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难择路》-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汉子果然弯腰俯首把这个枚金钱捡了起来,不料,却伸手递还给了李得一,淡淡道:“某家贫,无余财。这枚金钱必然是小将军所遗。”

      李得一眼瞅着他去捡这枚金钱,心中已然大喜,心说事情有门了!结果等这汉子把钱递还给自己的时候,李得一心里立马就跟吃了屎一样难受。

      李得一心里正难受呢,里间屋里忽然冲出一个大婶子,三两步跑步过来,忙不迭道:“是我家的,这是我家掉出来的!”说罢,生怕李得一抢先收起来,急急忙一把从自家汉子手里抢走了这个枚金钱。

      本来已经失望,没想到半路还有这样的变故,李得一仔细瞅了瞅这汉子的脸庞,见他一脸无可奈何的模样,又偷着瞅了一眼这大婶子,发现这位大婶子一脸的喜笑颜开。顿时李得一心中便有了定计。

      待那大婶子拿着这一枚金钱笑呵呵进了里间屋,李得一对着这汉子大声说道:“俺对这甲甚是中意,这本是你祖上英勇杀敌所得,按说俺不该起这个心思,奈何一见此甲俺心中甚是喜爱。这样,你开个价,多少钱?俺买下这套板甲,你看如何?”

      这汉子一听这话,连忙摇头道:“不卖,不卖,这是俺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卖。”听这汉子摇头拒绝,李得一也不着急,这汉子虽然摇头不答应,可也没生气,也没把他往外撵,可见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接下来就是讨价还价了。

      李得一也不再废话,直接掏出一把枚金钱往屋中那破木桌上一放,扫了一眼,说道:“这里大约二十几个枚金钱,买你这甲,行不?你给个痛快话!”那汉子估计这辈子头一次见这么多枚金钱,当场就被震住了,整个人也直接傻在了那里,既不点头答应,也不摇头拒绝。

      这时里面忽然传出一声女人的咳嗽声,接着就是一句:“祖老三!你给我进来!”这汉子听到这句话,居然直接被震清醒了,浑身打了个激灵,起身就往里间走去,临走,还扭回头深深瞅了桌子上的那堆枚金钱一眼。

      李得一知道是刚才那个大婶子在里间有话儿要说,就干坐在外头等着,结果一等不来,二等还不出来,就有些急了。李得一眼珠子一转,想出个点子,对着身边站那儿陪着的兵士一招手,把人叫到自己嘴边,低声耳语吩咐了几句。李得一吩咐完,见那汉子还没从里间出来,就轻轻拿手指头点了点桌子,示意那兵士照着刚才的吩咐办。那兵士会意,开始大声嚷嚷道:“小将军喜爱这甲,那是他们的祖上修来的福分。照我说何必费事,直接拿走不就是了,他们还敢拦着不成!那县尉定三山不识好歹,还不是被小军一刀把头砍下,挑在枪头上游了街。”李得一怒道:“不可,俺乃是将军,非是强盗,怎可强夺别人祖传之物!”李得一说这句话时,故意把“强盗”俩字咬的特别重。

      果然,这话说完没一会儿,那汉子就从里间忙不迭的走了出来。仔细瞅瞅还能发现,这汉子右耳朵明显有些发红,是被自家婆娘给揪的。那汉子咬了咬牙,一张嘴道:“五十枚金钱,一口价,少了不卖!”

      李得一哈哈大笑道:“好,痛快,说着话,伸手又去怀里掏出一把枚金钱,连带桌子上的一起数了数,凑够五十枚,拨给这汉子,又额外给了他三枚金钱,然后不再多说废话,拿上板甲往外就走。”那汉子这会儿光顾着在屋里数钱了,根本就没来送李得一出门。

      李得一走到门口,刚要出去,就听到里面传出来一个女的咒骂声:“祖老三!我让你要一百枚金钱,你怎么只要了五十,凭白少了五十枚金钱!敢不听我的话,你要造反啊!”这祖老三这会儿大概是手里有了钱,腰也硬挺了,仰着脖子强辩道:“你还敢要一百枚金钱!?我让你耗子给猫当窑姐儿——你挣钱不要命!你没听他是干什么的?他就是那砍了咱们这忻县县尉定三山头颅,挑在枪头游街的那位!想蒙他的钱,你不要命了!?有这五十枚金钱你就知足吧!”

      接着,耳听屋里传出来一个响亮的“啪”声,大概是有了钱的男人,腰板终于硬了,劈手打了自己这贪婪泼辣的婆娘一嘴巴。

      这婆娘听了前半句还想犟嘴,等听了后半句,又挨了一嘴巴,吓得直接没了动静。李得一暗中笑了笑,没理这两口子,领着那兵士就出了门。出了门瞅着已经时近晌午了,李得一不觉有些腹中饥饿,带上人,直接就先赶回去吃晌饭。

      吃罢了晌饭,李得一找到师哥,神神秘秘地拿出这一上午自己的收获,那套板甲,试图在师哥眼前显摆显摆。结果小刘医官只当师弟是这次受伤害怕了,这才动意要找套好甲穿在身上,张嘴道:“恩,这套甲看着是不错,待会儿试试成色如何,看能挡得住几刀,多少步内能挡住箭矢。若是能挡住寻常兵士十刀,便是难得的良甲。你穿在身上,正可防身。”

      李得一听师哥完全会错了自己的意思,赶紧道:“别呀,师哥,俺花了五十三个枚金钱弄来这板甲,可不是为了弄来自己穿身上,俺可穿不起这么贵的甲。俺弄来这甲,可是有大用的!”小刘医官随手拿起个鸡腿,这鸡是抄家得来的,反正也值不当带回去,就都就地杀了,犒劳给将士们。咬了一口,边吃边问道:“哦?就这一副甲能有什么大用?”

      李得一左右瞅了瞅,看到站岗的兵士都在一丈开外站着,左右并没有闲杂人,这才小心翼翼地凑到师哥耳边,小刘医官不耐烦道:“干什么,还弄得神神秘秘的?有啥话赶紧说!”李得一依然把嘴凑到师哥耳边,这才小声说道:“师哥,你还记得《太祖定乱演义》上咋说的么?”

      “别吞吞吐吐,快说!”

      “上面说,平周朝开国太祖的军队,人人都有一套这板甲在身,上到将军,下到最普通的战兵,人人一套!史载太祖当年可是有大军几十万啊,那可不是兑了水的军队,而是纯粹的几十万精锐战兵啊!几十万战兵,就是几十万套板甲,啧啧。而且《太祖定乱演义》上说了,当时太祖的刀甲营有数万铁匠,可以日产这板甲八百套!所以俺这么琢磨着,要是咱们能弄透了这板甲制造的秘密,是不是也能日产几百套,到了那时候,咱们威北营可就厉害了!”李得一越说越得意,最后甚至脸上都不自觉挂起了笑容。

      小刘医官咬了一口鸡腿,嚼烂了正要往下咽,听了师弟这做梦一般,想日产几百套板甲的话。这口鸡腿没咽下去,直接卡在了嗓子眼儿里,卡的小刘医官面红脖子粗,忍不住直咳嗽。

      “师哥,你怎么地了?”

      “水……”小刘医官勉强挤出这个字,李得一赶紧把水袋拿了过来,递到师哥嘴边上。小刘医官拿水把嗓子眼里的鸡肉送了下去,然后对着师弟左看右看,直到看得李得一都不好意思了,才说道:“你不是昏了头吧,师父该跟你讲过那故事啊。说一个赖汉捡到一个鸡蛋,就开始做梦,先是做梦自己孵出一个老母鸡,然后这老母鸡开始下蛋,自己就卖鸡蛋,攒够了钱买只公鸡回来,下蛋抱小鸡儿,然后鸡越来越多,自己卖的鸡蛋也越来越多,最后自己成了村里首富不说,媳妇也说了,房也盖了。我看你现在就很有点像那个捡了枚鸡蛋的赖汉。”

      “师哥,俺没跟你开玩笑,俺真是这么想的。”李得一红着脸,提高了嗓门嚷嚷着。“好好好,我听你的,你打算怎么处理这套甲?怎么把它变成那书中说的那样,日产几百套?”小刘医官懒得与师弟争辩,直接反问道。

      这话直接把李得一给问住了,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最后憋出一句:“俺还没想好。”小刘医官听了这话,再也忍不住了,抬手就想给自己这师弟脑门一下,把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全都打发了。可手一抬起来,小刘医官心又软了,看着自己这师弟,今年才刚十五岁,自己在他那么大的时候,还整天围着师父打转转呢,他却已经跟突辽人拼命厮杀过不知多少次了。十五岁啊,正是充满了梦想的时候,却已经历了这世上最凶残的事情。

      最终,小刘医官只是把手伸到师弟头上,轻轻揉了揉他的小脑瓜,把师弟的头发揉的乱七八糟,然后说道:“这事儿且不急着办,你慢慢想,以后慢慢来。眼下先好好歇歇,把身体养好了再说。”

      “师哥,俺下午先去挑选兵士,把这次招来的庄户送回去。这些人可是咱们此行最大的收获,可得好好攥紧了,一天不把他们送回去,俺心里一天就不踏实。”李得一挠了挠头,把头发理了理,跟师哥说了下午的打算。“行啊,去办吧。”小刘医官点头答应了,反正自己这师弟也闲不住,让他在床上老实躺一天,那是门也没有。跟师哥说完,李得一就亲自去挑选了五百兵士,连带着今晌午报名的庄户人家,和昨天的一起,统统送上返回定北县的道路。这之前,小刘医官昨天晚上已经派人快马回去报信了,让师父提前做好接人的准备。

      至于那个海强项,李得一也一起把他送回了定北县,让他去帮着师父做做文字记录什么的。威北营休整了这一天,第二天就准备继续出发去攻打朔县了。李得一由于负伤,被师哥强制留在了忻县,韩把总也留在忻县坐镇。

      李得一趁着休整,整天粘着韩把总磨牙,想要他答应自己也能跟着上阵。忽然就跑过来一个兵士,嘴里喊着:“报!把总,小小医官,有紧急军情!”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零九章 黄雀在后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李得一把这兵士叫到身前,张口问道:“何事?”那兵士答道:“我是今日负责外出侦察的骑兵,城外五里处,今天发现了来路不明的探马。”

      听了这话,李得一略一寻思,走到韩把总面前,低声说道:“不出所料,那儿皇帝的援军果然来了。只是不知这回晋军来了多少人马。”韩把总点了点头,说道:“战事就按你与小医官事前商量的那么打,我替你紧守忻县,你放心去吧。”

      “好,城中一切都拜托韩把总了,俺这就去点起兵马。”李得一说完,还是忍不住又与韩把总重新说了一遍打起来之后的安排,直到最后韩把总说你若再不出发,就要延误战机,李得一这才匆匆下去校点兵士。点起一千五百兵马,李得一带着他们从忻县东门出发,一头扎进了外面茫茫的树林之中,不长时间,就彻底不见了踪影。

      李得一带着大队的兵马进了山之后,就沿着山路慢慢往南面朔县方向移动。李得一这次出来,给兵士都带足了干粮,由于这次在忻县缴获的鸡鸭太多,干脆就都加点盐煮熟了,每个兵士都分了块肉带上。他这一支乃是奇兵,不能轻易现身,必须要等到最关键的时刻,现身给晋军致命一击。所以,这干粮就必须自己事先带足了才行,你不能走到一半,干粮都吃完了,然后再派人回去运吃的来,那还隐蔽个屁啊,早就被敌人的侦骑给发现了。

      这干粮么,就是李得一在威北营亲自推广开来的光饼。要说这光饼,做起来容易,是个人都能学会。关键是携带还方便,而且由于做的时候混杂了大量的油盐,所以还特别抗稳,背在身上,十天半个月也不坏。这光饼一经问世,就成了广受威北营上下喜爱的行军粮,很顺利就把以前的死面饼子和粟米的窝窝饼给顶替了下去。

      现在,李得一边带着身后的兵士继续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进,边掏出一个光饼啃着,还不忘回头传下命令,让兵士边走边吃。走着走着,天渐渐就黑了,李得一赶在天黑之前,带着兵士来到山中一处较为开阔的地带,作为今夜的临时扎营地。选好了地方,李得一不忘严令兵士不许打火把。黑夜里的火光特别明显,隔着几里地就能看到,万一被晋军的侦骑看到了,李得一这支奇兵也就失去了作用。

      晚上,李得一自己依偎着“悍马”,旁边趴着“四眼”坐那儿开始瞎寻思起来。寻思来,寻思去,李得一就想起了这几天在忻县的经历。

      师哥临出发攻打朔县,之前那天晚上,李得一实在放心不下,便又找到师哥,师兄弟俩又秘密地商量到半夜。小刘医官这一去,攻打朔县,纯靠手下兵士硬攻,长则半月,短也要十天。这么长的工夫,足够晋军调集一支上万人数的兵马,赶来支援朔县。若是晋军下了狠心,甚至能调来更多兵马,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抢回忻县。一路驰援朔县,在朔县城墙下,把威北营来个里外合围。

      当时与师哥商议到此处,师兄弟两个脸上明显都不太好看。别看石麦州认突辽狼当爹,可比着威北营,那绝对是庞然大物,两边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晋军势大,兵强马壮,还真有那个本事,分兵两路攻击威北营。师兄弟俩憋着脸思量了半天,最后还是李得一先开口道:“师哥,要不这忻县咱就不要了吧?”

      小刘医官当时被师弟这话给气坏了,完全没想到师弟憋半天,居然会憋出这么一句来,他还以为师弟有了退敌的良策,没想到却是自己弃城逃跑的馊主意。小刘医官瞪圆了眼睛,盯着师弟,等着他说出个一二三来。

      瞅着师哥被自己气着了,李得一咽了口唾沫,低声道:“师哥,师父这次没让咱占住忻县不走吧?!”小刘医官点点头。李得一接着说道:“现在这忻县的油水也都被咱挤的差不多了,再挤就该搜刮这些庄户人家,咱现在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小刘医官又点点头,威北营自打成立那天起,狄大帅就一直秉持着保境安民这一原则。威北营那些年即便再穷困潦倒,也不曾从平民百姓身上刮下一点油水来吃。小刘医官之所以纵容师弟在忻县胡闹,就是因为李得一既不扰民,又能让威北营白得不少好处,倒霉的不过是些狗大户而已。

      狄大帅当年被权贵豪强在背后不知下了多少烂药,最后甚至被诬陷下狱,抑郁成疾,困死在病榻之上。因此,威北营对着天下这些豪强权贵,那是一点好感都谈不上,甚至还可以说是有深仇大恨。

      “师父既然没让咱们守住忻县,咱们现在该吃的吃了,该拿的拿了,就赶紧走呗。这忻县对咱威北营来说,毫无用处了。师哥,你说是不?”李得一继续与师哥细细分说着。小刘医官又点点头,话说到这工夫,小刘医官也反应过来了。他之前之所以没想到弃城而走这招,主要还是被忻县给束缚住了,心想着这是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地方,可不能让晋军轻易抢了回去。背着这个包袱,小刘医官判断起形势来,当然有些迷乱。

      现在师弟几句话下去,忻县现在根本对威北营毫无价值,甩了这个包袱,小刘医官思路顿时开阔起来。之后,小刘医官根据当前的形势,做出判断,自己先行出发,攻打朔县。然后让师弟在忻县守备,当发现晋军的踪迹之后,立即带上兵士动身,先钻入山林迷惑晋军侦骑,然后沿着山路秘密南下,随时准备支援朔县城墙下的威北营攻城兵士。

      师兄弟俩商议完第二天一早,小刘医官带着李无敌,王壮彪,还有三千人马,继续出发,奔着忻县东南的朔县就去了。临走前,李无敌还特意来到李得一面前,仰着头说道:“没事。”他这是安慰李得一不能上阵呢。李得一嘴硬道:“那到不用,你小心别受伤就行了,这次可是要硬攻朔县的。你这次要是受伤了,等你回来,俺可就好啦,到时候就该你躺床上看着俺去阵上杀敌咯。”

      李无敌听了这话,气得扭头直接就走了,走不几步,空气中还飘来一句:“无敌!”李无敌这是在夸自己上阵至今,还从未受伤呢。这下反把李得一给气了个满脸通红。等师哥走后,李得一也就没什么事情可忙的了,整天就是绕着县城巡视一圈,然后登上城墙四处看看有没有敌人援军的迹象,每天宰猪宰羊,烤鸡烤鸭,猛吃胡吃的修养身体。七八天下来,李得一明显胖了一圈,眼看着那小下巴上都有点肉了。

      想到这儿,黑夜中李得一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嗯,确实有点肉了,嘿嘿。”李得一自己干笑了一声,一翻身,闭眼睡了。

      城头韩把总看到李得一带着人马彻底走没影了,长舒一口气,喝令道:“命令儿郎们收拾行李,多备火把!城头多树旗帜,击鼓聒噪!能闹出多大声势,就闹出多大声势!拖过了今天,咱们明天一早天不亮,就往回撤!”这便是李得一与小刘医官事前商量下的,威北营此次前来,本就不为了夺取城池地盘,仅是练兵而已,故此也没必要死守忻县,好处吃光了,带上所有的辎重,保住兵力,赶紧开溜才是正经。

      只是李得一觉得就这么走了实在窝囊,必须得给那个认突辽狗汗作父,毫无廉耻的儿皇帝石麦州一个深刻的教训,才能出了心中这口恶气,故此与师哥商议了这个战略出来。韩把总的任务就是利用忻县,拖住石麦州一路援军半天的工夫,为李得一展开计划,带兵南下驰援师哥争取时间。如今已是下晌,韩把总只需在城头故布疑阵,多树旗帜,让来袭的敌军侦骑心生顾虑,摸不清城内的兵力多寡,便可顺利拖延一宿,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直接从西门扯呼。

      白天,李得一带着一千五百步卒,往东一头扎进山林子里之后,就开始往南急行军。若是能从上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李得一的行军路线,始终不曾远离大路。带着队伍往南走了两天,这天来到一处叫鹰嘴崖的地方,李得一观察了一番地势,确认此处离着朔县还有不到一天的路程,就命令兵士们原地歇息。然后又往四周撒出大量的哨探,去侦察四下里有无师哥留下的标记。

      李得一曾与师哥商议,若是朔县之事可为,师哥就在沿途留下标记,或者往山中派出哨兵,与自己接洽。可这一路都没看到师哥留下的标记,李得一现在只好寄希望于师哥给自己派人送来消息。

      不多时,果然有哨兵回报,说是有威北营的弟兄送来了他师哥的紧急军情。李得一赶紧让人把这送信的兵士带了过来,对上口令之后,李得一接过那写有军情的小纸条,打开来仔细读着。

      把手里这张纸条细细的看了几遍,再三确认之后,李得一猛地一拍大腿:“哈哈,有人要倒霉啦!命令兵士们原地歇息两刻种,待会儿晚上饭提前一个时辰开吃,今夜咱们摸黑赶路,直扑朔县脚下!”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一十章 虚晃一枪

      让兵士们吃了随身携带的光饼,李得一又略歇了一阵,就带队继续赶路。此时太阳已经西斜,过不了多会儿工夫就要天黑,李得一让兵士们都拿出了绳子绑在腰间,五人一组,串成一串。威北营的战兵,作战装备一向带的齐全,绳子,小刀,急救包,水囊等物是每个战兵的标配。

      天黑以后,行进的速度就慢了下来,没办法,为了隐秘不能打火把,就只有李得一能勉强看清道路。每走一个时辰,李得一就要停下来派出专门的斥候借着星光仔细辨别方向,然后自己再确认一遍,这才继续带着身后的兵士赶路。赶了一夜路,将将天亮的时候,李得一终于带着队伍来到了与师哥信中约定的那处。小刘医官在信中告诉李得一,他在山中一处寸草不生的石头秃岗上做了记号,让李得一行至此处便把兵士埋伏起来,单等他的信号再行事。

      原来小刘医官此次攻打朔县,便按照事前与师弟商议好的,并不死命攻打,而是把手下兵士分成几波,轮流上阵,锻炼一下攻城的基本流程就可以了。因此,这几天在朔县城下,便可见到这么一副奇景。小刘医官带着威北营的近三千人马,每天天亮按时吃饭,然后就是击鼓进军,围着朔县的县城潮水一般涌上来。朔县守军见到敌人这个气势,都选择了龟缩防御,反正有城墙么,正好防守。

      威北营的兵士利索地摆好各种攻城器械,然后摆出分散攻城的架势。小刘医官见大军准备完毕,一通鼓响,第一波兵士高喊着杀声,就杀气腾腾地冲向了朔县的城墙。城墙上的守将一看敌军来势汹汹,不能与之硬拼,必须先避其锋芒,挫其锐气才行!急令守城晋军用箭雨,火油,滚木礌石,等远程打击武器,先打掉他们的锐气再说。军令一下,晋军守军就准备好了各项远程打击武器,单等着威北营的兵士冲的近了,万箭齐发,火油金汁等等一齐泼下。

      未料威北营的兵士好像提前算到了一般,刚刚进入晋军的射程,便扭头就跑,这一扭头,顿时把那朔县的守将气了个仰倒。原来威北营的兵士好像提前就准备好了逃跑一样,这进攻的兵士都在身后背了一面木盾,这一扭身,木盾正好护住后背,掩护兵士们从容撤退,只有个别倒霉蛋被箭矢射到了腿肚子或者【创建和谐家园】蛋上。至于那些滚木礌石,火油之类,全都白白准备了。

      小刘医官在马上不慌不忙的看着逃回来的兵士,挥挥手,自然有提前安排好的人去阵前引导这些回撤的兵士往两边跑去,以防他们冲击到本阵。这第一波三百兵士下去歇息了,紧跟着第二波又换了上来,依旧是高喊着冲向朔县城下。

      这下那城上的守将有点琢磨出味道了,他认为自己已经看穿了敌人计谋。敌人显然是盘算着,先用小股部队消耗自己的守城用的这些滚木、火油、箭矢的存量,等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派大军大举扑上来。于是他这次就谨慎起来,严令兵士不许提前放箭,要等着城下的敌兵冲到了城墙根下再射。

      而威北营这第二波兵显然也是事前接到了军令,冲到离城墙还有五十步的时候,齐齐的停住了脚步,从背后抽出弓箭,居然率先冲着城头射了一波箭雨。此时城墙上的守军还都紧攥着弓箭,火油,滚木礌石,金汁等着威北营走近呢……结果这波箭雨过来,守军当即被射了个人仰马翻。扶着火油锅的一个兵士被射中了面颊,哎呦一声仰倒在地,结果那油锅直接也歪倒了,火烫的滚油撒了一地,弄地周围守军鸡飞狗跳。城下威北营的兵士射完这波箭雨,也不废话,直接掉头就撤,等城上的人反应过来想放箭报复,早都找不着人影子了。

      小刘医官把手下兵士分成十队,每队三百人左右,自己留下两队当做预备,其他八队轮番攻城。说是攻城,其实倒不如说是拿这朔县演练来了。这八队兵士各有各的任务,有专门摆弄攻城器械的,有专门演练架着云梯蚁附攻城的,有专门练习往城头射箭提供远程压制的。甚至还专有一队,每当朔县守军被威北营这个搞法搞的麻木了,专门过来骂阵,挑起他们的怒气的。

      这城头上的守军也是傻了眼,他也是老于行伍,打了一辈子仗,却从没听说过这跟儿戏一般的攻城方法。但见自己手下的兵士都被这【创建和谐家园】的战术折磨的士气全无,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亲自督战,全力应付着。

      这便是李得一与小刘医官事先商议的战法,小刘医官初听时也是眉头紧皱,觉得过于儿戏。打仗哪能这样,这样打,兵士的刀连血都沾不着。架不住李得一使劲游说,反复唠叨威北营现在兵马不多,攒起现在这一万新兵,已经有些伤筋动骨。定北县那儿如今连种地干活的青壮都有些紧张,万一带出来的这五千战兵,再死个千把人,那就真要了命了,短期内定北县实在抽不出兵源进行补充。

      按说定北县有的是男丁,为啥威北营却没有足够的兵源呢?

      这却与狄大帅当年留下的治军方略有关。狄大帅招兵,历来只要十六岁到三十岁的青壮,其他年龄的是一概不要。不光如此还有更多的条条框框,在衙门里当过差的不要,街头混过的不要,没有家业的光棍不要,太聪明的不要,长得帅的不要,胆子小的不要,脾气犟的不要,喜欢吹牛的不要,好练花拳绣腿的不要①。瞅瞅,这下知道为啥威北营扩军这么困难了吧,实在是限制太多。

      再说你威北营这也不要,那也不要,到底想要啥样的兵?威北营招兵,历来只招有家有业,世代务农,身强力壮,老实听话的庄户人家。

      威北营是狄大帅留下的原班人马,自然秉持了这一方略,招兵之时那是严格把关。因此兵源就不是很广,扩军就有些困难。威北营能招到如今这一万新兵,那是太不容易了。再看其他各地军阀,根本就没有这些条条框框。前些日子攻破忻县,李得一曾亲眼见到有个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人,白发苍苍,腰都弯了,还在那石麦州的军中服役。

      所以,听了师弟的话,小刘医官权衡利弊,两害相较取其轻,最终还是选择了这看似儿戏,却最稳妥的打法,以保全兵士的性命为首要。

      此时这朔州城的守将,显然已经收到了来自忻县溃兵的消息,知道城下这支人马有几员悍将,能趁夜摸入城中,打开城门。因此在目睹了城下的人马如儿戏一般的攻城之后,这朔县守将更加确定,敌人这是故意示弱,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放松警惕,想再次夜中突袭,以图再次使用攻下忻县的那套方法。想通此节,这朔县守将也是拿定主意,白日只管死守,并且严令兵士节约箭矢,火油等守城物资。夜间加强巡逻,严防敌人再来偷城。

      就这么着,连续几个白天,小刘医官日日让兵士轮流上前攻城,皆是一触即走,临时打造的几架砲车也是让兵士轮流习练发射。至于射出去的弹丸是什么造的,那就没法管了。从石块到土坷垃,甚至还有木头桩子,逮着什么射什么。

      由于朔县守将打定主意白天只管死守,居然让小刘医官就这么顺顺利利地完成了麾下人马的攻城演练。小刘医官顺利的在朔县城下演练了六天兵马,觉得那石麦州的援军也差不多该来了,就暗中派出去了大量哨探四下里侦察,自己每日还是坐镇军中,派遣兵士们轮番去朔县城下“攻城”,防着城中守将哪天忍耐不住了,来个突袭什么的。

      不出三日,小刘医官派出去的哨探就发现了石麦州派来的援军动向,这支援军根本没管忻县,而是一路沿着官道,径直扑向朔县这边。看来这援军的将领也是知兵的,知道忻县已破,援助无意,不如先救朔县,或许还能保住县城不失,也是一份功劳。

      得到消息后,小刘医官盘算一阵,师弟也应该带着后续的人马赶来了,便写了一个纸条,派出自己手下最得力的一个哨探,亲自带着去与师弟联络。李得一按照师哥留下的记号,找到了拿出约定的埋伏地点,带着兵士就近藏了起来。

      刚歇歇不到一个时辰,李得一就听到山下的官道上传来大队人马经过的嘈杂声,赶紧亲自领着几个兵士登高观望。待看清了山下这支人马打的旗号,果然是那儿皇帝石麦州派来的援军。李得一低声命令兵士开始吃饭,并且特意强调每人只许吃半个光饼。这也是有讲究的,战前若是吃得太饱,待会儿兵士们作战便会乏力,打不起精神。若是一点饭不吃,仗打的时间一长,兵士就会气力不足,所以只能吃个半饱。

      威北营兵士们吃饭的工夫,山下晋军的援军已经走了过去,沿着官道奔向了朔县县城方向。李得一瞅着他们走远了,咬了一口手里的光饼,“命令弟兄们立即出发,咱们得跟上他们!”威北营的人马接到军令,立即拾掇上路,沿着山路,远远地缀在了敌军后面。

      时近晌午,小刘医官的人马遭遇到了这支来援的晋军。昨天晚上,小刘医官留下一百兵士在朔县营盘下鼓噪,多树旗帜,多然灶火,装出人马俱在的样子。自己则趁着夜色悄悄带着大部人马往东北赶,为的就是狙击这支敌人的援军。

      此刻那朔县的守将,这些日子早已习惯了白天紧守不出,眼瞅着城下敌军大营有些空了,也死活不肯“上当”,“我就是不出门,你能把我怎么样?哼哼!”然而此刻,小刘医官已经带着麾下的兵士迎面撞上了儿皇帝石麦州的援军。

      小刘医官命令身后的兵士摆开了阵势,堵在了敌军必经之路前头。而这援军的带兵将领一路上也是谨慎防备,眼见前路被人堵住,也是立刻下了军令,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这官道在平周朝那会儿,就经年得不到维护,这几年又遭了战火摧残,如今早已是残破不堪,根本无法让大军全面展开。这儿皇帝石麦州的人马显然也是知道这点,因此并不急于迅速摆开阵势,仅仅是让前列的兵士三百多人展开来,摆出一个防御阵势,打算先固守一阵儿,等后面掉队的兵士赶上来,再大举反攻。

      按说敌军将领做此打算,也是老成之策,长途行军本就队形散乱,常有兵士跟不上而掉队,因此先守住,等兵士汇集的差不多了,再图反攻便是最稳妥的战法。再者说这官道残破,两边都是山岗树林,大军也铺展不开,即便对面早有准备,一次也不过是冲上来几百兵士,自己手下这些兵士足以抵挡到后面的兵士【创建和谐家园】完毕,到那时仗着自己人多,便可一鼓作气攻破拦路之敌。

      这晋军将领想的挺好,可惜的是,小刘医官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等的就是你这支援军!”小刘医官心说。瞅着自己这边阵势已经摆好,小刘医官一挥手,下达了进攻的指令。

      第一百一十一章 崩刃

      这支来援的敌军只是后面晋军大部的前锋,由晋军先锋大将黄营率领。这黄营能当一路大军的先锋大将,自然是有些本领的。初一接战,他便迅速判断出,对面威北营的兵马别看气势汹汹,阵列严整,其实兵力不过才两千余人。脚下这条大路又不甚开阔,年久失修,路况很差,对面两千余兵士根本展不开,不可能发挥出全部的力量来进攻。自己只要紧固防守,凭着先头这三百兵士应该可以拖延一阵,等后头的兵士赶上来,待大军集结完毕,到时正可仰仗优势兵力,一举击垮这支拦路的人马。

      小刘医官利用地形优势,趁着晋军长足跋涉,队形撒乱,前后军脱节,堵住大路发起了攻击。①这晋军先锋大将黄营也有两把刷子,能在电光火石间作出判断,也利用了一把地形优势,命令手下的三百先头兵士,结阵以待,严防死守。

      这黄营打算的不错,可小刘医官显然不想让他拖延下去。小刘医官知道自己兵力少,必须速战速决,不然拖得久了,对方兵士集结完毕,情况就麻烦了。因此,小刘医官指挥着威北营的兵士迅速摆出冲锋阵势,随着鼓点声响起,迈着整齐的脚步,便直接攻了上去。

      黄营这支先锋兵马,统共有五千之数。后面则是晋军大将郭无常率领的一万五千精兵。

      晋军那个五十多岁的儿皇帝石麦州,恼怒威北营不识抬举,不光不肯降服,居然还敢先动手攻打自己治下的县城。这位五十岁的儿皇帝恼怒之下,点起了两万人马,交给手下大将郭无常带领,一路气势汹汹的赶了过来,想要一口吃掉威北营这支不识抬举的人马。

      五十多岁的儿皇帝石麦州恼恨归恼恨,但选的大将也不含糊。这郭无常是一员沙场宿将,能征惯战,这些年跟着石麦州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郭无常统兵前来,把两万大军分作两部,一部五千,充作前锋,交给他的心腹爱将黄营率领,驰援忻、朔两县,自己则统帅大军坐镇后防,一路徐徐赶来。

      再说说晋军的兵士。这石麦州虽然五十多岁认突辽大汗为爹,当了儿皇帝,可他手下的兵还是有些斤两的。前些年,石麦州带着麾下兵马东征西讨,为平周朝的末代皇帝到处镇压各处义军,打出了诺大的名堂。平周朝灭亡之后,他又趁势打服了周围的各股势力,如今兵锋控制着北方三省之地,手下兵士经过这些年战火磨砺,那也是强悍的很。晋军的兵士,绝不是那种没见过血的家养兵,此时个顶个都是久战的老兵,比威北营这些新训的兵卒要强上不少。

      这黄营的先锋人马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阵势却丝毫不乱,仅凭着前队三百人,居然硬生生顶住了威北营的轮番猛攻。小刘医官在后面看着前方的战况,心说:“这些新兵还是缺乏战阵历练,若是那帮老兵在这里,只用一个冲锋,就能打散这敌军的防御。”虽然威北营进攻暂时受挫,可小刘医官并不慌张,仍然是不急不忙地敲响铜钲,把第一轮攻击的兵士撤了回来。晋军此刻人少,见威北营暂时后撤,也不敢追击,仍是原地固守。

      小刘医官把第一波负责进攻的兵士撤下来之后,又把第二波兵士派了上去。这是拿着晋军先锋当磨刀石,轮流把手下兵士派上去接战,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保证让每个兵士都体验一下这白刃战。第一波撤下来的兵士也没闲着,小刘医官亲自带领他们给伤兵进行战场急救,让兵士顺手练了一遍平日里教的急救之术。

      这黄营看到自己这边防线稳固,连续打退威北营的攻势,心中开始暗暗自得,“别看你现在闹得欢,等会我身后的兵马跟上来,保管打的你拉稀,哼哼……”心里边暗暗得意着,这黄营却丝毫没放松,继续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手下兵士抵御着威北营的进攻。

      眼瞅着局势就要朝着不利于威北营的方向倾斜,忽然这黄营大军背后传来一阵骚动。小刘医官有神目通,骑在马上老早就看到了,这黄营五千大军绵延几里地,前后摆出了一字长蛇阵,正合适他师弟李得一截其后队,使其手尾不能相顾,彻底打乱这晋军将领的如意算盘。

      在忻县时,李得一与师哥就商议定计,若事可为,则由师哥率军在前阻截,他趁机突袭后队,与师哥前后夹击,吃掉这支增援的晋军先锋兵马。战前当然了商议的再好,真打起来,还要看实际情况如何,所以他师兄弟俩人也有备用方案。到时候若是敌军势大不可力敌,那么李得一这支负责埋伏奇袭的兵马,就变成掩护小刘医官主力撤退的援军。

      等后来,侦知晋军这支先锋援军,人数统共才五千余。而且由于这领军先锋大将立功心切,一路赶的太快,与后面的大军脱节能有三四天路程。小刘医官就动了心思,想先吃掉这支兵马。因此,前几日与李得一的信上,小刘医官便详细交代了自己的作战计划。李得一对师哥的计划那是十分赞成,便依计行事,率军在官道附近的山中赶路,找到这支官道上的晋军先锋之后,就远远地缀在了后头,一路潜行在附近的山林中。

      李得一打仗,那从来就不按照套路来,再说孙老医官也不知是刻意,又或者是疏漏了,竟然一点打仗的套路也没教给这个小徒弟,只是跟他讲一些成熟的战事,战例。至于从中学到什么,全凭这小徒弟自己去悟。由于师父刻意散养,因此李得一现在打仗,总喜欢想些歪点子,像极了他三爷爷李有水。至于像不像孙老医官,威北营没人敢提这事儿,只有小刘医官曾经对师父不满道:“师父,你也教师弟点正规兵法韬略啊,怎么整天任由师弟学那些花招。”

      此刻,李得一见下面师哥已经打起来了,认真观察了一番官道上晋军的状况,他又想了个歪点子。李得一把步军与带来的那二百骑兵分了开来,步军由自己率领,一路摸到敌军中段,然后以迅雷之势,猛扑而下,务求按照原计划,直接把晋军拦腰截断,使其手尾不能相顾,防止其大军汇合一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22:35:16