “你说。”小刘医官边带着李得一往学堂里走,边道。“师哥,当初你跟师父学艺的时候,师父给你布置过作业么?”李得一开口问道。“布置过,怎么了?”

      李得一接着问道:“布置的多么?”小刘医官道:“师父给我布置的作业,是为了让我更好的领会他老人家教的东西。起到这个作用就行了,布置那么多干嘛?”李得一点点头,心中有了数。

      看了看四周,李得一又开口提到:“师哥,咱们这门口得加派些退役的老兵来把守,不能让人随意出入,以防日后有细作混到咱们这里。咱们威北营如今也算是名声在外,肯定有人已经盯上了咱们的一举一动,想要摸清咱们的底细。俺以后打算把这学堂办成《太祖定乱演义》里描述的那种,日产钢甲千套,刀枪无算的地方。现在就得把这学堂里的东西都看严实了,不能让外人学了去。”

      放过师弟刚才莫名其妙的跳跃思维,小刘医官点点头,虽然他不知道师弟为啥那么有信心。但威北营退役的老兵还是有两三百的,师弟这要求很好办到,而且现在正好有一部分在之前打郭无常那仗中伤残退下来的兵士,可以把他们叫来守卫。

      “咱们现在有些伤残的兵士还未安置,你看……”小刘医官开口询问道。毕竟这学堂是师弟的心血,小刘医官也不好随意安排人过来。李得一点头道:“师哥,最好是要那种光棍还没成家的。在本地已经成家的,心里就有了牵挂,容易被人钻了空子。”

      小刘医官一寻思,道:“有俩人符合你的要求,都是从流民中招上来的光棍,当年独自一人从突辽人的屠刀下逃得了性命。后来咱威北营招兵,就把他俩招进来了。他俩原来在家时,都是老实种地的庄户人家。上次打石麦州,他俩都受了伤,一个断了条胳臂,一个断了半个手掌,退了下来,不再上阵。”

      李得一说道:“这俩人都是才上战阵的新兵,还是受着新兵的待遇吧?师哥,给这俩人发战一等兵待遇的乌木牌吧。要用他们,就要保证他们与咱威北营休戚与共。”小刘医官道:“行,这事儿回去我就给你办好了,明天就派他俩人来。”

      李得一跟在师哥后面参观了一番这新建成的学堂大院,就把那仨铁匠和五百钢铁学员都带进了学堂之中,给他们分别安排下住处。这五百学生都是睡的大连铺集体宿舍,一个宿舍内住三十几个青壮,上下两层的大木板床。仨铁匠夫子,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单独的住处,每人单独一间瓦房。这仨铁匠夫子在定北县城中另有威北营给建的家宅,学堂里不过是临时居所。

      “这就是你们三人以后的临时住处,时间紧迫,房子只能先盖这么大,以后会慢慢再加盖,先将就着吧。”这仨铁匠看着属于自己的那三间大瓦房,乐的眼泪都淌了出来,一激动居然就要给李得一跪下。李得一赶紧伸手把这三人扶了起来,说道:“你们现在可不是匠籍啦,都是咱们钢铁学堂的夫子。在咱们威北营,见着谁都不用下跪,拱手行礼就可以。这是俺答应你们的乌木牌,都收好了。”

      李得一说着话,拿出三个墨染的乌木牌,木头牌子上刻着一把小铁锤,中间是姓名,下面是雕花饰纹。这是孙老医官专门命人制的,与战兵的乌木牌稍有不同,作为三位铁匠夫子的身份象征。

      仨铁匠双手捧过这木牌,忍不住就激动地浑身发颤。年纪最大的那个周全更是忍不住老泪纵横,哭道:“想不到我活了一把年纪,还有一天能摆脱这贱籍。这在过去,那是做梦都不敢想啊。”李得一瞅着他们仨此刻情绪激荡,就没打扰他们,直接悄悄走了出去,去瞅瞅那些学生安置的如何。

      现在这五百学员,每人都先发了一身威北营裁汰下来的旧军装。虽然是旧的,但胜在样式统一,五百个人同时穿着一个样式的衣裳,看着就很有些模样。李得一把这五百人【创建和谐家园】到院子里,勉励了他们一番,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锻冶钢铁的技术,将来也好早日成为威北营正式编制人员,到时候就给他们配发战兵乌木牌。

      现在这五百人,每人暂时只有一块普通木牌,正面刻着他们各自的编号,从一零一到六零零,正好五百。木牌背面刻着他们各自的姓名,并且还留下了他们各自的红手印在上边。这五百人的详细情况,李得一也都细细记录在案,并且留下了比对的手指印,以备将来之用。

      吃罢了晌饭,李得一就让仨铁匠开始给这帮学生上课。威北营养着这五百学生的钱,可不是凭空靠风刮来的,那都是将士们拿热血和头颅换来的,因此学习就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下午上课的时候,李得一也跟在后面认真听着,并且拿起一支硬炭笔认真地在纸上记下所听的内容。

      三位铁匠夫子之前不过是任人呼来喝去的贱役,随便碰着一个芝麻粒儿大小的官,都要下跪磕头。现如今这身份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直接成了别人的授业恩师。仨人上课的时候,说话时嘴都是哆嗦的,经常不得不故意咳嗽一声,好趁机稳稳自己激动的情绪。

      李得一每听完一堂课,都会与这位授课的铁匠交谈一番,无非是说他们讲的很好,鼓励他们稳住情绪,好好继续给这帮学生上课。

      接下来的日子,李得一每天上午都会带着五十三个孩子来到学堂,与这边的五百人一起上识字课。下午就留在这新学堂里一起听课,并且认真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记下来。三位铁匠先生一开始授课时还有些紧张,经过这么多天,渐渐也就放开了。

      其实这仨铁匠所掌握的锻冶钢铁的技艺,若是这么天天讲的话,十几天也就全讲完了。可铁匠这个活计,可不是听听就会的,那必须得加上大量的实际练习才行。

      这天,李得一要的一批铁矿石终于从矿场送到了学堂。李得一等这批铁矿石可是等了好久,威北营在前番大战之后,也有很多刀甲需要修理,必须先紧着战兵的兵器铠甲来,学堂这里,就只能先排队等着后面的铁矿石。

      现在铁矿石会这么紧张,主要是这几年以来,都没找到更多会找铁苗的人。威北营现有的那个铁矿场,依然是靠着罗会有带着俩小学徒先前找下的那个小铁矿维系着,这么长的时间,罗会有一直也没找到更大一点的铁苗。

      好在威北营现在不过万把战兵,也不曾大量打制铠甲,只是做做刀枪,这个小铁矿暂时还勉强能对付过来。所以李得一这次才能顺利地要来这批铁矿石。现在铁矿石已经运到,李得一马上让铁匠着手开始准备,试试这新建的高炉怎么样。

      这个高炉,是仨铁匠照个中神城中皇家钢铁局那个巨大的高炉仿制的小一号的高炉。这种炼铁的高炉,威北营也是头一次造。在这之前,威北营中刀甲营的炼铁炉都是不大的小炉子,不过是民间铁匠常使的那种。

      现在,瞅着这个新建仿造皇家钢铁局的那个巨大高炉仿制的小高炉,李得一是满心的期盼,盼着能炼出一炉好铁。李得一从三位铁匠口中得知,中神城的那个巨大高炉,相传是平周开国太祖亲自督建的,后来历经几代皇帝不断维修,这才一直保留了下来。可惜在突辽人攻破中神城之时,那个巨大的高炉已经被突辽人彻底拆毁。

      据三位铁匠中的张安所说,中神城那个太祖高炉由于过于巨大,靠人力和畜力都不能满足高炉风箱的要求,所以那个高炉修建在中神城的双水江边,靠着水力推动风箱,才能往炉中送入足够的风,那炉热才能达到足够高。

      李得一围着这个高炉绕了两圈,站在通向炉顶的土制阶梯下,挥了挥手,让人搬来了铁矿石,准备动手炼第一炉铁。这第一炉铁,李得一决定亲自动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炒钢与教材

      李得一端起一筐铁矿石,迈步就要顺着眼前的台阶上去。这新修的高炉有一丈高,旁边修了个土台阶,好让人往里炉口加入材料。李得一决定要亲自动手炼这第一炉铁,自然是说干就干。

      下头仨铁匠夫子一看李得一这番动作都傻了,完全不明白他要干啥。眼瞅着李得一已经走到了顶端,就要把矿石倒入炉子口,下面周全奓着胆子开口说道:“小,小英雄,你这是要干什么?”

      扭头看着下头的仨铁匠夫子,李得一笑道:“俺打算亲自动手炼这头一炉铁。”周全长了长嘴,犹豫再三,说道:“小英雄,还不曾放炭哩。要先放炭进入,才放矿石。”

      李得一顿时就闹了个大红脸,他想当然以为放入铁矿石就行了,却不知道要先放炭。尴尬得端着一筐铁矿石从上头下来,李得一再也不乱动了,他怕自己再闹出笑话来。

      威北营现在建成的这个高炉,体型不算大只能说是个小号的,由于炉壳是用砖石临时砌成,因此并不能使用多久,用不了多少次,就会炉裂废弃。据张安说,中神城皇家钢铁局里的那个太祖高炉,炉壳乃是精钢所制,所以十分耐用,经过历代皇帝维护一直使用至今日。

      李得一听了之后,把这些都暗暗记在了心中,琢磨着等以后练出了精钢,一定要造一个中神城那么大的高炉才行。“突辽人毁了一个,等以后有了机会,俺就再造一个!”威北营这个土高炉所使用的风箱,是由三名学员拉动的双向鼓风箱,这个双向鼓风箱,也是张安说出来后,李得一找来威北营的木匠照他所说做了一个。木匠当时一听要做三人才能拉动的巨大风箱,还吓了一跳,碍于小小医官在场,才没多嘴,老实照着要求给做好了。此时威北营中刀甲营打铁所使的风箱,不过是那种只要一个人就可拉动的小风箱。

      然而据张安说,中神城那个太祖高炉所使风箱由于太过巨大,人力畜力皆不能足,因此是由水排带动。水排是在中神城中湍急的双水江之滨,竖立起的巨大的木轮,靠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木轮转动,再由传动机构带动那巨大的双向鼓风箱的转动,从而将强大的风吹入高炉。

      李得一问张安可记得那水排的结构,他打算在小清河边试制一个较小的水排。结果张安去只知道有这么个水排,内里是何结构,一概不知。想也是,他一个铁匠,哪里会懂得这水排如何制造。

      这时候,有铁匠学员过来搬起李得一刚才搬的那筐铁矿石,送到老铁匠周全那儿。李得一又偷着红了脸,扭过去,没让别人瞅见。

      送来的铁矿石经过处理之后,研磨粉碎,筛选被制成颗粒大小一致的矿石粒,与石炭和石灰石一起从高炉的炉顶口倒入。老铁匠周全带着人亲自动手处理铁矿石,李得一在旁边拿着硬炭笔仔细记着每一个步骤,把粉碎后的铁矿石颗粒大小多少厘米,等等具体的数值都仔细做了记录。

      李得一边做记录,边问老铁匠周全,为什么要使用厘米度量来记下矿石颗粒的尺寸。周全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这是从他师父那儿就传下来的度量,据铁匠之间口口相传,这是太祖当年在皇家钢铁局专门定下的一套度量,往下还有毫米,乃是厘米的十之一,往上就是米,乃是一百个厘米。这周全来了不久,就自制了这么一把量尺出来,此时见李得一问起,还从怀中掏出来给李得一仔细看了看。李得一看到这把二十厘米长的木尺,忽然间识海中就闪过数幕似曾相识的画面。这些画面在李得一识海中一闪而过,李得一瞬间就抓住了其中的关键。

      在纸上记下之后,李得一对着周全说道:“这把木尺先给俺,俺去让木匠照着做出几百把来,以后所有的钢铁学堂的学生,都要发一把这种木尺。咱们以后就使用这种太祖留下来的量尺作为标准。”话说到这儿,李得一又忍不住感慨了一通,平周太祖真乃神人也,真是无所不能。修原气是天下第一,这说起炼钢铁的本领也是天下第一,而且还不止这些,什么造纸,制玻璃,等等,皆是太祖发明。“平周太祖真是非同一般的大英雄!”李得一在纸上记得越多,对平周太祖越是佩服至极。恩,种马程度也是天下第一,套用一句名言,平周太祖往中神城一坐,天下到处都有丈母娘。

      这边李得一与周全说话的工夫,木炭和粉碎后的铁矿石都已倒入高炉,高炉那边已经开火。学堂的三个夫子之一,张安忙着开始指导着学生拉开了风箱,往高炉内送风。在张安示范过后,三名学生开始一起推拉这大型的双向风箱。李得一又过去仔细记起了拉风箱的相关的数据。整个炼铁过程当中李得一就在不停的记着相关的详细数据,任何一点细节都不遗漏,详详细细地记下来。仨铁匠不明白他这么做的用意,也不敢开口询问。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高炉中下面的铁口中流出了铁水,直接流到高炉旁边相连着的一个事先建好的方形塘之内。老铁匠周全站在塘边砖石砌成的矮墙上,亲自拿着长木棍极速开始搅拌方形塘内的铁水。与此同时,铁匠鲍山拿着之前碎铁矿余下的矿石细粉,开始急速往方塘里面撒着。

      没过一会儿工夫,老铁匠周全手里的木棍就烧断了前头的部分,旁边早有学员手拿新的木棍等着,伸手换过一根新的木棍,周全继续急速搅拌起来。李得一在旁边身色严峻地盯着整个过程,不时扭头向身边张安询问几句,然后在纸上急速几下相关的详细数据,比如在几息内需要搅拌几圈,总共搅拌几圈等等。渐渐地,方塘内的铁水开始冷却,张安走上前去,用事先准备好的铁刀,把尚未完全冷却成硬铁块的铁水划成四块,然后逐一捞出。

      周全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对着李得一说道:“小英雄,这便是产出来的钢块,此法唤作炒钢法①,据小人师父口口相传,这炒钢法,是平周朝开国太祖陛下,他老人家所创。”李得一点点头,心中又开始琢磨着:“平周朝开国太祖真神了,就没有他不会的。造纸,炼钢,练兵,打仗,治国,甚至修原气都是天下第一人。如此神人,真是让后人望之兴叹啊。”小伙子,你有没有想过,写出那本《太祖定乱演义》的作者,也是神人。

      周全不知李得一心中想的什么,只当是他仍在认真听着,接着说道:“接下来这钢怎么使,打制什么,就要看小英雄你想打啥了?”李得一略一寻思,说道:“先打五把军刀再造十个枪头出来,看看成色如何再说。”

      接下来,李得一依旧全程紧跟在旁边观看,三位铁匠则开始拿新炼出的钢块,打制军刀。整个过程,李得一依然与那些学生一起在旁边观摩。李得一认真地在纸上写几下相关的详细数据,比如周全锻打了多少锤,放入炉中烧了多久,等等数据,都一一详细做了记录。

      虽然三位铁匠夫子很卖力气,但这一天的工夫,却连一把军刀都没有制造出来,光是锻打就没完成。不过这次却不是为了打造什么宝刀,只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整个锻冶兵器的流程而已。

      到了锻打这块儿,李得一就能上场了,他当初在威北营的铁匠那儿,学的就是抡小锤。如今他原气修为渐高,对一身力气的掌握,还有铁锤落点的控制,更是精准无比。

      啪啪啪,几锤砸下去,李得一顿时就收到了周围一群惊叹的表情。心中暗暗得意,面上却不显露一点儿,李得一故意又锻打了一阵,然后才把手中的小铁锤交给了铁匠夫子鲍山。

      “小英雄这打铁的手艺真是精熟,便是我等积年的老铁匠,也比不得。”还是年纪大的周全会说话,他活的年岁长了,经的多,见的广了,自然就明白了一些人心。刚才李得一在那里卖力锻打手中的钢块,大多数人只注意到李得一手上熟练地锻打技艺,精准无比的力道控制。

      只有周全,看到了李得一嘴角那不经意的笑意。人老精,鬼老灵,活了大半辈子,周全当然明白小英雄这是在炫耀自己的本事,挽回之前倒矿石闹下的那个笑话。

      李得一在炫耀,光炫耀不行啊,得有人捧啊。周围的人光站那儿看着,心里感慨真行,真厉害。你不说出口,就好比赶路,九十九步都走了,就差最后这一步,就是迈不过去。看出里头的门道之后,这最后一捧,周全就当仁不让接了过来,轻轻一句话说出,李得一的虚荣心顿时就得到了满足。

      “哪里,哪里,俺还是个门外汉哩,可比不得三位铁匠夫子手艺纯熟。”李得一腼腆一笑,可神情中的得意,是怎么也掩饰不住。花花轿子众人抬,其他两位铁匠这时也反映了过来。他们久在贱籍,碰到谁都得奉承,这说好话的本事自然是手到擒来。

      “还是小英雄本领高强,不光战场上身手了得,打得突辽人胆寒,就连这打铁的手艺,也是如此精熟!”张安开口夸李得一本事高强。鲍山更是技高一筹,“小英雄一身本事如此了得,想来令师一定是了不起的高人,世间出名的老英雄!不然哪里教的出这么好的徒弟。名师高徒!了不起,了不起!”一番话,不但连李得一夸了,就连孙老医官,都夸了进去。

      一时间,整个学堂内的气氛无比融洽,众人欢欢喜喜,接着锻打军刀。那五百学员不明就里,依旧站在旁边老实观看。

      这融洽的氛围一直持续到晚上,吃饭的钟点。李得一让三位夫子停止了锻打军刀,亲自带着他们三人去火头营吃晚饭。自然有事先安排好的兵士,给那五百学员送来了饭菜,他们进了这钢铁学堂,若无军令,是不得随意外出的。吃饭的时候,李得一还特意给仨人弄来了一壶好酒,说他们今日辛苦了,这是特别给他们备下的,喝了可以解乏。

      瞅见没,这就是说好话的作用,所谓察言观色,不外如是。学会了这一点,人际关系搞好了,最起码,能混点好吃好喝的,不是么?

      这酒一倒出来,那股香气顿时飘满了屋,一闻就知道是好酒。三位铁匠推让了一番,就着香嫩的烤羊肉,美美地吃了起来。吃罢了晚饭,李得一与三位铁匠夫子,就着自己之前记在纸上的那些具体数据,又进行了一番仔细的商议,让三位铁匠帮着修改了其中的一些错漏。

      晚上回到自己的住处,李得一又按照事前商议出来的课目,把自己白天所做的记录分门别类整理出来。李得一在整理这些自己记下的资料时,脑子里总是不停浮现出“标准教材”“数据化”这两个想法,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李得一只是下意识地开始把手中记下的笔记开始分门别类,并且把每一个课目涉及的数据都详细罗列记录下来,并依此去整理这些手中的资料。

      接下来的每一天,李得一都在忙着记录从炼铁,到炼钢,到兵器铸造的每一个步骤,包括所有涉及到的具体操作数据。

      资料整理持续了三个月,李得一在与三位铁匠夫子反复探讨的过程中,在持续地观察三人锻冶钢铁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反复修改与删减之中,终于把手中的资料初步整理完备,勉强可以称得上“标准教材”,“数据化”量化每一个流程细节,也勉强算是完成了。

      这天,李得一晌午给孩子们上完课回来,就看到师哥不知何时来到了自己屋中,正坐在那里认真地翻看自己做的钢铁锻冶“标准教材”。

      小刘医官听到动静,抬头看到师弟走了进来,立时一脸杀气地问道:“你这本书还有谁看过?!”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小步,一大步

      李得一直接被师哥这满脸杀气的样子给吓懵了,他来威北营这么些年,还从没见过师哥这幅模样。在李得一心中,师哥就是整个威北营的顶梁柱,不管遇到什么天大的难事儿,师哥从不慌乱,总是能从容应对。

      小刘医官好像还没意识到此刻的自己浑身杀气腾腾,瞅见师弟傻愣在那里不答话,不耐烦催促道:“我问你话呢!”

      被师哥这一句话给点醒,李得一咽了口唾沫,惴惴答道:“除了俺自己,再就是那三个铁匠夫子看过这个笔记。怎么了师哥?有什么不对么?”小刘医官听了师弟的话,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浑身的升腾的杀气顷刻之间消失无踪,语气平缓地说道:“没什么,是你这个笔记做的太好。就连你师哥我这个门外汉,看了几页你这笔记之后,对于如何锻冶钢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可了不得了。”

      李得一不敢置信道:“师哥,还不至于吧。关于锻冶方面的书籍,虽然不算很多,可也绝对不少。俺整理的这个笔记还算不了什么。”

      小刘医官摸了摸自己那光秃秃仍未留出胡须的下巴,寻思了半响,这才说道:“锻冶方面的书籍,你师哥我也略读过几本。那些书跟你这个笔记,完全不一样。那些著作书籍,门外汉看了,只会满头雾水,根本就不得其门而入。那些书也只有经验丰富的老铁匠才能读得懂。你这个笔记则不然,里面把整个锻冶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详细地分门别类列出。并且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技巧都用一眼就能让人看明白的数字做了具体记述。就比如矿石处理一节,铁矿石粉碎后要整成粒状大小一致的矿块,你不光用标准的尺度,详细记述了这矿块的大小,还记述了碎击所需铁锤大小,碎击次数等等。读了这一节的人,即便是个从没学过锻冶钢铁的门外汉,只要照着你所说的去粉碎矿石,也能与熟练地铁匠一般把矿石粉粹成颗粒大小齐整的矿块,只是多费些工夫而已。”

      听师哥如此称赞自己做的这个笔记,李得一还有些不好意思,小脸一红,嘿嘿笑道:“嘿嘿,连师哥都这么说,看来俺这几个月工夫没白费,这本钢铁锻冶标准教材,总算是勉强编成拉!”

      小刘医官点点头,由衷为师弟感到高兴,接着说道:“又如这炒钢一节,你详细记述了在一刻钟内要搅动多少圈,才符合标准,又记下了总共需要搅动多少次,还有木棒要深入铁水多长,共搅动多久。等等诸如此类细节,皆以详实数字记述。据我所知,这炒钢技艺,不是经过几十年的亲身制练,并且有师父从旁悉心指教,是绝无可能练成的。这项技艺在铁匠之间,也历来作为绝艺,只口口相传。可看了你的记述笔记之后,师哥觉得我这个门外汉,都懂了一些的炒钢的要领。师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

      这话李得一却能答的上来,因为他识海中曾出现过那样的画面,张口说道:“师哥,只要有了这本书,假以时日,咱们威北营就能培养出大量的铁匠。到时只要找到足够的铁矿,咱们就能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兵器,铠甲。甚至有一天,达到书中所描述的,平周朝开国太祖时期那样的日产量也不是问题。”

      小刘医官感慨道:“《太祖定乱演义》这书在世间流传至今,少说也得有四百多年,世人一直把这书当做闲暇之余的小说来看。却从未有人想过要实现书中所描述的种种,偶有人提起,却被人当成了笑话,无不是抚掌大笑。今天看了师弟你这本笔记,我觉得这遥不可及的路总算有人迈出了第一步,始觉太祖时期的兵器铠甲制造,恐怕是真有其事。走,跟我去见师父,这么重要的好事儿,也得让他老人家高兴高兴。”

      孙老医官只看了两页自己这个小徒弟所记下的笔记之后,忽地就把笔记放下,站起身来,运转身形快如奔雷,先去把屋门给关严了,并且给门外值守的兵士下了军令,让他们立即【创建和谐家园】四周五丈范围,不许任何人经过,任何事情都要先在外头等着。

      布置好这些事,孙老医官转过身,盯着小徒弟,神情严峻地问道:“这个笔记你还给旁人看过么?”李得一摇摇头:“除了那仨铁匠,就是俺和师哥看过,现在还有师父你,其他人不曾看过。那些钢铁学堂的学生俺还没给他们看过。”

      孙老医官听了这话,伸手摸着花白的胡须,说道:“为师已经看过此书,却是难得一见。这百年间,关于锻冶的书籍也有不少问世,为师也曾涉猎过。但那些书籍大多都是达官贵人,朝廷官员所著。他们平日里高高在上惯了,向来看不起那些贱籍的粗鄙匠人,哪里会跟你一样日日与铁匠待在一起,详细询问这些细节和数据。所以他们在著书之时,只是大略记下来锻冶的过程,却从未如你一般,进行过如此详细的记录。你这笔记,只要识字的人看了,照着里面写的老实练习,不用半年,就能成为一个当用的铁匠。为师问你,这本笔记你打算以后如何使用?”

      李得一挠了挠头,说道:“俺原打算当做学堂的标准教材发下去,尽力做到那些学员每人一本。”这话一出口,小刘医官和孙老医官同时出声说道:“不可!”

      李得一不知道为啥师父和师哥会如此强烈地反对,一时间也愣住了,只得干坐那儿静等着师父给个说法。说实话,李得一自打来到威北营,那真是顺风顺水。师父师哥向来对自己是疼爱有加,自己的一应要求,几乎从没被驳斥过。师父师哥对自己偶有严厉,也不过是怕自己年少,本事不济而吃亏罢了。后来自己本事渐长,师父更是放心地让自己独当一面,师哥也是不遗余力地帮忙。这么多年顺风路走惯了,李得一从没想过,自己的意见会被师父和师哥一起反对。李得一当即意识到,此事必然非同小可,不然师父和师哥反应不会如此强烈。

      孙老医官略一沉吟,说道:“这本笔记宝贵异常,只要有了此书,咱们威北营只需耗费原来十之一二的工夫,就能培养出大批得用的铁匠。将来有了那么多的铁匠,到时咱们威北营生产刀枪铠甲的效率就会极大提高,这可是头等大事。这样,为师看你这书中把整个锻冶过程分为数个课目,咱们不如就把这笔记也给那些学生按分好的课目发下去。每个课目的学生只许观看本课目的笔记,绝不许看其他科目的笔记。此外,你那定北钢铁学堂的戒备也必须提高等级,回去就提到最高戒备级别,就按照战时营寨戒备来,昼夜十二个时辰巡查不断。先选派二十名咱们威北营最忠心的老兵轮岗执行此事,一岗五人,分为四岗,昼夜交替。为师会再挑选忠心耿耿的老兵,逐渐加派人说巡查。”

      小刘医官点点头:“这事儿我马上就去安排,师父说得对,有了这本笔记问世,你那学堂必须得提到最高戒备级别。学堂中的学生既然是脱产学习,那么从今往后,若是无有军令,一律不许随意外出。他们进学堂时就已经签了契书,这事儿倒也好办。”

      孙老医官继续说道:“恩,定北钢铁学堂以后的管理必须严格起来,就按照战时威北营的军纪进行管理,万万不能轻纵。”

      李得一也同意师父的想法,说道:“这个好办,俺回去之后,就在学堂进行军事化管理。师父,你之前说不让俺给每个学员都发一本这个笔记,可俺原来的打算是,把这笔记当做以后钢铁学堂的标准教材来使。既然师父不同意这样,那俺使个新办法。师父咱们不如把俺这笔记内容刻在数块大木板上,就按照课目来刻。每个课目用木板刻出来之后,就挂在那个课目平时上课的教室之中。这样一来,每个学员上课时都能读到这笔记内容,只要咱们严禁他们抄写,这笔记上的内容也就不会轻易外泄。”

      孙老医官又细细琢磨了一阵,说道:“你这笔记是要教授给那些学员的,就很难做到完全保密。若是刻在不易搬动的大木板上,确实可以做到既让学员全都能照着笔记学习,又能使笔记上的内容免于像书本纸张一样被人轻易带走。这法子虽然笨拙,但不失为一个折中的良方,可行。”

      李得一就着师父的话说道:“师父,虽然这法子不错,可也有问题。俺不会刻字,怕是要练好久才能做得出来一块木板。而且为了保密,这件事情又不能请其他的木匠来帮俺刻,只能俺自己动手。”孙老医官哈哈一笑:“这倒不碍事,为师亲自动手来刻制这些木板便是。将来你这学堂办成了,都用为师刻制的木板教学,到那时为师也是与有荣焉啊!哈哈哈……”孙老医官开怀大笑起来。

      “师父你还会刻字儿那?俺都不知道师父你还会这个!”事情解决了,李得一也有心情拿话瞎凑趣。

      小刘医官笑呵呵说道:“咱师父的本事多了,你没见过师父这里有些藏书上盖的章?那都是师父自己动手刻的。行了,你把这笔记先留在师父这儿,让师父照着慢慢把木板刻出来。你跟我先去安排老兵站岗守备的事儿吧。”

      接下来这半天工夫,李得一跟在师哥后面亲自走访了二十位老兵,挨个通知他们威北营给他们安排的新任务。这帮老兵虽然现在都退役在家了,可一见两位小医官亲自找上门来,就知道事情非同小可,立即把两人请到屋里间单独相谈。请动这二十个老兵之后,李得一又赶回学堂内,给这二十个老兵单独腾出一间大屋子,好方便他们在换岗执勤之时用来歇歇。

      李得一匆匆忙忙这一天,纵是他已入气壮境,身躯强悍无比,也觉得颇有些吃不消。实在是这一天下来,受到的【创建和谐家园】太多所致,多是精神疲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20: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